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喻山水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
《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诸子喻山水》知识点梳理原文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翻译
【原文1】子曰:“譬如为山,孔子说:“比如(用土)堆山,未成一篑,(篑:音kuì,土筐)只差一筐土就堆成,止,吾止也;判断句,标志“…….,……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平地,譬如平整土地,虽覆一篑,即使才倒下一筐,进,吾往也。
判断句,标志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2】上不天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则下不遍覆,那么就不能向下覆盖整个世界;心不地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则物不必载。
通假字,“必”通“毕”,完全那么就不能完全负载万物。
太山不立好恶,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都能容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不择小助,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都能包容),故能成其富。
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天地,名词作状语,像天地一样)(形,形体)所以君主的气魄像天地那样宏大,而万物备,因而万物齐备;历心于山海(山海,名词作状语,像山海一样)心胸像山海那样宽广,而国家富。
因而国家富足。
上无忿怒之毒,君主没有因愤怒而残害臣民,下无伏怨之患,(伏,潜伏)臣民没有因积怨而产生对君主的祸患;上下交朴,(交,同;朴,纯朴)君主和臣民都返朴归真,以道为舍。
把道作为归宿。
故长利积,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大功立,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成于前,(介词结构后置,“名成〈于前〉”即“名【于前】成”)名望在生前树立,德垂于后,(介词结构后置,“德垂〈于后〉”即“德【于后】垂”)恩德在后世流传,治之至也。
(治,天下安定;至,最)判断句,标志“…….,……也”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原文3】海不辞水,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故能成其大;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博大;山不辞土石,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故能成其高;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峻;明主不厌人,(“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贤明的君主不满足百姓(人口数量多),故能成其众;(形容词作名词,众,众多的臣民)所以能够聚集他的众多的臣民;士不厌学,(“厌”,通假字,通“餍”,满足)读书人不满足学习,故能成其圣。
《诸子喻山水》文言现象整理
6、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1)故能成其富 富有和浩瀚的胸怀 (2)日月有明 光辉 (3)上善若水 好的行为典范 (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高处 (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2、被动句 (1)沟浍皆盈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3、省略句 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 ……
4、介词结构后置 (1)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 (2)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3)名称与前,德垂于后 (4)何取于水也 (5)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6)君子之志于道 (7)故几于道 (8)天下莫柔弱于水 (9)仲尼亟称于水 5、宾语前置 (1)何取于水也 (2)是之取尔 (3)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厌倦 Βιβλιοθήκη “餍”,满足三、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作动词 以其善下之 处……下游 2、名词活用作状语 七、八月之间雨集 在七八月
3、意动用法 (1)君子耻之 以……为耻 (2)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以……为耻/觉得……变小
4、动词活用作名词 (1)故声闻过情 名声 (2) 动善时 行动
5、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盈科而后进 注满
二、一词多义
1. 于 (1)仲尼亟称于水 对 (2)何取于水也 从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4)故几于道 与 (5)天下莫柔弱于水 比
在
2. 而 (1)盈科而后进 表承接,无解 (2)可立而待也 表修饰,无解 (3)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表转折,却 (4)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表转折,然而 3. 之 (1)君子耻之 代词,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2)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助词,的 (3)流水之为物也 取独,无解 (4)是之取尔 宾前标志,无解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4.江海不择..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5.故大人..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8.上下交朴..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8.容光..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19.不盈科不行..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注释、译文【原文】《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①为山②,未成一篑③,止,吾止④也。
譬如平地⑤,虽覆⑥一篑,进⑦,吾往⑧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⑨,心不地则物不必⑩载。
太山(11)不立好恶(12),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13)。
故大人(14)寄形于天地(15)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6)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17),下无伏(18)怨之患。
上下交(19)朴(20),以道为舍(21)。
故长利(22)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23)于后,治(24)之至(25)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26)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27)不厌(28)人,故能成其众(29);士不厌(30)学,故能成其圣(31)。
