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35

合集下载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强化练5 Word版含解析

【师说】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强化练5 Word版含解析

微专题强化练5地貌满分48分,实战模拟,15分钟拿下高考客观题满分!姓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选择题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地质勘探中对我国某山区某一岩层进行了考察,并沿该区的某山谷对该岩层出露部分的海拔进行了测量,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右图,其中实线示意直接可以观测到的岩层海拔,虚线部分示意该地理兴趣小组推测的岩层海拔。

该地理兴趣小组在考察的过程中还发现,该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该山地的平均海拔在1500米左右,途经地表以干燥、直立性好的黄土为主。

据此回答1~2题。

1.该地理兴趣小组本次考察的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A.地壳下降—固结成岩—地壳抬升—岩浆活动B.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作用C.地壳下降—固结成岩—地壳运动—外力作用D.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外力作用解析:由图中曲线可知,该地理兴趣小组考察的岩层连续且有弯曲,因此,从地质构造上看,该山体为褶皱山;根据题干可知,该岩层具有明显的层理结构,因此,该岩层为沉积岩;故该地理兴趣小组本次考察的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可能是地壳下沉形成沉积岩,然后经过水平挤压、地壳抬升等作用形成褶皱山,而看不见的部分可能是其他物体(包括外力作用下的堆积物)的遮挡和外力侵蚀的结果。

答案:C2.该区域最可能位于()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江南地区D.西南地区解析:该地理兴趣小组在考察的过程中还发现途经地表以干燥、直立性好的黄土为主,可知该地黄土广布,因此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地区。

答案:B读钱塘江河口和杭州湾历史变迁图,回答3~4题。

3.图示期间,杭州湾南北两岸地貌的变迁及原因是()A.南岸形成河流侵蚀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B.北岸形成河流侵蚀地貌,以流水侵蚀为主C.南岸形成河流堆积地貌,以流水堆积为主D.北岸形成河流堆积地貌,以流水堆积为主解析:由图可知,从4世纪至现代,杭州湾北岸海岸线向陆地推进,由此判断,北岸以海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海浪侵蚀地貌;南岸海岸线从陆地向海洋推进,所以南岸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河流堆积地貌。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2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2 含答案

题型2地理事象判断类【题型解读】判断是对事物情况有所肯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包括地理事物是什么、有什么、属于什么。

常见的判断类试题设问形式有:判断……的分布是否合理;指出……的类型等。

例如,有的设问是“此时A城镇的风向是________";“四个地区中,规模最大的是________";“图中所示是________海区”等等,分别属于对地理事物形式、特点和分布的判断。

此类题型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判断某自然地理事物或现象是什么,属于什么;判断人类生产活动怎么样,是否合理。

典型例题1.(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美国西部略图.图中85号州际公路沿线是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带,分布众多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缓慢,棉花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图2为85号州际公路在洛杉矶市的一块标志碑(南北朝向).材料二洛杉矶市(34°N,118°W)三面环山,一面临海。

6月22日,某观测者测得图2中标志碑影子的最小面积是0。

3平方米;另于该日某时(北京时间10:30)观测到该碑影子朝向东南。

判断上述两种观测结果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4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1。

面积错误。

6月22日,洛杉矶市正午时太阳高度79.5°(大于45°),影子长度小于0。

5米,面积小于0。

3平方米。

2.朝向正确。

(6月22日北京时间10:30时,当地地方时18:38,接近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

名师点评1。

本题涉及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地方时、区时的计算。

地球运动学考不作要求,但选考是重要内容,需要会相关的计算方法。

2。

先回答面积大小是不是正确,这是一个得分点.然后说明理由,可以直接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是否大于45°来直接比较大小。

因为标志碑的实际面积是0.5×0。

6=0.3平方米,该地位于34°N,6月22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所以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H=90°-(34°-23.5°)=79.5°,大于45°,所以标志碑的影子面积小于实际面积的0.3平方米.3.朝向正确,但是原因没有回答正确,丢1分。

