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针对课堂上教师如何艺术地发问,如何使教师的提问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所提问题要有价值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一样。
所提问题要扣住本节课设定的目标以及文章的重点、难点、疑点、特点和学习课文的突破点等,即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二、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情学情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设计提问的重要依据。
师生只有默契配合,和谐共振,才能最终实现目标。
所以,问题要有坡度,形成思维阶梯,既要让学生觉得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又要让学生觉得经过积极思考能解决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喜悦。
三、所提问题要有启发性设计问题除了要考虑问题的价值和学生的学情外,还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尽可能激活学生的积累和经验;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元思考、多元解读,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在思辨中成长。
四、所提问题要曲直结合课堂提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的发展.所谓“直问”就是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直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谓“曲问”就是拐弯抹角,从侧面或反面提出问题,它有助于学生澄清杂念、疏通思路,曲问往往以直问为基础,沿着这条曲径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深层和高度。
五、所提问题要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使学生掌握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教学中要善于把课本知识与课外有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六、所提问题要有创新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教学过程的延伸是靠提问来支撑的。
提问的繁杂细碎,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提问设计的不周,实质上是课堂教学改革没有力度的表现。
略论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要 让 学 生 “ 一 跳 , 得 到 ” 使 学 生 回 答 问题 时 感 到 可 望 又 跳 摘 . 可 及 , 不 因 为 问 题 过 难 望 而 却 步 , 不 因 为 问 题 过 于 简 单 既 义 而 骄 傲 自满 。 教 师 有 序 地 提 出 问题 . 有 助 于 学 生 理 解 和 正 既 确 运 用 知 识 , 养 思 维 的逻 辑 性 , 避 免 了语 文 教 学 杂 乱 零 培 又 散的弊病。 ( ) 抓 住 时机 , 时设 问 , 机 应 变。所 谓 “ 时 ” 是 四 要 适 随 适 就 所 提 出的 问题 与 学 生 的思 考 、 疑 相 “ 合 ” 并 在 学 生 有 思 、 质 吻 , 有 疑 正 要提 出问 题 而 苦 于 不 知 怎 样 表 达 之 时 。设 问不 是 把 学 生 问 倒 , 不 是 作 为 花 絮 点 缀 课 堂 , 创 设 ” 生 活 动 的形 式 , 更 “ 学 而 在 于 解难 释 疑 , 握 新 知 。 否 适 时 发 问直 接 影 响着 课 堂 教 掌 是 学 效 果 。 早 发 问 , 成气 氛 紧张 , 生 内心 茫 然 易造 成 课 过 造 学 容 堂 冷 场 ; 晚 发 问 , 生 勿需 思 考 就 能 对 答 如 流 , 问 题 成 为 过 学 使 “ 子点灯 , 瞎 自费 蜡 ” 毫无 价 值 可言 。 外 , 师 还 要 善 于根 据 , 此 教 实 际 情 况 , 整 问题 的难 度 、 入 的 角 度 、 问 的 方 式 , 凋 切 提 以把 握 知 识 要 点 、 练重 点 和 教 学 过 程 训 “ 问渠 哪 得 清如 许 , 有 源头 活 水 来 ” 语 文课 堂 是一 方 方 为 。 清 澈 如 镜 的水 塘 , 堂 提 问 就是 使 水 塘 清 澈 的源 头 活 水 , 它 课 对 适 时 、 妙 的 运用 , 定 会 使 语 文 课 堂 呈 现 “ 高 任 鸟 飞 , 阔 巧 一 天 海 凭 鱼跃 ” 美 妙境 界 。笔 者 根 据 教 学 实 践 的 体 会 , 列 几 种课 的 下 堂 提 问 方式 , 以供 参 考 。 ( ) 住 关键 词 发 问 。为 了避 免 问 题 的空 泛 和学 生 思 考 一 抓 问 题 的 笼 统 、 略 , 学 生 的 思 维 触 觉 引导 字 里 行 间 , 文 章 粗 把 对 的言语作深入细致 的品味 、 析 , 分 以形 成 严 谨 、 在 的 思 维 品 实 质 , 师 应 注 意抓 住 关 键 词 发 问 。 《 教 如 山中 访友 》 一篇 构 思 奇 是 特 、 象 丰 富 的 散 文 , 造 出 一 个 如 诗 如 画 的 童 话 世 界 , 达 想 营 表 了 作 者 对大 自然 的热 爱 之情 。 学 时教 师 从 关键 词 人 手 发 问 : 教 “ 章 所 写 的 都是 景 物 , 什 么不 说 山 中 观景 而 说 山 中访 友 ?” 文 为 作 者 将 大 自然 人 性 化 了 , 友 ” 文 眼 , 文 章 的 切 入 点 , 者 “ 是 是 作 把 大 自然 当成 自己最 亲 密 的朋 友 和 家 人 .