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_全展

合集下载

本刊《传记文学研究》栏目2009年刊发篇目

本刊《传记文学研究》栏目2009年刊发篇目














传 记文 学 的盛世—— 十八 世纪
… … … … … … … … … … … … … … …
焦 : f2 、 1) 婷

部 卓具 识见 的理 论文 集 评全 展 《 记文 学 :阐释 与批评 》 传 何 元 智 (7 1)


“ 传记 时代 的来 临 ” 评 《 记百 科全 书 》 传

由的故 事 》

唐 岫 敏 () 5
构 》之 比较研 究
… … … … … … … … … … … … … … …
西 方传记 文学 中的疾病 隐喻 … … …・ 山奎(0 赵 1) 申彩 红(1 1)

“ 纯我 ”与 “ 我” 的对 立统 一 真

论 “ 图时代 ” 的传记 文学 … … …孙 建光(4 读 1)
释读 赫斯顿 自传 《 上 的尘埃 痕 》 路
… … … … … … … … … … … … … …

张 慧 芳 (4 1)
第4 期
关于 外 国传记 的 阅读 和 鉴赏
… … … … … … … … … … … …

当 “ 们 的生活 ”变 成 “ 我 我们 的故 事 ”时 第 十 四届 中外传 记文 学研 究会 年会 综述 邹 兰 芳 (9 1)

第 1 期 O
自我叙 事 的后 现代 解读 :以美 国黑奴 叙事 为例
— —











2008年度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2008年度儿童文学研究述评

这是 对 于近 年来 颇受 关注 的杨 红樱 作 品 的一 次集
中探 讨 。会议 从 儿 童 文 学 、 童 教 育 、 儿 儿童 心 理 、
其有学术兴趣的研究者能矢志不移进行研究。毕
竟, 儿童艺术的发展 , 需要丰富的可能性 ; 童艺 儿 术 的研 究 , 当如是 。 亦
少儿 出版等 不 同视角 , 杨红 樱 的作 品展开 研讨 , 就 同 时提 出 了不少 值得 思考 的学 术话 题 。王 泉根认 为 ,杨 红樱 之所 以能 获得 成 功 , 秘 诀 就 是一 句 “ 其 话: 全心 全 意为儿 童 服务 , 具体 地说 就是 认 准为小 学生 年龄 段 服 务 的童 年 文 学 不 动 摇 。 郑 重 则 对 ”
中国儿 童艺术 的发 展策 略 提 出了有 益 的见解 。 综上 , 漫产 业 和 儿 童影 视 领 域 的研 究 占据 动
话语 交锋 之 一 。 20 0 8年 的 中 国童 书 出版 界 早 已不 再 对 “ 畅 销” 一词 遮 遮 掩 掩 。但 是 , 销 的 作 品 是 否 就 是 畅 好作 品?2 0 0 8年 , 一几 年前 就 已提 出 的论 争被 这 激情 洋 溢地 接 续 了下来 。1 0月 1 日, 场题 为 0 一 “ 维 视 野 中 的 杨 红 樱 ”的研 讨 会 在 北 京 召 开 。 多
的一种 来龙 与 去脉 。
的回应 , 1 2 0月 4日,文汇读书周报 》 《 发表 了刘绪
源 的《 批评 能 跟 着 畅 销 转 吗 ?—— 关 于 杨 红樱 作
品的讨论》 一文。在这 篇文章 中, 者针对 l 作 0月
1 日的研讨 会 , 0 批评 了以商 业 上 的成 功作 为 童 书 质量 优 劣 判 定 标 准 的做 法 。他 认 为 , 杨 红 樱 作 “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理论研究综述李健《史记》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司马迁首创了人物纪传,并通过传人纪事书写历史,它代表了古典传记的最高成就。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记文学高潮打下了基础。

中国古典传记向现代传记的转型在这一时期由梁启超开始,胡适完成。

这一时期的作品在内容和形式、深度和广度等方面都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之势。

传记文学思考和发掘的题材与视野之广也是空前的,传记文学进入了一个大众化的新阶段。

新时期,中国的传记文学及理论研究再度走向辉煌。

我国传记文学理论研究较以往相比取得了跨越式飞越,相继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传记文学理论专家,他们为推进传记文学的理论研究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阐释。

传记文学的范畴界定及定义表述胡适是中国最早提出“传记文学”这一名称的人。

那么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的范畴界定及其属性是传记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

