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0课 (1)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课件ppt(共27张PPT)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2.1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课件ppt(共27张PPT)

美团外卖推荐,部分餐饮店的商家在厕所洗手池洗菜、用过的餐盒洗了
再用。上述现象的出现,表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盲目性
C.滞后性
D.法制性
A
10.某互联网平台仅依据医疗机构的竞价排名向网民提供医疗信息,引
发医疗乱象,受到严厉惩处。这告诉我们 ( )
A.企业的经营具有自发性、盲目性
B.医疗行业的经营不能让市场来调节 C.互联网平台的发展要引入市场机制 D.市场主体应当遵守市场道德

目标 提高资源----和---。


①要建立公平开放 A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强化--,落实--,加强和改进--
系 (2)怎么办 透明的市场规则
B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C健全优胜劣汰市场化退出机制,从而实现----
②要完善主要由市 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A凡是能由----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B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 C政府定价要提高---,接受----
源的是( )
①联想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②浦发银行收购上海信托97.33%的股权 ③政府向农户发放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 ④某省政府对全日制大学生提供物价补贴
B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6.“污染博弈”是指在企业不受管制的环境里,每一个追求利润最大化
的企业都宁肯污染环境,也不愿意安装昂贵的污染处理设备。企业不愿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
写出下列行为所运用的资源配置机制
2.大蒜价格下降,蒜农减少种植面积
价格机制
3.提高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提升竞争力竞争机制
4.大量农民工进城,打工租房增多,房租价格上涨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知识点专练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易错易混知识点专练课件-2023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
决定) 4、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5、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小康是硬道理。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6、创新发展注重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协调……………. 7、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与
9. 由于从价格形成、价格信号传递到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市场调节往往具有盲
目性。
( 滞后)性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求更 好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市 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可以相互替代。
相互贯通、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
12、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
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协调发展是评价高
质量发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
✓ 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
✓ “提供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可以提供相关指导理念。
2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4、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建设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 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七个)。
25、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导权。 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而不是赢得国 际竞争主导权。 2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27、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28、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 29、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 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 30、共享经济模式创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 从现实情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创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

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件)(2024年)

第10课《爬山虎的脚》(课件)(2024年)

(2024·江西·二模)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态 度对待它。科学态度蕴含在理解、学习、运用、发展等主要环节中。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 律、关于坚守真理立场等系列思想②把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 时代要求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结合③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 本理论,精神实质,方法功能,历史命运④总结实践经验,提炼观点 和升华认识,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新时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 归纳总结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 • (1)新的领导阶级与政党: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 ——新的领导权 • (2)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 (3)新的奋斗目标: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的革命前途 • (4)新的革命立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所属世界革命范畴 • (5)新的革命纲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变革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进行时期
鸦片战争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复兴之路上的尝 试
资本主义道路在中 国走不通
救亡图存必须另 辟新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新中国诞生
3个彻底结束,一个 彻底废除,实现了由 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 民主的伟大飞跃,创 造条件,改变发展方 向,展示美好前景和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 社会(社会 主义革命)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建设
1840年
1919年 (五四运动)
1949年
1956年底
1978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 苏联东欧改革难以成功的原因在于改革是在苏联 模式封闭的框架下进行的,没有触及苏联模式的 根本问题——单一所有制形式、排斥市场经济的 产品计划经济,以及难以调动广大民众积极性的 官僚体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 •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 •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 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
要论提示
•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 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限性。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 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 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式 • 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立以 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 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 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 式。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 洛伐克,迫使其放弃了改革。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填空练习(第1—4课,附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填空练习(第1—4课,附参考答案)

高中政治《经济与社会》填空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第3课我国的经济发展第一框贯彻新发展理念(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基本要求①发展,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出发谋发展、促发展,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发展,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充分尊重人民和人民群众的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③发展成果由人民,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彰显制度优势。

2.意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彰显了人民至上的立场观点方法,确立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

二、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1.新发展理念的内涵(1)创新发展①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问题。

