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地理 选修5——模块综合检测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模块综合测试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综合测试题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2018年9月7日,云南省彝良县与贵州省威宁自治区交界地区连续发生里氏5.7级(震源深度14公里)和5.6级(震源深度10公里)的地震,震中位置如下图所示,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震后,连续多日的阴雨天气和多地发生滑坡严重影响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1)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震级不高但破坏性大的原因。
(2)据材料分析,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答案(1)①两个地震先后到来会有叠加效应,余震多;②震源较浅,导致烈度大;③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筑物抗震强度低,倒塌情况严重;④震中位于县城,人口密度较大。
(答出任意3点)(2)①前期发生多次地震,岩体破坏,土质疏松。
②灾后持续的降雨,导致土层松动,易形成滑动面。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地裂缝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当这种现象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时,便可成为一种地质灾害。
在城市中,已出现地裂缝的有西安、大同、邯郸、保定、石家庄、天津、淄博等大城市,其中以西安最为典型和严重。
下图为西安地裂缝示意图(图中黑色线条为地裂缝位置)。
(1)简述西安市地裂缝的分布特点。
(2)简述我国减轻地裂缝灾害损失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地裂缝大都呈东北—西南走向;密度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
(2)控制人为因素的诱发,限制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对已有裂缝进行回填、夯实;提高建筑物的抗裂性能;对地裂区已有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设置各种监测点,加强地裂区的地质勘查工作,密切注视地裂缝的发展动向。
(任答三点)3.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在2018年的新年前夜,日本西部地区遭遇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暴雪袭击,突如其来的暴雪给公路交通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在连接日本岛取县大山町和琴浦町的国道9号线上,一辆油罐车发生侧翻,19千米长的路段被迫封闭,600多辆汽车被困雪中。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1单元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测评(一) 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测试内容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②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③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一、选择题(60分)央视《新闻1+1》2019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
2019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
已是三年旱情叠加……据此完成1~3题。
1.有关材料中灾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自然变异B.是自然灾害C.是地质灾害D.是水文灾害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
干旱对人类造成了影响,因而是自然灾害,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答案 B2.下列概念不正确的是( )A.灾害的两种基本要素是致灾因子和受灾体B.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受灾体是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C.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受灾体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D.人为灾害的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受灾体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解析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但受灾体仍然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
答案 C3.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人们应该与自然为敌,通过“征服自然”来“消灭”自然灾害B.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到最低C.自然灾害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D.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解析人类应该利用智慧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答案 A近年来,世界各地遭遇的地震、海啸、洪水、冰冻、高温等自然灾害,不仅比过去多得多,而且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危害也愈加严重。
据此回答4~5题。
4.从世界自然灾害统计来看,下列自然灾害中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 )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③④解析干旱和洪涝是世界范围内常发且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多的自然灾害。
答案 B5.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解析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此类后果的影响是长期的,有时是难以恢复的。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5模块综合 测试卷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干热风又称“火风”,是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的一种高温、低湿并伴有一定风力的农业气象灾害,是我国北方冬麦区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
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此时正值华北、西北及黄淮地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时期,干热风导致植物蒸腾急速增大,造成小麦灌浆不足甚至枯萎死亡而减产。
材料二:如图示意华北平原近50年来年平均干热风日数分布。
(1)描述华北平原年平均干热风日数的分布特征。
(2)提出华北平原减轻干热风危害的具体措施。
【解析】(1)读图可以看出图中中部数值高,中部日数多,南北部数值小,南北部干热风日数少(整体来看北部数值高,南部数值小,也可以说成北部日数多,南部日数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也可以描述成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根据干热风的形成和特点可以知道,干热风一般出现在5月初至6月中旬的华北地区,因为这一时段的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很快,然而雨季还没有来到,空气干燥,形成又热又干的干热风,所以可以营造农田防护林,适时合理灌溉,增加空气湿度,减小风速,另外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以适应干热天气,还可以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等措施。
【答案】(1)中部日数多,南北部少;平原中部偏北处日数最多,东南部最少(或北部日数中间多周边少,南部西多东少)。
(2)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小麦品种;适时合理灌溉;改革耕作制度、栽培技术;适当施用化学药剂,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
2.(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4年1月10日,美国中部遭遇了数十年来最低气温,局部气温甚至达到零下50℃。
寒潮带来的暴风雪导致多地交通瘫痪,民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下图是北美寒潮方向示意图。
(1)分析本次寒潮给美国中部地区造成严重后果的原因。
