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2篇)
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引言: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性广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物质组成和演化过程,以及地壳和地下岩石的工程性质和变形规律。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地质工程人才,以满足我国地质工程事业的发展需求。
本文以2024年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为例,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在地质工程领域从事科研、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2.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科研人才;3. 培养具备较强综合素质、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在不同地域和不同领域的工作环境中胜任各类地质工程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人才。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学科基础教育:通过系统的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践,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地质和岩土力学理论基础,掌握地球科学、地质工程学、地球物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为进一步深化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 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通过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掌握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知识和工程技能,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管理。
3. 科研能力培养:通过科研项目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生具备科学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能够从事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4. 综合素质教育:通过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作和领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地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阶段。
1. 基础课程阶段:地球科学基础、地质学、岩石与岩土力学、地球物理学、数学、物理等。
2. 专业核心课程阶段:地质工程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下水工程、地震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等。
地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
地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一、引言经济的全球化、科技的飞速发展,建设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以及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程度与世界融合度日益提高,如何培养21世纪地质工程学科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怎样建立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既与国际接轨,又保持我国特色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
综观国内高等学校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基本是大同小异,即在国家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设置的课程体系基本相似,一些院校根据自己的传统专业、师资、实验条件等突出自己的特色。
但他们对市场需要、国家经济转轨、学生就业前景等分析不够,往往造成学生分配难以及学生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等现象。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校地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我国目前地质工程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借鉴国外高校地质工程培养模式经验,提出一种地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二、国内外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1.国外高校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等国家的高校中,往往不区分“地质工程”与“岩土工程”,这二者皆是同一个词“GeotechnicalEngineering(英文)或Geotechnique(法文)”。
他们将“岩土工程或地质工程”设置在土木工程大学科下,一些院校也在地球科学下设置“岩土工程或地质工程”专业。
他们在加强基础学科教学(如数、理、地质、环境、人文、工程、计算机、管理等)的同时,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给学生更大的弹性空间和创新思维空间。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企业、非营利机构和国家实验室的科研、工程、经营工作中去。
这样学生不仅可学到专业知识,而且也培养了解决复杂问题和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
与此同时,社交能力和人文修养也得到较大提高。
这种素质教育形式,使学生能尽快融人社会,适应工作,不使国家高昂的培养费浪费掉。
美国1987年就开始实施《科技中心计划》,这个科技中心是由多个大学共同组成的研究中心,由国家基金会长期稳定资助,其宗旨是能将科技、教育和知识转移活动集为一体。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地球科学、工程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其目标是培养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地质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和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本文将从学科基础介绍、核心课程设置、实践技能培养、专业方向选择、跨学科融合、创新能力培养以及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详细介绍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
一、学科基础介绍地质工程专业建立在地球科学的基础之上,涵盖了地质学、岩石学、矿物学、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学生将首先接触到这些基础学科的知识,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核心课程设置在核心课程设置方面,地质工程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主要课程包括地质工程学、岩石力学、土力学、水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质勘探方法、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数据处理与解释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实践技能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是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参加各种地质实习、地质勘查实验和工程实践项目,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将提供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和实践教学平台,供学生进行地质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操作。
四、专业方向选择地质工程专业通常设有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选择,如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岩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水文地质工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
这些专业方向旨在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领域不同方面的人才需求。
五、跨学科融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单一学科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地质工程问题。
因此,地质工程专业注重跨学科融合,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学科的课程,如环境科学、资源管理、土木工程等。
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学生可以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地质工程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概要地质工程学专业,一个融合了地质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具备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地质灾害防治等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科阶段的教学计划,就是我们为学子们量身定制的成长的路线图。
