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理论指导:正常菌群的简介
6正常菌群1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内感染
(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 infection) nosocomial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交 叉 感 染:由医院内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或间 接
传播引起感染。
内源性感染:由病人自己体内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在治疗、诊断或预防过程中,因所用器
生物拮抗 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
免疫作用 抗衰老作用
抗肿瘤作用
第二节 微生态平衡与失调
微生态平衡(microeu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 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 衡。
微生态失调(microdysbiosis)
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之间的平衡 在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被破坏,有生 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
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 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 正常范围的状态。
菌群失调的原因
一
长期大量使用 抗生素、放射性 核素、激素等治疗, 杀灭大量敏感菌, 使某些条件致病菌 或耐药菌优势 增生。
二
因感染以及慢 性消耗性疾病等 使病人的免疫
三
因 手 术 或 器械 性检查等医疗
第六章 医学微生态学与医院内感理作用。机会 性感染的概念及感染条件。菌群失调症的概念。 熟悉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和分类。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
存在于正常人的体表以及与外界 相同的腔道粘膜上的、正常情况 下对人无害的细菌。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意义
械 等 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防制措施:
消毒灭菌
隔离预防
正常微生物群名词解释
正常微生物群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正常微生物群是指生活在人体内外的微生物的总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密切联系,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共生系统。
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中分布广泛,特别是在肠道、皮肤、口腔等部位。
它们与人体密切合作,对人体的生理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正常微生物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研究发现,正常微生物群参与了多个方面的人体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吸收、免疫调节、营养代谢等,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
在现代生活中,由于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的改变,正常微生物群常常受到干扰和破坏。
这可能导致微生物群的失调,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肠道炎症、免疫功能异常等。
因此,保护和维护正常微生物群的平衡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解释和重要性两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正常微生物群的定义和分类方法;然后,我们将探讨正常微生物群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微生物群失调可能引发的健康问题。
最后,我们将强调正常微生物群的保护和平衡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保持微生物群健康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增加人们对正常微生物群的认识,提高对其保护和平衡的重视,促进人体健康的维护和改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的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在本文中,结构的设计旨在清晰地呈现关于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和重要性的信息。
以下是本文的结构安排:1. 引言:在引言部分,将对正常微生物群进行简要介绍,并阐明文章撰写的目的。
此部分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并为进一步讨论打下基础。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整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对正常微生物群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详细的阐述。
具体的结构安排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但以下是可能的结构安排:2.1 正常微生物群概念解释:在这一部分,将详细解释正常微生物群的定义和含义。
可以涵盖其组成成分、种类、存在的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正常菌群与微生态
•食管与胃