(2)试述此次暴风雪对美国农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五章末综合测评 第1章
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1952年11月12日,浓雾笼罩着英国伦敦地区,持续数天不散。
浓雾使空气中的烟尘及二氧化硫难以扩散,形成了对人体呼吸系统极为有害的硫酸烟雾。
数周内,因患肺炎、冠心病、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等而死亡的人数大幅度上升。
这就是有名的“伦敦烟雾事件”。
据估计,直接死于“伦敦烟雾事件”的人数以千计。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6分)(1) “伦敦烟雾事件”是否属于自然灾害?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2)在烟雾事件期间,死亡人群有何特点?致使他们死亡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大雾天气是正常的自然现象,本身对人体并无害处。
但伦敦烟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更为严重的是二氧化硫与雾结合形成对人体有害的硫酸烟雾,从而形成灾害。
“伦敦烟雾事件”虽然有受灾体,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只能属于人为灾害。
第(2)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硫酸烟雾主要有害于人的呼吸系统,因此受危害最大的人群应是应急反应差的老弱病残等人群。
【答案】(1) 不属于自然灾害。
虽造成了人员伤亡,但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应属于人为灾害。
(2)死亡人群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差。
硫酸烟雾作用于人的呼吸系统,从而造成肺炎、冠心病、支气管炎和心力衰竭等,导致死亡。
2.读下表,完成下列问题。
(20分)1975~2001年自然灾害发生次数统计(%)(1)亚洲发生次数在各个大洲中居首位的灾害类型是什么?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类型是什么?(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第(1)题,由题目提供表格可知,亚洲发生次数在各大洲中居首位的是气象类灾害、地质类灾害。
世界上发生频次最高的灾害是气象类灾害。
第(2)题,各地区地质灾害的强度和频率是其所处位置、地质构造、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3)题,非洲有大面积的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易发生旱灾,生物灾害与干旱环境关系密切;非洲经济欠发达,人类的抗灾能力较低。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2单元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测评(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①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②中国的各种自然灾害。
一、选择题(60分)地面沉降和坍塌会造成市政基础设施、道路桥梁、港区码头、地下管线和深井等直接损坏,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经中国地质调查局等部门估计,几十年来,苏浙沪地区因地面沉降造成的经济损失共计3 150亿,其中上海地区最严重。
据此回答1~3题。
1.造成苏浙沪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A.过量开采地下水B.城市建筑密集,压沉地面C.过量开采石油、天然气D.城市人口和机动车多造成地面沉降解析苏浙沪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因此在城市地区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漏斗区,严重时会造成地面沉降和坍塌。
答案 A2.苏浙沪地区所属的我国自然灾害带多发()A.地震、泥石流、滑坡等B.暴雨、水土流失、滑坡等C.风暴潮、冰雹、地震等D.风暴潮、旱涝、海水入侵等解析苏浙沪地区属于我国沿海灾害带,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答案 D3.如果你发现有地面塌陷,应该向哪个专业管理部门报告() A.农业部B.中国地震局C.国土资源部D.国家海洋局解析地面塌陷属地质灾害,与滑坡、泥石流等同属于国土资源部管理。
答案 C读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1、2、3、4图例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A.水稻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病、落叶松毛虫B.飞蝗、水稻病、小麦锈病、油松毛虫C.落叶松毛虫、小麦锈病、云南松毛虫、棉铃虫病D.小麦锈病、棉铃虫病、水稻病、落叶松毛虫解析考查我国主要生物灾害的分布。
1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2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3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4位于我国最西北,由于受来自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该地有落叶松分布。
答案 D5.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A.水稻病、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病B.小麦锈病、棉铃虫病、飞蝗C.水稻病、鼠灾、飞蝗D.小麦锈病、松毛虫、棉铃虫病解析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但有周围高山冰雪融水,适合耐干旱的小麦和棉花的生长。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各章章末检测卷(共三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各章章末检测卷(共三套)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解析: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防抗灾能力呈负相关。
答案:C当地时间2018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
火山口上火山灰柱高达2 000米。
火山喷发释放出的大量有毒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均造成长期影响。
据此完成第2~4题。
2单纯的火山喷发属于()A.自然灾害B.自然异变C.地质灾害D.人为灾害3此次火山喷发造成的影响有()①人员死亡②财产损失③生理、心理伤害④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4火山灾害按成因分类属于()A.气象灾害B.生物灾害C.人为灾害D.地质灾害解析:第2题,火山喷发是自然异变现象,只有给人类带来灾害时才叫自然灾害。
第3题,由材料知此次火山喷发对航空运输、气候和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所以其影响包括财产损失和生理、心理的伤害。
第4题,火山灾害是由地球内力作用所引发的自然灾害,故属地质灾害。
答案:2.B 3.C 4.D自然灾害危害面广、破坏性大,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河流中,可能发生凌汛现象的是()A.松花江B.密西西比河C.莱茵河D.尼罗河6泥石流是指斜坡上或沟谷中的泥沙、石块等碎屑物质与水混合而形成的流动现象。
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泥石流多发的是()A.日本B.蒙古C.荷兰D.中国新疆解析:第5题,发生凌汛现象的条件:一是河流冬季结冰,二是河流从较低的纬度流向较高的纬度。
高中地理选修5模块综合检测题及答案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3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D气温差较大,岩石破碎解析:西南地区纬度较低,气候湿润,温差较小。
答案:D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B泥石流C滑坡D塌方解析:破坏植被,使地表稳定性下降,易诱发泥石流灾害。
答案:B3针对山崩、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下列防治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开垦梯田B植树造林C修建水库D治理河流解析:植树造林可增加地表稳定性,拦截坡面径流,减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答案:B6月5日消息今年以来(截至6月4日),内蒙古自治区共出现6次沙尘暴天气,两次大风扬沙天气。
据此完成4—5题。
4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灭绝5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解析:第4题,沙尘暴除大风外,还要有大量的沙源物质,西北地区日益严重的荒漠化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沙源物质,而水土流失、物种灭绝、盐渍化不能提供沙源物质。
第5题,沙尘暴是由冷空气快速移动引起的,属于冷锋天气系统。
答案:4 B 5 ACCTV—1每晚19:00的新闻联播节目之后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时都要出现一幅卫星云图。
据此完成6—7题。
