12大众传播控制研究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
传播学概论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69题,每题1分,共69分)1.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称为( )A、操控B、施控C、受控D、遥控正确答案:B2.中国古代官府用于传递朝政动态、政治情报的原始形态的“报纸”——邸报的传播形式是( )A、手抄书稿B、手抄报纸C、手抄新闻信札D、手抄文书正确答案:D3.早在1920年,在《自由与新闻》中,提出现代人“与第一手信息隔绝”的问题的学者是( )A、施拉姆B、拉斯韦尔C、李普曼D、罗杰斯正确答案:C4.政党报刊的特点是( )A、以政论为主B、面向的读者是社会上不定量多数的受众C、完全具备了现代媒介产业的经营形态D、以刊载低级趣味内容招徕读者正确答案:A5.“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微观理论B、实用理论C、宏观理论D、分支理论正确答案:C6.批判学派引起的学界革命的直接策源地是在( )A、加拿大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7.在信息时代,人类信息传播活动中遇到的全新问题是( )A、“黑客”的袭击B、虚假信息C、侵犯著作权D、黄色信息侵扰正确答案:A8.在1972年最早提出了“议程设置功能”的理论假说的是美国传播学家肖和( )A、罗杰斯B、麦库姆斯C、麦奎尔D、拉姆斯丁正确答案:B9.世界著名的因特网最初是( )A、作为一种组织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B、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网络发展起来的C、作为一种电子通信系统发展起来的D、作为企业内部通信网发展起来的正确答案:C10.近代印刷报刊诞生以后,推动报刊业向大众化方向发展的关键,是17世纪兴起于欧洲的( )A、工业革命B、技术革命C、商业革命D、农业革命正确答案:A11.一般认为,新闻属于( )A、教育性信息B、刺激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复原性信息正确答案:C12.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广播电台创立于( )A、1848年B、1920年C、1936年D、1923年正确答案:B13.符号制作涉及到信息流通过程的( )A、编码和译码B、译码C、编码D、反馈正确答案:A14.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美国D、意大利正确答案:C15.首先提出关于传播社会功能的传播学奠基人是( )A、卢因B、霍夫兰C、施拉姆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D16.在模式的类型中,最常用的是( )A、数学模式B、图像模式C、文字模式D、电子模式正确答案:B1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戈夫曼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梅罗维茨正确答案:B18.有助于提高敏感性问题回答率的提问方法是( )A、间接法B、虚拟法C、委婉法D、消虑法正确答案:A19.传播是人类社会中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交流活动,传播的功能是多方面、多元化的。
大众传播学之控制分析.
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2.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3.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
一、大众传播者
(一)特征
1、传播者具有政治倾向
2、传播者控制了大众传 播的过程
3、传播者受教育程度较高Βιβλιοθήκη 4、传播者大都受过专业训练
5 、传播者有机会对成千上 万的人产生影响
6、传播者与受众一般不直接交流
“那种认为媒介是独立的力量,能 够随意影响和型造社会的老看法过 于简单而且已经过时。所有的制度 都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对它们的媒介 加以管制和控制。基本的原则是, 在任何社会对它的传播机构所施加 的控制都是从这个社会中产生出来 并代表它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梅尔文·德弗勒
三、控制的手段 (一)政治控制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 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 就叫做把关人。
1、怀特的把关研究及其模式 通过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 对比,考察在一个具体的把关 环节上,信息是怎样被过滤、 被筛选的。
(2) 模式
怀特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 过分强调把关人的个人权限, 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成的必然 性和社会性。
政治控制主要是政府控 制,集中地表现在政府部门 对传播的限制与管理上。
这种控制的目的,是通 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 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 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 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 的实现服务。
1.法律控制
政府依据有关法律、法令, 约束、管理、监督新闻结构及传 播内容,以防止其危害国家、人 民和统治阶级的利益。
现代社会责任理论大体包 括了以下几个原理原则: (1) 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 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 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 和义务;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1.文献阅读分析:文献阅读分析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通过阅读和分析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了解并研究大众传播的基本理论、概念以及先前的研究成果,从而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
在文献阅读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选择相关的理论框架和方法,以及确定研究问题的切入点。
2.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真实的实际情境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取对大众传播现象的直接观察和了解。
实证研究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调查、观察和统计等,来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
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揭示出大众传播的现象、规律和影响等。
3.调查问卷:调查问卷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向被调查者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大众传播的情况。
调查问卷可以包括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以及单选、多选和主观评价等。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获取受访者对于大众传播的认知、态度、行为等信息,从而深入了解大众传播的实际状况。
4.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常用的控制变量法,通过人为的操作和干预,来观察和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大众传播影响效果。
实验研究通常通过确定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不同处理或介入,并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加准确地研究大众传播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从而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大众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阅读分析、实证研究、调查问卷和实验研究等。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补充,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大众传播的本质和规律,为实际应用和理论构建提供支持。
在具体研究中,研究者应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和问题,灵活选择和运用适合的方法,以期获得准确和有效的研究结果。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
