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合集下载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车身系统布置)

整车集成设计指南(车身系统布置)

二. 纵梁的概念数据需要考虑动力总成的布置空间要求,纵梁到动力总成间隙要求大于20mm,可参 考《前舱法规校核-动力总成包络》,还需结合动力总成设计悬置的位置,具体考虑《动力总成布置 指南》,在纵梁上布置悬置。
W
尺寸
1.4T
卡罗拉 1.6L
高尔夫 1.4TSI
迈腾 1.8TFSI
锋范 1.5L
发动机长L (Y方向)
A3
前纵梁 (倾斜部分) 与底板纵梁在Y向所呈的 的角度
≤10°
备注
地面线为前2人
地面线为前2人
没有特别的要求,仅 建议在设计时尽可能 小, 前纵梁与底板纵 梁尽量圆滑过渡。
ODB壁障
前纵梁(平直部分)
前纵梁(倾斜部分)
200mm
530mm H2 H1 前纵梁
A1 A2
框式副车架
H3
底板纵梁
Running order+1 front 地面线 侧视图
横向加强梁等; ③ 左/右前纵梁轮罩总成, 包含前纵梁、前轮罩、前减震器安装板、前保横梁安装板等。


② ③
14.2 前舱车身设计考虑范畴:
14.2.1 布置空间要求: 结合BENCHMARK、VTS等输入文件,制设定的假人模型初步的车身布置方案图。
需定义
技术 轿 要求 车
需定义
接近角 (度)
≥14°
变形诱导槽
激光焊缝
变形诱导槽
前纵梁内加强板
前纵梁本体
B340/590DP/2.0
B340/590DP/1.8
3.前纵梁后部折弯区是前碰撞车身脆弱区域,在此处很容易发生折弯导致前挡板侵入量过大。
转向横拉杆活动区
B21因转向横拉杆布置偏后,此 处截面高度40mm左右,导致偏 置碰撞结构不理想。

(完整版)整车部技术手册-产品技术定义描述

(完整版)整车部技术手册-产品技术定义描述

整车集成篇第一章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1.1 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1.1.1 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概述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是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各系统、各大总成及零部件的技术定义描述,包含各系统零部件的产品信息,产品开发类型及产品构成,功能定义及初步工艺及材料定义,对满足的法规及相关标准,常规试验项目进行描述。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共要编制两版:初版和最终版,分别编制于产品策划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

初版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的系统零部件的产品信息要求包括部件的:参数定义(部分参数不能确定的可以列出项目,具体值待后续补充)、外形定义(可以用图片、断面等形式描述)、安装固定形式;最终版整车产品定义描述的系统零部件的产品信息包含各系统零部件的完善产品信息,对设计进行有效指导,并满足最大的通用化、平台化要求。

编制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的输入物名称及要求见各自的设计指导书。

1.1.2 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编制过程及要求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共包括:封面、前言、目录、概述、整车参数及主要尺寸、各系统产品技术定义描述等六部分组成,各部分格式、字体、排版方面的要求参照相应的整车产品技术定义描述模板及当时的标准化检查标准。

各部分内容要求参照模板,其中概述的内容包括:产品的介绍、产品的设计原则、平台定义、产品配置、排放、整车噪声要求、应该符合相关法规要求的国家及地方、应完成的基本定型试验、整车应完成的专项试验等;整车参数及主要尺寸的内容包括:整车尺寸参数(配图)、质量参数、额定载人数、底盘系统参数、性能参数、发动机主要参数等。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第一章 DTS1.1 间隙及面差定义1.1.1 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1.1.1 意义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1.1.2.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

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

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

、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

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

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

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

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

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图1-1 整车减息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图1.1.2.2 间隙、面差定义容主要包括饰表面及车身表面两大部分的间隙、面差定义。

1.1.2.2.1饰表面间隙、面差定义由于饰件普遍采用塑料成型,其尺寸、形状等受模具、塑料件本身材料特性、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

吉利远景资料SL-1整车部09.3.31(8747410)

吉利远景资料SL-1整车部09.3.31(8747410)