食管上部微生物群组与口腔接近;下部与胃接近, 食管中尚未发现原籍菌。 胃内原籍菌为乳杆菌和酵母菌。外籍菌为幽门螺杆 菌等。幽门螺杆菌与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有关。
12
•肠道
量大:肠道微生物约占人体微生物总量的80% 细菌为主:占粪便重量的30 % -40%。 厌氧菌居多:为需氧菌的100-1000倍。 小肠生态系与大肠生态系:菌量至上而下逐渐增多
1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肠道正常微生物群的类型: 致病性类型: 韦荣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及假单胞菌等。 菌量少,病理情况下,可大量繁殖致病; 互生类型: 主要包括双歧杆菌、类杆菌等,数量多,对人体有益; 中间类型: 主要包括乳杆菌、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既有生理作 用,也有病理作用。
14
肠道正常菌群的调节因素: 胃酸选择性抑制或杀灭外来菌; 肠蠕动使大量细菌被排出; 肠道分泌物如胆酸、溶菌酶等可抑制细菌生长; 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保持平衡稳定状态; 环境因素影响。
20
二、微生态失调的分类 •菌群失调(flora disequilibrium):
一度失调:潜伏型失调,数量改变 二度失调:局限型失调,病理波动 三度失调:菌群紊乱症(dysbacteriosis)
21
•定位转移:正常微生物群寄生部位发生改变
而发生的微生态失调。异位寄生 横向转移:原定位→周围环境 纵向转移:原定位表层→深层 血行转移:菌血症、脓毒血症 异位病灶:与脓毒血症连续或同时发生
15
•阴道
常驻菌主要为乳杆菌、肠杆菌、丙酸杆菌等, 乳杆菌为优势菌群。
•皮肤
常驻菌:表皮葡萄球菌、丙酸杆菌、类白喉棒 状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非常驻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正常菌群
无害物质 ——激活巨噬细胞等发挥免疫功能,抑制肿瘤
五. 研究技术:
悉生生物技术(gnotobiotics)—— 用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研究外来细菌对 宿主多种生理功能的影响的新兴技术 无菌动物——无菌条件下喂养的动物 悉生动物——在无菌动物中接种已知微生物
条件致病菌(conditional pathogen)
1. 概念: 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仅在特定条件 下致病的正常微生物群 2. 致病条件: ① 正常菌群寄居部位改变 ②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③ 菌群失调
3.常见机会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泌尿道、胆道感染 大肠埃希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 克雷伯菌属 铜绿假单胞菌—机会性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变形杆菌属---泌尿道感染、脑膜炎等 变形杆菌属 肠杆菌属---尿道、胆道、呼吸道感染 肠杆菌属 沙雷菌属---肺炎、败血症 沙雷菌属 葡萄球菌---败血症、脓毒血症 葡萄球菌
பைடு நூலகம்
4.致病特点: A.毒力弱 B.常为耐药菌 C.菌种常发生改变
②营养作用
正常菌群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营养 物质转化及合成 如: 氮的利用 糖代谢 维生素的合成
③免疫作用
正常菌群作为抗原:
——促进机体免疫器官发育
——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 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④抗衰老作用
通过产生SOD,清除O2-,保护组织细胞 如: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等
⑤抑癌作用
——自身产生的多种酶类,使致癌物转化为
正常菌群
与外界接触和相通的腔道 ---体表、口 ---体表、口 腔、鼻咽、眼结膜、肠道泌尿生殖道等
一. 概念:
寄居在正常人体开放性部位的微生物群,正常 时对人体有益无害,并与宿主保持动态平衡的生 态体系
人体中的正常菌群概要
鼻咽腔 眼结膜
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 链球菌、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 等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胃 肠道
阴道
正常一般无菌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 球菌、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 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
大肠杆菌
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 要且数量最多的细菌。 主要寄生在大肠内。除某 些菌型能引起婴儿腹泻外, 一般不致病。但当它侵入 人体其他部位时,可引起 感染,如腹膜炎、膀胱炎 等。
人类认识最早的益生菌:双歧杆菌
双歧杆菌
1899年法国学者Tissier从 母乳营养儿的粪便中分 离出的专性厌氧菌。其 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新生儿肠道中双歧杆菌 占细菌总数的92%,其 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胃内酸度高,含消化酶,细菌数量少。人体 中共生菌最多的部位是大肠。以厌氧菌为主 (人的粪便中,约有60%的干重是细菌。)
2010年3月4日《自然》一项研究:抽取l24名 丹麦人和西班牙人的肠道细菌进行了宏基因 组测序。结果表明,肠内细菌群中共有330万 个基因,而人类的基因只有2.2万个左右, 是肠内细菌群的1/150倍。
寄生在人体内的细菌等微生物俗称“共生 菌。
人体由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而人体内的共 生菌数量却高达100万亿,重达1千克。
这些微生物关系到人体的健康,所以又被称 为是人的“第二遗传基因” 。
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菌群组成相同吗?