传播学教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汇总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名词解释1、信息:①广义:不是物质或能量,是物质的普遍属性,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运动形式,在同其他任何物质系统全面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以质、能波动的形式所呈现的结构、状态和历史。
在此意义上,一切反映事物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②社会信息:与人类的社会活动有关的一切信息。
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体和客体、符号和意义的统一。
2、传播: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3、符号化:人们在进行传播之际,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意义)转换成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形式的符号。
4、符号解读:信息接收者对传来的符号加以阐释、理解其意义的活动。
5、共通的意义空间: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意味着传受双方必须对符号意义拥有共通的理解,在广义上,共通的意义空间还包括人们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
6、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双方都从在着不确定性,通过传播所作出的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性。
双重偶然性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这与它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
8、传播障碍:指的是在传播活动进行过程中,由于传播系统本身存在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障碍,如不合理的传播制度,不畅通的传播渠道而导致的传播行为受到障碍。
(包括结构和功能障碍,如传播制度化是否合理、传播渠道是否畅通、信息系统各部分功能是否正常。
)9、传播隔阂: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之中,个体,群体,世代之间因为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差异,导致传播双方的正常传播行为受到影响,甚至严重阻碍传播行为的进展。
(包括个人之间、个人与群体间、成员与组织间、群体之间、组织之间、世代之间、文化之间在特定利益、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方面的隔阂。
有无意的误解和有意的曲解之分。
)简答论述1、分别从社会学、符号学、传播学三个传统来界定传播的概念2、社会信息的特殊性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3、传播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传播学的研究对象5、简述社会传播的系统性6、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7、传播学的任务8、简述马恩的精神交往理论与美国行为主义传播学的本质区别9、简述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辩证关系10、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传播学的三个原则11、共通的意义空间在传播中具有什么作用?请用台湾海峡两岸的交流与互动加以说明。
第12讲 大众传播· 效果
• 媒介的强大效果论并不是魔弹论的恢复, 它是从受众出发探讨媒介间接、潜在、长 期的影响,同时将传播臵于整个社会政治、 经济、文化环境中进行宏观分析。 • 媒介时代的到来与软实力的竞争;媒介的 垄断,谁在传播,为什么传播。
• 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研究指研究大众传播 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方面的作用,它包 括了议程设臵理论与社会认知、沉默的螺 旋理论与社会舆论、培养理论与社会象征、 知沟假说与社会分层以及媒介环境理论与 真实社会建构等方面。
一、什么是议程设置? • 议程设置是英文(agenda-setting)的对译, 它指的是媒介的一项包罗广泛、作用突出 的功能,即为公众安排议论的话题,决定 人们谈什么和想什么。 • 议程设置理论由M.E.麦库姆斯和D.L.肖于 1972年提出,出自《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 功能》这篇论文。
• 核心观点是:“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 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 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 舆论讨论的中心议题。" • 美国学者沃纳•塞佛林和小詹姆斯•坦卡德在 其《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一书 中,对“议程设置”理论提出了较为理性 的认识,认为:“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就 是指媒介的这样一种能力:通过反复播出 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 的重要程度。”
主要理论: 信息寻求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议程设臵理论; 文化规范论; 第三者效果; 美国学者戴维森于1983年提出,认为人们倾向于 夸大大众传播信息对其他人态度和行为的影响, 认为大众传播信息对你我没有什么效果,但是一 般读者很可能受到很大影响。这一理论的直接后 果就是导致检查制度和信息控制。
•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 • 美国学者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一般应用 于分析电视暴力可能产生的效果方面,包 括强化理论和净化作用假说、模仿假说等 等。该理论认为,人们从观看电影和电视 娱乐节目中学习新的侵犯行为与方法,其 中一个主要担忧就是电视暴力可能带来的 负面影响。
]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
推荐]郭庆光的《传播学教程》笔记第一编(1-2章)传播、传播学及其发展历史一 传播学的概念1. 定义1) 库利(社会学角度)2) 皮尔士(符号学或语义学角度)3) 施拉姆4) 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共享说)信息的共享。
(劝服说)突出强调传播是有目的的。
(反映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于某种刺激的不同反应。
(交流说)用语言进行思想交流。
2. 人类社会传播的基本特点:二.传播与信息1.信息的定义2.信息的特点和分类(见大纲)信息分类:社会信息及其传播的特点:3.信息的获取与传递编码:译码:讯息与信息:形成与内容的关系,决定作用是内容而非形式译码使信息从一份讯息中“提炼”出来。
4.信息源与信息量信息的元素——信码的集合称叫信息源信息量:测量信息大小的量。
和概率成反比。
三.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正是社会信息系统本身1.社会传播的系统性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1)开放性系统(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
(3)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双重偶然性:传播双方都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通过传播所做出选择有受到拒绝的可能。
(人类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极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双重偶然性的存在说明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多变量的系统,这些变量如果处理不当,便会引起传播障碍和传播隔阂。
传播障碍:传播隔阂:(4)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4.传播学的任务四.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第二编(第3章)传播中符号、意义及象征性社会互动社会信息包括符号和意义一.符号二.符号的分类信号和象征符语言符号和非语言三.符号的基本功能:四.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1.意义:2.符号本身的意义及分类:3.传播过程中-符号的意义 (2所讨论的是符号本身的意义) 五.象征性社会互动(象征行为、象征性社会互动、象征性文化)1. 象征行为:2. 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的核心问题---考察以象征符为媒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大众传播(二):传播的主体:控制与反控制全解
传播制度理论评析
我国传播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20
本节重点内容
1.
2.
3.
