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霸权稳定论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霸权稳定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内容霸权稳定论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首创,由罗伯特·吉尔平加以完善的霸权稳定论;二是后期经罗伯特·基欧汉修正的“后霸权合作论”,即后霸权主义。

两者虽在理论形态上同属霸权稳定论范畴,但其理论命题和主要观点却有很大差别。

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来源1.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都具有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搭便车”问题。

金德尔伯格把国内公共产品理论推广到国际上去,而且还指出了国际公共产品的3特性:一是国际政治体系中不存在通过投票建立按大多数国家偏好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世界政府,没有一个大家所公认的国际权威来为国际公共产品筹集和支付成本。

二是国际政治体系中“搭便车”现象不仅严重而且无法消灭,从而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永远赶不上需求。

吉尔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所谓霸主就是这样一个为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领导者。

他认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不是世界政府或其他国际权威,而是世界政治中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超强国家,也就是国际体系中的霸主. 霸权国家为什么要提供公共产品,理由非常简单。

“因为只有对国际公共产品有最大偏好的国家,才会在自我利益最大化前提下提供公共产品全额成本费用。

”顺着这一思路,吉尔平在分析霸权兴衰时所使用的边际成本收益说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所谓霸权国家,是指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压倒优势的国家,因此它有支付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能力。

为了取得其他国家对它所要建立国际秩序的认同,霸权国家必须为它们提供具有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容忍“搭便车”的公共产品。

取得其他国家对国际秩序的认同是霸权国家得到的收益,提供公共产品和容忍“搭便车”则是霸权国家付出的成本。

由于这一成本支出是要从霸主国的经济剩余中扣除的,因此霸主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霸主国的优势又是同它所建立的国际秩序联系在一起的,是从其他国家对它的认同和接受其领导中得来的。

论霸权稳定论

论霸权稳定论

论霸权稳定论摘要: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但其霸权产生稳定的基本思想并不符和当前美国主导下的世界。

霸权并不能产生稳定,相反,霸权主义还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理解这一点,对于正确处理对外关系、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霸权稳定论的产生、阐释、分析、理论结构、意义正文:一、霸权稳定论的产生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首创,罗伯特·吉尔平加以系统完善的,罗伯特·基欧汉所提出的“后霸权主义”是对霸权稳定论的修正,但在理论上却与吉尔平的霸权稳定论有很大差别。

该理论“认为,由一个国家主宰的霸权结构,非常有益于强大国际体系的发展,这个体系的运行规则比较明确,并且得到很好的遵守。

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它关于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的解释一度对于国际关系学界以及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都有很大的影响。

冷战结束后,在美国的自由主义霸权特征日益明显的今天,霸权稳定论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秩序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这些人的理论就是所谓的霸权稳定论.其代表人物是罗伯特·吉尔平.他们认为: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于一个或者两个国家,是这种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权力,那么一种单极结构或霸权体系就形成了.其基本观念是: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霸权稳定论现实的描述了单极格局的一个方面,从另一个角度看,其他国家会更加担心霸权国家的能力而不是意愿.吉尔平认为最容易破坏现状稳定性的因素是国际成员之间能力发展不平稳,这种实力增长差异最终会导致体系内部发生权力重新分配的根本变革。

二、霸权稳定论的经济阐释霸权稳定论提出,开放并且稳定的国际经济的政治条件至少有三个。

首先,一个或几个国家必须进行经济和政治领导;领袖国的任务是提供稳定的国际货币,促进自由贸易,确立管理国际商务的公平规则。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论文

国际政治经济学中的霸权稳定理论- 论文关键字:经济理论体制稳定国家国际政治美国霸权5-4-25在当前西方学术界,用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国际关系非常流行。

实际上,最早使用这一研究方法的是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它提出的各国经济上的相互依存一语仍然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核心概念。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中指出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至今仍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之一。

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传统中,亚当·斯密、约翰·穆勒和大卫·李嘉图探究的都是政治与经济的关系。

只是到了本世纪初,经济学和政治学才开始日益专业化,逐渐脱离成为互不相干的独立学科。

1970 年代以来,政治经济学在西方有了复兴和发展。

学者们开始认识到经济学与政治学各自的抽象模式与现实社会之间存在着鸿沟,理论变得更为玄妙,但却更不现实了。

学术界有人开始怀疑经济学与政治学之间的分野是否正当。

这种反省也反映了不断变化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

这一变化日益表现为(1) 世界经济问题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合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2) 各国间政治上的相互影响和经济上的互相依存逐步加深;(3) 各国国内政策与外交政策的界限趋向模糊,国内问题国际化,内外难以有别。

在这种变化面前,以研究国家利益、民族冲突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国际政治学已经无法提供满意的解释。

一些国际政治学者因而向经济学靠拢,试着用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考察世界范围内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的互动关系,进而创立了一门新的国际关系学科——国际政治经济学(The Internatinal Plitial Eny) 或称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The Plitial Eny f Internatinal Relatins) 。

(1)应该说,国际政治经济学把国际关系的研究推进了一步。

但它毕竟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因此对它的理论核心,或用时下流行的话说" 理论框架" 是什么,学术界至今仍有争论。

