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_邢海权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 隆抗体 的研究 进 展
邢海权 闫梦菲 赫晓燕 , ,
(. 1山西农 业 大学动 物 科技 学院 。太 谷 0 0 0 ;2南 京农 业大 学动物 科 技学 院 ,南京 38 1 .
摘
20 9 1 0 5)
要 : 体 分子是 生物及 医学领 域 中用途 最为广 泛 的蛋 白质 分子 。 抗 上世 纪 3 ~6 0 0年代 对抗体 的
至今 ,科 学 家们 已经 建 立众 多 鼠原性 m b 来 As 诊 断 和治 疗多 种人 类疾 病 。然 而作 为在人 体 内的应
用, 鼠源性单抗 尚存 在一些问题 。鼠源性抗体作为
异 种 蛋 白应 用 于人 体 可 引起 免 疫反 应 , 生人 抗 鼠 产 抗体 , 很大 程度 上 限 制 了 mA s 临床应 用 。此外 , b的 鼠源性 mA s b 不能 与人 类抗 体 FR c n结合 。 了克服 为 以上 这些 问题 , 年 , 着分 子 生物 学 的发 展 , 们 今 随 人 已有可 能 通 过抗 体 工程 技 术制 备 人 一鼠契 合 抗体 、 人 源化 抗体 或全 人抗 体 。
术能 将 特定 分 子 的基 因型 和表 型相 统 一 的特 点 , 即
噬菌 体 表面 表达 了特定 的蛋 白质 , 噬 菌体 的 D A 则 N
中必 然 含 有该 蛋 白质相 应 的结 构 基 因 , 过 多 次 的 通
作 者 简 介 : 海权 (94 ) 山西 临 汾 人 , 读 硕 邢 18 ~ , 在
发 展推 向 了高潮 , 抗体 制备技 术进入 了一个全 新 的 时代 。 使
关 键词 : 克 隆抗体 ; 源 ; 因工程 ; 究进 展 单 人 基 研
综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摘要:单克隆抗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学科。
单抗药物可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性感染、心血管病以及其它疾病,尤其是用于治疗肿瘤,已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本文参阅近1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综述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用于治疗肿瘤的单克隆抗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抗肿瘤药物;治疗单抗药物治疗疾病具有明确的靶向性,作用机制明确,因而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尤其是对肿瘤的治疗,能克服化疗药物不能有效区分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副作用大等缺点。
同时,单克隆抗体体积小,能更有效地透入肿瘤;分子小、消除快、累积毒性小;所携带的弹头脱离后,可较快被清除;循环中免疫靶向结合物对靶细胞的竞争作用小;半衰期短;穿透性好;能穿过血脑屏障,因而还可以作为新一代靶向载体。
与化学药物、毒素、放射性核素、生物因子、基因、分化诱导剂、光敏剂、酶等物质构成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把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物质特异的输送到肿瘤部位,利用单抗对肿瘤表面相关抗原或特定的受体特异性识别,从而把药物直接导向肿瘤细胞,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对循环系统及其他部位的毒性[1]。
1作用机制目前,单抗的作用机制并不十分明确,通过研究,目前认为有阻断作用、信号传导作用以及靶向作用等三种作用机制[1]。
1.1阻断作用现用于临床的大部分未偶联单抗主要用于自身免疫和免疫抑制,是通过阻断和调节作用完成的。
几乎在所有的单抗应用中,通常是通过阻断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的胞桨或受体-配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另一种相类似的阻断活性可能存在于单抗的抗病毒感染中,通过阻断和抵消病原体的进入和扩散表现出对机体的防御功能,短期给予单抗后可取得长期疗效。
肿瘤细胞生长、扩增和分化,需要各种生长因子的持续性刺激,而这些生长因子也参与肿瘤的侵润、转移和血管生成,单克隆抗体与其受体结合,可抑制配体-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使得这些肿瘤细胞得不到生长因子的刺激而自行死亡。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新进展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新进展单克隆抗体药物,俗称“生物导弹”,是一种具备疾病治疗靶向性治疗的药物,该种药物针对一些对应疾病的治疗具备极强的治疗针对性,往往可以取得较为有效的治疗效果,其整体所占市场份额也比较大。
该领域的药品已经慢慢成为一种治疗疾病的主流药物,随着相关研究人员的不断研究推进,其整体呈现一种不断拓宽化的发展。
本文从单克隆抗体药物整体的市场情况、靶点及技术三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探索。
标签:治疗性抗体;上市抗体药物;靶点;技术综述抗体药物的第一次应用是于十九世纪,采用血清疗法针对患者进行相关治疗,在这个阶段人们对抗体药物的认知停留在使用有效的阶段;随着医疗实力的不断发展,直到1975年杂交瘤技术之后,才逐步实现了抗体的更为全面的认知及大规模量产的过程。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疾病种类也越来越多,治疗起来也越来越麻烦,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全面研究和使用,有效的帮助患者进行疾病的靶向治疗和恢复。
一、抗体药物的市场情况抗体药无是一种具备靶向性,能实现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来实现对疾病针对性治疗的药物,该种药物在进行使用的过程中,对患者的病症能做到针对性的治疗,具备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治疗及快速准确性治疗。
该种药物常常作用与一些恶性肿瘤及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因为这些疾病都具备一定的治疗难度,故此药物的出现,可以有效的实现对症治疗,帮助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缓解,因为这样的一种原因,导致在进行相关应用的过程中,该种药物得到了巨大的发展[1]。
现阶段,单克隆抗体药物已经成为一种在市场上占据巨大份额的药物,其具备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帮助患者进行各种疾病的治疗和恢复,其整体已经成为针对疾病进行治疗的有效思路及理论。
针对该种药物的扩展,主要是针对一些靶向性进行全面的研究,研究出新的靶点,制造出更多针对更多病症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二、靶点研究进展单克隆抗体药物具备一对一的治疗针对性,其靶点的把控是针对疾病治疗的重要点。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制药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生物制药研究进展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作为生物制药药物被开发和运用于临床医学。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同一克隆细胞分泌的单一种类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抗原并激活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其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首先,单克隆抗体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通过针对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 antigen,TSA)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激活免疫系统强化肿瘤细胞的清除效应。
