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复习总结(天津中医药大学).
预防医学复习总结(总结文件)
预防医学复习绪论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各种环境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评价环境中治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控制和改善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的一门学科。
健康:年—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而且是保持体格方面,精神方面和社会方面的完美状态。
年—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都处于完美状态。
亚健康:是指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却呈现活力下降,适应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由机体结构退化,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导致的。
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2.行为生活方式3.医疗卫生服务4.生物遗传因素第一次卫生革命和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内容和措施:主要内容:第一次:是以防止传染病和寄生虫为主要目标第二次:是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攻目标措施:第一次:把卫生学扩大到公共卫生,个体预防到社会群体的预防措施第二次:疾病的发生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增进个体与群体健康 .实行计划免疫,计划生育,检测高危险性人群(婚前检查,就业前体检)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三早预防。
.早期发现 .早期诊断 .早期治疗(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产前检查,自我身体检查)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防止疾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病残,降低病死率和康复治疗循证医学:是研究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得和利用最充分的证据并作出最佳医学实践决策的一门学科。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概论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所联系的稳定系统。
人与环境的关系:1.人与环境之间物质的统一性2.人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3.人与环境之间作用的双向性4.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双重性环境污染:由于人为或自然的原因,使各种污染物进入环境,导致环境的组成与性质状态发生改变,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或潜在的有害影响为环境污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一、预防医学:研究各种因素对人类的影响,同时研究住宿条件,劳动条件,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利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预防医学的特点:①针对的是人群和特异个体②针对各种引起疾病的因素③从微观到宏观。
二、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三、健康要求:1、具有完整的体魄2、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3、良好的心理状态4、较高的工作效率5、较强的应激能力和适应能力健康资源:1和平2社会经济环境3适应的食物与住所4稳定的生态环境5可持续的物质资源。
四、健康的决定因素:1社会经济环境:个人收入和社会地位;文化与社会支持;2环境因素:生活、生产、社会;3个人因素:个人素质,遗传素质,社会地位,经济条件,行为习惯;4卫生服务:基本药物,基本治法,基本定期检查,定期疾病的预防,合理膳食,适当的机能修复。
五、医学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和看法。
5个时期:1神本主义2自然哲学模式3机械论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社会生态学模式6现代医学模式: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六、两次卫生工作方针:1、1952—1957,“四大方针”: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卫生工作与群众互动相结合。
2、1987—1997,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利用现代科技和技术,为人民的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联系和区别:1联系:均主张预防为主,中西医结合,第二次是第一次的补充完善。
2区别:第二次结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缺医少药的国情而提出的,强调以农村为主。
七、疾病的三级预防:一级:又叫病因预防,包括针对健康个体/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分药物预防和社会预防。
二级:临床前期预防,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三级:临床预防,防止病情恶化,尽量减少并发症,做到伤而不残,残而不死,提高生存质量。
八、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总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预防医学学习总结
预防医学学习总结第一篇:预防医学学习总结预防医学:是综合性应用医学学科,它以人群为重点研究对象,侧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乃至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的规律,探讨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改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减少危险因素,合理利用卫生资源的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听觉疲劳:听觉适应有一定的限度,如噪声刺激超出听觉适应的限度,听阈位移可增至30dB,听觉敏感性的恢复也需较长时间,听觉适应:长时间在噪声作用下,听觉敏感性下降,进行听力测试时,听阈增高可达10-14dB,但离开噪声环境后一定时间内可恢复营养:是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营养素:是指人体为维持生存和健康,保证生长发育和体力劳动所需的来自外界,以食物形式摄入的物质.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指蛋白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机体可储留和利用的程度,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各种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值不同,故可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互相搭配食用,可使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成分更接近合适比值,从而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必需脂肪酸:是指在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多不饱合脂肪酸.钙:是人体内含量较多的元素之一.