SL-1项目概述 基本目标市场
•国内:中国大陆; •出口:中东、北非、东南亚与东欧。
设计原则
•SL-1是在吉利远景车平台的基础上,局部重新造型设计,稳重 而不失时尚,兼顾家用和商用。 •调整设计内容包括:内饰更改颜色纹理,调整线束系统; •除上述变更设计内容外,其余部分完全沿用FC-1; •第一阶段上市车型其仪表台和内饰配置与现生产FC-1一致; •整车其他技术参数与FC-1保持一致。
制动助力
前悬架型式 后悬架型式 子 午 胎
真空助力/盘式制动
麦弗逊式前独立悬架 纵向摆臂抗扭梁式复合后悬架
6
悬架
规格
充气 压力 kPa
195/60/R15
205/55/R16
7 8
轮胎
210 断开式 球笼三叉轴式等速万向节
驱动轴 压缩机型式
涡旋式或斜盘式压缩机 W 4200 R134a 15×6J L 16×6.5J 50 承载式全金属车身 吉利汽车研究院
L/100km ≤11 ≤7.0
综合油耗
4 平顺 性 可靠 性 最低舒适界限TCD 平均首次故障里程 5 平均故障间隔里程 有效度 h km km %
7.5
≥0.8 ≥10000 ≥4000 ﹥95 吉利汽车研究院
Geely Automobile Institute
注:参考状态(整车整备质量下,前轴加载100kg,后轴加载220kg)。
SL-1开发目的 SL-1为了满足FC平台产品的扩展及日趋竞争激烈的 消费者市场,在远景轿车平台基础上进行局部设计改动 的新车型。同时为提升吉利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充分发 挥上海基地的地域优势和产能优势,改善上海基地后续 车型少的局面,增强吉利集团整体竞争能力。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总布置篇第四章车身系统4.1 整车断面断面的作用: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截面位置:Y=0平面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图示:CE-1NL-1 GC-1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图示:CE-1GC-1NL-2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

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CE-1NL-1GC-14.1.4 前风挡-顶盖 FRT WINDSCREEN-ROOF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前横梁、前阅读灯、前风挡、前风挡密封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前横梁与顶盖的搭接;前阅读灯的布置(人机及照射范围);顶棚的布置;内后视镜的布置(视野校核)图示:CE-1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非天窗版) 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天窗版)NL-2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4.1.5 顶盖-后风挡 ROOF-RR WINDSCREEN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风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后横梁与顶盖的搭接;顶棚的布置;图示:CE-2GC-14.1.6 后风挡-行李箱盖 RR WINDSCREEN-TAILGATE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行李箱盖、密封条、后风挡、后风挡下横梁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玻璃倾角;后风挡与后风挡下横梁的搭接关系;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与后风挡的间隙;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底盘布置篇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底盘布置篇

总布置篇第×章底盘布置底盘布置是下车身布置的重要环节,也是平台选择的首要任务。

在项目策划初期就要进行底盘的布置,为底盘设计提供输入。

1.1 悬架结构型式和特点汽车悬架按导向机构形式可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两大类。

独立悬架的车轮通过各自的悬架和车架(或车身)相连,非独立悬架的左、右车辆装在一根整体轴上,再通过其悬架与车架(或车身)相连。

图1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示意图1.1.1 独立悬架主要用于轿车上,在部分轻型客、货车和越野车,以及一些高档大客车上也有采用。

独立悬架与非独立悬架相比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断开式车轴,可以降低发动机及整车底板高度;独立悬架孕育车轮有较大跳动空间,而且弹簧可以设计得比较软,平顺性好;独立悬架能提供保证汽车行驶性能的多种设计方案;簧载质量小,轮胎接地性好。

但结构复杂、成本高。

独立悬架有以下几种型式:1.1.1.1 纵臂扭力梁式是左、右车轮通过单纵臂与车架(车身)铰接,并用一根扭转梁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如图2所示)。

图2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根据扭转梁配置位置又可分为(如图所示)三种型式。

图3 扭力梁式独立悬架的三种布置形式汽车侧倾时,除扭转梁外,有的纵臂也会产生扭转变形,起到横向稳定杆作用。

若还需更大的悬架侧倾叫刚度,仍可布置横向稳定杆。

这种悬架主要优点是:车轮运动特性比较好,左、右车轮在等幅正向或反向跳动时,车轮外倾角、前束及轮距无变化,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

