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 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1.下列对总体小康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发展资料的 消费向享受资料的消费过渡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2011年,我国GDP居世界第二位
A.②③④ C.①②③ B.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总体小康的理解能力。总体小康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 ①是微观方面的表现,③④是宏观方面的表现,②的观点不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故 选B项。 答案:B
易错点一
易错点二
易错点二: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
辨析 1.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因此,实现全面小康,首先必须大力发展经济,长期保 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
2.如果仅仅保持经济较快的发展速度,而不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实
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必须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为此,必须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统筹城乡发展、 区域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 更平衡的小康。 4.认为只要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就能实现全面小康的观点是片面的。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实现 (1)总体小康目标的实现。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总体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2.全面小康的目标
众的收入;要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保护耕地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
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2页,共37页。
探究活动: (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 的几步?
(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
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 什么样的变化?
城镇
农村
前5
后5
前5
后5
上海31838 贵州14180 上海13746 陕西4105
北京29073 黑龙江13856 北京13262 云南3952
浙江27359 青海13855 天津11801 青海3863
天津24293 新疆13500 浙江11303 贵州3400
广东23898 甘肃13062 江苏8980 甘肃3308
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27页,共37页。
2.新要求的具体内容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28页,共37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不足
低水平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975美元 976—3855美元 3886—11905美
元 高于11906美元
第13页,共37页。
这是他们的课堂
第14页,共37页。
国家 中国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 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 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
• 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
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 和保障。
• 文化软实力显明素
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 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 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 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统计的GDP中,扣除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
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
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
〖误区警示〗:发展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治理污 染又必须发展经济
• 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如果片面地追求 经济效益而不顾环境保护,那么经济必然带来环境污染。如果及 时地采取必要的措施,则可使经济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发展。 • 经济发展能为污染治理提供物质基础。但是,我们决不能走发达 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思路,要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 合起来,统筹规划,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 面进步。
这些基本公共服务做好了,才能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受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
建立。
•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
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
• 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 明显改善。
衡的小康。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设计】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一、教材分析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旨在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高中生是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将来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角色,承担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任,本课的逻辑分为两目:第一目,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这一部分的逻辑结构如下:首先讴歌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总体小康这一伟大成就,然后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介绍总体小康的成就。

同时指出,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第二目“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这一目专门介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也是学生要重点把握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微观和宏观上的表现,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和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

2、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3、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

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要性四、学情分析高一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和全面的眼光看问题,对于“什么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学案的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合作探究老陈的家庭小账本记录了哪些变化?请查找资料,探究作为家庭档案的账本发生巨变的原因。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高一政治《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知识点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①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②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当前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及内容(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注: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社会的比较表。

3、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全面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以下几项新要求:(新)①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②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社会就业更加充分。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③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又好又快科学发展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片面的经济发展及后果①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增加,忽视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没有实现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人教版】必修一政治: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人教版】必修一政治: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课前10分钟循纲忆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①当前小康社会的现状: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小康。
②全面建成小康的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 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就 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 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 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深化理解]
正确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1)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不等于全面小康的经济目标。全面小 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民主、科教、文化、社会、人民生活等多 个方面,而不单指经济目标。 (2)全面小康并不意味着不同地区在同一时间实现同步小康。
(3)可持续: 要实现社会永续发展, 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统一。
[学法指导]
记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技巧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五发展”+“三战略” 以人为本——“两点”+“一尊重、一保障、一促进” 全面协调可持续——“五位一体”+“两协调、一道路” 统筹兼顾——“重大关系”+“五个统筹”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 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单纯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 益。

