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育技能型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 共育技能人才——记河南省医药学校与辅仁药业集团校企合作,共赢发展
(上接第221页)摘要:校企合作是国家提倡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本文以河南省医药学校与辅仁药业集团校企合作为例,探索深度校企合作,“产、教、研”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和办学方法。
摸索“办学服务行业,行业参与办学”这样双赢办学模式。
关键词:校企合作创新模式技能人才学校概况:河南省医药学校创建于1981年,隶属河南省教育厅,是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内唯一的医药类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专门培养医药类生产、经营和医院制剂等方面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学校先后获得“国家级重点中专”、“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省就业服务先进单位”、“全国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优秀工作站”等荣誉称号。
学校开设了化学制药、药物制剂等18个专业。
医药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高速发展,需要大批医药生产、流通和管理人才。
学校与省内外800余家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信息网络,每年都举办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间的供需见面会,拓宽了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多年来均呈现出毕业生供不应求的局面,一次性就业率高达100%。
企业概况:辅仁药业集团辅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药业酒业为主导产业集研发生产经营投资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旗下拥有辅仁药业集团医药有限公司、开封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宋河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及上市公司上海辅仁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全资控股子公司,产品涵盖了中西药制剂、生化制药、生物制药、原料药等多个门类。
目前辅仁已形成拥有水针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滴剂、胶剂等多个剂型近百个品种剂型及品种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年可生产水针剂亿支,粉针亿支,冻干粉针亿支等,制剂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前列,“辅仁”商标被认定为著名商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药行业也迎来了自己快速发展的契机。
随着医药企业异地发展、多元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迫切需要一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操作动手能力强的实用性人才,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这样的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
“四位一体、校企融合、错位发展”——无锡宏源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职教视点FoCUs编辑 李 真文 / 虞伟良 谷加东“四位一体、校企融合、错位发展”——无锡宏源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实践与思考无锡宏源技师学院是一所具有鲜明企业元素的学校,建校50多年来,学校几代人始终以企业经营者的理念和教育管理者的思维,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企中有校、校中有企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产品、经营、科研、教学”四位一体的办学形式,走出了一条校企融合、产训互通、自我循环、同步促进、校企共赢的办学之路,形成了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宏源模式”。
一、基本情况无锡宏源技师学院隶属于无锡宏源集团,是一所具有现代纺机制造行业特色的、以培养机械设备装配与自动控制、数控加工、计算机网络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现代物流、护理、幼儿教育等专业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为主的综合性技工院校。
为充分发挥企业办学的优势、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校于1986年创办了一家具有独立法人的校办企业——无锡宏源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公司主要产品为系列短纤维倍捻机、部分高速弹力丝机主关零部件以及钣金件加工,产品远销印度、土耳其、菲律宾等国。
二、基本做法1.校办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发展建设经验学校实行校、企有机融合的“一体化”管理模式。
学校和校办企业实现了学校校长和企业法人、组织机构、战略愿景、资源管理、责任分工、薪酬设计的“六个统一”。
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校办企业按照法人模式独立运营,设有技术、财务、营销、生产等部门。
企业技术部门根据用户反馈,对现有产品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
财务和学校财务合并办公,但企业账目独立。
每年营销部门按照企业年度经营目标计划确定销售任务,接单后交由生产部组织安排生产,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与学校实际已经深度融合,真正做到了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谁也离不开谁;做到了学校办学与企业运行相结合,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相结合,学校学生与企业工人相结合。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试行)校企合作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重要内容。
为了贯彻XXX、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XXX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特制定本方案,以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
一、组织管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目的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模式、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
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
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
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
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比例。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
