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日化巨头:为何如此“叫涨”?(2011.04.01)

合集下载

反垄断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律制度

拉斯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企业 兼并浪潮的开始,托拉斯从而在美国成为不 受控制的经济势力。过度的经济集中不仅使 社会中下层人士饱受垄断组织滥用市场势力 之苦,而且也使市场普遍失去了活力。在这 种背景下,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爆发了抵制 托拉斯的大规模群众运动,这种反垄断思潮 导致1890年《谢尔曼法》(Sherman Act) 的诞生。
2、限制商品的生产或销售数量的协议 3、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协议
4、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
技术、新产品的协议 5、联合抵制行为
思考题
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都是从事奶粉生产的

厂家,其主要市场均在某市,三家公司在某日 的行业会议中签订了关于维持现有价格的协议, 不允许相互之间采用降低价格的方式进行竞争。 根据《反垄断法》的规定,关于该协议的说法 正确的是( )。 A. 该协议属于反垄断法禁止的纵向垄断协 议 B. 该协议属于行业间的合法协议,受法律 保护 C. 该协议属于固定商品价格的协议,是反 垄断法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 D. 该协议属于联合抵制交易的横向垄断协 议

第二节 对垄断协议的规制
一、垄断协议的含义
《反垄断法》第13条:本法所称垄断协议,
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 协同行为。
垄断协议与合同法意义上的协议的区别: (1)表现形式不同 (2)订立的方式有所不同 (3)法律态度不同
二、垄断协议的种类
1、横向垄断协议:又称水平垄断协议,是指
一、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所谓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在相关
市场占支配地位的企业(或独占企业)利用其市场 支配地位实施的垄断行为。
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

四问日化用品集体涨价为何只是暂缓

四问日化用品集体涨价为何只是暂缓

四问日化用品集体涨价为何只是暂缓作者:暂无来源:《中国商界》 2011年第4期文/蒋永霞祝杨原本准备4月1日的“集体提价”变成了“暂缓涨价”。

很显然,自今年“两会”过后便甚嚣一时的四大日化企业集体涨价的计划暂时搁浅了。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番涨价计划的暂缓却是以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作为前提的。

作为完全竞争的市场领域,行政干预的作用能够持续多久,值得关注。

而“暂缓”的计划,势必还得重拾。

何时涨价也是一大悬疑。

尤其是消费者,不管商品怎么涨,何时涨,毋庸置疑的都是最终的受害者,为什么?长此以往,在通胀预期日益明显的当下,势必会产生很多不良的循环结果。

如何权衡,考验着政府、企业甚至消费者的智慧。

成本堆高还是价格垄断?每次涨价,消费者得到的最常见的解释莫过于原材料涨价了。

年前康师傅方便面的涨价的理由便是如此,而此次宝洁、联合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洗涤用品巨头不约而同的涨价的缘由也不例外。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曾对媒体称:“日化行业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去年的50美元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六成,塑料包装也涨了六七成,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五成以上,无机类原料涨幅在40%到50%。

”国内油价上涨还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另外,今年外资企业都要享受国民待遇,税收增加了两项,以洗发水为例,增加了 1.2%左右的税率。

曾锡文说,这些都直接导致产品成本的增加。

立白集团新闻发言人许晓东也表示,具体的产品涨价情况他不太清楚,但是原因肯定是原料价格上涨。

的确,在当前通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由于PPI数月都在超6的高位上运行,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从国外因素来看,中东政局动荡,推高了以原油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从而也推动了相关行业的成本。

尤其是日化用品行业,与油价有着很大的关联。

企业适当调整产品价格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原材料涨价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为什么四大巨头之前都按兵不动,此次却集体提价,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巨头们的密谋?3月底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发改委价检部门已派出调查组赴全国各地,调查日化用品以及方便面等企业涨价情况,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一些企业存在串通涨价行为。

国内日化产品涨价的思考

国内日化产品涨价的思考

国内日化产品涨价的思考最近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日化产品涨价风波,随着政府部门的介入应声落地,暂缓涨价。

下面就涨价前后做一分析。

1 价格提升的背后各日化巨头均把提价理由归咎于原材料成本上升。

日化行业所用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产品,目前国际油价已从2010年的50美元/桶涨到了现在的100美元/桶,洗涤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剂价格已涨了6成,塑料包装也涨了六七成,肥皂等产品要用的植物油价格也涨了5成以上。