(《管子·形势解》) 子曰:“知(32)者乐(33)水,仁者乐山;知者动(34),仁者静(35);知者乐(36),仁(37)者寿(38)。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39)曰:“逝者(40)如斯(41)夫,不舍(42)昼夜。
” (《论语·子罕》) 徐子(43)曰:“仲尼亟(44)称(45)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46)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47),不舍昼夜,盈(48)科(49)而后进,放(50)乎(51)四海。
有本(52)者如是(53),是之取(54)尔(55)。
苟(56)为无本,七、八月(57)之间雨集,沟浍(58)皆盈(59);其涸(60)也,可立而待(61)也。
故声闻(62)过(63)情(64),君子耻(65)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66)(66)而小(67)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68),游(69)于圣人(70)之门者难为言(71)。
观水有术(72),必(73)观其澜(74)。
日月有明(75),容光(76)必照焉(77)。
高中语文诸子喻山水原文译文词解知识点(汇编)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1),未成一篑(2),止,吾止也(3);譬如平地(4),虽覆一篑(5),进(6),吾往(7)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8)。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9)。
故大人(10)寄形于天地(11)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12)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13),上下交朴,以道为舍(14)。
故长利积(15),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16),治之至(17)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18)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19)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20)。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21)者乐(22)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23),仁者寿(24)。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25)曰:“逝者(26)如斯(27)夫,不舍(28)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29)曰:“仲尼亟(30)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31),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32),放(33)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34),是之取尔(35)。
苟为无本,七、八月(36)之间雨集,沟浍(37)皆盈,其涸(38)也,可立而待(39)也。
故声闻(40)过情(41),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42)而小(43)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44),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45)。
观水有术(46),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47),容光(48)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49)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69)。
水善利(50)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51),故几(52)于道。
居善地(53),心善渊(54),与善仁(55),言善信(56),正善治(57),事善能(58),动善时(59)。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
《诸子喻山水》阅读指南山水情思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
上下交朴,以道为舍,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式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七十八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阅读指南本文节录了《论语》、《孟子》、《韩非子》、《管子》、《老子》、《孙子》等书中有关“山”、“水”的议论,它们都以“山”、“水”为比喻,表达了由此而悟出的人生哲理和生命感悟。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
《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译文《诸子喻山水》原文及翻译【原文】9.19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1)篑:音kuì,土筐。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评析】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原文】9.1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原文】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注释】(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音zhì,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译文】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评析】孔子这里所说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养的“君子”。
他希望人们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备了这些品德,就能适应当时社会的要求。
《韩非子大体》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富有。
所以君子要像天地那样遍覆毕载而使万物齐备,要像山海那样不立好恶、不择小助而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忿怒引起的毒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归真返朴,把道作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
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
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
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
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今义:游玩。
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
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
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
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整理