浙江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地理专题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2017·温州中学高三模拟)下图示意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B.壤中流、下渗、坡面流C.坡面流、下渗、壤中流D.坡面流、壤中流、下渗【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A.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B.植被覆盖密,截流雨水多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D.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2.下图为某溪流连续两天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两昼夜内,该溪流流量特点是A.变化幅度:第一天小,第二天大B.最大流量:出现在第一天的午后C.最小流量:出现在凌晨6点前D.变化幅度:昼夜差异大,两日差异小【2】导致溪流的流量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海陆位置B.气温影响C.洋流影响D.地形影响3.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等温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线符合等温线实际弯曲状况B.等温线的数值②大于①C.洋流流向与虚线弯曲方向一致D.等温线弯曲受暖流影响【2】图中甲地沿岸大雾天气多发的原因有A.盛行风由海洋吹向陆地B.暖流流经,水汽含量较充足C.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D.寒流流经,下垫面温度降低4.读“我国某区域农业系统水、气、生物相互作用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是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B.地面蒸发增强、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C.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变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2】该示意图体现了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D.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力量是无穷的5.离岸风长期吹拂,沿岸往往会产生水温较低的上升补偿流。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33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33

第2课时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选择题下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城市化发展统计图”。

读图完成下题。

1.该图反映出() A.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总体处于初级阶段B.亚洲、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C.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成正相关D.欧洲、北美洲城市总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解析亚洲、非洲的城市化水平超过30%,处于加速阶段,城市化进程快;欧洲、北美洲城市化水平高,但并不是意味着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答案 B读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发展过程图,完成2~3题。

2.该地城市化过程中()①土地由农业用地转为非农用地②支柱产业由工业变为第三产业③工业布局由集聚走向分散④交通运输网由单一趋向综合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3.促进图示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政策②科技③交通④工业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交通运输网络化不断加强,呈综合化趋向;交通和工业的发展带动城市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原来城郊的部分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

答案 2.C 3.C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举措,必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否则会引发城市生态问题。

读图,回答4~5题。

4.导致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的因素有()①水泥路面多②下水道多③绿地多④人口多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下列能够有效防御城市洪水的措施是()①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②禁止开采地下水③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持天然池塘、河道④扩大城市绿地面积⑤营造“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④⑤解析第4题,城市水位过程线提前,是由于城市化的过程中城市路面硬化,降水难以下渗,大多通过下水道流入河道。

第5题,在人行道改造中采用透水砖,可增加雨水的下渗;城市建设中尽可能保护天然池塘、河道,能起到滞洪、泄洪作用;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不仅能调节气候,还能增加雨水下渗、提高其涵养水源的能力。

答案 4.A 5.C下图为中国五次人口普查城市化水平变化图。

【高中地理】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38

【高中地理】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浙江专用专题强化训练)+答题规范(51份) 通用38

考点16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问题思考]读“人口迁移与行政区划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A1是中国,B1是美国,则A1→B1为________迁移。

(2)若A1是江苏,B1是上海,则A1→B1为________迁移。

(3)若C1为农村,A2为城市,则C1→A2为____________迁移,这也是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4)图中箭头不属于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国际(2)国内(3)由农村到城市(4)A1到A2C1到C2解析(1)读图,若A1是中国,B1是美国,则A1→B1的人口迁移跨越了国界,为国际迁移。

(2)若A1是江苏,B1是上海,则A1→B1的人口迁移跨越了省界,仍在国内,为国内迁移。

(3)读图,若C1为农村,A2为城市,则C1→A2的人口迁移为由农村到城市的迁移。

(4)图中箭头A1到A2、C1到C2没有跨越行政区界线,没有户籍所在地的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知识归纳](1)人口迁移的条件①首先要有空间位移;②要有居住地的变更,通常以跨越某种特定的行政区域界线作为标准;③居住地要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通常在1年以上。

(2)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3)我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问题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远古,人类“逐水草而居”,自然环境影响人口迁移。

①20世纪60~70年代,美国退休老人从东北部“冷冻地带”迁往西部、南部的“阳光地带”。

②我国历史上古楼兰城市的消失,主要是淡水减少导致人口迁出。

③在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缘地区,近年来由于土地沙化,人口大量外迁。

④我国的大庆、攀枝花等地,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而形成城市。

⑤在旧中国黄河泛滥区,大量农民举家外迁。

材料二1978年前,黑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省高2/3,这吸引了千百万山东人“闯关东”,可到1985年,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经济大幅增长,超过了黑龙江,由此导致人口迁移方向在两者之间完全反转。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3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3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二)(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是目前太阳能利用的常见形式。

