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彭端淑)
《为学》
22.为学张旭康制《为学》简介•<为学>是清代彭端淑所作的一篇文章,主要是说人的成功在于努力,而不是在于聪愚。
作者资料•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端淑十岁能文,十二岁入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山的紫云寺读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人;雍正十一年又考中进士,进入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做,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难易之别吗?去学,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词解】为学:做学问。
乎:吗?恃:凭借,倚仗。
亦:也。
则:那么。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译文】•我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既然这样,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固定不变的吗?•【词解】•旦旦:天天。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为学》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租用
船
还
富者曰: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沿着长江往下游走
“我几年来,想要雇条船往下游 走,直到现在还没去成。你靠什么 去啊! ”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把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其一贫 吾欲之南海 吾一瓶一钵足矣
其一富 吾数年来 ……未能也
自南海还
有惭色
为之则易
不为则难
“吾一瓶一钵足矣”的意义是什么?
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 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 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 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 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 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天天
懒惰,松懈
•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 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 最终 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 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 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迟钝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解
题
• 题目《为学》 • 为——做 • 学——学问。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 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 们看的,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 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目的在 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学有所成。我们学习这篇文章, 也是教育我们要克服学习上的 畏难情绪。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为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
其一贫 吾欲之南海 吾一瓶一钵足矣
其一富 吾数年来 ……未能也
自南海还
有惭色
为之则易
不为则难
用蜀鄙二僧去南海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
为学的成败,不在天资的高低和客观条
件的好坏,而在于人们的主观上是否努 力。 勤奋努力,意志坚定,难事也能变容易; 反之,则一事无成。 (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清)彭端淑
作者简介
彭端淑(生卒年不详)
清代文学家。字乐斋,四川人。雍正 年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 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 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解题
《为学》 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可 见这篇文章是长辈对晚辈的指教与劝导。
题目《为学》 为——做 学——学问。
用原文回答:
从文中“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 话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富者想 数年来买舟而下 ”,结果未能实现。贫者 “_____________ 一瓶一钵 只靠“__________ ”,实现了自己到南海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的愿望,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可 以看出作者希望子侄们立下志向,刻苦学 习。
做学问; 学习(动词)
为(wéi):做
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指学问(名词)
[译 ]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 别)吗?(只要)做它,那么困难 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 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人 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 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 (yù)告诉 的 (bĭ)边远的地方 其中 于富 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往,到;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shì )凭借,倚仗 (bō) 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沿着长江)往下游走 还,尚且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
6 为学
1.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
“人之为学……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
者亦难矣。”作者通过两问两答(设问句)提出看法。 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为”。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 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个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 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
的辩证关系。
4.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说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
关系?
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 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说明作者看法的正确性。 5.第4段得出了什么结论? 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两个和尚面对着相同的困难,“僧富者不能至
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 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僧 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为
学
学则易,不学则难 摆事实 立志为学 讲道理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 有一分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自此创造
出来。
——鲁迅
读课文
读——订正读音
不逮人 dài 迄乎成qì 蜀之鄙 bǐ 钵 bō 久而不怠焉 dài 屏弃而不用 bǐnɡ 子何恃而往 shì
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1.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2.蜀之鄙/有二僧
3.贫者语于富者/曰
4.子/何恃而往 5.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重点词语解释:
亦——也 怠——懒懈 屏——摒 语——告诉,对……说 逮——及,赶得上 迄——等到 常——常规,永远不变的 钵——和尚用的碗,底平,
2.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 从“天下事”写起?
因为“为学 ”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
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
为学
题解
《为学》原题叫《为学一首示子侄》。 为:做。 学:学问。 示:表明,让人看。 子侄:儿子和侄儿辈。
写作背景
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 69人之众,但连一个举人都没有。按当时的标 准,绝大多数子侄的学习不成功。作者见状, 甚为忧心,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朗读课文
第一段:
读准字音、节奏
wéi wéi
第一段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 去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不 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 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去学, 那么难学的东西也变得容易了;不去学, 那么容易学的东西也变得困难了。
第二段(1):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 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 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能力平 庸,赶不上别人。每天不停地学习,长时 间不懈怠,等到学业成功了,也就不觉得 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加倍地 高于别人;我才能敏捷,加倍地高于别人。 如果舍弃不用,聪慧敏捷与愚笨平庸就没 有什么不同了。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 的弟子传承下来。难么愚笨平庸和聪慧敏 捷,对于人所起的作用,难道有不变的规 律吗?
