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出处】出自宋太宗大臣赵普的奏折。
宋朝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的初衷是努力争取民心,如果没有民众支持,政权也不会稳定。
【“攘外必先安内”含义】是想要抵御外来的入侵必须先把内部的不稳定因素抚平,如果说一个国家内部不团结、明争暗斗、勾心斗角、烽烟四起再加上外来的虎视眈眈,首先做的是先把内部的斗争和纷争安定下来,然后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来侵犯之敌!【“攘外必先安内”的个人理解】就是内部团结是第一位。
一个团队只有团结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发挥出最大的能量。
而要去跟外部作战,要是连自己内部都不团结,不统一意见,怎么能够去获得胜利,所以内部的安定团结是对外发展的前提条件。
【如何评价“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的基点是强调先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将攘外悬为政策的基本目标。
汪精卫在回答人们对该口号的责难时,就曾振振有辞地从语意上辩解:“攘外是目的,不是手段。
若以为必攘外,然后可以安内,那无异以攘外为安内的手段了。
”也就是说,先安内的判断,是和攘外的目标相联系的,要攘外必须先安内,攘外是目的,安内是基础。
【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攘外必先安内”这句话是错误的呢!我认为,错的不是这句话,而是蒋介石。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先生等革命烈士为了拯救中华民族而发起的一场反对帝制、反对封建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的一场伟大革命,这场革命震惊了世界,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度,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探索了道路。
孙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义”理论,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满清专治和列强的侵略,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之军阀,求得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试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性质
试析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方针的性质摘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是“九•一八”事变后至“七•七”抗战前夕蒋介石和南京国民政府奉行的一项反动政策,反映了代表“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①。
多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对“攘外必先安内”的解释与评价存在着分歧。
台湾学者认为此方针的执行造就了中国建设的“黄金”时期,并为八年抗战作了充分准备。
大陆传统观点认为,此方针是“只剿共,不抗日”的妥协、投降方针。
我认为这两种说法都不够科学。
为了正确评价“攘外必先安内”方针,有必要对此方针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国历史攘外安内政策方针一、历史上的攘外必先安内关于攘外与安内,从历史上看,并不是蒋介石的首创。
清末年,外有列强,内有太平天国,清朝选择安内,最后未能攘外,但满清江山还是多延续了几年,最后亡于辛亥革命;明朝,外有建州女真,内有李自成等人。
明朝选择两面出击,结果内剿不灭李自成,外挡不住建州女真,最后亡于李自成。
如果当时对外求和,调集大军围剿李自成等人,也许明朝的江山可以多持续几年;宋,外有辽、金,内有方腊。
宋调集西军围剿了方腊,然后这只精疲力尽的西军被金军全歼,北宋虽然最后亡于金,不过剿灭了方腊却帮助了赵构建立了南宋,最后南宋亡于蒙古;汉,刘邦建汉,屈服于匈奴的武力,执行和亲之策,然后经过几代帝王的努力,国力强盛,另外平定七王之乱,推行推恩令,稳定了国内局势,所以才会有汉武逐匈奴于漠北的伟业。
所以有先安内后能攘外,如汉;有先安内未能攘外,如宋;有既未能安内,也无法攘外,如明。
在这么多攘外与安内的选项中,好像有一个没有出现,那就是当内外皆有难的时候,能先攘外而后安内的。
中国的历史,自秦以降,王朝被外敌所灭者为少,而为内敌所灭者为众;被外敌所灭的朝代中,统治者往往还有机会再立朝廷。
晋之后有东晋,宋以后有南宋,明虽然是被大顺所灭,但大顺败亡的太快,所以明也有一个南明。
但被内敌所覆灭的王朝,那些统治者就没有再次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所以中国历史上的统治者在面临内忧与外患时,选择总是很明确,有能力的时候就内外皆战,没有能力的时候就优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为了推倒北洋军阀,结束中国混乱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但在1927年7月,国民党单方面毁约,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之后,蒋介石在全国追捕共产党员。
就在1931年9月18日,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爆发,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中国及亚洲的序幕,我国的东三省迅速沦陷为其殖民地,国民的民族情绪空前高涨,强烈要求以蒋介石为核心的国民政府放弃剿共,共同抗日。