《诸子喻山水》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本文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诸子喻山水
[释题]
文题含义?
诸子:孔子、孟子、老子、韩非子、 管子、孙子
喻 :以……为喻,以山水为喻, 阐发道理。
诸子主张:孔孟尚仁重德、老子尚柔、孙子慎兵
关于诸子的常识
先秦诸子 名与字 学派 思想主张
孔子
丘、仲尼 儒家 德治
孟子
轲、子舆 儒家 仁政
5、《论语·子罕》:
以河水为喻,感慨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劝导人 们珍惜时间;同时激励人们要像流水一样不舍昼夜, 不断进取,自强不息。
6、7、《孟子·离娄下》:
以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要像有本源 的水一样,才能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
8、《孟子·尽心上》:
以“登山”、“观海”为喻,说明为人治学, 当达到一定境界,就能拥有非凡的眼光、开阔的胸 襟。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须打好扎实基础,循序渐 进。
太平\极至
3.夫唯不争,故无尤 过失 4.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充满\干涸
5.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没有谁\代替
6.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根据
关于虚词”于”,字典有如下义项:
①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 可以翻译为”在,到,向,从,对于”等或不译。 ②介词,表示比较,释为“比”。 ③介词。在被动句中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释为“被”。 ④动词词头.如<诗经 周南 葛覃>:”黄 鸟﹏飞” ⑤[于是]1.在这时,在这件事上2.相当于现 代汉语的“于是”。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 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 育、文艺等方面,在表达上,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 据。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 “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
《诸子喻山水》语言现象归纳: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
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
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
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6.明主不厌人“厌”同“餍”,满足二.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6.居善地安于卑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虚,弱点7.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五.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诸子喻山水》文化常识
•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 乐,仁者寿。” 《论语· 雍也》 • 孔子说:“智慧的人喜好水,仁义的人喜好山;智慧的 人喜好活跃的思维 ,仁义的人喜好宁静的处世态度 ; 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 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 水为乐。 •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 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 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太山不 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 富。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 国家富。
• 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 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完全负载万 物。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 浩瀚。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 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一)孔子喻山水: 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 在于人的作为。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 终将获得成功。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 定,是否持之以恒。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 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 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 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 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 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 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 百谷王。 《老子》第66章 •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 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 的地方。
上海市崇明区高二语文上册 第14课《诸子喻山水》文言整理 华东师大版
《诸子喻山水》文言文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心不地则物不必载“必”同“毕”,尽.2.知者乐水“知”同“智”,智慧.3.源泉混混“混混”同“滚滚"。
4.是之取尔“尔”同“耳”,罢了.5.正善治“正”同“政",为政。
二.古今异义:1.未.成一篑古义:差,今义:未来。
2.虽.覆一篑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太山不立..好恶古义:没有,今义:不树立.4.江海不择..小助古义:不加选择,今义:不选择.5.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古义:君主、气魄,今义:年长的人。
7.下.无伏怨之患古义:臣民,今义:下面.8.上下交朴..古义:都返朴归真, 今义:交往、朴素。
9.以道为舍.古义:归宿,今义:舍弃。
10.海不辞.水古义:拒绝,今义:辞别.11.明主不厌.人古义:嫌弃,今义:讨厌。
12.何取.于水也古义:得到,今义:录取.13.盈科.而后进..古义:坎、再往前流,今义:科学、后来进步。
14.放.乎四海古义:到达, 今义:开放。
15.苟.为无本古义:假如,今义:苟且。
16.故声闻.过情.古义:名声,实际;今义:见闻,感情. 17.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古义:游学, 今义:游玩.18.容光..必照焉古义:小缝隙,今义:容纳.19.不盈科不行..古义:不向前流,今义:没有能力,不可以.20.不成章..不达古义:达到阶段,今义:写成文章。
21.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古义:利导,今义:锋利.22.故几.于道古义:接近,今义:几乎。