②原因:发展动力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

③要求:要把创新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地位,不断推进创新、创新、创新、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协调发展①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问题。

②原因:协调发展是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

③要求: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调发展,促进协调发展,促进、、、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

(3)绿色发展①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问题。

②原因:人与自然是共同体。

绿色是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③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就是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优先、优先、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发展、富裕、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4)开放发展①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问题。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PPT课件

.
5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本章内容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生产力 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 经济规律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命题形式以选择、 简答为主。
.
6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
原因: 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表明:
第一,旧的过时的生产关系必然适应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新的生产关系只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建立。
.
11
第三章 社会再生产与经济增长
本章内容
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 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和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情分析
本章重点考察社会再生产及其类型,以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出 题形式以选择、简答为主.
3、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区别: 经济增长是着重反映国民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经济发展 是既反映国民经济的数量变化,又反映国民经济质量变化的概念。
联系: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经济增长,不可 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4. 经济增长速度的衡量指标:
国民收入:实物构成:新增加的生产资料加上全部消费资料;价值 构成:活劳动创造的价值。
所以,分工协作的产生和发展,意味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是 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
9
第二章 物质资料生产和社会生产方式
6.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相互关系
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着决定作用表现为:社会性质;对象; 水平与结构;具体形式。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22张PPT)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课件(共22张PPT)
材料 唐朝时候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 以都城汴梁(今开封)为东京。宋周邦彦《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 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闽讴楚语,风帆雨楫,联翩方载,钲鼓镗银。”《东京梦 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 鉴长编》记,北宋东京人口 “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
三、城市的产生
1、原因:
2、概况:
3、影响:
(1)城市的产生与政治密切相关,一般都有城墙,对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重 要作用; (2)城市的产生,使得人口、手工业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财富集中,促进了工 商业的发展; (3)城市的防御性设施、水利工程、道路等设施的修建,有利于人类居住条件 的改善; (4)为人们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体育和艺术等群体生活创造了条件, 有利于文化思想交汇,有利于推动文明的进步。
3、功能和影响:
为人们的定居、繁衍 和防卫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也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 供了便利。
半坡遗址呈椭圆形,总面积约5 万平方米,包括居住区、制陶窑 场和公共墓地三部分。居住区内 房屋密集地排列着,中间一座规 模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的公 共活动场所。居住地的周围有一 条宽深各五米的壕沟,在居住区 和沟外的空地上,分布着各种形 式的窑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
谢谢观看!
——《墨子· 辞过》
“华夏第一村”兴隆洼遗址
一、村落的产生
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人类居住形式的演变
穴居
巢居
半穴居
筑屋定居
一、村落的产生
1、原因:农业出现以后,人们筑屋定居,形成村落。
2、概况:最早出现在两河流域。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中国的黄河、长江和辽河流域等,也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多场景)

经济政治与社会教案一、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三个领域,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的整体框架。

本教案旨在探讨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来深入理解这些领域的运作机制。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应能够理解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是相互依存的,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内容1.经济与政治的关系(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生产关系总和,而上层建筑是指在经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法律、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

因此,经济与政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2)政治对经济的影响政治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上。

政府通过制定经济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引导和调整。

同时,政治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治动荡往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衰退。

(3)经济对政治的影响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状况也会对政治产生影响。

经济的繁荣和发展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政府的执政合法性,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而经济的衰退和困境则可能导致社会的不满和动荡,对政治稳定构成威胁。

2.经济与社会的关系(1)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基础和动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得到发展,社会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也会得到提升。

(2)经济差距与社会问题经济发展不平衡会导致社会的不平等和差距。

一些地区和群体可能会因为资源分配不均而陷入贫困和困境,而另一些地区和群体则可能因为资源丰富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和福利。

这种差距不仅会影响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

3.政治与社会的关系(1)政治稳定与社会和谐政治稳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

经济政治与社会引言经济政治与社会三者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基本组成部分。

经济政治指的是一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社会则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与社会的角度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影响的因素。