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中含量最多的一种,1预防医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规律,2分析人群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动态变化趋势.3制订预防疾病与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4探讨卫生保健与疾病防治的缓缓和管理方法, 2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2实验研究1全球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酸雨,4生物多样性锐减1什么是环境污染的来源1生产性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可向环境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2生活性污染:垃圾,粪便,污水等生活废弃物.3交通性污染:汽车,火车,飞机等,4,其它污染2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1:生活炉灶2人体排放3烟草烟雾4建筑材料及家具5其他:化学物,等3室内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1贯彻执行寅空气污染的法规,2合理的住宅平面配置,3改善炉灶和采暖设备,4通风换气,5控制吸烟,6选择合格产品,7合理规划, 4劳动过程的有害因素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2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3工作强度过大或工作安排不当4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5长时间处于某种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设备等5什么是职业病及其特点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其特点:1病因明确,2所接触的病因多是可以检测的,3在接触同一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发病率,4大多数职业病好能早期诊断,处理,预后良好.6 10大类115种新职业病名单尘肺13种,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职业中毒56种,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5种,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3种,职业性皮肤病8种,职业性眼病3种,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病3种,职业性肿瘤8种,及其他职业病5种7职业病的诊断,1职业史,2病史,3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4临床表现,5辅助检查结果8,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与控制1职业卫生法规与卫生监督,2工程技术措施,3个人防护与卫生保健措施,4健康监护与环境监测9职业性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10铝中毒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尿代谢排出11血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12铝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无力,腕下垂,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口内有金属味,纳差腹部隐痛,恶心,便秘是较常见症状,腹绞痛是铅中毒的典型症状之一,3造血系统,贫血,多属轻度低血色素性正常细胞型贫血,4其他,肾脏损害等13铅轻度中毒,常有轻度神经衰弱综合征中度中毒,腹绞痛,贫血,中毒性周围神经病,重度中毒,铅麻痹,铅脑病.14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15汞主要以蒸气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体内, 16汞中毒的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有咳嗽,呼吸困难,口腔炎和胃肠道症状,皮炎肺炎,肺水肿,2慢性中毒,引起神经精神系统眼微小震颤,可发展成意向性粗大震颤,后期可出现幻觉和痴呆,口腔炎,有时可见汞线, 17口服汞中毒者,不可洗胃,需尽快灌服蛋清,牛奶或豆浆首选芗为肌注二巯基丙磺酸钠和静脉注射二巯基丁二酸钠1刺激性气体常见有,氯气,氨,氮氧化物,光气,氟化氢,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2刺激性气体中毒最大威胁是,中毒性肺水肿, 3甲烷为单纯性窒息性气体, CO2为化学性窒息性气体14窒息性气体可至脑水肿15CO中毒表现为1轻度中毒HbCO>10% 2中度中毒, HbCO>30%, 3重度中毒, HbCO>50% 16氰化氢特效解毒为,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17硫化氢(H2S),腐败臭蛋味,可使呼吸麻痹造成电击型死亡18有机磷中毒作用机制是,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 口服中毒者,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洗胃, 拮抗药为,啊托品19矽肺的并发症, 最常见肺结核, `肺及支气管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 20我国的8字综合防粉尘措施, 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21,中暑可分三型,1热射病,(轻度)2热痉挛, 3热衰竭(重度)营养与健康1膳食营养系参考入量DRI 包括1平均需要量EAR , 2推荐摄入量RNI, 3适宜摄入量,AI 4可耐受.最高摄取入量UL2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3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是,热能的主要来源,也是构成机组织的主要物质成分,4每克碳水化合物可产生16。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一、预防医学概述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理念的演变,预防医学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对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预防医学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方法、卫生统计学方法、环境与卫生学方法以及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等。
流行病学方法主要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方法则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与卫生学方法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则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养成,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医学致力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策略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还需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则主要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等干预措施。
健康促进策略旨在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实践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为预防医学的实践提供了法制保障。
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防控能力。
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参与。
五、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预防医学领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精准的策略。
信息化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防控效率,实现疾病监测、预警和干预的智能化。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疾病为目的的医学科学。
在现代医学中,预防医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重要性不断突显。
预防医学涉及许多知识点,下面本文将对预防医学知识点进行总结,以期在预防疾病方面为大家提供帮助。
1、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容易使人胃肠负担过重,引发肠胃功能紊乱或消化不良等疾病。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预防暴饮暴食疾病:a. 注意饮食,合理安排饭量,避免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品。
b. 食物种类要合理搭配,每日三餐要规律。
c. 饮食要多样化,控制单一饮食,不可过多食用糖分、高脂肪或高盐食品。
d. 饮食时要咀嚼充分,较深入明知的呼吸有助于消化。
2、保持良好的睡眠作为人体生物钟的重要一环,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睡眠不好,不仅会影响人体免疫力,而且长期累积会导致多种慢性病。
a. 定时睡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b. 睡眠时控制嘈杂、光线较弱,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c. 睡眠前要放松身心,不宜进行过剩的脑力或体力劳动。
d. 暴饮暴食、过度消费香烟、饮酒等行为都会影响睡眠。
3、坚持体育锻炼适当的运动有益于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提高免疫力,但运动不当也可能会造成损害。
