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_1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摘要]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优点:1.首先,确立了纳税人在纳税中的主体地位,还纳税权利、义务、责任于纳税人。其次,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不按时申报和不如实申报纳税是违法行为,纳税人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得到根本解决。再次,使缴纳税款成为纳税人的职责,纳税人由过去的被动纳税变为现在的主动纳税。按期申报率基本稳定在95%左右,个体工商户也达到了80%以上。最后,推行自行申报纳税,取消专管员制度,把专管员从过去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继而转向强化征管和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中去,使税收征管?上良性循环的轨道。2.税务行政服务明显优化。
3.税收征管的含量逐步提高,加快了以机为依托的征管化进程。
4.建立了人机结合的税务稽查体系,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
5.税务系统的形象明显改观。在确立现行征管模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本着依法设立、精简效能、属地管理。通过征、管、查职能机构间的分离,争取在执法权力的合理分解制约上取得重大突破。一、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这种模式,从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为基础,通过税务机关和中介组织的双层服务,使得所有纳税人都能够实现自选申报;通过计算机对纳税申报的集约化处理、,找出未申报或中止申报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同时将异常申报加以筛选,监控纳税人按期申报;再通过稽查,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
税。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系统。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历程
[从新制度经济学看我国税收征管的优化]我国税收征管
的历程
内容提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的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从制度构成要素方面论述了优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制度选择非正式规则大众化;正式规则可操作化;实施机制有效化。
一、新制度经济学与税收征管
①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作为研究对象,认为制度对经济行为的影响至关重要,制度分析应该居于经济学核心的地位。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理论的三大柱石天赋要素、技术和偏好概括得很不全面,应将制度这一要素概括进去。制度是经济理论中不可或缺的第四大柱石。如果离开了制度,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些要素就难以发挥其功能。
②实施机制则是指制度内部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正式规则有实施机制,非正式规则也有实施机制。检验一个制度的实施机制是否有效主要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强有力的实施机制将使违约成本极高,从而使得任何违约行为都变得不划算。
③税收作为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重要手段,法制化的税收征管应该算得上是制度组成部分的正式规则及其实施机制。因此,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税收征管可谓是水到渠成。
二、我国税收征管的制度分析
依法治税通俗地讲,就是依照国家颁布的税收制度来处理税收工作。因此,税收制度就成了本文的分析对象之一。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判断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有效,除了看这个国家
的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是否完善外,更主要的是看这个国家的制度实施
机制是否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
有法不依比无法可依更糟糕。历史上以人治为主的国家,并不是没有制定
关于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关于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的几点思考
税收政策是为执行而制定的,其内容是否合法、制度是否尺度、办法是否可行、调整是否及时、执行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税收策政的执行效果。因此为促进税收政策的科学化、精细化,为深化税制鼎新和重大税收政策调整提供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为提高征管质量、提升效劳程度,有必要对税收政策的执行实施绩效评价。笔者结合多年基层税务工作的经验,对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的理念及实施谈一些粗浅的感想,以作抛砖引玉。
一、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目标。
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作为税收政策反响体系中“制定——宣传——执行——阐发——评价——反响——调整〞的重要一环,虽然在各地税务部分中有所实践,但目前尚未明确定义。笔者初步认为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概念可以这样表述:即通过成立科学的评价尺度、考评体系和办理体系,对税收政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评价,以评判是否达到税收政策设定的目标〔初志〕,为了解和掌握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政策执行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对政策进行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税收政策执行绩效评价目标是指按照税收政策制定的精神和初志,在执行税收政策后所需达到的目的,笔者认为绩效目标一般应包罗:
一是税收政策执行导向评价。对本地经济、社会、民生的影响,是否符合科学开展不雅原那么,表达创业创新的要求,优惠政策的落实是否与政策制定的初志相符。
二是税收政策执行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评价。