高中政治丨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丨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志在顶峰的人,不 会为半山的奇花异草 而停止攀登的脚步。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兴一宁中一中 孔秀红
一.小康社会
1 .现状:总体小康 (1)实现时间: (2)地位(意义):伟大胜利 里程碑 奇迹
(3)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不足: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低水平:经济总量 达到一定规模,但 人均水平低
不全面:覆盖人群 不全面;实际内容 不全面,偏物质消 费
不平衡:地区,城 乡,群体等之间发 展水平差距大
2.目标:全面小康
(1)建成时间: 2020年 (2)具体表现:五位一体
如何量化吗?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①经济方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
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 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突出
发展能力。
地位
•适当扩展: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以人为本,全面协 调可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④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记忆
⑤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二:围绕主题 抓住主线
3.抓住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①重要性:战略支撑,核心位置 ②要求:自主创新道路,新动力
(2)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①重要性:主攻方向
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
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 和效益------二个依靠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推动经济发 展的“三驾马车”
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新农村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学案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编写人:范延喜审核人:高一政治备课组使用时间: 2013.12.13【基础知识】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表现:城乡居民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___________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2、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面小康的具体目标:(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内容: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具体内容: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问题探究】小康社会的建设是平衡的发展过程。

【随堂检测】1.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原因,目前中国少数民族事业发展仍然滞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民族之间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这主要表明( )A.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符合我国国情B.相对落后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主要应靠国家支持C.小康社会的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D.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2、(2013年天津文综)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2013年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同样重要的地位。

中国作为极具活力的经济体,在发展生态文明上具有较强的体制优势和发展动力,体现在①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可以举全国之力,让全体国民共同参与③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之中④我国市场经济以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为根本目标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3. (2013年成都二模,2)2012年3月6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公告,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控制区的火电、钢铁、石化等六大行业以及燃煤锅炉项目执行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高中政治必修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高中政治必修1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思想政治·必修1(人教版)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实现。

(1)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________明显提高。

(2)特点:________的、________的、发展很________的小康。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时间:到本世纪2020年。

(2)特点。

①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

②成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③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④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

⑤成为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答案:1.(1)生活质量(2)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广东省社科院珠江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最新出炉了一份关于粤东西北财政政策的分析报告。

报告分析了目前粤东西北的现状,粤东西北县域GDP只占全省的12.4%;人均GDP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9%,全国平均水平的56.4%。

粤东西北12个地市,面积约占全省的七成,人口接近5 000万,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省份。

如果把粤东西北看作一个整体,其人均GDP将排在全国倒数第4位。

思考:请你对我国小康社会建设的现状做出简略判断。

提示:①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②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需要艰苦奋斗。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科学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______国家行列。

________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高中政治必修一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明确目标】1、 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 理解总体小康的特点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理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性及其要求,理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学生展示】------------【教师精讲】一、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 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 (1) 表现: (2) 特点: 2、 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1)特点: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的小康社会 (2)目标:①经济发展:②人民生活:③政治文化:④社会建设:⑤国际作用: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 新要求:(1) (2) (3)2、小康社会的建设过程是一种 的发展过程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为什么:(1)(2)2、如何做:(1)(2)(3) (4)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指导思想:(2)实施 发展战略。

原因:要求:(3)推进 调整。

地位: 要求:(4)推进 一体化。

原因:要求:(5)全面 ,增强 。

原因: 要求:【学生质疑】判断正误并改错: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经济发展的人均水平更高( ) 2、到2020年我国所有地区同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经济建设( ) 4、协调发展就是要消除“三大差别”( )【当堂小结】【当堂达标】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据此回答1~2题。

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小康B .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C .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D .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2.下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温饱 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共同发展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原则 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为了监测反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012年3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明确提出要求,将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延伸到县(区)一级,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方针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全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高中政治 第10课 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政治 第10课 第1课时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十六页,共20页。
全面(quánmiàn)建成小康社会
【例2】 (2013·邯郸调研)党的十八报告提出,根据我国经
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yāoqiú),到202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 )
①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②提高科技进步对
第五页,共20页。
2.有人(yǒu rén)认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各地区可 以同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种说法对吗?为什 么?
【答案】这种说法不对。因为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 特点和要求来看,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 展过程。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在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 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发展和完善
第八页,共20页。
2.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几个误区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经济发展(fāzhǎn)上建成小×康社
会( )
剖析: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经济发展(fāzhǎn)上建成
小康社会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在全国同时建成小康社会( )
第十八页,共20页。
热点(rè diǎn)探究
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背景材料】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zhèngfǔ)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把改 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大力推进社会 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高一政治第十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高一政治第十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目标】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怎样提出的?“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怎么回事?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材料一: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经济建设的部署大体分三步走。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这个任务基本实现。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二:1987年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他说:我们的目标是,第一步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