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
才 培 养 实 施 方 案 。这 种 模 式 帮 助 学
生 实现 了 “ 零学费、 高技 能 、 高 端 就 业” 的 目标 校 企 双 方 联 合 开 发 专
教学方式 . 积极推行启发式 、 探 究
用 人标 准评 价 学 生能 力 . 让 企 业 在 人 才 培 养 的 过 程 中 有 更 多 的 发 言 权 我 院积极 推行 “ 双证 书 ” 制度 。 要 求 学生 在获 得 毕业 证 的 同时 . 至
育 改 革 创 新 引 领 职 业 教 育 科 学 发 展 的 若 干 意 见 》明 确 提 出 : 高 等 职 业 教育 要 以提 高 质量 为 核心 . 以 增 强特色为重点 . 以合 作 办 学 、 合 作
游 职业 教育 集 团理 事 长单 位 . 其 前 身是 成 立 于 1 9 8 5年 的 郑 州 旅 游 学 校 长 期 以 来 。 我 院 积 极 探 索 校 企 合 作办 学路 径 . 挖 掘 校 企 合 作 的 深 度 , 与 行业 ( 企业 ) 保持密切联系 , 在 互 利 共 赢 中 拓 宽 和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 实 现 了学 校 、 行业 ( 企业 ) 的 共 建 共赢 共发 展 . 校 企 之 间 实 现 了 由 合 作 到 结 合 进 而 转 入 融 合 的 深 层 次 转变 . 开 辟 了一 条 适 合 我 院 发 展 的特色 办学 之路
2 0 1 3 1 O
经验 交流
推进 校企深 度合作 共育高端技能型 人才
张 泽 建
(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河南 郑 州 4 5 0 0 0 9 ) 摘要 : 校 企合 作 是 提 高 高职 教 育 水 平 的 关 键 环 节 , 而要真正 实现校企合作 对高职教育 的推动作 用, 就 必 须 深 化 校 企 合 作 的 深 度 。本 文 通 过 对 郑 州 旅 游 职 业 学 院 校 企 深 度 合 作 情 况 的 概 括 与 总 结 , 以 期 促 进 学 校 校 企 合 作 水 平 的 提 升 和 兄 弟 院校 的 共 同 发 展 与 进 步 。 关键词 : 校企合作 ; 改 革举 措 ; 成效
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
深化企业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作者:林莺莺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31期在產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工业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吸引专业技能型人才,推动技能型“人才订制”,联动搭建多元平台,进一步拓展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从而落实产教融合相关措施,促进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优化。
2019年,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等6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该方案强调要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基于此,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工业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问题。
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过程。
本人结合工作实践,就工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策略,浅谈四方面的探究体会。
一、加强工业企业与课堂对接,完善课程体系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企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依托学校的教育资源,以及具体的专业课程。
基于此,企业应主动与学校展开合作,根据企业业务、岗位等实际情况,精心制定专业课程,通过技能型人才与专业教师的沟通,共同优化教学设计,从而将工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落实落细于各专业教学环节,扎实推进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发展。
例如在“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与某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共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
在专业课程建设中,校企合作明确技能型人才培养方向,即培养熟练编制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能对机器人及配套自动化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能排除工业机器人典型故障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新生入校即组建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培训班,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同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其中包括机械制图与CAD、机械基础、液气压传动、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机器人技术、PLC与触摸屏、自动化设备装调等课程;合作建设专业实训场室,具体包括电子技术、PLC、变频器、单片机、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打磨机器人工作站、码垛机器人工作站等实训场室,配套有工业机器人系统编程仿真室等专业教学场室,企业技术骨干与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编写工艺流程和实训手册,参与执教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浅谈校企合作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滨州
260 ) 5 6 3
企业技能标准 引入高职课程 , 这就要求改革我们原有的教学 模式 和教学方法 。教学 改革是 为了突出学生职业素质 、 职业 能力 的培养 , 而教学模式 的改革 、 教学方 法与手段 的更新 都
要 服 务 于 这 一 目的 。要 十 分 重 视 学 生 的技 能 训 练 , 对 学 生 把
中都 采 用 这 种 合 作 模 式 。
就是巧妙 地将 职业 教育 和培训与校企 合作 有机地融为一体 。 1 国“ . 德 双元 制” 职业教 育。 将传统的“ 学徒 ” 培训方式与 现代 职业 教育思想 结合 的一种 企业与学 校合作办 学的职业 教育模式 。根据受教育者与企业签订 的职业教 育合 同 , 受教 育者在企业 以“ 徒” 学 身份 、 在职业学校则以“ 学生 ” 身份接受 完整 、 规的职业教育。 正 2法 国 学徒 培 训 中心 。 由地 方 政 府 和 企 业 主 办 , 于 工 . 属 学交替的职业教育机构——学徒培训 中心 , 是法国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的主要形式 , 主要 表现在学 徒要 与企业签订培训合 同, 企业 主不仅要 支付工 资 , 还要保证系统完整 的培训 , 教学 采取学徒培训 中心与企业合作的工学结合形式 。 3韩国“ 学合作” 韩 国政府规定企业必 须进行 职业教 . 产 。 育 ,凡员工在 10 以上 的企业都要负 责进 行员工的在职 0 0人 培训 ,0 0人 以下 的须按 企业 职工平 均工 资 07 %的 向国 10 .5 家交雇佣保 险金 , 由国家专 门机构负责培训员工 。政府还大 力推动职业学 校与企业 密切 联系 , 把产学合作作 为职业教育 发展 的 战 略措 施 之 一 。 4我 国技工 院校校企合作 以来 , . 基本是停 留在学校与企 业双方 自愿结合这个层 面上 , 大部分属于 自发 的、 短期 的 、 不 规范 的、 甚至是 靠关系维 系的较低层次 合作上 , 始终 没能形 成 统 一 协 调 的 、 动 自觉 的 整 体 行 动 , 有 上 升 到政 府 行 为 。 行 没 二 、 技 能 人 才 培 养 的 实 施 途 径 高