而蒋介石却推出了其臭名昭著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其主题简单说就是先剿共,再抗日。
但是由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被迫放弃,不得已选择了统一抗日战线。
作为一国元首,蒋介石为什么置众愿于不顾,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呢?难道他真的是不顾民族大义吗?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仔细考虑,我认为这一政策实乃一个统治者的高明之举。
首先,当时的中国虽然在经济、社会、军事等方面都非常落后,日本人虽然实力雄厚,但是作为一个外来侵略者,想要在地广人多的中国实现长久、完全的殖民统治是不可能的。
即使暂时会尝到一些甜头,但终究会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蒋介石深知这一点,他曾经提出过“持久战”一说,随后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持久战”,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对此高度一致。
其次,作为一个统治者,如何维护自己的统治权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蒋介石当然了解这一点。
剿共就是因为不想成立联合政府,维护其国民党的一党独裁。
当时的共产党刚刚经过了国民党的五次围剿和长征,仅剩两万多人马,已经到了最虚弱的时候,此时不灭,更待何时?若就此联共抗日,之前倾注了大量精力的五次围剿岂不是白白浪费了?最后,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蒋介石老谋深算,“攘外必先安内”更多的是长远的考虑了抗战胜利后的事情,抗日必定是长久的事情,在这期间,共产党必会发展壮大,等到他在中国扎牢根基再来除掉更是难上加难,然而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共产党在抗日期间深得民心,借此发展壮大了何止十倍。
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奴和亲,而将注意力集中到削藩上。
结果,汉景帝的削藩除去了内忧,加强了中央集权,增强了国力,为武帝对匈奴动武、解决边患创造了条件。
历史典故之二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历史典故之三明朝于谦《急处粮运以实重边以保盛业疏》提到:“臣等看议得,疆兵以足食为本,攘外以安内为先。
”编辑本段近代攘外必先安内提出背景蒋介石提出对日妥协、全力“剿共” 的反动政策。
最早见于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昌行营发表的告全国同胞通电:“赤匪军阀叛徒,与帝国主义者联合进攻,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
”认为:“此次若无粤中叛变,则朝鲜惨案,必无由而生,法权收回问题,亦早已解决,不平等条约,取消自无疑义。
故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逆粤,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这时之安内,主要已是对中共而言,反对派武装退居其次;攘外则针对日本、苏俄及对华有不平等条约和各种侵略行为的国家,主要又针对日本。
安内攘外,安内仍是核心所在。
事件过程1931年9月,蒋介石在顾维钧就外交部长职宣誓会上的训词(节录)亦提到"战争不仅限于有形之军事,凡农工商业之战,与乎科学经济之战,实较军事武力之战争其效更大;而外交上无形之战争,其成败胜负之价值,则超于任何战争之上,而世人不知之也。
......今顾暑部长就职于危难之秋,受命于存亡之交,深信其必能力肩艰巨,不辱使命也。
惟军旅之事,在于信任之专,故阃以外将军主之;而外交之关系,胜于军事,尤在于信任之专也。
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能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
故今日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
盖主战固须先求国内之统一,即主和亦非求国内之统一决不能言和。
是以不能战故不能言和,而不统一更不能言和与言战也。
吾国当此内忧外患之来,军事与外交当局所恃者,惟有耿耿一片爱国之赤忱,竭其愚忠,尽其职责,至于成败利钝,非所逆睹;毁誉荣辱,更非所计。
南京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论析
占 整 个 东 北 并 扩 展 至 华北 时 蒋 介 石 在 1 月
日发 表 演说 再次表 达 了 这 一 思 想
,
, 。 ,
他声称
:
中 国 的抗 战 尚 难 以 获 得 国 际 上 有 力 的 支
.
镶外 必先 安 内 统 一 方能 御侮 未 有 国 不 统 一 而 故今 日 之对外 无 论 用 军 事 方 式
.
3 月 1 4
日 对期 匪 政 治 宣 传 委 员 的 指
“
, .
示 信 中 又 一 次强 调 俊 寇 深 入 赤 匪 猖 撅 吾 人攘
命 力量
19
。
三 派 里 除 南 京 政 府 外 国 民 党 反蒋 派 于
5
外 必先安 内 ③
.
”
.
《 上 海 停 战协 定 》 签 订不 久 蒋
,
、
1 3
年
月在 广 州成 立 了 自已 的
第 二 才 是 抗 日 来攘 外
”
.
“
①
、
并一 再强
这 一政策 探 讨南京 政府 确立 这 一 政策 的 主 客 观 原 因 进 而 剖 析 评 述 这 一政 策 的 内 容 性 质 和 作
用 对 于 正 确 认识 和 估价 国 民 党 该段 时 期 的 历 史
,
调 安 内 是攘 外 的 前 提 产党和 红 军
, , , 。 , , ,
复杂 的 国际 国 内形 势 为维 护 自己 的 恨本利 益 权 衡 利 弊 作 出 的战 略 选择 它 的 产 生 有 其 一 定 的 历 史 必 然性
。
.