识记:个人层面的传播者的要素(特点、权利、 责任、赢效因素);媒介组织与信源之间的关 系;把关人理论;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因素 理解:传播媒体运作中的“把关人”制度;不 同社会制度下的传播制度层次与特点 综述:
“把关人”理论的历史及在新媒介时代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传播制度特点与传播制度的变革
18
广大受众的社会控制机制
受众社会构成的变动对不同信息流量要求 的变化 受众对信息的社会监督控制 —个人的信息反馈
—结成受众团体 —诉诸于法律手段 —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19
传播制度研究
施拉姆的报刊四种理论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大众传播中的受众
“大众”的概念与大众社会理论 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研究
清水几太郎:“拷贝的社会”与受众的“拷贝支配” 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作为“市场”的受众 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2018
有关媒介使用的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
“使用与满足”理论(P153) 理论历史概述
选择性理解
选择性记忆
2018/7/30
24
受众的反馈
反馈的概念
指从受者传回意见给传者的过程
反馈的作用 大众传播反馈的特点
间接性、零散性、迟延性、累积性 简单反馈与复杂反馈 消极反馈与积极反馈 真性反馈与假性反馈 及时反馈与迟延反馈
大众传媒心理学第
虽然大众传媒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它也受到社会的 制约。例如,政府可以对媒体进行管理和监管,媒体也 需要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
03
大众传媒的心理过程与效 应
大众传媒的认知过程
01
02
03
感觉与知觉
大众传媒通过图像、声音 、文字等手段传递信息, 影响受众的感觉和知觉。
学习和记忆
在面临信息过载问题时,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对策来缓解问题。例如,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培 养自己的信息筛选和处理能力;同时,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RSS订阅、信息聚合工具等,帮助自己更 好地管理信息。
大众传媒的认知偏差问题
总结词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大众传媒中容易出现的错误认知和判断。
详细描述
05
大众传媒的心理问题与对 策
大众传媒的信息过载问题
总结词
信息过载是指人们在大众传媒中面临的信息量过大、难以消 化吸收的问题。
详细描述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传媒所传递的信息量越来越庞大 ,人们很容易面临信息过载的问题。这种问题可能导致人们 的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信息;同时,也会增 加人们的认知负荷,导致信息消化不良。
社会问题研究
促进社会公正
跨文化交流与理解
大众传媒心理学可以提供深入 的社会问题研究,如探究媒体 报道对公众舆论的影响、社会 议题的设置和传播规律等,为 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媒体信息的选择、加 工和呈现方式,大众传媒心理 学可以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媒 体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公正和民主。
大众传媒心理学
2023-11-06
目 录
• 引言 • 大众传媒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 大众传媒的心理过程与效应 • 大众传媒的传播效果与评估 • 大众传媒的心理问题与对策 • 大众传媒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 大众传媒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传播学》第五章控制分析
反馈
反馈就是信息的反向传播(从输出向输入),或叫信息的部分 倒流。目的:更好地调节系统的输出状况。
反馈概念的通用意义:信息的反向传播; 特定意义: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应。
三、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新闻传播过程中,乃至在整个信息流通的网络中,往往存在 着一系列的把关环节,并非只有一个关口。
四、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Nhomakorabea 新闻媒介重要观:最关键的把关人是在新闻媒介中,对信息的大循环而言新闻媒介
的把关活动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龙头作用,与新闻媒介相比,其他把关因素都处于 次要地位。
二、怀特的把关研究
输入信息 - 输出信息 = 把关过滤信息
怀特理论的最大缺陷:过分强调把关者的个人权限,忽略了各种联系所形 成的必然性和社会性。把关不仅要受到媒介组织及其规范的约束,都程度 不同地受到客观必然性的钳制。
怀特理论的意义:为以后同类探讨打开门路,一系列修正完善的把关学说, 既充实了传播的内容,也深化了对把关问题的认识,使把关说成为传播学 的一大理论板块。
交流中的主要网络,在传播活动中作用巨大。
“报刊的集权主义理论”:在新闻事业的早期阶段,封建专制势力还占 据着统治地位,他们对新闻事业进行严格的控制和垄断。
“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源于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观,体现着自由资 本主义的时代特征。主张对新闻事业不加任何限制,允许传播媒介自由 行事,随意去报道一切事实。(代表人物:弥尔顿、卢梭、杰斐逊、约翰•穆勒)
1. 从微观角度研究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
2. 从宏观方面审视传播活动潜在控制因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
三、“培养”理论的外围——文化指标研 究
❖ (三)“培养分析” 主要目的是考察大众传播的特定倾向所造成的社会
结果。
❖ “培养分析”的核心观点:传播内容具有特定的价 值和意识形态倾向,这些倾向通常不是以说教而是 以“报道事实”、“提供娱乐”的形式传达给受众 的,它们形成人们的现实观、社会观于潜移默化之 中。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 随着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展开,“议程设置功能 ”的理论和有关概念也不断趋于细致化和明确化。
确认媒介议程和受众议程之间的因果关系 知觉模式
“议程设置功能”的作用机制趋于明确化 显著性模式 优先顺序模式
对“议题”不同类型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个人议题 谈话议题 公共议题
二、对“议程设置功能”理论的研究
二、“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
❖ (二)效果观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