经济政治的作用经济政治是一国国家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总称。

它们的作用在于规范和指导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调控社会资源的配置,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经济政治的核心任务包括:1.经济决策:制定和实施经济政策,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增长。

2.资源分配:合理配置社会资源,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

3.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提高。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关系密切,经济政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社会的作用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社会的作用在于:1.促进经济发展:社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社会稳定,经济才能持续发展。

2.影响经济政治:社会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政治的决策和运行,社会问题也是经济政治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3.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经济政治的基石,只有社会具备稳定的秩序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政治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因素经济政治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下面将探讨一些影响因素:1.经济制度:不同的经济制度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例如,市场经济制度强调个体的自由、竞争和效率,而计划经济制度则强调国家的干预和调控。

不同的经济制度将产生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

2.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决定了国家的政治权力和决策方式。

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对经济政治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社会的结构和社会关系。

例如,民主制度强调人民的参与和权利保障,而专制制度则强调国家的权威和集权。

3.社会需求:社会的需求会对经济政治产生影响,推动经济政治的调整和变革。

例如,人们对于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的需求将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

课件《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0课

课件《经济政治与社会》第10课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引言: • 1.政府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 2.人民为什么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 • ---继续学习“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 3.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 4.履行政治性公民义务的意义是? • 5.举一抢劫的案例进行分析。 • ---继续学习“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的大团结。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2008.03.14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的主权、领 土完整不受侵犯, 国家的机密不被 窃取、泄露和出 卖,社会秩序不
被破坏等。
国家的尊严 不受侵犯、 国家的荣誉 不受玷污、 国家的名誉 不受侮辱。
国家经济、 政治、文 化利益和 国家安全。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是党的主张和 人民意志相统 一的体现,是 公民根本的行
为准则。
指在社会共同 劳动中,所有 劳动者必须共 同遵守的劳动
规章制度。
是全体公民在社 会交往和公共生 活中应该遵循的
行为准则。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2、民族团结
(1)含义、地位
含义: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和
睦、友好和互助的关系。
地位: 是我国处理
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2)原因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国家统一的基础。
(3)要求(三反对)
①反对大民族主义 ②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③反对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
年份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2025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知识清单(新高考专用)