6卫星云图是由下列哪项技术完成的( )A GPSB GISC RSD SOS7利用卫星云图可以对以下哪种灾害进行准确预报预警( )①沙尘暴②台风③雷电④冰雹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解析:第6题,卫星云图是人造气象卫星在距地球几百千米到3万多千米的高空拍摄的地球大气中的风云图片,后利用GIS处理获得。
高二下学期地理(人教版选修5)第一章章末综合检测Word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1.关于自然灾害系统各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致灾因子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B.同一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孕灾环境不同C.致灾因子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D.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为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解析:选C。
灾情大小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的共同作用。
致灾因子强度再大,没有受灾体,也谈不上灾情。
决定灾情的主要是致灾因子和受灾体特征,亦即致灾因子强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自然异变就是致灾因子。
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和受灾体是影响灾情的三要素,而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为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对此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
地震是人类所面临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防御难度大等特点。
据此回答2~4题。
2.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A.岩石圈B.大气圈C.水圈D.生物圈3.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C.粮食作物D.滑坡和泥石流4.地震中受伤害最轻的人群可能是()A.妇女、老人B.青少年、儿童C.残障人D.青壮年男性解析:地震的孕育环境是岩石圈。
桥梁、厂矿容易在地震中遭受破坏。
地震中受伤害最轻的人群是青壮年男性。
答案:2.A 3.A 4.D5.读“某地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示意图”,该气候区常见的气象灾害是()A.扬尘沙暴B.低温冻害C.暴雨洪涝D.飓风危害解析:选A。
根据气温变化曲线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副热带地区,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及年降水总量可以判断,该地的气候属于沙漠气候,故该地的常见气象灾害为扬尘沙暴。
6.灾情大小的衡量标准是()A.致灾因子强度B.孕灾环境大小C.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D.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解析:选D。
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
7.有关自然灾害对资源和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损失的灾情影响范围不大,但持续时间长远B.非可再生资源受灾后可以恢复C.一个物种灭绝后,往往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会再生D.土地资源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综合检测题
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测试内容自然灾害与防治全部内容.一、选择题(60分)中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而防灾减灾的任务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艰巨。
读我国自然灾害区划图,据此回答1~3题。
1。
下列灾害中属于气象灾害的有()①干旱②滑坡③台风④风暴潮⑤寒潮A。
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D。
①③⑤解析干旱、台风和寒潮属于气象灾害,滑坡属于地质灾害,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
答案 D2.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d分布最为集中的自然灾害是()A。
洪涝B。
寒潮C.泥石流D.干旱解析d地区地形崎岖,地质裂隙发育,多暴雨,泥石流灾害多发。
答案 C3.图中a、b、c、d四个地区,台风最严重的是()A.aB.bC。
c D.d解析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源于西北太平洋,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最大。
答案 C4。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
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⑥C。
①②③⑥D。
②③④⑤解析“西气东输”属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兴建核电站意在解决能源不足问题,都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答案 B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随着山区经济发展,对泥石流减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表回答5~7题。
某地重点监测沟谷参数表)A.①B.②C。
③D。
④解析从表中可以看出,③地集水面积大,坡度陡,落差大,植被覆盖率低,发生泥石流可能性较大。
答案 C6。
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
气温高低B。
风力强弱C。
光照强度D。
降水量大小解析泥石流的发生还必须具备动力条件,就是水的冲刷;所以,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降水量大小。
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题 新人教版选修5
综合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013年夏,台湾阿里山遭受台风袭击。
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台风袭击并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其原因主要是( )A.防灾、抗灾能力强B.预测预报准确及时C.人员提前撤离D.山区人口密度小2.此次台风袭击,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主要是( )A.洪涝灾害B.生物灾害C.滑坡、泥石流灾害D.强风灾害解析:台湾阿里山为山区,由于人口密度小,人员伤亡也少。
台风带来暴雨,在山区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
答案:1.D 2.C(2014·重庆高考)下图示意三峡库区滑坡频率(月滑坡次数占全年滑坡次数的百分比)与月均降水量关系。
读图,完成第3~5题。
3.图中表明该区滑坡多发的诱因是( )A.年降水量少B.夏季降水多C.冬季降水少D.降水季节分配均匀4.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岸滑坡几率增大,主要是因为水库水体的( )A.流速减小B.流速增大C.水位涨落D.水位稳定5.三峡水库蓄水后库区渔业天然捕捞量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A.水生植物增加B.水体富营养化C.鱼的种类增加D.水面面积扩大解析:第3题,据图可知,滑坡频率与降水量基本呈正相关的关系,该区域滑坡多发且集中在夏季,与该地夏季降水量多明显相关。
第4题,三峡水库建成蓄水后,水库水体水位发生了很大改变,而其都会导致滑坡发生可能性上升。
第5题,水体体积变化大以及水面面积扩大,增加了鱼的生存空间,因此使渔业捕捞量增加。
答案:3.B 4.C 5.D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
传统社会中,人们遇到蝗灾就到庙中求蝗神保护庄稼。
下图表示我国古代虫神庙的分布。
读图,完成第6~8题。
6.虫神庙最集中的地区属于( )A.亚热带湿润地区B.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中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中温带、暖温带半干旱地区7.蝗灾爆发的原因可能是( )①降水丰沛,利于蝗虫繁殖②生态脆弱,蝗虫缺乏天敌③地表干旱,土壤中蝗虫卵大量存活④植被覆盖率高,食物充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下列防治蝗灾的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飞机喷洒化学药剂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条件③完善蝗虫预报、监控机制④兴修水利,扩大灌溉,增加土壤水分⑤调用鸡、鸭群帮助灭蝗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水稻种植面积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解析:第6题,虫神庙主要分布在蝗虫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是暖温带半湿润和半干旱区。