在这里你将学习到地质的基础知识,体验到工程的实际应用,感受二者结合带来的魅力。
我们将一起探索地球的秘密,发掘自然的宝藏,为保障人类生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吧。
1. 地质工程学专业的重要性一提起地质工程学专业,或许有人会觉得它是晦涩难懂、高高在上的学问。
但实际上地质工程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想象一下城市的道路建设、高楼大厦的选址、矿产资源的开发,背后都离不开地质工程学的智慧。
可以说这个专业就像一双精巧的手,在大地上画出奇妙的建筑和桥梁。
正因为这样,地质工程学专业显得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视。
它的存在使得人类能更加高效、安全地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不仅要看到这个专业背后的科学原理,更要看到它在推动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
选择这个专业,意味着肩负起一种责任,那就是用知识和智慧去保护地球,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地质工程学的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吧!2. 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我们都知道,地质工程学与国家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息息相关,它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那么我们制定这个本科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的目的与意义是什么呢?首先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地质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和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我们希望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从事地质工程工作的能力。
其次我们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计划的设计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因为我们深知,只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
这也是我们的意义所在——通过教学计划的实施,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地质工程有哪些计划和目标
学习地质工程有哪些计划和目标一、学习地质工程的计划和目标:1. 提高地质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学生应该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掌握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岩土工程学等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学生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2. 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地质工程是一门应用科学,要求学生不仅仅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应该通过实验、实习和项目实践,培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际能力。
3. 掌握地质工程规范和标准:地质工程的实践需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学生应该通过学习,了解相关规范和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确保工程设计和施工符合要求,保证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4. 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地质工程的实践通常需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团队合作,学生应该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会与工程师、地质学家、环境科学家等各个专业的人员合作,解决工程实践中的问题。
5. 了解地质工程的最新发展和技术进展: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学生应该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和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二、地质工程学习的主要内容和课程安排:1. 基础地质学:包括地质学基础、地球物理学、地质化学等基本科目,通过这些基础课程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质特征,为进一步的地质工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地质工程勘察:了解地质调查和勘察的方法和技术,学习地质分析方法和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为后期的工程规划和设计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
3. 工程地质学:学习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技术,了解地质工程的实际应用和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培养解决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
4. 岩土工程学:学习岩土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岩土材料的工程性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和岩土工程设计等内容,掌握相关工程计算和实验技术。
高职院校地质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 学生构 建的知识 、能 力、素质培养 结构 , 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要明确或建立培养面 向定位 、培养 目标定 位 、课程体系和保障体系 。近年来 ,重庆 工程 职业 技术 学 院与 地质 队、矿业公司等地勘矿山单位紧密合 作,以培养地勘单 位和矿 山企业 线地质技术技能人才为 目标 ,构建了理论 与实训课程 体系 ,初步建 立 并 实 施 了高 职 地 质 类 专 业 工 学结 合 的人 才 培养 模 式 。 工学结合高职地质类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特征 1 .专业学习 内容为完成典型地质工程项 目应知应会知识能力 通过调研 ,学校与地矿企业共同确定 了典型地 质工程项 目,以学 生 完成项 目应知应会 的知识 能力 为导向 ,确定教 学 内容和课 程体 系, 并 充分考虑学生 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基础课程体 系保 持一定 的系统 性 和连续性 、实践课程体系依据职业能力的要求 。将 实践课程划分 为 职业核心能力课程和专业 拓展课程 ,动 手能力 的培养通过 课间实 习 、 生 产 实 习和 顶 岗实 习 来 完 成 。 2 .专业能力培养以地质工程实际生产项 目为载体 通过 与地矿单位合作 ,学生以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和顶 岗实 习等 形式 参 与 实际 地 质 项 目 , 了解 、熟 悉 生 产 项 目中 的 工 作 任 务 流 程 、 地 质规范规程 的要求 ,从而专培养业技能。学校专任教师 、地矿单 位工 程 师共 同 负责 现 场 指 导 ,共 同负 责 质 量 检 查 。 学 生 在 真 实 的地 质 工 作 环境中和有 明确 的工作任务下 ,以企业 “ 员工” 的身份 ,完成地质项 目工作 ,有效地强化 了学生 的实践技能 ,提升了地质专业 素养 ,增强 了学生毕业后 的就业适应性 ,能较好较快地参加地质专业工作 。 3 .兼 顾 夯 实 专 业 基 础 与 扩 展 专 业 技 能 地质工作属 于技术密集型行业 ,如资源勘查 中的预查 、普 查 、详 查 、勘探各阶段工作 ,采用 的工作 手段一般 有地形测 绘 、地质测 量 、 钻探 、山地工程 、岩矿采集及测试及其他地质工作等近 f大项 ,涉及 到 地 质 科 学 的众 多领 域 和学 科 ,需 要 扎 实 掌 握 地 层 学 、 岩 石 学 、矿 物 学 、构 造地质学 等专业 基础 知识。 同时 ,地质 工作 者往 往 “ 南 征北 战” , 区域 地 质 环 境 经 常 在 变 。 就 是 在 一 个 矿 山 工 作 , 具 体 地 质 环 境 也 不 断 变 化 。要 求 地 质 工 作 者 能 具 备 较 强 的 知 识 迁 移 能 力 , 能 自觉 不 断 充 电 、终 身学 习 。工 学 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有 利 于 学 生 学 会 处 理 好 工 作与学习的关 系,理论 实践互助互长 ,成长为复合型地质人才。 二 、 高职 地 质类 工 学结 合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课 程 体 系构 建 ( 一 ) 课 程 体 系 构 建 步 骤 1 .确 定 地 质 工 程 项 目的典 型 工 作 任 务 通 过 调研 ,确 定 了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工 程 地 质 勘 察 、地 质 灾 害 防 治 、矿 山 地 质 等典 型工 作 任 务 ,再 分 解 出若 干 基 本 工 作 任 务 ,整 合 开 发 支 持 课 程 。 如 水 文 地 质 勘 查 任 务 主 要 是 在 水 文 地 质 调 查 的 基 础 之 上 ,按 照 已 编制 的勘 查 设 计 ,采 用 钻 探 、物 探 测 井 等 勘 查 手 段 ,对 勘 查 区 地 层 结 构及 地 质 构 造 进 行 详 细 研 究 ,并 对 地 下 水 位 进 行 观 测 记 录 ,在此基础上 ,采用抽水或注水等水文地质试验 ,对岩 土的渗透性 进行测试 ,为地下水 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坑涌水量预计提供 准确 的水文 地质参数。