达 到 了 人 与 物 的交 融 、 谐 、 一 , 者 是 用 心 和 大 自然 交 流 , “ 景 ” 看 景 和 统 作 而 观 是 物 , 亲切 。 不 ( ) 回设 问 。 是 不 按 习 惯思 维 从 正 面设 问 , 从 问题 二 迂 就 而 的 侧 面 人 手 . 导 学生 在 更 宽 泛 的 意义 上 去 思 考 问题 。 有 利 引 这 于 拓 展 学生 思 维 , 不易 形 成 思 维 定 势 。 比如 讲 《 福 》 祝 一课 时 , 在 老 师 分析 祥 林 嫂 死 后 , 四老 爷 骂 的那 句 话 时 , 鲁 问道 : 不 早 “ 不 迟 , 偏 要 在 这 个 时 候 , 就 可 见 是 一 个 ‘ 种 ’ 从 这 句 话 偏 这 谬 , 里 可 以 看 出鲁 四老 爷 是 怎 样 的 一 个 人 ? ” 过 思 考 , 生 仍 然 经 学 答 不 上 来 . 师 可 采 取 迂 回法 . 且 存 疑 , 侧 面 提 问 : 同学 老 暂 从 “ 们 想 一 想 ,鲁 四 老 爷 在 偏 偏 要 在 这 个 时 候 的 后 面 理 应 说 什 么 ?” 生 中有 的可 能 说 “ 了” 有 的 可能 说 “ 学 死 . 老爷 为 什 么不 说 ‘ 了 ’ ” 的可 能 说 : 因 为 老 了含 有 尊 重 死 者 的意 思 。 问到 老 ?有 “ ” 这 里 . 四老 爷 这 个 既 不 能 犯忌 讳 , 不 能 丢 了 传 统 的 老朽 形 鲁 又 象 也 就 活脱 脱 地 站 了起 来 , 于从 这 句 话 里 可 以看 出“ 四老 至 鲁
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2 1 年 1月 8日 02
3学 习基 本原理有利 于“ . 原理 和态度 的迁 移 ” 。布鲁纳认 为 , 教学 , 是不 完备 的教 学 , 它不利 于学生对所 学知识 的真正 理解和 “ 这种 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 育过程 的核心—— 用基本的和一般 的 掌握 , 使学 生的知识 水平永远停 留在一个初 级 阶段 , 以提 高 ; 难 反 观念来不断扩大 和加深知识 。” 曹才翰 教授也认为 ,如果学生认 之 , “ 如果单 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 , 而忽略表层 知识的教学 , 就会 知结构 中具有较 高抽 象 、 概括水平 的观念 , 对于新学 习是有 利的” 使教学流 于形式 , 成为无源之水 , 无本之木 , 学生也难 以领略到深 “ 只有 概括的 、 固的和清晰 的知识才能 实现迁移 。” 国心理学 层知识的真谛 。因此 , 巩 美 数学 思想 、 方法的教学应 与整个表层知识 的 家贾德通过实验 证明 ,学 习迁移 的发生 应有一个先决条 件 , “ 就是 讲授融为一体 , 使学生逐步掌握有关 的深层 知识 , 提高数学 能力 , 学生需先掌握原 理 , 形成类 比 , 才能迁移 到具 体的类似学 习中 。” 形成 良好 的数学素质。 学生学 习数学 思想 、 方法 有利于实 现学 习迁移 , 别是原 理 和态 特 三 、 学 思 想 方 法 的 教 学 模 式 数 度 的迁移 , 从而 可以较快 地提 高学 习质量和数学能力 。
学生对表层知识 的掌握 。学 生掌握 了一定 量的数学表 教材 的学习 , 在掌 握和理解 了一定 的表 层知识后 , 才能进 一步地 学过程中 , 层 知 识 , 学 生 能 够 接 受 相 关 深 层 知 识 的前 提 ;4 “ 悟 ” 指 在 是 ( )领 是 学习和领悟相关的深层知识。 学生对 掌握 的有关 表层知识 的认识 深化 , 即对蕴 于 深层 知识蕴 含于表层 知识之 中 , 是数 学 的精 髓 , 它支 撑和统 教师 引导 下 , 方法有所悟 , 有所体会 ;5 数 学思想 、 () 方法教学 帅着表层知识。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渗透相 其中的数学思想 、 是循环往复 、 旋上升的过程 , 螺 往往是几种数 学思想 、 方法交织在 关 的深层知识 , 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 识的同时 , 领悟到深数学表层知识 与深层知识具 有相辅相成 的关 系 , 这就决定 了 他们在教学 中的辩证统 一性 。基于上述认识 , 我们 给出数学思想 方法教学 的一个教 学模式 : 操作一掌握一 领悟 。 对此模式作如下说 明 :1数 学思想 、 () 方法教学要 求教师要较 好地掌握有关 的深层知识 , 以保证在教 学过程 中有 明确的教学 目 的 ;2 “ ( )操作” 是指表层 知识教学 , 即基本 知识 与技 能的教学 。“ 操 作” 数学 思想 、 是 方法教学 的基础 ;3 “ ( ) 掌握 ” 指在表层 知识教 是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语文课堂提问艺术初探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绘画、音乐、舞蹈还是戏剧,都可以被归为艺术的范畴。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也常常涉及艺术初探的内容,通过学习艺术作品和思考艺术创作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那么,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艺术初探呢?1. 艺术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引导学生认识艺术的起点。
通过分析艺术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是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结晶,是一种表达和传递情感、思想和美感的方式。
2. 艺术的功能是什么?通过了解艺术的功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价值和意义。
艺术可以唤起人们的感受和思考,传递情感和思想,提供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促进人类的审美情趣和智慧发展。