a.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瑜伽、健身等。
b. 要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并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适量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c. 可以通过骑车、步行等方式进行日常身体运动。
d. 运动时应注意防晒,避免出现肌肤伤害。
同时,还需要注意睡眠和饮食。
4、控制饮酒合适的饮酒可以带来放松、提神等益处,但过度饮酒会导致多种疾病。
a. 适量饮酒,男性不超过两杯酒,女性不超过一杯酒。
b. 合理分配饮酒的时间,尽量避免空腹饮酒。
c. 合理搭配食物,避免与某些药物一起饮酒,减少不必要的危害。
d. 在饮酒时,要控制饮酒的量大小,避免引发酒后交通事故或其他意外事故。
5、保持心情舒畅情绪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很大。
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愤怒、抑郁等,会使人的身体处于一种持续的应激状态,导致各种疾病发作。
预防医学重点总结
1 预防医学:是在基础学科(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环境医学的基础上,应用并发展环境与健康效应结局的基本理论,研究自然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作用机理和疾病发生及其分布规律的科学。
2 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或者脱离良好健康状态事件的发生率。
3 第二级预防:目标是通过早期发现来减少患病,又称临床前期预防。
4 第三级预防:目标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或残疾又称临床期预防。
5 健康: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6 三级预防:根据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的决定因素的特点将公共卫生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实施的过程。
7 人与环境的关系:物质的统一性;人体结构和功能对环境的适应性。
8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界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构成。
9 食物链: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链连接起来的连锁关系称为,,1 生物放大作用:重金属毒物和某些难降解的毒物,随着食物链的延长,使处于高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处于低位级的生物体内的浓度逐渐增多加大,这种情况叫做,,,2 生物蓄积作用:一种生物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其排出量,随着生物生命过程的延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加,称为,,,3 生物浓缩作用:某种生物摄取环境中的某些物质或化学元素后,在生物体内的某个部位或器官逐渐浓缩起来,使其浓度大大超过环境中原有的浓度,称为。
4 环境污染:有害物质(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子)进入环境后,污染物的数量浓度持续时间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使环境质量恶化,可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或潜在的危害称为,,,5根据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其理化性质是否改变可将污染物分为一次污染亦称原生污染和二次污染亦称次生污染。
6 自净作用:污染物进入环境以后,由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作用。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
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有良好的心态,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3、健康的资源健康的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
5、医学模式的定义医学模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包括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生态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临床康复和疾病预防方面。
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
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疾病的特点包括临床性和个体性。
10、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疾病连续带对个体来说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对群体来说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从健康到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知识点考点重点归纳整理总结
预防医学重点绪论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2.预防医学特点:①对象包括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②研究方法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③采取的对策更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预防医学的内容…3.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4.健康的组成:①身体②心理:智力,情绪,精神③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的作用…5.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环境②物质环境③个人因素④卫生服务健康生态学模型疾病自然史6.三级预防①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是通过采取措施消除治病因素对机体的危害的影响或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②第二级预防,三早,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传染病,五早,早报告,早隔离。
③第三级预防,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7.高危人群的预防策略:是指对疾病高危险的个体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来降低其将来发病的风险。
优点:重点关注病因链的近端,干预针对性强和效果明显。
全人群的预防策略:是指针对影响整个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尤其是病因链远端的因素进行干预降低整个人群疾病的风险。
优点:使整个人群受益。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念1.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①研究对象是人群,②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③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怎么分布,什么因素,策略和措施),④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促进健康。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数理法。
3.观察法:就是不对研究对象施加任何干预或实验措施,观察人群在自然状况下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分布情况。
包括描述法和分析法。
4.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有所介入或干预,并前瞻性地观察介入手段或措施效应。
数理法…5.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发病例出现的频率。
预防医学总结整理(临床医学专业)