例如,PD-1单克隆抗体(例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可以抑制肿瘤细胞通过与PD-1抗原的结合来抵抗免疫细胞的攻击,从而减少肿瘤的免疫逃逸。
此外,单克隆抗体也可以通过激活效应细胞的功能来增强患者的免疫应答,例如通过具有ADCC(抗体介导的细胞毒性)活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引入,加强了对肿瘤细胞的毒杀作用。
其次,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自身免疫疾病是由于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发生异常应答,引起持续性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通过单克隆抗体的介入可以有效地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像TNF-α单克隆抗体(例如Infliximab和Adalimumab)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和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IL-6抗体(例如Tocilizumab)也显示出了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幼年型特发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种中的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单克隆抗体还在传染病的治疗中显示出了潜力。
世界面临着新出现的传染病威胁,例如SARS和COVID-19。
早期的研究表明,单克隆抗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对于COVID-19,一些mAb药物(如Bamlanivimab和Casirivimab/Imdevimab)已获得紧急使用授权并显示出显著的治疗效果。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 201101****摘要:自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杂交瘤技术首次产生单克隆抗体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三个阶段。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研究出上千种单克隆抗体,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历程应用展望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cAb)是将能够产生抗体的单个B淋巴细胞与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相融合,通过有限稀释法及克隆化使杂交瘤细胞成为纯的单克隆细胞系而产生的。
它只能识别某一种特定的抗原表位(抗原决定簇)。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均一性,且能够大量制备,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面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农业、食品等领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单克隆抗体经历了鼠源性、人源性和全人化抗体三个阶段。
本文主要从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和展望三个大方面进行综述。
1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历程1.1鼠源性单抗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共同建立了杂交瘤技术,将小鼠骨髓瘤细胞与产生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小鼠脾细胞融合,首次获得人工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为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带来了突破。
该技术主要包括免疫动物、细胞融合和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三个环节。
现阶段,所产生的McAb大部分是通过这种杂交瘤技术得到的鼠源性McAb,其在临床上还存在很大的弊端。
首先,由于其多为鼠源性,具备免疫原性,引起人体产生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产生人抗鼠抗体,从而降低McAb的应用价值。
其次,McAb在人体内半衰期比较短,常不能有效激活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和补体依赖的细胞毒反应。
再次,鼠源性McAb 与自然杀伤细胞等免疫细胞的亲和力较弱,并且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及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也较弱。
另外,传统杂交瘤技术还存在制备周期长,成本较高,杂交瘤细胞不稳定和抗性易丢失等缺陷。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 年 12 月第 6 期(总第 134 期)
的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抗高血压药物、支气管扩张剂、降糖药和 抗凝血药;可以由症状的解除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的有止吐制 剂、溃疡愈合药、利尿剂。 7 对患者进行教育和提供咨询服务
开展药品和药物器具使用的教育和咨询,使患者或其他 人员获取有关药品和器具使用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临床药师 应参与对患者和公众有关安全和有效使用药物的教育工作, 这样的活动包括与患者的谈话,与群众的交谈,以及发放宣传 资料等,资料可以包括安全储存、使用和丢弃药品等方面。对 于患者的教育应该基于患者的疾病知识方面和药品使用的知 识方面,应该有书面的资料,提供有效的咨询并且保护患者的 隐私。 8 药物利用评价
药物利用评价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系统的和标准化的药 物应用评估系统,可以帮助确定药品在患者个体水平上的应 用的合理性。药物利用评价的药品可以是具有较窄治疗范围 的药品,费用高的患者病例,或者处方的使用频率高,年消耗
费用高的病例。另外一个重要的药物利用评价领域是新药的 使用。药物利用评价可以确保它们的正确使用。临床药师需要 很多信息依据来建立标准和规程,这需要临床药师查阅大量 文献资料,并做科学分析,确定药品正确使用的可以接受的标 准。根据标准进行测定和文件记录。作为最基本的评价,药品 使用的数量、费用和处方情况可以通过查阅处方获得,并且可 以评价处方集药品的使用情况。 9 健康促进
2005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报道了贝伐单抗的最新 研究结果,采用贝伐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和顺铂一线治疗转移 性胃癌或者胃食管连接部腺癌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除了 原有伊立替康和顺铂引起的肾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还有贝 伐单抗造成的不良反应包括栓塞性疾病、胃穿孔等。 2.6 抗肿瘤单抗偶联物 2.6.1 放射免疫偶联物 放射线可以直接作用于 DNA 分子,