3.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
通过了解艺术家的灵感来源、艺术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艺术作品如何赏析?艺术作品是艺术家的创造之后的产物,通过赏析艺术作品,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观察、感受和思考,学生可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享受,同时也能够理解艺术家的意图和创作背后的思想。
5. 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艺术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分析不同艺术形式和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并认识到艺术对于文化的塑造和传承的重要性。
6. 艺术对社会的影响是怎样的?艺术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同时也可以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分析艺术对社会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到艺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
以上提出的问题只是艺术初探中的一部分,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和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的本质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素养。
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效果。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文 却 能 使 学 生 学得 饶 有 趣 味 , 键 在 于教 者 如 何 结 合 教 材 实 际 , 关
抓 住 突破 口 , 它 转 化 成 学 生感 兴趣 的 问题 。 把
二 、 直 问为 “ 变 曲提 ” 引 导 学 生 深 入 分 析 。
不 同 的 角 度启 发学 生 ,可 以使 学 生 掌 握 解 决 同一 问 题 的多 种 解 答 方 法 , 拓 宽 思 维 的 空 间 , 能 培 养 发 散 思 维 能 力 。例 如 对 一 既 又 篇课 文 的段 落 划 分 , 时是 不 只一 种 划 分 的 . 么 就 可 以 引 导 学 有 那 生思 考 ; 如 按 其 它 标 准 , 该 如 何 划 分 呢 ? 生 通 过 这些 训 练 , 假 又 学
就会 明确 原 来 解 决 问题 的方 法 有 时 不 是 单 一 的 。他 们 在 以后 的
学 习生 活 中 , 自然 会 举 一 反 三 , 活 变 通 。 灵
课 堂 的提 问如 果 只 是 一 味 地 直 来 直 去 . 发 性 就 不 强 , 而 启 久 久之 . 生 对 这 样 的 提 问会 感 到 索 然 无 味 , 在一 定 程 度 上 妨 碍 学 并 了思 维 的发 展 。 如 我 们 把 “ 问 ” 成 “ 提 ” 就 能 迫 使学 生开 假 直 换 曲 . 动 脑 筋 。 《 橘 灯 》 文 中写 道 : 低声 问 :你 家 还 有 什 么 人 ? 如 小 一 我 “ ”
、o . No . 厂 1 2
轰抖爱暴启 }
LI BERAL ARTS FANS
F b u r 2 0 e ray 0 9
论初 中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的提 问艺术
张 俊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口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三中 刘 静
有 效 的课 堂 提 问能 诱 发 学生 思 维 的兴 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 。教者在此基础上 , 维 的纵 深 发 展 ,
趣 ,使 提问真正 问到学生们 的心 “ 窍 ”上 。
接着 顺势利导学 生认识孔 乙己没有名字 的深
师导人新课 时可 以这样 设计 问题 :同学们 , 学生分析 红军 战士 在第 二天吃早饭 “ 抢 了一 么原 因使 他一变 又变 ?作 者为什么要 塑造这
人 们常说 “ 上有天堂 ,下 有苏杭 ,桂林 山水 碗就 吃”中 “ 抢”字用 法时 ,学生可能 一下 个 形 象 ?
甲天下 ,桂 林美在 山水 ,苏州美 在园林 ,苏 子难 以理解 ,那么可 以换个角度来问:“ ’ 抢’ 五、 “ 横看成岭侧成 峰”的发 散型思维
州 园林有什 么特点 呢?它美在何处 呢?下面 字是 否说明 了红军 战士不遵守 纪律呢?” 当 的 提 问 。
同学们 齐读 《 苏州 园林 》之后 ,回答 老师 的 学生 给予否定 回答 时 ,义进一 步启 发学生 :
问题。 ” 这样设疑导入 , 即创 设 了问 题 的 情 景 ,
点 的理解 自然 也水到渠成 。如 《 死海不死 》
一
没说 完就停住 ,是 不是她不知 道爸 爸到 哪里 精 神 ? 能具 体说 说 他 们 的感 人 事迹 吗 ?这
文 。一开篇可让 学生思考 :题 目中的两 个 去了 呢?” 当学 生给予否定 回答时 ,又继续 几个 思 维发 散 的 提 问都 是在 原有 知 识 的 基
如 《 变色龙 》一 文 ,可 以采用 这种分层
在接 受新知 的过 程 中始终学 生感到 “ 柳 暗花 刻性 ,解决本 文的教学难 点。可见 ,抓住 契 设问的方式 进行教学 。教 者先提 出问题 :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一
个 问题 : 这篇文章的情 节是环环相扣 、 向前发展 的, 那么我们 起来说说看 , 这辆小火 车是如何一节扣一节地 向前滚动的呢?