无机类原料涨幅在40%~50%。

同时,国内油价上涨还大大增加了运输成本。

另外,2011年外资企业都要享受国民待遇,税收增加了两项,以洗发水为例,增加了1.2%左右的税率。

日化用品涨价与相关企业日益增加的高营销费用有直接的关系,而消费者成为了最终的埋单者。

业内人士认为,日化企业涨价以原料成本价格上涨为由不充分,因为不同种类的日化用品的原料价格在最终用品售价上所占的比例不同,有的甚至不到4成,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日化企业的营销费用却占据了成本的近6成,而且还在逐年增长。

专家认为,成本上升只是部分因素,因为产品价格中的很大一部分都被企业投放在了广告等营销推广方面,部分日化产品的广告和促销员等营销费用甚至占据了成本的50%~60%,而且营销广告费用每年都在增长,这给了企业很大的成本压力。

以央视为例,在频道资源没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2010年广告招标突破109亿元后,2011年其黄金时段招标金额达到126亿元,连续2年保持近20%的增幅。

据AC尼尔森调查显示,2010年中国广告投放排名前三的分别为宝洁、欧莱雅和联合利华。

美国市场研究公司Kantar MEdia的最新数据也显示,宝洁连续第8年成为支出最高的广告主,2010年该公司的广告支出为31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17.7%。

那么这些巨额的广告费企业会主动承担吗,答案是肯定的——不会承担。

这些费用会分摊到每件产品,再卖给消费者,进而追求自己的利润。

2成本的消化消费者认为,日化品涨价说涨就涨,又没有听证,而且只有涨的份,啥时听过降价的咋只涨不降呢?更多的消费者质疑:如果说是石化产品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引日化产品涨价,为何2008年6月国际油价达到147美元/桶时没见集体涨价,而现在国际油价每桶只有100多美元为何就撑不住了?而且一些日化企业通过媒体公开“晒账单”、“晒成本”。

日化行业

日化行业

日化行业基本分析日化行业基本分析1.1日化行业的分类日用化工产业是生产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化工产品的产业大类。

我国日化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均增长约在13%以上,预计到2010年市场销售总额可达到800亿元。

根据国民经济分类标准,制造业下含化学原料及化学制造品制造业,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就下含日用化学产品制造业,其下面又分为化妆品制造业、洗涤剂制造业等多个子行业。

根据传统的产业分类,日化产业习惯分为以下六大类,整体市场规模约850-900亿元人民币/年:(1) 化妆品(含美容化妆品、清洁化妆品、护肤品、发用化妆品)市场规模450亿元(2003年);(2) 洗涤用品(含皂类、洗衣粉、洗涤剂)市场规模320亿元左右;(3) 口腔用品(含牙膏、漱口水等)市场规模60亿元左右;(4) 香味剂、除臭剂市场规模约10亿元;(5) 驱虫灭害产品市场规模约20亿元;(6) 其他日化产品(如鞋油、地板蜡等)市场规模约10亿元。

其中,化妆品产业规模最大。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平均以每年23.8%的速度增长,最高的年份达41%,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而且具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预计到2010年,这一市场的年销售额可达800亿元,年递增12.9%左右。

全国化妆品生产企业有约4000家,年销售额在5千万元以下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占了化妆品企业总数的90%左右,市场份额却只有不到20%。

外资,合资企业占主导地位,占总体市场份额已接近80%。

截至2003年年底,年销售额在1亿元以上的化妆品企业有50余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本土企业只有重庆奥妮,上海家化,北京三露,深圳丽斯达,湖北丝宝,广州雅倩等为数不多的几家。