但这种悬架在侧向力作用时,呈过多转向趋势。

另外,扭转梁因强度关系,允许承受的载荷受到限制,扭转梁式结构简单、成本低,在一些前置前驱汽车的后悬架上应用得比较多。

1.1.1.2 双横臂式是用上、下横臂分别将左、右车轮与车架(或车身)连接起来的悬架型式(图4)。

上、下横臂一般作成A字型或类似A字型结构。

这种悬架实质上是一种在横向平面内运动,上、下臂不等长的四连杆机构。

这种悬架主要优点是设定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及侧倾中心位置的自由度大,若很好的设定汽车顺从转向特性,可以得到最佳的操纵性和平顺性;发动机罩高度低、干摩擦小。

(吉利)整车部设计介绍及说明间隙面差

(吉利)整车部设计介绍及说明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第一章 DTS1.1 间隙及面差定义1.1.1 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1.1.1 意义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内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1.1.2.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

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

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

内、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

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内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

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内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

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

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

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图1-1 整车减息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图1.1.2.2 间隙、面差定义内容主要包括内饰表面及车身表面两大部分的间隙、面差定义。

1.1.2.2.1内饰表面间隙、面差定义由于内饰件普遍采用塑料成型,其尺寸、形状等受模具、塑料件本身材料特性、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

HL-1白车身结构设计说明书

HL-1白车身结构设计说明书

JLYY-JL -09HL-1白车身总成结构设计说明书编制:_________________校对:_________________审核:_________________审定:_________________标准化: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二oo九年八月前言 (II)1范围 (1)2要求 (1)3白车身结构设计 (1)3. 1白车身结构形式 (2)3.2白车身设计考虑的相关零部件 (2)3.3白车身总成明细 (2)3.4白车身总成结构形式 (4)3. 5 白车身与质量目标车主要差异 (5)3.5.1车身本体外形差异 (5)3.5.2前车门总成的开启 (6)3.5.3滑移门总成的开启 (6)3.5.4发动机罩总成的开启 (6)3.5.5背门总成的开启 (7)3.5.6加油口盖总成的开启 (7)3.6HL-1 的白车身用胶 (8)3.7白车身设计性能要求 (8)3.7.1HL-1 的白车身基本性能 (8)3.7.2HL-1 的白车身自身满足主要常规试验的要求项目 (8)3.7.3HL-1 白车身NVH (8)3.7.4HL-1 的白车身满足的法规及相关标准............................................. (9)3.8部件工艺性.................................................................... (9)3.9知识产权情况................................................................................. .9 4结论与建议.. (9)为了新车型的开发提供设计依据,并提出开发说明。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提出。

本说明书由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车身内外饰部车身科负责起草。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第一章 DTS1.1 间隙及面差定义1.1.1 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1.1.1 意义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内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1.1.2.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

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

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

内、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

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内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

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内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

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

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

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图1-1 整车减息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图1.1.2.2 间隙、面差定义内容主要包括内饰表面及车身表面两大部分的间隙、面差定义。

1.1.2.2.1内饰表面间隙、面差定义由于内饰件普遍采用塑料成型,其尺寸、形状等受模具、塑料件本身材料特性、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

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整车部设计手册车身系统

总布置篇第四章车身系统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

4.1 整车断面断面的作用: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截面位置:Y=0平面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图示:CE-1NL-1 GC-1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图示:CE-1GC-1NL-2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

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整车部设计手册-总布置图

第一章整车集成1.1 总布置图绘制1.1.1 意义根据新产品规划和概念设计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然后再绘制总布置草图,然后开始进一步的造型设计。

其中整车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对后期的开发设计起到依据和指导作用。

1.1.2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1.1.2.1 第一版总布置图-概念草图1.1.2.1.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给造型提供工程依据和下一步设计提供指导,绘制出总布置概念草图。

总布置草图的绘制开始于项目预研阶段,根据新产品的规划,对竞品车进行扫描分析,根据发动机舱初步布置数据得出初步的整车限制尺寸和人机工程目标;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并根据现有产品尽可能的考虑通用化的前提下确定车身总布置方案。