高职企业实践新闻稿
高职企业实践新闻稿
标题:高职院校携手知名企业深度开展企业实践教学活动,共育技术技能型人才
新闻稿正文:
近日,我XX高职院校与XX知名企业在校企合作框架下,成功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企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深化产教融合,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为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搭建了实践平台。
在本次实践中,来自各专业领域的近百名学生走进企业一线,亲身参与到实际生产、研发和服务等环节中去。
他们不仅能够直观地了解到企业的运营模式和工作流程,还能在实战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真正实现了从课堂到职场的无缝对接。
该企业凭借其先进的设备设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元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升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
作与创新能力。
此外,校企双方还就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及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协同育人方面迈出了更为坚实的一步。
此次高职院校与知名企业联合举办的企业实践教学活动,不仅是对我院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次积极探索,也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未来,我院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强化校企深度融合,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
结语: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更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
我院将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思考
改 革 发 展 要员 开 展 学 徒 职 业 的 准 入 资 格 、学 历 文 凭 以 及 技 能 培 技 能 的 提 高 ,还 包 括 有 目标 地 为 企 业 量 身 定 做 培 训 方 面 的 职 业 教 育 。
养 企 业 需 要 的 高 技 能 人 才 和 在 职 职 工 技 能 提 高 。
企业进 步和发展 的动力。校 企合作作 为培养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 日益增 长的人才需求将是切 实可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培 养;技能型人 才
中 图 分 类 号 .G40-012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9—4156【2o12)o6—128—03
校 企 合 作 指 企 业 与 院 校 合 作 ,培 养 满 足 企 业 针 对 各 行 业 的 新 人 职 员 -1-,紧 紧 围 绕 行 业 的 需 求 ,
继 续教 育研 究
2012年第 6期
校企 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思考
李 亚春
(北京交通 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 育学院,北京 100044)
摘要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 ,是教育 系统和生产 系统为满足社会进 步所 带来的双 方利 益需 求变化而互相 结合
的产物 ,是现代企业培养人才的一种新型而有效 的形 式。高素质技 能型人才是企业人 才队伍 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 gl领
以学 校 为 主 的 校 企 合 作 模 式 的典 型 代 表 有 美 国 的 “合 作 教 育 ”和 新 加 坡 南 洋 理 工 学 院 的 “教 学 工 厂 ”。 其 特 点 是 ,在 校 企 合 作 的 具 体 组 织 实 施 上 ,坚 持 以 学 校 计 划 组 织 为 基 础 ,由 学 校 从 培 养 学 生 的 现 实 出 发 ,教 师 根 据 学 生 的 专 业 和 兴 趣 寻 找
深化校企合作,共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
是通 过 企 业 调 研 分 析 , 按 照 社 会 对 计 算 机 网 络 应 用
技 能 人 才 的 需求 , 计 算 机 网络 技 术 专 业 技 能 人 才 的 培 养 目
笔 者 所 在 学 校 是 教 育 部 、 人 力 资 源 和 社 会 保 障 部 、财 安 装 、 调 试 、 经 营 及 管 理 维 护 , 能 进 行 网页 设 计 , 网站 的 政部 批 准 的 第 ~批 中央财 政 立 项 支持 的 “ 国 家 中等 职业 教 育 安 装 、 部署 和 调 试 ,具 有 较 强 的 市 场 经 济 意 识 和 社 会 适 应 改 革 发展 示 范 学校 ”建 设项 目学 校 ,学 校 成 立校 企 合 作指 导 能 力 ,实 践 能力 强 , 具 有创 新 精 神 的应 用 技 术 型人 才 。 委 员会 ,与 区 内外 6 0 多 家 企业 签 订 了校 企 合 作协 议 , 邀请 了
成 功 经验 。
关 键 词 : 校 企合 作
共育
技 能人 才
为 贯 彻 落’ 实 《 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卷 调 查 、 收 集 资 料 等 手 段 ,共 调研 了 广 西 区 内3 1 家 企 业 和
要》 ,教育部印发 的 《 中 等职 业 教 育 改 革 创 新 行 动 计 划 》 广 西 计 算机 学 会 理 事杨 磊研 究 员 ,收 回 了3 5 份 专 业人 才 需 求
的 四个 专 业之 ,成 立 了校 企 合作 指 导 委 员会 计 算 机 网络 技 绕 学 生 综 合 职 业 能 力 的培 养 , 以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课 程 改 革
关于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关于农村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一农村中职学校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1.21世纪我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发展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职业教育已明显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借鉴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国情出发,寻求新形势下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是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200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做好职业学校试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服务。
教育部要求各地要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实行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实现学生免费或低费接受职业教育,作为今后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长远目标。
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学校和企业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2005~2007年,我校挂靠玉林、广东等地的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创造并积累了一些“半工半读”的宝贵经验。