。
法权收 回 问题 亦 早 已 解决 不 平 等 条 约 取 消 自 无疑 义 故 不 先 消 灭 赤 匪 恢 复 民 族 之 元 气 则 不 能御侮 不 先削平 粤 逆 完成 国 家 之 统 一 则 不 能 攘外
论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政策
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政策一、30年代攘外必先安内和不抵抗政策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蒋介石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对于共产党实行无情地围剿,对于外部入侵日本帝国主义的实行不抵抗政策。
早在“九一八”事变前,蒋介石就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
1931年7月23日,他在“剿共”南昌行营发表《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中说:“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以忍辱负重之毅力,雪党国百年之奇耻。
惟攘外应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声言:在此“生死存亡,间不容发之秋,自应以卧薪尝胆之精神,作安内攘外之奋斗。
”[1]然而与攘外必先安内相承接的不抵抗政策是九一八事件的产物,日本帝国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
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的执行者首先是张学良,史学界一直认为不抵抗政策的决策者是蒋介石但张学良本人却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达的与中央无关。
在此我们抛开国民党内部的权利纷争与蒋张政治需要,无论不抵抗政策是谁的主张蒋介石和张学良的恐日倾向在九一八前后的各种事情上都表现的很明显。
在“九一八事变”的前六天,也就是9月12日,蒋介石与张学良在石家庄密谈时就说:“最近获得可靠情报,日军在东北马上要动手,我们力量不足,不能打,”并指示“万一日本进攻也不可抵抗,以免事件扩大,处理困难。
后据冯玉祥将军回忆,蒋介石在南京的一次会议上讲:“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我们从此处可以看出不抵抗政策市在蒋介石对中日战争抱着这种悲情态度的状况下提出的。
先安内再攘外的意思
先安内再攘外的意思
“先安内后攘外”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在国内稳定之后再处理
外部事务。
这个成语源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文是“先王之道,安内以制外”。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国家的治理应该先从内部做起,使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稳定有序,然后再考虑对外扩张或
对外交往。
这个成语强调了国家发展的基本道理,即内部稳定是外
部发展的基础。
从政治角度来看,“先安内后攘外”意味着国家应该首先加强
内部治理,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强国内的统一和
团结,以此为基础,再考虑对外政策和外交事务。
只有国内稳定了,国家才能有更多精力和资源去处理对外事务。
从管理角度来看,“先安内后攘外”也可以理解为企业或组织
在发展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内部的管理和运营,包括人才培养、
组织架构、内部流程等问题,使企业内部运转良好,然后再去开拓
市场、拓展业务。
总的来说,“先安内后攘外”强调了内外因素的关系,指出了
内部稳定对于外部发展的重要性,是一个在政治、管理等领域都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原则。
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
论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摘要:“攘外必先安内”是蒋介石处理内政外交的基本国策。
但是学界对这一政策的界定有失偏颇,究其原因是长期片面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史观所致,而全面认识“攘外必先安内”,必须将它放在更阔的视野中……关键词:攘外安内统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却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由是炮轰东北军驻地大营,并乘机占领沈阳城,这就是史上著名的“九一八事变”。
我在教学过程中讲到“九一八事变”的时候,书上只是简单讲了结果,由于蒋介石授意东北军不抵抗,致使不久以后3000多万东北人民全部落入日寇的手中,东北人民开始了漫长的亡国奴的生活。
当时的情况是:东北军完全占据兵力优势,(东北军在数量上和关东军的比例是17:2)因此,一般认为,就是由于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才使东北沦陷。