而数量不多的外资企业则从几亿至上百亿都有,如宝洁,联合利华,欧莱雅,资生堂,花王,强生,雅芳等。

可见,外资,合资企业占绝大部分的高端市场,而高端产品则意味着更高的利润率。

高档化妆品属于精细化工,进入的门槛比较高,在日化用品高端市场上,本土企业无一入围,留给本土企业的就只剩下中低端市场及大众日化用品。

宝洁等四大日化巨

宝洁等四大日化巨

涨价对生活的影响
对洗涤用品即将到来的涨价潮,一些市民表 示影响不大。“尽管涨了,也多花不了多少钱”, 廖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一家5口,买一瓶750ml的 洗发水,至少能用三四个月,涨价后,平均一个 月也就多支出1元左右,对生活开支的影响可以 忽略不计。 不过,也有消费者认为,单一品种涨价可能 影响不大,但这么多品牌、这么多产品一起涨, “如果正好赶上洗发水、沐浴露、洗衣粉什么的, 家里都缺,要一次购进,这一下就得多花十几块 呢”。
巧合还是预谋
耐人寻味的是,日化巨头们都不约而 同地选择涨价时间在4月以后。而据悉, 目前在中国的洗涤用品市场,宝洁、联合 利华、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巨头,几乎占据 了全国八成以上的市场。此前由于竞争激 烈,大家都按兵不动,此次却集体提价, 多少让消费者心存怀疑:这到底是巧合还 是合谋?
“应该是巧合”,有业内人士表示,估计是 一两家涨价了之后,其他企业选择跟进,“合 谋不大可能,这其中有些还是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对手”。该 人士表示,日化企业以往会用推出新品来化解 涨价,但是这次却选择直接涨价,说明对于成 本压力的容忍已达到极限。 也有厂家表示,“价格一直是非常敏感的 话题,也是今年"两会"的焦点,谁在那时候涨价 很可能就成为众矢之的。现在"两会"过去了, "3·15"消费者权益日也过去了,社会对热门话题 的关注度降低,企业就趁这个机会涨价了。”
曾锡文还说,公司一直尽量控制成本,尽可 能将此次出厂价平均涨幅控制在10%以内,不 过也不排除随着成本继续上涨而导致继续涨价。 同时也有有业内人士透露,浪奇、白猫等 国产品牌,都会涨价。4月份以后,力士、清 扬等个人护理品牌也会跟涨。 他还透露,皂粉成本涨幅最大,几乎达到 了100%,洗涤液稍好,涨幅约30%,“宝洁、 联合利华等大企业也很难做”。他建议,洗涤 行业应该趁机培养市民用洗衣液的习惯,实际 上洗衣液比洗衣粉更环保、卫生。

宝洁vs联合利华日化帝国的竞争

宝洁vs联合利华日化帝国的竞争

宝洁vs联合利华日化帝国的“战争与和平”《人物画报》 2011015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948字文刘火雄类似于百货零售界的沃尔玛与家乐福、快餐行业的麦当劳与肯德基,宝洁和联合利华不但是日用消费品行业大佬级的“双子星座”,它们更是—对世界级的欢喜冤家。

2011年4月,因操纵法国、德国等国洗衣粉市场价格,宝洁和联合利华受到欧盟反垄断机构处罚,罚款总计近3 2亿欧元(约合4.56亿美元)。

一个月后,联合利华又因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价格秩序,“枪打出头鸟”,被中国发改委处以200万元罚款,同为涨价风波始作俑者的宝洁却安然无恙。

就在部分人士指责“宝洁闷声发大财”之际,联合利华“顶风作案”,宣布品牌产品提价,涨幅5%至10%不等。

宝洁方面也公开表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不排除涨价。

此举再次引发业界的喧哗与骚动。

继“豆你玩”“蒜你狼”“苹什么”之后,有网友开始用“日不落”这一新词来刻画时下中国日用消赞品的价格走势。

一出旷日持久的“肥皂剧”风起于青萍之末。

1837年10月,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蜡烛制造商威廉波克特与肥皂制造商詹姆斯甘保各出资3596美元,合伙成立了新公司——宝洁。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辛辛那提有“猪都”之称,许多猪群甚至在街道上自由穿行。

这里每年屠宰10多万头猪,相当于全美年屠宰总数的1/4,肉品行业的繁荣为肥皂和蜡烛制造提供了稳定充足的原料供应,当时制造肥皂和蜡烛的主要原料为猪油、兽脂。

1841年,辛辛那提共有62家肉品屠宰业者、48家肉品包装业者。

高峰时期,宝洁蜡烛年产量约32万箱,肥皂近10万箱。

但好景不长,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石油的发现,煤油供应充足,人们逐渐在家里点油灯代替蜡烛,这使得蜡烛市场日趋萧条,宝洁不得不在肥皂中寻求新的产业增长点。

经过10余年试验、研发,1878年,宝洁出品了一款能浮于水的白色肥皂,零售价仅10美分。

为给新肥皂取名,宝洁开了好几次会都未果。

最后,有人从《圣经》中找到了灵感:“你的衣服有沉香、肉桂的香气……象牙宫中有丝弦乐器的声音,使你欢喜。

日化品涨价背后的“成本账”

日化品涨价背后的“成本账”

日化品涨价背后的“成本账”作者:青果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8年第03期[由于能源紧缺引起“油荒”,日化行业受到了直接的影响。