但由于是与其他学校联办“半工半读班”,自身经验不足又缺乏自主权,所以在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1)用什么样的“工”、“学”结合形式才能更好地进行工学交替,使学生保证充足的学习时间,而不仅仅是脱离学习的工作;(2)在组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还有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学校管理制度改革等;(3)如何在企业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工作,如何完善企业单位的实习工作机制等。
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研究
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路径研究一、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背景和意义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是指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将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进行对接,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获取实践经验和技能。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还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实现教育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与发展,对于促进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模式能够缩短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就业的时间,有效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高校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高校办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建立也符合国家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要求,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二、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路径和方式1.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核心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
要想构建起这种机制,首先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通过制定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基地、设立产学研合作基地等方式,将学校与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 设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又具备企业从业人员的技术实践能力。
在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中,学校需要积极引入从业人员担任教学岗位,培养出一支既有理论水平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
3. 设计企业定制课程企业定制课程是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环节。
学校可以根据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特点,结合学科特色和教学资源,设计并开设企业定制课程,培养学生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实践能力。
4. 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校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关键在于实践。
学校可以联合企业实施产学研结合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际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实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
试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校企联合办学能发挥学校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模式实施方式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决定了必须以市场需求,尤其是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将培养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实现“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三方获益。
校企通过解决学校与市场在人才供与需上的矛盾,即解决供需双方的衔接问题。
校企合作能让专业教学与实训满足企业岗位实际需求,对接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方向,对接先进的设备与环境。
校企通过“四个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解决好“三赢”问题,即学校、企业和学生都能获益。
一、校企联合办学的必要性1.校企联合办学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方面,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在于它所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
要获得技术应用能力和相应的职业素养,必须使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于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职学校要高质量完成实践性教学任务,除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外,还必须有数量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真实现场经受磨练。
因此,中职学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办学。
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实用人才。
这就决定了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模式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支持,中职教育很难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很难适应社会需求。
2.校企联合办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
企业的兴旺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产品高质量源于员工的高素质。
没有高素质的生产员工,企业将会面临被淘汰,更谈不上企业的发展。
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职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的问题。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共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目标本学期的高职教师工作计划旨在加强校企合作,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实践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企业需求,促进学生就业。