吾:我。 资:天资,与生俱来的资质。 之:取独,不译。 昏:糊涂,愚笨。 逮:及,赶上。 材:同“才”,能力。 庸:平庸,平常。 旦旦:天天。 而:连词,表修饰,不译。 怠:懈怠。 焉:语气词,不译。 迄:到。 乎:相当于“于”。 而:表承接,就。 其:自,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 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 哉?
第三段翻译: 四川的边远地区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 贫穷,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 想要到南海去,怎么样?”富和尚说:“您 倚仗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 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 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流而下,尚且未能成行。 你倚仗什么去呢!”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 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了羞愧的脸色。西边的四川距离 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 可是穷和尚到了那里。人们树立志向,反而 不如四川边远地区的和尚吗?
为学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分吗?只要肯做,那么难的事情也会变得简单 了;不肯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得困难了。人们学习有困难和容易的区 别吗?去学,难的题就会变得容易了;不肯学,容易的题就会变得困难了。 我的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赶不上 别人。只要每天认真 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自己我是愚笨而又平凡的 人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几倍。我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如果摒弃 而不用,就与平用于愚笨没有区别了。孔子的学说,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 曾参传下来的。既然这样吗么,愚笨平庸与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有常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富和尚 说:“我将要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你凭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 “我只需要一个瓶子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租个船 顺江而下,还没有成功。你凭什么去!” 到了明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 把去南海的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而穷和尚却到达了。 人之立志,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天资聪明和敏锐, 可以凭借也不可以凭借的;自己自己说自己聪明与敏锐而不努力学习的人,那 就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与平庸,可以限制也不可以限制;不管自己愚笨平庸 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的努力学成的。
课下注释
பைடு நூலகம்
为学:做学问。 乎:吗? 之:代词,代指天下事。 之:无义,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代词,它,指知识。 旦旦:天天 亦:也。 则:那么。 者:…的事情。 蜀:四川。 之:助词,的。 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语:读(yù )音,告诉,对…说。 于:对。 欲:想要,要。 之:到…去,往,到。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为学 (详细)
成 败
回答问题:
为什么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一个去成了,一个没有去 成?“贫者”前往南海靠的是什么? 贫僧到达南海凭借的显然不光是一瓶一钵,而是志 气。富僧不能到南海就是因为他没有志气。
结论:有志者事竟成
当堂训练
1、由一、二段的内容,尤其是第二段 的内容,你得到什么结论?试谈谈你 受到启发。
事在人为,要想成功关键在于 是不是要立下志向,努力进取。
9)鄙:边境 偏远的地方 10)其:其中 11)语:告诉 14)之:去、往 15)何如:怎么样
17)何恃:即“恃何”,凭 借什么。恃,凭借、倚仗 21)下:(沿着长江)往下 游走
22)犹:还,尚且 23)明年:第二年 24)自:从 25)还:回来 26)以:把
19)欲:想要20)买:租、雇
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c
课堂小结
这篇短文从论述事之难易引申到人之为 学,用生动的故事论述了一个道理:事在人 为,学习贵在立志,贵在实践。
课后作业
文章中蜀鄙二僧的故事其实并未结束,请根 据文中二僧的性格特点,给二僧的故事补上 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和行动。
问题引导下的再学习
1)疏通文意
2)内容分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 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 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注释:
1)乎:吗 3) 之:天下事 2)为:做 4)者:…的事情
5)亦:也
6)矣:语末语气词,“了”
7)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 句子独立性,无义
为学
彭端淑
解题
题目《为学》
为——做、求 学——
学问
预习检测
彭端淑,字乐斋 清 代著名文学 家,
彭端淑《为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彭端淑《为学》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为学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很久都不放纵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为学》彭端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7篇
《为学》彭端淑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优秀7篇《为学一首示子侄》创作背景篇一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为学》原文加翻译篇二【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
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天下的事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做,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做,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人们求学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去学,困难的事也变容易了;如果不学,容易的事也变困难了。
我的天资昏昧,不及别人;我的才能平庸,不及别人。
只要每天认真学习,长久坚持毫不松懈,等到成功了,也就不知道我是昏昧又平凡的了。
我天资聪明、才能敏捷,超过别人几倍。
如果摒弃不用,就与昏昧和平庸没有区别了。