在不堪成本上升的重负下,日化行业巨头开始联手涨价。

就在2007年下半年,洗洁精、洗衣粉、洗衣皂的价格上涨就蠢蠢欲动。

不久前,日化行业的调价会议在长沙举行,由企业内部牵头,参会的大小企业有立白、汰渍、奥妙、雕牌等23个,涨幅亦由10%上升到30%。

]日化行业“隐形涨价”随着各种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各大日用品企业扛不住原料上涨的压力,开始了第二次调价。

目前大部分品牌洗涤用品都已调价。

调价后,肥皂价格上涨的最高幅度超过了两成,是近年来涨幅最大的一次。

洗衣粉涨幅大概30%,比如其中一重要原料的价格就从原来的每公斤8元升到了12元。

据某超市工作人员介绍,部分商品虽然没有上调价格,但换包装之后商品重量却大幅减少。

有知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就如洗衣粉的包装从最初的2公斤每袋变成了现在的每袋1.8公斤,然后再变成每袋1.6公斤,实质上是在减量再加价。

之前天津曝光的奥妙洗衣粉标榜是增量30%,结果抽查中发现,实质上是减量12%,行业内很难排除这种“表里不一”的做法。

媒体从上海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了解到,从1月1日起,欧莱雅旗下的品牌兰蔻、巴黎欧莱雅系列的部分产品调整了价格。

其中兰寇品牌相关产品调价范围较广,单品上涨10-60元不等。

另外,法国娇兰系列的化妆品近期也将调整价格。

“此次调价的品牌主要是巴黎欧莱雅和兰寇,调价幅度大部分都只是10%左右”欧莱雅中国公司的公关部周经理表示,导致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研发成本、人力成本的提高。

另外,近期欧元和人民币的兑换比率较小导致了进口化妆品的成本提高,这是市场上的进口欧系化妆品的价格攀升的主因。

“我们80%的产品都调了价格,每样产品的调价幅度不一样。

”伊势丹百货兰寇专柜的销售人员称。

据介绍,调价的兰蔻产品主要集中在睫毛膏、眼霜、面霜,提价幅度在10-60元不等。

日化巨头企业集体涨价现象的几点思考

日化巨头企业集体涨价现象的几点思考

日化巨头企业集体涨价现象的几点思考
刘菊梅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1(000)042
【摘要】日化四大巨头企业迫于原材料价格上升,纷纷涨价,涨幅5%—15%,其中某些高档日化品的涨幅甚至在20%以上。

日化龙头企业涨价的时间集中,品种多,范围广,这不但引起了媒体、发改委和市民的广泛关注和中小日化企业的连锁反应,同时也掀起了日化行业3年以来最大涨价潮。

集体涨价对零售商有何影响?对中小日化企业有何影响?对消费者有何影响?应该如何应对日化行业集体涨价?
【总页数】1页(P61-61)
【作者】刘菊梅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
【相关文献】
1.应对日化巨头集体涨价进行反垄断调查 [J], 张遇哲(评点)
2.沐浴露集体涨价日化用品集体涨价最高涨两成 [J],
3.日化行业:本土企业集体溃退外资企业风光正好 [J], 侯隽
4.原材料涨价利润缩水轮胎企业酝酿集体涨价 [J],
5.涨价的靴子迟早要落四问日化用品集体涨价为何只是暂缓 [J], 蒋永霞; 祝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被罚200万

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被罚200万

2011年05月06日 11:53来源:发改委网站3月下旬,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联合利华等品牌的日化产品将于4月份涨价,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部分城市出现了抢购日化产品的现象。

对此,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责成上海市物价局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行为依法开展检查,并约谈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负责人,依法要求其在接受检查期间暂缓原定4月1日执行的调价计划。

现已查明,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今年3月向各大超市发出调价函,通知联合利华品牌部分日化产品4月1日起涨价。

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自2011年3月21日开始,多次接受新闻晚报、上海商报、第一财经电视台、每日经济新闻、新华社“中国网事”、新京报、新民晚报、广州日报等新闻媒体采访,发表“日化行业进入涨价周期”、“不排除第二次涨价的可能性”等言论。

这些行为导致日化产品涨价的信息广泛传播,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个别超市联合利华的产品日销售额超过正常时期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

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的上述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十四条、《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第(一)项的规定,属于“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价格违法行为,情节较重,社会影响较大。

但考虑到该公司在约谈后即公开宣布暂停调价并向消费者致歉,主动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和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的规定,上海市物价局决定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国家发展改革委指出,日化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价,经营者依法享有自主定价权,但经营者调整价格的行为应当严格遵守《价格法》、《反垄断法》、《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公平、合法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相互串通操纵价格,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高价销售商品,不得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不得恶意发布涨价信息试探市场反应,与竞争对手默契串通协同涨价。