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以人群健康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作用规律,分析和评价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一门科学2.预防医学主要内容—人类生存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①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与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②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③环境因素,包括生物、物理、化学和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⑤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等;⑥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疾病的社区卫生防治和人群的社区保健,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⑦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和预防。
3.预防医学的特点:①工作对象主要是群体②工作重点主要着眼于健康人和亚健康人群③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④采取的对策产生效应时间多是疾病/传染病可能发生/流行之前,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临床健康效应⑤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4.疾病模式及健康观的转变神灵医学模式---自然哲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5.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生物遗传6.三级预防的概念与原则(1)概念: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称为疾病的三级预防(2)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主要针对无病期;健康促进、健康保护;免疫接种、劳动保护和病因干预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主要针对发病早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筛检三级预防:临床预防,针对发病期和康复期;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7.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环境的组成2.环境污染的概念人类活动使环境要素或其形态发生变化,环境质量恶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人类的正常生活条件的现象。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
一生产性毒物和职业中毒2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或使用的毒物。
34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呼吸道(主要)(2)皮肤不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大(3)消化道经肝脏转化和解毒;中毒的危险小5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1)化学结构(2)物理特性(3)毒物剂量:绝对致死剂量LC100(LD100)半数致死剂量LC50(LD50)(毒性参数)最低致死剂量MLC(MLD)最大耐受剂量LC0(LD0)(4)毒物的联合作用:相加作用相乘作用拮抗作用(5)个体差异二1慢性铅中毒:1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神经衰弱、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功能紊乱(2)腹绞痛(3)铅线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3血液和造血系统:(1)贫血(2)异常红细胞增多4肾脏损害2急性铅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1)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2)少数出现中毒性脑病3诊断原则(职业性)职业史:诊断前提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因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血、尿、头发)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
诊断原则(非职业性)接触史:至关重要症状和体征:儿童重要的一个表现:神经行为的亚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铅,是最有效的检查指标4治疗原则:(1)趋铅治疗金属络合剂:依地酸二钠钙(首选)、*基解毒剂(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三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性汞中毒:(1)类似于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2)口腔炎;(3)胃肠道症状;(4)化学性肺炎;(5)肾损伤;(6)汞毒性皮炎慢性汞中毒:(较常见)(1)以兴奋为主的神经精神系统症状①神经衰弱综合症②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③神经症状---—易兴奋症(2)汞毒性震颤开始时是全身肌无力、肌肉疼痛、痉挛,随之出现细小、无规律、不对称的三颤——————-手指、舌尖及眼睑。
进一步发展至腕部、上下肢,最后可出现全身震颤,表现为粗大、有意向性。
大学中医药专业考试复习资料--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
大学中医药专业考试复习资料预防医学复习知识点1.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2.环境:是相对于某个中心事物外部的一切事物。
3.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4.食物链:生态系统中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者生物所吞食,彼此以食物连接起来的链锁关系。
5.生物富集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含量在生物体之间沿着食物链逐级增高,使生物体内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
6.生物浓缩作用:指生物体摄入某种物质后加以浓缩以致体内的浓度大于环境中的浓度7.生物蓄积作用:指同一生物体对某种物质的摄入量大于排出量,因而在生命过程中该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逐渐增高,时间越长,体内含量越高8.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中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均处于相互适应,相互协调状态9.环境污染:由于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的组成与性质发生改变,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潜在的有害影响。
10.生物标志物:存在于机体的生物材料中,能特定的显示机体对环境污染物的暴露或早期损害情况。
11.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某些气体如二氧化碳等能吸收红外线等长波辐射,使地球表面的气温升高。
12.酸雨:PH小于5.6的降水13.介水传染病:由于饮用水不良而引起的疾病。
14.职业性有害因素: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15.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
16职业性中毒:是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组织器官受到工作场所毒物的毒作用而引起的功能性和器质性疾病。
17.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并能较长时间漂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8.矽肺:是在职业活动中由于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粉尘而引起的以肺部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神性疾病。
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探索和应用科学方法,促进人群健康、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和掌握2022年预防医学的重点知识点,本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流行病学1.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目的和方法。
2.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
3. 流行病学指标: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病因比率等。
4.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抽样方法、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1. 健康教育的概念和原则:健康教育的定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2. 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措施:健康促进的理论基础、干预策略和实施措施。
