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就要了解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成三种类型。
由货币供应过多形成市场需求远超市场商品供应量,从而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能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劳动报酬过快增加趋近生产增长速度,从而推动商品价格最终上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国际化大背景下,一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上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来游资的大量流入而推动或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现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据此分析本通胀是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结合。
其中,需求拉动型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放量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外汇占款5.7万亿,两者相加接近25万亿,相当于我国1949年至2009年货币投放总量的53.4%,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我国gdp是美国的1/3,而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0%。
我国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及对策
原材料价格上升推动整个物价上涨,即成本推动导致通货膨胀。
传统意义上,拉动需求有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其中消费支出是总支出的主要力量。
在发达国家消费占GDP总量的2/3 左右,其次是投资和出口。
而在我国呈现相反的格局,出口占比最高,其次是投资与消费。
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的增长模式,一方面加剧了国内能源、燃料等资源的紧缺,资源的稀缺性促使产品物价上涨,另一方面加大了国外大宗产品价格上涨对国内经济的冲击力,并导致输入型通货膨胀。
对策:(1)增加利率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尤其是存款利率通胀日趋严峻已经是无法回避的棘手问题之一,各界要求央行再加息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但有些研究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加息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负利率会酝酿出泡沫经济,就像兴奋剂,给消费者带来一时的资产增值快感,但以将来长久的痛苦为代价。
所以央行应逐步增加利率的弹性,提高存贷款利率水平,或者退一步讲,央行也可以选择使用单边提高存款利率而保持贷款利率不变的做法,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还可以保证储户不会遭遇由于实际负利率造成的购买力下降。
(2)完善汇率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往往是导致经济偏离平衡的根源。
现行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已经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
不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将无法改变国外的旺盛需求,将会使国家外汇储备日益增长,相应地,得增发同样数量的基础货币,导致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汇率的管理机制,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已经成为当前任务。
倘使汇率可上升至市场认可的真实汇率,则出口企业可以依据真实汇率调整自己的生产行为,产业结构也能得到另外也可以避免我国有限的资源秉赋被低价贱卖,使得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和配置。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
2011年通货膨胀的走势与对策2011-09-08 10:07摘要: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流动性过剩、成本的过快上涨和输入型产品价格的上涨。
2011年全年通货膨胀将呈现“前高后稳”态势,预计通货膨胀率为4%-5%。
为此,应实施稳健偏紧的货币政策,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的管理和供给管理。
关键词:通货膨胀走势,流动性过剩,治理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通货膨胀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4月我国外汇占款余额为24万亿元,比上月增加了3017亿元,1至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达14348亿元。
巨额的外汇占款大大增加了国内货币的流动性,从而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二)成本上涨过快国内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是通货膨胀形成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人工成本、土地价格还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趋势明显。
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2011年原材料、燃料等成本上升趋势更加明显。
此外,2011年劳动工资将会持续上涨,加上利率上调,都会使企业的成本上升,从而推动了物价总水平的上涨。
(三)输入型产品价格上涨2011年,国际原油价格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金属矿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幅度都达10%左右。
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再加上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大宗商品存在供需缺口,都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二、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走势2011年我国将存在温和的通货膨胀,全年通胀率预计为4%-5%。
通胀的高点出现在第二季度,之后将略有下降且趋于稳定,全年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但也存在以下几个不确定性:第一,2011年物价上涨仍有较大的流动性过剩基础,流动性回收是否能够实现预期目标存在不确定性。
首先,长期的高速货币发行导致目前累积的流动性存量较大,只要2011年M2的增速达14%以上,我国的经济货币化率(M2/GDP)就将再创历史新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预测2011年M2增速将有可能达到16.5%,因此,流动性过剩问题仍难以得到明显的缓解。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分析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流通中普遍物价上涨的现象。