蒋介石及其错误方针——“攘外必先安内”,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时至今日,我觉得这个评价有失公正,这是长期片面坚持无产阶级革命史观的固定思维所致,幸好学术动态对此有些争鸣,我也不甘寂寞,聊作了些许整理,写出来我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我们非常有必要对“攘外必先安内”来个史学探源,把对蒋介石和对“攘外必先安内”的评价区分开来,还蒋介石和“攘外必先安内”一个公正。
㈠“攘外必先安内”并非提出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更不在此事以后才提出,相反,蒋明确公开地提出“攘外必先安内”是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前,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在南京发出《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唯攘外必先安内,去腐乃能防蠹”要求国民党各高级将领“必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元气……否则不能御侮”。
㈡从蒋介石的民族观来看,他不同于此前一般的军阀,他不但宣称统一,而且坚持统一,从孙中山乐意把民主国家的宏大基业交付给他,到“中山舰事件”,再到四一二政变,直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及其以后的多次发动对各军阀的战争,他都是矢志不移地要实现统一,“攘外必先安内”也是和这个目的一脉相承的:安内也好,攘外也罢,除非实现了军权的统一,否则一切免谈。
攘外必先安内
明末“攘外必先安内”论企业发展决策思考“攘外必先安内”,最早的出处是宰相赵普在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当内外交困, 面临重大统治危机时, 历代统治者为应付危机、维护统治实施的一项政治措施。
单纯从语意来分析,“攘外必先安内”的基点是强调先安内,将安内摆到首要位置,以安内为攘外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未否定攘外的必要性,将攘外悬为政策的基本目标。
明崇祯帝,即位以来,时运不济,内忧与外患始终困扰着他,令他伤透脑筋。
崇祯八年十月为凤阳陵寝遭农民军焚毁而颁发的罪己诏中,他沉痛地反思这种内外交困的处境,归结为“倚任非人”,“遂致虏猖寇起”,“虏乃三入,寇则七年”,正当他下令洪承畴督剿西北,卢象升督剿东南之时,崇祯九年六月底北方的满洲铁骑突破长城要塞喜峰口,七月初三日京师宣布戒严,兵部紧急征调各路勤王兵入援京师。
正在郧西征战的卢象升接到调令,以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身份,出任宣大总督,由安内转向攘外。
这次满洲武装突破长城关隘直逼京师,着实令崇祯帝吃惊不小,自从己巳之变以后,东北边防较为平静,不料竟以如此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京城脚下。
京师一戒严,各路勤王兵奉调赶来,关宁劲旅又重新回到边防重镇。
一场虚惊过后,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
崇祯帝环顾廷臣无一人通晓军事可堪中枢之任,便想起前任宣大总督现正丁忧在家的杨嗣昌。
杨嗣昌接到皇上夺情起复的圣旨抵京赴任,侃侃而谈,才辩阔达,大异乎前此大臣那种质木卑微者流,崇祯帝视为能臣,每次召对都大大超过规定时间,激动得拍案叫绝,叹道:“恨用卿晚!”杨嗣昌出任兵部尚书后,接连不断地向皇上陈述他的治国方略,集中起来便是摆脱内外交困的三大方针:第一,必先安内然后才能攘外;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第三,必先保民然后才能荡寇。
这三点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施政纲领,以后陆续提出的一系列建议,都围绕着这个纲领而展开。
关于“必安内方可攘外”,其实是最为关键的决策。
攘外必先安内,中国有太多的历史教训
人人都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吸取了中唐以来藩镇割据,以及五代将骄兵悍,动辄废主自立的的经验教训,杯酒释兵权,致使武备松解,将领受制于朝,难以有所作为,终宋之世,
军事羸弱,外患不断的史实。但这并不是北宋灭亡的真正缘由。北宋既亡于皇帝的昏庸无道,又亡于统治阶级内部的腐朽。假若王安石改革遵循正确的轨道发展,不是由蔡京为首的新党借改革之名损公肥私,鱼肉乡里,导致天下沸腾,人民离心;权贵官僚们又利欲熏心,随意挑起边衅,并自不量力引狼入室;换句话说,北宋无此内忧,同仇敌忾,上下一心,何来亡国之患?
翻开一部中国历史,几乎每一个朝代都在励精图治,与民休息中开始了他的兴盛,又都在内忧外患中迎接了自己的灭亡。因此,在内忧系,以顺利地度过危机,换来新生和中兴的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了,至少化解了一个主要矛盾,才能专力解决另一个矛盾,从而转危为安。一部盛衰兴亡的的中国历史,几乎摆脱不了上述的规律,所以,在区分主次,辨析二者的矛盾联系与复杂的关系上,无论从政治经济角度考虑,还是从军事角度考虑,再蠢的统治者,也会优先考虑自己身后的麻烦,以解除后顾之忧,再回过头来了结身前的祸患。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国策——攘外必先安内。