3. 社区健康促进:社区健康资源、社区参与和社区健康服务的建设。
4.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评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项目的评价方法和指标。
三、疾病预防与控制1.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和控制策略。
2. 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措施和管理策略。
3. 孕产妇和儿童保健:孕产妇和儿童的健康管理、预防措施和干预策略。
4. 职业病的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危害、预防和保护措施。
四、环境卫生与健康1. 环境卫生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环境卫生的定义、目标和基本原则。
2. 水源与饮水卫生:水源污染的预防、水质监测和饮用水卫生管理。
3. 空气污染与呼吸道疾病: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护措施。
4. 食品安全与营养: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中毒和营养不良的预防。
五、预防医学管理与政策1. 预防医学的管理模式和方法:预防医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预防医学政策和法规:预防医学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相关法规的解读。
3. 预防医学的发展与前景: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以上是2022年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的整理复习内容。
通过对流行病学、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疾病预防与控制、环境卫生与健康以及预防医学管理与政策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预防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天津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核心内容总结
天津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流行病学核心内容总结流行病学是指研究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和控制规律的学科。
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研中,流行病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
本文将对天津市考研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复习资料中的流行病学核心内容进行总结。
一、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流行病学是研究大规模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它包括病因学、疫情学和干预策略三个方面。
通过流行病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疾病的发生规律,从而对其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流行病学的核心内容1.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它包括了病例调查、人群调查和环境调查等。
其中,病例调查是指通过对已经确诊的病例进行个案研究,从而了解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情况。
人群调查是指对一定范围内的人群进行调查,从而了解其患病情况和相关因素。
环境调查则是对疾病传播环境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了解病原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 流行病学指标与评价流行病学指标是对疾病发生和分布情况进行度量的方法。
常见的流行病学指标包括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相对危险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价,我们可以了解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趋势,从而为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
3. 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流行病学研究时所采用的研究设计。
常见的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研究、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等。
通过不同的研究设计,我们可以探究疾病的发生和分布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4. 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等方面。
通过流行病学研究,我们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传播。
三、流行病学在天津市的应用流行病学在天津市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疾病监测与预警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指标评价,我们可以对疾病的发生和分布趋势进行监测和预警。
预防医学总结
名词解释1.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指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于人类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和概括,是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有关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全科医学:是指以个人整体健康为中心,面向家庭与社区,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专业学科。
3.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
4.健康(health):是一种动态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5.二级预防(secondary prevention):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6.临床预防服务(clinical preventive services):是指在临床场所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然后实施个体的预防干预措施来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
7.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和针对性地评估并对整个生命全程进行干预,减少健康危险因素的威胁、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疾病、对所患的疾病进行有效地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经济有效地避免早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8.健康维护计划(health maintenance schedule):指在特定的时期内,依据求医者的年龄、性别及危险因素而计划进行的一系列干预措施。
9.危险因素(risk factory):指机体内外存在的使疾病发生和死亡增加的诱发因素。
10.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 risk assessment):是指从个体或群体健康信息咨询或调查、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过程中收集各种与健康的相关危险因素信息,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1.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不仅包括个体或群体可观察到的、外显的行动,也包括人的思想活动和情感状态(与促进、维护或恢复健康相关的个体心理、情感状态和外显的行为模式)。
大学预防医学总结
大学预防医学总结引言大学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控制和预防疾病的学科,通过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来提高整个社会和个人的健康水平。
在现代社会,预防医学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领域。
本文将对大学预防医学进行总结,包括其定义、目标、重要性以及主要实践方法等。