2007年(《DNA Research))杂志): 服部教授对肠内细菌种类和基因进行调查。 发现人与人之间的肠内细菌群并不相似。 “65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特有的肠内细菌 群,即使是同卵的双胞胎,肠内细菌群也不 相同。”
正常菌落的名词解释
正常菌落的名词解释正常菌落是指存在于人体或环境中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以某一特定的组织或物质为生存基础,相互之间存在着一种平衡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常菌落数量通常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对于维持人体或环境的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正常菌落的种类与特点人体中的正常菌落主要包括肠道菌群、口腔菌群、皮肤菌群等。
肠道菌群是指存在于人体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种微生物。
口腔菌群则是指存在于口腔中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细菌组成。
皮肤菌群则是指存在于人体皮肤表面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和酵母等。
正常菌落的种类丰富多样,每个种类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肠道菌群中的乳酸菌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口腔菌群中的一些细菌可以参与口腔健康的维护和保护;皮肤菌群中的一些菌种则可以抵抗有害细菌的入侵,维持皮肤的健康状态。
二、正常菌落的重要性正常菌落在人体或环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占据了生态位,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了菌群的稳定性。
正常菌落通过分泌一些抗菌物质,竞争营养物质等方式,抑制了有害菌的定植和生长,从而维护了人体或环境的健康状态。
其次,正常菌落还可以帮助人体进行一些基本的代谢和功能。
例如,肠道菌群可以分解食物中的纤维素和其他难以被人体消化的物质,合成和分泌一些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如维生素B和K等。
此外,正常菌落还可以参与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
三、正常菌落的失衡与影响正常菌落的失衡常常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一方面,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有害菌的数量过多,从而引发一些感染性疾病。
例如,在抗生素使用过程中,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平衡,使肠道中某些有害菌数量增多,最终导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另一方面,菌群的失衡还可能引起肠道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问题。
例如,肠道菌群的失衡可能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人体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
生物体内的正常菌群
a-链球菌
唾液链球菌
Company Logo
肺炎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凡属正常菌群的微生物,由于 机体防御性降低,生存部位的改变或因数量 急剧增加引起疾病者,称为条件致病菌。
内源感染:有条件致病菌引起的感染,称为 内源感染。
Click to edit title style
植物体的微生物
根际微生物
附生微生物
Company Logo
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一些可在绝大多数微生 物所不能生长的高温,低温,高酸,高碱, 高盐,高压或高辐射强度等极端环境下生活 的微生物,被称为极端环境微生物或极端微 生物。
Company Logo
凡在其体内外检查不到任何正常菌群的动物。 用无菌动物进行试验,可排除正常菌群的干 扰,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深入,更精确的研究 动物的疫苗,营养,代谢,衰老和疾病等问 题。 凡已人为地接种上某已知纯种微生物的无菌 动物或无菌植物,就称作悉生生物。
Company Logo
嗜热菌
Company Logo
嗜冷菌
LOGO
生物体内的正常菌群
LOGO
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 • 定义: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体表和口腔 中所存在的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并不 侵害人体。 • 如:皮肤上的葡萄球菌、链球菌;口腔中的 乳酸杆菌、螺旋体;呼吸道和鼻腔中的类白 喉杆菌、葡萄球菌、流感杆菌; 肠道中的 大量细菌,如大肠杆菌、产气杆菌、乳酸杆 菌等。 • 在正常动植物的皮毛和与外界相通的器管上 也存在着许多微生物,例如皮毛上经常有葡 萄球菌、双球菌等,肠道中存在着大量的大 肠杆菌。
正常菌群与人体关系
3、纯培养
德国学者Robert Koch(1843-1910)发明了固体培 养基
4、正常菌群的认识
Pasteur的正常菌群“有益论” 俄国学者梅契尼可夫(Meqhnkobn.N.,1845-1916) 的“肠中毒学说”。
有益
有害
停滞时期 ——20世纪初至50年代
胃:胃酸的酸度很高(pH2-3),基本无活菌。
空肠和回肠上部:菌群较少。
结肠和直肠:有大量细菌,细菌的天堂 主要是类杆菌 (Bacteroides)、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大肠埃希氏菌、乳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变形杆菌 (Proteus)、梭菌(Clostridium)等。
当拔牙时,甲型链球菌可通过伤口进入血 流。一般情况下,少量菌很快被肝、脾、 淋巴结和骨髓中的吞噬细胞清除。但若心 脏瓣膜有病损,或者是安装了人工瓣膜的 人,细菌就会被阻留在那里并繁殖起来, 导致心内膜炎。
Gemella (弯生菌属), Granulicatella (颗粒链菌 属), Streptococcus (链球菌属), and Veillonella
妊娠期受内分泌的影响,阴道微生态参数pH值及 阴道菌群会发生改变
年龄微生态演替: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乳杆菌的分离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而 pH随之升高。白色念珠菌随年龄增长,分 离率减少。B族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随 年龄而增加。
宿主机 体老化
阴道菌 群生态 演替
内分泌 功能减
退
阴道生 境改变
女性生殖道的微生态失调
外耳道 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 绿脓杆菌、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鼻咽腔 葡萄球菌、甲,丙型链球菌 肺炎球菌、奈氏菌、类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 口腔 甲,丙型链球菌 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 奈氏菌、乳杆菌、梭杆菌 螺旋体、放线菌、白念珠菌