一
时的教学思想及教学能力。
第二 . 恰 当的拓展 , 培养 了创新能力 语文的外延是 和生活等同的 . 我们的教学要十分注意这点。 在所听 的课 巾, 由于我们的老师精心备课 , 查找资料 , 拓展 的很
学 生的能力 , 所 以给我 的印象很深。
总之 . 提问是一 种常见的教学手段 , 又是- -I ' ] 教学艺术 。希 望广大教师也试 着用核心 问题来组织教学 . 不要将那些 优美的
义章“ 精讲” 得支离破碎 , 让那优美的旋律在课堂上 回荡 。唯其
只学 课文 , 而是和 自己的实 际生 活联 系起 来 , 特别是有 些老 师
期 日, 我们全家都要衣冠楚楚地来到海边栈桥上散步” 。由于栈
桥散步 , 就看到了“ 喷着黑烟从海边驶过来的轮船” , 这必然勾起 都是 让我们 的学生动手表 演感受一下 , 比如 《 范进 中举 》 中表 现
菲利普 夫妇想起一个 人 : 于勒叔叔 。文章顺理成章地交代 了于 胡屠 户市侩性 的那几个形象动词“ 攥” “ 舒” “ 揣” 等, 老师让学 生 表演 , 形象生动 , 栩栩 如生 . 人物的性格不 用老师再 强调 , 学 生 就掌握 了. 课堂气氛也迭 I 此而活跃 。紧接着 , 教师布置用动词来
i
初 中语 文课堂教学 中的提 问艺术
江 苏省 淮安 市钦 工镇初 级 中学 韩 志勇
对于课堂提问的艺术 , 在几年的工作 中 , 我有 了一 点体会 . 现提 出来与各位 老师共同探讨。我认为 , 课 堂提 问. 最关键 的是 要严格控制提 问的数量和质量 。一 堂课 , 一篇 文章通过设计一 两个 核心 问题 , 计 学生整 体地感 悟 、 品味 , 做到 牵一 发而动 全
试论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探索篇•课改论坛试论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陈剑飞(甘肃省陇南市成县陕西师范大学成州中学,甘肃陇南)在初中语文课堂中适当进行较为艺术的提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并且有效引导学生积极探索问题,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不断丰富知识。
结合本人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看法,希望能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一、注意把握问题难易度,使其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提问时,问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
较难或者较易的学习会降低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问题失去兴趣。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的特点、每节课的重点和疑难点,认真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让问题成为激活学生思维的钥匙,并且能够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问题设计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大部分学生稍加思考就能得出答案。
就像果树上的果实,在树下并非伸手可得,但又不会望而却步,只需要跳一跳就能摘到。
能够让学生“跳”的跳板就是教师设计的思考阶梯。
在课堂中设计不同难易度的问题,巩固型的问题就选择让基础较差的学生来回答,以此来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发散型、创造型的问题主要选择让成绩较好的学生来回答,也可设计小组讨论,学优生带动学困生积极思考,拓宽思路;较为中等的问题,适合让中等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进行回答。
这样可以全面调动班级整体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二、坚持激励性、有效性原则在学生回答完教师提出的问题后,教师应当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
对学生正确的回答和进步较大的学生予以表扬,对创造性的回答予以夸赞,对较为内向、羞涩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予以鼓励和支持,对一时回答不上问题的学生要耐心并给予希望。
这样可以使不同学习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问题应当有效,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课堂中热烈的气氛来提问:“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提问往往没有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学生最真实的学习效果,应当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充分发挥其想象力。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
于 接受 。如何 把 问题 向学生提 出,对课 堂提 问 的成败 有重 要关 系。 问之得 当,可 以有效地激 发学生思考 的积极性 ,活跃 课堂气氛 ,提 高教学效 果,发 展 学生智能 。问之不当 ,则往往 启而不 发,最后还是变 成教师 自问 自答 。 课堂的提 问如果只是一味地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 ,久而久之 ,学生对 这样 的提 问会感到索然无味 ,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思维 的发展。假如我们把 问题换成 “ 曲问”、 “ 活问”的方式提 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 ,并且要求 他们在思维上 “ 跳 一 跳 ”才 能 回答 上 。 钱梦龙先生在教学中的 “ 曲问”,可以说是创造 了提 问的最高艺术境 界。 他在讲授 《 愚公移山》 ~文中就有两处成功的 “ 曲问” ( 就是关于“ 龀” 字和 “ 孀” 字的理解 ),结果效果是 明显 的。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 巧性的提 问,能有 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 再次 ,提 问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堂 中的提 问,目的是使学生在 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 因而教者应注 意提 问的角度和 问题的深度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 使学生掌握解 决同一问题 的多种解答方法 ,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
浅谈初中语文课 堂提 问的艺术
西藏拉 萨市 林周县 中学