读该系统示意图并结合生活实践,回答第1题。

1.从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状况和方式上看,与图示最接近的是() A.利用燃煤发电B.燃烧木柴取暖C.发展“大棚农业”D.利用风力发电解析由材料和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太阳能家庭热水供应系统与“大棚农业”属于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而A、B、D选项属于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

答案 C2.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解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①作用发生崩解、破碎,在②作用下部分碎屑离开原地到其他地点变为沉积物。

答案 A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

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回答第3题。

3.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是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能够增强大气削弱作用,微粒没有改变大气的成分,所以没有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微粒增多,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射到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

答案 A有专家提出水循环可分为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两大类,下图为“某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①②③⑦分别表示() A.地表径流、地下径流、蒸发、人工降水B.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C.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蒸发、人工降水D.跨流域调水、地表径流、管道输水、人工降水5.关于人类对城市水循环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透水材料改造水泥路面,可以增加⑤B.大量开采地下水,可以增加④C.污水回收利用,可以减少②D.城市绿地建设,可以减少⑥解析第4题,自然循环包括②地表径流,④蒸发和蒸腾,⑤下渗,⑥水汽输送等环节;社会循环包括管道输水,跨流域调水,人工降水,结合图形可知,①、③、⑦分别为跨流域调水、管道输水、人工降水。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3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3 含答案

题型3原因分析类【题型解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联系能检测考生的思维过程,因而成为地理综合题的常见设问和考查形式。

命题形式上,常常以区域图为信息的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通常的设问形式有“试分析××地理现象的(自然或社会)原因”“分析××地理事物的成因”等。

典型例题1。

(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读“欧洲西部部分区域略图”(图1)及图中“②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②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_。

该地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终年受________控制.(3分)(2)比较图1中③地和④地冬季气温高低,并分析其原因。

(3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1)乳畜业终年温和多雨西风带(2)③地气温高.③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④地距海远,地势高.名师点评1.西欧的农业因多温带海洋性气候而以乳畜业为主,气候特征应该是“终年温和多雨”,而不是答气候类型。

答非所问是考生型例题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材料一材料二洛杉矶市(34°N,118°W)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剧增,20世纪40年代初,该市汽车拥有量达250万辆之多。

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光化学烟雾时有发生危害人体健康,影响交通安全.分析20世纪50至70年代洛杉矶市出现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原因.(4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汽车拥有量大,尾气排放多;地形较封闭,不利于废气扩散;多逆温现象,阻碍气流扩散;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晴天,太阳紫外线(辐射)强烈.名师点评1.该考生只写了两个要点,要点缺失较多。

2。

该地三面环山,如同谷地地形,根据山谷风原理,一般只有夜间才会形成逆温,但洛杉矶夏季白天也可以形成逆温,只是原理不同于热力环流的山谷风.沿岸是加利福尼亚寒流,降温作用显著;高空是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东侧,盛行下沉气流,下沉气流增温,与近地面的较冷空气配合,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第一课时课件 精品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十七 地理试题的解答思路第一课时课件 精品

• 二、排除、优选法 • 排除、优选法就是在综合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利用题干信息 与选项间的逻辑错误,排除部分错误选项,再结合设问要求, 对比选项叙述特点,优选正确选项的方法,此类方法适用于 解答地理原理、特征、分布、规律等叙述性比较类题目,题 目各个选项共用一种地理背景材料,但可能涉及多个地理知 识,需要逐个分析,分类排除,对中选优。 • 1.排错法 • 准确理解题干意思是运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解答选择题时, 第一步就要明确题干的意思,也可以说是题目的指向,即到 底是考查什么知识点,才能知道要排除哪些选项。做到有的 放矢,排除时才更有针对性。
• 1.图文转换 • 对于地理学科中的无图考图题,绘图法是最 好的解题方法。绘图法能将试题中一些抽象 的文字叙述、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用简单 的图显示出来,从而提高考生的解题效率。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据题意,作 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形状、位置、性质, 综合图像的特征,得出结论。 • 2.辅助线法 • 在解答读图选择题时,尤其是各种等值线图 和日照图类试题,可以采用在原图上添加辅 助线的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增强图像的直 观性,从而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 【例2】气象部门 用5天平均气温的 高低作为划分四 季的指标;连续5 天平均气温低于 10℃则为冬季, 高于22°C为夏季, 10~22℃为春秋 两季。读“某年 立冬我国大陆部 分各地季节状况 图”,回答(1)~ (2)题。
• (1)形成图中我国大陆部分各地在同一天出现三种季节的主 要原因是( C ) •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貌差异 • C.各地纬度差异 D.各地经度差异 • (2)此时从西南地区到长江以南地区形成大范围的降水,其 原因最可能是( B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B.受锋面活动的影响 • C.受山地影响 D.受台风登陆影响 • 解析:第(1)题,图中看出,此时东北、西北、青藏地区为 冬季,华北、江淮地区和云贵高原及长江流域为秋季,而在 华南地区为夏季,反映出由于纬度的不同,出现的季节不一 样。第(2)题,立冬,标志着我国进入冬天,来自蒙古西伯 利亚高压中心的高压不断南下,形成冷锋,形成阴雨、大风、 降温等天气。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4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4 含答案