单克隆抗体药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药研究进展抗体是一种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协助免疫系统鉴别、中和抗原或其他外来物质。
抗体由对称的2条重链及2条轻链组成,其中重链类型决定抗体亚型,抗原结合结构域(Fab)是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组合形成的抗原结合位点[1]。
在过去的四十多年,单克隆抗体逐渐从单纯的科研工具转变为强大的生物药用于肿瘤、自身免疫病等多种疾病治疗[2]。
迄今已有近50多种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经美国FDA 获准上市[3,4](表1)。
本文通过抗体研究技术以及靶向肿瘤和免疫等相关分子进展,综述单克隆抗体在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单克隆抗体的技术进展自然界中有机体通过多克隆免疫应答对抗抗原。
抗原由多个抗原决定簇组成,这些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多样混合的单克隆抗体即为多克隆抗体。
此外,同一种抗原决定簇也可刺激机体产生IgG、IgM、IgA、IgE和IgD等5类抗体。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首先建立了杂交瘤技术。
这种技术通过体外持续培养骨髓瘤细胞,融合可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再经次黄嘌呤氨基蝶呤胸苷筛选及克隆化得到大量单克隆细胞株。
这一技术为治疗性单克隆抗体的发展奠定基础[5]。
根据单克隆抗体来源可分为鼠源化单克隆抗体(-omab,-莫单抗)、人鼠嵌合体单克隆抗体(-ximab,-昔单抗)、人源化单克隆抗体(-zumab,-组单抗)和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umab,-人单抗)。
80年代末期,鼠源单克隆抗体开始进入临床。
然而,在应用的过程中发现鼠源抗体存在明显不足,包括过敏反应、诱导形成抗抗体、半衰期短及与人Fc受体弱结合[6]。
更为重要的是,鼠源抗体的直接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ntibody-dependentcell-mediatedcytotoxicity,ADCC)和补体依赖性细胞毒性(complementdependentcytotoxicity,CDC)相对较弱,限制临床尤其是肿瘤治疗的应用[7]。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姓名:学号:摘要: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和英国学者Milstein创建杂交瘤技术而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飞跃。
自此抗体分子成为了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随着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方面补充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缺陷,使抗体制备技术得到了全新发展。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鼠单抗;人源化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了多克隆抗体走向单克隆抗体的新时代。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高、效价高、纯度高、理化性状均一、重复性强、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无可比拟的优点。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随着对各类抗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变异的种属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促进生物学及医学的发展。
一下主要是对抗体制备技术的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杂交瘤技术杂交瘤的制备是制备抗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所以融合一方必须是经过抗原免疫的B细胞,通常选用被免疫动物的脾细胞,脾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是抗体分泌功能。
融合细胞另一方则要求在培养条件下的永生性,只有肿瘤细胞才是具备这一条件,所以选择同一体系的骨髓瘤细胞,因多发性骨髓瘤是B细胞系恶性肿瘤,其特点是稳定易培养、自身不分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因子、融合率高、是次黄嘌呤鸟嘌呤核苷酸转移酶(HGPRT)和胸腺嘧啶激酶(TK)的缺陷性,是理想的脾细胞融合对象。
再用HAT培养基筛选只有能长期生存与繁殖的是具有亲带双方遗传性能的融合细胞。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摘要: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从19世纪末科学家们已开始抗体的实验研究,至今抗体的发展经历了从多克隆抗体到单克隆抗体,直至基因工程抗体,再到人源抗体的过程。
单克隆抗体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自问世以来,由于其特异性强、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易行,在疾病诊断、预防和治疗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情况做简要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单抗技术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的概述抗体是由B 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McAb),简称单抗。
30 年以来,人们一直尝试利用人免疫系统产生人源性单抗来制备特异性强的人源抗体药物,从而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是免疫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利用单克隆抗体靶向病变组织或细胞表面抗原,已成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突破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更为疾病治疗、临床试验和科研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抗原特异性的B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一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5)核糖体展示技术。
2单克隆抗体的发明19世纪末,白喉毒素的发现宣告第一代抗体诞生,随着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第二代抗体-单克隆抗体、第三代抗体-基因工程抗体分别于1975年和1984年问世。