简述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
简述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
正常菌群是指人体内存在的一种微生物群落,主要由各种有益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组成。
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非常重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促进食物消化和吸收:正常菌群可以帮助分解食物中的一些难以消化的成分,如纤维素,同时释放出有助于吸收的营养物质。
2. 维护肠道健康:正常菌群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维护肠道的生态平衡,同时可以增强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减少有害物质的侵入。
3. 提高免疫力:正常菌群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发挥作用,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和炎症的发生。
4. 调节情绪和代谢:正常菌群可以与神经系统互动,调节情绪和心理状态,同时对代谢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总之,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非常重要,可以维护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调节情绪和代谢等方面,有助于维持机体的健康状态。
因此,保持正常菌群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
- 1 -。
正常菌的名词解释
正常菌的名词解释正常菌,又称为共生菌或益生菌,指的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它们在人类及其他生物体内居住,并与宿主共同生活,通过与宿主相互作用提供多种益处。
这些益生菌主要包括细菌和酵母菌,常见的有乳酸菌、双歧杆菌和酵母菌等。
正常菌的存在对于宿主机构内稳定而健康的功能至关重要。
它们在消化道、皮肤和其他生理环境中形成复杂的微生态系统,与宿主共同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正常菌在免疫调节、营养吸收和防止有害微生物侵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消化系统中,正常菌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吸收至关重要。
它们能够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和多糖,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同时,正常菌还能产生维生素K和维生素B群等物质,这些维生素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细菌的存在还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排泄功能。
除了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正常菌还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
它们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反应,帮助宿主对抗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并减少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正常菌通过刺激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减少感染病的发生。
另外,正常菌还对宿主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发现,肠道中的正常菌可以通过产生神经递质和代谢产物影响大脑的功能。
这种肠脑轴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影响情绪、认知能力和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正常菌还可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的症状,改善宿主的心理健康状态。
为了维持正常菌的数量和种类,我们可以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
摄入富含益生菌的食物,如酸奶、酸菜、发酵豆制品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的益生菌。
此外,良好的饮食结构和规律的生活作息也能够维护肠道健康,从而促进正常菌的生长。
总之,正常菌作为宿主体内的益生菌,对宿主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们在消化、免疫、心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维持宿主机体的正常运转。
通过调整饮食和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增加正常菌的数量和种类,促进身体的健康。
因此,正常菌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望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正常菌群分类
正常菌群分类正常菌群是指在正常情况下在人体内居住的菌群,包括大肠菌群、口腔菌群、皮肤菌群和阴道菌群等。
这些菌群中的微生物对人体来说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支持者,它们可以通过它们独有的特性帮助人们维持健康的生活。
因此,了解菌群分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我们能更好地保持健康。
正常菌群分类主要有四类,分别是大肠菌群,口腔菌群,皮肤菌群和阴道菌群。
大肠菌群是由多种细菌组成的,可以帮助消化食物,释放营养,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预防肠道疾病,以及协助消化活性物质的吸收。
大肠菌群中常见的菌种有乳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属和芽孢菌群。
口腔菌群主要由可以在口腔微生物环境中存活的三种口腔菌类组成,分别是李斯特氏菌、变形菌属和双歧杆菌属。
其中,李斯特氏菌属可以有效抵抗细菌性口腔病,如牙菌斑和牙龈炎,变形菌属则可以抑制口腔炎症,而双歧杆菌属可以促进牙齿的正常生长发育。
皮肤菌群是指存在于皮肤表面的菌群,主要由乳酸菌、链球菌、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等成分组成。
这些菌种有助于抵抗外来的病菌和毒素,并且被认为是维护皮肤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是阴道菌群,它包括乳酸乳杆菌、乳球菌属、变形菌属和其他一些少数菌种。
阴道菌群主要是由上述几种菌类组成的,它们主要起到抵制外来病原体的作用,促进阴道的健康,也可以减缓妇科疾病的发生。
至此,我们介绍了正常菌群分类,即大肠菌群、口腔菌群、皮肤菌群和阴道菌群。
它们之间的关系、在人体内的健康作用都应该引起我们重视,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当我们对微生物知识有所了解,就可以更好地调节自身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从而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微生物,才使我们能够保持健康的身体并度过健康的生活。