宝洁涨价背后的秘密:如何让市场接受

宝洁涨价背后的秘密:如何让市场接受

去年,联合利华、宝洁等几大日化巨头涨价,曾被相关部门约谈,领涨者联合利华还因散布涨价消息吃了200万元的罚单。

而距离上次调整中国产品价格还不到一年,宝洁又再次涨价,从4月1日起,宝洁旗下的海飞丝、沙宣对经销商的出货价上调了10%~20%。

是什么原因驱动宝洁再次走到涨价的风口浪尖上,而宝洁又是采取什么策略让市场接受其涨价?涨价的深层策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像宝洁这样的跨国公司每年都有一定的额目标,股东对其也有一定的业绩要求,因此它在不同的地区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特别是宝洁今年1月27日的财报显示,去年第四季净盈利从上年同期的33.3亿美元(合每股1.11美元),降至16.9亿美元(合每股57美分),净利润降幅达到49%。

在销量稳定的欧美地区,增量上涨有限,宝洁就采取更多削减开支的方式,比如宝洁2月初宣布本年度裁减1600个非制造岗位人员,很快又表示计划在2013年6月前再裁员4100人,而这些人员将主要是在欧美地区。

而在中国由于消费潜力巨大、增长也高于其他地区,而且从2011年到2016年5年间有1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并且宝洁CEO还曾表示,希望在发展中国家寻求增长机会,未来十年要在印度和中国等国家再新增10亿新消费者,因此宝洁采取的是升级涨价的方式来增加额。

从2011年上半年以来,中东、北非地缘政治局势动荡引发市场对原油供应的担忧,推动国际石油价格的高位震荡,也严重影响石油衍生品为主要原料的日化行业。

对于全球净利润的大幅下滑,宝洁方面也表示主要是由于材料成本的上升。

但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材料价格仅是洗发水类日化产品中的很小部分,比如有机硅油即便每吨上涨1000元,分摊到每瓶洗发水里面也是非常小的比例。

在他看来,运营成本的上升,包括人员劳动力成本、渠道维护与拓展、代理商返点、广告营销费用等才是其成本上涨的大头。

宝洁2011年度财报可以证实这一点,公司在过去两年里的广告支出增长了24%,而同期营收仅增长了6%。

日化品涨价寡头垄断玩障眼法:提价局面已形成日化品涨价下的“障眼法”

日化品涨价寡头垄断玩障眼法:提价局面已形成日化品涨价下的“障眼法”

日化品涨价寡头垄断玩障眼法:提价局面已形成日化品涨价下
的“障眼法”
Yu
【期刊名称】《《福建轻纺》》
【年(卷),期】2011(000)004
【摘要】这次日化品涨价的消息一出,很多大妈们又要开始囤货了,家里上次因为核辐射买的盐还没腾出地方,这洗衣粉、肥皂之类的日化品又要被搬进屋子里。

很多白领们也感受到了压力,虽然洗衣粉、肥皂之类的涨个块八毛的,自己没啥感觉,但是脸上擦的,嘴上抹的,天天都离不开的化妆品也要提价了,
【总页数】1页(P16-16)
【作者】Yu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7
【相关文献】
1.应对日化巨头集体涨价进行反垄断调查 [J], 张遇哲(评点)
2.沐浴露集体涨价日化用品集体涨价最高涨两成 [J],
3.日化品涨价背后的“成本账” [J], 青果
4.涨价的靴子迟早要落四问日化用品集体涨价为何只是暂缓 [J], 蒋永霞; 祝杨
5.中国“牙膏之父”与近代中国日化生产第一品牌——记中国近代著名日化专家方液仙及其创立的“三星”日化商标 [J], 左旭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理性理解日化产品涨价行为

理性理解日化产品涨价行为

理性理解日化产品涨价行为
佚名
【期刊名称】《日用化学品科学》
【年(卷),期】2011(34)1
【摘要】日化产品也终于挡不住CPI的压力,在2010年年底半遮半掩地开始了涨价之旅。

渠道和业内人士给出的数据大致为,化妆品类零售涨幅在15%左右,洗发水等大日化产品外资涨幅在15%~25%,本土品牌则在5%左右。

而宝沽、联合利华、欧莱雅和资生堂等多家外资巨头,其给到的官方答复均称“不清楚旗下品牌在终端的价格变动情况”,巧合的是,霸王和宝沽的说法如出一辙,均称“具体价格执行以最终零售价格为准”、“消费者所支付的最终价格由零售商决定”。

