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2讲讲义
杜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4-2讲讲义交稿
三、债务业务控制 (一)建立健全债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二)设置债务业务内部控制机构及岗位 (三)债务业务的基本流程 (四)债务业务主要的风险 (五)债务业务具体环节及主要管控措施
(一)建立健全债务业务内部控制制度
第三十一条 根据国家规定可以举借债务的单位 应当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 位的职责权限,不得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的全过程。 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应当进 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 单位应当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 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 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财务部门重点审核:付款申请的合规性。
(五)支出业务具体环节及主要管控措施-6 6、有关领导:审批付款申请
按照业务事项类型和金额大小设置相应的审 批权限,明确资金支付的审批责任。 业务部门负责人或归口部门审核的合理性财 务部门审核的合规性进行再审核。
(五)支出业务具体环节及主要管控措施-7
7、出纳人员:支付款项
4、出纳人员:收款缴款
5、会计人员:进行账务处理
收支业务控制——收入业务控制(举例)
业务部门
按收费许可提 交收费申请
分管领导
审批
交费主体
出纳
会计
备案 收款、开具 收据、缴库 联、记账联
缴库联
开具收费单
收费单
记账联
收据
缴库
银行回单 账务处理
(四)收入业务主要的风险 1、未按收费许可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 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 2、收入收款业务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缺乏 统一管理和监控,导致收入金额不实、私设“小 金库”的情形时有发生; 3、票据、印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 的风险。
第二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内部环境:内部审计
企业应当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 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结合内部审计监督,对内部控制的有效 性进行监督检查。 内部审计机构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有 权直接向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监事会报告。
内审部门隶属关系; 内审人员任职能力; 内审工作范围。
风险 可承受度
具体控 制措施
内 部 控 制 五 要 素 :
COSO 内 控 模 型
监控
控制活动,是指企业结合风险评 估结果,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 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1、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 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 2、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 而制定的。 3、控制活动能够抵偿风险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治理结构
为什么需要治理 利益冲突 信息不对称
内部环境-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大会享有法律法规和企业章程规定的合法 权利,依法行使企业经营方针、筹资、投资、 利润分配等重大事项的表决权。 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依法行使企业的经营 决策权。 监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监督企业董事、经理 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事 项,主持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一个企业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 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 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培育 起来,并且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 范的总称。
企业文化对企业产生的许多影响都被埋入企业 行为的原始部位,处于行为动机的意识层面之 下,以致于文化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但 由于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无形性、软约束 性、相对稳定性和连续性),使企业文化始终 以一种不可抗拒的方式影响着企业。
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
方法:了解各个时期内部控制目标的设定及其发展脉 络与变化趋势,将有助于现行目标体系的定位和内部控 制理论体系完善。比较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内部目标设 定的异同点,寻找其普通性与特殊性及其成因,有助于 建设符合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
续4
北大有位学者在考察了哲学家黑格尔、狄尔泰、胡塞尔 的观点后,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待事物之间的区 别在于:前者重普遍性规律的追求,后者重个体性的人 生价值意义的追求。从自然物到文化物是一个由以普遍 性为本质到以个体性为本质的转化过程。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本质属性与概念范畴的认识,可以从 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属于人文科学范畴的内部控制的 本质更强调其“个性”。二是内部控制概念应是“个性 ”与“共性”的统一,以“个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内涵 和职能;以“共性”确定内部控制的外延和边界范围。
我国一向重视国有资产或集体财产的安全性。
我国的内部控制目标体系模型
战略 发展性
经营 效率性
企业 目标
资产 安全性
报告 可靠性
法律 遵循性
我国内控目标的相互关系
谋士 高参
卫士 保安
企业生存与发展
安
全
目 前提 标
战略目标
分解
经营目标
反映
报告目标
合 规 保证 目 标
四、内部控制建立的原则
含义:内部控制原则是指实施内部控制时 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定和基本要求。
续8:
Turnbull报告,在本质上,确立了内部控制是一个风险 管理的控制系统;在概念范畴上,确立了以风险控制为 导向的、将内部控制嵌入公司治理的、控制范围更为广 泛的、管理控制特性鲜明的内部控制。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课程讲义2总则和附则
总则和附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由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7章,共50条组成。
其中核心内容就是内部控制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一、条款和结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总则和附则共有13条规定,概括起来主要明确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基本规范》第1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立法依据。
(二)《基本规范》第2条、第50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和开始执行时间。
(三)《基本规范》第3、第4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四)《基本规范》第5条,明确了企业内部控制的5要素。
(五)《基本规范》第6条、第7条、第8条、第48条、第49条,明确了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同时应该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
(六)《基本规范》第9条、第10条,明确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企业建立和实施的内部控制承担监督职责,并明确了企业需要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表意见。
二、新旧变化分析2008年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根据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征求意见稿确定的,与2001年财政部发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简称《基本规范(试行)》比较而言,主要存在以下变化:(一)发文机构变化《基本规范(试行)》发文机构为财政部。
《基本规范》为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文。
(二)立法宗旨有所变化,法律依据进一步明确《基本规范(试行)》是仅仅针对内部会计控制而言,所以立法宗旨为促进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加强内部会计监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基本规范》是针对企业内部控制而言的,所以立法宗旨企业内部控制整体出发,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2讲讲义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其他情况。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第5种方法: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 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 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第6种方法: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 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 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7)其他情况。
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8种) 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实质上就是内部控制的 机制,是指为将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在可承诺的 范围之内,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并结合风险 评估的结果,针对风险点选择的措施和程序。
第1种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 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最基本要求,是保 证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以及增强会计数据可靠性的 重要条件。作为一种内控体系中最基本的控制手段,集中体 现了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内部牵制。(六安)
第8种方法: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 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 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内部信息公开还应当建立举报体系。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内部信息公开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第2种方法: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 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决策和 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 使职权、办理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讲解(第2部份,共4部份)