三是税收政策可执行性评价。税收政策本身是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包罗与有关法律、法规、部分规章以及尺度性文件存在冲突,存在政策空白,需要予以补充或完善处所;某方面规定含义模糊,是否需要加以解释或明确等。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税收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或一个层面或某个企业的税收收入与经济指标比例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是准确判断税收收入形势,及时发现征管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科学、精细的分析,可以全面了解税源底数和潜力,查找管理薄弱环节,加大征管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加税收收入。
一、目前税收分析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
近年来,从总局、省局到市、县级局领导都非常重视税收分析工作,各地也为开展税收分析工作采取了很多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市目前的税收分析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在思想观念、分析机制、分析方法和手段、分析内容、分析基础资料和分析队伍建设等方面受传统意义上的税收分析工作束缚,没有跳出“就数字论数字、就分析开展分析”的僵化模式。这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大制约了我市税收分析工作前进的步伐,具体主要表现在:1.受税收计划管理制约,对税收分析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受传统以支定收的计划分配财政机制影响,存在单纯收入任务意识,认为只要收入完成,就一好皆好,认为税收分析只是分析是否能按进度要求完成任务就可以了,缺乏对税收分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对分析重视不够,税收分析制度落实不够,税收分析及预测中的人为因素明显。比如:大多数基层领导认为县(区)地域有限,经济规模和总量较小,开展宏观税负分析可有可无,无关紧要;不少基层单位的税收分析员仍习惯于过去简单的数据对比分析,对影响税收收入增减变化的经济、政策及征管因素揭示不深、不透,导致组织收入工作被动,无所适从。
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调研报告
新形势下税收征管工作调研报告1
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通过一定的程序,对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依法征收入库的活动。我们通过几年的税收征管改革,建立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税收征管新体制。本文立足基层税收征管实践,就新形势下的税收征管进行探讨。
一、当前基层税收征管现状
按照“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原则构建的征管体制,经过多年的深化和实践,取得全面成功,从运行成效看,较为科学和严密。不仅促进了征管科技含量和征管质量逐步提高,同时也促进了税务部门勤政、廉洁、高效的形象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一是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权利、义务、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二是税务执法明显优化。通过征、管、查职能机构间的分离,在执法权力的合理分解制约上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加快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现代化进程。特别是在
CTAIS系统成功上线运行后,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手段,已广泛运用于征管的全过程,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支持下的专业化征管格局。建立了人机结合的税收征管体系,大力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基础管理,使税收征管踏上良性循环的轨道。五是税务机关的社会形象明显提升。
二、当前基层税收征管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税收征管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突破性进展,但面临新形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税源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摘要】
现代社会税收征管模式是保障国家税收稳定和有效征收的关键。本文主要探讨了当前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评价。在现有税收征管模式的特点部分,介绍了不同国家采用的征管方式和特点。在发展趋势部分,分析了数字化、智能化等新技术在税收征管中的应用。在优势和不足部分,总结了征管模式的效率、透明度等优势,同时也指出存在的不足之处。在创新和改进部分,提出了如何创新征管模式以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最后通过国际比较,展示各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差异和借鉴经验。在展望了税收征管模式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改进建议,为税收征管模式的持续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关键词:税收征管模式、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优势、不足、创新、改进、国际比较、展望、建议、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
1.1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税收征管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对于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税收征管模式是指国家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建立的一种征管关系和征管方式。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主要包括自主申报、风险分析、数据挖掘、合规监管等一系列手段。这些