最先让传记文学从史学的附庸地位中解脱出来的朱东润先生明确指出:“传记文学是介乎文、史之间的一个独特艺术类型,它结合了史学和文学的特性而独立存在。

”几本权威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将其归入散文体,称:“传记文学是以文学手法描写人物成长历史的叙事散文。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关于“传记文学”的条目说,“记载人物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

”朱文华在其《传记通论》中称,“它是一种以人物的生平事迹为写作题材的独立文章样式。

”杨正润在《传记文学史纲》中指出,“传记是以某一个人物为对象的,这个人物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他必须是真实的。

其次,传记是文学艺术的一个分支,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文学作品,而有自身的规律;它不属于历史学,但同历史学又有密切的联系。

历史性和文学性是传记的两个最重要特点;不过传记不是历史和文学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融合而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中最优秀的作品达到了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李祥年的《传记文学概论》则定义其为“一种真实地且艺术地记叙某个实际人生的写作样式。

2009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_全展

2009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_全展

第25卷第4期V o.l 25N o .4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rna l of Ji ng chu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 ogy 2010年4月A pr .2010[收稿日期]2010-03-29[作者简介]全 展(1956-),男,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2009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全 展(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 要] 2009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近200篇,集中体现在传记研究著作、传记片研究、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等四个方面。

[关键词] 传记文学研究;2009年;述评[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10)04-0010-062009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全年出版学术著作8部,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5荆楚理工学院学报630篇)。

以下从传记研究著作、传记片研究、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等四个方面分别加以述评之。

传记研究著作2009年是传记文学研究著作的丰收年,8部学术著作的相继出版,令人喜不自禁。

这8部著作是:杨正润的5现代传记学6(南京大学出版社)、杨正润主编的5众生自画像)))中国现代自传与国民性研究(1840-2000)6(上海人民出版社)、杨正润主编的5外国传记鉴赏辞典6(上海辞书出版社)、郭久麟的5中国二十世纪传记文学史6(山西人民出版社)、徐光荣主编的5传记文学:当代中国热读6(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房福贤的5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研究十六讲6(山东文艺出版社)、尹德翔的5东海西海之间:晚清使西日记中的文化观察、认证与选择6(北京大学出版社)、史素昭的5唐代传记文学研究6(岳麓书社)。

5现代传记学6是中国传记文学学会副会长杨正润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传记理论与传记现代化0的最终成果,凝聚着著者多年的心血。

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

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
索与不 懈努力 。辜也 平 新年 推 出 的《 重 而 感伤 沉 的文学 旅程》 书 ( 海 三联 书店 1月 ) 第 五 编 一 上 , 为“ 传记 文学研 究 ” 收入 著 者此 前发 表 的 五篇论 , 文 , 关键词 为 “ 其 中国现代 传记文 学” 。 中国传记 研究 ( ) 上 20 0 8年 的中国传记 研究 , 突 出成 就 体现 在 其
础上 , 他还深刻分析 了王锦第或倪吾诚之所 以成
为“ 中国的奥勃 洛莫 夫 ” 多重原 因和多重 意 义。 的
郜元宝的《 感时忧国” 救出自己” ( “ 与“ 》 另见《 书 城》 9 )认为《 第 期 , 王蒙 自 是现代作家 自传理 传》 念 的接续与充 分实 现 , 《自传 》 王 氏主题 ” 就 的“ , 是 积半 生左祸荼 毒之苦与 半生反左成 败之教训来
全 展
( 荆楚理工学院 人 文社科学 院, 湖北 荆 门 4 8 0 ) 4 0 0 [ 摘 要 ] 20 0 8年 , 多传记文学研 究者以丰 富的史料和 多元 文化视 角, 讨 了一 系列的重要 问题 , 众 探 集
中体现在 中国传记研 究、 域外传记研 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
小说 中的倪 吾 诚 形 象 和 《 蒙 自传 》 的父 亲 王 王 中
《 王蒙 自 研究上 。 传》
[ 收稿 日期 ]20 0 3 09— 3— 0 [ 作者简介 ]全
2 0
展 (9
锦第 这一人物 , 深刻 揭示 了中 国社会 在 转 型 中所 面 对的种种令 人难 以想 象 的艰 难 与痛苦 ; 此 基 在
史 的重要文本 , 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意义 , 引发 争议 和轰动 自在情 理之 中。20 0 8年 6月 6日至 8