所以,外患的发生,祸起于内乱。内乱不除,无由攘外。内部腐化堕落,贪污公行,争权夺利,祸害利民,则变由此生,偌大的江山,将不过是一个纸糊的巨人,外力轻轻一推,就将土崩瓦解。
攘外必先安内的合理性
“攘外必先安内”之我见“攘外必先安内”并非蒋介石首创,最早的出处大约是宋初的赵普给宋太宗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
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但本文所要论述的是蒋介石提的“攘外必先安内”。
“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意在应对国内“三足鼎立”、国际“四向分散”的形势。
在影视作品和教科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攘外必先安内导致蒋介石丧失民心,是反动政策,所以显而易见地这个政策是错误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从现代的逻辑看,在日常生活中,比如竞争比赛,我们常常听见有人说,一个团队内部不团结统一,怎么能在与别的团队的竞争中获胜呢,这便符合了攘外必先安内;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任何事物都由内因与外因所决定,事物的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是占支配地位的,而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是属于从属地位,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所以,依照这一哲学原理,攘外必先安内是合理的。
从当时历史形势看,众所同知,“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民党刚统一全国,政权刚建立,面临着巩固政权,稳定局势的艰巨任务。
国民党内部矛盾丛生、纷争不断、内讧激烈,如蒋汪矛盾;各地如两广、西南诸省、山东、山西等地实力派军阀依然把持一方,国民政府政令不畅,影响十分有限;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革命纲领和已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的共产党日渐坐大,拥有十几块根据地和30多万红军;国内与国民党持不同政见者大有人在。
所以“安内”的对象一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二是国民党内的反对派,三是地方实力派军阀,四是国内其他持不同政见的政治派别和民众。
就前三种安内对象而言,为了国家团结统一,政令军令通达,攘外必先安内是合理的,第四种就错误了,不能因为别人与你政见不同就对其实行专政,而应该进行民主改革。
“攘外”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正因为中国国内不团结统一,才使拥有弹丸之地的日本敢于侵略幅员辽阔的中国。
而对内忧外患两重威胁,对于刚刚诞生的国民党政权,显然外要攘,内也要安,如果两者兼顾,显然力不从心,那么哪个是主哪个是次,孰先孰后呢?从经济上,战争胜败的根本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实力的比拼,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成为工业国家,而中国依然积贫积弱,中日力量悬殊,单独对日作战必败,以攘外必先安内国策,可以拖延时间备战,中国太弱,需要时间养精蓄锐、整军经武,才能抗日;短时间中国经济不能赶上日本,要想取得抗战胜利,必须取得国际社会的经济军事援助,而当时国际社会世界大战尚未爆发,世界强国尚未对战争重视。
攘外必先安内的现实意义
攘外必先安内的现实意义
安内思想关注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即保护内部公共和私人利益,
被认为是维护国家安全,达到社会安定幸福的重要意义。
安内的关注
主要是民族融合、拒绝外来势力侵犯、克制内部敌对活动、正确处理
社会关系以及完善国家政治体制和防止政治极端化等。
而攘外思想则注重探索向外发展的现实意义,强调同外部的交往联系,发挥国际影响力,加强与外部社会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在巩固国
家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国家的繁荣稳定。
同时,攘外也注重宣传民族文化,加强国际影响力,在国际上树立正确形象,提升国家地位。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与战术
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与战术中国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许多著名的战争,这些战争背后隐藏着大量的战争策略与战术。
这些战争策略与战术的运用,不仅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走向,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争策略与战术,展示出中国古代智慧及其在战争中的应用。
一、合纵连横与攘外必先安内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与战术以合纵连横和攘外必先安内为核心。