一个多世纪以来,抗体作为体内最奇妙的蛋白质分子,一直是生命科学,尤其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人类多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英国剑桥的科学家Kohler和Milstein通过杂交瘤技术建立了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为鼠源单抗(图二)。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一、单克隆抗体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1.诊断疾病: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可以用于检测疾病相关抗原,如肿瘤标志物、病原体等,从而实现疾病的早期诊断。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相关抗原,如CEA、AFP等。
2.治疗疾病:单克隆抗体具有靶向性,可以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通过将单克隆抗体与药物、毒素等结合,可以实现对病变部位的精准打击,减少副作用。
例如,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赫赛汀(Herceptin)用于治疗乳腺癌等。
3.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反应,如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导致的组织损伤,或增强免疫反应以对抗病原体。
例如,抗炎性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等疾病。
4.生物制品研发:单克隆抗体可作为生物制品研发的基础,用于制备疫苗、生物药剂等。
例如,基于单克隆抗体的疫苗研究,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病毒、细菌等感染性疾病。
5.药物筛选:单克隆抗体可用于药物筛选,评估药物的靶点特异性、生物活性等。
通过筛选具有特定靶点的单克隆抗体,可以优化药物研发过程。
二、未来发展趋势1.个性化治疗:随着个体化医学的发展,单克隆抗体有望实现个体化治疗,针对患者特定突变或受体设计个性化抗体药物。
2.抗体偶联药物: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是将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药物通过共价连接而成,具有高靶向性和强效性。
随着抗体偶联技术的发展,未来ADC药物在肿瘤治疗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在免疫治疗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
随着免疫治疗策略的不断发展,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生物仿生材料:单克隆抗体可用于制备生物仿生材料,如组织工程支架、生物传感器等。
这些材料在再生医学、药物递送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潜力。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论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生物工程一班生命科学学院 ***大学哈尔滨 150080)摘要:自从单克隆抗体问世至今已广泛应用与临床治疗,然而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在临床治疗中会产生人抗鼠抗体反应,从而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抗体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人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快速发展而逐渐代替鼠源性单克隆抗体。
本文将就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构建以及其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化临床治疗Theory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research progress***(The 1st class of Bioengineering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Abstract: Since the advent of monoclonal antibod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but the mouse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ies in clinical treatment will produce people resistance to mouse antibody response, so that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application are highly limited. Along with the genetic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ntibody engineering technology, humanized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began to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replaces the rat source sex monoclonal antibody. This paper will review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construction and the applicati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in this article.Keywords: monoclonal antibody humanized clinical treatment1975年。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个免疫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它能够识别并结合到特定的抗原上。
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生物学研究中。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推动了医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是由科学家Köhler和Milstein开展的。
他们通过融合B细胞和癌细胞,成功地制备出了首批单克隆抗体。
这种基于细胞融合的技术被称为融合抗体技术,为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DNA重组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
这种技术称为重组抗体技术,它能够直接从B细胞中抽取和克隆单克隆抗体的基因片段,并通过转染表达系统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研究重点已从制备技术转向了抗体工程和应用方面。
在抗体工程领域,科学家们致力于改进和优化单克隆抗体的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结合能力、稳定性和制备性。
例如,通过引入人源化技术,可以将小鼠或其他动物源的单克隆抗体转化为人类单克隆抗体,从而减少了潜在的免疫原性反应。
此外,通过改变抗体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们还开发出了一系列新型单克隆抗体,如抗体荧光标记剂、毒素结合抗体、免疫检测试剂和肿瘤治疗用抗体等。