《名人传记》对传记文学空间的探索

《名人传记》对传记文学空间的探索

150第2卷第12期文化纵横三十多年前的1985年,我国文坛历经十年单调枯燥的局面后,文学事业正迎接着伟大的复兴。

广大读者需要阅读能真实生动地反映名人人生的传记文学作品。

如何让那些被历史尘埃埋没的杰出人物重新焕发异彩,满足读者的渴求,成为《名人传记》创刊时重点考虑的问题。

同时,20世纪近百年间,中华民族在反抗压迫、抵御外侮、挣脱苦难、走向富强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的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以及他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名人传记》的创办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充分的客观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传记文学期刊《名人传记》应运而生。

从创刊的第一天起,《名人传记》就把关注社会与时代,关注视民族伟业为自己人生奋斗目标的时代名人作为使命,把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人物推介给读者,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名人的人格魅力。

人类生生不息,人类历史不断积累,传记文学就永远是一个挖掘不尽的矿藏。

如何在“名人”这个有限的范围之内进行无限的自我丰满,《名人传记》团队三十多年来一直在不断地大胆尝试,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一、在有限的范围内把题材的来源尽可能扩大《名人传记》反映的是社会各界精英真实的人生故事,承载着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在对传主生平和生活记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传递着对传主历史、社会作用的褒贬。

尤其在涉及政界、军界和历史敏感问题时,如何客观评价,是必须面对和把握的问题。

我们坚持党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宣传纪律,坚持把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作为标尺,力求客观、真实、公正,还人物本来的历史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丑化,更不以自己的好恶作为评判标准。

正是基于传主的真实和传记的真实,多年来,《名人传记》的题材大多来自官方资料记载,一般是档案类史料,后来延伸至有组织的传主本人或知情者的回忆。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名人传记的题材来源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档案史料,传主自述,知情者回忆,散落在各个角落的文字及口头信息,研究者分析等,其中知情者中的亲属后辈的回忆以及身边人的回忆更是显出传主本人的个性特色,以及回忆者的个人色彩,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名人”除了“名望”之外,更具有普通人的属性。