效果和影响。 传播媒介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社会上意见分
布状况的如实反映,而一般社会成员对这种分布又 处于“多元无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媒提示 和强调的即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 数意见”来认知 。 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
❖ 第六节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
大众传媒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对现实的“镜子式”反映,而是根据一定的新闻立场和新闻价值标准对各种事实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
社会合意”,它的产生是一个“问题出现→ 程,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对现实世界及其意义的一种重构或者“建构”。
第四节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
❖ 意义: ❖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
理分析的领域,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 ❖ 2.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
新闻传播类广告学、传播学名词解释
新闻传播类广告学,传播学名词解释广告名词解释1.广告:是由可识别的出资人通过各种媒介进行的,有关商品(产品、服务和观念)的,通常是有偿的、有组织的、综合的和劝服性的非人员信息传播活动。
2.广告的目的:是通过反复的告知活动使受众产生有关产品、服务或者观念的认知,进而影响和改变他们的态度,最终使受众产生有利于广告主的行为意向。
3.产品广告: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利用与销售或产品直接有关的表现形式,说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信息传播活动。
4.企业广告:是为了树立企业形象,维持企业信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从而间接达到销售产品目的的广告形式。
5.广告活动:就是设定广告目的,制定广告策略,然后在市场上执行这些策略的过程。
6.营销:是一种组织职能以及一系列创造、沟通、传递顾客价值,并以使组织和利害关系者共同受益的方式管理顾客关系的过程。
7.整合营销传播:简称IMC,把品牌等与企业的所有接触点作为信息传达的渠道,以直接营销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目标,是从消费者出发,运用所有手段进行有力的传播的过程。
8.欺骗性广告:由于广告的表述,或由于未能透露有关信息,给理智的消费者造成错误印象,而这种错误印象有关系到所宣传的产品、服务的实质性特点的,均属欺骗性广告。
广告发布者要对直接表述的不真实信息、暗示的不真实信息以及恶意隐瞒或忽略掉的对消费者至关重要的信息负责任。
9. 虚夸:是一种一般读者、听众、观众不太在意的、夸大的主观表述。
10.消费主义:是指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传统意义上实际生存的需要,而是为了满足被现代文化刺激起来的欲望。
人们消费的不是商品或者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们在一种文化中的符号象征价值。
11.流行:指新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社会群体成员中逐渐普及形成的集合现象,它可以产生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人们的精神生活还是物质生活中,都有流行的现象。
12.广告环境:整个广告存在和发展所处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包含着对广告发展有巨大影响力的诸种因素。
自考《传播学概论》题库(含参考答案)
自考《传播学概论》题库(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每题1分,共60分)1、“地球村”观念的提出者是( )A、梅罗维茨B、英尼斯C、麦克卢汉D、戈夫曼正确答案:C2、所谓功能就是满足需要的( )A、行为B、过程C、条件D、方式正确答案:D3、大众传播信息传向受众成员的通道上的“第一关”是( )A、选择性记忆B、选择性反馈C、选择性理解D、选择性接触正确答案:D4、对广播节目的“使用”动机最早进行了调查的学者是( )A、贾尼斯B、贝雷尔森C、卡兹D、赫尔卓格正确答案:D5、约于15世纪初产生的报道商业、政治消息的手抄新闻信札( NewsLetters )出现在()A、法兰克福B、罗马C、威尼斯D、长安正确答案:C6、达到内容分析的直接目的的关键是( )A、系统性B、客观化C、系统化D、定量化正确答案:D7、麦克卢汉认为,在口语传播中( )A、在人类同环境的关系中造成了不平衡B、分裂了人类的感觉生活,阅读和思考成为个人化的行为C、各种感觉器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和谐状态D、人的视觉功能加强,其他感觉被削弱正确答案:C8、制约着我们观察社会和世界的视野的是( )A、大众传播B、组织传播C、人际传播D、内向传播正确答案:A9、1865年在电磁波理论研究中预言了无线电波存在的科学家是( )A、爱迪生B、谷登堡C、马克斯韦尔D、摩尔斯正确答案:C10、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拉扎斯菲尔德B、霍夫兰C、拉斯韦尔D、施拉姆正确答案:B11、拉扎斯菲尔德运用的传播效果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心理学法B、抽样调查法C、控制对照法D、前后比较法正确答案:B12、集权论的“圣经”是指( )A、《论自由》B、《独立宣言》C、《君主论》D、《论出版自由》正确答案:C13、对于视听兼备的综合性媒介电视来说,受众往往首先视它为( )A、满足信息需要的渠道B、消遣、娱乐的工具C、获取知识的工具D、满足心理需要的工具正确答案:B14、申农—韦弗模式较之5W模式多了一个( )A、信源B、噪音C、信道D、信宿正确答案:B15、传统学派的研究方法总称为( )A、实证方法B、控制实验法C、调查研究法D、内容分析法正确答案:A16、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分为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是( )A、社会层面上的效果、政治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层面上的效果B、认知层面上的效果、社会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C、学习层面上的效果、理解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D、认知层面上的效果、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行动层面上的效果正确答案:D17、最早提出反馈概念的是( )A、香农B、德福勒C、维纳D、申农正确答案:C18、娱乐节目、体育比赛及一切渲染爱情、暴力、罪恶的信息属于( )A、指导性信息B、复原性信息C、维持性信息D、说服性信息正确答案:B19、世界电视业进入彩色电视广播阶段是在( )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20年代C、20世纪40年代D、20世纪50年代正确答案:C20、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效果叫( )A、长期的非预期效果B、消极效果C、短期的预期效果D、长期的预期效果正确答案:A21