题型4对比类【题型解读】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对比型综合题往往给出大量的材料,把两片区域或两种事物、现象等进行对比,分析其共同和不同的特点。

高考题中对比型试题的设问方式主要有:比较图中……和……的差异(不同或异同),分析……和……的共同特点(问题),说明图示××和××的自然条件与类型的差异等。

典型例题1。

(2016·浙江文综)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的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12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青稞(小麦)水稻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

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名师点评比较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其实是对农业区位因素的考查,看考生能不能全面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降水量多.同时,甲地位于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该考生就没有意识到昼夜温差大的事实。

从地理位置、海拔状况和大气环流角度分析两地异同点的原因.典型例题2.(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如图为美国西部略图.图中85号州际公路沿线是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带,分布众多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缓慢,棉花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19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19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1课时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选择题1.下列地质名称按组成或被组成的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岩石②化学元素③矿床④矿物⑤矿产⑥地壳⑦变质岩⑧沉积岩⑨岩浆岩A.②→⑤→①→⑨B.②→④→⑥→⑦C.②→④→①→⑥D.②→④→③→⑤解析由一种元素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矿物;矿物的集合体是岩石;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答案 C矿物是人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之一,是构成岩石的物质基础。

地球上已发现的矿物有3 000多种,其中组成岩石的造岩矿物约有几十种。

据此回答2~3题。

2.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是() A.长石、石英、方解石B.长石、石英、云母C.云母、角闪石、石英D.长石、云母、辉石3.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A.砾石、大理岩B.页岩、石灰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花解析第2题,组成花岗岩的矿物是长石、石英和云母。

第3题,石灰岩、页岩均为沉积岩,有可能找到化石。

A项中大理岩为变质岩,C项中玄武岩为岩浆岩,D项中石英岩为变质岩,花岗岩为岩浆岩。

答案 2.B 3.B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4~5题。

4.图中各序号,表示外力作用的是() A.①⑥B.②③C.①②D.④⑤5.本图对地壳物质循环的表述尚不够完整,以下有关完善本示意图的方案中,你认为最为合理的是() A.补充从“沉积岩”“变质岩”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①B.补充从“岩浆”到“沉积物”的箭头,标注②C.补充从“沉积物”“岩浆”到“变质岩”的箭头,标注⑥D.补充从“变质岩”“沉积岩”到“岩浆岩”的箭头,标注⑤解析第4题,形成沉积物和沉积岩的作用都属于外力作用。

第5题,三大类岩石都可以经外力作用形成沉积物,最终可形成沉积岩。

答案 4.C 5.A构建关联图可从整体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图回答6~7题。

6.图中各箭头表示地壳物质循环方向,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23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23

第5课时热力环流和风一、选择题1.下图为城市风原理逻辑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热力环流的某个环节,下列数字符号的具体内容与其组合最恰当的是()①城区和郊区地面冷热不均②空气垂直运动③高空、近地面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④空气水平运动A.甲①,乙④,丙③,丁②B.甲①,乙②,丙③,丁④C.甲③,乙②,丙①,丁④D.甲②,乙③,丙①,丁④解析掌握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导致的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即从①→④的环节。