第三讲 理论流派-霸权稳定论

第三讲 理论流派-霸权稳定论

1640- 1660
法国
(1660- 1688)
世界霸权国的交替
全球性战 争
路易十四 战争 (1688- 1713)
法国大革 命和拿破 仑战争 (1792- 1815)
世界领导 大国
英国第一 次霸权 (1714- 1739)
英国第二 次霸权 (1825- 1849)
霸权丧失的过程
权威丧失 挑战国
1740- 1763
第三世界参与合作 合作形式:和谐、合作、争斗
霸权体制与后霸权体制的比较
霸权体制
后霸权体制
基本要素分析 维持秩序主 体基本手段
霸权国家
霸权国家实力 (维持国家差 距)
有关国家协调
(政策调整和 利害的连续微 调)
国际公共 商品负担
集约负担
分散负担
霸权体制与后霸权体制的比较
过程分析 交涉形态
利害调整需 要时间
交涉结果的 可预测性
外交作用
霸权体制 双边 短 高
形式性的
后霸权体制 多边 长 低
实质性的
霸权体制与后霸权体制的比较
霸权体制
后霸权体制
稳定性分析
摩擦表面化
利害调整的 可能性
体制剧变的 可能性
体制的稳定 性






表面性稳定 结构性稳定
霸权稳定论的理论来源
霸权与国际体系的关系 代表:伊曼纽尔·沃伦斯坦 命题: 有霸则稳 无霸则乱 资本主义体系问世以来,国际体系
霸权稳定论的内容
霸权带来稳定说涵义 霸主自我牺牲说涵义(公共商品)
公共商品
涵义 三性: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白搭车问题
国际公共商品

当代经济与政策-霸权稳定论

当代经济与政策-霸权稳定论
当代经济与政策-霸权稳定论.txt
对霸权稳定论的理解和看法
“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很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它最初是关于霸权与稳定的多边自由国际经济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论 ,后来也被推广到政治、安全领域。它认为,一个超强的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国际稳定。该理论提出之初即在学术界是由于各国间实力发展的不平衡,国际体系就会由平衡转向失衡状态。在整个历史进程中,国际体系变革的主要机制一直是战争,特别是霸权战争。只有在霸权战争尘埃落定之后,才有可能进行重新安排国际体系的政治、领土及其他问题的和平协议。霸权稳定论主要关注的是国际体系“系统性变化”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变化就是国际体系的那些居支配地位的国家和帝国的兴衰变迁、这时的霸权稳定论恰恰解释了当代国际关系的演变。霸权力量倾向过度扩张其势力,而新的竞争对手会日渐强大,最后取代或制衡减弱的霸权力量。其他强国则可能因美国的大量军费开支导致的衰落而受惠,最后取代美国的领导地位。这是一种单极向多极化方面的演变。现实也极力的佐证了这一点。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欧洲联盟崛起,并拥有强大的经济与政治实力,显示多极世界可能出现。而我国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影响力,也是一种霸权威胁性的可能.虽然我在前文中也有提到其他强国可能因大量的军费开支而衰落的美国受惠,最后取代其领导地位。而这个”其他强国”也的确极有可能是发展迅猛的中国。不过一直奉行和平与发展,开展防御性战略方针以及积极推行世界多极化的我国,在历史的趋势里势必将成为一个优秀而稳定的大国,不过她是和谐的,不是霸权的.正如温总理所说的那句:"中国,将永不称霸"。
以上便是我对霸权稳定论的一点肤浅的理解和看法.如果不妥之处,还望老师海涵.
我们清楚的意识到得,霸权并不产生稳定,霸权主义实际上是当前局部战争、局部动荡和局部紧张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霸权稳定论的阐述和演变也告诉了我们,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我们就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与协同,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特别是要建立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局,以平衡各方力量,用均势来维护世界稳定。

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

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

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与评判摘要:霸权稳定论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主流理论之一。

这一概念的最初奠基人是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后被罗伯特·吉尔平推广到政治、安全领域,最后被基欧汉命名为“霸权稳定理论”。

霸权稳定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主张霸权国通过向国际社会提供公共物品,维持国际体系稳定有序地运行。

本文就霸权稳定论的提出与发展、主要内容以及冷战后的国际状况对霸权稳定论进行解读,并整理了目前对于这一理论的几点评判。

说明只有当国际体系中更多国家可以共同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时,才能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多边、自由的国际秩序。

关键词:霸权稳定论;霸权国;评判一、对霸权稳定论的解读(一)霸权稳定论的提出与演进霸权稳定论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学术起源是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73年出版的《世界大萧条:1929~1939》一书。

当时正值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西方国家经济大萧条时期。

金德尔伯格提出,发生大萧条原因:作为霸权国家的英国失去继续领导国际经济能力,而能力上能够担当起这个角色的美国则缺乏担当责任的意愿,造成国际经济秩序失序。

此书中金德尔伯格引用政治学中领导者概念和公共物品原理。

接着,罗伯特·吉尔平和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斯蒂芬·克拉斯纳发展了这一理论,吉尔平将其扩展到国际安全领域。

这两位学者开始强调领导国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来提供公共物品(金德尔伯格认为领导国提供公共物品是出于仁慈目的)。

直至1980年,罗伯特·基欧汉在一篇文章直接把这种关联性命名为“霸权稳定论”。

另外,基欧汉对霸权理论的一项发展是区分总体性权力和具体问题领域的权力与国际机制的关联性。

(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三大学派之一现实主义学派的代表观点。

它的提出基于这样的假设: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因而秩序的建立和维持,需要实力基础之上的权力分配以及随之建立的霸权体系。

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霸权稳定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之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内容霸权稳定论大体上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早期由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首创,由罗伯特·吉尔平加以完善的霸权稳定论;二是后期经罗伯特·基欧汉修正的“后霸权合作论”,即后霸权主义。

两者虽在理论形态上同属霸权稳定论范畴,但其理论命题和主要观点却有很大差别。

一、霸权稳定论的理论来源1.霸权稳定论与国际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都具有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以及“搭便车”问题。