、构成传播学学术渊源的学科中,与传播学关系最密切的是( )A、行为、信息科学B、政治学、宣传学C、新闻学、社会学D、自然科学正确答案:A22、符号最基本的特点在于它的( )A、指说性B、普遍性C、有效性D、抽象性正确答案:A23、我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发明雕版印刷大约在( )A、明朝B、隋代C、宋代D、唐朝正确答案:B24、用实验证明,趋向行为的动机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的是( )A、阿什B、马丁C、罗杰斯D、曼德尔正确答案:A25、在大众传播中,大部分反馈信息的收集和测定的形式是( )A、定量化形式B、座谈会C、定性分析D、受众来信正确答案:A26、诺依曼认为,任何舆论乃至流行或时尚的形成,其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机制,这种机制是( )A、拟态环境的机制B、选择性机制C、议程设置机制D、沉默的螺旋机制正确答案:D27、提出“偏倚时间的”媒介和“偏倚空间的”媒介两个概念的学者是( )A、梅罗维茨B、戈夫曼C、麦克卢汉D、英尼斯正确答案:D28、传播学最具学科特色的研究方法是( )A、内容分析法B、抽样调查法C、个案研究法D、问卷调查法正确答案:B29、“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是指( )A、传播机构B、传播内容C、传播条件D、传播目的正确答案:B30、1947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成立第一个传播研究所的传播学者是( )A、丹斯B、拉森C、霍夫兰D、施拉姆正确答案:D31、首先创办“便士报”的国家是( )A、法国B、意大利C、英国D、美国正确答案:D32、罗杰斯认为信息传递过程的“信息流”是( )A、多级的B、两级的C、N级的D、一级的正确答案:D33、依据格伯纳等人的观点,增大人们对现实社会环境危险程度的判断的是( )A、性别B、电视接触量C、年龄正确答案:B34、基于“推”技术的网络大多在经济上依靠( )A、广告收入B、下载费用C、上网时间D、信息服务正确答案:A35、近年来,“电视人”、“容器人”等新名词的出现是针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A、形成媒介假环境B、诱发异常行为C、隐功能D、导致社会麻醉正确答案:D36、霍夫兰等人的“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内容分析法B、实验心理学法C、实地考察法D、定性分析法正确答案:B37、“魔弹论”出现于( )A、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B、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C、20世纪初到50年代末D、20世纪初到30年代末正确答案:D38、为电视广播业走上网络化道路提供条件的是( )A、数据压缩技术B、信息高速公路C、数据模拟技术D、信息化工程正确答案:A39、1850年在德国创办的新闻通讯社叫( )B、合众社C、港口新闻联合社D、德新社正确答案:A40、下列不属于“有限效果论”的内容的是( )A、说服性传播效果研究B、传播流程研究C、“使用与满足”研究D、“知识格差”研究正确答案:D41、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在提示己方观点或有利材料的同时,也以某种方式提示对立一方的观点或不利于自己的传播技巧,称为( )A、多面提示B、一面提示C、诉诸理性D、两面提示正确答案:D42、批判学派发轫于( )A、西方马克思主义B、施拉姆学派C、耶鲁学派D、法兰克福学派正确答案:D43、1901年实现了横越大西洋两岸的远距离无线电信号传递的科学家是( )A、波波夫B、马可尼C、摩尔斯D、爱迪生正确答案:B44、根据新事物普及过程调查的结果,把大众传播过程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的是( )A、罗杰斯B、卡兹C、贝雷尔森D、克拉帕正确答案:A45、传播学对信息范围进行研究的第一个层次是( )A、自我传播B、群体传播C、大众传播D、人际传播正确答案:A46、认为大众传播在形成现代社会的“共识”方面所起的作用,远远超过了传统社会中教育和宗教的作用,这一看法出自( )A、“议程设置功能”理论B、“知识沟”理论C、“编码与释码”理论D、“培养”理论正确答案:D47、“过程研究”属于传播学( )A、宏观理论B、微观理论C、分支理论D、实用理论正确答案:A48、就文化体系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高雅文化和精英文化的是( )A、平民文化B、大众文化C、娱乐文化D、弱势文化正确答案:B49、传播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传播的( )A、过程和效果B、媒介C、规律和趋势D、主体和客体正确答案:A50、收集反馈迅速,获得的反馈信息准确率高,不易产生误差的采集数据的方法是( )A、仪器记录法B、日记法C、回忆式电话询问法D、即时式电话询问法正确答案:D51、明确地提出新闻传播中的“把关”模式的学者为( )A、怀特B、贝雷尔森C、艾宾豪斯D、韦斯正确答案:A52、对某些存在对立因素的问题进行说服或宣传时,仅向说服的对象提示自己一方的观点或于己有利的判断材料的传播技巧,称为( )A、一面提示B、两面提示C、多面提示D、诉诸理性正确答案:A53、《舆论学》分析了大众报刊对现代人的重大影响,该名著的作者是( )A、李普曼B、施拉姆C、霍夫兰D、拉斯韦尔正确答案:A54、低可信度信源发出的信息,由于信源可信性的负影响,其内容本身的说服力不能得到马上发挥,处于一种睡眠状态。
第四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分析我国的传播媒介属于什么受控模式。 返回
• 第四节
“受控” 的理论分析
传播活动尤其是大众传播并非独立自发、自然而然的,任 何传播都必须处在一种控制的网络中而受到制约。 每个社会文化系统都不可能对传播放任自流,它都是根据 自身的政治法律制度、经济运行模式,以及历史传统、道 德习俗等,对传播实施各种各样的控制。
集权主义理论
其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当时所谓的国家就是特定的君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名 言“朕即国家”,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
其二,真理是权力的产物,权力是衡量真理的尺度。也 就是说,谁有权谁就掌握着真理,最高的真理来自万民之上 的君主。
《韩非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开理论之先河 。他主张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有权有力 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 侯,以其威势也”
自由主义理论
其一,个人利益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揭底应用来保护个人权益。 其二,之所以允许人们言论自由,是因为人是具有理性的动物,人都能 凭理性辨别出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可“自我修正”。 其三,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才 能发展。 总而言之,人们能够在“观点的自由市场”中不受限制地获取各种 各样的信息,充分了解事实真相,广泛听取不同主张,那么最终人们总 会做出最符合实际的判断。
返回
社会责任理论作用: 一是为了防止由传播事业的高度垄断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内部 的社会矛盾激化; 二是为了防止由传媒内容的浅薄化、煽情化、刺激化而引起 的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堕落。 它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改良,但仅仅把希望寄 托于“媒介自律”,其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返回