23.与.善仁古义:交友,今义:和。
24.夫唯.不争古义:正,今义:唯独. 25.故无尤.古义:过失,今义:尤其. 26.以其无以易.之古义:代替, 今义:容易。
27.水因.地而制流古义:根据, 今义:因为。
28.故兵无常.势古义:固定的, 今义:经常。
三.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嫌弃士不厌学厌倦四.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感到快乐2.仁者寿延年益寿3.动善时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二)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四)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五)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六)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故能成其富富有和浩瀚的胸怀2.仁者静宁静的处世态度3.日月有明光辉的形象4.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5.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6.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弱点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诸子喻山水的原文_译文_启示
诸子喻山水的原文_译文_启示《诸子喻山水》是一篇从先秦诸子著作中选取的有关章节组合而成的课文,以山水为中心,设喻说理,展示了诸子对大自然的思考和感悟,蕴含了许多中国哲学思想中的人生真谛。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目录诸子喻山水的原文先秦:先秦诸子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毒,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原文及翻译
水喻选自《苏东坡集》,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实践出本领的道理,只懂得理论而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喻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南方多没人①,日②与水居也。
七岁而能涉③,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
夫没者岂苟然④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⑤者。
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⑥其道。
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⑦之。
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⑧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故凡不学而务求其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选自《苏东坡集》)
译文
南方能潜水的人很多,天天跟水打交道。
七岁能步行过河,十岁能在水面浮游,十五岁就能潜水了。
那些能潜水的人,难道只是偶然做到这样的吗?(他们)必定是懂得水*的。
天天跟水打交道,十五岁就能掌握水*了。
生来就不识水*的,即使到了成年,看见船也害怕。
所以北方勇敢的人,向能潜水的人请教,打听他们能够潜水的原因,按照他们的话到河里试验,没有不淹死的。
所以凡是想不通过下水刻苦实践而只掌握潜水理论的人,他的结果和北方潜水的人是一样的。
注释
(1)没人:善于潜水的人。
没,潜入水中。
(2)日:每天。
(3)涉:?水,步行过河。
(4)苟然:偶然。
(5)道:方法。
(6)得:掌握。
(7)畏:害怕。
(8)以:按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喻山水》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土成山,即使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堆土,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论语-子罕以“为山”为喻,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事情的成败在于人的作为。
做事中道而止,则前功尽弃,努力进取,终将获得成功。
关键不在于力量大小,而在于意志是否坚定,是否持之以恒。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必载。
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
上无忿怒之事,下无伏怨之患,上下交朴,以道为舍。
故长利积,大功立,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韩非子·大体》上面如果不是有辽阔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世界;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负载万物。
泰山对土石没有好恶之心所以能够形成它的高大;江海对细流不加选择,所以能够形成它的浩瀚。
所以君主的气魄要像天地那样宏大使万物齐备,心胸要像山海那样宽广使国家富强。
君主没有因忿怒而对臣民的残害,臣民没有因积怨造成对君主的祸患,君主和臣下都返璞归真,以道为归宿。
所以长远的利益积聚了,巨大的功业建立了,名望树立于生前,恩德流传于后世,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
韩非子-大体以“太山不立好恶,故能成其高”为喻,揭示道理;君王要有宏大的气魄,宽广的心胸,才能使民富国强,才能建立功业且德泽后世,才能达到国家大治。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管子·形势解》大海不拒绝各种各样的水,所以才能成就它的博大;大山不拒绝形形色色的土石,所以才能成就它的高耸;开明的君主不厌烦臣民,所以使他成为众人的君主;学者不厌烦学习,所以他能成为圣人。
管子—形势解以“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为喻,说明治国治学上也应有兼容并包的宏大气度,这样,明主才能聚集更多的百姓,才能达到圣人的境界。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 《论语·雍也》孔子说:“智慧的人爱水,仁义的人爱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喜静;智慧的人容易快乐,仁义的人容易长寿。
”论语-雍也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论语·子罕》孔子站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如同这河水,日夜不停。
”论语-子罕以河水为喻,发出对时光易逝,一去不返,往事难再的慨叹;同时勉励人们珍惜时间,效法流水不舍昼夜,不断前进,不断进取的精神,努力进取修业。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孟子曰:“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孟子·离娄下〉徐辟问:“孔子经常推崇水,说‘水啊!水啊!’,从水中得到什么呢?”孟子回答说:“有源泉的水都是滚滚而来,不分昼夜,先注满沟渠再前进,最终到达了大海。
有根源的事物便像这样的,取这一点罢了。
如果没有根源,就像七八月时的雨水,一时也能注满沟渠;但是马上就干涸了,也就是站着等一下那点时间。
所以做学问若是名过其实,真正的君子都认为是可耻的事。
”孟子-离娄下用水喻人品学识,强调务本求实,反对一个人的名誉声望与实际不符,要求人们像水一样,有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不断进取,循序渐进,自强不息。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孟子·尽心上〉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观赏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观赏它的波澜。