定义大学预防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开展公共卫生教育和制定有效的疾病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它与临床医学不同,注重的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健康管理和公共卫生。
大学预防医学充分利用生物、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结合流行病学、环境卫生学等专业技术,以疾病防控为核心,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标大学预防医学的主要目标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延长人们的寿命。
具体而言,其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公众健康意识:通过教育宣传、健康知识普及等方式,让公众了解健康重要性,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和技能。
2.预防和控制传染病: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疫苗接种、个人卫生教育等手段,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3.预防和控制慢性病:通过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健康管理等措施,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4.促进环境健康:关注环境污染、职业卫生等问题,通过改善环境条件来保障人们的健康。
重要性大学预防医学在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具有积极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大学预防医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使更多的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疾病风险。
2.降低疾病负担:预防医学注重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通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恶化,减轻个人和社会的负担。
3.促进社会发展:健康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大学预防医学通过提供健康服务和管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为社会的发展稳定做出贡献。
主要实践方法大学预防医学的实践方法多种多样,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和策略:1.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编制健康手册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现代医学包括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通过研究环境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生物遗传因素等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健康和疾病之间相互演变归路,已制定维护健康、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预防医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内容①医学模式、健康观念与三级预防的策略和措施②群体健康及其影响因素③环境因素,包括生物、无力、化学和社会等因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④常用医学统计方法⑤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健康状况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和生命质量评价等⑥社区卫生服务,特别是疾病的社区卫生防治和人群的社区保健,健康促进和疾病预防⑦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理和预防特点①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②主要着眼于健康人和无症状患者③研究重点为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④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作用,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临床健康效应⑤研究方法上更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医学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以系统论为原则, 认为人的生命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 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系统内部的调控能力,决定健康的状况健康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补虚弱。
健康权健康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和权利,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动力疾病三级预防策略:(医务工作者是贯彻三级预防的主体第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或根本性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病因采取的预防措施,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
它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个方面“治未病”第二级预防即临床前期预防,是在疾病潜伏期,为组织或延缓疾病发展而采取的措施,包括“三早” ,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慢性病第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也称综合预防。
是在疾病临床期为减少其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它的目的在于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命质量,降低病死率,包括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传染病“五早” 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流行病学(方法学学科形成前期 18世纪学科形成期 18世纪末 ~20世纪初学科发展期(现代流行病学时期 20世纪 40、 50年代John snow 霍乱地图伦敦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及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性研究①描述性研究A. 现况调查法,又称横断面调查B. 监测,纵向调查C. 生态学研究②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实验性研究①临床研究②社区实验理论性研究1死亡率: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 1年的总死亡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
病死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 1年 ,在患某种疾病的人群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
罹患率:是衡量某一局限范围较短期间内新发病例的频数。
感染率:指在调查时受检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所占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
生存率:又称存活率,指患某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人经 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病例数的比例。