这两个原则在古代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合纵连横是指通过联合各个国家或部族,形成强大的联盟,以抵御外敌的侵略。
这种策略的代表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和晋文公。
他们通过外交手段,迅速建立起以他们为首的联盟,有效抵御了强大的外敌。
这一战略的成功不仅使得自己的国家得到了保护,也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影响。
而攘外必先安内则是指在进行对外战争之前,必须先处理好内部事务。
二、兵法与变法相结合在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中,兵法与变法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兵法是古代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军事理论和兵器运用的规律。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兵法莫过于《孙子兵法》。
这本兵法书是中国军事指导的经典之作。
孙子兵法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战争原则,如“快速行军,不虞伏藏”、“取敌之不备,攻其必救之地”等。
这些原则对后世的战争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变法则是指通过改革内政、加强国力,为战争创造有利的条件。
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变法运动莫过于战国时期的变法,如韩非子的墨家变法和荀子的法家变法等。
通过这些变法,各国都能够提高自己的国力,为后来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三、使用奇袭与诱敌深入策略中国历史上的战争策略与战术中,奇袭和诱敌深入策略也经常被运用。
奇袭是指利用战争中的意外或出人意料的行动,打乱敌人的防御,从而取得胜利。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权利用火攻战术,奇袭曹操的水军,最终击败了曹操。
这种奇袭战术的使用,展示了中国古代战争中的智慧和灵活性。
诱敌深入策略则是指利用敌人的贪婪和骄傲心理,诱使其深入进攻,然后对其进行围剿。
先解决内部,再扩张的成语
先解决内部,再扩张的成语
以下是五个表达先解决内部问题,再进行外部扩张的成语及其赏析:
1. 安内攘外:这个成语形容先安定内部,再抵御外敌,强调了内部稳定的重要性。
2. 标本兼治:这个成语形容既要解决表面问题,也要解决根本问题,强调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重要性。
3. 内圣外王:这个成语形容内心具有圣人的品德,对外施行王道,强调了内在修养和外在行为的统一。
4. 攘外必先安内:这个成语强调了要抵御外敌,必须先安定内部,表达了内部稳定对于对外扩张的重要性。
5.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修养、家庭和睦、国家治理和天下太平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内在修养和外部治理的顺序。
这些成语都强调了内部问题的解决对于外部扩张的重要性,表达了一种先内后外的思想。
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具体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成语,以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攘外者必先安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攘外者必先安内(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景公问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有簟伊兔童保乂齐国,能遂武功而立文德,纠合兄弟,抚存冀州,吴越受令,荆楚情忧,莫不宾服,勤于周室,天子加德。
先君昭功,管子之力也。
今寡人亦存齐国之政于夫子,夫子以佐佑寡人,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
晏子对日:“昔吾先君桓公能任用贤、举事不私,听狱不阿,鳏寡无饥色。
不以饮食之辟害民之财,不以宫室之侈劳人之力,节取于民而普施之。
府无藏,仓无粟。
上无骄行,下无谄德,是以管子能以齐国免于难,而以吾先君参乎天子。
今君疏远贤人而任馋谀,使民若不胜,藉敛若不得,厚取于民而薄其施,席萩朽蠢而礼悖于诸侯,菽栗藏深而怨积于百姓,君臣交恶而政刑无常,臣恐国之危失,而公不得享也。
又恶能彰先君之功烈,而继管子之业乎?“(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节)材料二:臣闻帝王之治,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书》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则虽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唯是百姓愁苦思乱,民不聊生,然后夷狄盗贼乘之而起。
盖安民可以行义,而危民易与为非,其势然也。