总布置概念草图的绘制时间及相关流程见图1-1所示。

图1-1 总布置草图绘制时间及流程1.1.2.1.2 总布置草图内容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主要是对造型的输入,体现总布置的基本硬点参数,其中最重要的是H 点的位置,H点是整车的设计参考点,必须在早期准确地确定,一旦更改将对整个前期的布置设计及项目进度产生重大的影响。

在草图阶段的总布置图中,主要体现如下内容: 1、H 点坐标,人机内部空间等相关参数;2、整车外廓尺寸,包括长、宽、高、轮距、轴距、前悬、后悬;3、法规要求及设计目标;4、COP 零件的状态; 5.三种载荷状态的地面线; 6、各种限制面;7、其他,如车门形式、玻璃曲率等。

1.1.2.1.3 绘制概念草图步骤在绘制概念草图之前,是在已经了解项目定位、对项目有了初步策划方案,并且对竞品车或对标车进行了大量分析的前提下开始绘制。

通常,概念草图的绘制需要如下步骤:(1)首先建立车身坐标系,“国标”定义的“整车坐标系”。

通过空载或设计载荷时车轮中心(左、右前轮和左、右后轮)及地板门槛纵平面来确定整车坐标系。

然后摆放车姿,如图1-2所示。

图1-2(2)确定踏板和踵点位置,如图1-3所示。

图1-3后踵点(3)先确定前排H 点位置,再确定后排H 点位置,如图1-4所示。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_人机校核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_人机校核

整车集成篇第二章人机校核2.1 人体乘坐舒适性2.1.1 人体姿态角度Ramsis里面的二维人体模型是95%SAE人体,其默认最舒适角度如下图1所示:图1 RAMSIS默认舒适角度Ramsis中的靠背角调节角度是5°-40°,躯干角是60°-130°,膝盖角是80°-180°,踝角是87°-135°,基本上能够反映大部分人体常规姿态。

而实际在汽车设计当中,人体有一个设计舒适角度,见表1和图2示意。

表1 舒适角度图2 人体姿态角度示意当然,设计值并非一成不变的,对于微型车以及后排乘客而言,某些角度是能够在上述舒适角度范围之外的,特别是臀部角度以及后排乘客的踝角。

比如还有一种设计,根据车型种类来定义人体角度,见表2。

表2 根据车型定义人体舒适角度范围在实际的人机校核当中,一般根据上述经验角度来验证人体姿态的舒适性,如果超出了舒适范围,则在有足够布置空间的状态下,考虑适当调整人体。

2.1.2 座椅使用舒适性一般座椅的设计H点位置与人体的H点轨迹是一致的,因此首先可以查看座椅行程轨迹的可行性。

一般情况下,汽车设计当中驾驶员座椅主要考虑5%女性-95%男性之间所有的人体情况。

因此,座椅的位置,必须至少包含这个范围,也就是座椅设计H点的轨迹必须包括这个范围内的所有SgRp点(如果是紧凑型轿车,也可以选择座椅轨迹两端为座椅实际轨迹),也就是大致包括所有范围的人体。

滑轨角度为3°-5°,普通轿车高度方向调节量为35mm左右(X向接近时候测量),人体设计R点在高度调节范围内的中间位置,见图3。

图3 座椅轨迹范围一般后排乘客的膝部与前排靠背的间隙最小要保证51mm(95%SAE人体的腿部粗),见图4。

图4 膝部间隙座椅的压缩量设计舒适值见图5,可以根据这些值验证座椅的压缩量的合理性。

图5 座椅压缩量其它比如靠背和头枕的高度、宽度等座椅的实际尺寸,根据相关座椅法规校核。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吉利)整车部设计手册-间隙面差

整车集成篇第一章 DTS1.1 间隙及面差定义1.1.1 间隙、面差定义的意义及基本要求1.1.1.1 意义对整车进行外表面及内表面的间隙面差定义,从而通过对整车外观间隙、面差的控制,使得整车能够实现预期的外观要求。

1.1.1.2 基本要求间隙、面差定义主要依据竞品车间隙面差测量、现有车型数据库积累,并充分对比市场上竞争车型的间隙、面差水平结合我们自身的工艺制造能力进行制定。