三、具体措施1. 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标准,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技术动态。
通过与企业负责人、技术专家等交流,收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反馈意见,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校企合作开展实践教学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实践教学环节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3. 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培训,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引进企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学校教学活动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4. 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积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通过定期召开校企合作工作会议,探讨合作模式和具体措施,推进合作深度和广度。
同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更多教师参与校企合作。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学期的高职教师工作计划——加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深入了解企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后续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 实践教学环节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需求,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Microsoft-Word-文档
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方案为加快我省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推动技工学校改革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6)]5号)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培养我省经济发展和产业对接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提高技工学校学生就业能力、就业质量为出发点,以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与当地骨干企业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要形式,提高校企合作的层次,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社会参与的校企合作新机制。
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技工学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争取在两年的时间内,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和预备技师在校生的比例达到40%以上(或不少于1200人),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次以上;高级技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800人以上,年开业高人才技能培训400人次以上;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学生达到5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培训300人次以上;省级重点技工学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达到200人以上,年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次。
技工学校新开办的高技能培养专业,都有相应的合作企业,并制定详细的校企合作方案。
三、主要内容(一)实施范围: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
(二)组织形式:1、建立政府层面的设区市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各设区市劳动保障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积极主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和省级以上重点技工学校建立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
2、建立学校层面的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
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三)职责任务:1、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主要职责:(1)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统筹协调本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
中职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提前接触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实践项目,提 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与方法
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 标
整合校企资源,优化课程 体系
实施“双师型”教学模式
开展实践教学和实习
根据行业和企业的需求,制定不同领域、 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涵盖技能型、 技术型、管理型等多个方面。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不足
培养成本高: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投入大量人力、 物力和财力,成本相对较高。
合作稳定性差:由于企业生产经营受市场影响较大,合 作稳定性相对较差。
合作风险大:校企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知识产权、安全 等方面的风险,需要双方加强沟通和协调。
02 中职教育校企合 作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01
优势
02
针对性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针对
性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实用性强: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实际生产环境和技
03
术,所学知识更加实用。
合作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 提高企业参与度: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能够提高企业对学校的认可度和对人才的关注度。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和 法规,鼓励和规范中职学校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深化合作层次