发病率:指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发生某病新病例的频率患病率:指某特定时期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比例发病率 ×病程 =患病率发病率患病率资料来源疾病报告、疾病监测、队列研究现况调查计算分子观察期间新发病例数观察期间病例数(新、旧病例计算分母平均人口数或暴露人口数调查人数或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一般为 1年或更长时间较短、一般为 1个月或几个月适用疾病种类各种疾病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的疾病特点动态描述静态描述用途疾病流行强度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影响因素相对少、疾病流行情况、诊断水平、疾病报告质量等较多、影响发病率变动的因素病后死亡或痊愈及复发情况及患者病程等疾病的三间分布地区分布国家间及国家内分布;城乡分布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变异人群分布性别;年龄;职业;种族和民族;行为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通过在特定人群中收集、归纳、整理资料及数据处理等手段,描述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地点和人群方面的分布特点及发生、发展规律,提出初步防治对策或进一步的研究方向现况调查又称横断面调查,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在某一时点或短期时期内,同时评价暴露与疾病或健康的状况,用以描述暴露、疾病或健康的分布以及两者可能的相关关系目的和用途:①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②提供病因线索③早期发现病人④评价疾病的防治效果现况调查类型普查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随机抽取某研究人群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群进行调查,以所得的结果估计该人群某疾病的患病率或某些特征的情况,即以局部推论总体的调查方法抽样方法①单纯随机抽样②系统抽样③分层抽样④整群抽样⑤多级抽样优缺点2优点:①节省时间、人力物力②调查范围小,调查工作容易做的细致③适合于调查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缺点:①调查设计、实施和资料分析均较复杂,重复和遗漏不易被发现,且不适用于调查变异较大的资料②当某病的发病率很低时,小样本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而若样本扩大到近于总体的 75%时,直接进行普查更有意义分析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一组患有所研究疾病的病例人群作为病例组,另选一组目前未患此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 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 (或某些危险因子下的情况及程度, 以判断暴露危险因子与研究疾病有无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暴露 :指研究对象具有某种疑为与疾病有关的特征或受到某种可以因子的影响特点①属于观察性研究②设立对照③观察方向是由“果”及“因”④一般不能论证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联类型①非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②匹配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用途①探索疾病的可疑危险因素②检验病因假设③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选择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优点①特别适合用于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②省力省钱省时,并易于组织实施③还可用于疫苗免疫学效果考核及暴发调查等④可同时研究多个因素与某种疾病的联系⑤对研究对象多无损害缺点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②选择偏倚难以避免③暴露于疾病时间先后难以判断,信息真实性差④存在回忆偏倚⑤不能测定暴露和非暴露组疾病的率OR 表示两组中某事件发生的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的比值的比OR 的意义 OR 值是相对危险度的估计值,表示在暴露因素是不存在暴露因素发生某病的风险倍数(与 1的关系偏倚及其控制偏倚是随机误差以外的可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差异的系统误差主要有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选择偏倚概念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方法存在问题而使研究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分类①入院率偏倚②检出偏倚③奈曼偏移④易感性偏倚⑤无应答偏倚⑥失访偏倚控制①科研设计要严谨,严格掌控纳入和排除研究对象的标准②提高应答率,减少失访率③设立多组对照信息偏倚概念指在研究的实施阶段, 从研究对象获得信息时, 由于收集资料的方式不可比, 因而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系统误差分类①回忆偏倚②暴露怀疑偏倚③诊断怀疑偏倚④测量偏倚控制制定严格的收集资料和质量控制方法。
对研究者进行统一的培训, 统一收集资料的方法和标准, 要求研究者有严谨、科学的态度。
尽量使用客观的指标, 以避免研究着和研究对象人为的偏倚。
采用权威的诊断标准混杂偏倚概念由于一种或多种潜在的混在因素影响, 是结果分析缩小或夸大了研究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从而34医学统计学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结合医学世纪, 阐述统计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研究医学资料或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学科同质:指观察单位件被研究指标的影响因素相同变异:指在同质基础上各观察单位间某观察指标的差异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具有代表性的个体的集合参数 :反映总体的统计指标(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 :反映样本的统计指标(英文字母表示统计变量的分类 (变量: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区间估计:按预先确定的概率估计总体均数所在范围(可信区间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①医学研究设计②收集资料③整理资料④分析资料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算术均数直接法加权法样本中各观察值与其均数的差值平方和小于各观察值与任意其他数值的差值平方和;样本中各观察值与其均数差值(离均差的总和等于 0适用于对称分布几何均数适用于观察值呈倍数关系变化平均增长率中位数 Me 百分位数将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数列,居于数列中间位置的那个数据适用于偏态分布; 适用于分布不明的资料; 适用于开口数据资料①正态分布时均数=中位数>几何均数②正偏态分布时(左 :均数>中位数③负偏态分布时(右 :均数<中位数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按间距计算: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极差(R也称全距 ,观察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通常仅用于粗略说明变量波动范围,呈明显偏态分布时会更加不稳定适用于任何一种分布四分位数间距(Q仍未用到每一个具体的观察值,统计分析中应用不普遍适用于偏态分布; 适用于开口数据; 适用于分布不明的数据按平均差距计算: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方差(S2离均差平方和除以自由度 df适用于正态分布标准差(S 适用于正态分布; 适用于近似正态分布变异系数(CV标准差除以均数唯一无单位的指标适用于单位不同的数据; 适用于均值相差悬殊的数据正态分布(高斯分布数值变量:又称定量变量二分类变量(定性变量多分类变量:①有序多分类变量②无序多分类变量分类变量特点:1.单峰分布,以X=μ为对称轴,正态曲线以 X 轴为渐近线,不与 X 轴相交2.在X=μ处取得最大值,f(μ=1/(σ√2π ;X=μ+-σ处有拐点3.μ是位置参数;σ是形态参数,σ越大曲线越矮胖,σ越小曲线越瘦高4.曲线下面积即为概率;总面积为 1;左右任意个标准差范围内面积相同(μ+-1.64σ范围90.00%;μ+-1.96σ范围95.00%;μ+-2.58σ范围 99.00%运算:1.μ→ψ(μ 2. ψ(μ→μ3. ψ(μ→μ→X 4.X→μ→ψ(μ标准正态分布医学参考值范围是指包括绝大多数正常人的人体形态、功能和代谢产物等各种生理及生化指标常数,也称正常值1.无肝、肾、心、脑、肌肉等疾患2.近期未服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3.检测前未做剧烈运动,还要注意划分同质对象计算方法:1.正态分布法 2.百分位数法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参数估计:由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点估计,区间估计抽样误差:由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的差异标准误: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点估计:用单一的数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区间估计 :按预先给定的概率,计算出一个区间,使它能够包含未知的总体参数(理解可信区间:95%可信区间表示该区间包括总体均数μ的概率为 95%,即若作100次抽样算得 100个可信区间, 则平均有 95%可信区间包括μ, 只有 5个可信区间不包括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