金德尔伯格把国内公共产品理论推广到国际上去,而且还指出了国际公共产品的3特性:一是国际政治体系中不存在通过投票建立按大多数国家偏好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世界政府,没有一个大家所公认的国际权威来为国际公共产品筹集和支付成本。

二是国际政治体系中“搭便车”现象不仅严重而且无法消灭,从而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的供应永远赶不上需求。

吉尔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所谓霸主就是这样一个为国际社会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领导者。

他认为国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不是世界政府或其他国际权威,而是世界政治中拥有压倒性优势的超强国家,也就是国际体系中的霸主. 霸权国家为什么要提供公共产品,理由非常简单。

“因为只有对国际公共产品有最大偏好的国家,才会在自我利益最大化前提下提供公共产品全额成本费用。

”顺着这一思路,吉尔平在分析霸权兴衰时所使用的边际成本收益说就可以一目了然了。

所谓霸权国家,是指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压倒优势的国家,因此它有支付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能力。

为了取得其他国家对它所要建立国际秩序的认同,霸权国家必须为它们提供具有非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容忍“搭便车”的公共产品。

取得其他国家对国际秩序的认同是霸权国家得到的收益,提供公共产品和容忍“搭便车”则是霸权国家付出的成本。

由于这一成本支出是要从霸主国的经济剩余中扣除的,因此霸主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霸主国的优势又是同它所建立的国际秩序联系在一起的,是从其他国家对它的认同和接受其领导中得来的。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
主要内容: 2. 霸权必衰,并且会带来国际体系的不稳定。 保护现有的领土划分、势力范围、体系的规则以及国际 经济所需的成本与用于资助这些安排的必要收益之间的 分离,导致了失衡。成本与资源之间的背离造成了支配 国的财政危机。持续的失衡以及财政的枯竭如果不能解 决,最终将导致支配国经济和政治的衰落。(p.162) 由于衰落的大国试图保持其地位,而新兴国家试图把这 一体系纳入促进自己利益的轨道。作为这一持续不平衡 的结果,国际体系将被紧张、不稳定和危机所困扰。 (p.199) 3.霸权的衰落并不是不可挽回。
霸权战争与国际变革
• 增加资源,减少成本
• 如果大国为防止衰落所采取的以上两种策 略失败的话,那么解决国际体系的不平衡 的主要手段就是战争,尤其是霸权战争。 它是对现存体系中大国相对地位转变的最 终测定。
世界政治中的变革与持续性
• “修昔底德的历史为今天提供的见解同公元前五 世纪写作时是一样的。人们一定觉得,如果修昔 底德被置于我们中间,他将毫不费力地了解我们 时代的权力斗争。”(p.214) • 核武器并未改变不恰当的诉诸武力;经济相互依 存还不能保证合作将取代冲突;全球共同体的共 同价值观尚未取代国际无政府状态。 • 当今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问题仍是对国家间权力 反战不平衡的后果进行和平调整的问题。国际社 会不可能也尚未形成。由于世界正处于从一个腐 朽的国际体系向另一种国际体系的创生的转变中, 战争和暴力的可能性依然严重存在。 • 谨慎乐观
our opinions
• 吉尔平是一位“温和的现实主义者”,在 研究中体现“中庸之道”。经济学和社会 学的结合,国际政治与国际经济的结合,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的结合,关注体系中 的行为体。


our opinions

_霸权稳定论_评析

_霸权稳定论_评析

收稿日期:2007-12-03作者简介:张汝松(1974-),男,山东临沂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张汝翼(1971-),男,山东临沂人,国防大学十六队硕士研究生。

“霸权稳定论”评析张汝松1,张汝翼2(1.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76000;2.国防大学十六队,北京100091)摘 要:鉴于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强国,而“霸权稳定论”的主要提出也都来自于美国,因而这一理论有着鲜明的美国色彩。

认真研读“霸权稳定论”的代表著作人们就不难发现,不管其鼓吹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在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出谋划策。

关键词:“霸权稳定论”;公共产品;进攻性现实主义;单极稳定论;单边主义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08)01-0094-02 “霸权稳定论”在西方国际关系学中很有影响。

其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

后来罗伯特·吉尔平、罗伯特·基欧汉、莫德尔斯基等学者又从不同的侧面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在这些学者当中,吉尔平可算作“霸权稳定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几部著作从经济、政治、历史等不同角度阐释了这一理论。

一、“霸权稳定论”的主要理论观点1.“霸权带来稳定”说,“有霸则稳,无霸不稳”。

霸权理论学者认为霸权与经济秩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霸权国权力占明显优势时,国际系统内的经济秩序就处于良好状态。

反之,当霸权国权力下降时,国际经济秩序就会变得紊乱起来,并随着霸权国的完全衰落而最终瓦解。

所以霸权系统对国际经济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金德尔伯格认为,“1850-1914年的世界经济相对稳定,其时,英国以自由贸易、金本位和海军提供领导作用”[1]。

而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乃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又不愿承担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致使该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

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

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研究的互动摘要:回顾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程,霸权稳定论一直以来都是推动国际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霸权稳定论认为霸权国和国际开放经济秩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经济领域上的国际组织结构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到关贸总协定发展到现在的区域性国际组织,都有着霸权国家主导的影子。

至今国际社会已经不存在绝对的霸权国家之说,有的只是大国之间由利益互动形成的霸权稳定结构。

在此全球化背景下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之间的互动模式及其带来的影响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将从这点入手探析二者的联系。