语文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 中,课堂提 问的 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 ,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 导学生发现 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 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 可在实 际教 学中,有部分教师 由于没有抓准提 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 问 的艺术 ,出现了不少提 问的误 区。如 :l _ 表面性提 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 ,问 题肤浅潦草 ,要求一 问齐答 ,表面轰轰烈烈 ,实则空空洞洞。提 问过于简单, 没有 思考价值 。2 . 提 出的问题空泛 、难度大 , 让学生丈二和尚摸 不着头脑。 如一开篇就 问学生 课 文写的是什么 ? 、 写作特色是什么? ,对学生只能 启而不发 ,因为他们对课文 内容还没有感性 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 3 . 提 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 问后 ,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 立刻作答 ,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 。 4 . 提 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 , 忽略差生 , 很容 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 , 都是不科学的, 它不仅 收不 到预 期的教学效果 ,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 ,更不用说锻炼思维 能力了。因此,有效 的课堂提 问应是从实 际出发 ,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 内容 ,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闯、发 问;另外 ,还应从学生实 际出发 , 根据学 生的知识 水平与心理特 点,找 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使提问 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 窍 上 。我们在教学 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 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 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 。 首先 ,把握文本与课堂设疑 1 . 要精心设 问。讲授 一篇课文之前 ,首先应在吃透 教材和 学生两头的基 础上,精 心设计 要提 问的问题 。这些 问题 ,要紧紧 围绕教学 目的 ,体现教材的 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 “ 是什 么”,更要让学 生知道 “ 为什么 ”。这些问 题,应 紧密关联,由浅入深 ,有助于 引导学生进入作 品情境 ,体会个中妙处, 使之有渐 入佳境的喜悦 感。这些问题 ,应 力求难度适 中,太浅显的不必 问,太 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 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 改变课堂提 问的随意性,而 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 内容之~。 2 . 掌握发 问的时机。 ( 1 )在学生 自读之前发问。指向性 发问,有利于提 高 自读效率 。 ( 2 )在学生 自读 完之后发 问。允许学生 发问,对 学生所提 问题 进行归纳 ,提 出一 些诱导性 的问题 ,进行启发。 ( 3 )在 学生思维处于停滞状 态时发问。学生提不出问题时,教师应提 出一些诱 导性 问题 ,把学生的思维引 向深入 。 ( 4 )在 教室出现议论 声时进 行发 问。教室里有议 论声时,说明学生 大脑里产生了 问题,教师处理有两种办法:一是停 止讲课 ,让学生把 自己的疑 问表达出来;二是教师根据 自己的经验马上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 的疑难及时 解决。 ( 5 )结课时提问。吸引学生注 意力 ,生成新的问题、能力。 其次,提 问要注 意分层次设计 ,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 要上好一节 语文课,单靠一 两个 提问是不够 的,它 需要教者站在高处 , 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 的提 问, 这样 的提 问才有 一定的思维 深度 ,才能 从多方位培 养学生 的思维能力 。在实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艺术的提问一.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出发,改进阅读教学方法。
反对注入式,提倡启发式。
这是阅读教学方法改革的根本任务。
启发式的要点在于,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选用各种适当的方式、方法,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这里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培养能力。
启发式当然要设疑解惑;而且这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但决不等于满堂问或满堂练,追求形式上的热闹。
要提高启发质量,改善启发形式,讲求启发效果。
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教师提出问题的水平越高,教学效果越好,越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这说明了课堂上艺术地发问对于教学来说是多么重要,因为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每开始一次学习时,都不是从零开始,往往在一种似懂非懂的状况下,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读懂了,学明白了,这时教师于无疑处生出疑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就会刺激学生的探究欲,激发研读兴趣。
并且通过提问,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各自的作用:恰当的提问,使教师的教学目的明确地被学生掌握,教师也能凭此有效地控制课堂的进程;问题的解决,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被“填喂”的鸭子,更是有了自己的问题,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艺术的提问教师提问要能围绕重点精心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
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
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末的“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中的“闲人”一词是文章的文眼,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闲人”为教学中的难点。
注释中译为“清闲的人”,但更应从中去领悟苏轼身遭贬谪仍有如此闲情雅致的情怀,体现其乐观旷达胸襟这一深意。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课堂上不能满堂问, 而应在那些重点难点之处相机而问。 在教《祝 福》时,指导学生先理清情节, 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 再谈感受。 对于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此时我提 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 她会死去吗? 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 “礼教杀 人”的主题自然的为学生所接受。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பைடு நூலகம்问艺术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 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 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 挥提问的作用。而发挥提问的作用。