独昨岁以元年,蠲赋一半,国用不足,又边费重大,内帑空乏,不得已差四御史分道督赋,三督御史清理屯监,皆一时权宜以佐国用之急。
而人遂有苦其搜刮者,臣近日访之外论,皆称不便,缘各御史差出,目见百姓穷苦亦无别法,清查止将官库所储,尽行催解。
以致各省库藏空虚水旱灾伤视民之死而不熊服两广用兵供饷百出而不能支是国用木充而元气已耗矣。
昔汉昭帝承武帝多事之后,海内虚耗,霍光佐之节俭省用,与民休息,行之数年,百姓阜安,国用遂足。
然则与其设法征求,索之于有限之数以通民,孰若加意省俭,取之于自足之中以厚下乎。
仰惟皇上即位以来,凡诸斋醮土木淫侈之费悉行停革,虽大禹之克勤克俭不是过矣,然臣窃以为,矫枉必须过正,当民穷财尽之时,若不痛加省节,恐不能救也。
伏望皇上轸念民穷,加惠邦本,于凡不急工程,无益征办,一切停免,敦尚俭素以为天下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外必先安内=====================大多数致痘的情况是湿热引起的,而五脏中的脾有化痰湿的作用,长痘的同学一般常感觉喉咙里老有痰,所以你真正的敌人不是脸上的痘痘,而是你虚弱的脾。
中医五行中,脾属土,肝属木,而木克土,人体某一脏体虚了,会导致克制它的脏体上火,脾虚的人一般表现出肝火旺的症状。
大部分情况下医生会配一些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连翘等清热下火药来驱肝火,一时的确有缓解效果,但是这些苦寒之物大多对脾是有损伤的,于是痘痘好过一阵,却只能周而复始地长那么为什么脾会如此虚弱呢?问题出在睡眠上,所有的能量和物质转化都是有规律的,万物生长靠太阳,人要量力而行跟着太阳的节律走,逆天而行受伤害的总是自己!紊乱的睡眠不仅损伤脾,对五脏六腑都是种戕害!睡眠养生讲一般9点就应该入睡。
晚上11点若还不睡觉,你要知道你是在你的体内养毒!解决湿气引发的痘痘有两个方法,一个是人为的手段去湿,方法很多,刮痧、拔罐、汗蒸、针灸…还有依靠药物,霍香正气丸是个不错的选择。
细心的同学也许会发现夏季中暑时常常用这些手段来治疗,因为它们都是因湿气引发的不同症状。
还有个手段就是健脾,首先停止对它的伤害!做到早睡!扯开话题说一下早起,因为晚起对人的伤害也不小!首先早上不进食,五脏六腑得不到滋养先不说(最受损伤的是胃!),其次小肠得不到来自胃的给养就从大肠吸收人体夜间代谢完准备排出体外的物质,于利于弊你自己权衡。
做到早睡早起另一方面就是去滋养脾,食补方面,红豆薏仁为伍,山药薏仁为伍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红豆和薏仁各抓一把熬粥喝就行,山药薏仁可以去药店买来磨成粉,每天一小碗。
山药选怀山药效果最佳。
药补方面吃参苓白术丸或归脾丸。
但是食补胜药补!--------------------------------早睡:21:00-23:00为亥时,亥时三焦经旺,三焦通百脉,亥时入眠,百脉皆得濡养,那些百岁的老人,无不遵循此法则!战国时名医文挚对齐威王说:我的养生之道把睡眠放在头等位置,人和动物只有睡眠才生长,睡眠帮助脾胃消化食物,所以睡眠是养生第一大补!一个人晚上不睡觉,其损失百日也难以恢复!23点胆经打开,此时不睡伤胆气,全身脏腑功能下降,代谢力免疫力纷纷下降(代谢力低、细胞内废物滞留,痘印疤痕想要快速修复都成浮云),人体机能随之下降,易患各种精神疾病。
丑时(1:00-3:00)肝经最旺,丑时不眠,肝无法解除掉有毒之物,因肝脏储藏的新鲜血液含有毒之物,人易面呈青色。
久之易患各类肝病。
子丑时(23:00-3:00)肝胆经最活跃的时候,肝胆要回血,“躺下去回血,站起来供血”。
熟睡之后肝胆开始回血把有毒的血过滤掉,产生新鲜的血液。
睡眠宜早,勿过10点,老年人勿过9点。
睡眠也不宜过多,壮年至多7-8小时,多睡则智昏头晕眼红胀,四肢疲软。
早起:5:00-7:00 是人体大肠经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新陈代谢的浊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的完成排浊功能,使浊物停留而形成毒素,危害人体血液和脏器百骸。
7:00-9:00 人体胃经最旺,9:00-11:00 人体脾经最旺,这时人体的消化吸收运化能力最好,如果这时候不起床,人体胃酸会严重腐蚀胃粘膜,人体在最佳吸收营养时间得不到营养,长期以来会患脾胃疾病,造成营养不良、中气塌陷。
赖床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
--------------------------------内调:心火莲子芯肝火杭白菊、决明子肺火百合、雪梨、川贝枇杷膏外敷:方一:野菊花or 金银花(晒干磨细粉用蜂蜜调和敷脸半小时左右)方二:【特效秘方】茯苓白芷白芨薏仁(等量磨细粉用蜂蜜调和敷脸半小时左右,白芷味辛刺激,敏感肌肤慎用,由于白芷感光,此药膜适合晚上做)===============答=====================生物钟是一种群体表现制约个体产生的,就像如果我们搬到美国去生活,刚开始我们有自己的生物钟,但是受群体影响,或者说是受大自然影响,我们不得不调整自己的生物钟以顺应自然的规律。
晚上比较兴奋一个原因是习惯养成了,兴奋点在那儿,另一个脾虚之人往往夜难安眠,哪怕睡下去也只能睡得很浅,这是五脏对宿主的恶性反应。
你伤害了它,它更像一个赌气的孩子在报复。
===============答=====================还有就是每天要运动,跑步是最佳选择了!出汗排毒、通透毛孔,更为重要的是它调理身体各个方面的机能。
总结7个字:吃好、睡好、运动好!没痘痘,没烦恼-那就不会忧思了!(忧思伤脾)那么身体就进入了一个良性的循环!===============答=====================红枣补血养肝,是个好东西!正常情况下可以吃少量红枣滋养肝,肝脏好了就不易出现虚火溢于颜面的症状,这是为什么有同学喝了七枣养肝汤脸就不油了。