为此构建 了 《 矿 物岩石鉴别》、 《 地层分 析》 以满 足地层 划分 ;构建 《 水文地 质勘查方法 》 与 《 地球物 理勘探 》 以满足 钻探 岩心编录的要 求;构 建 《 地下水动力学》 满足水文地 质参数测试及水 文地质计算要求。 2 .将 典型工作 任务转化为学 习领域 的专业课程 ( 1 ) 基 础 学 习 领 域 的 课 程 设 计 根据地质专业各 学习领域 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充分考虑 学生的可持 续发展的需要 ,按专业 学习和拓展学 习的需求 ,基础课程保 持一定 的 系统性和连续性。专业建设 团队与学 院基础教学部 的相关 教师一起设 计了基础学习领域课 程和教学 内容 ,设置人文社科类和基 础学习类课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相关教学单位负责解释。在执行过程中,如遇国家政策调整或市场需求变化,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一、方案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质工程领域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社会对地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提高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现状,制定本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4.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科技创新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毕业论文(设计):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工程问题,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质量保障与监控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监控,确保培养方案的实施。
2.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3.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备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等。
2.专业基础课:地质学、力学、土木工程、测量学、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学等。
3.专业核心课: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等。
2.能力要求
具备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具备解决复杂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交流与协作能力。
3.素质要求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
地质工程(煤田地质与勘探)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模板
地质工程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专业面广,具备深厚的基础地质、能源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和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有较好的数理化、计算机、外语基础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素质,在能源地质勘查与评价、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管理和地学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复合型和研究发展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要求学生在掌握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计算机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地质学基础、能源地质、矿井地质、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管理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法律和国防知识。
掌握运用现代地质学理论和先进科技手段,从事地质工作,具备解决与各类工程建设有关的地质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并具有合理利用能源与保护自然地质环境的初步能力。
本专业在培养方向上可以在煤、油气资源勘查、矿产资源评价与管理、矿井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技术与工程等方面有所侧重。
三、主干学科、主要课程、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3.1 主干学科矿产普查与勘探3.2 主要课程普通地质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浆岩与变质岩,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煤地质学*,矿产勘查与评价*,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钻掘工程学*,瓦斯地质学*,痕迹学理论与应用(*为特色课程)3.3课程平台及学分比例四、修业年限、毕业学分要求与授予学位(1)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3-6年弹性学制。
(2)学分要求:190。
(3)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就业(发展)方向毕业生主要面向煤炭、石油、地矿、交通、冶金、材料等领域的生产单位、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生产管理工作。
六、地质工程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卓越工程师)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地质工程(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卓越工程师)指导性教学进程表地质工程煤田地质与勘探专业(卓越工程师)指导性教学进程表(续)。
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绪论地质工程是一门研究地质条件对工程建设和环境影响的学科,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方案旨在加强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以提高地质工程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促进地质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目标地质工程研究生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工程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精通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等技术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包括:1.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具备深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2.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
3.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三、培养要求1.知识结构:研究生应全面掌握地质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地质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与施工规范、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
2.研究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复杂问题,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应用能力:研究生应具备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程实践。
4.工程实践:研究生应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
5.科学素养:研究生应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科学道德观念,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地质工程领域的发展与变化。
四、培养方式1.课程教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包括必修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等,致力于培养研究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意识。
地质工程 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培养方案一、背景地质工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地质学、岩土力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是研究和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质力学、岩土工程和地球工程学等理论与方法,从事工程地质、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下水水文地质学和地质勘查、建设地质等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一门专业。
为了培养具有较深的地质及岩土力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应用能力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需要制定全面的地质工程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地质工程领域面向工程、面向应用的地质工程技术人才。