关键词:霸权稳定论国际政治经济国际体系一、引言中国学术界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围绕一个自由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是否需要一个霸权国家的领导以及单一霸权国的存在是否一定早就稳定的国际经济秩序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1。

这些学者的工作为我们理解霸权稳定论的产生和影响起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基于前辈们的研究基础将从霸权稳定论与国际经济的起源与发展、二者互动模式及二者互动模式的影响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霸权稳定论的起源与发展霸权稳定论认为国际经济关系的本质仍然是冲突的,国家为争夺经济资源和财富的斗争同样激烈,仍要求各国全力竞争。

而此时一个信奉自由主义原则的霸权国的存在,是国际市场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霸权稳定论最终在国际关系的路线下而非经济学的路线下成长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主导范式,很大程度上与其出现之前国际社会中关于一体化进程、公共物品等问题的探讨有重要关系。

当著名经济学家查尔斯·金德尔伯格1973年出版的《世界大萧条:1929~1939》提出一个自由的国际经济秩序需要政治领导力这样一个命题时,霸权稳定论的雏形开始出现。

这一理论的提出完全挑战了主流经济学对美国货币政策失误的解释——货币主义对大萧条缘起于美国货币政策的失误,金德尔伯格认为之所以发生大萧条时因为作为霸权国家的英国失去了继续领导国际经济发展的能力,而能力上能担当这一角色的美国则缺乏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经济秩序的失序是不可避免的。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理论最早由查尔斯·金德伯格提出,此后克拉斯纳与吉尔平等人相继予以补充完善.按照其最初提出的霸权稳定理论,开放和自由的世界经济需要有一个居于霸主或主宰地位的强国。

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秩序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这些人的理论就是所谓的霸权稳定论. 他们认为:如果在国际竞争中权力最大限度的集中于一个或者两个国家,是这种国家拥有了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权力,那么一种单极结构或霸权体系就形成了.其基本观念是:造就并维持国际稳定的是权力的优势.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在研究霸权稳定论的学者中,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是旗手,其理论也就成为霸权论的一个“范本”。

吉尔平提出:“一个居霸权地位的自稳定由国的存在,是世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道出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

霸权稳定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结论之间环环相扣。

理解理论的逻辑是真正理解一个理论的基础,也是质疑这个理论的必要前提。

霸权稳定论的核心词是"自由",即:国际经济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规则基础上的,例如开放和非歧视原则。

霸权稳定论并不认为没有霸权国国际经济就不能存在和运转。

显然,国际经济总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存在的。

该理论强调的是,除非霸权国存在,自由主义的国际经济秩序就不可能繁荣和充分发展。

但是只有霸权存在,还不足以确保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

霸权国本身也必须恪守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念。

霸权国的社会目标和国内权力分配必须有利于国际自由秩序。

霸权国和其他国家的国内经济结构,是决定各国对国际自由经济态度的关键因素。

在霸权国不遵守自由主义市场规则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帝国制度,对弱小的国家施加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限制。

而且,主要经济强国必须在支持自由制度的社会目标上完全一致。

其他强国也必须对市场关系的发展感兴趣,霸权国只能鼓励而不能强迫其他强国遵守开放性世界经济的规则。

论均势体系与霸权体系的稳定性

论均势体系与霸权体系的稳定性

论均势体系与霸权体系的稳定性内容摘要:在学术界关于国际体系稳定性的讨论中,霸权稳定论一提出便引起众多学者的激烈辩论,而其作为新现实主义的重要理论,对国际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霸权稳定论的支持者,我始终相信霸权体系比均势体系更具稳定性。

虽然人们从价值观和道义上都不愿接受它,但作为实际存在的现象,霸权稳定论必将深刻影响当今的乃至今后的国际体系的变革。

关键词:霸权稳定均势稳定公共物品多极化对国际体系结构特别是大国间权力的分配的研究一直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关键点。

出于现实的需要,学术界特别关心什么样的国际体系结构最有利于国际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并对此做出三种不同回答:单极稳定论、两极稳定论和多极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是单极稳定论的一种,而两极稳定论和多极稳定论则强调均势稳定,二者的区别在于论述简单均势和复杂均势的分歧。

在本文中,我们不去讨论两极稳定与多极稳定的差异,而只是把它们统一作为均势稳定,去与霸权稳定进行比较。

正如霸权稳定论所认为的那样,世界秩序不是权力均衡的产物,而是权力垄断的结果。

因此,霸权体系比均势体系更具稳定性。

阐明霸权体系稳定性的核心理论就是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的提出有着深刻的背景。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于对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引发的危机感,美国学术界展开了一次围绕霸权问题的讨论。

查尔斯·金德尔伯格首先提出霸权稳定论,此后罗伯特·吉尔平和罗伯特·基欧汉等对此进行了完善。

霸权稳定论的主要内容是:霸权带来世界政治经济的稳定,霸主自我牺牲,霸权必衰,霸权丧失导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稳定。

在讨论霸权使国际体系稳定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使国际体系不稳定的要素,以便我们进一步理解霸权是如何解决这些不稳定因素的。

现实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国际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没有比国家更高一级的权威在国际层次上提供国际体系稳定所需要的物品与体制,也就是说国际体系不稳定的根源在于公共物品的缺失。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国际政治经济学概论

霸权稳定论何为霸权 霸权表现(举例) 霸权的影响 当今的形式霸权是否能持续内容:一战二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领先于其他国家,对世界各国的形式有重大影响力,美国为了维持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并声称是为了世界和平,然而美国多次发动战争干涉他国内政破坏世界的相对和平引发了他国对美国的猜疑,他国渐渐发展自己的经济与军事以达到自由经济,美国的霸权也越来越受到威胁,本文分析当今形式,试论霸权主义的未来。