当物价水平上升,人们购买力下降,导致货币价值的贬值,从而产生通货膨胀。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1. 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货币供应的增加。
当中央银行或政府以增发货币的方式增加流通货币的数量时,会导致市场上货币供应过剩。
过剩的货币在市场上追求有限的商品和服务,从而推高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的出现。
2. 货币需求下降除了货币供应的增加,通货膨胀的另一个原因是货币需求的下降。
当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减少时,意味着他们更愿意将手中的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而不是储蓄。
这会导致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推高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
3. 生产成本上升通货膨胀的第三个原因是生产成本的上升。
当生产企业面临原材料、劳动力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时,他们往往会将这一成本转嫁到最终产品的价格上。
由于价格上涨,消费者需要支付更多的货币来购买相同数量的商品,从而推高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
4. 需求过热需求过热也是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之一。
当经济快速增长、就业率高、人民收入增加时,人们的购买力也随之提高。
这会导致消费需求的增加,压力推动价格上涨。
如果供应无法跟上需求的增加,价格就会进一步上涨,导致通货膨胀。
5. 外部冲击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可能来自外部冲击。
当国际原油价格、汇率或进口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时,这些因素都会对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依赖于进口商品,并且当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时,这将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进而推高物价水平,导致通货膨胀。
结论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包括货币供应增加、货币需求下降、生产成本上升、需求过热以及外部冲击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物价上涨,货币价值下降,最终产生通货膨胀。
为了有效应对通货膨胀,政府和央行需要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控制货币供应,维护价格稳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成本上升仍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力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涨的趋势;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另外,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下半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涨价的因素。
似乎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货币供给增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在大量印刷货币,是一种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①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②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③联系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3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
4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这种原因是存在的,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5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大量的贷款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
当前通货膨胀的影响挤财政货币政策的执行分析由于治理全球金融危机的扩张性政策刺激,原材料价格、股价、房价等急速上扬。
这些都使人明显感觉到前段时间的经济衰退正在演变成资产经济泡沫和通货膨胀。
一、中国当前出现通货膨胀的原因1、工资是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
工资上涨使得生产成本增长,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数量减少,从而使得总供给曲线向左上方移动。
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上,工资率完全由劳动的供求均衡所决定,但是在现实经济中,劳动市场往往是不完全的,最低工资制、新《劳动合同法》等政策措施,保障了社会普通居民的利益,特别是下层人们的利益,但是如果工资增加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提高工资就会导致成本增加,这又可能引起物价水平的进一步上升,最终将走入“工资――物价螺旋”,工资物价互相推动,形成严重的通货膨胀。
工资的上升往往从个别部分开始,最后引起其他部分攀比。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高额利润致使价格总水平上涨。
垄断行业分为两种,一种在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进行行业上的垄断,如美国的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因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垄断了全球各国的电脑操作系统。
另一种是由国家控制下的垄断行业,如,我们国家烟草、电力行业,由国营垄断,私人不可经营。
垄断行为的最典型之处是,人为控制产品生产和供给数量,制造有利于自己的“卖方市场”状态,维持大大高于竞争性市场的产品垄断价格,以攫取垄断利润。
而我国的垄断行业有自来水、电力、公交、烟草、石油、天然气、电信、铁路运输、包括银行等等,都是和民生息息相关的产业。
他们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市场”提高产品价格,不但会牵涉更多民生产品价格的上涨,还必然会推动下一步的物价上涨。
3、国际原材料市场价格上扬导致中国的物价上涨。
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促使我国对进口原材料的依存度逐年提,其中对大宗资源型商品的依存程度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对于这些工业生产所必须原材料,我国政府和企业只有被动挨打的份。
因为这种大宗商品的价格决定权在国外,国内宏观调控部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力很弱。
关于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4页精选文档
2010-2011年度中国通货膨胀状况的简单解析一、通货膨胀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全年涨幅为3.3%。