答案 B2.关于下图中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B.乙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C.①处气压比②处高D.甲地比乙地地面气压低解析根据等压面的弯曲状况,近地面气压P甲>P乙,高空气压P①<P②,乙地因盛行上升气流,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A选项在不同季节有不同的判断。

答案 B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箭头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A.①B.②C.③D.④4.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北半球,风向应右偏,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故③正确。

第4题,同一幅等压线图上,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

答案 3.C 4.C下图为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读图回答5~7题。

5.与M地相比,N地() A.气温高、气压低B.气温低、气压高C.气温高、气压高D.气温低、气压低6.若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则M、N两地间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7.M、N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两地都多云雨天气B.两地都多晴朗天气C.M地多有阴雨天气D.N地多有阴雨天气解析第5题,图中M地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则N处气压较M地高;根据题意,图中气压是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故近地面M地是由于气温高,气体膨胀上升形成的低压,则M地的气温高于N地。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1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1 含答案

题型1特征描述类【题型解读】描述类试题的设计一般是将地理事物要素以点、线、面的形式呈现于地理材料或叠加于相应地理图表中,让考生描述地理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此类题目按对象可分为对地理事物特点的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描述和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特点的描述。

高考中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图中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或地形区“分布状况",“简述”图中某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河流的“主要特征”等。

典型例题1.(2016·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下图为贵州省略图.简述贵州省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征。

(4分)阅卷现场阅卷展示标准答案①高山、山地为主;②地表崎岖;③地势西(南)高东(北)低;④岩溶地貌广布。

名师点评1.地形类型写错,误把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形也当成了丘陵。

2。

丢失了答案要点,描述地形特征的时候,还要描述出有什么特殊地貌类型,如果是沿海地区,还要说出海岸线的曲直情况。

典型例题2。

(2015·浙江文综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图2为甲地气候统计图和河流水位年变化图。

简述甲地河流水位特征,并分析成因。

(12分)阅卷现阅卷展示标准答案全年水位高(全年水位在3m以上);高水位场在冬季(6~7月),低水位在夏季(12月~次年1月);水位年内变化较为和缓.降水量丰富;河流的上游有大面积沼泽,滞留径流使高水位比多雨季节推迟数月;调节径流使水位变化和缓。

名师点评1.水位特征一般要从水位的高低、水位的变化、汛期时间等角度分析说明。

2.水位高低的判断出现了错误。

考生可能认为图中水位才3米左右,数值偏小,就答成了水位低.水位高低的判断,教学中的确没有明确规定,但可根据提供的材料来推测命题人的意图:①图中有气候降水量资料,降水量8个月在1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因此该河流的径流量不应该是“低”,而应该是“高”;②水位年变化图中的曲线位于图的中上部,而不是位于低处,似乎在暗示考生要回答“水位高”。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5 含答案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复习答题规范 题型 答题规范 题型5 含答案

题型5对策措施类【题型解读】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问题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治理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典型例题(2011·浙江文综)如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你认为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2分)阅阅卷展示标准答案卷现场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耕地和草地.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名师点评1。

首先要进行区域定位,根据经纬网和河流形状等地理事物判断此区域为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根据纬度和降水等值线知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从而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推导植被、土壤、河流等特征。

该生正确回答了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要点多于提供的标准答案,故水文特征就没再计分。

2.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草地、林地等.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出该区域位于黄河中上游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牧草地,靠近黄河部分地区为水浇农田,另有部分旱地。

3.沙地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治理措施应是合理利用草场,治理沙漠化。

4。

旱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严重,治理措施应是植树种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措施是针对某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

这类试题也有一个答题模板,在复习过程中把握住这个模板,对解答这类试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答题模板如下:答题步骤分析思路具体案例瞄准设问,分析原因对于措施类试题,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造成该问题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例如: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巨大,对耕地、粮食、水源等污染明显,并最终造成对人类自身的危害,因此被称为“隐形杀手"。

回答时,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应该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问题表现措施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0~14岁的人口所占比重过大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德国鲁尔区资源开发:传统产业衰落;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经济损失巨大咸潮受其影响,珠江三角洲等地沿海城市供水频频告急,在咸潮频发的季节,中山、珠海等城市甚至有近20天不能正常抽取淡水加强监测,建立灾害预警机制,加强对咸潮的研究、监测与预报;调水以淡压咸;加强河道采砂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上游地区植树造林1。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20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练习试题(43份) 通用20