人教版地理选修5:模块综合测评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鱼塘—台田农业,是我国华北平原中东部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土地盐碱化等灾害,改造中低产田所采取的措施。
下表是华北平原气候资料统计图表,下图为华北平原的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
(1)根据气候资料统计,指出华北平原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主要发生的时间。
(2)鱼塘—台田农业生产模式在防治上述气象灾害方面有一定作用,请简述其作用。
【解析】华北平原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气象灾害有旱灾、风沙、洪涝,其中旱灾、风沙多出现在冬春季节,洪涝多发生于夏秋(7、8月份)季节。
鱼塘—台田农业在防治上述气象灾害方面的作用可从鱼塘雨季蓄水、旱季灌溉、增加空气湿度等方面回答。
【答案】(1)旱灾、风沙,冬春季节(12月至次年3月);洪涝,夏秋(7、8月份)。
(2)雨季时鱼塘蓄水可减轻对台田农作物的涝渍灾害,旱季时可提供灌溉水源用以抗旱;水域面积增加,增加空气湿度;台田作物的种植,可减少风沙。
2.城市气象灾害是指城市的特殊天气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人民生命财产、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灾害现象。
由于城市是人类生产生活最为集中区域,所以城市气象灾害的危害更大。
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害问题越来越突出。
简述缓解城市热害应采取的措施。
(16分)【解析】城市热害主要是高温造成的灾害。
防治措施应从降温、通风方面考虑,采取相应的对策。
【答案】控制城市规模,降低城市地面硬化率;提高城市绿地、水域面积比例,(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改善城市小气候;在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等浅颜色,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加强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热量和温室气体的排放。
3.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略图。
根据相关知识,完成(1)~(3)题。
(20分)(1)影响图中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
人教地理选修5模块测试44
解析:答案:题干评注: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评注:模块综合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由图知,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A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B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④②题干评注: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评注:模块综合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解析:由图知,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A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B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A 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
题干评注: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评注:模块综合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________。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由图知,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A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B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B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题干评注:自然灾害与防治问题评注:模块综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污水,对周边的大气和海洋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材料2: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简述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造成重大灾害的原因。
解析:地震答案:从自然因素看,地震强度大,引发的海啸波高大,距沿岸近,预警的时间短;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日本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震造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信息传输、救援工作难度加大。
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检测 自然灾害与防治 新人教版选修5
模块综合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下图为我国某山区四个聚落的航空照片,框线内为居民密集区。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不容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的聚落是( )A.甲B.乙C.丙 D.丁2.应对泥石流灾害的措施正确的是( )A.在较陡山体凹坡处建临时躲避棚B.逃生时向沟岸两侧山坡跑C.顺沟谷方向上游或下游逃生D.加强泥石流沟谷下游的检测工作解析:1.C 2.B 第1题,对照四幅图中的聚落,甲、乙、丁处的聚落上部正好是沟谷,当沟谷中山洪爆发时容易形成泥石流;而丙处的聚落在山谷的一侧较高的平坦处,不易发生泥石流和洪灾。
第2题,当泥石流灾害发生时,逃生正确的做法是向沟岸两侧较高的山坡跑。
3.(北京高考)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① B.②C.④ D.⑤解析:选D 图中⑤为我国西南地区,地势高耸崎岖,又因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如果再加上植被破坏,很容易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雷暴天气的形成要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
下图表示重庆市年均雷暴天气日数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4~5题。
4.导致图中雷暴天气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分布 B.太阳辐射C.大气环流 D.河流分布5.重庆市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解析:4.A 5.B 从图中读出重庆雷暴年均日数空间分布的特点是由南向北递减,西部四川盆地地区数值最高,变化最大,与地形变化一致。
所以主导因素为地形。
夏季才具备“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剧烈的对流运动”。
某年1~5月份南方多省市遭遇干旱,6月3日后,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较强降水过程,部分旱区变为涝区。
专家称大气环流改变是旱涝急转的主因。
据此回答6~8题。
6.南方地区发生旱灾的主要原因有( )①属于湿润地区,农业用水量大②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③属于干旱地区,水资源不足④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蒸发量大A.②④ B.①④C.②③ D.①③7.下列因素与长江流域发生的洪水有关的是( )①流域的地理位置②流域的形状③流域面积的变化④干支流分布特征⑤流域的气候特征⑥长江下游森林植被破坏严重⑦围湖造田⑧上游河道“九曲回肠”A.①②④⑤⑥ B.③④⑤⑥⑦C.①②④⑤⑦ D.②④⑤⑦⑧8.防治城市内涝的措施有( )①兴建污水处理厂②疏浚河道③加强道路建设④完善排水系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6.A 7.C 8.C 第6题,我国南方地区从1月至5月,由于大气环流异常,一直降水很少,气温也比往常偏高,使得旱灾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高中地理 综合检测(A) 新人教版选修5
综合检测(A)(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 D.华北平原2.我国川滇山地暴发的泥石流从成因看,属( )A.冰川泥石流 B.降雨泥石流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积雪泥石流3.下列关于洪涝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洪”主要是指洪水泛滥 B.“涝”主要是指积水内涝C.洪和涝往往同时出现 D.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4.我国西北地区的洪水灾害类型是( )A.暴雨洪水 B.融雪洪水 C.冰凌洪水 D.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我国北方地区,沙尘天气日数较多。