关键词 霸权主义 自由经济 霸权主义的未来所谓霸权主义是指大国或强国凭借实力,按照本国意志,对他国内政进行干涉、控制,侵犯他国领土,统治他国的一种政策。

强权政治就是以强凌弱,它以追求控制、统治、支配他国为目的,以侵略、干涉、威胁、制裁为主要手段,奉行“强权即公理”的哲学,处处插手他国内政霸权表现在控制他国经济,控制他国政治以达到自己想要的利益,对他国有一定的侵害使他国遭受战争威胁,贫穷等等。

一个独立的国家应该有自己的主权不由外国干涉据报道,4月1日上午,在我海南岛东南104公里海域上空,美国EP3侦察机正针对我沿海军事目标进行间谍飞行。

8时45分,我方出动两架J8II型战斗机对美国侦察机进行跟踪监视。

9时07分,在双方飞机相距400米左右,美国飞机突然大动作向我机方向转向,撞毁我一架战斗机,该架战斗机飞行员王伟被迫跳伞,迄今下落不明。

随后未经中方允许,美国间谍飞机侵入我领空并降落在海南岛领水军用机场。

事后,美国方面却恶人先告状,诬称是中国飞机撞伤了美国飞机,并无知地宣布EP3间谍飞机为美国政府财产,享有豁免权,中国方面不得登机检查云云,这充分暴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的丑恶嘴脸。

美中撞机事件表面上看是一起偶然事件,但偶然当中有必然。

这次事件的发生,可以说是美国对华采取霸权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新总统小布什上台以来强悍外交作风的反映,更是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大框架所制约下两国关系状况的真实写照。

对“霸权稳定论”的评析

对“霸权稳定论”的评析

对“霸权稳定论”的评析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但其霸权产生稳定的基本思想并不符和当前荚国主导下的世界。

霸权并不能产生稳定,相反,霸权主义还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理解这一点,对于我国正确处理对外关系、更好地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标签:霸权稳定论;霸权;稳定;霸权主义一、对霸权稳定论基本观点的评析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很有影响的流派之一,虽然其代表人物的观点有所不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都认为“国际霸权体系与国际秩序稳定之间存在着一种因果关系,一个强大并且具有霸权实力的行为体有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和公益的实现,相反,在不存在霸权国的情况下,国际秩序将会是混乱无序的和不稳定的。

”而且认为“霸权国越是强大,国际冲突就越少,霸权国越衰弱,国际冲突则越多。

”那么,霸权稳定论者的观点是否与事实相符呢?大家都知道,冷战结束后,国际格局无论被称作“单级世界”还是“一超多强”,美国都无疑成为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成为目前国际体系的霸权国家,可是,当今世界并没有出现所谓的和平状态。

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当今世界并不太平。

美英联军先后两次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9·11”恐怖袭击事件、中美撞机事件、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等等,所有这些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密切相关。

霸权主义直接或间接地引起、激化或加深了当前世界的许多地区性冲突、动荡和紧张,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霸权不可能至少是不利于产生和平和稳定。

如果就当前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来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原因:(一)从霸权国(美国)方面来看“权力必然使权力占有者腐化”。

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物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就使美国统治阶级的扩展欲望欲发强烈。

美国凭借自己的超强优势,大力追求对其他国家的支配地位,积极充当世界“宪兵”,到处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以达到美国独霸世界之目的,军事打击伊拉克和在中东实施“民主”改造计划,就是美国推行独霸世界战略的重要步骤。

评霸权稳定论

评霸权稳定论

・理论研讨・评“霸权稳定论”郭树永 内容提要:“霸权稳定论”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界很有影响的一种理论,也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霸权主义政治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

它认为,一个超强的霸权国的存在有利于维持和促进国际稳定。

本文从历史统计角度,分别对19世纪的英国霸权、冷战时期的美国霸权以及冷战结束后的美国霸权进行分析,认为该理论在安全领域不能成立;并运用经济效用理论,论证该理论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前提也存在重大缺陷。

郭树永:1968年12月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国际政治学研究生。

通讯地址:河南洛阳市036信箱22号(471003) “霸权稳定论”,又称“单极稳定论”,是冷战结束后西方国际关系学术界盛行的一种国际安全理论。

该理论认为,一个具有超强军事和经济实力的霸权国的存在有助于维持和促进国际稳定。

该理论有明显的国际政治时代背景。

本文试从历史统计分析和经济效用理论角度论证其不能成立。

一、“霸权稳定论”的内容及其实质 1、“霸权稳定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霸权稳定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于70年代首先在经济领域提出,后于80年代初被罗伯特・吉尔平应用于国际安全领域的。

两位学者解释道,所谓霸权国体系,是指由霸权国领导和统治的国际体系;霸权国,是指经济军事政治诸方面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能够强行推行其意志,并在一定时期得以实现的大国。

金德尔伯格认为,霸权体系的存在对世界经济的稳定至关重要。

因为国际经济关系中存在着一般经济生活中的公共产品,如自由贸易体系和稳定的国际货币等。

每个国家都可以从中享受这些公共产品带来的好处。

世界经济的健康运行也有赖于这些公共产品的运作。

鉴于一般国家都不愿提供这些公共产品———正如国内企业家不会主动去修筑公路和灯塔一样———,霸权国就有责任保证提供稳定的货币和开放贸易体制等各种公共产品①。

吉尔平等学者进而在安全领域引进了金德尔伯格的稳定理① C.P.K ingdleberger:“The World in De2 pression:1929—1939”,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2 fornia Press,1973.论,认为霸权国体系不仅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而且有助于国际体系的稳定。