去年的物价上涨,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物价新鲜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姜你军”到“糖高宗”等,各种新物价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而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越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通货膨胀的最直接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这两年新闻里最经常听到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菜价上涨。
石油涉及工业,石油价格涨了,许多生产成本也就涨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就涨了。
菜价、房价则直接关系到民生问题。
综合这三类,物价统统上涨,而人们的生产并没有跟上物价攀升的脚步,我想这些应该是导致物价高涨的部分因素。
下面结合一些资料,我将简单介绍一下引发通货膨胀的若干因素。
(一)国家政策调整,促使物价节节攀高首先,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其次,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另外,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使得国外许多商品的价格上涨(例如原油,农产品等),间接影响了中国国内的物价水平,使得CPI增速超过我们原先的预期。
(二)国内原生产要素价格上升国内原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工人工资水平等的上涨,同时成本上涨通过商品的交易过程向上下游企业传导,成为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最终由成本因素导致的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下面用AD-AS模型进行解释:图中,横轴代表国民收入,纵轴代表价格水平P,AD为社会总需求曲线,,和为成本不断增加提高总供给相应地不断减少情况下的三条总供给曲线,其与总需求曲线AD的交点分别为,和,相应的国民收入分别为,和,相应的价格分别为,和。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09级会计二班学号:20094084030 魏冶中国目前仍然是成本推动型的、结构型的通胀压力,而并非需求拉动型的通胀。
而成本推动型通胀是指成本太高,企业抗不住,企业会通过各种方式把成本上升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今年以来,公用资源价格上涨也非常明显,这反映在了民用燃料价格、自来水价格、客运价格等方面。
从2010年10开始,在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下,我国通货膨胀由预期变为现实。
2011年,食品类、居住类价格依然有上涨动力,中长期我国劳动力成本将继续上升,流动性背景下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将延续,这些因素将使得通货膨胀呈现出长期化趋势。
从时间上来看,由于2010年前半年物价水平较低,受翘尾因素影响,2011年上半年可能是全年通胀的高点。
现在看来,不但是生产成本,经营成本和流通成本的上升也是非常显著。
食品价格已经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
无论宏观经济怎样波动,粮食价格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这与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农产品的生产资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刚性上涨,以及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密切关系,但同时,由于粮食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小,其价格的不断上涨充分说明粮食产品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态势。
房价上涨成为原因之一。
房价上涨要传导到消费价格上还得经过许多中间环节,比如通过劳动力工资上涨、房租上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最后传导到消费价格上去。
在消费价格中食品价格上涨又是整个消费价格上涨的最后一个环节,因为它不仅最为弱势,而且离政府权力最远。
当整个经济生活的物价上涨最后传导到食品类的消费价格上时,国内CPI上涨就真正全面启动了。
也就是说,当2009年信贷资金泛滥而导致这一轮的房价快速上涨之后,全社会物价上涨将成一种趋势。
如果房地产政策要让以投资为主导房地产价格上涨持续下去而不挤出房地产泡沫,那么这种房价快速飙升最后一定会传导到消费品的价格上去,最后难以控制。
要管理好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最为重要的就得紧缩银行信贷,就得全面遏制因房地产投机炒作而推高的房价。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对策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以及对策探讨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2010年年我国开始我国进入了一轮新的通货膨胀周期,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9月份我国通货膨胀率依然处于6.1%的高位,这意味着我国从2011年3月开始已经连续7个月维持在5%以上的高位。
在通胀不断高企的背景下,如何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阻止通货膨胀率的继续攀升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在阐述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对策,以期为降低通货膨胀率,确保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通货膨胀;原因;对策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通货膨胀率逐月攀升,到2011年7月达到了6.5%高位,创37个月以来新高,8月份以及9月份通货膨胀率仍处于6%以上的高位,处于一个严重通胀的阶段。
通货膨胀率的居高不下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并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通货膨胀率上升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通货膨胀率攀升原因分析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率高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货币层面的因素,也有经济政策方面的因素,具体分析如下:1.流动性过剩马克思主义货币理论认为,通货膨胀的产生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货币现象,即货币的过度发行导致物价上涨,引起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尽管目前学界对流动性过剩的标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但是对流动非流动性过剩的定义却比较统一,即货币的发行量超过了经济运行所需。
流动性过剩的状况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变。
我国流通中的货币量依然偏松,根据央行的统计2011年6月新增贷款高达6339亿元,上半年新增贷款累积4.2万亿元。
6月广义货币M2增速达15.9%远高于名义GDP增速,总量升至78万亿元,我国货币超发高达40多万亿。