沙尘天气在气象学上按强度差异可划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个等级。
下图为“1960~1999年河北西北部①②两地多年平均沙尘天气日数的月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有关我国北方沙尘天气灾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冷锋活动频繁,大风日数较多是沙尘天气形成的主要气象条件B.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天气灾害C.提高我国北方城市植被覆盖率能够有效抑制风沙活动,避免沙尘天气D.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天气多发生于春季6.①②两地发生沙尘天气时,沙尘主要来源地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 B.黄土高原C.内蒙古高原 D.柴达木盆地7.凌汛是指某个河段因冰凌堵塞,水流不畅,引起水位猛涨的现象。
黄河的部分河段每年冬季和春季都会发生凌汛,请判断图中黄河干流上易发生凌汛的河段是( ) A.ab段 B.bc段C.cd段 D.de段2008年1月中旬至2月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罕见的强降温天气并普降大雪,造成大面积地区停电和严重的交通阻塞。
读右图“贵州某地区降雪量随海拔高度变化图”,回答8~9题。
8.该地降雪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1 600 m B.1 500 mC.1 300 m D.1 000 m9.我国南方局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雪和冻雨等恶劣天气,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①南方地区减灾、防灾设备不足②北方地区冷空气活动频繁③西南暖湿气流活跃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010年3月19日至20日,我国出现了一次强度大、范围广的沙尘天气过程。
高中地理 模块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5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近年来,地震在我国部分地区时有发生,如2002年10月27日,青海省都兰县发生里氏5.4级地震;2003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里氏6.8级地震;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民乐、山丹县发生里氏6.1级地震……据此完成第1~2题。
1上述地震发生在( )A.板块张裂带上B.大陆内部断裂构造带上C.环太平洋地震带上D.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2防震减灾,须加强科学研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程度已经很小B.发达国家发生地震的频率已经很低C.科学合理的防震减灾措施往往能降低地震造成的损失D.目前,人类已经能够对地震及时进行科学的预测解析:第1题,地震与地质构造有关。
在地壳中有断层,而断层又是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题目中出现的地点,有的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有的在大陆内部,总之它们都与断层构造有关。
第2题,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内能释放的一种方式,并不受人类的摆布,而且现在还没有找到准确预报的方法,一些大地震仍给人类带来惨重的损失。
答案:1.B 2.C3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最为频繁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地区B.中亚内陆地区C.西亚沙漠地区D.东亚季风区解析:东亚季风区受季风影响,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
同时,受冬季风影响,易发生低温灾害。
答案:D4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灾情大小③致灾因子强弱④地质构造类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与灾害强度、经济发展水平及防抗灾能力有关。
答案:C5目前,北京的一些山区推广使用液化石油气,把原先薪炭林改变为水源涵养林。
这样的意义在于( )①增加北京市的果品产量②建设北京市生态屏障③减少当地水土流失④满足北京市的市场需求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水源涵养林的主要作用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第1单元综合测评试卷(含答案解析)
单元测评(一)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测试内容①自然灾害及其影响;②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③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选择题(60分)央视?新闻1+1?2012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 ,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2021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已是三年旱情叠加……据此完成1~3题.1.有关材料中灾害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是自然变异B.是自然灾害C.是地质灾害D.是水文灾害解析此题考查自然灾害的概念和分类.干旱对人类造成了影响,因而是自然灾害,干旱属于气象灾害 .答案 B2.以下概念不正确的选项是()A.灾害的两种根本要素是致灾因子和受灾体B.致灾因子是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受灾体是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C.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受灾体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D.人为灾害的致灾因子是人为因素,受灾体是人类和人类社会解析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自然因素,但受灾体仍然是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答案 C3.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们应该与自然为敌,通过 "征服自然〞来 "消灭〞自然灾害B.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到最|低C.自然灾害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D.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开展起来的解析人类应该利用智慧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答案 A近年来,世|界各地遭遇的地震、海啸、洪水、冰冻、高温等自然灾害,不仅比过去多得多,而且对人类正常生活的危害也愈加严重.据此答复4~5题.4.从世|界自然灾害统计来看,以下自然灾害中造成的经济损失最|大的是()①地震②干旱③洪涝④台风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解析干旱和洪涝是世|界范围内常发且危害范围广、造成损失多的自然灾害.答案 B5.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A.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解析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对人类心理、生理的损害,此类后果的影响是长期的,有时是难以恢复的.答案 A以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据此答复6~8题.6.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震中距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7.图中③处可能为()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C.一洼池塘D.一座小山8.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灾害是()A.泥石流B.瘟疫C.海啸D.火山咸潮是指沿海地区海水通过河流或其他渠道倒流入侵内陆区域,造成水中的盐分到达或超过250毫克/升的自然灾害.2010年4月26日,信息时报讯:广东各地近日连降大到暴雨,江河水位骤涨,去冬今春盘踞在珠三角的特大咸潮终于全面退出珠江流域.专家预计,未来5个月珠三角不会遭受强咸潮.据此答复6~8题.6.咸潮危害最|易发生在()A.过度抽取地下水的地区B.沿海地势低平的地区C.河流入海口地区D.多台风的地区7.去冬今春盘踞在珠三角的特大咸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B.气候干旱,径流量小,海水涌入C.