这些抗体具有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可以在生命科学研究、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在临床应用方面,单克隆抗体已成为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例如,在肿瘤治疗中,单克隆抗体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标记、抗肿瘤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方面。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治疗和预防。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迅猛,已经成为重要的生物医学技术和药物研发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突破,相信单克隆抗体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研究进展第一章: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每年导致大量的病例和死亡。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等,但这些方法在肿瘤治疗中仍然存在诸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mAb)治疗正在成为肺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
目前已有许多的单克隆抗体在肺癌治疗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机制单克隆抗体在肺癌治疗中的主要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 抗体依赖性细胞毒性(ADCC):单克隆抗体可以结合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激活免疫细胞杀死肿瘤细胞。
2. 细胞因子的抑制: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止肿瘤生长和扩散的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细胞因子的分泌。
3. 免疫调节:单克隆抗体可以调节免疫细胞的功能,从而增强或抑制免疫机制。
4.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癌细胞上的特定抗原结合,直接破坏癌细胞。
第三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现状目前已经有很多单克隆抗体正在用于肺癌治疗,其中一些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应用。
以下是几个例子:1. 单抗西妥昔单抗(Cetuxima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结直肠癌和头颈癌的治疗,并且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治疗。
2. 奥希替尼(Osimertini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3. 索拉菲尼(Sorafenib):该药物可以阻止VEGF信号通路,已被批准用于治疗肝癌,并正在研究用于肺癌的治疗。
4. 匹格列酮(Pembrolizumab):该药物已被批准用于晚期肺癌和鼻咽癌的治疗。
第四章: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未来趋势随着对肺癌的研究不断深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单克隆抗体被开发出来用于肺癌治疗。
以下是未来单克隆抗体治疗肺癌的几个趋势:1. 组合治疗:不同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针对肺癌的不同信号通路,而组合使用可以更好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2. 借鉴其他癌症的治疗策略:目前已经有一些单克隆抗体已经用于其他癌症的治疗,而这些治疗策略也可以用于肺癌的治疗研究中。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研究进展首先,在制备单克隆抗体前需要选择一个具有高抗原性和纯度的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蛋白质、多肽、碳水化合物等。
通常选择具有免疫原性强和抗体反应性好的免疫原进行实验。
然后,将免疫原通过适当方法(如注射、免疫泵等)在动物体内进行免疫。
免疫后,动物会产生抗原特异性抗体。
融合细胞形成后,需要通过选择性培养条件(如含有抗生素的培养基)和限制性稀释法来产生单克隆细胞。
单克隆细胞会分泌特异性抗体。
单克隆细胞即可通过ELISA、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进行筛选和鉴定。
筛选后的单克隆细胞,可以进行大规模扩增生产,并通过细胞培养、培养基的优化来实现高产量的单克隆抗体的产生。
最后,对扩增的单克隆细胞进行纯化和鉴定。
纯化过程通常包括离心、柱层析、亲和层析等分离技术,以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如下:1.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通过动物免疫,难以实现大规模的制备。
而重组单克隆抗体技术通过将抗体基因序列克隆到合适的表达载体中,通过细胞培养和表达技术来制备大量单克隆抗体,大大提高了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效率。
2.新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的出现:近年来,不断有新的单克隆抗体制备方法被提出,包括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体外生成单克隆抗体技术等。
这些新的方法不仅能够避免动物免疫的问题,还能够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稳定性和特异性。
3.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领域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治疗和诊断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一些单克隆抗体已经成功用于治疗癌症、炎症性疾病等,比如肿瘤靶向药物帕妥珠单抗。
同时,一些单克隆抗体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如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等。
总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经过多次改进和优化,从开始的动物免疫到现在的重组技术,使得单克隆抗体的开发和应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单克隆抗体在疾病治疗、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健康细胞和组织,而非外来病原体,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这类疾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传统的免疫抑制药物往往无法精确识别并攻击异常的免疫细胞,同时还会抑制正常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的兴起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对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全面的综述,分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技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未来单克隆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单克隆抗体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s)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其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性,针对导致疾病发生的特定抗原或炎症介质进行精确打击。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一类由于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组织或细胞识别为外来威胁并进行攻击而导致的疾病。