正常菌群的分布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
人体与外界相 通的皮肤与粘 膜系统(红线 部分)
皮肤:面积2m2,,pH 4—6。 葡萄球菌 丙酸杆菌 Propionibacterium 不动杆菌 Acinetobacter 大肠埃希氏菌 瓶形酵母
Pityrosporum ovalis
皮肤的解剖示意图
口腔:理想的微生物居住场所 环境复杂:牙,舌,颚,颊,唾液。
械等消毒不严而造成。 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 (一)切断感染途径 (二)建立和健全预防医院内感染的组织制度
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和 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 变形杆菌,乳酸杆菌(成熟女 性)。
二、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一)拮抗作用
正常菌群对来自人体以外的致病菌有明显的生物拮抗作用, 阻止其在机体内定植。其机制主要是:
1. 改变pH 厌氧菌产生的脂肪酸降低环境中的pH与氧化还 原势,从而抑制外来菌的生长繁殖。
髓
唾液:唾液链球菌、缓症链球菌、
口腔链球菌
牙槽骨 牙周膜
牙根
牙釉质:变异链球菌
龈缝:G+球菌和G+杆菌
骨髓
牙齿的解剖示意图
龋齿形成中的微生物变化:
光滑的牙齿 +
唾液中的酸性糖蛋白
在牙齿表面 形成糖蛋白膜
形成菌膜和 厌氧微环境
龋
齿
乳酸,蛋白酶
产
生
形成更厚
的菌膜
S. sanguis S. sobrinus S. mutans S. mitis
葡萄球菌 类白喉棒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葡萄球菌 结膜干燥棒状杆菌 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类白喉棒杆菌 革兰氏阴性球菌 葡萄球菌 甲型链球菌 卡他莫拉球菌 大肠杆菌 类白喉 棒杆菌 乳杆菌 梭菌 拟杆菌 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 大肠杆菌 产气杆菌 变形杆菌 铜绿假单胞杆菌 肠球菌 葡萄球菌 产气荚膜梭菌 破伤风梭菌 拟杆菌 双歧杆菌 消化球菌 消化链球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链球菌 非致病性分枝杆菌 乳杆菌 大肠杆菌 类白喉棒杆菌 链球菌 白假丝酵母
微生物学理论:正常菌群
Hale Waihona Puke 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偶尔少量侵入血液组织和器官则被机体的天然防御作用能迅速消灭
(一)概念:正常寄居在人体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对人无害的细菌称为正常菌群。 (二)生理作用(正常菌群的生物学意义) 1.生物拮抗作用:防御感染的生物屏障作用。 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及合成维生素。 3.免疫作用: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成熟。 4.抑癌作用。 5.抗衰老作用。 (三)人体正常菌群主要分布 体表和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偶尔少量侵入血液、组织和器官,则被机体的天然防御作用能迅速消灭。
名词解释正常菌群
名词解释正常菌群
正常菌群是指寄生于人体,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但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导致机体致病。
1.正常菌群是在人体皮肤、黏膜以及人体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和泌尿生殖道)等部位寄居,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丛,包括细菌、真菌、螺旋体、支原体等。
2.正常菌群与人的健康和疾病间有密切关系,它们发挥着重要功能,如刺激人体免疫系统,协助机体的消化、吸收等功能。
通常正常菌群对于人体无害,但在某些条件下如菌群失调、异位寄生等,正常菌群中的某些微生物是可以致病的。
正常菌群和条件致病菌
胃酸的杀菌作用 小肠的蠕动清除作用 肠腔内免疫球蛋白的抗菌作用
病因和发生机制
小肠结构异常:单发性或多发性小肠憩 室,手术性盲袢导致肠内容物滞留局部 引起小肠动力异常的疾病:甲状腺机能 低下,迷走神经切断术,假性肠梗阻等. 其他:低γ球蛋白血症、结节性淋巴样增 生所致肠腔内免疫机能下降
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通过粘附和繁殖能形成一层 自然菌膜,是一种非特异性的保护膜,可促机体抵抗致病微生物的 侵袭及定植,从而对宿主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2.刺激免疫应答 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等物质可刺 激机体免疫系统保持活跃状态,是非特异免疫功能的一个不可缺 少的组成部分。 3.合成维生素 有些微生物能合成维生素,如核黄素、 生物素、叶酸、吡哆醇及维生素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 4.降解食物残渣 肠道中正常菌群可互相配合,降解 末被人体消化食物残渣,便于机体进一步吸收。
正常菌群的分布
位部 皮肤 口腔 常见菌种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绿脓杆菌、耻垢杆菌等 链球菌(甲型或乙型)、乳酸杆菌、螺旋体、梭形杆菌、白 色念球菌、(真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奈瑟氏球菌、 类白喉杆菌等 甲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乙型链球菌、 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 皮表葡萄球菌、结膜干燥杆菌、类白喉杆菌等
鼻咽腔 眼结膜
胃
肠道
正常一般无菌
类杆菌、双歧杆菌、大肠杆菌、厌氧性链球菌、粪链球菌、 葡萄球菌、白色念球菌、乳酸杆菌、变形杆菌、破伤风杆菌、 产气荚膜杆菌等 乳酸杆菌、白色念球菌、类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等 表皮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耻垢杆菌等
阴道 尿道
大肠杆菌
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 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 种细菌,主要寄生在大 肠内。除某些菌型能引 起婴儿腹泻外,一般不 致病,对人体有益。但 当它侵入人体其他部位 时,可引起感染,如腹 膜炎、胆囊炎、膀胱炎 等。
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正常菌群是指人体内共生的一种微生物群落,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在人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生理作用,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
正常菌群在人体内起着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人体表面以及内部的各个器官都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理想环境,如果没有正常菌群的存在,就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入,导致各种感染疾病的发生。