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入侵D.工厂排放大量含盐废水8.珠江流域这次特大咸潮出现可能产生的影响有()A.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海洋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B.珠江入海口附近地区的局部水厂供水量缺乏,影响当地生产和生活用水C.降水量减少,将导致2021年出现严重的干旱灾害D.海南莺歌海、深圳、珠海等地的海盐生产量会大幅度提高6~8.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很容易得出答案,应选C项.第7题,结合河流入海口径流变化对海水盐度影响的知识进行迁移得出答案,应选B项.第8题,通过对材料和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咸潮的影响主要在河流入海口附近地区,而对海洋渔业几乎没有影响,更不用说对降水和远离珠江口的海南莺歌海地区产生影响了,应选B项.答案以下图表示几种自然灾害的持续时间 .据此答复9~10题.9.图中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A.火山、地震、干旱、洪涝B.地震、火山、洪涝、干旱C.干旱、洪涝、地震、火山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解析地震持续时间最|短,仅为几秒钟;火山持续的时间也不长,只有几小时,这两者属于突发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持续时间从几天到几个月;干旱那么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这两者属于渐发的自然灾害.答案 B10.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生物灾害,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灾害是()A.②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蝗灾往往爆发在洪涝和干旱之后.答案 D气象灾害影响范围很广,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据此答复11~13题.11.在亚欧大陆上,发生低温、水灾、旱灾等气象灾害最|为频繁的地区是()A.中亚内陆地区B.东亚季风地区C.青藏高原地区D.西亚沙漠地区解析东亚季风地区由于季风不稳定易出现旱、涝等灾害.答案 B12.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发生的气象灾害是()①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很大②春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③春夏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④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台风集中于夏秋季节,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我国北方春季易发生旱灾,所以②④表达错误.答案 C13.有关地质灾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在荒无人烟的某山区有频繁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B.主要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台风和洪涝C.地震震级|相差一级| ,能量相差3倍D.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泥石流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解析发生在无人区的滑坡、泥石流只是地质现象而不是地质灾害.台风和洪涝是气象灾害而不是地质灾害.地震震级|相差一级| ,能量相差30倍.答案 D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X地位于美国西部,Y 地位于印度中部.据此答复14~16题.A.X地的震源深度大于Y地B.X地地震产生能量大于Y地C.两地都不位于震中D.两地都受到了地震波的强烈冲击解析该题组考查地震的相关知识及自然灾害之间的链发现象.表中有震级|、震中距等相关资料,可以明确判断出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和是否位于震中,但是没有震源深度的详细信息,不能明确判断两地的震源深度.答案 A15.造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可能原因,从以上资料中看不出的是()A.Y地地质脆弱B.Y地人口密度大C.Y地离震中近D.Y地地震发生在凌晨解析Y地死亡人数较多的原因从材料中可以看出B、C、D项,但无法看出Y地地质脆弱.答案 A16.与地震有密切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A.洪涝、海啸B.滑坡、崩塌C.台风、火灾D.泥石流、寒潮解析洪涝、海啸为水文灾害,台风、寒潮为气象灾害 .答案 B2011年11月25日在民政部召开的2021~2021年度全国受灾群众冬春生活安排工作视频会议上介绍说,2021年以来,全国自然灾害共造成倒塌住房82万间,损坏331万间,局部地区倒塌损坏住房恢复重建和维修任务依然繁重.据此答复17~18题.17.材料充分反映了()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以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D.建筑用地的易损性远远大于耕地解析材料中特别提到 "造成倒塌住房82万间,损坏331万间〞,这是不同人类活动形成不同土地利用形式,进而导致不同易损程度的表达.答案 D18.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开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人类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从而改造局部地区环境,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B.人口是最|活泼的受灾体,能以各种行为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C.社会经济根底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往往受灾严重, "放大〞灾害效应D.随着人类历史的开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解析社会经济根底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 "缩小〞灾害影响.答案 C以下图为 "我国局部地区某种气象灾害平均每年出现的次数等值线图〞.据此答复19~20题.19.这种气象灾害有可能同时具备的 "身份〞是()①台风②寒潮③沙尘暴④干旱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甲地受该气象灾害的影响很小,主要原因是()①地形为盆地②受盛行风影响小③距离海洋较远④纬度较低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19~20.解析图示区域为我国局部地区,越往西北方向,这种气象灾害的发生频率越高,那么其为冷空气活动引起的,可能是寒潮和沙尘暴.甲处于(30°N,104°E)附近,推断为四川盆地,地形因素作用使其受寒潮和沙尘暴影响小.答案二、综合题(40分)21.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10分)材料一美国东部地区2011年10月29日开始遭遇多年罕见的大雪,30日造成大约300万户断电,其中有些地方可能要等数天才能重新恢复供电.除此之外,这场大雪还造成至|少3人死亡,分别是在宾夕法尼亚州、康涅狄格州和马萨诸塞州,死亡原因分别是被折断的树枝所伤、车祸和遭折断的电线电击.材料二此次降雪对根底设施和交通的影响如下图.材料二此次降雪对根底设施和交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1)根据材料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2)材料中表达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3)当地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响?解析此次降雪是自然异变导致的,并且其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资源的损坏,已经具备了自然灾害根本的构成条件,是一次自然灾害.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材料中主要表达了对人员的伤害和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方面没有表达.答案(1)是具备了自然异变作诱因和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两个条件.(2)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3)提前预报,及时做好防范措施,提高抗灾能力,加强灾害管理.22.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答复以下问题.(10分)(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都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 ,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 ,试分析原因.(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开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 ,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 .