作家传记的理论之花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

作家传记的理论之花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

㊀㊀2019年4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学㊀术㊀交㊀流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pr.,2019总第301期㊀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AcademicExchang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SerialNo.301㊀No.4㊀俄罗斯·中东欧思想文化研究选粹㊃著作评介㊃作家传记的理论之花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马洛丹与俄罗斯文学中其他文类的研究成果繁星璀璨的盛况相比,学者们对传记尤其是作家传记的研究可谓寥若晨星㊂在此背景下,阿列克谢㊃霍利科夫(А.А.Холиков)的‘作为一种体裁的作家传记“(Биографияписателякакжанр)纵使不算填补了俄罗斯作家传记研究的空白,也是当今俄罗斯作家传记乃至传记研究中见解独到的一部研究性新著㊂该书的作者将200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以作家传记为研究对象的圆桌会议内容为序,并在阐明了俄国传记的定义㊁分类及发展轨迹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俄国作家的科学传记㊁作家的艺术传记㊁俄国学者对作家传记的理论探索㊁作为作家研究之方法的作家科学传记㊂霍利科夫对俄国作家传记的理论论述颇具创新意义,其中不少精彩之笔,既不回避难点,亦不拖泥带水㊂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穷源追溯流,厘清了俄国传记的产生㊁兴起和发展轨迹㊂作者认为, 具有现代意义的传记在俄国的出现不会早于17(或18)世纪 ,而俄国传记的发展则是在19世纪,但学者们对传记理论的深入思考和作家传记写作实践的全面勃兴却是在20世纪㊂以此,作者的宏观描述从整体上增进了我们对俄国传记发展脉络的认知㊂2.以缜密的思考评定了俄国传记的体裁分类方法㊂霍利科夫指出,尽管在传统意义上俄国传记被划分为艺术传记㊁学术传记㊁科学传记和通俗传记,但 传记仍属于 交叉 体裁 ,因此目前尚无统一而标准的分类方法㊂然而作者提出了在确定传记文体的体裁分类时首先应考虑的重要因素,即传记当中的艺术和纪实成分,基于此再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分类㊂3.以横向比较方法揭示了俄国作家科学传记和作家艺术传记各自独特的风格㊂霍利科夫认为,在作家艺术传记中多重视传记家的主体性表现以及传记中的主要对象是作家本人的个性体现抑或作家的创作历程等问题,此类传记书写中文学表现形式和手段较为突出㊂至于作家的科学传记,该作者虽承认它与作家的艺术传记在 材料的选择与加工,结构设计和叙述话语 方面有相同的任务,但却更注重追求科学的研究方法并恪守绝对真实的原则㊂其中对扎伊采夫和维谢洛夫斯基以茹可夫斯基为专著的两部不同类型的作品的分析,显示出了作者宏观和微观的深刻剖析能力㊂4.作为一部学术性专著,作者并未局限于理论的探讨,他也有针对性地联系俄国作家传记的创作实践,提出了作家学术传记在作家个人研究方面的重要方法论意义㊂作者认为,借助于作家传记不仅可以探究作家的文学创作个性㊁动机和技艺,作家对周围世界和文化的态度,还能够了解作家的个人生活㊂在此,霍利科夫认为,分析作家的个人生活应从三个层面入手:日常生活㊁创作生活和实质性生活㊂经过梳理㊁思考和剖析,哈利科夫探究了作家传记的概念㊁分类㊁特点及方法论意义,写出了这部‘作为一类体裁的作家传记“的专著,对作家传记的理论研究作出了拓荒性的贡献㊂由于本书是一部概论性教科书,书中涉及的内容大抵都是关于俄国传记和作家传记的基本问题,而且作者撰写此书的目的在于向读者和一般文史工作者普及俄国传记和作家传记的理论和谱系发展知识,故无法在某个问题上作详尽过细的探究,且在作家传记的美学品格和写作范式方面有待完善㊂但是,本书在学术上所体现的价值仍不可忽视,作者在作家传记的研究刚刚起步,研究性论著寥寥无几的前提下,能够将与研究对象相关的问题具体化㊁层次化,而在此基础上,水到渠成地针对作家传记的若干问题展开专题研究㊂显然,该书的出版必将为更多期望通达俄国作家传记奥秘的人们架起一座津梁,同时对作家传记的创作实践亦不无启迪意义㊂(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责任编辑:杜㊀娟㊀陈奕诺 ㊃091㊃。

新变中的异动与思索——2008年文化热点综述

新变中的异动与思索——2008年文化热点综述

南方文坛20090文坛评述q新变中的异动与思索——2008年文化热点综述白烨,、厂、08年间的中国文化态势,一方面在进入21世纪。

夕I I之后的基本格局中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又与本_V年度发生的一些重大社会事件密切相关。

从基本格局方面看,自进入新的世纪之后,中国文化在经济的强力推动和社会的全面开放的有力影响之下,日益呈现出多样与多元的状态,各种取向的文化追求在各自的空间里生存和发展,又在相互碰撞中竞争和共存。

其中尤以依托现代科技发展起来的网络文化及其相关现象发展最为快速,也最为活跃和强势,并对整体的社会文化生活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从重大的社会事件来看,2008年上半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的突如其来,下半年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这种大悲接大喜的起伏与转换,使人们经历了情感上与心灵上的巨大震撼,也在不经意中取得了精神上的不少重要收获。

从文化的层面上看,这主要表现为抗震救灾中大量不知名作者的抗震诗歌的出现与流传,承办奥运中对于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的重视与张扬,而在这背后,则显示了民心的凝聚,民气的焕发,以及对于国家、民族的认同感、自豪感的深化与强化。

具体到思想文化领域来说,在文坛内外关注较多,也形成了一定的焦点与热点的,主要是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和谐文化的探讨”、“普世价值之争论”、“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发展”、“山寨文化的兴盛”。

这四个问题的出现与研讨,可以以点带面地看出2008年间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本动向与主要走向。

和谐文化的探讨有关文化建设、文化发展的理论话题,2008年间最为突出的,便是和谐文化的建设问题,以及科学发展观与和谐文化关系问题等。

这些相关问题的提出与讨论,也都与社会生活的现状不无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总书记胡锦涛最早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问题。

之后,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而“科学发展观”的要义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中既内含了“和谐”的意思,又扩展了“和谐”的意义。