苏联的共产主义媒介理论
基本规范: 1)传播媒介和传播资源是国家共有财产,不允许私人占有。 2)媒介必须为工人阶级服务、必须接受党的思想和组织上的 领导。 3)媒介必须按照马列主义原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体 系来传播信息,宣传、动员、组织和教育群众。 4)在服务于社会总体目标的同时,媒介应满足群众的愿望和 需求。 5)国家有权监督和管理出版物,取缔反社会的传播内容。
第九章 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
传播制度理论:《报刊的四种理论》
• 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 社会责任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
•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前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规范 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规范
•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报刊的四种理论
• 国际传播学界关于“控制分析”的学习,最有影响的就是
• 1、商业经济型传播体制
• 2、政治宣传型传播体制 • 3、公共传播型传播体制
商业经济型传播体制:
• •
• • •
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的以盈利为目的
的一种传播体制。
特点:
在所有制形式上,媒介为私人所有。 经济上独立,可以代表公众监督和批评政府。 注重市场,关注受众需要和兴趣,有针对性地提供 信息产品,以商业利润为目的。
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
• 国家发展优先理论:英国学者麦奎尔在《大众传播理论》 中提出。
方针:媒介的方针应与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一致; 内容:优先宏扬本国文化和民族语言; 国际合作:应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 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与自由的关系:应当既是自由的,又是负责的; 与国家的关系: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国家权力可介入加以检 查、干预、乃至直接管制。
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与大规模、单向、垄断的大媒介相比,小规模、双向、平等参与 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我国社会主义传播制度及其规范的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政党领导下,在政治上必须和党中央保 持一致,将方针政策,及时准确的贯穿到报道和言论等业务中;
Thanks!
大众传播的“控制分析”
• 大众传播一词的英文原文是 mass communication。这一概念有三个要素: 一是指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或专业化媒 介组织,二是指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三是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由此,所谓 大众传播就是指媒介组织通过大批复制 并迅速传播信息,从而影响庞杂的受众 的过程。
从“美军虐俘事件”看信息传播中的“把 关人”控制3
•
美国政府最终没有捂住“虐囚丑闻”,因为 信息和媒介全球化本身就意味着信息的高密度 和国家行为的高度透明,信息以更大的规模和 更快的速度传播。据报道,美军的虐俘照片就 是来自于美军士兵手中的成千上万的数码照相 机,控制的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被媒体所 刊登的虐俘照片只是冰山一角。因为还有大量 的照片,美国政府不允许公开披露。人们不可 能知道在阿布格莱布监狱究竟还隐藏这些什么, 在虐囚事件的背后还存有什么样的更深层次的 秘密。
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
巴斯的所谓“双重行动模式”,是对麦克内利把 关模式的完善,正如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是对怀特的 发展一样。信息流通中的把关环节固然很多,但最关 键的把关环节究竟何在呢? 他指出,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 阶段、两个步骤。其中第一阶段是新闻采集,这里的 把关人主要是记者。记者不是有闻必录的,他会进行 取舍和加工。传播媒介中的第二个把关阶段是新闻加 工,这里的把关人主要以编辑为代表。这一阶段的把 关活动(编辑)比第一阶段的把关活动(采写)更具 有决定性意义。经过新闻媒介的双重把关之后,一幅 人为的现实图景便呈现在受众眼前,而这幅图景同世 界的本真面貌不完全一致。
控制分析
• • • • • • 谁(who) 说什么(says what)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对谁说(to whom)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控制分析研究传播主体“谁”,它与传播 内容“说什么”,这二者是很难剥离的。
网络传播学_习题集(含答案)
《网络传播学》课程习题集一、多项选择题1.网络媒体较以往的传统媒体而言特征包括()。
A传播方式的交互性B数字化C多媒体D个性化E超文本2.魔弹论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的。
A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B认为大众媒介力量有限C受众与大众媒介地位相当D受众面对大众媒介并不是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E认为大众媒介力量巨大3.人类的传播活动大体上经历了那几个阶段()A口头传播时代B文字传播时代C印刷传播时代D电子传播时代E网络传播时代4. CMC作为新型传播手段。
它有哪些特点()A、从传播模式看,它既然实现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也可实现大众传播。
B、从传播方式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一对一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的一对多、多对多传播。
C、从传播内容看,它既可以传播文本信息,也可以传播声音信息、图像信息和视频信息。
D、从传播媒介看,互联网是CMC传播的基础,CMC不能离开Internet而单独存在。
E、从传播的实效性上看,它既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同步传播,也可以实现传授者之间的异步传播。
5.系统模式理论是德国学者马莱兹克提出来的。
他的主要观点是()。
A、大众传播过程一般不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大众传播过程是各种社会力量、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C、传播的主要因素如传播者、接受者、媒介与信息,都会受到不同的社会力量和心理因素的制约。
D、传播者和受众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着互动的、双向的信息传播。