以美国为例浅析霸权稳定论

以美国为例浅析霸权稳定论

以美国为例浅析霸权稳定论的理论与政策政教0801——梁山080304114文章概要:霸权稳定论是国际政治经济学中新现实主义者的理论核心,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

霸权稳定论不只是一种学术理论,而且是现今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理论指导。

冷战结束后,两霸相争的国际政治格局转变为一超多强。

不少美国人认为世界是美国的单极世界,可以放手推行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霸权。

不管它的鼓吹者是否承认,事实上它的种种理论观点不是在为美国所采取的霸权政策辩护和赞美,就是为维护美国的霸权在出谋划策。

因此,霸权稳定论并不是一种纯正的国际关系理论,更像是为了维护霸权统治而提出的一种政策建议或政策指导。

然而,无论如何,美国在当今国际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是客观存在的。

要想更加深入地了解美国的对外政策,了解美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美国霸权之间的联系因此,弄清霸权稳定论的来龙去脉对认清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所谓美国单极霸权的本质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霸权霸权稳定论国际经济体系国际经济新秩序霸权稳定论认为只有在国际社会中存在一国霸权才能维持国际政治经济的和平稳定发展。

就是说,国际经济秩序的稳定与繁荣,需要霸权来维持,所谓“霸权”,尽管霸权稳定论者的解释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是指在军事、政治、经济以及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压倒别国优势、能够发挥领导支配作用的大国,作为现代霸权主义的代表,美国是个最真实的实例。

霸权理论学者认为霸权与经济秩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霸权国权力占明显优势时,国际系统内的经济秩序就处于良好状态。

反之,当霸权国权力下降时,国际经济秩序就会变得紊乱起来,并随着霸权国的完全衰落而最终瓦解。

所以霸权系统对国际经济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霸权稳定论的倡导者援引英美霸权时期与国际经济体系较为稳定的同步现象来说明这一点。

霸权主义论者金德尔伯格认为,1850~1914年的世界经济相对稳定,其时,英国再世界经济政治上都起到领导作用,起了霸权作用。

而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乃是由于英国没有能力而美国又不愿承担维护国际经济体系的责任,致使该体系处于不稳定状态。

什么是莫德尔斯基定律

什么是莫德尔斯基定律

什么是莫德尔斯基定律?我们现在是在国际这个学习单元。

我们正在读的书是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我们在前几讲概括了米尔斯海默关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主要观点。

既然是讲到大国政治,就不能不提霸权稳定论和霸权周期论。

这一讲,我为你补充介绍一下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理论,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大国的兴衰。

1.霸权稳定论我们先来说说霸权稳定论。

著名的经济史学家金德尔伯格是霸权稳定论的代表人物。

所谓的霸权稳定论,是指在国际体系中,需要由一个霸权国家来提供公共产品。

如果有霸权国家提供公共产品,国际秩序就会稳定,如果霸权国家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国际秩序就会大乱。

为什么国际体系需要公共产品呢?这跟一个国家、一个社区需要公共产品是一个道理。

可是,谁来提供这些公共产品呢?最合理的办法是每个人都出力。

但怎么合理地计算每个人的贡献大小呢?怎么防止有人“搭便车”、磨洋工呢?如果指望每个人都出力,很可能会出现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另一种次优选择是,谁的力量大,谁做的贡献更多。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说,村子里的道路要修,村里一个穷人,一个富人,到底该谁出力呢?穷人反正是不会管的,因为道路失修,坑坑洼洼,对穷人没什么影响,反正他也不开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但对富人的影响就大了,于是,最后的结果是富人修路,但道路修好之后,穷人也跟着占便宜。

这其实就是所谓霸权稳定论的道理。

想当霸主吗?当然风光了,但要干的事情也更多,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全球贸易和金融、投资秩序、建立国际机构、推动国际规则,这都是霸主要干的事情。

好处当然也有了。

美国是个霸权国家,不管情愿不情愿,都要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也要负起维持全球经济秩序的责任,当然了,美国也从中获益匪浅,比如,美元变成了世界上唯一一种国际货币,只要印票子,全世界都想要,都会把资源给美国,只为了换一张叫dollar的绿色的小纸片。

2.莫德尔斯基的霸权周期论1987年,乔治·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发表著作《全球政治中的长周期》(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提出了著名的长周期理论,也就是所谓的莫德尔斯基定律。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

霸权稳定论H e g e m o n y T h e o r y 一、霸权稳定论出现的背景(一)、现实背景:战后,领导国际体系的美国出现衰退。

(二)、理论背景(理论来源)——霸权理论从理论渊源上讲,以吉尔平为代表的霸权稳定论是对20世纪70年代流行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中的霸权理论的改造与发展。

当时霸权理论研究有两条主线:一是关于霸权与国际体系的研究;二是关于霸权周期的研究。

1、沃勒斯坦:霸权与国际体系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Maurice Wallerstein,)提出了世界体系论,从而引起了人们对“霸权国家”的关注沃勒斯坦通过自15世纪以来国际社会的兴衰治乱的历史考察,创立了国际体系论。

其理论包括:(1)、国际体系的特点:“有霸则稳、无霸则乱”命题每个历史时期的国际社会都是因霸权国家的存在而得以维持发展。

(2)、历史上国际体系中的三个霸权周期自从资本主义体系问世以来,国际体系中已经出现了三个霸权周期,产生了三个霸权国家,它们分别是17世纪的荷兰、19世纪中期的英国、20世纪中期的美国。