1)整车的间隙、面差应能在竞品车中处于领先水平并考虑实际的制造工艺要求;2)间隙、面差定义应符合工程要求并能在后期的数据设计阶段中体现;3)间隙面差定义文件中对应位置处的间隙面差定义应有断面简图,以表明该处的结构。

1.1.2 整车间隙、面差的定义1.1.2.1 相关输入及流程为了保证后期产品质量,并满足工艺及外观要求对整车的间隙、面差进行定义。

整车间隙面差定义开始于造型设计阶段,根据新产品的造型输入,并对比竞品车、结合公司工艺制造水平进行整车间隙面差定义。

需要的相关输入如下:1)车型效果图(第二版)。

该效果图要分缝明确,以根据分缝形式及位置进行间隙、面差定义。

2)车型CAS数据(第一版)。

内、外CAS都要分缝明确。

3)竞品车间隙及面差分析报告。

应包括竞品车车身表面及内饰表面主要断面及搭接处的间隙、面差统计及分析。

该报告可以作为新车型间隙、面差定义的参考。

间隙、面差定义流程如下:通过上述输入,科室内完成的间隙面差的定义,并需要与相关部门一起对定义进行评审。

评审通过的定义需要在CAS及A面中体现。

后期三维数据的制作、工程车制造生产均要以此为标准。

间隙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见图1-1。

评审材料为PPT格式,实例见附录A-1。

图1-1 整车减息面差定义及控制流程图1.1.2.2 间隙、面差定义内容主要包括内饰表面及车身表面两大部分的间隙、面差定义。

1.1.2.2.1内饰表面间隙、面差定义由于内饰件普遍采用塑料成型,其尺寸、形状等受模具、塑料件本身材料特性、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比较大。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动力部分

总布置篇第一章 动力部分1.吉利发动机及变速器型式(种类)目前吉利的发动机包括3G10、MR479Q,MR479QA, 4G18(4G15),4G24(4G20)、柴油机4D20,纵置发动机4G24改进型。

其中3G10、MR479Q,MR479QA 、4G24为前排气汽油发动机,4G18(4G15)为后排气汽油发动机。

4G13,4G13T 后排气增压型发动机。

匹配的变速器JL-5S109,JL-S118,S170B,S160G 、CVT, QR631D 、6MT-1等。

1.1.1 动力总成的布置 发动机进行布置时,要首先充分考虑发动机及变速器允许的最大布置倾斜角度(变速器的布置角度通常可以根据悬置安置面与坐标系XY 面成0度时测得,或者根据输入轴与输出轴线生成平面与整车坐标系的XY 面的角度),在角度允许的范围内(询问主管工程师),合理调整,以达到尽量大的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传动轴角度在空、半、满载均≤4.5deg 要求之内,以及周边零部件的通用化。

对于动力总成布置时通常要求空载状态下,油底壳(变速器壳体)离地间隙要求170mm 以上,如果油底壳离地间隙太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无法对发动机油底壳形成有效的保护。

通常在满载条件下,城市工况,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要求大于125mm 以上,并且需要加装发动机底部护板。

对于更换动力总成的布置时,应先对动力总成的主要外廓尺寸进行比较,如压缩机位置、动力转向泵位置及变速器部分的选换档摇臂位置、原悬置安装点位置等,并询问动力总成的质量变化,这样可以初步判断以便校核中重点的考虑检查。

由于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连接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而悬置系统一般为弹性体(橡胶或液压形式),在发动机各种工况运行时均会有一定的运动量。

所以在布置动力总成时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不动件的间隙(如与车身纵梁一般间隙要求15mm 以上),当然间隙值的定义与悬置的型式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根据橡胶悬置特性,在动力总成的高度方向要求留20mm 以上间隙,侧边以及前后方向的间隙通常根据动力部门提供的特性值增加一些余量进行要求。

整车部设计手册_动力部分

整车部设计手册_动力部分

总布置篇第一章动力部分1.吉利发动机及变速器型式(种类)目前吉利的发动机包括3G10、MR479Q,MR479QA, 4G18(4G15),4G24(4G20)、柴油机4D20,纵置发动机4G24改进型。