在注意提问科学性的同时还必 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1激趣设疑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 性,激发思维,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 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例如:在教《故乡》时,教师 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谁埋的碗碟?”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 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 间找线索。教师同时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 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方 法正确 得 当,才 能够很 好地激 发学 生的 理还 较稚 嫩 、欠成熟 ,承 受能力 比较弱 , 思 维活 动 ,达 到启发 式教 学的 目的 。提 问 所 以针对 这 一 理 结构特 征 ,在 作 出总结 方法是 多种 多样 的,现在 撮取 几种最 重要 评 价 时,若 方法 不 当,评 价过激 ,极可能 会使学生的 自尊心受到伤害,久而久之 ,甚 的也是最 常见 的方法介 绍一下 。 至会形成学生怕【 笞问题,怕讲锚 的心理障 1抓 住关键 问题 突破 法 . 碍 这种心态 ,会使课堂重新回到死气沉沉 能否 抓住关键 问题进行提 问突破 ,决 定 了~ 堂课 的教学 成功 与否 。教师要 善于 的状态 ,养成学生不爱思考问题 的惰性 。所 抓 住关 键 问题 ,打 开缺 口,让 知识 的水流 以,在总结学生的回答 问题时,要以激励 为 主,适 当指 出不足为辅 ,要经常用 “ 这位 同 奔涌 而 出。这就要 求 教师真 正吃透 教材 ,
比如可 以从结尾 入手 。有 的文章 段落之 间 有清 晰 、明确 、完整 的认识 。这 无疑会 使 课堂提 问的效 果大打折 扣 。 大致 是一 种并列 关系 ,有不 少的 共同 点,
教 师 就 要 从 教 学 目标 出发 ,确 立 一 个 核
对 于学生 的回 答,教师 进行评 析总 结
心 , 以此 来设 计一个 由浅 入深 、 由此及 彼 时 ,不宜 直截 了当告 诉其答 案就 算完事 , 而应 该用委 婉 的 口吻 告诉他 们 回答的合 理 的提 问和教 学序列 。
三 、教师 课堂提 问的 方法
课堂提 问方法 很重要 ,因 为只有 提 问
之 处是什 么 ,不足之 处是什 么 ,在肯 定成 绩 的基础 上 ,指 出其 足 。因 为中学 生心
语文教学中提问艺术[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提问”即提出问题求答。
课堂教学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概括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提问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
既可用于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也可用于传授新知识,指导、总结、检查和评定学生的知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个问”。
有趣高效的语文课多离不开提问,它会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学生,挑逗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
1、提问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对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起到推动作用。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亚里士多德也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没有疑问就不会思考,就没有收获,没有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也就没有学生的创造力的养成。
“疑问”从哪里来?它们来自教师巧妙的提问。
2、提问可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
课堂气氛的形成包括的因素有教师运用权威的方式,各个学生感到支持的程度,学生间竞争和合作的性质,以及生学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所感受到的自由度。
很明显,这些因素中有很多直接与教师行为有关。
提问需要学生回答,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这是教师对学生了解和研究的结果,多鼓励学生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在班上的发言给以好的感情支持时,比起教师倾向于不欢迎学生自由表达意见并频频对讲些不正确的话的学生进行评论时,课堂上更易产生师生间自由交融的气氛。
可见,课堂提问--回答的过程,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感情、促进课堂教学和谐发展的过程。
3、提问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及发挥的程度如何,主要标志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被激发和调动起来。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是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
动脑是核心,即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思维活跃,争论热烈,学习积极主动,在辩论中思考,在思考中辩论,最终发现真理。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发挥提问的作用。
而发挥提问的作用。
在注意提问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1 激趣设疑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因此,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讲求新意。
例如:在教《故乡》时,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谁埋的碗碟?”这个问题很新奇,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为了解开谜团,认真阅读课文,努力从字里行间找线索。
教师同时诱导学生对杨二嫂、闰土这两个人物的言行、品质分析比较,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人物形象的认识。
2 相机适时课堂上不能满堂问,而应在那些重点难点之处相机而问。
在教《祝福》时,指导学生先理清情节,然后要求他们复述故事,再谈感受。
对于感受,大部分学生只是简单的下了一个悲剧的结论。
此时我提了一个问题:“勤劳、善良的祥林嫂如果生活在今天,她会死去吗?为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异常,“礼教杀人”的主题自然的为学生所接受。
3 设置矛盾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
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
如《死海不死》一文,一开篇可让学生思考:题目中的两个“死”,是什么意思?“死”与“不死”矛盾吗?文末又说“死海真的要死了”,这个“死”又是指什么?这一番提问,势必能激发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并急切地研读课文找答案。
最后,当学生理解了“死”的三个不同含义时,也掌握了死海的特征以及形成过程。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0 5 3 5 0 0)
2 相机 适 时