所有霸权都有一个由盛而衰的周期,这个长周期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霸权的兴起、霸权的获得、霸权的成熟、霸权的衰退。

(3)、称霸的原因:经济优势霸权国家称霸的原因是经济优势,即“农业—工业优势、商业优势、金融优势”三个方面构成。

正是这三方面的优势决定了霸主国在其霸权周期内奉行自由的市场经济,因而能在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国际经济体系中获得最大的优惠。

同时他也认为战争是霸权国家保持经济优势地位的最终手段(4)、霸权周期循环的原因:“中心—准边缘—边缘”理论由于中心—边缘之间升降交替变化引起了世界资本主义不断出现扩大和停滞两种现象,从而形成了霸主盛衰不断交替和国际社会的治乱周期性循环。

(5)、霸权周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史上的三个霸权周期与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是相吻合的。

每当一个霸主兴起时,也正是世界资本主义的上升期,反之则是世界资本主义的下降期。

霸权稳定论与美国政治思维范式

霸权稳定论与美国政治思维范式

霸权是西方(尤其美国)国际关系学的一个重要概念,霸权问题是美国国际关系理论长期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出于美国霸权相对衰落引发的危机感,美国学术界展开了一场围绕霸权问题的讨论。

各学派从不同角度对霸权的相关问题进行论述,主要涉及霸权的作用、周期、兴衰等方面,期间涌现了霸权稳定论、长周期理论、国际机制理论等等相关理论,其中影响最大的应属霸权稳定论(HegemonicSta-bilityTheory)。

一、吉尔平的霸权稳定和霸权兴衰理论对国际体系结构———特别是主要大国间权力分布进行分析一直是西方国家研究国际关系的关键点。

学术界特别关心什么样的国际体系结构最有利于国际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并对此做出三种不同的回答:单极稳定论、两极稳定论、多极稳定论。

其中霸权稳定论是单极稳定论的一种,该理论认为世界政治经济秩序的稳定(即“霸权稳定”现象)是由于霸权国提供公益,其他国家的理性选择应该是支持和维护霸权国的“统治”。

在研究霸权稳定论的学者中,一般认为现实主义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是旗手,其理论也就成为霸权稳定论的一个“范本”。

吉尔平提出:“一个居霸权地位的自由国的存在,是世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必要条件”。

这句话道出了霸权稳定论的核心命题,但没有完整概括其内涵。

霸权稳定论有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结论之间环环相扣。

理解理论的逻辑是真正理解一个理论的基础,也是质疑这个理论的必要前提。

1.国际体系不稳定的根源:公益的缺失。

公益(公共产品)是经济学、政治学都经常使用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霸权稳定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简言之,公益就是一种各行为体都可以自由无偿使用,而提供者无法从中收益的物品或制度。

关于公益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路灯,可以让所有过路人同时受益,而他们无须提供任何费用。

正因为公益的上述特性,使得其使用者可以“搭便车”,但提供者却难以得到回报,因此,一个国家的公益事业需要由政府提供。

由于国际层次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一个中央权威来发挥类似于福利国家在国内层次的作用,因此在国际层次上公益(包括国际安全与和平、自由开放贸易制度、稳定的国际货币等)处于稀缺状态,这导致民族国家间处于一种混乱的恶性竞争状态中,破坏了世界市场经济并威胁到国际资本主义的前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德尔伯格:《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1973 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1981 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1987
吉尔平:《全球政治经济学-解读国际经济新秩 序》,2001
1、霸权必须坚持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 自由市场体系的出现和发展必须具有三个前提: 霸权、自由意识形态和共同利益。后两者服务 于前者。 解读:没有霸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国际经 济体系就无法运转。 有了霸权,世界经济体系能否运转还取决于霸 权是否具有自由的识意形态。 共同利益是指支配者和被支配者达成共识,建 立起国际秩序,才能为各国带来现实利益。



制度是霸权的一部分 国际制度形成之初,需要霸权来维护。 霸权不再,机制犹存 制度形成之后,即使霸权衰落,惯性的作用也能使国 际制度维持下去。 新建霸权成本太高,不如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持现状


主要国家的制度合作依然可以维持国际秩序的稳定。

奈对霸权衰落的反驳:软权力论

硬权力:通过惩罚的威胁或回报的承诺迫使他 人去做其本来不想做的事情的能力,包括军事、 经济科技力量和资源禀赋等。



霸权衰落的对策 1、吉尔平的“自我约束三对策”。
消灭不断增加的导致高成本的原因 界定一个比较廉价的防务范围 减少国际承诺

自我约束可以降低霸权国的成本,提高收益将损 害霸权国国际地位

吉尔平关于责任分担的设想
霸权衰落并不必然导致霸权国确立的制度和原 则的废弃; 国际秩序应共同维护 共同提供国际公共商品 “日美合霸论” 由日本等盟国分担部分维持霸权体系的成本
3、维持霸权的基本条件 推动自由市场经济体系,维护共同利益 1 提供公共产品; 2 维持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以显示市场经济的优势; 3 控制自然资源和原料、金融和资本来源、市场以及特殊 技术,以通过经济相互依存机制来加强对国际市场经济的 管理和支配; 4 在重要的经济强国之间进行斡旋和调停。

维护共同的意识形态 霸权国的社会目标和国内权力分配必须有利于国际自由秩 序。

三个衰落的原因:


1 、市场的力量——竞争优势的转移
2 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成本递增 公共物品的成本与收益成反比,边际成本递增,边际收益减少, 耗尽经济剩余。