其中3G10、MR479Q,MR479QA、4G24为前排气汽油发动机,4G18(4G15)为后排气汽油发动机。

4G13,4G13T后排气增压型发动机。

匹配的变速器JL-5S109,JL-S118,S170B,S160G、CVT, QR631D、6MT-1等。

6MT-1 V5A11.1.1 动力总成的布置发动机进行布置时,要首先充分考虑发动机及变速器允许的最大布置倾斜角度(变速器的布置角度通常可以根据悬置安置面与坐标系XY面成0度时测得,或者根据输入轴与输出轴线生成平面与整车坐标系的XY面的角度),在角度允许的范围内(询问主管工程师),合理调整,以达到尽量大的油底壳最小离地间隙,传动轴角度在空、半、满载均≤4.5deg要求之内,以及周边零部件的通用化。

对于动力总成布置时通常要求空载状态下,油底壳(变速器壳体)离地间隙要求170mm以上,如果油底壳离地间隙太小,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就无法对发动机油底壳形成有效的保护。

通常在满载条件下,城市工况,轿车的最小离地间隙要求大于125mm以上,并且需要加装发动机底部护板。

对于更换动力总成的布置时,应先对动力总成的主要外廓尺寸进行比较,如压缩机位置、动力转向泵位置及变速器部分的选换档摇臂位置、原悬置安装点位置等,并询问动力总成的质量变化,这样可以初步判断以便校核中重点的考虑检查。

油底壳离地间隙检查传动轴角度检查由于动力总成是通过悬置连接在车身或副车架上,而悬置系统一般为弹性体(橡胶或液压形式),在发动机各种工况运行时均会有一定的运动量。

所以在布置动力总成时要充分考虑与周边不动件的间隙(如与车身纵梁一般间隙要求15mm以上),当然间隙值的定义与悬置的型式存在一定关系,通常来说,根据橡胶悬置特性,在动力总成的高度方向要求留20mm以上间隙,侧边以及前后方向的间隙通常根据动力部门提供的特性值增加一些余量进行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布置篇第四章车身系统整车断面断面的作用:构建车身主体框架结构;定义整车各主要总成部件的配合形式;定义主要的配合尺寸;分析造型的工程可行性;指导详细三维数据的设计;反应整车构件刚度分布状况,定义各部分构件的力学特性指标;形成技术积累,缩短整车开发周期并提高整车研发质量;整车断面:如下图所示4.1.1 发盖-前保 HOOD-FRT BUMPER截面位置:Y=0平面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发盖与前保的间隙平度;发盖内板与前保的间隙、密封;发动机罩二次打开的手部空间,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前保外表面到前横梁的距离 A>65mm;前横梁到空调冷凝器的距离 B>20mm;空调冷凝器到散热器的距离 C>10mm;发动机总成到冷却风扇的距离 D>35mm;图示:CE-1NL-1 GC-14.1.2 发盖-前组合灯 HOOD-HEAD LAMP截面位置:过前组合灯上一点且平行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组合灯、发盖、前保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组合灯的固定点;组合灯与上隔栅的装配可行性;换灯的空间图示:CE-1GC-1NL-24.1.3 发盖-前围 HOOD-COWL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外板、前风挡、通风盖板、前围板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玻璃倾角;前风挡与前围板上部的配合及密封;发盖运动过程中与通风盖板、前风挡的间隙;发动机总成和前围板之间的间距 A;机盖与机舱刚性零部件的距离B。

参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发盖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CE-1NL-1GC-14.1.4 前风挡-顶盖 FRT WINDSCREEN-ROOF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前横梁、前阅读灯、前风挡、前风挡密封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前横梁与顶盖的搭接;前阅读灯的布置(人机及照射范围);顶棚的布置;内后视镜的布置(视野校核)图示:CE-1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非天窗版) FC-1 内后视镜装在顶盖前横梁上(天窗版)NL-2内后视镜装在前风挡上4.1.5 顶盖-后风挡 ROOF-RR WINDSCREEN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风挡、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与顶盖的搭接及密封;顶盖后横梁与顶盖的搭接;顶棚的布置;图示:CE-2GC-14.1.6 后风挡-行李箱盖 RR WINDSCREEN-TAILGATE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行李箱盖、密封条、后风挡、后风挡下横梁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风挡玻璃倾角;后风挡与后风挡下横梁的搭接关系;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行李箱盖开启过程中与后风挡的间隙;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CE-2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108°,整体式铰链)GC-1 (行李舱门开启角度为°,四连杆铰链)4.1.7 顶盖-后背门 ROOF-TAILGATE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顶盖、顶盖后横梁、后背门、顶棚及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与顶盖的静止间隙A;后背门与顶盖的运动间隙B;背门开启到最大角度时与顶盖间隙C;后背门与顶盖的密封;顶盖后横梁结构;顶棚的布置;高位制动灯的布置。