《经济与社会》易混易错名目第一单元生产资料全部制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 (2)1.2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3)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 (4)2.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贯彻新进展理念 (7)3.2推动高质量进展 (8)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 (9)4.2我国的社会保障 (10)第一单元基本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第一课:我国的生产资料全部制1.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1.劳动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全部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制度的基础.2.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阐释】促进国企强强联合,巩固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优势地位.3.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阐释】推动国企混改,巩固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支配地位.4.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阐释】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5.国企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焕发国企活力,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阐释】没有转变公有资产全部制性质.6.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唯一的实现形式.(×)【阐释】我国的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7.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8.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9.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10.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1.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阐释】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着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进展方向.1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阐释】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阐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把握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进展起主导作用.14.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公平的.(×)【阐释】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公平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公平的,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15.股份制合作制属于混合全部制经济.(×)【阐释】股份合作制属于集体经济,不是混合全部制经济,也不是个体经济.16.国有企业就是国有经济.(×)【阐释】国有企业是国有经济最主要的实现形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1.2 坚持“两个毫不动摇”1.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公平.(×)【阐释】在我国全部制结构中,两者的地位不公平;在市场竞争中,两者地位公平.2.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公有制经济.(×)【阐释】毫不动摇巩固和进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舞.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3.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中心.(×)【阐释】进展壮大国有经济,要以解放和进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加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4.我国的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全部制经济共同进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5.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阐释】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6.混合全部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成分属于非公有制经济.7.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会减弱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阐释】推动国有企业混合全部制改革,有利于促进各种全部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进展,有利于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9.实行“三权分置”,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变为个体经济.(×)【阐释】“三权分置”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的重大变革,并没有转变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10.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阐释】混合全部制经济是各种不同全部制经济依据肯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全部制形式,既有公有制成分,也有非公有制成分.11.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气,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气.(×)【阐释】不是国有经济,而是国有企业.12.全部股份制都是全部制经济.(×)【阐释】只有由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所组成的股份制是混合制.13.混合全部制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提示】混合全部制经济既包含公有制经济,也包含非公有制经济,因此,不能笼统地把混合全部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或非公有制经济.只有混合全部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才属于公有制经济.14.我国农村的土地归个人全部. (×)【提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城市市区的土地归国家全部,我国农村的土地归集体全部.15.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是个体经济.(×)【提示】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农业基础设施)归集体全部,农夫对承包的土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全部权.因此,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全部制形式仍旧是集体全部制.其次课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充分发挥方案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2.方案和市场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阐释】方案和市场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分,它们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都是调整经济运行的手段,二者相互补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主要的调整手段,但市场调整存在弊病,需要方案来弥补.3.价格.供求和竞争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价格.供求和竞争是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但要想发挥价格.供求和竞争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必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4.市场体系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阐释】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5.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6.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强制性等弊病.(×)【阐释】市场调整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弊病.7.消退市场缺陷,保障公正竞争.(×)【阐释】错在“消退”,市场缺陷不能消退,只能克服.8.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9.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阐释】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自发性的表现.10.市场调整必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阐释】“必定”说法过于确定.11.市场打算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12.商品和服务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阐释】商品和服务市场.生产要素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13.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14.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15.市场之所以是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是由于市场能够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阐释】市场具有自发性的弊端,不能自发实现效率与公正的有机统一.2.2 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1.财政收入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财政支出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阐释】财政收入代表着国家可以支配的商品,是社会总供应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增加社会总供应;财政支出会形成货币购买力,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增加财政支出会扩大社会总需求.2.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降低存款预备金率.(×)【阐释】扩张性财政政策表现为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扩张性货币政策表现为降低存贷款基准利率和存款预备金率.3.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打算作用.(×)【阐释】政府有效治理对经济进展起宏观调控作用.4.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阐释】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5.发挥诚信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阐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打算性作用.6.不断曝光的食品平安问题是市场调整滞后性的表现.(×)7.公正开放透亮的市场规章,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阐释】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打算性作用的基础.8.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政府打算价格的机制.(×)【阐释】建设现代市场体系要完善主要由市场打算价格的机制.9.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阐释】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10.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阐释】科学的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1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政策.(×)【阐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12.负面清单制度中有禁止性和限制性准入类的分别,不利于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阐释】企业性质和行业性质不同,应有所区分,这也更能使政府有效行使经济职能.13.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阐释】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概念,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14.科学的宏观调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阐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15.