•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 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 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 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
•
•
6.2 企业文化
• 6.2.1 基本规范规定
• 基本规范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 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 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 董事、监事、 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 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 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 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 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汇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第二讲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概述本讲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过程2.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3.基本规范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4.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目标5.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6.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方法7.基本规范实施的责任主体8.基本规范取得的突破9.基本规范发布和实施的意义2.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过程2008年 6月 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以下简称基本规范。
基本规范自 2009年 7月 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执行内部控制且要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评价意见。
基本规范既有类似萨班斯法案的强制力, 又有与 COSO 报告一样的对内部控制实务的示范作用,既对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又为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既吸收了内部控制的国际先进理念,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内部控制的现实环境要求。
这一规范的出台,是中国企业按国际化标准严格自律的宣言书,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接受并自觉遵循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会计准则体系是帮助企业发展, 那么内部控制体系则是让企业在高速发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换句话讲, 如果说英语是国际通用的公共语言, 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那么内部控制则是国际通用的管理语言。
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 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
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讲义
三、制衡性
岗位设 置和权 责分配
业务 流程 设计
纵向---至少要经过上下两级,使下级受上级的监督, 上级受下级的牵制,各有顾忌。 横向---至少要经过两个互相不隶属的部门或岗位, 使一个部门的工作或记录受另一部门的工作或记录的 牵制,借以相互牵制。
一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各项环节尽量由不同部门处理, 也可以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处理,发挥其比较客观、公 正的作用。
运用
对于重要的控制项目,控制程序应当更加严密。 反之,则可以适当简化。
举例
在财务收支审批中,对于超过一定金额标准的费用支出或者需要重点管理的费用支出可由总 经理亲自审批,一般费用支出可由总经理授权其他人员审批。
内部控制的原则
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 立性,任何人不得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以下三要素
控制环境
控制程序
会计系统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1992年
控制环境
监督
风险评估 内部控制五要素模型
信息与沟通
控制活动
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
2004年
什么是内部控制?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 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 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 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 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 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应用
选择关键控制点是实现少花费而高效率控制的 重要途径
会影响整个内部控制工作运行过程的重要操作与事项。
一个启示
善於治家者,尚其防患於未然 一个完善和健康的管理体系,并不仅仅 是在事后修修补补,更应在事前建立防 范体系,防患于未来。——内部控制体 系的精髓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第2讲讲义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第2讲讲义1. 课程介绍本讲义是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第2讲,主要介绍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根本原理和目标。
通过学习本讲义,能够提高对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理解,为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指导。
2.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定义单位内部控制标准是指为了保护单位的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有效管理单位的运营活动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种组织机构和控制措施的体系。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目标是确保单位的运营活动合法、标准和高效。
3.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根本原理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应遵循以下根本原理:3.1 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内部控制应覆盖单位的所有业务环节和全面范围,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得到适当的控制和监督。
3.2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内部控制应合理、有效地管理单位的运营活动,并根据单位的特点和风险状况进行合理的定制。
3.3 内部控制的连续性内部控制应根据单位的变化和开展进行更新和调整,保持与单位运营活动的变化一致。
3.4 内部控制的协调性内部控制的各个组成局部应相互协调,形成一个整体,确保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补充。
3.5 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性内部控制应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单位的稳定和可持续开展。
4.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目标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保护资产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确保单位的资产得到妥善保护,防止资产因各种原因而损失或被侵害。
4.2 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确保单位的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能够客观地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3 提高运营效率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通过标准和优化单位的运营流程,提高单位的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本钱。
4.4 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单位内部控制标准应确保单位的运营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遵守商业伦理和道德标准。
5. 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培训和执行为了确保单位内部控制标准的有效实施,单位应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对内部控制标准的宣传和解释。
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讲义(PPT 43张)
2、2011年初形成了讨论稿,向部内相关司局征求意
见。 3、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东中西部10多个省近百家行 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500多条意见。
第二阶段: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阶段(2011年 11月10日-2011年12月31日) 4、2011年11月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全国范围 内公开征求意见。财会便[2011]68号
九、单位应当如何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单位应当根据本规范建立适合本单位实
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并组织实施。具体
工作包括:七个步骤
(一)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
(二)明确业务环节
(三)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
(四)确定风险点
(五)选择风险应对策略
(六)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 单位各项内部管理制度
(一)会计法
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 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 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 本法制定并公布。”
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
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
合下列要求:(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 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 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 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一)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二)合理保证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三)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四)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五)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七、建立和实施单位内部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单位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厅会计处