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岩土力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学等基础理论和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与工程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三、培养要求1. 学生应获得坚实的地质学、岩土力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学等基础理论。
2. 学生应具备基本的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与工程设计等实践能力。
3. 学生应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4. 学生应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掌握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置1. 地质学概论2. 地球化学3. 工程地质学4.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5. 岩石学6. 结构地质学7. 地质灾害与防治8. 土力学9. 岩土工程动力学10. 地下水水文地质学11. 圎测勘察学12. 岩土工程设计13. 工程地质灾害学14. 工程地质环境保护15. 工程实践16. 毕业设计五、实践教学1. 实验课程:包括地质学、岩土力学、地下水水文地质学等实验2. 实习:实习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岩土工程设计、地质灾害治理与工程设计等实际工程项目3.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进行设计,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六、综合能力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意识等能力,学校将开设以下课程:1. 通识教育课程2. 创新创业教育3. 实践教学4. 体育教育七、实践基地学校将与工程公司、地质公司等企业合作,为地质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程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地质工程085217培养方案2013 环境学院-推荐下载
中国地质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领域专业代码085217领域专业名称地质工程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填表日期:2012年4月25日一、专业领域简介我校地质工程学科点是具有近50年历史的新一轮国家级重点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建于1952年,是省、部级重点学科(1984年)、第一批博士点(1981年)和博士后流动站(1986年)。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根据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办的通知而设立。
该学科与岩土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等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是地质学、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之间的交叉学科。
我校地学院、资源学院、工程学院和环境学院分别在原有学科点的基础上,形成了各自地质工程硕士培养的特色和方向。
其中,环境学院目前在地质工程领域招收本学科主要研究领域为工程建设中的地下水问题、地下水与地质灾害、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等。
环境学院在地质工程领域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学与科研队伍,目前有教授8人(博导5人),副教授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讲师3人。
另有外聘中科院院士2名、楚天学者1人、地大特聘教授1人。
本专业方向培养的优秀毕业生遍及海内外,绝大多数已成为我国地质工程领域科研和生产第一线的中坚力量,其中3人成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院士。
本领域毕业生就业方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国家有关部委的职能部门(如国土、水利、电力、交通、环境)和各系统(部门)的研究所、设计院等。
二、专业领域方向序号研究方向名称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学术骨干1工程水文地质主要研究重大工程建设中的地下水问题及水环境效应,可为重大工程的建设和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梁杏、万军伟、陈植华、周建伟2地质灾害评价、预测与防治主要研究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发展规律及防治技术,可为国家防灾减灾工作培养合格技术人才陈刚、汪玉松、柴波、曾斌3岩溶系统及其工程环境效应主要研究岩溶发育区岩溶系统特征和其水循环过程,并为岩溶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性提供技术论证万军伟、陈植华、曾斌4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恢复治理研究目前国家急需的城市、矿山等区域地质环境发展现状、趋势及其规律性,并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技术依据周爱国、甘义群、周建伟、柴波5地质工程数值模拟主要通过数值模拟手段研究地质环境中岩土体、地下水等在人类活动扰动下的变化过程,为地质环境变化提供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方法唐仲华、陈刚、丁国平、胡成63S技术在水文、工程、环境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3S技术手段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水文、工程及环境问题陈植华、陈刚、丁国平、曾斌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目标:地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为地质工程领域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备地质学、工程地质学、岩土工程、地球物理等领域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地球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环境保护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1. 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地学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归纳分析、判断推理和组织管理能力;2. 具备较强的野外勘探实地实验技能,具备较强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3. 具备较强的模拟计算和信息处理能力,具备较强的工程问题解决和开发应用能力;4. 具备较强的辅助决策和自主创新能力,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和终身学习能力。
二、培养方案1. 专业基础课程设置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设置了以下基础课程:地质学基础、工程地质学、岩石力学、地球物理学、勘查技术、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动力学、地质环境工程、地球资源勘查与开发、岩土工程、地震工程、环境地质学、区域地质调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球化学、岩土材料力学等。
2. 专业实践教学项目(1)实地勘探实习:通过实地勘探实习,培养学生实地作业能力,培养学生的野外作业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通过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模拟计算与信息处理:通过模拟计算与信息处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模拟计算与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问题解决和开发应用能力。
(4)综合实践项目:开设地质工程实践项目,让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社会实践环节在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设置了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通过这些环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际应用能力。
4. 专业实践岗位培训设计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地下水开发与利用、地质资源勘查与开发、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地质勘察设计等专业实践岗位,并在校外进行岗位培训,让学生真正了解岗位工作特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地质工程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培养计划地质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融合了地质学、工程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旨在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地质问题,保障人类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地质工程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坚实的地质学基础和创新的工程实践能力的人才。