单克隆抗体能够针对这些被错误识别的自身抗原,通过阻断其与相应免疫细胞的结合,从而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减轻组织损伤和炎症。
在治疗过程中,单克隆抗体通过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止抗原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单克隆抗体还可以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促进免疫细胞的清除功能,进一步清除体内的自身抗原和炎症介质。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其高度的特异性和精准性,能够针对特定的抗原进行治疗,而不会影响其他正常的免疫反应。
目前,单克隆抗体已经广泛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硬化症等。
通过深入研究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我们可以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加有效和精准的方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单克隆抗体治疗有望在自身免疫性疾病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优点:人源化程度能达到70%以上, 有利于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与
研究。
4.2.3全人源化抗体
制备方法:噬菌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技术。
(1)噬菌体展示技术
基本原理: 将抗体重链可变区(VH)和轻链可变区(VL)基因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随机插入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基因,继而感染大肠杆菌,经增殖并以抗体 片段Fab或ScFv外壳蛋白融合蛋白的形式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利用靶分 子,经过“亲和-洗脱-扩增-亲和”循环过程筛选,除去杂蛋白并富集特 异性抗体。
2.在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镁离子、交联核糖体RNA 的磷酸基团, 可抑制核糖体复合物的解离。
我国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进展情况
近年来中国的单抗技术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单克隆抗体药物 研究已被列入863计划和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重大新 药创制”专项,中央财政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专项战略 重点包括创新药物研究开发、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等。恶性肿瘤、心脑血 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肺结核等10类重大疾病药物的研发是 创制资金支持重点。
不足:由于具有支持作用的FR不仅为CDR的构象提供了环境,还参与抗体 结合位点正确构象的形成和抗原的结合,常常使得CDR移植抗体的亲和力 和特异性大大降低,有的甚至还丧失了抗原结合能力。
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进展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此外,新的成像技术和分析方法也为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等成 像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在活体水平上观察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布和作用;而质谱技 术、光谱技术等分析方法则可以帮助人们更精确地测定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性质和 结构。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 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一、新技术手段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研究的促进和影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和 开发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等技术使 得人们可以更有效地改造和优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性质和功能。例如,通过基因 工程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具有更高亲和力和更长半衰期的单克隆抗体; 而蛋白质工程技术则帮助人们设计出具有全新结构和功能的抗体。
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上已经成立了许多标准化组织,如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等,以推动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标准化和 规范化。这些组织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和规范,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命名、描述、 制备、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以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的可重复 性和可靠性。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在质量控制方面,人们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如ISO等,以确保单 克隆抗体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通过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单克隆 抗体药物的制备、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监控,以确保其质量和 安全性。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制备技术、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研究
四、展望未来单克隆抗体药物应用前景
总之,单克隆抗体药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药物,在未来的医疗领域中具有 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我们相信单克隆抗体药物将会为人类 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_综述_