根据COSO理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 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与评价。 1、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是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一般包括组织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人力资源政策、单位文化、法制观念等 2、信息与沟通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机制及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和 与行政事业单位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信息技术的应用、 建立举报投诉制度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3、内部监督与评价(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外部监督,将在以后 章节中讲解)
第2种方法: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 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 会签制度。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在授权范围内行
使职权、办理业务。
对重大业务事项建立“三重一大”(重大问题决策、重要干
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和大额资金使用)事项集体决策
审批机制和会签制度。
第3种方法:归口管理。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 采取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 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
担任副组长;
(3)由财会、资产管理、采购、基本建设、内 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抽调关键工作 人员或技术专家作为工作小组的成员
2、机构设置 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可以是跨部门的,也可以设 置在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者牵头部门内。
工作小组下还可以根据经济活动类型设置若干
个风险测评小组,仔细梳理每一类经济活动的 流程,按流程排查风险点。
范围之内,根据内部控制的原理,并结合风险
评估的结果,针对风险点选择的措施和程序。
第1种方法: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
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实施相应
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是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最基本要求,是保
证提高经营效率、保护财产安全以及增强会计数据可靠性的 重要条件。作为一种内控体系中最基本的控制手段,集中体 现了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其核心是内部牵制。(六安)
是否建立了各部门在内部控制中的沟通协调机
制和联动机制。
(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是否实现有效 分离; 权责是否对等;
是否建立健全议事决策机制、岗位责任制、
内部监督等机制。
(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 执行是否有效。 (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
调是否充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是否相结合、
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
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
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问题;决算编报是否
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2)收支管理情况。 收入是否实现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 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 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
3、评估周期
经济活动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
4、评估结果的应用 评估工作完成后,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应当做好 汇总、整理和分析工作,必须形成书面报告, 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
依据。
(四)风险评估程序 1、目标设定
4个步骤
由于各项经济活动各有特点,所以各项经 济活动的控制目标也有所侧重。
要求单位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 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 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 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 1、报销单据控制。2、外来其他单据控制。3、财产 盘点单据控制。4、重要空白凭证与预留银行印鉴控 制
第8种方法:信息内部公开。 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 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 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第4种方法:预算控制。 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 穿于单位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1、岗位分工与授权批准
2、预算编制控制
3、预算执行控制 4、预算调整控制 5、预算分析与考核控制
第5种方法:财产保护控制。 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 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 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
第6种方法:会计控制。
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 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
会计控制的具体内容:会计凭证填制的控制、账簿 登记的控制、会计复核的控制、财务报告控制。
第7种方法:单据控制。
风险进行分析和排序,确定关注重点和优先控制的风
险。
4、风险应对 是指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之上,针对单位所存 在的风险,提出各种风险解决方案,经过分析 论证与评价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
程。
(五)风险评估的内容 1、单位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6 (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是否确定了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
内部信息公开还应当建立举报体系。 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内部信息公开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 对会计改革与发展给予的关 心、理解、帮助和支持!
一、经济活动风险评估 (一)什么是风险 风险通常是指潜在事项的发生对目标实现产
生的影响。
(二)什么是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量化测评风险发生的可能程度及其造成的后果。
风险评估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方向要求,单位必须时刻关注各种
来源、各种层次的风险,并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切实 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其他情况。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
是否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7)其他情况。
二、单位内部控制的方法(8种) 什么是单位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 内部控制的控制方法实质上就是内部控制的 机制,是指为将经济活动风险控制在可承诺的
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
制; 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
(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对经济业务事 项进行账务处理; 是否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编制财务会计
报告。
(6)其他情况。
2、业务层面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的方面 7 (1)预算管理情况。 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单位内部各部门间沟通协
发生支出事项时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凭据
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存在使用虚假票据套
取资金的情形。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是否按照预算和计划组织政府采购业务; 是否按照规定组织政府采购活动和执行验收 程序;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业务相关档案。
(4)资产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 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账实不符 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一是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每年至少一
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
化的,应及时重估。
二是单位要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由单位领导亲
自担任组长,具体由各单位根据实际自行确定,既
可以由单位负责人担任组长,也可以由分管财务工
作的领导担任组长。 (世界银行)
1、人员构成 (1)单位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全面统筹、协调, 各业务部门积极配合风险评估工作; (2)由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牵头部门的负责人
2、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风险点清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风险识别事实上是发现风险源和认识风险因素的过程。
3、风险分析
是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之上,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进
一步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单位目标实现的影响
程度,以便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选择应对措施提供
依据。
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程度等对识别的
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是否按照概算投资; 是否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 是否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
是否存在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
资金的情形; 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 办理移交手续。
(6)合同管理情况。 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 是否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 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