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到1000美元。

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

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30年到50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4000美元。

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材料三: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2000年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现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国现在还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还不到1000美元,刚刚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行列,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材料四:1997年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展望新的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全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新人教必修1

高中政治第4单元第10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1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课件新人教必修1

2.想一想 你了解“小康社会”的发展历程吗?
【提示】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提出的战略构想。 在 20 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十七大报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到 2020 年比 2000 年翻两番。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 求:到 2020 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 年翻一番。
【解析】 ①中的“同步富裕”表述错误;②中的“放慢”表述错误。 【答案】 B
苏南地区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的地区。到 2020 年,该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区域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 18 万元人民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 7 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接近 4 万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 65%,城镇化率达到 75%;到 2030 年全面 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成为经济发达、 社会进步、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民主法治的现代化地区。
第 2 步‖探究——分层设问,破解疑难 1.第二步目标的达成意味着我国实现了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什么特 点?
【提示】 总体小康。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2.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小康社会?它有哪些要求?
提示:是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大从经济、 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个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 新要求。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项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 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从社会民生方面描绘一下第三步目标中包含的小康社会的景象。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

高中政治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一框 实现全面建

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①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多次上调国家扶贫标准,2009年,中国国家扶贫标准从2008年的年收入1 067元上调至1 196元,2010年随CPI上涨而再上调至1 274元。

③2011年,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年收入2 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按照年人均收入2 300元的农村扶贫标准计算,2014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 017万人,比上年减少1 232万人。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有人认为:我们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要惠及全体人民,精准扶贫就是要实现人民生活的同步富裕。

对此,你如何理解?答案:(1)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使人民生活得更富裕、殷实。

(2)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3)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共同富裕而不是同步富裕,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先发展起来,从而有力地带动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一、选择题1.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易误选B项,②说法不完整,除此之外,还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故选D项。

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

高中政治 第4单元 第10课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教材分析】本课立足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介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新要求,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

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结合高三课堂复习模式,按照“基础知识梳理——考点突破——当堂巩固训练”的复习环节,同时设置典型例题进行“考点演练”,让学生加深对易错易混点、重难点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目标】1.高考考点:(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考向定位:(1)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特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对涉及的选择题能够准确判断;(2)准确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3)深入理解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对涉及的“发展”类主观题灵活应用。

【教学重难点】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梳理基础、归纳问题2.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自主思考与合作讨论相结合3.讲解法: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点拨【教学过程】【环节一:基础知识梳理】(学生自主学习,夯实基础知识)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总体小康特点:总体小康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将成为基本实现、显著增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人民普遍提高、明显改善、良好的国家,成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的国家,成为对外更加、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做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参考答案: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工业化综合国力国内市场富裕程度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民主权利文明素质安定团结开放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自主学习一】
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
(1)表现:至20世纪末,我国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

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实现了由到,再有到
的历史性跨越。

(2)特点:是的、不全面的、发展很的小康。

2、全面小康
(1)时间:到2020年
(2)目标:
①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②人民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

④各方面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

⑤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知识理解】
1、我国总体小康的实现
(1)提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带领人民奔小康。

(2)实现: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3)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有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4)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区别标准
低水平
低标准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
有800多美元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
康的门槛
高水平
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超过3000美元
达到中等国家收入水平,将使人民生
活更加殷实、富裕
生活
质量
不全面
(1)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
(2)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更全面
(1)追求物质、经济、政治、文化、
生态等全面发展的小康
(2)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还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所享受
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
发展
状态
不平衡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
之间差距较大
发展比较均衡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惠及十几亿人口
联系(1)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
(2)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全面小康则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
【试题演练】
关于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全面小康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
②总体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全面小康除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强调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③总体小康是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
④总体小康只是城市的,全面小康还包括农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1、提出: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2、新要求
阐释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经济持续健康
发展
①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②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收入增长。

③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④城镇化质量提高。

⑤区域协调发展。

人民生活①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②就业更加充分。

③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④社会保障全面覆盖。

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

3、实现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