3 “搭便车”效应——经济剩余的消耗
搭便车加重了公共物品成本负担,削弱了霸主的实力,使霸权
失去信心。60年代,美国对欧洲开大门,欧洲对美国开小门。

筱原三代平关于美国霸权衰落的原因分析
美国政府对内对外做出了超过其实际能力的承诺。 对内:1 美国政府对凯恩斯主义的滥用 2 政府需要实现充分就业和增加 社会保障 3 美国民众的过度消费 对外:1 承诺保障盟国和准盟国的安全 2 跨国公司大量的对外投资和出 口技术 3 美元长期充当国际基轴货币

霸权丧失的过程 权威的丧失 1540-1516 挑战国 1516-1580 西班牙 1660-1688 法国 1764-1688 法国 1874-1914 德意志 2000-2030
1640-1660 1740-1763 1850-1873
1973-2000
哈布斯堡王朝鼎盛 时期的奠基者
哈布斯堡王朝
美西战争
罗斯福与二战
美西战争后美国 海外势力的成长
威尔逊与一战

第三个来源:国际公共物品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什么是公共物品?
非分割性 非排他性
非独占性



2、什么是国际公共产品? 奥尔森的国际公共物品:(1)稳定的国际金融货币 体制、完善的国际自由贸易体制、能纠正对外经济 不平衡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公海的航行自 由、度量衡的标准化。(2)与国内的国防与安全相 对应的国际安全保障体制,即国际政治的稳定与安 全、对冲突的抑制与调停;(3)与国内社会保障体 系相对应的国际经济援助体制,也即对发展中国家 和不发达国家的有效而充分的经济技术援助。 吉尔平的国际公共物品:(1)开放的国际贸易制度; (2)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3)可靠的国际安全 机制;(4)有效的国际援助体系。
软权力:通过吸引而非强迫他人去做其不想做 的事情并获得预期结果的能力,包括一国的文 化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确立国际规范及国际制度 的能力。


布鲁斯· 拉塞特对霸权衰落的反驳:相对权力论
权力概念的两层含义: 1、 强迫他人行事的能力 2 、对结果控制的能力
权力的基础与对结果的控制能力有严格区别 权力基础的弱化不一定导致对结果控制能力的衰竭 美国丧失了压倒性的经济优势,美国军事经济力量相 对衰退,但对国际局势的控制能力并没有减弱;

的大国; 4、霸主国和挑战国可能两败俱伤

世界霸权国的交替周期
全球性战争 1495-1516 意大利战争和印 度洋战争 1580-1609 西班牙荷兰战争 1688-1713 路易十四战争 1792-1815 法国大革命和拿 破仑战争 1914-1945 一战和二战
世界领导大国 1516-1539 葡萄牙霸权 1609-1639 荷兰霸权 1714-1739 英国第一次霸权 1825-1849 英国第二次霸权 1945-1973 美国霸权




沃伦斯坦的霸权定义 国际体系的一种状态,即大国竞争中,一个大国 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将他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 乃至文化上的原则和意愿强加给国际体系。

沃伦斯坦的霸权兴衰周期
哈布斯堡 王朝时期 挑战霸权 期 获得霸权 期 霸权成熟 期 霸权衰落 期 1450荷兰霸权 英国霸权 美国霸权
1575-1595 1798-1815 1897-1913 1590-1620 1815-1850 1913-1967
2、霸权应具有经济剩余,有能力和意愿提 供国际公共物品 解读: 在搭便车现象存在的情况下,霸权支付 国际公共物品的成本,是一种自我消耗 和自我牺牲;什么是搭便车?获得利益 而不用支付成本。 霸主必须保持强大的生产能力以拥有充 分的“经济剩余”; 霸权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因此霸主在国 际权力分配中享有优先待遇。
3、霸权与国际公共物品 《萧条中的世界:1929-1939》 解释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世界经济体系 缺乏领导者;
由于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国际公共物品供给不 足。 美国经济学家金德尔伯格在理论上的贡献 (1)提出国际经济体系需要一个领导者; (2)把国际公共产品概念引入国际关系研究; 国际经济体系的运转需要某个国家来承担“公 共成本”。

4、国际公共物品的特点:

国际体系中不存在通过投票建立按大多 数国家偏好去提供公共物品的世界政府; 即没有一个国际权威来支付公共物品的 成本;

国际体系中搭便车现象严重,国际公共 物品供给总是赶不上需求。
霸权稳定论的要点:1、霸权提供国际公共物品,带来世 界政治经济的稳定;2、霸权有经济剩余并作自我牺牲; 3、霸权具有周期性,霸权必衰;4、霸权衰落和丧失导 致国际体系不稳或崩溃。
-1559 1620-1650 1850-1873 1945-1967 1559-1575 1650-1672 1873-1897 1967-

第二个来源:乔治· 莫德尔斯基(George Modelski):霸权 周期 莫德尔斯基《世界政治中的长周期》,1987 霸权周期的四个规律 1、霸主国必然衰退并被另一个霸主替代; 2、霸权交替只能以战争方式解决; 3、挑战者来自霸主体系中发展最快实力接近
本讲在阐述霸权稳定论的理论内涵、政策主张 的基础上,分析霸权稳定论与新现实主义的相 互关系。
霸权稳定 论的理论 来源 霸权稳定 论的理论 结构 霸权衰 落及其 对策

第一个来源:伊曼纽尔· 沃伦斯坦:霸权与国 际体系
伊曼纽尔· 沃伦斯坦的霸权与国际体系理论 《现代世界体系》、《历史资本主义》 “有霸则稳,无霸则乱” 霸权的兴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