【总页数】2页(P50-51)
【关键词】日化产品;零售价格;行为;理性;业内人士;联合利华;CPI;化妆品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658
【相关文献】
1.人类实际行为的效用函数分析--一种糅合理性和非理性选择行为的理解 [J], 何大安;苏志煌
2.国内日化产品涨价的思考 [J], 李向阳;李伟年
3.理性应对粮食涨价——如何看待当前农产品涨价座谈会述评 [J], 吴志华
4.发改委出手干预涨价方便面日化产品计划暂缓 [J],
5.理性应对粮食涨价——“如何看待当前农产品涨价座谈会”纪要 [J], 吴志华;郭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日本本土品牌

日本本土品牌

日本本土品牌本土日化品牌本土日化报复性反扑四年追回25%份额公司报道经济观察报[微博] 王芳2013-05-31 23:16早些年在日化行业,宝洁、联合利华被比作少林和武当,一些本土品牌被称为明教。

从5月18日省广股份(002400,SZ)提供的数据看,明教的市场份额在恢复,而以宝洁、联合利华为代表的外资在下滑。

省广股份的数据显示,现在,本土日化品牌所占份额已恢复至45%。

以蓝月亮为例,2007年蓝月亮在中国洗涤市场占比还仅有14%,到2013年已经创奇迹地达到了63%,被业内称为报复性增长。

2008年至今,跟许多其他行业一样,外资日化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

很多本土品牌都想抓住这一轮的机会翻身,比如索芙特。

索芙特是中国日化的第一批代表,历经了物资紧缺的时代,卖什么火什么;也经历了广告为王的时代,那时候只要打开电视机就能看到索芙特。

其董事长梁国坚由医生下海创办索芙特,第一桶金是减肥香皂,后成为A股日化仅有的几家上市公司之一,创造过10块香皂换1台索尼电视机的营销奇迹。

然而由于外部受外资挤压,内部管理不善等原因,从2008年开始索芙特业绩逐渐滑坡。

此时,本土日化品牌小护士、丁家宜等都撑得很辛苦,后售与外资。

而现在,二线品牌反击一线的案例已经频频出现,如百雀羚、佰草集、自然堂……他们集体掀起反攻大潮。

他们共同的愿景是,本土品牌将越来越争气,少年和武当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翻身的机会根据省广股份(002400,SZ)提供的数据,在日化用品行业,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占市场份额对比,1993年之前,本土品牌占80%。