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求救、自救水平有关.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开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开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城市A→县城B→乡村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较弱.23.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20分)材料一2013年1月4日,巴西里约热内卢暴雨引发泥石流,造成数百民众无家可归 .2012年4月7日,巴西东南部连降暴雨引发泥石流,导致至|少5人死亡,15人受伤.位于里约州北部山区的特雷索波利斯市,6日全天被暴雨袭击,造成境内20余处泥石流,有300多人被疏散至|临时避难所.2021年同期,里约州三座城市遭暴雨袭击而引发严重泥石流,导致900余人死亡,14 000人背井离乡.材料二以下图是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1)结合材料一,从降水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____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3)材料二中A城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4)材料二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但却是泥石流多发地,分析其原因.解析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在山区的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大,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松散物质,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答案(1)降雨变率大(多暴雨)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2)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等.(3)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4)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模块综合检验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________。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解读:由图知,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A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B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0iqEnFlEbI答案:(1>④②(2>A 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
0iqEnFlEbI(3>B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0iqEnFlEbI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材料1:2018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污水,对周边的大气和海洋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0iqEnFlEbI材料2: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简述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造成重大灾害的原因。
(2>地震使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恐慌。
据专家检测,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
0iqEnFlEbI答案:(1>从自然因素看,地震强度大,引发的海啸波高大,距沿岸近,预警的时间短;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日本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震造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信息传输、救援工作难度加大。
人教版 地理 选修5:第1章章末综合检验
第1章章末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分×20=50分>2018年3月21日,九江德安县、星子县等遭到狂风暴雨和冰雹袭击达半个多小时,一些冰雹直径达10毫M以上,民房和农作物遭到不同程度损害。
据此完成1~3题。
XTr1kMkCGQ1.材料中的灾害( >A.属人为灾害B.致灾因子是纯自然作用C.致灾因子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D.是战争造成的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是( >A.自然作用B.人类活动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D.人类和人类社会解读:本题组主要考查了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基本构成要素。
第1、2题,由材料内容可知,本次灾害是由雨雹造成的,因此其致灾因子为纯自然作用,在这次灾害中,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
第3题,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人为灾害是以人为因素为主导,人类和人类社会是灾害的受灾体。
XTr1kMkCGQ答案:1.B 2.B 3.D4.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B.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C.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D.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解读:选C。
经济发展水平与自然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程度成正比,但防抗灾能力与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成反比。
5.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与泥石流发生概率关系的是( >解读:选A。
坡度大,风化程度强、土体含水量大,泥石流的发生频率高。
植被覆盖率高,不易发生泥石流;而植被覆盖率低,坡面缺少植被的保护,易形成泥石流。
XTr1kMkCGQ下表显示X、Y两地同年出现地震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块综合检测(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1.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8分)(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________。
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由图知,A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B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
A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B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答案:(1)④②(2)A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
(3)B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8分)材料1: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同时造成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
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气体和污水,对周边的大气和海洋产生了严重的污染。
材料2:日本及周边地区示意图。
(1)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简述本次地震引发的海啸对日本造成重大灾害的原因。
(2)地震使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引发了国内外民众的恐慌。
据专家检测,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
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次核泄漏对我国影响不大的原因。
答案:(1)从自然因素看,地震强度大,引发的海啸波高大,距沿岸近,预警的时间短;从社会经济因素看,日本沿海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震造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破坏,使信息传输、救援工作难度加大。