学校和企业应加强沟通协调 ,深化合作层次,实现资源 共享和优势互补。
强化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环 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 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加强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 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 实践能力,以更好地服务校 企合作。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关于开展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
江苏省XXXXX中等专业学校关于开展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精神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通知要求,现就推动我校通过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充分认识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相关行业组织、企业在人才培养与职工培训、科技创新与技术服务、资源共享与共同发展等方面开展的合作行为。
1、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与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选择。
高技能人才是指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高超、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难题,且活跃在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操作人员。
因此,真正的高技能人才必须要在企业实际工作中进行锤炼,才能达到社会认可、企业好用的培养目标。
学校与企业均以培养适应企业需要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校企合作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这一要求,成为校企合作的客观基础。
2、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校企合作是伴随着职业学校的发展而发展的,提出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使校企合作赋予了新的内涵。
学校培养的目的是为企业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教学课程设置必须满足企业需求,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
校企合作的核心就是解决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这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规律,应作为一个重要的办学理念贯穿在学校办学的全过程。
可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
3、校企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近年来,国家对技能人才培养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这种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认同。
校企合作从由自发到自觉,由单一到多元,由单项到全方位,由无序到逐步规范。
合作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合作的关系在不断明晰,合作的成效也在不断显现,整个校企合作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但从总体上看,校企合作工作基础还比较薄弱,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还需进一步健全;企业对开展校企合作工作不够主动,校企合作层次不够深入,校企合作发展不够平衡,企业履约性不够到位;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为例
绘術烈谒右究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以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为例□任莹莹曹守俊摘要:高职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应借助校企合作,以达到取长补短、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该文根据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经历,分析校企合作共育人才的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实施背景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开设于2007年,“校企合作、共育人才”一直是该专业的特色。
专业在建设之初就与上海张江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办学,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培养动漫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先后与马鞍山视聆通软件园有限公司、马鞍山红色势力游戏动漫咨询策划有限公司等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
学院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校企合作为工作主线,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着力点,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力求建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国内已经有超过200家高校开设了游戏动漫相关专业,但企业对游戏动漫人才的需求仍然难以得到满足。
这一方面是因为专业教育与行业的脱节,部分高校毕业生往往理论知识强、动手能力较弱,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有实战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另一方面是因为供给和需求市场失衡。
据业内专业人士评估,国内游戏人才缺口保守估计在60万以上,现有高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动漫专业是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学科,对教师的双师素质有着非常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在具备扎实的理论和造型基础、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具备动漫专业教学能力。
而部分高校动漫专业的教师是一毕业就到学校任课,缺少一定的实践经验,往往难以很好地适应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能力与岗位所需能力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面对动漫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等问题,校企合作是优解。
二、主要做法1校企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导教育教学总体设计和实施的蓝本,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有助于高效、高质量地实施教学。