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

传记文学:经典人物研究
经典人物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成为后世的宝 贵财富。
03 传记文学的写作技巧
传记文学的叙事技巧
线性叙事
按照时间顺序,从传主的 出生到去世,逐步展开叙 述。
倒叙叙事
先从传主的人生结局开始, 再逐步回溯到其起点,使 读者对传主有更深入的理 解。
插叙叙事
在主线叙述中穿插其他相 关事件或人物,丰富传记 内容,提供更多背景信息。
客观真实
力求语言准确、客观,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
情感表达
通过语言传达作者对传主的情感态度,引导读者产生共鸣。
04 经典传记文学鉴赏
《史记》中的人物传记鉴赏
总结词
刻画生动,历史感厚重
详细描述
《史记》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史书之一,其人物传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 史意义。通过刻画历史人物的命运和性格,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历史变迁。 其刻画手法生动有力,语言精练,让读者对历史人物有更深刻的认识。
当代传记
当代传记在表现手法上更加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传记形式,还有自传、回忆录、口述历 史等不同类型,内容也更加广泛和深入。
传记文学的价值与意义
传记文学的价值
传记文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通过真实的人物 故事,反映社会历史背景和时代精神,提供 启示和借鉴。它还能够通过刻画人物形象和 性格特点,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帮 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性。
1 2
传承历史文化
传记文学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记述,让读者了解历 史背景和时代变迁,传承历史文化。
塑造榜样力量
传记文学中的经典人物具有榜样作用,激励读者 追求卓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强社会认知
通过传记文学对不同行业和领域人物的描绘,让 读者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增强社会认知。

国内外名人传记与人物评析

国内外名人传记与人物评析

国内外名人传记与人物评析国内外名人传记记录了许多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展现了他们在不同领域的杰出成就和突出贡献。

通过对这些传记的研究与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些名人,从而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提升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传记是一种以事件为线索,生动地记述一个人的生平故事的文学形式。

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文献。

通过阅读名人传记,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人物的成长经历、职业发展和个人性格,从而揭示他们成功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国内名人传记中著名的有《毛泽东传》、《邓小平传》等,这些传记详细描述了这两位中国伟人的经历和对国家发展的巨大贡献。

通过对他们的传记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如何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外名人传记也有很多精彩的经典之作,如《史蒂夫·乔布斯传》、《尼尔·阿姆斯特朗传》等。

这些传记描绘了他们在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和创新精神,激励着读者追求梦想,勇于创新。

除了名人传记,人物评析也是对名人进行深入剖析的一种重要方式。

通过人物评析,我们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一个名人的优点、缺点和特点,从而得到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在进行人物评析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名人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可以评价他们在公共领域的贡献,如科学成就、艺术成就、社会活动等。

其次,我们可以评价他们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如坚韧不拔的毅力、忍耐力、领导力等。

最后,我们还可以评价他们对社会的影响和影响力,如社会改革、公益事业、人权保护等。

除了评析名人的优点和贡献,我们也可以对他们的缺点进行客观的分析。

名人毕竟是人,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和不足之处。

通过评析名人的缺点,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进行反思。

总而言之,国内外名人传记与人物评析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

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传记,并进行深入评析,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这些名人在不同领域的杰出成就和个人魅力。

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

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

简述传记文学的功能传记文学(biography)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学,它以叙事为主,间或插入抒情或议论,描写人物和事件发展过程,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传记文学对社会生活、历史发展和人物的评价有重要作用。

如《宋史》、《三国志》、《资治通鉴》等传记都具有史学价值。

也可以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中的一种。

传记的功能与作用有: 1、有助于读者了解传主的身世和遭遇。

2、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传主。

3、有助于读者获得相关的背景知识。

4、有助于传记成为完整的形象。

3、有助于读者更全面深刻地了解传主。

传记的内容往往取自传主的经历或某些见闻。

因此传记必须忠实于传主原来的叙述,但同时它又可以超越原来的叙述,以传主的观点代替叙述。

传记具有鲜明的文学性。

它既包括了历史素材、作者的生活经验和艺术创造,又通过艺术加工来塑造典型形象。

它的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都具有很强的文学色彩。

由于这种文学色彩,使得读者可以透过这些感性的描写,接触到传记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进而认识传记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

可以这么说,只有当人们能够把传记文学作品作为文学作品阅读,才能真正领悟作品所包含的深刻意蕴。

5、传记可以提供创作素材。

6、传记反映社会生活,推动历史前进。

传记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对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传记,激发他们对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