征管模式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我国现代税收征管体系。在评价税收征管模式时,需要考虑其是否能够有效地实现税收执法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效率性。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展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对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不仅有助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还有助于指导税收征管工作的改进和提升。是一个复杂的课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税收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税收分析工作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税收分析作为强化税源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和手段,既是组织收入
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
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国家税务总局谢旭人局长在全国税收工作会议上
明确指出:要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工作,通过税收分析及时发现税收政策执
行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掌握影响税收收入变化的相关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但从各级税务机关对税收分析工作的理解和实践看,
仍存在一定问题。
一、主要存在问题
(一)数字对比多,变动情况分析少,税收分析的固有作用难以发挥
税收分析的综合性、复杂性是其本身固有的特点。税收分析不仅要对
收入完成情况分析,也要对影响完成情况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凡与税收
相关的因素及原因都要综合反映在其中,包括政策、市场、生产经营以及
其他不可预测因素。但在现实工作中,税收分析往往局限于计划完成情况
的分析,突出表现为数字的对比多,对税收增减变动情况分析少,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税收分析的固有作用很难得到充分发挥。
(二)缺乏部门间的协调机制,税收分析难以有效开展
税收分析既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加强征管、监控税
源变化、评估税收与经济发展是否协调的重要方式。因此,税收分析从客
观上要求计划统计、税种管理、征收管理以及税源管理等部门要相互配合,积极协作,以确保全面、准确地揭示税收增减变化的各种原因。而在现实
工作中,税收分析往往局限于税收会计统计部门,对数据变化较大的项目
进行分析,由于缺乏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税收分析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影响税收完成情况的真正原因则难以分析透彻。
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税收征管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税收新征管模式运行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征管质量和效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税收征管、监督、管理方面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建立新型税收管理体制和征管模式,不断提高税务部门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执法和程序化服务水平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了完善“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征、管、查专业化分工体制为保障,集中征收核算、专业管理、重点稽查”征管机制的工作思路,通过建立税收执法保障体系,信息化的税收管理系统,专业化制衡的税收征管体系,以机制考核为主、事后考核为辅的考核监督体系,全方位的纳税服务体系,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体系等六大体系,解决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实现税收征管制度的便利、规范、科学、高效。
关键词:税收征管;问题与对策;制度创新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加强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进程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给我国税收征管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趋利弊害,推动税收征管改革和依法治税进程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想通过对税收征管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旨在探讨一个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符合世贸规则,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税收征管新格局,以供参考。
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
税收征管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倍受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有人说:征管永远落后于时代,因为税务机关只有在充分研究社会经济现状的前提下,才能拿出详细的税收征管方案。而这时社会又已经高速前进了,所以进行税收征管改革是税务机关永恒不变的任务。
从目前现状分析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及防范
从目前现状分析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及防范
摘要: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潜在的危险。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加快,税收制度存在的缺陷日益显露,而纳税人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却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对税收的关注程度普遍提高,使得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税收执法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自我保护意识,是各级地税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地税系统的现状探讨和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及防范。