课 堂上 不能 满堂 问 ,而 应在那 些 重点难 点 之处 相机 而 问 。在教 《 祝福》 时 ,指 导 学生 先理 清情 节 ,然 后要 求他 们复 述 故事 ,再 谈 感受 。对 于感 受 , 大部 分学 生只 是 简单 的下 了一个 悲 剧 的结论 。 此时 我提 了一 个 问题 : “ 勤劳、 善 良的祥 林嫂 如 果生 活在 今天 ,她 会死 去 吗 ?为什 么 ?’ ’ 石 激起 千 层浪 , 学生 的 思维顿 时 活跃 异常 ,“ 礼教 杀人” 的主 题 自然 的为 学生 所接 受 。 3 设 置 矛盾 学生 对每 篇 课文 的 学 习,不 是一 开始 就感 兴趣 的 ,为此 ,教 者应 当深 入 钻研 教 材 ,抓 住 突破 口,有意 地 给学 生设 置 问题 的“ 障碍 ” ,形 成他 们 心 理 上 的一 种“ 冲 突” 。 当学 生急 于解 开 这些 “ 冲 突” ( 问题 ) 时 ,也就 意 味着 进 行 了思 维训 练 ,对 课文 重 点、难 点的理 解 自然 也水 到渠 成 。如 《 死 海 不 死 》 一文 ,一开 篇 可让 学 生思考 :题 目中的两 个“ 死” ,是什 么 意思 ?“ 死”
与“ 不死” 矛盾吗?文末又说“ 死海真的要死了” , 这个“ 死” 又是指什么 ?这一 番 提 问,势必 能激 发学 生对 本文 的兴 趣 ,并 急切 地研 读课 文找 答 案 。最后 , 当 学生 理解 了“ 死” 的三 个不 同含 义 时 , 也 掌握 了死 海 的特 征 以及 形成 过程 。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பைடு நூலகம்提问艺术
彭玉智 ( 河北省 景县梁集乡中学
提 问是语 文 课堂 教 学 中师生 进行 双边 活 动 的重要 形 式 ,是传 递信 息 的 有 效途 径 ,也 是 启迪 学 生思维 的驱动 力 ,恰 当而 富有 艺术 的提 问是课 堂教 学成 功 的重要 因素 。因此 在课 堂 教学 中 。教 师要 善于 发挥 提 问 的作用 。而 发 挥提 问的作 用 。在注 意提 问科 学 性的 同 时还必 须讲 究提 问的艺术 性 1 激 趣设 疑 好 奇 心人 皆有 之 ,强 烈 的好 奇心会 增 强人 们对 外 界信 息 的敏 感性 ,激 发 思维 ,培养 学 生 的有意 注意 力 ,培养 学 生 的 自主学 习意 识 。因 此 ,课堂 提 问要 讲 究发 问方 式 ,改 变提 问角 度 ,使 问题 提得 巧 ,发 人深 思 ,要 力求 新颖 ,讲 求 新意 。例如 :在 教 《 故乡 》时 ,教师 可设 计这 样 的 问题 :“ 谁埋 的碗 碟 ?” 这个 问题 很 新奇 ,很 容易 引起 学生 的兴 趣 。学 生为 了解 开谜 团 , 认真 阅 读课 文 ,努 力从 字 里行 间找 线索 。教 师 同时 诱 导学 生对 杨二 嫂 、闰 土这 两 个人 物 的言 行 、 品质 分 析 比较 ,加深 了学生 对这 两 个人 物形 象 的认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是 ”“ 不 对 ” 直 问性 提 问 , 人 感 到 索然 无 味 , 能 、对 等 使 不 激起 学 生 的情 趣 。提 问要 使 问题 能持 续 地 发展 下 去 ,
一
阴放 在 凑 书 上 . 么 都 没 学 会 . 也 会 做 不 好 这 样 什 官 来 . 调 动 了 学 生 探 索 的兴 趣 . 充 分 发 挥 了 他 们 既 义
等 方 面 都 能 起 到 积 极 的 作 用
一
皇 帝 ? 让 学 生 了 解 故 事 的起 因 , 识 皂 帝 的 形 象 ; . 初 2 两 个 织 同 然 是 骗 子 , 帝 、 臣 、 : 等 也 都 是 骗 皇 大 骑 j :
、
课 堂提 问 的 注 意 点
( ) 持 在 融 洽 的课 堂 氛 围 巾 提 问 。 师往 往 把 子 , 同意 这 种 分 析 吗 ?为 什 么 ?让 学 生 分 析 各 种 人 一保 教 你
浅谈初 中语文课堂 教学 中的提 问艺术
■ 江苏 省连 云港 市灌 云 县伊 山第 四 中学
语 文 教 学 是 一 门 艺 术 。 教 师 不 仅 需 要 专 业 的 知
识 技 能 .同 样 也 要 有 一 的 处 理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的 技 定
谭 振 云
思 维 的 特 点 . 排 合理 的 提 问 顺 序 安
中 . 问 总 是 面 向 少 数 优 等 生 . 往 令 下 游 的 后 进 生 追 问 的 提 问 方 式 . 但 能 使 学 生 真 正 学 懂 知 识 . 且 提 往 不 而 发 在 没 有 思 维 的 紧 迫 感 . 期 不 提 问 他 们 . 生 认 为 上 课 有 利 于培 养 学 生 的迁 移 意 识 . 展 学 生 思 维 . 古 文 长 学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摘要:在新课程的理念倡导下,初中语文教师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针对性,并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就必须具备应有的提问艺术。
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构想问题,所提出来的问题要具有引导性和艺术性,同时不乏趣味性,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坚决落实好生本观念,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他们的天性,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使得每一位学生都绽放出独特的色彩,在课堂上的艺术性提问能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从而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其迸发出独特的灵感,从而为初中的语文教学揭开序幕,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提问艺术课堂提问在现代教育中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桥梁,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利用提问进行对学生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针对各种问题进行独立思考,锻炼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注重提问的艺术,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上合理设计问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提问的方式,促进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
1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艺术的重要性1.1提问艺术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课堂兴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当之无愧的主体,也是各种教学活动的核心,只有让学生对各种知识产生兴趣,才会更加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促进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
因此需要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各种趣味性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也可以利用信息化的工具进行问题的导入,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新鲜感,从而积极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1.2提问艺术可以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式过于简单,一般都是通过向学生口头讲解,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内容,而没有形成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影响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效率,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作者:赵露