图示:CE-1(背门开启角度88°)NL-1(背门开启角度°)LC-1(背门开启角度106°)4.1.8 后背门(行李箱盖)-后保 TAILGATE-RR BUMPER截面位置: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背门(行李箱盖)、锁、后保、后围上横梁、后围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行李箱盖)关闭时,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后背(行李箱盖)门的密封;后背门(行李箱盖)打开自动跳起的手指间隙,见总布置设计指南;后备门打开时保证在5%女性手控范围以下并且满足95%男性头部活动线路的要求,具体校核方法见总布置设计指南。

图示:CE-1NL-1LC-14.1.9 发盖-前悬 HOOD-SUSPENSION截面位置:截面过悬架中心线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前悬、轮胎包络、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悬架与发盖内板(前舱导水板)的最小间隙;前悬架与轮胎包络的最小间隙;前减震器的安装图示:LC-1CE-1 NL-14.1.10 A柱-前门上铰链 A PILLAR-FRT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A柱结构;B点、R点;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图示:CE-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6°)NL-1(两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7°)LC-1(一道密封,前门最大开启角度61°)4.1.11 A柱-前门下铰链 A PILLAR-FRT DOOR HINGE LW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翼子板、铰链、A柱、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与翼子板的静止间隙a; A柱结构; B点、R点; A柱与前门的密封;翼子板的结构;前门与翼子板的运动间隙b;前门开启最大角度时与上铰链安装座的最小间隙c图示:CE-1GC-1NL-1LC-1 单道密封,密封条与车门内板配合4.1.12 前门-门槛 FRT DOOR-SILL截面位置:过前门玻璃挡水条的中点并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侧围、地板、护板、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门槛结构;前门门槛与前门的配合及密封;B点、R点;前门门槛与底板的搭接;迎宾踏板、门护板、内外饰件的搭接关系;前门的密封;车门玻璃与门内板的距离图示:LC-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CE-1 (车门下端与侧围外板配合)GC-1(车门下端与门槛装饰板配合)NL-1(车门下端与侧围装饰板配合)4.1.13 前门上部-A柱 FRT DOOR-A PILLAR截面位置:过前门B-R-line上一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上部、A柱、前风挡、密封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上部结构;前门上部与A柱的密封及配合;A柱结构;前风挡与A柱的搭接及密封;A柱护板、帘式气囊、风管的布置图示:CE-1(天窗版)NL-1(带帘式气囊)GC-1(天窗版)4.1.14 前门上部-顶盖 FRT DOOR-ROOF截面位置:过前门B-R-line上部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上部、A柱、顶盖、顶饰条、顶棚、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门上部结构;前门上部与A柱的密封及配合;A柱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A柱护板、帘式气囊、风管、顶棚等的布置图示:CE-1NL-1(带帘式气囊)GC-1(带帘式气囊)4.1.15 B柱上部 B PILLAR UPPER截面位置:过腰线和表面窗口线的中间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平度;B柱结构;B点、R点;B柱护板图示:CE-1NL-1LC-14.1.16 B柱-后门上铰链 B PILLAR-RR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铰链、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B柱结构;后门开启时与周围部件的运动间隙,开启到最大角度时与铰链的间隙;门护板、B柱护板等内饰件的关系图示:CE-1(两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5°)GC-1(两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7°)LC-1(单道密封,后门最大开启角度62°)4.1.17 B柱-前门锁 B PILLAR-FRT DOOR LATCH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护板、锁、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密封;后门开启时与前门、B柱的最小间隙图示:CE-1LC-1GC-1NL-14.1.18 B柱-后门下铰链 B PILLAR-RR DOOR HINGE UPPER截面位置:过铰链安装孔的中心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前门、后门、B柱、铰链、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前、后门的结构;前、后门与B柱的密封;前、后门的间隙、平度;B柱结构;后门开启时与周围部件的运动间隙;门护板、B柱护板等内饰件的搭接关系布置图示:GC-1NL-1LC-1CE-14.1.19 