孔子的思想言论,最终是靠天资迟钝的曾参传下来的。
以此而论,昏昧平庸与聪明灵敏的功用,难道是有常规的吗?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一个富有。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原文
为学一首示子侄(彭端淑)原文原文: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②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注】①彭端淑,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人。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清代名臣、《四库全书》总篡官纪昀,为解元时即得彭端淑提携,后成为清代学术界权威。
②买舟:租船。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为学一首示子侄的译文
《为学一首示子侄》的译文《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宋代诗人彭端淑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原文如下:《为学一首示子侄》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容易了;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困难了。
四川的边境上有两个和尚,其中的一个贫穷,另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去南海,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还没有能够去成。
你凭借着什么去!”过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彭端淑)
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
作者简介
彭端淑(生卒年不详) 清代文学家。字乐斋,四川人。雍正
年间进士,曾任吏部郎中、顺天乡试 同考官等职。辞官以后回到四川,在 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解题
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可见这 篇文章是彭端淑写给他的晚辈,目的是教 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6. 西边的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 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 三、内容理解
• 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 2.文章开头“为之”与“不为”,“学之”与 “不学” 的对比,揭示无论做事还是为学,难 易都是可以用互转化的道理;
中心
•本文讲述了“蜀鄙二僧”“之南海” 的故事,形象地阐述了难易互相转化 的辩证关系,
•告诉大家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道理,
•勉励人们立志求学,努力上进。
【原文第二段】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
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 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
的 (bĭ)边远的地方 其中
(yù)告诉
于富 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
对
往,到 怎么样
“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shì)凭借,倚仗
足够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沿着长江)往下游走 还,尚且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
【原文最后一段】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
为学
1、查找与为学相关的格言,以一两百字的短文加以阐述 发挥。 例: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有恒为主。(曾国藩)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荀子)
2、收集有关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名人故事。
3、扩写“贫僧去南海”的故事,着力刻画贫者去南海的 艰难以及其战胜困难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4、续写故事结尾,重点突出富者的神态、语言、动作。
对比 从正反两面作答,鲜明对比,揭示 “难易”转化的辨证关系,使阐发的道理更 为深刻。
议论文
事 在 人 为
提出 论点:
学:
不学: 贫
难
易 为
易
难 至
事例 事实 二僧 富 不为 论据 论证:
不至
总结再次强调论点: 人贵立志
全文行文的探讨?
为学
《为学》,选自《白鹤堂集》,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 彭端淑为针对学习时畏难的情绪 而言的,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 习而写的。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 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 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 自力者也 。
下列文中黑体字是文言文中常用的语气词, 先朗读下列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 的语气。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表感叹语气 表肯定语气 表加强语气 表反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
一、看拼音写汉字:
diănjiăo āicèng gāngà shàyŏujièshì wăngrán tānlán guàn gài jīchánglùlù juē guànjì zǔzhòu liàngliàngqiàngqià ng zhòngmùkuí kuí jiāfèng bènzhōu zhuàizhù jīngcuì fèiqĭnwàngshí kăn kăn ér tán
为 学
富有的和尚说: 几年来想要雇船南下 去南海), 来想要雇船南下( 富有的和尚说:“我 几年来想要雇船南下(去南海),
犹 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
尚且没能成功。 尚且没能成功。 没能成功 凭借什么到那里 什么到那里? 你 凭借什么到那里?”
越明年, 贫 以 告
者 自南海还, 富者,富 者 有惭 色。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到了第二年,贫穷的和尚从南海回来, 第二年 回来
不如
蜀鄙
之僧哉?
人立定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 人立定志向,难道还比不上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 四川边远地方的和尚吗
为学: 做学问 示:给…看 那么 也 则: 亦: 四川 边远的地方 蜀: 鄙: 对 语:说 于富者: 我想要到南海去 想要 吾欲之南海: 欲: 何如: 怎么样 凭借 子何恃而往:你凭借什么到南海去 恃: 数年:几年 足矣:足够 买舟:雇船 犹未能:尚且 越明年: 明年:第二年 到了第二年 自南海还: 从南海回来 以告富者:把 距离 惭色: 惭愧的神色 去南海: 不能至: 至 到 顾不如:难道
不Hale Waihona Puke , 则 易者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困难。 不去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会变困难。
人之为学 有 难
人 做学问
易
乎?