E、整个传播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互动的系统。
6.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网络传播者分为()。
A、职业的网络传播者B、普通的网络传播者C、专门的网络传播者D、技术型网络传播者E、非技术性网络传播者7.网络媒体受众的心理特征包括()。
A、独处心理B、隐蔽心理C、匿名心理D、角色扮演心理E、共享心理8.网络传播模式的多种传播类型结合的特点体现在()的结合。
A、人际传播B、群体传播C、组织传播D、大众传播E、交互传播9.网络传播中的把关行为包括()。
(完整)传播学教程论述题简答题(全)
a 答:组织目标:宣传、传授或讨论,社会成员的参与具有自发性。制约因素:(1)大众传媒的经营目标;(2)大众传媒的宣传目标;(3)公共性与 ing 公益性。 e 3、如何理解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答:是大众传媒的权利基础:大众传媒拥有最大限度的采访权、言论权、编辑权和刊载权,并拥有广泛的舆 b 论监督的权利。另一方面,公共性和公益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的制约,它要求传媒的活动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 ir 4、试析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中的“把关”作用及其实质。 e 答:作用:(1)在传播内容中极力夸大资本主义社会的繁荣、民主、和自由,制造“幸福生活”印象,灌输资产阶级价值观,以求增强社会成员对资 th 本主义制度的向心力;(2)通过无休止地刺激人们的享受欲望和把他们引向娱乐领域的方法,来转移社会成员对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问题的注意力; in (3)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资本与劳动的对立变形为抽象、暧昧的“我们与他们”、“市民与官僚”、“温和的多数与好斗的少数”、“英国人与
他们的敌人”的对立和冲突,抹煞阶级统治关系,抑制劳动阶级意识的成长。(4)它们以传播通俗文化为名,实际上主要是选择通俗文化中落后的、对
gs 统治阶级有利的内容加以传播。 in 实质:大众传播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或“把关”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理解把关活动的实质之际,我们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分析,而是 th 应该把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这是因为,第一,大众传播的新闻或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并不具有纯粹的“客观中立性”,而是依据传媒的 ll 一定立场、方针和价值标准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的取舍选择和加工活动;第二,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受到媒体的经营目标、受众需要以及社会文化等多种 A 因素的制约,但是,与媒介的方针和利益一致或相符的内容更容易优先入选、优先得到传播;第三,传媒的“把关”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过程,其 d 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的活动,但在媒介内部控制机制的作用下,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是有限的。“把关”过程及其结果,在总体上是传媒组织的 n 立场和方针的体现。 a 1.简述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 ing at a time 答:一种是“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另一种是“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这两种态度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传播学研究当中。
传播学概论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三) 控制的两层意思 1. 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施 控) 2. 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于外界施加在自 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从而成为 某种传声筒、吹鼓手。(受控)
(四) 控制研究的主要内容 1. 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 2. 分析传播者的受控情状; 3. 指出各种卢因的把关概念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凡有这种传播行 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 把关与信息流通的关系 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门区"的传播渠道流通的。每个门区都是 把关人所处的位置, 在那里把关人将就信息可否进入传播渠道,或者可否继续在传播 渠道中流通做出决断。
第六章 传播的控制研究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第二节 把关与把关人
第三节 深层的控制
第四节 控制的形态
第一节 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
(一) 控制研究的含义 针对传播主题“谁”这一要素的研究,称为控制分析,一般也称为控 制研究。 个人-记者编辑 组织机构-电视台报社 (二) 控制研究与传播5W模式的关系 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五大环节(即5W模式): 1. 谁(WHO); 2. 说什么(SAY WHAT); 3. 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 4. 对谁说(TO WHOM); 5. 产生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同时把5W规定为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 媒介分析、受者分析、效果分析。前者指向传播实际,后者指向 传播理论。
大众传播与社会控制
提高媒体素养和意识水平
媒体素养:理解媒 体信息,辨别真假,
独立思考
意识水平:关注社 会问题,积极参与,
理性表达
媒体责任:真实 报道,公正客观,
社会责任感
教育普及:加强媒 体素养教育,提高
公众意识水平
倡导多元文化和价值观
尊重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鼓励多元文化交流和融合 提倡平等、包容和尊重的社会氛围 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面产生深远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大众传播的特点
广泛性:信息传播范围广泛,可以覆盖全球 快速性: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可以实现实时传播 互动性:信息传播过程中,受众可以参与互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影响力: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