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阐释】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其次单元经济进展与社会进步第三课我国的经济进展3.1坚持新进展理念1.实现进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阐释】增进民生福祉是进展的根本目的.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主义进展的本质特征.2.新进展理念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确立了新进展理念必需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3.经济进展是经济增长的基础.(×)【阐释】经济增长是经济进展的基础.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小康是硬道理.(×)【阐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展是硬道理.5.创新进展留意解决的是进展不平衡问题.(×)【阐释】创新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动力问题.或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6.开放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7.坚持创新进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进展全局的核心位置.(×)8.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阐释】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或共享进展留意的是解决社会公正正义问题.9.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可以相互替代.(×)【阐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进展理念,相互贯穿.相互促进,要统一贯彻,不能相互替代.10.协调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阐释】共享进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11.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就是要否定过去的一切.(×)【阐释】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并不是否定过去的一切,而是否定那些落后的.过时的东西.12.新进展理念是促进我国GDP快速增长的战略策略.(×)【阐释】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3.新进展理念为破解难题供应了具体方法.(×)【阐释】“供应了具体方法”的表述错误.14.科学技术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阐释】创新是引领进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进展的基点15.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阐释】协调进展留意的是解决进展不平衡问题.绿色进展留意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3.2推动高质量进展1.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低速阶段.(×)【阐释】随着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2.实体经济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阐释】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3.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转变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阐释】错在“转变”,不能转变,只能完善.4.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深化农村“三权分置”改革,巩固农夫的土地全部权.(×)【阐释】农村土地属于集体,农村对土地没有所用权,有使用权.5.提高经济进展质量是进展的目的和归宿.(×)【阐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进展的目的和归宿.6.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必由之路.(×)【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进展的战略目标.7.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阐释】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8.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 (×)【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进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9.坚持以新进展理念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阐释】坚持以供应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10.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进展阶段转向高速增长阶段阶段.(╳)【阐释】我国经济进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进展阶段.1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收入安排体系.1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以乡带城.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阐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要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进展体系.13.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效率第一.质量优先.(×)【阐释】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必需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14.共享经济连接供需双方,解决了资源稀缺的问题.(×)【阐释】共享经济解决的是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而不是资源稀缺的问题.15.共享经济模式制造的价值超过了传统经济模式.(×)【阐释】从现实状况来看,共享经济还属于新兴事物,其制造的价值还未超过传统经济.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与社会保障4.1我国的个人收入安排1.公有制领域的安排方式都是按劳安排.(×)【阐释】公有制领域还可以存在其他安排方式,如按要素安排.2.个人收入安排方式是任意打算的.(×)【阐释】个人收入安排方式不是任意打算的,是由生产资料全部制打算的.3.按劳安排体现了公正,有利于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则体现了效率,但不利于公正.(×)【阐释】按劳安排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但按劳安排不肯定会缩小差距.按生产要素安排也是既体现了公正又体现了效率原则.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5.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再安排.(×)【阐释】数据要素可以按贡献参与国家初次安排.6.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阐释】数据要素参与安排,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收入差距.7.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初次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阐释】我国的个税调整体现了再安排更加留意效率的安排原则.8.第三次安排是促进全国人民实现同步富有的重要途径.(×)【阐释】错在“同步富有”.9.第三次安排旨在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阐释】实行按劳安排,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生产乐观性,推动经济高质量进展.10.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唯一途径.(×)【阐释】劳动是财宝的源泉,劳动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居民获得收入的途径.11.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经营性收入.(×)【阐释】市民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属于财产性收入.12.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阐释】承包土地种植经济作物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13.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阐释】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安排的前提.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14.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阐释】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进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物质基础.或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人们的劳动性质与特点是实行按劳安排的直接缘由.15.完善个人收入安排,先经济增长,然后居民收入再增长.(×)【阐释】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坚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4.2我国的社会保障1.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它社会保障形式,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形式.2.社会保障有强制性,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阐释】社会保障可以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但“社会保障有强制性”错误.3.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正的安排体系. (×)【阐释】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有,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正的安排体系.4.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救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阐释】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5.社会保障水平越高,越能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越能促进社会进步. (×)【阐释】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消退居民的后顾之忧,促进消费需求增加,有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但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使政府负担过重,不利于社会生产的进展.只有建立起与经济进展水平相适应.保障适度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使社会保障持续进展.6.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社会稳定的“最终一道防线”. (╳)【阐释】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平安网”的网底,“最终一道防线”.7.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阐释】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行为,投保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相应赔偿,使自己所担当的风险损失下降.购买商业保险不能避开自然灾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8.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阐释】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组成,还包括其他社会保障形式.9.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初次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阐释】社会保障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安排,能够调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化解社会冲突和冲突,促进社会公正正义.10.社会优抚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阐释】社会福利是最高层次的社会保障.11.社会保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阐释】社会救助是最先形成的.历史最悠久的社会保障形式,是保障社会成员平安和生存权利的“最终一道防线”.12.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只涉及政府的经济利益.(×)【阐释】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涉及政府.企业.个人和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需要各方合理分担责任.13.完善个人收入安排,要规范收入安排秩序,扩大低收入群体,增加中等收入群体,调整过高收入,。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制
因俗而治,胡汉互勉