有困难 和 容易之分 吗?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学习了,那么难的也会变容易,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会变难了。 学习了,那么难的也会变容易,不学习,那么容易的也会变难了。
到…去 之:
为
学
彭端淑
一、题解及文学常识
为学:做学问 首示子侄》 选自《白鹤原题《为学一堂集》 作者 【清】彭端淑
..看 示:给…..看 ..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诗词鉴赏
【导语】彭端淑(约1699年-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县)⼈。
⽣于清圣祖康熙三⼗⼋年,卒于清⾼宗乾隆四⼗四年。
清朝官员、⽂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起被后⼈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
彭端淑⼗岁能⽂,⼗⼆岁⼊县学,与兄彭端洪、弟彭肇洙、彭遵泗在丹棱萃龙⼭的紫云寺读书。
雍正四年(1726年),彭端淑考中举⼈;雍正⼗⼀年⼜考中进⼠,进⼊仕途,任吏部主事,迁本部员外郎、郎中。
乾隆⼗⼆年(1747年),彭端淑充顺天(今北京)乡试同考官。
下⾯是⽆忧考为⼤家带来的彭端淑《为学⼀⾸⽰⼦侄》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为学⼀⾸⽰⼦侄 清代: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也,吾材之庸,不逮⼈也;旦旦⽽学之,久⽽不怠焉,迄乎成,⽽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也,吾材之敏,倍⼈也;屏弃⽽不⽤,其与昏与庸⽆以异也。
圣⼈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僧:其⼀贫,其⼀富。
贫者语于富者⽈:“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何恃⽽往?”⽈:“吾⼀瓶⼀钵⾜矣。
”富者⽈:“吾数年来欲买⾈⽽下,犹未能也。
⼦何恃⽽往!”越明年,贫者⾃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千⾥也,僧富者不能⾄⽽贫者⾄焉。
⼈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不可恃也;⾃恃其聪与敏⽽不学者,⾃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不可限也;不⾃限其昏与庸,⽽⼒学不倦者,⾃⼒者也。
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愚笨与平庸了。
文言文《为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为学》原文及翻译《为学》原文:清·彭端淑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翻译: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为学
解题
题目《为学》 为——做、求 学——学问
读一读
Shǔ bǐ sēng píng bō cá n juàn 蜀鄙 僧 瓶 钵 惭 倦
朗读检测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 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 难者亦易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蜀之鄙有二 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 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 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 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 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 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 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为学
作者作品简介
彭端淑 清代著名文学家,与李调
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著有《白鹤堂集》。《为学》选自 《白鹤堂集》,原名《为学一首示子 侄》,文章是彭端淑为勉励他 子侄辈 努力学习而写。
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 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是针对学习上 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而说的,目的在于教 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我 们学习这篇文章,也是教育我们要克服学 习上的畏难情绪。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 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 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 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 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 而(去南海),尚且还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 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
往!”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亦 (yì)也
子 (yǐ)你
恃 (shì)凭;依靠 语 (yù)告诉
吾 (wú)我
犹 (yóu)还;尚且
【初中现代文】为学原文及翻译
【初中现代文】为学原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彭端淑(1699年-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
县人)。
生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八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四年。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
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下面是整理的为学原文及翻译,供
大家参考。
[原件]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1〕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
自觉。
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2〕,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3〕,以求
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4〕。
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5〕,
虽子羔、原宪之贤〔6〕,终无济于天下。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
丘之好学也。
”〔7〕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翻译]
一个人读书做学问,如果不日日进取,就必定会一天天退步。
[如果]孤独地学,没有
朋友,见解就会狭隘,难有作为。
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习惯那里的世俗而不知觉醒。
[如果]不幸处于穷困和偏僻的地方,没有坐马车的费用,仍要广泛的猎取学问并详细考究,[这样]可以与古人会合[一样],以知道学问的正确与否,差不多得到[学问]的十分之六七,如果又不?门去,又不去读书,则是象一个面墙的人一样[对学问一无所见],即使是象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最终对国家是没有帮助的。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
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
”凭孔子这样的对圣人,仍须
努力地学习,这不是对今人是一种勉励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学》
彭端淑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为学》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学习,那么困难的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习,那么容易的变得也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
我每天不停的学习,长时间不懈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是真的愚笨还是真的平庸了。
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我才思敏捷,超过别人,如果摒弃而不用,那跟愚笨和平庸的人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
既然这样,那么愚笨平庸,聪明敏捷的功用,难道是永远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贫穷,一个富裕。
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要一个水瓶一个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想要雇船顺江而下,尚且没有成功。
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
富和尚露出了惭愧的神色。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
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
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