(2)此季节,受亚洲高压影响,日本及我国东部盛行西北风,污染随大气向东飘移;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近海污染物向北向东移动,所以对我国影响不大。
3.读下面两幅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2分)将下列自然灾害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1)、(2)小题的相应空格内:A.洪水B.风暴潮C.干旱D.水土流失E.泥石流F.台风(1)上述各自然灾害中,在我国分布地区最广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地区Ⅰ与地区Ⅲ共有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多项选择);在地区Ⅱ内________、________灾害的分布地区最广;与其他地区相比,地区Ⅳ________灾害的分布最为集中。
(2)按所在的地球圈层与灾害成因分类,在图示的各自然灾害中,发生在岩石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在大气圈中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在水圈中的是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3)右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
(4)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解析:中国洪水与干旱灾害分布地区最广。
从图中可看出Ⅰ、Ⅲ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属季风区,因此在两区内洪水、风暴潮、干旱、台风都多有发生。
地区Ⅱ是黄土高原区,干旱、水土流失多有发生,地区Ⅳ地处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由于地壳活跃、降水集中等因素,多发生泥石流。
水土流失、泥石流多发生于岩石圈内,干旱、台风多发生于大气圈中,洪水、风暴潮多发生于水圈中。
其余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答案:(1)A C ABCF C D E(2)DE CF AB(3)①地震(4)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繁;国土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汇处,地震多发;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6分)材料1: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31.0°N,103.4°E),地震造成了极其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材料2:汶川地震震中构造示意图。
材料3:板块运动示意图。
(1)从成因来看,汶川地震属于________。
A.构造地震B.火山地震C.陷落地震D.诱发地震(2)试解释此次地震发生原因。
(3)地震发生时,简述震中区人们感到地面震动的情况及其原因。
(4)此次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原因。
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作为突破口,具体考查地震灾害的相关内容。
地震发生在板块交界处和活跃断层处,地震的发生会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
答案:(1)A(2)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相挤压,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高原缓慢向东移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断裂带突然释放。
(3)先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摇晃。
速度较快的纵波先传到地面,接着横波传来。
(4)滑坡、泥石流(5)震级高,震源浅,余震多;地形复杂,岩石破碎,产生范围广和极其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地形闭塞,交通、通讯中断增加了救援工作难度。
5.阅读材料和图,回答问题。
(7分)材料1:长江支流众多,基本上南北对称,一般年份,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与我国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5月份位于南岭一带,长江南岸各支流进入汛期;6月份锋面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干流和北岸支流进入汛期。
这种支流的南北分布和雨带自南向北的推移规律,使南岸支流与北岸支流涨水的时间错开,加之长江地带有洞庭湖、鄱阳湖等众多湖泊对洪水起调节作用,干流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出现过大洪峰。
但在1998年夏季,锋面雨带在长江流域活动时间过长,并且长江流域普遍出现暴雨,南北支流普遍涨水,与上游的洪水同时汇入长江,使干流水量大增,引发特大洪水。
材料2:(1)由以上材料可知,一般年份,对长江干流水量起天然调节作用的两个因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资料4反映长江含沙量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问题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游支流南北分布,雨带由南向北推移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2)草场退化,面积减小,森林覆盖率减小,水土流失加剧泥沙淤积、河床抬高、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小,加剧洪涝灾害6.下图为某气象灾害路径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1)这种气象灾害的名称是____________,其源地是图中的________洋。
(2)此时,位于我国以北的亚欧大陆上的气压中心是______________,当其最强大时,受其控制我国北方的气候特点是________。
(3)该气象灾害是由____________锋南下造成的,主要带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天气。
(4)在我国,该气象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______,倘若在____________季节出现强寒潮,农作物最易受冻害。
答案:(1)寒潮北冰(2)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寒冷干燥(3)快行冷降温大风雨雪冻害(4)冬、春春、秋7.《南方周末》2011年2月12日报道: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一场5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持续袭击了我国15个省(市、区),8个冬麦主产区(河北、山西、安徽、河南、江苏、山东、陕西、甘肃)首当其冲,1.3亿亩耕地受灾,几乎占我国冬麦种植面积的一半。
图甲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图乙为我国人均水资源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0分)(1)我国华北地区易受旱灾袭击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南、山西等地为抗旱保苗,大打机井抽取地下水。
长期过量抽取地下水,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为保证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夏季风强弱年际变化大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农田水利设施老化(2)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及道路、建筑物沉降;土壤盐渍化(3)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改进用水技术;依法治水;合理调配使用水资源;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抗旱应急预案与机制。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0分)风暴潮是一种海洋灾害,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的特点,可冲毁海堤、道路,吞噬沿海地区的码头、工厂、村镇,酿成巨大灾难。
2009年我国沿海共发生风暴潮32次,其中台风风暴潮10次,5次造成灾害;温带风暴潮22次,3次造成灾害。
风暴潮灾害直接经济损失84.97亿元,死亡(含失踪)57人。
(1)分别指出引发我国沿海地区台风、温带风暴潮灾害的天气系统。
(2)简要分析广东沿海风暴潮类型、空间分布特点及减灾对策。
答案:(1)热带气旋(或台风)、温带气旋。
(2)类型:台风风暴潮(或热带气旋风暴潮)。
空间分布特点:在广东省的东南部沿海地区。
减灾对策:做好风暴潮预报和监测,做好抗击灾害的组织和协调,公众广泛参与减灾活动,建设沿海防护林体系和海岸防护(或堤防)工程。
(其他合理答案也可)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0分)在我国古代就有“旱蝗”之说。
2009年6月份以来内蒙古大部北方草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自然植被生长较差,促使蝗虫迅速发展,到6月底蝗虫危害面积达5600万亩,受到严重危害的面积达到3400万亩,农田受灾面积已经达到2200万亩约占耕地面积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