问题探究2: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对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学习汉族文明 保留民族特色
游牧与农耕文明 的
碰撞交融
①因俗而治,为后世所借鉴 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③民族交融,汉化加深
二、辽夏金元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3: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 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时空定位
与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 辽、夏、金、元存在的时间有 何不同?
维持时间长,多政权长时间 并存,基本保持和平
一、 辽夏 金元 的建 立
建立:1038年 首领:元昊
党 项 族
建立: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
建立:1115年 首领:完颜阿骨打
剩下的我 团灭了!!
契 丹 族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 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明朝建立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政策?
巩固大一统 小组探究:辽夏金元政权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材料一 :从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到辽宋夏金两三个政权同时并存、对峙,再到北方强悍的蒙古 族迅速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走向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大通史》
当堂训练
1. 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
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 )

高中第十课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高中第十课第二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课件

哪吒一闪身,随手取下混天绫,朝 三太子扔去。那混天绫立刻喷出一 团团火焰,把三太子紧紧裹住。三 太子只好现出了原形。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 在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 浪,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 摇晃起来。龙王吓了一跳, 连忙派巡海夜叉上去察看。
他跳进大海里,取下混天绫在 水里一摆,便掀起滔天巨浪, 连东海龙王的水晶宫也摇晃起 来。龙王吓了一跳,连忙派巡 海夜叉上去察看。
小哪吒可机灵啦,身子一闪,躲 过了这一斧头,随即取下乾坤圈, 向夜叉扔去。可别小看这小小的 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还重,一 下就把夜叉给打死了。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第三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课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10课第三课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课件

(5)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之间有什么关系? 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国家富强,人民能够幸福;国家衰弱,人民 随着倒霉。
(6)“鲁女爱国”的故事向我们说明了什么道理? 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2.阅读教材第90页、91页内容,摸索:
(1)爱国有哪些表现?
爱国的内容十分广泛。酷爱祖国的山河,酷 爱民族的历史,保护国家的威严,捍卫国家的利 益,在危难之时大胆斗争,在安定之时奉公遵法, 都是爱国的表现。
(4)交流中国古代忧国忧民的故事。
屈原பைடு நூலக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中华传统美德对中华民族有什么深远影响?
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基因, 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事业中,传统美德永久是我们不断奋进的 精神动力。
三、课时活动小结
(1)爱国就是对祖国的虔诚和酷爱。 (2)每个人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3)爱国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 (4)爱国情怀与担忧意知趣相伴。 (5)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美德是强大的文化 基因,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精神气质。
板书设计
谢谢!
(2)为何说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精神的民族?
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有强烈的忧国 忧民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前仆后继,保卫祖国, 关怀民生。
(3)爱国精神对中华民族有着怎样的影响?
爱国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灾害而不衰。
(4)你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是怎么 理解的?

第10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 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三、日本的崛起
1、战后初期经济陷于崩 溃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及惨状
一些西方记者 在看到广岛被炸的 惨状后,曾经直言 不讳的说“20年内, 日本恢复到战前水 平,重新崛起,那 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情。”
战后初期日本的经济社会状况
战 后 贫 饥 的 日 本 儿 童 废 墟 中 的 生 活 ( 日 本 ) 战 后 , 一 片 废 墟 的 广 岛
西欧,在自然地理概念上是指欧洲的西部,主要包括 英国、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和摩纳哥等 国。在国际政治概念上,主要是指二战后除苏联和东欧国 家之外的24个欧洲资本主义国家。
1939年和1946年英、法、德各国煤、 铁、钢产量表
项目 年份 国别 煤(百万吨)
1939 年 235 50.2 1946 年
152亿美元,为战前水平的119.4%。
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
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 化政策 美国的援助 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采用最新科学技术 重视教育,培养人才
3、日本经济的发展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展成 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资本主义经济 大国。
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民 生产总值的比较(单位:亿美元)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 征是( C ) A.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 D.高速度、低失业率 4、美国经济出现危机和发展受限是哪个时期? C ( ) A.第二次是世界大战期间 B.20世纪50—60年代 C.20世纪70—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后
1929——1933年的 世界性经济危机 1974——1975年世界 性的经济危机 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原 因
都是世界性的 经济危机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_1