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08期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良好的提问,能开拓学生的思路,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优化教学效果,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或者不懂提问艺术,或者没有设置好提问技巧,出现了不少教学的误区。
如何用精巧的提问艺术,使得思考不再是机械的应答,也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身心上的欢乐和享受,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提问中采取适当的解决办法,努力从各方面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巧。
一、把握问题的高度,做到难易适中
教师设置的提问需在学生有疑问处,有疑问才有争论,有争论才能辨别是非,也才能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得到真理的兴趣。
特别是经过教师的引导,同学之间的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创造一种“洞然若开”之境,不仅会使学生心理上、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且能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无疑而问、为问而问;二是大而无当、太广太深。
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是课堂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服从总的教学目的和任务,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
提问的内容要具体、准确,必须对提问的目的、范围、程度、角度反复设计,加以限定,切忌随心所问。
如在教学《雪》这篇课文时,有的老师就这样导入了新课:同学们,你们见过雪吗?雪是什么颜色的啊?下面的同学异口同声地回答:见过,白颜色的。
这样的提问似乎能够营造一种形式上的热闹的氛围,却很难想象它的价值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答不出,这是常有的事,原因可能是难度大。
遇到此种情况,老师应想方设法“化难为易”,联系生情,降低问题的“高度”,以避免“冷堂”的境地。
在教《紫藤萝瀑布》时,直接问:“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句话有什么含义?由于初中生生活与“十年文革”相去甚远,理解这句话难度颇大。
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就可以设计一系列小的问题:1、那时,指什么时候?2、那时的社会状况是什么样子?3、“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稍”这种描写有什么意图?进而帮助学生理解,花的稀落到如今的繁花似锦正是自己和国家命运的象征。
问题的高度把握好了,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充分激活,积极创造的火花也就能得以充分引发。
二、选准问题的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梁启超说过“敬业不如乐业”,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向倾向,它的有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消极的、被动的。
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一问题,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
如在教《社戏》一文后:豆还是原来的豆,但为什么没
有昨夜那么好吃?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因势利导的提问就会勾起学生直觉经验的通感,启发他们对童年生活经历的回忆,产生最大程度的共鸣。
“每堂教读课,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读中的所惑之处,精心设计问题,或一个大问题领起诸多小问题,或按教读顺序层层设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
”如教《愚公移山》时可从四个关键处设问:从“人数”入手问,逐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既落实了“且”、“叟”、“龀”、“遗男”、“荷担者三夫”、“遂率”以及“遂率”句的主语省略等知识,又为后文分析理清了头绪;从人到事,“这件事做起来难吗?”把学生引导到“移山任务越艰巨,就越能显示出人们的精神面貌”这个方面;“愚公究竟笨不笨?”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思考引向新的深度,深入挖掘愚公的伟大之处,把落实知识、开发智能、思想教育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了;“愚公到底是无能的,你们同意吗?”扣住神话结尾,突出愚公精神感人至深,强化了前面的收获。
这样的问题,正是教师以实现语文课程三维目标设计出的四个出色提问。
选准角度,教师就是要在挖掘教材时,从课题、疑难词句、细节、前后矛盾的地方、内涵丰富的语句、相似或相近的文章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适时的教学情境入手,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审视和思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三、掌握提问技巧,循序渐进
所提问题循序渐进,善于运用提问技巧,注重提问拓展拔高空间,这就要求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所设问题的水平,所问问题具有引导性,能一环扣一环,逐渐引申问题高度。
例如在《范进中举》一文的讲解中,教师可以通过以“本文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让学生思索本文讲的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再以“范进中举到底是科举制度体系下的受益者,还是受害者”引导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后有老师引导学生课文中人物细节描写的拓展,最后有老师拓展式提问,以“不同时代的教育制度给人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这个问题将学生带往更为广阔的思考领域。
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生地提问技巧,引导学生深层次思考,让学生逐渐感受到探究与阅读思索的意义所在。
四、掌握提问的尺度,做到精问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智力的发展上。
他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做两件事:“第一教给儿童一定范围的知识,第二要使儿童变得越来越聪明。
”因此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让学生敢问、多问,“自己说话”,“说自己的话”,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应试教育,摒弃了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单纯的以提升学生语文成绩为导向的教学目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创新、独立思索能力。
提问艺术对于初中语文教学具有重要作用。
这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积极
探索巧妙设疑的方式,敢于尝试,为全方面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引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