日月都有光,细小的缝隙必定都照到。
流水这东西,不流满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当程度就不可能通达。
”孟子-尽心上以“登山”“观海”喻“游于圣人之门”,表达为人,治学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然后以“观水有术”推进一层,说明治学基础要扎实,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第八章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过失。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老子〉第66章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川汇集的地方。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第78章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
这是因为水柔弱得没有什么能改变它。
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老子把水视为“道”之化身,歌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默默奉献的精神。
从江海善于处下,“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成为百川之王的角度,申述“谦下不争”的主张。
从水性“柔弱”与“威猛”并存的角度,揭示水性的两重性,并从“弱之胜强,柔之胜刚”的角度,表达老聃为政“贵柔”的主张。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虚实篇〉带兵的基本战术要像水往低处流那样,不吃眼前亏,避其锋芒,从敌人的薄弱之处打击;水根据地而控制流向,士兵因为敌人而取得胜利。
所以用兵在于随机应变,像水那样形状随容器的变化而变化. 能因敌人变化而变化然后取胜的人,可以称他为神。
孙子·虚实篇从水形喻兵形,强调用兵“变”的原则,顺应敌人的变化而变化,实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学生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
2、老子,即老聃,原名李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作《道德经》,又名《道德真经》3《孙子》又称《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先秦兵家的代表人物4、孟子,名轲,字子舆,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
5. 管子,即管仲,名夷吾,又名敬仲,字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6.徐子:名辟,孟子弟子。
一词多义:1.于仲尼亟称于水(对)何取于水也(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在)故几于道(与)天下莫柔弱于水(比)2.而盈科而后进(表承接,就)可立而待也(表修饰,着)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表转折,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表转折,然而)3.之君子耻之(指代“名不副实的情况” )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的)流水之为物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是之取尔(宾语前置的标志)4.为苟为无本(是)故观于海者难为水(被)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为)5.善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6.动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动善时(行动)7.下以其善下之(处……下游)水之形避高而趋下(低处)8.厌明主不厌人(同“餍”满足)士不厌学(厌倦)9. 乐知者乐水(爱好)知者乐 (快乐)10.舍以道为舍 (归宿)不舍昼夜(停留,止息)词类活用:(一) 名词活用作动词:1.知者乐 (感到快乐)2.仁者寿 (延年益寿)3.动善时 (把握时机)4.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成王)5.以其善下之(处……下游 )6. 君子之志于道也志—(n,志向)(v,有志)7.居善地(安于卑下)(二) 名词活用作状语:1.不舍昼夜 (从早到晚)2.七、八月之间雨集(在七八月)(三) 量词活用作名词:上不天则下不遍覆整个世界(四) 意动用法:1.君子耻之(以……为耻)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觉得……变小)(五) 动词活用作名词:1.知者动 (活跃的思维)2.故声闻过情( wèn 名声)3.动善时(行动)4.兵因敌而制胜(取胜的策略)(六)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盈科而后进注满2.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导(七)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1.仁者静 (宁静的处世态度)2.日月有明(光辉)3.上善若水(好的行为典范)4.水之形避高而趋下(高处)5.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弱点)6. 故能成其圣圣—(adj,神圣,圣明)(n,圣人的境界)7. 太山不立好恶 (好恶之心)文言句式:(一) 判断句:1.名成于前,德垂于后,治之至也。
名望树立在生前,恩德流传在后世,(这)是(国家)大治的最高境界。
2.苟为无本。
假如是(在)没有源头(的情况下)。
(二) 被动句:1.沟浍皆盈。
大大小小的沟都被注满。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
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便)难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
3.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太阳月亮有光辉的形象,(就连)小缝隙(也)一定被它们照射到。
(三) 省略句:1.不舍昼夜。
(省略主语)(它)从早到晚(永)不停留止息。
2.知者动,仁者静。
(省略谓语)智慧的人(爱)活跃的思维,,仁厚的人(爱)宁静的处世。
3.水因地而制流。
(省略介宾)水根据地形(的高低)制约(其)流向。
4.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省略定语)所以(人的)名声超出了(它的)实际,君子(必会)以此为耻。
5.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省略状语)水,善于利导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夺。
6.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省略介词)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四) 状语后置:1.仲尼亟称于水。
(于水称)孔子屡次对水(加以)称赞。
2.何取于水也?(于水取)(那么我们到底)从水中得到什么(启示)呢?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于圣人之门游)在圣人的门下学习过的人,(便)难以被(其它)言论所(吸引了)。
4.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于道几)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并坚守理想),所以,(就)与道义(更)接近。
5.天下莫柔弱于水。
(于水柔弱)世间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