传记文学的主要形式有:自传、传略、自传、回忆录、传记、自叙传、生平年谱、传记等。

学校还可以开设专门的课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他们自己动手撰写传记,提高写作能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传记文学是记载和评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是研究历史、总结历史、提炼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是对人物的审美欣赏。

因此,传记文学被称为“历史的影子”。

传记文学阅读总结

传记文学阅读总结

传记采用的表现手法与一般记叙文相似, 有首尾照应、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 结合、正侧相映等。 此外,引用是传记常用的表现手法,如引 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 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 实感人的力量。

传记文学阅读题型展示
传记题型1:筛选整合信息要点: 根据题目的要求把握筛选的标准,确认信息材料的检索区 间;把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信息主要有:①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对重要概念的解释和阐 述;②表达文章主旨的语句;③文中的概括句;④文中的 过渡句。 选择题:常见的迷惑项采用的转换方式有:①意项增加或 减少;②表述对象变化;③角度转换;④语境转换;⑤正 面和反面转换;⑥限定、修饰语变化等;⑥不成因果。 问答题:找准位置,认真理解,抓住特点,分点概括。 有的信息可直接组合,有的信息除了文中的信息外,必要 时要加上自己理解的语句进行串连形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区分不同传记文体特点差异:
① 人物传记:属于文学性传记,其表现手 法较接近小说。在真实的基础上,可以运 用想象手法,来恢复其失落的事件环节或 细节。 ② 回忆录与自传:回忆录往往是第一人称 的叙述,传主一般是作者自己,但也可能 作者只是一个见证人,要注意其回忆叙述 的技巧自传亦属于自述性文学作品,是一 种以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传记。
传记阅读要点
(一)思想内容方面 了解传主人生轨迹和内心世界(与传主 进行心灵的对话),丰富自己人生经验, 获得启示;认识传主正负面影响,评价功 过(与作者就传主的评价展开思想碰撞) 读传主、作者、自己

(二)表现手法方面 1、叙述人称(一般是第三人称,第一 人称为自传) 2、叙述顺序(一般是顺序,以时间为 序。也可以据实际采用其他叙述方式) 例如:倒叙、插叙 空间顺序:国内国外 逻辑顺序:由主到次 3、选材的精当(具有代表性,详略得 当) 4、语言特色(通俗性、简明、平实, 或活泼生动,富有文学色彩)

介入·深入·反思——2008年文坛热点问题述评

介入·深入·反思——2008年文坛热点问题述评

作者: 葛红兵 许道军
作者机构: 上海大学,上海200444
出版物刊名: 探索与争鸣
页码: 26-30页
主题词: 介入 深入 反思 转变
摘要:文学回应生活(雪灾、震灾、奥运等)的热情、批判现实能力的提升、类型小说的横向拓展、新时期文学30年实绩及网络文学10年的评价、文坛清淤及批评的自律、文学奖的强势评价及微妙变化等构成了2008年中国文坛的长篇画卷。

当代文学创作与理论批评突然表现出强大的回应现实能力,而且从介入走向深入,从深入走向反思,这一切都在表明中国文学逐渐从世俗化、市场化、娱乐化、消费化的阵痛中醒来,中国文学已经走过了社会转型之初最困难时期,逐渐走向健康、理性。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分则两利,合则两伤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分则两利,合则两伤

《传记文学,报告文学:分则两利,合则两伤》摘要:主持人冯立三:今天阎纲、徐刚、李炳银、李健,我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就传记文学的现状、发展及未来诸问题交换意见,”我是做记者出身的,再加上自己这些年对传记的研究,我觉得我们进入了一种误区,我们写一个传主,非要“盖棺论定”、“见生之人,不当作传”,“四人帮”覆亡之后,我写了《何妨“树碑立传”》,说《史记》写了本纪、列传,封建帝王宣诏为忠臣名将立传,鲁迅居然给病态的阿Q做“正传”主持人冯立三:今天阎纲、徐刚、李炳银、李健,我们聚在一起,主要是想就传记文学的现状、发展及未来诸问题交换意见。

这是作为传记作家与短篇传记文学丛书《立传》主编李健健(李健)在写作和学术研究当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文艺评论家和报告文学作家所遇到的问题,未必事事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但至少可以帮助厘清某些纠缠不清的概念。