一、引言
A.背景
1.单克隆抗体的定义和特点
2.单克隆抗体作为药物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B.目的和意义
1.总结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2.探索单克隆抗体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力
二、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及生产
A.单克隆抗体的获取方法
1.高通量筛选技术
2.胞外抗体库技术
3.免疫化学技术
B.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工艺
1.生物反应器中的细胞培养
2.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3.抗体稳定性的研究
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
A.抗体与疾病治疗的相关研究
1.肿瘤治疗领域
2.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
3.感染性疾病治疗领域
B.抗体的改进和优化
1.重链抗体的优化
2.补体相关改进
3.递送系统的改进
四、单克隆抗体药物的临床应用
A.上市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1.抗肿瘤单克隆抗体药物
2.抗炎症单克隆抗体药物
3.其他疾病治疗领域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B.临床应用中的挑战与机遇
1.副作用与安全性问题
2.个体差异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疗效的影响
3.临床试验的规范与管理
五、未来展望
A.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发展趋势
B.单克隆抗体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潜力
六、结论
附件: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注册管理相关法规。
B.《药物临床试验管理办法》: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物临床试验管理相关法规。
C.《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相关法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第7期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 ,mAbs )技术的突破为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开创了新纪元。
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发展更为疾病治疗、临床试验和科研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目前比较成熟的制备方法有以下几种:(1)抗原特异性的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2)人-鼠嵌合抗体制备技术;(3)噬菌体展示技术获得的抗原特异性人源性抗体;(4)转基因小鼠制备的人mAbs ;(5)核糖体展示技术。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利用相应的抗原靶向构建治疗性抗体,从而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促进生物制药学的发展。
以下主要是对抗体制备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鼠源性抗体技术(杂交瘤技术)1.1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1975年,Kohler 和Milstein 将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绵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脾细胞融合,形成了可产生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机能产生抗体,又可无限增殖,从而创立了单克隆抗体杂交瘤技术。
由免疫B 细胞-浆细胞、特异性、纯化的抗体,且能在选择培养基中生长、无限增殖、分裂,同时在选择培养基作用下。
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筛选出同时具有两种细胞特征的细胞克隆。
这种经过反复克隆而挑选出来的融合细胞所产生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 CAB )。
它在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以及特异性方面都是一致的。
淋巴细胞杂交流技术的主要步骤包括动物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与单抗的鉴定等。
1.2杂交瘤技术的的优、缺点至今,科学家们已经建立众多鼠原性mAbs 来诊断和治疗多种人类疾病。
然而作为在人体内的应用,鼠源性单抗尚存在一些问题。
鼠源性抗体作为异种蛋白应用于人体可引起免疫反应,产生人抗鼠抗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mAbs 的临床应用。
此外,鼠源性mAbs 不能与人类抗体FcRn 结合。
为了克服以上这些问题,今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已有可能通过抗体工程技术制备人-鼠契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或全人抗体。
2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2.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将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于抗体库技术所取得的一大进展,是把人淋巴细胞谱中的VH 和VL 基因片段,通过RT-PCR 技术进行克隆和扩增,并随机组合到表达载体上,构建出大容量的人源性抗体库。
同时,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能将特定分子的基因型和表型相统一的特点,即噬菌体表面表达了特定的蛋白质,则噬菌体的DNA 中必然含有该蛋白质相应的结构基因,通过多次的“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富集过程,就可以有效地筛选出特异性的人源性抗体的可变区基因,从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邢海权1,闫梦菲2,赫晓燕★1(1.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太谷030801;2.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南京210095)摘要:抗体分子是生物及医学领域中用途最为广泛的蛋白质分子。
上世纪30~60年代对抗体的理化性质以及对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76年德国学者Kohler 和英国学者Milstein 创建杂交瘤技术,首次成功地制备了小鼠单克隆抗体(McAb )即第二代抗体。
80年代早期开始了基因工程抗体即第三代抗体的研究。