关键词:税收执法执法风险管理现状防范及措施
税收执法风险是指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潜在的危险。具体地说就是指具有执法主体资格的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力或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存在未依照或未完全依照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要求,在税收执法或履行职责中侵犯、损害了国家和纳税人的利益,给国家和纳税人造成一定物质或精神上的损失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以及因税收执法主体的作为或不作为可能导致的税收征收管理职能失效,对税收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本身造成伤害的各种危险因素的集合。执法风险不仅危害税务机关执法的公信力和执法形象,更会直接触及税务执法人员的切身利益。
我国税法体系的框架已初步形成,但税收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依法治税进程的不断加快,税收征纳双方的权力和义务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纳税人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税务干部的执法行为受到多层次的监督和制约,近年来仅从各地地税系统承办的涉税案件中就可以看出,因执法不当、执法过错或行政不作为等而引发的行政诉讼、行政赔偿以及导致国家税款损失而被追究过错或承担行政、刑事责任的情况时有发生,税收执法风险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有效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增强税务干部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各级地税机关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目前地税系统的现状探讨和分析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税收执法风险的管理及防范。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研究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研究【摘要】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的现状严重影响了企业经济活力和社会稳定,需要引起重视。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入手,详细分析了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指出存在的问题包括企业负担加重、法律法规执行不力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规范税收行为。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总结评价目前的情况并展望未来。这篇文章将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恶性竞争、影响因素、存在问题、应对措施、案例分析、总结评价、展望未来。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象愈演愈烈,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在中国政府分税制度下,地方政府通过税收的征收和使用来维持自身的政务运作和基本公共服务,因此税收收入对地方政府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政府权责不清、竞争压力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迎合高速发展的经济需求,出现了以牺牲税收公平、扭曲市场竞争为手段的恶性税收竞争。
恶性税收竞争不仅导致了税负过重、企业生存环境恶化等问题,
更影响了政府财政的稳定性和社会公平的实现。在深入研究地方政府
恶性税收竞争现状、探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尤
为迫切。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我国税收制度改革和地方政府税
收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1.2 研究意义
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现象一直存在且日益严重,对我国经济社
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深入研究我国地方政府恶性税收竞争
征管建议书——精选推荐
征管建议书
征管建议书篇一: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当前税收征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围绕全市地税系统2010年开展的“规范管理年”和“工作落实年”活动,以规范管理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税,巩固征管基础,狠抓质量考核,促进征管信息化发展,使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但由于诸多原因,征管工作与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要求还不一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存在问题
(一)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纳税申报流于形式。建立纳税人纳税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但由于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观念欠缺,以及业务技能方面的差异,导致偷税、漏税行为较为普遍,加之没有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税源监控办法,使纳税申报流于形式;对个体工商户基本是以交代报。
二是为纳税人服务不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但目前仍有一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对纳税人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原因,区别对待,而是“罚”