第2课时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1.下图为“宁夏平原地质剖面示意图”。

宁夏平原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是()A.堆积作用B.地壳运动C.侵蚀作用D.变质作用解析读图可知有岩层的上升和下沉运动,宁夏平原属于断层构造中的地堑,属于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

答案 B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据此回答第2题。

2.下列地质作用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A.风化作用和沉积作用B.地壳运动和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和固结成岩作用D.侵蚀作用和岩浆活动解析内力作用是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促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成分、构造、表面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主要有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答案 B3.下列关于地表形态演变的叙述,与示意图相符的是()A.乙向丙的变化主要是外力导致的B.乙阶段只受内力作用C.甲阶段没有受到内、外力作用D.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外力为主导解析由乙向丙发生断层现象,为内力导致;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乙向丙过程内力为主导,丙向丁过程以外力侵蚀作用为主。

答案 D读“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回答4~5题。

4.按照六大板块的划分,M板块属于() A.亚欧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5.从受力情况看,图中板块边界属于() A.生长边界B.陆地边界C.消亡边界D.海洋边界解析第4题,M是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第5题,从图中图例来看,板块边界反方向受力,应为生长边界。

答案 4.C 5.A某同学利用铝盆、海绵、蜡烛、水等材料设计了一个模拟地球板块运动的实验(如右图)。

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方向运动。

读图,完成6~7题。

6.该实验模拟的板块运动和板块边界分别为()①碰撞挤压②张裂作用③生长边界④消亡边界A.①③B.①②C.②④D.②③7.下列地理现象与该模拟实验原理相似的是() A.渭河谷地的形成B.日本福岛地震的发生C.青藏高原的隆起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解析第6题,海绵向两侧运动说明是张裂运动,为生长边界。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15

【高中地理】2017版高考地理总复习(浙江专用必考)训练试卷(41份) 通用15

第2课时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一、选择题下图为鲁尔区五大工业部门的联系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有一个箭头不恰当,这个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2.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时,从环境因素考虑,下图中所示最合理的模式是(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题,鲁尔区以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为核心,形成了电力、机械、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

由图可知,箭头④不恰当,化工厂不能为机械厂提供服务。

第2题,考虑钢铁工业产生大气污染及当地盛行西风的影响,钢铁工业应布局在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即城区的东北方向。

答案 1.D 2.A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

读大庆市地图,回答3~4题。

3.大庆建成为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4.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①利用区县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出大庆有一个较大的采油区,可推知发展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就是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第4题,此题可用排除法,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不符合实际,故排除③;大庆向我国西部搬迁更不符合实际,排除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一般有改造传统工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等。

答案 3.A 4.A读“我国中西部某地产业链结构图”,完成5~6题。

5.促使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劳动力C.原料D.交通6.近年来,该地煤炭输出比重降低而电力输出比重提升,其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A.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运输成本,缓解交通压力C.降低大气污染,改善生态环境D.实现产业升级,减轻用工数量解析第5题,图中显示产业链的中心环节是煤炭开采,同时利用煤炭作为原料发展焦化、液化等产业链,利用煤炭作为能源发展炼铁、发电等产业链,故该地产业链成型的主导因素是原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4 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1.五种基本交通方式[问题思考]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 A .700~900 km B .600~800 km C .500~700 km D .400~600 km(2)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 .航空 D .水路 答案 (1)B (2)C解析 第(1)题,在600~800 km 运距内,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甲运输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其他距离段内变化较小。

第(2)题,距离越长,甲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越高,说明距离越长,选择这种运输方式的人越多,符合航空运输“速度快、安全、舒适、适合远距离运输”等特点。

[知识归纳] 现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方法点拨] 如何合理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方式时,必须考虑它们的特点。

各种运输方式一般可分为客运和货运两个方面。

(1)客运:人们旅行大多从所乘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费用、安全性、舒适度等因素考虑,远距离选乘飞机或火车,近距离选乘汽车;为了欣赏沿河两岸的风景或海上的风光,有时也选乘轮船。

(2)货运: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时间效益等情况,选择适宜的运输方式。

要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具体图解如下:2.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 [问题思考] 读图回答下题。