基因工程抗体指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造和制备抗体,它兴起于对鼠单抗的人源化改造,至90年代初产生的抗体库技术将基因工程抗体的发展推向了高潮,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人源;基因工程;研究进展DOI:10.3969/J.ISSN .1671-6027.2011.07.001项目资助: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No.20080311034),山西农业大学2009年引进人才科研启动项目(XB2009020)。
作者简介:邢海权(1984~),山西临汾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羊驼生物工程的研究★通讯作者专论与综述1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第7期制备出人源性单克隆抗体。
初次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所获得的人源性单抗其亲和力往往比较低,难以达到实用要求。
随着近几年体外亲和力成熟技术的进步,可筛选出亲和力提高103倍的抗体,接近甚至超过杂交瘤技术所能达到的亲和力水平。
2.2核糖体展示技术核糖体展示是一种完全在体外合成并筛选蛋白质的有力工具。
Mattheakis 等人在1994年建立了体外核糖体展示随机肽系统,利用“蛋白质-核糖体-mRNA ”三元复合物在体外将基因型和表型联系起来。
随后Hanes 和Plukthun 等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加以完善和改良,正式建立了这种体外筛选技术。
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PCR 扩增含目的基因的cDNA 文库,再加上启动子、核糖体结合位点及茎环结构,在转录/翻译欧联系统作用下,形成“蛋白质-核糖体-mRNA ”三元复合物,用相应抗原对反复筛选复合物,分离mRNA ,通过RT-PCR 富集目的基因,并将目的基因导入表达载体,从而获得库容量大、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人源基因工程抗体库。
核糖体展示技术与噬菌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相比,由于其完全属于体外操作系统,无需依赖细胞技术和毒性蛋白对宿主菌生长的影响,不受体内环境的的限制,扩大了展示文库的库容量和分子多样性。
此外,核糖体展示技术无需进行体内外系统转化,全程只需通过PCR 技术复制、扩增,使得其建库时间缩短,筛选简便。
PCR 技术还可引入突变,增加分子多样性,从而获得高亲和力抗体。
目前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核糖体展示技术还能提高小分子抗体的稳定性,如三结构域抗体(VH/K )可以明显改进ScFv 的稳定性。
而核糖体展示技术最大的缺点就是mRNA 易降解。
目前研究表明,氧钒核糖核苷复合物(VRC )作为过渡阶段的类似物发生作用,可有效的一致核酸酶,提高mRNA 的稳定性。
另外“蛋白质-核糖体-mRNA ”三元复合物的稳定性也比较差,但可通过在缓冲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镁离子交联核糖体RNA 的磷酸集团抑制核糖体复合物的解离。
3充足抗体的临床应用及其最新进展从鼠源单抗开始,已通过多种技术制备了具有高亲和性的完全人源化抗体,最为靶向治疗多种疾病的新型药物。
其中由杂交瘤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不仅结果均一、纯度高、特异性强、血清交叉反应弱、而且制备成本低,而基因工程抗体既保持单抗的均一性、特异性强等优点,又能克服其为鼠源性的不足,因此,拓展mAbs 的广泛应用,是研究开发治疗性抗体药物的最理想的途径。
近30年来,在基因工程抗体方面的研究成果振兴了整个生物制药行业。
目前,全球约有500多种治疗性药物正处于临床前研究,100多种已处于临床试验中。
其中,已被FDA 批准的有治疗性淋巴瘤的Rituximab ,治疗乳腺癌的Herceptin ,以及抗肿瘤坏死因子的契合mAb (infliximAb )对克隆病等自生免疫疾病方面的治疗作用。
另外还有一些抗体药物在一直器官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等方面也显示了较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抗体还可能执行除目前所具有之外的更多功能。
如Yamazaki 等今年来新研究出的等位基因特异抗-HLA 单克隆抗体(ASHmAb ),可用于干细胞移植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分型的临床诊断。
抗体疗法是一门动态科学,它随着技术的成熟而获得发展。
但目前技术还不成熟,据报道,曾有6个健康志愿者在英国因参加关于CD28靶向mAb 、TGN1412的一期临床试验,而被送往重症监护室。
因此,虽然靶向抗体药物疗法的基本原理早在10年前就已被提出,但是它离实际的临床应用尚有距离。
目前,该方法还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主要的目标是能在兼顾亲和力和免疫活性的同时,降低抗体的异源性,从而建立更好的抗体疗法。
而据多方实验表明,抗体疗法的主要障碍在于全人源性抗体的生产和抗体药物的靶向作用问题。
生物多价体Fv 作为新型免疫分子的模板,以及体内抗体靶向治疗问题(如稳定性、安全性、生产成本和生物干扰等)将成为下一代抗体药物治疗临床试验研究的新热点。
参考文献[1]Kohler G,et al.Continuous cultures of fused cells secreting antibody of predefinedspecificity[J].Nature,1975256:495-504.[2]David F.Antibody engineering and modification technologies,review[J].science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2007,24:201-215.[3]Ober RJ,et al.Differences in cuity for antibody-Fc Rninteractions across species:implications for therapeutic an tibodies[J].Int Immunol,2001,13:1551-1556.[4]Boulianne GL,et al.Production of function al chimaericmouse/human antibody[J].Nature,1984,312:643-647.[5]Makiko Y,et al.Recent advances in the generation of专论与综述2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1年第7期专论与综述!!!!!!!!!!!!!!!!!!!!!!!!!!!!!!!!!!!!!!!!!!!!!!!!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J].Cytotechnology,2007,55:55[6]赵晓玲,等.应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制备抗.TNF-人源抗体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2):145-148.[7]王业荣,等.人源化抗体制备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讯,2007,18(4):683-687.[8]Yamazaki S,et al.A rapid and efficient strategy to generate allele-specific anti-HLA monoclonal antibodies[J].J Immunol Methods,2009,343(1):56-60.1盘县利用冬闲田种植牧草的现状盘县发展养牛业,限制最大的就是草,天然草地普遍存在夏秋季节牧草生长旺盛,冬春季节缺草的现象,导致养牛业出现“夏秋肥、冬春瘦”的情况,我县大部分是“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冬闲田土,冬闲时间长达5~6个月,虽然生产粮食作物成熟困难,但其水、热、光、气等自然资源足以生产一季优质牧草。
要大力发展养牛业,就必须发展冬闲田土种草,解决冬春枯草季节缺草的问题。
全县有耕地188.63万亩,其中冬闲田土30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