字当头。税务机关应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三是对计算机的期望过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是实现现代化征管的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效应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计算机在征管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1)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化方面还比较落后;(2)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四是税务稽查难以适应征管要求。(1)税务稽查力度还有待提高,稽查体系还有待完善;(2)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稽查工作质量低下。税务稽查多数是与纳税人商量定案。
五是外部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实行新模式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从法律环境看,税收司法体系不健全,影响税收司法的严肃性、准确性;从经济环境看,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未能实现法制经济;从信息环境看,有关纳税人的经济信息不能在相关行业内共享,给纳税人规避税收法律提供了机会。
征管质量不高是影响税收征管的核心问题──关于山西国税系统税收
为 ; 其二 , 侵犯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处罚 , 如纳税人的陈述权 、申辩权 、听证权 、复 议 权等等 在实际 工作中 不同程度 地都 受到了侵犯 , 当然 , 纳税人的法律自我 保护意识也不强 ;其三 ,违法事实不清 、 证据不足的处罚 ; 其四 , 法律文书不规 范 、执法程序不当的处罚等等 。
理论之窗
随着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 的逐 步建立和 税制改 革的逐 步深 入 , 征管工作 也在不 断完善 、加 强 。特别是 1995 年开始推行的税 收征管改革 ,彻底改变了过去计划 经济体制下“管户式”旧模式 ,初步 建立起了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的新模式 ,征 管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税收征 管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但是 , 征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有些 问题甚至非常严重 ,对这些问题不 进行认真研究 , 加以解决 , 不仅不 利于征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影响 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甚至会断 送税制改革的成果 。特别是面对市 场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课题 , 面对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新要求 ,对 税收 征管工作 的现状 进行全 方位 的审视很有必要 , 只有了解现状 , 认清形势 , 才能明确任务 , 决策未 来 。为此 ,我们以山西省国税部门 为主要对象 ,提出了征管质量的概 念衡量标准 ,对税收征管工作中存 在问题 、形成原因 , 进行了比较全 面 、系统的调查研究 , 并提出了一 些抉择意见 。结果表明 ,当前影响 税收 征管工作 的核心 问题是 征管 质量不高 ,主要根源是依法治税不 力 ,根本出路在于继续深化税收征 管改革 ,全面加强税收管理 。
我国税收不遵从的现状、成因及其对策
论我国税收不遵从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摘要:在税收管理活动中,征税人和纳税人都必须遵从税法。征纳双方的税法遵从度对
税收征管制度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发生,应该成为架构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及税收管理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税收不遵从;纳税不遵从;征税不遵从
衡量和评价一国或一项税收征管制度是否有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标准有二:一是看税法能否被税务机关正确、高效地执行;二是看税法是否被纳税人较好地遵守。
在税收管理活动中,征税人和纳税人都必须以税法为依据办理各种征纳事项,征纳双方的一切行为都要制约于税收法制,这就是依法治税。[1]很显然,征纳双方的行为对税收征管制度的正常运行十分重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程度上说,最大限度地减少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发生,或者说,致力于培养和促使纳税人遵从税法,致力于催促和鼓励征税人遵从税法,应该成为架构和完善税收征管制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以及税收管理的终极目标。
一、税收不遵从的含义
税收不遵从是税收遵从的相对概念。而税收遵从的含义又是多方面的:从纳税人的角度讲,税收遵从就是通常所称的纳税遵从,它是指纳税人能够依照税法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这种义务除了确认某种具体的税收债务外,还附带着(1)给付义务,如就源扣缴义务、特别征收义务等; (2)作为义务,如纳税申报义务、纳税地点变更及法人设立的呈报义务、具备账簿及记账的义务等; (3)忍受义务,如忍受检查的义务、忍受财产查封的义务和忍受搜索的义务等。[2]设法逃避上述义务的行为就是纳税不遵从。从税收管理的角度看,纳税人和征税人都是税收管理活动的主体,只不过一方是纳税主体,另一方是征税主体。因此,税收遵从不仅包括纳税遵从,理应覆盖征税遵从。所谓征税遵从,顾名思义,就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和税务人员(简称征税人)能够依照税法及有关法律正确处理各种涉税事项,例如,税籍的管理、课税资料的采集和管理、税款的核计与征收、调查和检查、税务案件的移送、税收行政救济的处理、税法的解释、税收行政命令的制定等等。但凡征税人不能履行或不能正确履行上述职责的行为即卸责行为就是征税不遵从。税收不遵从是纳税不遵从和征税不遵从的统一体。
谈谈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征管
2.6 本节小结
❖ 在本节我们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的演 变过程、及产生的时代背景、管理学的意义 以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力 图通过这些阐述使我们对税源专业化管理的 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最终明确税源专业 化管理是当前和今后税源管理的主要方式, 因此要在理念上接受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 应对税源管理模式转变带来的新要求。
1.1 中心思想