事实上自2008年11月开始至今的三年多时间,中国货币环境的整体特征为“非正常化”状态,即货币政策仍然处于一个非常态的量化宽松状态,导致今天流动性过剩引发的通货膨胀能高企。
流动性过剩的另外一个原因在于美国持续的量化宽松政策,由于目前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处于一个持续上升的通道,导致大量的美元涌入国内,截止2011年6月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万多亿美元,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热钱”,由此导致大量的外汇占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别、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但是很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注重和调控的对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水准实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持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
通货膨胀论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通货膨胀论文: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分析摘要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自2008年9月份全面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推出各自的救市方案,中国的货币政策也转为适度宽松。
而这一政策以及4万亿的消费刺激计划使得市场上货币供应相对过剩。
随着经济的逐步回暖和市场信心的逐步增强,价格上涨的潜在风险也逐步增大,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也越来越高。
从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来看,通货膨胀确实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本文通过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这种状况的成因,认为主要是由2008年中国实现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在整个世界性通货膨胀背景下和全球性债务危机等,并据此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希望能对决策者和大众都有所帮助。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一、通货膨胀及其危害经济学上的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为货币供给大于货币的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起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指标可以用来测量通货膨胀的水平,其中最常用的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温和的通货膨胀,即每年物价上升的比例在10%以内,通常并不需要担心,甚至有时候这种缓慢而逐步上升的价格对经济和收入的增长还有着积极地刺激作用。
而一旦发生了奔腾的通货膨胀(指年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又低于100%)甚至超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率超过100%),对国家和民众而言,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在生产领域,会破坏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导致生产过程紊乱,打破原有的商品和劳务供需间的平衡关系,同时使生产性投资减少,不利于生产的长期稳定发展。
在流通领域,由于物价上涨不均衡,商品会冲破原有的渠道,向价格上涨快的地方流动,打乱了企业原有的购销渠道,破坏商品的正常流通。
在分配上,改变了社会成员间原有的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
由于物价上涨先于工资的增长,依靠固定工资收入生活的社会些在流通领域哄抬物价的不法单位和个人反而得到了好处;此外社会成员的财富占有比例也会因通货膨胀而改变。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
2011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分析浅谈我国当前通货膨胀成因及治理对策建议摘要:作者结合目前国际、国内主要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上涨趁势,对我国目前通货膨胀形成原因进行了浅析,并提出了如何进行通货膨胀治理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及对策今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一、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成因分析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流动性过剩引发通胀1.2010年11月,美联储继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之后宣布推出第二轮货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计划让美联储在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
美联储同时宣布,将在之后的各月中逐步实施这一计划,预计每月将购买75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
作为世界第一大国,美国的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会使全球再次面临流动性泛滥的冲击,我国自然也不能避免。
为刺激本国经济,缓解债务危机,美国实施这一货币政策等于开动起印钞机,其中一部分钞票用于购买中国的产品或在中国进行投资。
大量美元流入中国,银行、企业、居民都不愿持有美元,在市场上卖给中央银行,同时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进行对冲,央行购汇,就要向市场吐出相当数量的人民币,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2.85万亿美元,央行吐出了将近20万亿人民币。
而由于量化宽松、零利率的政策,增加的外汇储备再投资美国资产,投资经营和保值增值难度也越来越大。
投资既得的利益也不能完全弥补先前投放的大量基础货币,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增加,无疑加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1.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2.衡量通货膨胀的指标:CPI,PPI,GDP平减指数通常人们用CPI即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
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央行会有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
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5%的增幅时,我们把他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3.原因3.1中国的外汇储备过多。