此后,在1988年就进入中国的宝洁开始发展壮大,接下来的1993到2001年,本土品牌份额下滑至60%。

2001到2008年,本土品牌仅剩20%。

契机出现在2008年,省广股份的数据显示2008年至今,本土品牌所占份额恢复至45%。

除了蓝月亮外还有一个翻身的经典案例——的上海家化(600315,S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继峰:事实上可能会存在另外一些更细致的情况。比如说每个企业的内部成本构成应该不一样。
主持人:不都是日化产品吗?不是应该会很接近吗?
刘继峰:但是它的科技含量、技术含量、库存的量大小,这些方面都会影响市场价格到底是涨还是不涨。
主持人:在什么时候涨,所以都是不一样的,不应该有这么集中的巧合在同一个时间需要涨。
汪亮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市场份额非常有关系,如果超过70%,就说明消费者没有选择,对于没有选择的产品,你提出的价格,并且是两家企业同时提出,那么就有了串谋的嫌疑。因为大部分市场是你们掌控着,你们两家掌控着,你们两家又同时在差不多一个时间里边提出来,这说明你们是串谋的,那么对市场是有伤害的,政府可以启动的。
上海某大型超市集团市场部负责人:联合利华是金纺和奥妙两大品牌系列,从4月1日开始调价。宝洁公司是汰渍,汰渍系列的洗衣粉,从4月6日开始调价。
消息传出后,在上海的一些超市,又出现了市民抢购。几天时间,有些商品销量增长幅度竟然超过了一百倍,在这些超市日化产品柜上,洗衣粉、肥皂、洗洁精都只剩下空空的货架,剩下了少量价格较高的洗衣液、柔顺剂。
记者:小姐不能够给我们联系接受采访是吗?
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抱歉,我们这边是联系不到的。
记者:到底涨价这个事情是不是属实的?
伍晓英 浙江纳爱斯集团董事长秘书:具体的不是很清楚,目前是还没有。
记者:你们没有从总部发出涨价的通知是吗?
市民:它说怎样就怎样。
正是由于四大日化巨头所占的市场份额巨大,而且从结果看,涨价都集中在一定的时间内。为此,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部门已派出调查组,赴全国各地,调查日化用品企业涨价情况,同时对于相关企业也进行了约谈。目前有关部门的调查,还未结束,还尚未发现证据证明一些企业存在串通涨价行为。上海、广东省等地的物价部门也表示,已经加强对日用品的相关价格监测,并派人去各大超市调查了解情况。
【深度分析】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继峰:涨价的可能合理之处是成本的增加,也就是石油涨价。但08年石油涨价比现在更厉害,日化品没有涨价。成本增加不一定要涨价,因为日化巨头的广告支出很大。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继峰:可疑之处在于,四大企业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宣布要涨价,涨价的幅度也相对较为集中。相对集中的涨价情况是非常规的营销行为。
对于企业而言,通过信息的发布可能会赚取信息利润。消费者可能会多囤积产品。企业无监管部门如果找不到沟通的证据不能认定为垄断。矫正消极影响的方法是市场消化和政府干预。单纯市场消化就帮助企业清理库存。政府介入是防止损害消费者。涨价在中国很敏感,这是一个市场秩序问题。
主持人:也有消费者说,他占了80%,整体涨价了,也许我们可以选择另外20%那些小品牌,不受他的控制,你觉得这个成立吗?
刘继峰:从理论上说,这个似乎是成立的,但是实践这样一种现象,真正要出现还是有一些障碍。尤其是品牌效应,人们会习惯地去选择自己常用的一个品牌,真正基于涨价这样一个因素,使这部分消费者去转移到另外其他没有涨价的那些不知名的小品牌上,可能性不是特别大。
刘继峰:至少这样一种相对集中的涨价情况,应该是非常规的一种营销行为。
主持人:另外,您提到一个幅度,如果统一上调5%到10%的话,也是非常可疑的一点。
刘继峰:对。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企业涨价的话,它会产生一个营销的后果就是出让了一部分市场,就是消费者可能会选择没有涨价的那一些产品,但是如果这样一些企业联合起来,尤其是占的份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一个后果,就是消费者没有选择,要想买的话,只能买这些涨价了的产品,这种情况对于消费者的利益就会有一定的影响。
主持人:已经出现的一些现象来看的话,最可疑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可以怀疑他有可能在操纵价格?
刘继峰:这里面有几个现象是特殊的,比如说这四家企业,他们都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内说要涨价,再有一个就是涨价的幅度也相对较为集中。
主持人:我们逐一说,在大致相近的时间内涨价,也有可能企业同时面临到一个成本增加,同样的困境,所以调价时间可能会相对集中。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继峰:涨价对于小企业是种诱惑,但面对市场份额还是选择不跟进。
上海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汪亮:市场份额一旦超过70%消费者就没有选择。对于没有选择的产品你提出的价格,并且是两家企业同时提出,就有了串通嫌疑。
对外经贸大学竞争法中心主任、反垄断法专家黄勇:所谓串通涨价主要是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达成这种协议或者决定,或者是其他协同行为。
此前,有消息说,3月底到4月初,联合利华和宝洁、立白、纳爱斯这四大日化品牌,将对洗涤类日化用品进行全线涨价,而这一消息,曾得到联合利华大中华区副总裁曾锡文的确认。上海、杭州等地的一些超市也表示,已经接到了涨价通知。
何建杭 家乐福涌金店清洁用品部助理:
月初之后肯定会要涨价,因为厂家都已经发函给我们,应该是有一个5%-10%涨价(幅度)。