税源专业化管理的概念是什么、提出专业化管 理的征管背景是什么、专业化管理模式的框架及的 运行方式和管理的手段是什么、我们如何应对专业 化管理的新要求等等,这些问题过去我们了解地不 深,接触地不多,但在今天省市局将此项工作作为 重点,如果继续不清楚,被动地接受达不到观念的 更新,管理行为的主动性就无从谈起,就会影响我 局专业化管理工作的进程。因此做一个系统的介绍, 使大家在思想上有一个认识的基础,对推动专业化 管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将专业化分工理论运用到税源专业化管理。假设存 在两个税管员(a=2)。如果这两个税管员选择不 分工,即他们按照区域划分自己的管理范围,所有 企业不区分大小规模统一进行管理(假定他们面对 四个规模不同的企业),两个管理员在两个规模不 同的企业各花费一半的时间,则他们各自对这两个 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都知之不多,因而他们管 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定义为La-1=1/2。由于这两个 人从事同样的管理活动,各人的知识都不比另一人 多,而整个社会掌握的知识也不比一个人掌握得多。
中国税收征管能力变迁——1990年代以来税收征管制度改革及其效果检验
r o u n d t a x a t i o n r e f o r m ,i t i s me a n i n g f u l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p a s t r e f o r n l i n t h e t a x a d mi n i s t r a t i o n s y s t e m.T h i s p a p e r a i ms t o
Th e Tr a ns i t i o n o f Ta x Adm i ni s t r a t i v e Ca pa c i t y i n Chi na:
Re v i e w o n Re f o r ms o f Ta x Admi n i s t r a t i o n Leabharlann Baidu a n d Em pi r i c a l Ana l y s i s f o r The i r Ef fe c t s Si n c e 1 9 9 0 s
的新征 管职能设 立不 仅 自身带 来的税 收流失减 少, 且推 动 了传 统稽 查职能 更好 发挥作 用 ; 信息化 与流程 重组 具 有 互补 作用 , 二者共 同作 用对提 高征管效 率, 降低税收流 失发挥 了重要 作 用。
关键词 : 征 管 流程 重 组 ; 信 息化 ; 隐 形 经济 ; 税收流失 ; 纳税评估 ; 重 点 税 源 监 控 数 据 库 中图分类号 : F 8 1 2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9 7 5 3 ( 2 0 1 7 ) 0 4— 0 0 1 4—1 1
我国税收遵从的现状及专题分析
可编辑
我国税收遵从的现状及专题分析
纳税遵从又称税收遵从(Tax compliance),是指纳税义务人遵照税收法令及税收政策,向国家正确计算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税收,并服从税务部门及税务执法人员符合法律规范的管理行为。
在《2002年—2006年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战略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到税收遵从,是指纳税人依照税收法律规范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它包含三个基本要求:一是及时申报,二是准确申报,三是按时缴款。其中的税法规定是指税收法律体系中各法律效力级层中包含的有关税收规定,包括税收管理程序上的法律规定。那么税收不遵从就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行为在时间上、准确度及应缴税额有所欠缺。美国科学院对税收遵从的定义是:纳税人依照纳税申报时的税法、规范性文件、议会决定的相关税收规定,及时填报纳税申报表,准确计算并履行申报纳税义务。
1 税收遵从的现状及问题
我国的纳税人在纳税遵从方面存在突出的问题,主要是不按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纳税义务。表现较为集中的主要体现在自私性不遵从和无知性不遵从等方面。欠税、逃税、骗税等纳税不遵从现象普遍存在。从不遵从的手法看,纳税不遵从的花样很多。许多纳税人为了逃缴税款,采取多头开户、隐瞒收入或采取现金交易、账外经营或采取销毁账证、虚假申报、不申报不纳税或报假停业假注销,有的干脆以倒闭破产方式等等来逃避税务机关的管理。
1.1纳税人方面
1.1.1纳税意识不强
近年来随着税收宣传不断深入国民纳税意识不断增强税法遵从度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客观来看一个国家的公民纳税意识是同文化水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历史习惯及法律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的。当前我们经济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国民纳税意识较差,政策法律意识也不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及其评价 2008-12-20 15:15:38
[摘要]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优点:1.首先,确立了纳税人在纳税中的主体地位,还纳税权利、义务、责任于纳税人。其次,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不按时申报和不如实申报纳税是违法行为,纳税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再次,使缴纳税款成为纳税人的职责,纳税人由过去的被动纳税变为现在的主动纳税。企业按期申报率基本稳定在 95%左右,个体工商户也达到了80%以上。最后,推行自行申报纳税,取消专管员制度,把专管员从过去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继而转向强化征管和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中去,使税收征管?上良性循环的轨道。2.税务行政服务明显优化。3.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加快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现代化进程。4.建立了人机结合的税务稽查体系,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5.税务系统的社会形象明显改观。在确立现行征管模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本着依法设立、精简效能、属地管理。通过征、管、查职能机构间的分离,争取在执法权力的合理分解制约上取得重大突破。
一、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模式
我国现行的征管模式为“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服务,重点稽查”。这种模式,从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为基础,通过税务机关和中介组织的双层服务,使得所有纳税人都能够实现自选申报;通过计算机对纳税申报的集约化处理、分析,找出未申报或中止申报的纳税人进行催报催缴,同时将异常申报加以筛选,监控纳税人按期申报;再通过稽查,纠正并处罚不真实的纳税申报,引导纳税人如实申报纳税。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系统。