4.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_1
自主学习、质疑提问(请同学们阅读P44—P49教材内容,并 梳理以下问题)
1、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实行这样的分配制 度的原因?
2、什么是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
3、如何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导入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
物质资料生产
社会财富 (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
快递员5K
程序员 20K
总监40-50K 18.8%股份分红
劳动
技术
管理
资本
按生产要素分配
按生产要素夯分实必配备知识
含义
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 据等)的所有权参与收入分配。
劳动要素 非公经济中的劳动收入:私营/外资企业中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
资本要素
储蓄存款利息、股息或股本转让所得、债券的利息、私营企业主的税 后利润等
内容
土地要素 知识要素
土地、房屋的租金和转让金,农民转让土地经营权所得的收入 智力成果,如出版著作、绘画等获得的收入
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使用、技术转让等的收入
管理要素 企业管理人员凭借管理才能和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等获得的收入
数据要素 通过信息技术的收集/筛选/加工/处理的“大数据”获得的收入
4.考劳点动精讲是财富的源泉
重要性(原因) 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
要求
①弘扬劳动精神(态度):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 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 耻的劳动观。 ②鼓励劳动致富(行动):要鼓励全体劳动得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 动、创造性劳动致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民族团结
(1)含义、地位 含义:各民族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在社会生活和 交往中形成的和睦、友好和互助的关系。 地位: 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原则 (2)原因 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 重要标志之一,社会稳定的前提,经济发展和社会 进步的保证,国家统一的基础。 (3)要求(三反对) ①反对大民族主义 ②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③反对极少数民族分裂分子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发展情况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49年 2005年 年份
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以来, 民族地区经济 增长速度明显 加快。西部大 开发5年,民族 地区生产总值 年平均增长速 度达到10.1%
农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内蒙古60年: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宗教自由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宗教自由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1、民族平等
(1)含义、地位 含义:依法平等的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 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地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 (2)原因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各民族都对人类历史发展做过 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3)表现 政治权利、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地位上平等
①信这种 信 宗 教 信 仰 自 由 ②信那种 信这派 信那派
③同一宗教中
不信 ④信 不信
四自由
2007年5月24日,来自 全国各地的600名佛教徒 在少林寺受戒
举行近300年来首次 大规模受戒法会
受戒弟子鱼贯走入大堂
(1)政府依法
管理宗教事务
• 政府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 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 和正常的宗教活动。 • 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 法犯罪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 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本课序言: •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依 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的同时,必须 自觉履行义务,尊重民族习惯和宗教 信仰,依法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 教政策,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自觉承 担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一、公民的政治性义务 • 1.体味公民政治性义务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劳动纪律、公共秩序、社会公德。
是党的主 张和人民 意志相统 一的体现, 是公民根 本的行为 准则。
指在社会 共同劳动 中,所有 劳动者必 须共同遵 守的劳动 规章制度。
是全体公民 在社会交往 和公共生活 中应该遵循 的行为准则。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 国势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 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 理规定》第七条:外国人在中国进行宗教 活动,应当遵守中国的法律和法规,不得 在中国境内成立宗教组织 、设立宗教办事 结构、设立宗教活动场所或者开办宗教院 校,不得在中国公民中发展教徒、委任宗 教教职人员和进行其他传教活动。
选举投票、两会召开、听 政会、媒体监督、国际交流、 评议政府工作、公益活动等。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2.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表达政治意愿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与 总 书 记 对 话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民 主 管 理
民 主 监 督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我国的宗教概况
•我国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 等五大宗教。
佛教
庄严国土, 利乐有情
藏传佛教
道教
天 官 赐 福 龙 凤 呈 祥
慈爱和同, 济世度人