大众传播的功能
传递信息:大众 传播可以迅速、 广泛地传递各种 信息,包括新闻、 知识、娱乐等。
0 3
大众传播可以 传递正能量, 弘扬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
0 4
强化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大众传播通过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大众传播通过宣传法律法规,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大众传播通过报道先进典型,弘扬社会正气,引导公众向善向美。 大众传播通过揭露不良现象,鞭挞丑恶行为,警示公众遵纪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推动社会公平和正义
大众传播可以传递 正确的价值观和道 德观念,引导人们 遵守社会规范和法 律。
大众传播可以揭露 社会不公和不正义 现象,引起公众关 注和反思,推动社 会改革和进步。
大众传播可以促进 不同群体之间的理 解和沟通,减少偏 见和歧视,促进社 会和谐与稳定。
第06章 大众传播的控制分析
《报刊的四种理论》自由主义理论
托马斯· 杰斐逊认为:
– 在运用理智时,个别公民可能发生错误,但是大多 数人作为一个集体,必然会做出正确的决定。为了 促进这一过程,社会上的个人必须受教育,必须了 解情况。 – 对于成年人来说,报刊是了解情况、取得指导的主 要来源。 – 人是受理性支配的,“因而我们的第一个目标是给 人打开所有通向真理的道路。迄今为止,找到的最 好的办法就是新闻自由。……必须肯定,打开通向 真理的门户,巩固用理性来考验每一件事情的习惯, 是我们能传给我们的继承者的最有效的约束物,以 这种约束来防止他们用自己的意见来约束人民。”
资本主义的媒介控制理论
资本主义的媒介控制理论主要通过四部 著作得以表述:
– 《报刊的四种理论》 – 《世界新闻多棱镜》 – 《权力的媒介》 – 《报刊与民主的衰落》。
《报刊的四种理论》西伯特、彼得森和施拉姆
– 当美苏两国的报人偶尔碰在一起谈论公众大众传媒问题的时 候,这种谈话往往是既有趣而又令人失望的,因为在最初几 分钟内就显示出这两种思想范畴的互不相容。美国人为他的 自由报刊感到幸福,而且对于在国家占有、检查制度和宣传 之下呻吟的苏联同行不禁感到同情。另一方面,苏联代表声 言他享受到唯一真正的新闻自由,而他的不幸的美国同行却 不得不为一种唯利是图的、受特殊利益支配的、腐败的和不 负责任的报刊服务。美国人自豪地谈到他的报刊和电讯工作 能够使他得到全世界的最近消息,以及他的大众传媒能够给 他以享受和娱乐。苏联人认为最近消息并不是很重要的为公 众服务,而且美国传媒所提供的大部分娱乐性的东西都是” 废话“,对一个大国来说是毫不可取的。谈话这样继续下去, 直到双方都怀疑对方是否思想混乱而分手。 ——摘自《报刊的四种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范
媒 介 规 范 理 论
集权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社会责任媒介规范理论 民主参与媒介规范理论 发展中国家媒介规范理论
四、阿特休尔的控制观
1、 1984年,阿特休尔出版《权力的媒介》, 着重考察“新闻媒介在人类事物中的作用”,分 析各种权力集团对媒介的操纵、利用和控制。 2、《权力的媒介》阐述的基本观点是:一切媒 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控制的工具。 3、“新闻媒介历来没有发挥过独立的作用,也 从来没有摆脱权力的操纵。” 4、“新闻媒介好比吹笛手,而给吹笛手定调的 是那些付钱给吹笛手的人。”
(三)受众控制
1、个人信息的反馈:传递对传播活 动的意 见和批评。 2、诉诸法律:对媒介的违法行为 可告诉。 3、不阅听媒介织的行业觃范; 2、从业者的道德自律。
文
自我控制
政治控制
化
受众控制
传播媒介
控
经济控制
制
三、媒介觃范理论:不同的控制观
(一)极权主义媒介觃范理论
极权主义理论是维护丏制统治的 理论,极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同样体现了极权主义政治制度理论 的观点。 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 志为转秱,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极权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1)报刊必须维护权力和国家 的利益: (2)报刊必须绝对服从于权力, 不得批评现 存的道德和政治价值; (3)政府有权实现书报检查, 且是合法的; (4)对当局或制度的批判属于 犯罪行为,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
第12章 大众传播控制研究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刘祖斌
一、深层的控制
二、控制的形态 三、媒介规范理论—不同的控制观 四、阿特休尔的控制观
一、深层的控制
1、施控: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 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2、控制的控制, 3、深层的控制。
二、控制的形态
(一)政治控制 (二)经济控制 (三)受众控制 (四)自我控制 (五)文化控制
(三)社会责任理论
社会责任理论是强调大众传播媒介 对社会和公众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和义 务的理论。 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 下,在社会为它提供的自由保障的环 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相应 的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对 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而 是改良。
(四)民主参与的媒介理论
受众参与理论 民主参与理论是在一般民众利用媒介的意识不断提高, 而现实又缺乏可以利用的传播资源的矛盾状态下出现的。 主要著作有: 巴隆的《媒介接近权:为了谁的出版自由》(1973) 巴格迪坎《传播媒介的垄断》(1983)。
(二)自由主义媒介觃范理论
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 市场”,是实现自律的自由企 业。
自由论坚决反对对传播活动 实施的任何形式的限制,主张: 让传播媒介随意报道任何事 实,不受任何干预,畅所欲言, 自由行事,为受众提供尽可能 广阔的选择空间和判断余地, 从而使他们能够得出尽可能真 切的结论。 这是非控制性的控制观。
民主参与理论要求: 大众传播媒介向一般民众 开放,容许民众个人和群体的 自主参与。主张受众拥有知晓 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 使用权等
(五)发展中国家的媒介理论
麦奎尔的归纳: 1、 大众传播的基本任务是推动国家发展。 2、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 3、 优先传播本国文化。 4、优先发展与地理、政治、文化接近的发展 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5、 关涉发展和稳定,国家有权进行控制。
(一)政治控制
1、立法(新闻法、保密法、著作 权法、广告法) 2、行政(资助有的传播机构、 遴选新闻从业人员、压抑不同政见的 传播媒介) 3、 操纵新闻(操纵新闻的发 布、控制消息的来源)
(二)经济控制
1、媒介的所有权:谁拥 有媒介?谁控制媒介? 2、 广告:媒介的经济收 入主要依赖于广告,媒介常常 刊登不重要但却有利于广告商 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