我们希望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解决实际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学生将学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地质构造、岩石学、地层学、矿物学等,以及地球演化史和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等内容。
2.地质调查与勘探:学生将学习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质地图绘制、地球物理勘探、测量技术等,以便能够准确了解地质情况和勘探目标。
3.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学生将学习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方法,包括山地灾害、地震、地裂缝等,了解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掌握应对地质灾害的技术和策略。
4.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学生将学习地下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地铁、地下管线等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施工方法,掌握地下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
5.环境地质与资源开发:学生将学习环境地质和资源开发的知识,包括地下水资源开发、地质环境评价、土壤污染治理等内容,了解环境地质和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和技术。
三、培养方法1.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培养计划将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实训和实习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导师制度:每个学生都将有一名导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研究工作,导师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科研中的问题。
3.科研训练:培养计划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实验室研究,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成果经过培养计划的学生将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1.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独立进行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工作。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地质工程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强、应用广泛的工程科学,培养具备地质学、工程学和地质工程专业知识的人才,具备处理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下面将对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计划进行详细说明。
一、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和工程学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工程设计与实施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掌握地质学、地质工程学、地质工程勘察、地质灾害防治、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等基础理论和知识;2.掌握地质工程专业技术、软件和设备的应用,具备利用计算机进行地质工程问题分析与评估的能力;3.具备地质工程勘察、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监理等基本实际能力;4.具备分析和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能力,具备协调、组织和管理地质工程项目的能力;5.具备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具备不断更新地质工程专业知识和技术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原理和地质学实验与实习等;2.工程地质学基础知识:包括工程地质学基本概念、工程地质学原理和工程地质学实验与实习等;3.地质工程勘察:包括地质勘察方法、地质勘察技术和地质勘察实习等;4.地质灾害与防治:包括地质灾害类型、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和地质灾害防治实习等;5.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包括岩土力学理论、岩土工程技术和地基基础设计等;6.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包括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原理、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技术和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实习等;7.专业实践:包括地质工程项目实践、地质工程设计实践和地质工程监理实践等。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程(1)地质学(2)工程地质学(3)地质勘察(4)地质灾害与防治(5)岩土力学与地基基础(6)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2.选修课程(1)地质工程勘察(2)地质灾害防治技术(3)土壤力学(4)基础工程地质学(5)岩石力学(6)地下水工程地质学四、实践教学安排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地质工程专业将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活动,包括实验课、实习实训和实践教学等。
085217地质工程(专业学位2013版)
085217地质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年5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和要求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企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掌握所从事的地质工程领域的坚实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地质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地质工程设计、地质工程实施,地质工程研究、地质工程开发、地质工程管理等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1、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研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实行多学科综合、宽口径的培养方式。
建立适合地质工程领域专业特征的校外推广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践的方式进行实践研究,实践研究累计不少于12个月。
2、学位论文实行双导师制,由具有实践经验并有高级技术职称的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
3、全日制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最长不超过4年。
三、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根据培养目标要求,突出专业技能及技术集成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重在体现宽广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前沿性,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实行学分制。
课程设置包含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专业课,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包括校外实践研究6学分)。
同等学力或跨专业攻读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补修相关领域本科阶段的主干课程5-8门。
补修本科课程由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参考我校相应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随本科生修读并参加考试或考查。
补修本科课程成绩必须达到学校本科教学规定的合格要求并记入成绩档案,但不记学分。
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框架如下(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1、公共课程,必修,7学分2、基础理论类课程,6学分,必修3、专业技术类课程,至少须修满6学分4、选修及其他课程,至少须修满7学分5、校外实践研究,必修,6学分全日制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从事不少于6个月的工程实践,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从事不少于1年的工程实践,提交实践总结报告,并结合实践进行论文研究工作。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国土资源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国家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质调查是国土资源调查的基础工作,而地质专业人才的培养则是地质调查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为了保障国土资源调查工作的进行,制定一套科学的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一、培养目标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地质调查人才,他们将能够独立地从事国土资源调查工作。