1.确立科学简便的申报纳税程序。有三种方式:(1)在法定的纳税申报期内,由纳税人自行计算,自行填写缴款书并向银行(国库经收处)缴纳税款,然后持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并附盖经收讫印戳的缴款书报查联,向税务机关办理申报。(2)纳税人在税务机关指定的银行开设“税款预储账户”,提前储入当期应纳税款,并在法定的申报纳税期内向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由税务机关通知指定银行划款入库。(3)在法定的申报纳税期内,纳税人持纳税申报表和有关资料并附上税款等额支票,报送税务机关;税款的入库由税务机关归集报缴数字清单。支票,统一交由作为同城票据交换单位的国库办理清算。
2.规范纳税表格。这既要考虑纳税人填写使用的方便,又要顾及应用计算机处理的便捷,为此,规范表格分两步进行:(1)统一分税种的纳税申报表、税款缴款书格式,并规范其内容;(2)简化、合并有关表格,包括相关税种纳税申报表的合并和表列内容的合理化;并将纳税申报表和缴款书一体化。
3.统一申报方式。纳税申报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1)直接申报,即由纳税人到税务机关报送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2)邮寄申报,即由纳税人将纳税申报表及有关资料装入专用信封寄达税务机关。(3)电子申报,在有条件的地方,纳税人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纳税申报表所列有关信息及资料传输给税务机关。
(二)建立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的纳税服务系统。
1.建立税法公告制度。国家税务总局应通过有效的形式及时颁布税务行政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省以下各级税务机关要定期向纳税人提供全部现行有效的税法资料,以及介绍税款计算、申报表填写等纳税知识的纳税指南等,确保纳税人及时、准确地了解税法信息。
2.建立办税服务厅、室。为方便纳税人纳税,在城市和县城以及其他交通便利、纳税人较为集中的地方,一般要以区、县局(分局)为单位建立办税服务厅,以集中、公开的形式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税后的全方位服务。
3.积极、稳妥地发展税务代理服务。鉴于部分纳税人受到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局限或者出于自身的需要,税务机关应当鼓励和提倡其依照税收法规,寻求社会中介服务组织进行税务代理。发展税务代理服务的重点,应当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
(三)建立以计算机为依托的管理监控系统。
1.建立统一的纳税人识别号。这是依托计算机监控管理的前提,是归集、处理、交换、查询税务信息的先决条件。
2.开发、完善高水平的征管监控应用系统。把从税务登记的建立、纳税申报的处理、税款的收缴与核销、中止申报的催报、滞纳款项的催缴。检查对象的筛选,到综合税收信息的统计分析。税收会计核算与监督,以及纳税信息的查询等全面纳入计算机管理,依托计算机对税收管理的全过程实施监控。
3.抓住重点,加强监控。在整个监控系统的建立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常规管理与重点监控的关系,抓住增值税、出口产品退税、个人所得税等为社会所广泛关注的征管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加以突破。
4.建立四级计算机监控网络关系。力争建成中央、省、市、县四级计算机网络,使税收的监控管理在技术手段、
信息处理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期的水平,确保税务机关的监控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四)建立人机结合的稽查系统。
1.建立分类稽查制度。根据税务稽查工作的特点,应将稽查分为日常稽查、专项稽查、专案稽查三类。日常稽查是根据选案结果进行的周期性常规税务审计;专项稽查是针对特定行业或某类纳税人进行的重点审计;专案稽查是根据举报或者前两类稽查发现的重大案源进行的个案审计。
2.建立科学的稽查规程。新的稽查方式将主要借助于依托计算机建立的监控系统,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此,必须明确流程,规范操作。具体流程为:选案,制定计划,实施检查,案件审理,执行,稽查结果分析。
(五)建立以征管功能为主,设置机构,划分职能的组织系统。
1.机构设置。征管机构设置要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以承担税收征管工作的全部任务和税收计划执行的税务机关为基层征管单位,主要是指直接面对纳税人的税务局或税务分局。中央、省、市、县各级税务机关的机构应当适应基层的改革作相应的调整,以利于为征管服务,为基层服务。
2.职能划分。征管机构的职能划分为管理服务、征收监控、税务稽查、政策法规四个系列,分工如下:(1)管理服务系列,负责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咨询,受理各项税务申请,应纳税额核定,外部信息采集等。(2)征收监控系列,负责受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及各项违章处罚款项的收纳;逾期未申报的催报,滞纳税款和逾期未缴款项的催缴,逾期不执行税务处理决定的强制执行;税收计划,会计、统计,报表以及票证管理。(3)税务稽查系列,负责选案,制定稽查计划,案件查处,案件结果分析。(4)政策法制系列,负责税法宣传,执法监督检查,税收政策课题调研反馈,税务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的应诉。
3.人力分配。基层税务机关的人力,应当根据机构设置的形式、职能划分,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加以分配。
(六)建立税收征管信息系统。
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是税收征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的目的在于将信息科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于税收征管,特别是将税收征管过程作为一个信息处理过程来对待。把税收征管的有关活动抽象为一个信息交换、传输和使用过程;通过信息的正常流动,特别是征管反馈信息的存在,使税收征管规范不断完善,税收征管效率不断提高,税收征管法制不断健全。
二、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优点
1.首先,确立了纳税人在纳税中的