说明吃对症了。
但在肝火旺的时候最好不要吃,这跟生病时不要吃补药一个道理。
另外少量间隔吃比较合适。
还有的同学可能吃了红枣反而更厉害了,那说明是实火,不要再进补了,不适合你。
什么是实火什么是虚火很复杂,我想还得多看点书我才能弄明白。
说到肝火,除了造成上火引发身体炎症使伤口恶化之外,还会造成脸部油腻,所谓“大油田”!堵塞毛孔不说,这个大油田还是痘痘和细菌们的大温床。
怎么解决头疼的肝火?杀手锏就是“泡脚”!用脚感觉烫但可以接受的温度泡半个小时左右,脸油的症状很快缓解,间隔性加“艾叶”效果更佳(有的人可能不适合用艾叶,跟体质有关系吧,原因不知- -)。
===============答=====================黑豆补肾,夜间盗虚汗的人吃黑豆症状可以马上得到缓解。
另外冬天吃黑豆、黑木儿、黑芝麻这些补肾挺好的。
绿豆可以解毒,美容养颜。
黄豆里的植物雌激素对人体激素水平有调节作用。
薏仁除了去湿,还有美白、软化皮肤的作用。
除了避开搭配一起会不利的食物,其实食物搭配讲求的一个是跨种属越大越好,一个是种类越多越好。
这样人体才能吸收到更多不同养料滋养周身。
===============答=====================我说的是湿气引发的痘痘呀,有的天生的虽然没办法,但是你人为地调节它总要好很多。
有的人天生脾好,再怎么熬夜也不长痘。
还有个就是体内的激素了,听33说什么“多囊”,总也不好要不去医院检查检查看…===============答=====================命不好的不能跟命好的比。
人家天生脾好,脸也不会油。
当然每个人原因不同,有的化妆品过敏致痘,我听妈妈说天生体质不好长一辈子痘的也有。
大部分原先不长痘后来突然长很多都是不良使用身体造成的。
以前我妈也老说我长痘就是晚上不睡觉,早上不吃饭引起的。
她也说不出个原因来,我就依旧我行我素,痘照长,夜照熬。
直到有天我不小心早睡第二天起来发现痘全平下去了才知道原来的自己是多么愚昧,后悔莫及!不听妈妈的话。
因为痘痘可以不再长,脸却再也不如原先一样好了。
===============答=====================超市药店都有吧,山药薏仁也很好,去药店买“淮山药”。
超市有卖一种六神的艾叶香皂,杀菌效果挺好的,里面还有六神原液,都是些中药成份。
比用一般的洗面奶好。
===============答=====================手脚由于离心脏最远,大冬天的冷也是正常的。
用“艾叶”泡脚晚上能暖和一阵。
白天戴手套,穿厚袜子。
特别女生不要受凉!===============答=====================红痘印它自己会好的。
说说痘坑,无非两种办法,一个是补,一个是削。
在它修复初期你给它提供细胞修复的养分是有用的,什么冻干粉什么胶原蛋白什么薰衣草精油。
可是等它修复好了,施加任何外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所谓木已成舟。
你再去折腾就跟以前的帝王求长生一样了,愿望都是美好的,谁都想美丽。
听信那些美容师或者卖家就跟听信算命的一样。
他们连自己身上的疤痕都解决不了,就是利用了人们的侥幸心理和爱美之心。
还有一个就是削,激光就是这个原理了。
其实激光就是很小很小的刀,它的作用就是切割。
形象起见我们把它比作一把菜刀,比如人脸上有个小洞,大夫就拿起菜刀把病人脸上其他好的皮肤割掉从而看起来跟那个小洞平整了,然后再给你补充些皮肤需要的原料让割了的皮肤结好疤。
有没有种“削足适履”的感觉?同样是求美,同样是对自身肉体的残害。
于弊于利也是自己去权衡。
如果一个人的自信只能靠外貌去维系,有一天老去,有一天容颜不在,人的精神会崩溃、会土崩瓦解!适时接受现实是种优雅,何尝不是种美丽。
===============答=====================痘印你运动,泡脚都是有帮助的,加速血液流动,供痒除废。
另外一个给细胞补水,海藻面膜补水不错,用芦荟凝胶汁调。
有炎症的消炎,野菊花、绿豆、绿茶、白及、白芷…很多都有消炎作用。
还有我觉得“京万红”不错,里面成份全是中药,虽然是治烫伤的,但是每次涂一点痘痘都能很快好。
停了不用也不会长。
别的你从细胞的角度考虑自己想办法。
我是觉得靠“时间”让细胞自己修复最靠谱。
===============答=====================其实凡事也有个积累过程的,水土不服是个大问题。
比如你南方待久了再突然会北方,也会间歇性暴长很多。
有一个就是要多食当地应季的蔬菜,中医有个理论就是讲当地的植物能帮助那个地方的人适应那个地方的环境,有一点道理的。
比如北方人吃荔枝多了就容易得病,海南人可能多吃了也没事,那个马王堆的辛追听说就是吃太多荔枝龙眼死的,当然那是她儿子逼的。
还有的是心血不住,血上不上来,有的是肺不好,有的是血热,这些需要看有经验的医生。
但其实五脏六腑都是相连的,注意饮食、睡眠、运动、泡脚、懂穴位的按按穴位,人的整体气色就会上来。
很多症状自然而然就没有了,包括我头上以前常长包,以前看医生吃消炎药,擦药什么的都没用,现在调理睡眠、运动什么的它自己就好了。
===============答=====================你吃那些药暂时有缓解作用的,但是不能老吃,否则苦寒的药物伤脾太严重。
要想常年不长,内调还是最为主要的。
药物都是臣辅的,你自己才是自己的君主!要激发启动自身强大的自愈能力。
还有一点千万别留指甲去扣痘痘,实在不行也要把指甲剪短了再挤,否则极易留疤。
我初中膝盖上摔的一个大疤现在都看不出来了,但是小学和同学打架手被指甲抓伤的疤痕却清晰可见。
由于进化的需求,其实人的指甲、动物的爪子都是有毒的。
有的同学说一年睡眠乱来,换个环境再乱来就暴长,于是把罪过都推给了环境。
学过生物学的都知道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共同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