昨天下午5:30分,联合利华突然发布了暂缓调价的声明,声明中说,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联合利华(中国)公司已决定暂缓原定于4月1日执行的价格调整。而这则不到两百字的声明,也让明确要在今天进行调价的一些商场和超市暂时恢复了平静。几天来,四大日化品牌集体涨价的消息,对于中国的日化消费品市场影响巨大。
【互动讨论】
成本上涨只是集体涨价的借口
主持人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1+1》。所谓的日用品就是我们天天要用的东西,而占到日化产品80%份额的四大品牌,前一段传出要集体涨价,期限就是在今天。不过今天市场上并没有出现涨价的实质行为的发生,那么这一轮谣传当中的涨价,究竟是成本增加带来的,还是四大品牌企图能够控制价格、垄断市场,尽管是雾里看花,我们也希望能够看得尽量清楚一点。
曾锡文 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 这不是我一家,这个整个行业现在顶不住了。
涨看起来理由充分,但是谁都知道,面对着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超过8成的四大日化巨头,他们的一举一动,却并不是一个涨价那么使简单。不管是涨价态度鲜明的立白和联合利华,还是始终保持沉默的宝洁和纳爱斯,一个最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是四大巨头为什么都选择在4月集中涨价,而且从各大商场传来的消息,涨幅也大致相当。还有4月涨价,为什么从3月21日开始就小道消息满天飞?这样的涨价过程,到底想给消费者传递什么信息?
主持人:在相关的采访当中,我们听到最多就是不清楚、不清楚,但有一件事情,我们需要弄清楚,就是什么样的行为构成串通涨价,听听专家的观点。
主持人:您讲到这个就是涉及到为什么企业不单独涨价,如果联合涨,损害到我们具体到有哪些权益?
刘继峰:涉及到应该主要是消费者的选择权,但是另外还涉及到一个消费成本的问题,也可以说是消费福利的问题,因为毕竟和涨价之前相比较,每一个消费者的支出成本都要增大,所以总体上来说,可以用总体的消费成本、消费福利都被侵害了。
市民:不对的,这种风气不好,人心慌了。
市民:怎么办呢?你要用总归要买的。
市民:我买点藏着,必须用的东西,一定要用下去。
目前在国内的洗涤用品市场上,联合利华、宝洁、立白和纳爱斯四大品牌几乎占据了国内八成以上的市场。
市民:它总归垄断了这种日化市场了。
伍晓英:对。
记者:那为什么我们在杭州市的几个比较大的超市去采访的时候,他们已接到了纳爱斯相关产品涨价的通知呢?
伍晓英:具体的也不是很清楚。
广州的宝洁、浙江的纳爱斯,明明一些超市已经收到涨价通知,但是两家企业的中国总部,却对这一消息一直不置可否。与宝洁、纳爱斯的拒绝和躲闪相比,联合利华含立白的态度更为明确,对于价格上涨的原因,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发言人许晓东和联合利华中国区副总裁曾锡文都将其归结于原材料的上涨。
日化巨头涉嫌垄断价格 涨价信息欺骗消费者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新闻1+1):占到日化品市场80%份额的四大品牌前一段提出要集体涨价,期限就是在今天,不过今天市场上并没有出现实质性涨价。新闻1+1今日关注——为什么这么涨?!
日化用品即将涨价的消息传出后,部分地区居民纷纷抢购。
许晓东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首席发言人:本身对于我们洗涤用品来说的话,本身就是靠量来销售的,利润并不是很高。原油价格下不来,汽油也不断地上升,现在物流成本也不断地在上升,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那么我认为因为社会是不断地在发展进步的,不可能我们产品几年、十年这个价格是不变的,这也是不符合企业的经济发展规律。
主持人:是否操纵价格?是否垄断市场?现在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的调查当中,所以我们只能以最大的善意来揣测一下,在这种时候进行调价,究竟是有什么样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之处。今天我们就请到中国政法大学刘继峰教授。刘教授,从您分析来看,像日化企业这种涨价,我们先说说它合理之处有可能是在哪些方面?
刘继峰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从现在报道出来的相关信息来看,我们只能说它可能存在的合理之处,这个合理之处大概就是日化厂所讲到的成本的增加。这个成本的增加就是石油在涨价,所以导致日化产品的成本增加,进而要涨价。但是为什么我们这里说,它是一个可能的合理性呢?因为2008年的时候也是石油涨价,而且那个时候涨价幅度比现在还要大,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涨?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值得进一步去探讨,对于成本的增加,是不是这些日化企业必须走涨价这条路,才能转嫁这些成本。在日化销售成本构成中,销售成本是特别大的部分,尤其是广告。所以我觉得可能这里边并不能形成一个直接的推导,就是成本的增加就一定要涨价。
罗惠民 上海市物价局价格检查所所长:有反映日化企业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的问题,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我们已经立案调查,检查工作正在进行当中。
昨天的声明,联合利华表示,暂停涨价的决定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而做出的,而由国家发改委价格监督检查司司长许昆林带队的调查组,也已经在上海,对联合利华部分产品拟涨价事件展开了调查。目前,除了联合利华外,另外三家日化巨头尚未做出任何表态。
主持人:除了刚才刘教授讲的这些可疑之处之外呢,还有一点特别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在涨价实际发生之前,涨价的信息已经出来了,这样一个提前发布的信息,对谁有好处,又损害了谁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