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长期、大量的对外贸易顺差,而形成巨额外汇储备时,国内市场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一方面,商品从国内市场被大量输出到国外;但另一方面,为收购出口所得外汇,中央银行要增加货币投放。
这样,就会造成流通中货币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另外,当国外资本大量流入而引起国际收支顺差过大时,也需要增发大量本国货币用来收购外汇,从而也会导致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多,引发通货膨胀。
其简单的传导机理是:进出口差额——外汇储备——外汇占款——货币供给量——国内通货膨胀水平。
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国际市场,用产品换来了外汇,但是企业需要将外汇转化为人民币进行再生产环节,于是中国企业每出口1美元的产品就需要增发6-7美元的人民币,中国企业用商品换回来的外汇被作为外汇储备储备起来,这部分外汇绝大多是又购买了外国债券回到原来的市场,对于中国市场,产品流向国外市场,而增发大量的人民币则是留在中国市场了。
3.2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货币发行量过大,超过人均GDP的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量太大,货币供应过多。
由于资产泡沫的不良预期,,过剩的货币被房产市场和股市所吸收,这些强势行业会推高商品和服务的物价水平。
2011年中国五月份通货膨胀形势
2011年中国五月份通货膨胀形势现在控制通货膨胀已成为中国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无论是国家领导人还是央行的领导,包括最广大老百姓都对这个问题很敏感。
通货膨胀率由2010年的控制在3%左右改为现在的4%,虽然允许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了,但是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依然相当严峻,这是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分析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
(一)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包括美国的货币政策、日本大地震和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
首先来分析一下美国的货币政策,好消息是美国的将不会继续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6月30日QE2结束后,将不会推出QE3了。
原因是美国也开始感受到通货膨胀的压力了。
美国不推出新的量化宽松政策,对缓解全球流动性过剩有积极作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结束后,或许全球大宗商品疯狂涨价的时代结束了。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美国很有可能也要加息了,随着欧洲央行加息,现在主要发达经济体只剩下美国和日本还没有加息,日本由于灾害原因还没有加息可以理解,但是美国面临的加息压力越来越大了,这个对大宗商品的价格无疑是一个坏消息,美国加息有助于缓解全球性的通货膨胀。
不过美国加息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只是对中国的通货膨胀有影响,还会对其它方面影响很大,这个我想下篇文章再分析。
其次分析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大地震后,给大宗商品当头一棒,石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应声下跌,因为受这次大地震的影响,日本短期石油消费减少,而日本的钢铁公司在大地震中受到重大影响,产能降低了大概三分之一。
当发生大地震后,有一些评论人认为这次大地震有可能缓解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但是现在看来大地震后中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反而加剧了,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1、大地震虽然给日本带来很大的影响,各产业的产能均有所下降,但是从长远来看,日本在此次大地震后将会推高大宗商品的价格,因为重建需要许多钢铁和近期日本核辐射的问题将会使日本考虑火力发电,这无疑会推高油价。
2、日本重建的主要资金主要是靠印发钞票,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央行已经向市场注入了几十万亿日元,这无疑增加了市场的流动性,从而推高大宗商品的物价。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近年来,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备受关注。
通货膨胀不仅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产生严重影响,还会直接影响到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因此,研究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量、需求与供给失衡以及结构性问题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
首先,货币供应量是引发通货膨胀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货币供应量指的是经济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当货币供应量大于实际经济发展所需的货币量时,将导致通货膨胀。
货币供应量过度扩张的原因可以是政府过度印发货币、信贷政策过于宽松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等。
在中国,货币供应量过度扩张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财政赤字、银行信贷扩张以及金融市场的泡沫。
因此,要控制通货膨胀,就需要严格管控货币供应量,避免过度扩张。
其次,需求与供给失衡也是中国通货膨胀的决定因素之一。
需求与供给失衡指的是需求过旺盛或供给不足,导致物价上涨。
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带动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
与此同时,供给方面并没有跟上,造成了供需失衡。
尤其是在粮食、能源、房地产等领域,供需失衡问题严重。
在农产品领域,由于天气、自然灾害等原因,产量不稳定,导致价格波动。
在能源领域,中国对进口能源依赖度较高,当国际油价上涨时,将直接导致国内物价上升。
在房地产领域,炒房投资需求过高,导致房价上涨迅猛。
因此,需求与供给失衡需要通过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提高能源自给率以及加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来解决。
最后,结构性问题也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
结构性问题指的是产业结构偏差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所导致的通货膨胀。
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面临着结构调整的压力。
过度依赖低附加值产业、短期效益过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都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进而造成部分物价上涨。
同时,城乡发展不平衡也使得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