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下图示意我国东线放蜂路线。

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A.航空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公路运输答案 D解析解答该题的关键是理解蜂农迁移具有短距离、时段性特点,结合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可知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运输。

[知识归纳](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图解(2)自然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3)社会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的影响3.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问题思考]下图为“我国某岛屿图”,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

读图判断,在岛上最适宜建港口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B解析港口需要建在有优良港湾、避风的地方,根据题干提示,该岛全年吹东南风和东北风的频率大,结合四个选项可知,乙地具备避风条件,且有优良港湾。

[知识归纳](1)港口区位因素图解(2)港口、航空港、车站等是客货流集散地,是完成交通过程的重要环节,是交通运输网中的点。

不同类型的点,形成的区位因素和选址要求均不同。

考向一 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典例剖析 下列是某中学为“重走古丝绸之路”夏令营活动所搜集的材料。

据此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示意考察区域的地理环境。

材料二 M 、N 城均为历史文化名城。

《资治通鉴》称M 城及其附近在唐代“闾阎相望,桑麻翳野”。

201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N 城设立经济特区(范围包括N 城及其西部口岸)。

简析从“丝绸之路”到“亚欧陆桥”交通运输方式转变的原因。

答案 经济发展,运输需求量增大;科技的进步;地域广,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好、速度快、安全性高。

解析 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要求,以及现代铁路交通的特点进行分析。

跟踪训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蒙特利尔港是加拿大重要的小麦输出港,简要分析其形成条件。

答案加拿大的中南部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产区,产量大、商品率高,出口量大;小麦多采用廉价的水运或铁路运输;蒙特利尔是重要的水路(河运、海运)、陆路交通枢纽,便于小麦输出。

解析分析某一港口成为某种产品的输出港,一般要从三个条件分析,一是要有货物可运,二是这种货物适合水运,三是水运本身具备的优势。

蒙特利尔所处的圣劳伦斯河谷,正是加拿大的粮仓,符合上述三个条件。

考向二交通运输布局的区位选择分析典例剖析下图为“某国区域图”,该国为世界天然优质奶源生产国和乳畜产品出口国。

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的主要原因是()A.降水量大B.资源丰富C.环境优美D.处于西风的背风坡,风浪小答案 D解析依据经纬度信息判断该国为新西兰,新西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受西风(西北风)影响,该国港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刚好处于西风(西北风)的背风坡,风浪小;西北沿海处于西风(西北风)的迎风坡,风浪大、降水量大;环境优美对港口发展影响不大;该国资源分布在图中没有体现。

跟踪训练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为7 500千米。

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形B.地质C.气候D.水文2.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主要是为了()A.减少噪音扰民B.较少占用耕地C.缩短运营里程D.保护野生动物3.我国高速铁路网建成后,下列区段中,民航客运业受冲击最大的是()A.武汉—广州B.杭州—上海C.成都—上海D.兰州—北京答案 1.A 2.B 3.A解析第1题,影响高速铁路选线的自然因素很多,尤其是地形因素,不仅影响铁路的造价,而且地形坡度对列车的运行速度有很大影响。

第2题,高速铁路占地面积广,在平原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多采用高架的方式,以桥代路,主要是为了减少对耕地的占用。

第3题,本题需要明确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的各自特点。

由于高速铁路的票价明显高于普通铁路和公路运输的票价,而与民航运输的票价比较接近,故高速铁路和民航客运业的目标客户群体基本一致,将直接展开竞争。

高速铁路与航空相比,由于在中短途航线上优势明显,民航客运业将受到较大的影响。

在题目中的高速铁路区段中,由于武汉—广州距离适中,客流量较大,受到的冲击也最大,而成都—上海、兰州—北京因路途远,杭州—上海因路途太近受影响相对较小。

“最短时间距离”是指某铁路站点与其他铁路站点之间列车运行的最短时间之和,单位为百小时(100 h),可用来表示铁路交通通达性。

货物周转量是指一定时期内,运输部门实际运送的货物吨数和它的运输距离的乘积。

下图为“中国铁路站点最短时间距离等值线分布图”和“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铁路交通通达度最好与最差的站点分别是()A.北京、福州B.广州、乌鲁木齐C.兰州、哈尔滨D.郑州、拉萨2.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科学的理解是()A.甲适宜哈尔滨至成都长距离运输B.急需药品由北京至拉萨选择乙方式最好C.丁是西安至兰州最重要的运输方式D.上海至福州丙运输方式受水文影响最大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由题干内容可知,数值最小的通达度最好,数值最大的通达度最差,据此可作出判断。