主体地位,还纳税权利、义务、责任于纳税人。其次,从法制的角度明确了不按时申报和不如实申报纳税是违法行为,纳税人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使征纳双方责任不清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再次,使缴纳税款成为纳税人的职责,纳税人由过去的被动纳税变为现在的主动纳税。企业按期申报率基本稳定在 95%左右,个体工商户也达到了 80%以上。最后,推行自行申报纳税,取消专管员制度,把专管员从过去的繁琐事务中解脱出来,继而转向强化征管和监督检查的各项工作中去,使税收征管?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2.税务行政服务明显优化。到1997年底,全国已经设立办税服务厅1万万多个,银行在办税服务厅设立税款征收处3952个;办税服务厅受理咨询1524.5万次。通过建立全方位的申报服务大厅,以集中、公开的形式为纳税人提供税前、税中和税后服务,优化了服务质量,并且,通过建立税收政策法规公告制度,把税收的各种政策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向纳税人公布,方便了纳税人学习和运用税法。
3.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逐步提高,加快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征管现代化进程。到1998年底,全国税务系统已经装备电子计算机15.1万台,投入运行的微机局域网达到9012个,税收征管电子化网点达1.8万个,约占征收单位总数的 50%。纳入计算机监控系统的纳税户达到1678万户,通过计算机处理的纳税额达到5933亿元,约占当年工商税收总额的 69 4%。目前,各级税务机关重视和加大了计算机硬件建设的投入,计算机在全国税务系统普遍使用,在一定范围内已基本上实现了征管全过程的微机化。
4.建立了人机结合的税务稽查体系,税务稽查力度不断加大。从国家税务总局到地方各级税务机关都成立了专门的税务稽查机构,充实了稽查环节的力量,到1997年底,全国税务系统已经设立专门的稽查机构6762个,配备稽查人员1.2万人。通过加强对稽查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提高了稽查人员的素质,完善了业绩考核办法,并同时开展了多种专项、重点和专案稽查,突出了对偷漏税大案要案的查处打击力度。
5.税务系统的社会形象明显改观。随着税收征管改革的推进,集中、公开式服务广为普及,依法治税、文明服务、高效办事的税务新形象逐步在社会上树立起来。
三、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纳税申报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建立纳税人纳税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但由于纳税人自觉依法纳税的观念欠缺,以及业务技能方面的差异,导致偷税、漏税行为较为普遍,加之没有
严格的税务登记制度和税源监控办法,使纳税申报在部分地区流于形式。
2.为纳税人服务不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是税务机关应尽的义务,但目前仍有一些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例如:对纳税人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客观地分析原因,区别对待,而是“罚”字当头。税务机关应改进服务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3.对计算机的期望过高。利用计算机进行税收征管是实现现代化征管的标志,也是提高管理效应的必然途径。但是,目前计算机在征管方面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1)软件开发和计算机网络化方面还比较落后;(2)管理人员的素质还有待提高。
4.税务稽查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1)税务稽查力度还有待提高,稽查体系还有待完善;(2)稽查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较差,稽查工作质量低下。
5.外部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实行新模式的外部环境不够完善,从法律环境看,税收司法体系不健全,影响税收司法的严肃性、准确性;从经济环境看,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未能实现法制经济;从信息环境看,有关纳税人的经济信息不能在相关行业内共享,给纳税人规避税收法律提供了机会。
四、对现行税收征管模式的进一步完善
1.加强对纳税人的管理工作。在确立现行征管模式的前提下,应允许各地因地制宜地制定管理措施,本着依法设立、精简效能、属地管理。划清职责、监督制约、因地制宜的原则,进一步明确机构职责,调整机构设置,精简人员编制,建立与新的征管格局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体系,以解决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问题,注重效果,反对形式主义。
2.通过征、管、查职能机构间的分离,争取在执法权力的合理分解制约上取得重大突破。扩大税务稽查范围,提高税务稽查水平。扩大税务稽查的范围要做到两点:(1)当年检查和跨年度检查相结合;(2)选案检查和普遍检查相结合,尽可能做到不漏查、不漏户、不漏税。提高税务稽查的水平要以提高税务干部的素质为前提,要加强税务干部的素质教育,保证税务检查的水平。
3.提高税务机关的服务质量。我国的税收征管长期以来一直忽视对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的培养,导致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普遍不高,这也是税收征管长期低效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纳税人纳税意识的形成有赖于征税机关在税收宣传、提供服务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因此,征管机关在严格执法的前提下,要把为纳税人服务,清除纳税人守法障碍作为提高纳税人意识和促进纳税人遵纪守法的重要手段。
4.进一步发挥计算机在税收征管工作中的作用
。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税收征管现代化的水平,是提高征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而在税收电算化方面,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在软件方面,缺乏统一的税收征管软件,不能与其他相关部门联网。为了实现计算机网络的依托作用,税务部门必须加大科技开发的力度,攻克计算机技术的难关。不但要更新硬件,扩大容量,而且要尽快编制科学、合理的全国统一的征管软件,实现全国税务系统微机联网,并加强与其他有关部门联网的工作,充分发挥计算机的功能。
5.税务系统在实施新征管法的过程中,应大力推进征管改革,完善税收运行机制。大幅度压缩基层执法主体数量,实行集中征收,分解税收执法权,推行税收专业化管理;完善税收窗口服务,以减少暗箱操作。针对个别税务干部重情轻法、徇私腐化的现象,税务系统内部必须加强法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是利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税务干部防腐拒变的能力,树立廉洁自律的正气,筑牢思想道德的防线,以严密的制度、过硬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来防范税务人员的涉税犯罪。
6.尽快建立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建立税收司法保卫体系可以提高税收司法的工作效益,为新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