因此,解决结构性问题需要推进产业升级,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城乡发展平衡。
当前国内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分析
宏观经济一、引言2008年金融危机过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多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实体复苏。
近两年我国经济尚未过热但通胀势头愈发明显,2010年7月份以来,我国物价上涨压力不断增加,主要表现为食品、农产品和住房价格等上涨。
中国人民银行于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2011年6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今年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1.5%的历史高位。
2011年一季度中国国际收支账目中,经常项目顺差28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861亿美元。
在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和2009年以来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总体背景下,审视中国当前通货膨胀的原因尤为重要。
二、2011年上半年我国通货膨胀的主要表现(一)物价水平不断攀升且涉及广泛2010年,食品价格上涨对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贡献超过70%,居住价格上涨贡献超过20%。
本轮通胀尚未见底,截止2011年7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为近三年来新高。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8%,影响价格总水平上涨约4.38个百分点。
非食品价格上涨2.9%,消费品价格上涨7.6%,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7%。
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5.9%。
其中,水、电、燃料价格上涨4.4%,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上涨5.5%,住房租金价格上涨4.0%。
2010年下半年,CPI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涨价驱动,之后逐渐变成食品和非食品价格上涨共同驱动。
(二)居民通胀预期强烈,加深对物价水平的影响目前,农产品、大宗商品涨价、国际热钱涌入等现象不断增强国内的通胀预期。
中国已经持续十几个月的实际负利率,较高的通胀预期使消费者担心货币购买力的下降而降低储蓄意愿,转向寻求资产保值增值的方法,选择购买理财产品、投入股市、进入房地产市场等投资渠道。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
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
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
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
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
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按成因可分成三种类型。
由货币供应过多形成市场需求远超市场商品供应量,从而导致物价全面上涨的通胀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于能源等大宗原材料商品价格大幅上涨,以及劳动报酬过快增加趋近生产增长速度,从而推动商品价格最终上涨的通胀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在经济国际化大背景下,一国对外开放度不断扩大,国际上大宗原材料等商品价格上涨,以及外来游资的大量流入而推动或加大国内物价上涨压力的现象是输入型通货膨胀。
据此分析本通胀是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结合。
其中,需求拉动型通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货币投放量过大。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和2010年,我国新增贷款18.9万亿,外汇占款5.7万亿,两者相加接近25万亿,相当于我国1949年至2009年货币投放总量的53.4%,我国去年货币供应量为72.6万亿,我国gdp是美国的1/3,而货币供应量是美国的120%。
我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
近年中国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在采用偏向经济高增长发展模式框架中,中国经济实现了多年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组合,但部分通胀因素被压抑着。
由于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通胀的存在以及外贸汇率政策的改革完善延迟而带来输入型通胀压力。
尽管政府采取了回收流动性和行政干预手段,但存在回收流动性过于犹豫利率调整迟缓行政干预扭曲等问题,治理的长期效果不显著。
未来中国通胀治理的方向应该是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通过利率汇率等货币政策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通货膨胀;货币超发;流动性;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货币超发、需求拉动、成本拉动、结构性通胀、通胀螺旋等。
具体到我国又是如何呢?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物价出现了快速上涨的势头,通货膨胀预期加大,这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也给中国政府带来了一定程度压力和负面的影响。
虽然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究其根源在哪里?一、通货膨胀的原因1.货币超发。
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应出台。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包括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及利率和扩张新增信贷规模等,直接的结果是 M2(货币和准货币)供给高速增长。
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较为明显的,由于信贷对物价影响的滞后期长于对 GDP的影响,因此在经济回暖的同时,经济还处于低通胀。
中国经济在保持了一年左右低通胀、高增长良好表现之后,物价指数开始走高,中央银行也对货币政策进行了微调,但不包括对新增信贷的控制,使得 M2 增速仍然较高。
当前,货币政策的物价影响开始显现出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1年3月和4月的CPI分别同比上涨5.4% 和 5.3%,抑制通胀和稳定通胀预期成为了中央银行主要目标。
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近年来通货膨胀的原因分析,主要还是围绕流动性过剩展开,无论是证明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直接影响,还是通过货币扩张所暴露的市场缺陷,致使通胀无法被市场吸收,都表明中央银行货币超发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个原因是联系汇率制度
这个在博文《为什么中国高通货膨胀不可避免》里有具体的分析,这里就不重复了。
现在我们看看,这三个主要原因能改变哪条?