第2题,据图可知乙运输方式速度最快、运量最小,为航空运输;丁运输方式速度最慢、运量最大,符合水运的特征;同理可判断甲、丙运输方式分别为公路和铁路运输。

3.下图是“2012年海南省四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货物周转量(亿吨·千米)和旅客周转量(亿人·千米)统计图”。

四种交通运输方式对应正确的是()A.①—公路B.②—航空C.③—海运D.④—铁路答案 C解析海南省位于我国南海地区,货物周转以海运为主,故③为海运;旅客周转以航空运输为主,故④为航空;海南省公路运输量大于铁路运输量,故②为公路运输,①为铁路运输。

4.2015年初,以销售优质、低价名牌商品知名的某大型购物中心落户我国某城市。

影响下图中该知名大型购物中心布局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密度B.消费市场C.交通条件D.政府政策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知名大型购物中心离城区较远,布局在高速公路交会处,该处交通便利,说明其布局主要受交通条件的影响。

5.目前云南的花卉、水果等产品借助互联网销售到北京、天津、上海、江苏、广东等地。

互联网销售促进了()A.商业网点密度的增大B.商业区规模的扩大C.商业流通环节的增加D.地域间的商业联系答案 D解析互联网销售没有增大商业网点密度,也没有扩大商业区规模;互联网销售是客户在网上下订单,商家通过物流将产品送到客户手中,没有增加商业流通环节;互联网销售促进了地域间的商业联系。

(2016·8月温州普通高中选考模拟考试)英法海底隧道,随着岩层的起伏,隧道呈平坦的W形。

海底隧道还专门设计了一种运送汽车的列车,称“乐谢拖”(Le Shuttle)。

读“英法海底隧道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据图推测,英法海底隧道呈平坦的W形的原因可能是()A.W形利于隧道通风,减少污染B.火车利用地形滑行,节约能源C.所在岩层抗渗性好,易于掘进D.有效防止海水倒灌,保证安全7.设计“乐谢拖”(Le Shuttle)的目的可能是()①节省运输能源②减少废气排放③增加运输灵活性④提高运输安全性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 6.C7.C解析第6题,由图中可以看到海底隧道是沿同一岩层修建的,主要考虑该岩层抗渗性好。

第7题,乐谢拖为专门运送汽车的列车,不利于增加运输灵活性。

8.2013年9月26日,向莆铁路正式通车运营。

向莆铁路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拓展中西部腹地的一条重要铁路线,也是福建省首条连接中部和内陆省(区、市)的现代化铁路。

向莆铁路建设里程632千米,途经江西省南昌市、抚州市和福建省三明市、福州市、莆田市。

向莆铁路的建成大大改善了沿线地区陆路交通以公路为主的运输格局,有效完善了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读“向莆铁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说出沿向莆铁路走向(由莆田至向塘)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2)说明向莆铁路建设过程中的主要不利自然条件。

(3)简述向莆铁路建成后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

答案(1)变化趋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先增加,后减少;从东南1 200毫米开始逐渐增到1 800毫米,越过山脉后逐渐降至1 400毫米以下。

原因:福建省由沿海向西北部地区地势逐渐升高,地处山地的迎风地带,降水逐渐增多;武夷山至向塘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逐渐减少。

(2)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河流众多,多暴雨。

(3)加快内陆与福建省沿海港口城市的对接,拓展莆田港口的经济腹地;加速区域经济整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闽、赣等省(区、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完善区域快速铁路网。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向莆铁路沿线年降水量分布的数值变化进行归纳。

图示区域的降水量主要受东南季风的影响,联系该区域的地形分布状况,分析山地的迎风地带和背风地带降水量的差异。

第(2)题,图示区域在地形上属东南丘陵,多山脉、谷地,河流众多;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分配不均,多暴雨。

第(3)题,从加强区域联系、促进沿线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报道,2013年2月18日,中国企业获得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运营权,未来,瓜达尔港将会给中国能源供应通道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