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1. 引言1.1 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的背景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新型合作模式,旨在整合学校和企业资源,共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这种合作模式打破了传统教育和产业界之间的隔阂,使双方能够互利共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目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3D打印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医疗、建筑等领域。
学校与企业共同打造3D打印学院,旨在培养学生掌握这一前沿技术的能力,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的背景包括学校愿景的转变,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具备市场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参与学院的建设和教学活动,招聘到更符合自身需求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培养的闭环。
校企合作共建3D打印学院的背景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领域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合作共建,学校和企业可以携手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1.2 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拥有高端技术技能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传统的教育体系往往难以满足这一需求,因此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课题。
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能够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他们不仅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环境,还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要求,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这种人才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各行各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还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他们可以为企业带来创新和竞争优势,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中高职一体化校企协同 育人模式
中高职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科知识的学习相对薄弱,无法满足现代产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校企合作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中职一体化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在中职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二、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1. 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再局限于实习实训,而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使学校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的技术资源有机结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深度融合。
2. 专业技能培养: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职业素质标准和技能培训计划,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面对职场挑战。
3. 实践教学强化: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丰富的实践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4. 就业指导服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起良好的招聘渠道和就业指导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三、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实施路径1. 确立合作机制:学校需要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积极寻找与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设置相适应的合作企业。
2. 制定合作协议:学校与合作企业需要在实践教学、技能培训、师资共建等方面确定具体的合作内容和协议,确保合作目标的实现。
3. 教师培训与交流:为了适应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需要,学校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与企业间建立定期的师资交流机制。
4. 强化实践教学:学校与企业合作进行实践教学,营造与企业生产环境相适应的实践教学环境,确保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充分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慧 云
科教 文化 f ff
校 企 合作 共 育 技能型 人 才
高 仲 达
( 宁夏职 业技术 学院, 宁夏 银川 7 00 ) 5 0 2
摘 要: 本文从校企合作共建校外 实习基地 、 与企业合作 实现订单培养共建冠名班 , 同培养青年教师等做法 , 出校 企合 作是 职业院校办学 共 提 的生命线 , 是企业、 高职 院校在各 自不同利 益基础上 寻求共 同发展 、 谋求共 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 , 是一种 以培养技术应 用型人 才和高技 能人 才为
主要 目标的人 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 校企合作 ; 校外 实习基 地; 冠名班 ; 教师培养