后门-门槛 RR DOOR-SILL截面位置:车身中段靠近车门最宽处且与Y基准面垂直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侧围、护板、地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门槛结构;后门门槛与后门的密封形式;B点、R点;后门门槛与底板的搭接;门装饰板、迎宾踏板、门护板等内外饰件的搭接关系;后门玻璃与门内板间隙图示:CE-1LC-1NL-1GC-14.1.20 后门锁-C柱 RR DOOR LATCH-C PILLAR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ZX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侧围、护板、锁、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垂直于锁安装面并过啮合线做截面)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密封图示:NL-1CE-14.1.21 后门-C柱 RR DOOR-C PILLAR截面位置:过C柱上部一点垂直于ZX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C柱、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与C柱的密封;C柱结构;后背门与C柱的密封;气弹簧的布置图示:CE-1LC-1背门玻璃直接与侧围配合GC-1NL-14.1.22 后门上部-顶盖 RR DOOR-ROOF截面位置:车身中段靠近车门最宽处且与Y基准面垂直需体现的零部件:后门、顶盖、顶饰条、顶棚、护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门上部结构;后门上部与侧围的密封及配合;侧围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护板、顶棚、风管等的布置图示:NL-1CE-1NL-1LC-14.1.23 侧围-后组合灯 SIDE BODY-RR COMBINATION LAMP截面位置:过后组合灯上一点且垂直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组合灯、侧围、后背门、后保、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组合灯安装方式;后组合灯与周围件的间隙、平度;换灯的空间图示:LC-1 CE-1NL-14.1.24 顶盖-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 ROOF-HINGE TAILGATE截面位置:过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在车身上的安装点且垂直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后风挡、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背门(行李箱盖)铰链的固定;后风挡与后风挡横梁搭接;背门与顶盖(行李箱盖与后风挡)的静止间隙、运动间隙;行李箱盖与后风窗下横梁的密封;图示:CE-1(最大开启角度88°)CE-2(扭簧式铰链,最大开启角度108°)LC-1(最大开启角度106°)GC-1(四连杆铰链,最大开启角度°)4.1.25 发盖-发盖铰链 HOOD-HINGE HOOD截面位置:过发盖左铰链在发盖上的安装点的连线切垂直于Z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发盖、前风挡、铰链、通风盖板、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发盖铰链在发盖上的固定方式;发盖与前风挡(通风盖板)的静止间隙、运动间隙;图示:CE-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75°)LC-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NL-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49°)GC-1(发盖最大开启角度49°)4.1.26 后侧窗-顶盖 RR WINDOW-ROOF截面位置:过后侧窗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窗、侧围后部、顶盖、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后侧窗玻璃与侧围的搭接;侧围结构;顶盖与侧围的搭接;顶饰条与侧围、顶盖的装配关系;风管、护板、顶棚、乘客扶手等的布置图示:PREVIAHL-14.1.27 中导轨-侧围 MIDDLE GUIDE RAIL-SIDE BODY截面位置:过中导轨中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围、中导轨、其他相关零部件需要表达的信息:中导轨与侧围的配合;侧围结构;滑门打开时与侧围的间隙;护板及其他附件的布置图示:HL-1 PREVIA4.1.28 后侧窗-后背门 RR WINDOW-TAILGATE截面位置:过OPEN-line上一点且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后侧窗、D柱、后背门需要表达的信息:后侧窗与D柱的搭接;D柱结构(流水槽结构);后背门与D柱的密封;气弹簧布置图示:HL-1PREVIA4.1.29 滑门前锁-B柱 SLIDING DOOR LATCH-B PILLAR截面位置:过啮合线垂直于Y基准平面需体现的零部件:B柱、滑门前锁、滑门需要表达的信息:(垂直于锁安装面并过啮合线做截面)锁、锁扣的啮合状态;锁、锁扣的安装结构图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