寿
的爱 一国 部是 分信 仰
伊斯兰教
的爱 诫国 命是 天 主
荣 神 益 人
基督教
宗教信仰自由
• 这有两个内涵: • 一是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二是保 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 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权利,是政 府尊重人权的体现,侵犯这一权利, 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3.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的 大家庭,能不能实现各民族间的平等、团 结、互助和共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国 家的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 的巩固。 •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 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 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内蒙古首个沼气发电和生物肥工程建成投产
• 近日,总投资2500万元的内蒙古自治区首个沼气发电和生 物肥工程――塞飞亚沼气发电与生物肥环能工程在赤峰市 宁城县塞飞亚循环经济园区建成投产。该项目以肉鸭养殖、 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鸭粪和废水为主要原料,通过沼气的热 电联产形成电能和有机肥料,可年处理废水11万吨,年发 电245万千瓦时,年产有机复合肥4000吨。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坚持宗教独立的自主自办原 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 义社会相适应。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中职学生应怎么办?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小结与练习:
• • • • •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有哪些? 2.履行政治性公民义务的意义是? 3.举一抢劫的案例进行分析。 4.政治生活包含哪些内容?P98 5.简述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甲子正华年
草原展新颜
呼 和 浩 特 市 鼓 楼 立 交 桥 夜 景
• 我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千里草原上的各族人 民在党中央领导下,贯彻落实各项措施,探索经济发展新 路。富饶美丽的内蒙古自治区如一匹骏马奔驰向前。生活 在这里的蒙古、汉、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2390多万 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以一日千里的发展业绩告诉世人: 内蒙古正从祖国北疆快速崛起。
蒙古民族文化扎根草原
• 内蒙古乌兰牧骑下乡队员在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农牧民演出蒙古族 传统舞蹈―挤奶舞(2007年7月25日摄)。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年来, 民族文化建设快速发展,传统的蒙古族文化艺术深深扎根大草原。目 前,全区拥有文化馆102座,乌兰牧骑及艺术表演团体109个,蒙古 文报纸和期刊50余种,蒙古语广播电视基本覆盖全牧区。具有鲜明民 族特色的文化艺术事业正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新的活力。
3、各民族共同繁荣
(1)含义、地位 含义:指各民族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 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地位: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2)原因 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 求;为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提供物质保证。 (3)要求 ①民族地区应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挥自身优势;
②国家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加大对西部的支持; ③发达地区大力支援,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情景材料二:
• 晓青是某中职学 校的学生,她奶 奶是个虔诚的佛 教徒,多次要求 晓青和她一起信 佛。一天,奶奶 对她说,今天是 观音菩萨的生辰, 你跟奶奶去庙里 烧香,学就不要 上了。
如果你是晓青,你 会怎么办?
弘扬科学精神
• 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 们信仰宗教。而是要人民科学地对待 宗教。 • 中职生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 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
•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 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第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二、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 1.关注身边政治生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2008.03.14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国家的主权、 领土完整不 受侵犯,国 家的机密不 被窃取、泄 露和出卖, 社会秩序不 被破坏等。 国家的尊 严不受侵 犯、国家 的荣誉不 受玷污、 国家的名 誉不受侮 辱。
国家经 济、政 治、文 化利益 和国家 安全。
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学生讨论:
• (1)对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作为汉族学生, 你应抱怎样的态度? • (2)如果有人片面强调民族特点,忽视国家整体 利益,甚至制造民族纠纷,作为少数民族学生, 你会怎么做? • (3)如果知道自己所在地区与某个民族自治地方 有对口支援的关系,你能做些什么?
பைடு நூலகம்
讨论:
1、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因为民族问题而战 火不断、伤亡惨重?有何危害?
2、这一现象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原苏联共有130个民族,其中俄罗斯族人口占 50%左右,苏联长期推行大俄罗斯主义,忽视 少数民族,否定少数民族的特点,人为地加速 推进民族同化过程,致使民族关系十分紧张, 到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进一步宣布已经 “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民族问题,不再承认民 族矛盾的存在,而在实际政策执行中则大力推 行大民族主义,过分宣传俄罗斯民族,忽视少 数民族的特点和利益,严重挫伤了各族人民的 感情,为日后民族问题大爆发埋下了隐患。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第十课 履行义务 承担责任
•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