近几年来 , 国家相 继颁 发的 《 国务 院关 于 企业共 建冠名班 ,与企业联合共 同培养一线技 训基地 ,为提 高青年 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创造 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国发 『 0 ] 号 ) 能型人才 , ( 2 55 0 3 充分体现了校企深度合作的益处。 好的条件。 二是针对青年教师所教专业 , 组织青 和 《 关于进一步 加强 高技能人才 工作 的意见 》 校企合作 , 订单 培养 , 共建冠名班是近几 年 年教师 到企业 工作 岗位上去锻炼 ,了解企业生 ( 中办发[ 0 ] 2 61 ) 件指 出 : 0 5号 文 大力 推行校 企 出现并得 到快速发展 的一种校企合作培养 高技 产组织方式 、 工艺流程等基本情况 , 熟悉企业相 合作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模式 ,探索校企合 能人才模式 ,它是 由企业负责选拔 接受订单教 关 岗位 、 操作规范等具体 内容 , 学习所教专业在 作的持续发展机制 ,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长期 育的在校学生 , 并对学校和学生提出培养要求 , 生产实践 中应用 的新知识 、 新技能和新 方法 。 三 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 ,实现互 惠互利、合作共 校企双方共 同制订培养计划 ,学校 负责实施理 是聘请合作企业能工巧匠到学校 , 青年教 师 对 赢。该文件精神给职业教育界和企业界 提出了 论教学及基本的认知实习 ,企业提供 与生产一 进行实践教学培训 ,以提高青年教师 的实践教 个新 的课题 ,作为培养高技 能型专 门人才 的 线零距离 的岗前培训 ,是以就业为导 向的一种 学能力 。 四是在培训 的基础上 , 让青年教师积极 高等职业 院校 ,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是 义不容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担任实践课教学 , 通过教学提高能力, 从而真正 :责任和义务 。 我院在办学过程 中 , 别是在 特 通过订单式培养 , 冠名班 , 共建 可弥补学校 成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手 。五是从学院 示 范院校建设中 ,积极探索开拓校企合作 的路 所教知识落后于社会 发展的不足, 教学内容 相关制度上要 求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下企 使 子, 在学生顶 岗实 习、 业、 就 师资 培养 等方面做 与企业需求 同步, 有利 于增强人 才培养的针对 业实习锻炼 , 为教 师职称评定 的一项硬性条 作 了一些工作。高职教育是 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 性 和适用性 , 缩短行 业紧缺人才的培养周 期, 促 件。 通过 以上做法 , 不仅锻炼了青年教师的实践 的,这一人 才培养特点决定 了学校必须打破以 进岗位优化, 在企业 内部形成有效 的岗位激励 教学能力 ,同时提高 了对 自身专业的进一步认 往 自我封闭的办学模式 , 实行 “ 门办学” 通过 机制, 利于企业管理 。 开 。 有 在课程建设上一是按照 识 。 校企双方互惠互利 、 合作共赢 的深度结合 , 有效 企业岗位的需求和高职人才培养 目 , 标 校企 双 校企合作是职业 院校办学 的生命线 ,是企 提高了人才培养 的质量 。 方合作实 施系统 的课 程设置 与课程 内容开发, 业 、高职 院校在各 自不 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 同 1 校企合作 , 共建校外实习基地 对课程 的结构 、 内容 、 比例及总体课时进行系统 发展 、 谋求共 同利益的一种合作形式, 以培养 是 校企合作 , 建校 外实 习基地 , 共 是职业 院 的安排、 调整 、 新与改造, 更 按照专 业培养 目标, 高 素质 的技能型人才为主要 目标的人才培养模 校办学重要途径 。我院工科各专业都是 2 1 + 的 合作开展专业教育教学与培训。二是课程 内容 式 。它充分利用高职院校的专业优势 和企业 的 培养模式 , ” “ 是在学校学习的时间 ,1 是后一 综合化 。 订单式 ” 2 …’ “ 人才培养模式下, 课程建设根 生产优势 ,把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 年的顶 岗实习。 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的过程 中 , 认 据 “ 实际 、 用 、 实 实践 ” 的原则 , 按照企业生产 特 接获 取实践 经验 为主 的生产 实践有 机结合 起 识性 的实习在学校 自己的实习基 地进行 ,完全 定 的教要求, 可有选择 的将不 同的教学内容有 来 , 有利于把学生真正培养成为具有竞争能力、 可以达到 目的 ; 后一年的顶岗实习 , 院校不 机地结合成一 门新 的课 程, 一般 将按 学科 体系分设 适应社会发展 的高素质专 门人才 。校企合作培 具备这样 的条件 , 在这种情况下, 顶岗实 习需要 的课程转换为按特定的教学 目 标要求设置的课 养技能人才兼具 校内文 化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 在与专业联系紧密 的企业 中完成 ,这就需要相 程。 三是教学方法多样 化。 课程教学方法应由传 能力实训 两个领域 、 两种空间 、 两种能力 教学的 关企业的大力支持 , 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岗 统 的归纳 、 绎、 演 分析 、 合等方法向项 目 综 教学 特点 , 是理论 与实践零距离结合 , 教育与生 也是 位。 在过去的几年里 , 一些企业没有认识到学生 法 、 案例教学法 、 真教学法 、 仿 角色扮演教学 法、 产劳动相结合方针 的切实体现 。 顶 岗实 习对 于企业 人力资源储 备的重要性 , 接 操作训练、 现场 教学 、 讨论式 、 行动导向、 启发式 实践证 明,校企合作培养出来 的学生既有 受顶岗实 习的单位相当一部分是因为个人之间 等方法转 。 四是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化。订单式” 扎实 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基础 ,又有与 岗位能力 “ 的感情而做 的,管理上 比较松散 ,学生到企业 人 才培养模 式下, 课程教学采用灵活的“ 校企合 要求相对接的专业技能。这种制度培养 出来 的 后, 未能完全到一线 岗位实习锻炼 , 不能起到真 作、 师生互动、 工学交替 ” 的教学组织形式, 以满 学 生 , 业满意 、 校满意 、 企 学 学生满 意 、 家长满 正意义上 的顶岗实 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企业决 足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学生在校 以理 意 。 策者 已意识到与学 校合 作对于企业 自身来说 , 论学 习为 主, 之以实验 、 辅 实训和在企业生产实 参考文献 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事 , 对于企业来说 , 从招工进 践 , 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 , 学用结合 , 并可邀请 “ 订 [] 1刘战鹏, 杨瑞 卿. 浅谈 高职 院校 青年教 师教 学 来的I#, ' l - 汉转变为熟练的技术工人 ,起码需要 单 ”企业的业务骨干和行业专 家为学生开设专 能 力的 提 高. J 三年以上 ,如果把职业 院校 顶岗实 习的学生可 题讲座, 传授最新 业务 知识, 开展技能培训。 五是 [] 2王 浅析 高等职业教 育校企合 作的 意义f . J 1 作 为企业准员工来 培养是一 件投入少见效快的 考核方法多元化 ,订单 式” “ 人才培养模式 下, 课 中小企业科技,0 7() 20, . 5 事情 , 为企业解除了人力 资源 的隐患 , 同时提高 程考核方法应改 变传统 的过分看重试卷和分数 f 王育培. 3 ] 高职院校 订单培养“ 的“ ” 热” 冷 思考
一
的做法, 多角度 、 全方位地 考核学 生的知 识掌握 f . 教 论 坛 ,0 88. J职 】 2 0 () 程度 与实 践操 作技 能 , 出对学 生能 力 的考 突 作者 简介 :李慧 云 ,宁夏职 业技 术学 院
核。
副教 授 。
3 校企合作 , 同培养青年教师 共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 大力推行 工学结合 , 突 出实践能力培养 ,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这就要求 青年教师不但要有 良好的理论教学能力 ,还要 有较强 的实践教学能力 。 因此 , 我院在提高教师 的实践教学能力 , 培养“ 双师型 ” 师上狠下功 教 夫 。首先是在校企合作中校外实习基地不仅是 学生顶 岗实习的基地 ,同时是教师实践教学培
高仲 达, 宁夏职业技术 学院, 高级工程师 。
一
24 — 2
一
新招员工的综合素质, 于学校与企业来说 , 对 是 件双赢的事情。 在这种指导思想下 , 企业 由原 来 的被动接受 学生顶 岗实 习,到主动与学校联 系, 作为学校的校外实 习基地 , 接受学生顶岗实 习,并把这些顶 岗实 习的学生作为准员工在岗 位上培养 , 既解决 了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的问题 , 又为企业解决 了人力资源的后顾之忧。 2校企 合 作 , 建 冠 名 班 共 “ 企业冠名、 定向培养” 是近年来学校 根据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 求逐步探索实施 的一 种较为成功 的人才培养方 式 ,我校先后 与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