正常菌群通过占据生物位、竞争营养物质、产生抗菌物质等方式,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维护人体内的微生态平衡,从而起到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作用。
正常菌群在人体内参与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保护机体免受外界病原微生物侵袭的重要防线。
正常菌群通过与人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调节免疫应答,维护免疫系统的平衡。
它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功能,提高免疫系统的应对能力,增强人体的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正常菌群还参与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吸收利用的重要系统。
正常菌群在肠道中生长繁殖,通过分解食物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蛋白质等物质,产生各种有益的代谢产物。
这些代谢产物不仅能够提供给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物质,还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增加食物的排空速度,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正常菌群还与人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正常菌群可以通过产生神经递质、调节血清素水平等方式,影响人体的情绪、行为和认知等方面。
它不仅可以缓解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还可以改善人体的认知功能,提高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正常菌群在人体内发挥着诸多重要的生理作用。
它不仅能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参与消化吸收过程,还与人体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正常菌群的保护和调节,通过科学的饮食结构、合理的生活方式等措施,维护人体内的正常菌群,保持身体健康。
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
简述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
正常菌群是指在人体内部和外部常驻的一种微生物群体,其中包含了多种不同种类的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人体的生理和生化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常菌群的生理学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正常菌群可以在人体内部形成一种生物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内部并引起感染。
这种生物屏障的作用是通过争夺营养物质、占据空间等方式实现的。
2.帮助人体消化食物。
正常菌群在人体内部生长繁殖,可以分解食物中的多种复杂物质,如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将其转化为人体易于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
3.促进人体免疫功能的发挥。
正常菌群可以激活人体免疫系统,刺激人体产生免疫球蛋白、白细胞等免疫细胞,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抵抗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4.调节人体代谢功能。
正常菌群可以产生多种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维生素等,这些代谢产物可以调节人体的代谢功能,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总之,正常菌群在人体内部和外部的存在和发挥具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学作用,对于人体的健康和生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保持正常菌群的平衡,避免破坏和破坏正常菌群。
- 1 -。
护理学自考微生物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多种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它们与宿主间以及它们之间保持相对平衡,通常对人体有益无害,称为正常菌群。
2、菌群失调症: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
由此产生的病症称菌群失调症。
3、条件致病菌:某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正常菌群当其菌群失调、定位转移、宿主转换或宿主抵抗力的严重降低时,可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4、专性厌氧菌:缺乏完整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
5、感染: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与宿主防御机制相互作用并引起一定的病理过程。
6、细菌:是—类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它们形体微小,以微米(μm)为测量单位,结构简单,除核蛋白外无其他细胞器。
7、.L型细菌:细菌细胞肽聚糖受到破坏或肽聚糖的合成被抑制后,在高渗条件下,有部分细菌仍能存活而变成细胞壁缺陷细菌,称为L型细菌。
8、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闭合的环状双股DNA,携带细菌生命活动非必需基因,控制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9、荚膜:包围在细胞壁外的有一层的粘液性物质,成分为多糖或多肽的多聚体。
普通染色只能见到菌体周围有不着色的透明圈,须用特殊染色法着色。
有抗吞噬作用,与细菌的毒力有关。
10、.鞭毛:所有弧菌及螺菌、半数的杆菌和少数球菌由细胞膜伸出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长5-10微米,直径:12-30纳米。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1、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且数量较多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
12、芽胞:某些革兰阳性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是细菌的休眠方式。
13、菌丝:孢子以出芽方式繁殖时形成的,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同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成菌丝,呈管状,直径一般为2-10微米,其长度随不同条件下生长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