似乎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所以对未来,我们有理由悲观,但是我个人还是怀一线希望,这希望简直就是奇迹。
第八,发达国家物质产业的比较优势在长期内丧失,物质产业不断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并且持续拉大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逆差;全球化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物质产业转移出现了加快趋势,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的主体转移的加速,发达国家对主要发展中国家的物质产品需求越来越强烈,对发展中国家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对中国的商品与生产要素价格形成越来越大的拉动作用,从而形成由外部需求拉动导致抬高商品价格水平和生产要素价格水平的通货膨胀
可除了这样,我们暂时很难改变什么,我只能说,也许危机爆发可以换来一个更好的制度诞生,那么这次危机付出巨大的代价,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
首先,自然灾害多发,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第二,由于2007年前中国经济一直过热、流动性过剩,由于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银行说,我借给你,你要还贷款,于是皆大欢喜签了合同。
你终得了房子跻身房奴;
银行得了利益变成债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房地产商卖了房得了钱。
可这钱一进入房地产,就可以纳入流通,你想想,全国假如有5亿家庭,如果有5%贷款买房,就是500万套房,假如每个家庭平均贷款20年,就是10亿家庭的年收入,这几乎相当现在家庭收入的2倍,这些未来的收入都会变成现金,进入各个市场,引发物价上涨。
第六,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第七,2010年11月初,美国宣布采取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后,释放的流动性使得中国国外农产品、大宗商品及原材料(如原油)价格上涨,并传到中国国内,使2010年10月CPI增速超预期。
众所周知没有监管的政丅府投资体系效率低,腐败多,但官员乐此不疲,一是容易出业绩,二是容易捞外快。
比如最近武汉世界第三楼,连图纸都没有,奠基碑已经下了,将来到底谁出钱修都不清楚,钱哪里来,只怕还得贷款。
类似的08年四万亿投资拉动20万亿投资,只怕银行都只有乖乖配合大印钞票,唯有这样我们的官员才能“上下交争其利”,谁怕“国势危矣”?。
第三,2010年中国进行了价格调整,电、水、天然气价格都上涨,从而更加剧了通货膨胀。
第四,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资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第五,国内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结合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的上涨,成本因素导致物价上涨推动通货膨胀。
因为未来的收入已经花了,可未来的东西还没生产出来呢。
所以政丅府一打丅压房价,必然导致资本外逃引发其它方面的物价暴涨,这在2010年被农产品反复证明了的。
假如政丅府不管制房价,房价这个泡沫又太大,不可收场。这造成两难。
解决的根本在于央行控制滥发货币的政策,这又牵涉太多问题。
其中最敏感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央行不滥发货币造成虚假经济繁荣,我们还能保8吗?假如我们的经济没有保8,我们最近的所谓经济成长和财富增加方面真实的成就有什么?这样探讨下去会动摇执政基础的,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要分析中国2011年的通货膨胀,就要了解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要了解通货膨胀的原因,就要先了解通货膨胀的定义。在老百姓感觉中,所谓通胀就是钱不值钱了,原来一百元的票子,放在身上觉得很踏实,现在似乎还不够一家三口一顿麦当劳。
用经济学术语通俗解释就是生产的物质总量没有大的变化情况下,发行的货币多了,就会导致通胀。好比原来只有一个面包,一个面包一块钱,你有一块钱,只能换一个面包,现在还是只有一个面包,你有十块钱了,那么要换面包,面包主就可以涨价了。
另一个问题是房价一跌,地方政丅府失去最大的财政收入,而地方政丅府已经变得臃肿庞大,谁来养活他们?中央收入年年高速增长,养活京官,地方就依赖对民脂民膏的抽刮全赖房事,这房事可不是一定让你高潮的事。
所以为了配合两级政丅府各方面利益,央行只能采取极度宽松的银行政策,只要不断滥发,就会不断通胀。
第二个原因是政丅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说到涨价,一种解释是输入性通胀,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这种原因是存在的,比如铁矿石涨价了,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如果不是输入性通胀,那就是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过一个解释,但不全面,最近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
第一个原因是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房价的本质是什么?是把你未来20年,甚至是30年,50年的收入现在一次性拿出来买一套房,可这套房钱是你的未来收入,你没有,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