具体来说,应该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地质专业人才:1. 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以及地质应用软件等技术。
2. 多种方法和多种手段的地质调查能力:包括实地勘探、地球物理勘测、卫星遥感勘测、地球化学勘测等各种地质调查方法和手段的使用。
3. 项目组织和协调能力:能够组织团队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工作、协调各个部门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
4. 良好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具备较高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顺应变化的灵活性、团队精神以及合作精神。
5. 掌握基本的管理知识技能:管理知识可以协助专业人员掌握代码规范、模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确保工作质量。
二、培养内容为了实现以上目标,国土资源调查地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培养内容:1. 基础课程学习应该开设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力学、水文学等方面的基础学科课程,为学生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同时,也可以开设计算机语言、数据库、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课程,增强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2. 实践性能力培养应该设置实践性课程,例如地质勘探、地球物理勘测、地球化学勘测、遥感技术应用等多种课程。
这些实践性课程能够让学生真正地接触到现实的任务需求,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普及基本管理知识应该为学生普及基本的管理知识,例如代码规范、软件工程基本标准、模式标准等方面的知识,这能够协助专业人员拥有更好的工作质量,尤其是在大型团队中的指导交流方面。
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中国地质调查局是中国国家级地质工作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开展全国性的地质勘查工作,以及对国家重大自然资源的调查和评价。
作为国家重要机构之一,中国地质调查局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地质人才的引进和发展。
一、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的来源在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的来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招聘和选拔入职,包括青年人才和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二是在职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和学习提高逐步成长为高层次地质人才。
在招聘和选拔入职方面,中国地质调查局注重人才的择优和分层次。
主要有以下途径:1、面向国内外招聘研究生和博士生。
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面向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招收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拔优秀的人才入职,培养高端科技人才。
2、面向行业引进高层次地质人才。
中国地质调查局每年都会面向行业择优引进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以不同的薪酬和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同时,注重引进有经验的行业专业人员,振兴优化行业人才结构。
3、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咨询。
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了由海内外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和专家咨询机构,定期召开座谈会和交流活动,邀请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为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地质人才提供参考。
同时,专家委员会也提供由专家指导培养优秀青年人才的计划和方案。
二、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层次地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对于高层次地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中国地质调查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进一步提高学历和职称。
中国地质调查局注重提高员工学历和职称,为员工提供平台和机会,支持员工报考硕士和博士学位,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2、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交流。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业务培训,讲授并传授高级地质勘查、自然资源评价、地质环境保护等业务领域的知识,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和完善晋升体系。
中国地质调查局建立和完善了有关晋升的制度和机制,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同时通过业务干部、内推、评优等途径为员工创造合理的竞争平台。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培养目标地质工程专业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学生:1.具有地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2.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具有创新和交流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研究和工作环境;4.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2. 培养课程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课程包括以下内容:2.1 基础课程•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基础•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岩石力学2.2 专业课程•地下水工程•公路与城市地下工程•矿山与矿井工程•工程地质学•储层工程2.3 实践教学•实习•实验•实训•毕业论文3. 培养模式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3.1 学科交叉型学科交叉型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在地质学、工程力学、水文学、环境学、计算机科学、测绘学、建筑学等多个学科中,选择适量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和研究,从而培养具有跨学科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
3.2 产学研型产学研型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参与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的地质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实践项目,从而培养具有职业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
3.3 国际化型国际化型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在掌握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和地质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外语、学习和了解不同地区和不同文明背景下的地质工程实践和理论等,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背景的地质工程专业人才。
4. 培养过程地质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基础阶段基础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基础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土力学、岩石力学等基础课程,打好地质工程学科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和探究能力。
4.2 专业阶段专业阶段,学生主要学习地下水工程、公路与城市地下工程、矿山与矿井工程、工程地质学、储层工程等专业课程,熟悉地质工程实践和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工程专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计划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
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
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
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
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
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9学分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四年
九、授予学位:工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