我们是否可就如下一些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讨论:1、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混称为“纪实文学”,还是区分成两个独立的概念更有利于二者的发展?2、“为生者立传”这个新提法的合理性、必要性何在?3、包括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在内的所谓纪实文学的现状怎么估计?4、有无必要提出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传记文学和上世纪80年代报告文学的传统问题?提倡传记文学和报告文学的“复兴运动”?5、在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创作个性、鼓励作家勇于探索方面,我们还有些什么工作要做?诸如此类。

这个地方叫“汇贤府”,“汇贤”词义甚妙。

我们今后的讨论就叫“传记文学汇贤沙龙”。

李健:各位老师,作为一名传记文学理论工作者和传记作家,首先汇报一下我对当下传记文学的理解和粗浅感悟。

今年年初,《中国百位文化名人传记》丛书工程创作会在京召开,我受邀参加。

“工程囊括从春秋战国到清末年间出生的文化名人120余人,每部传记篇幅25万字至40万字,质量达精品图书要求。

主创人员为报告文学作家、纪实文学作家、历史文化人物研究专家和大专院校的专业学者。

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张悦群
【期刊名称】《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
【年(卷),期】2008(000)010
【摘要】1.直述型作文题。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呈现相关概念或判断,直接表述命题的重要内容或基本内容。

如“人之常情”(天津卷)、“带着感动出发”(安徽卷)、“不要轻易说‘不’”(广东卷)、“他们”(上海卷)、“好奇心”(江苏卷)、“举手投足之间”(湖北卷)、“坚强”(四川卷)、“最想说的”(四川延考区卷)、“抗震救灾”(全国卷Ⅰ)、“青少年行为评价”(辽宁卷)。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张悦群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教研室,22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4.345
【相关文献】
1.高考作文:生活·思考·性灵——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J], 王鹏伟
2.高考作文:生活·思考·性灵——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J], 王鹏伟
3.万紫千红精彩纷呈--2008年高考作文题全解(上) [J], 张志先
4.万紫千红精彩纷呈——2008年高考作文题全解(下) [J], 张志先
5.2008年高考作文题述评 [J], 刘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传记文学研究_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

传记文学研究_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

传记文学研究_近三十年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摘要: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唐前传记文学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研究重点之一。

产生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

学者们从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现状、研究趋势等方面对近30年唐前传记文学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整理和综述。

旨在为后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唐前;传记文学;研究;综述在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上唐前传记文学大体上经历了先秦的萌芽期、两汉史传辉煌期以及魏晋南北朝各体史籍杂传蜂出并见的发展过程,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正史’以外的野史人物传记如灌木丛生。

各种杂传和散传。

如野草闲花,在兵荒马乱的原野上自由生长。

”可见,唐前传记文学不仅承接了史传对传记基本功能以及表现手法的认识。

也肇始了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创作新时代的来临,对中国传记文学向着独立的文学门类的发展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

建国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者受当时社会政治氛围的影响,对唐前传记文学的探讨处于沉寂状态,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研究逐渐兴盛。

唐前传记文学研究也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了长足发展,其间个人研究论著断续问世,也有大量的单篇论文在诸多方面就唐前传记文学展开讨论,产生了许多颇有创见的学术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当代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

本文试就近三十年来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以史为线索考察唐前传记文学地位众多研究者从通史或者断代史的角度研究中国古代传记文学,如韩兆琦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版)、陈兰村主编的《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语文出版社1999年第1版)、陈兰村、张新科合著的《中国古典传记论稿》(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这些学者首先对传记文学加以界定,并能从通史的角度来考察唐前传记文学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贡献。

发展线索分析清晰,对传记类别的分类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通史的角度妨碍了对特定时期传记文学做深入细致的考察。

在单篇论文方面,很多研究者能从宏观角度审视唐前传记文学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的地位,或梳理出某类型传记文学的发展线索,或思考某类型传记在特定时代兴盛的文化因素,代表性的如陈兰村的《略论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起源》(《人文杂志》1984年第3期)、张新科《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传文学的嬗变轨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杨正润的《中国传记的文化考察》(《广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中学传记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传记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传记文学作品教学内容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传记文学是一种以真实人物为素材,以故事化、文学化的手法来描述和表现人物生平、事迹、精神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学形式。

传记文学作品涉及到人物生活、思想、艺术和社会历史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中学生接触世界的一种方式。

此外,传记文学还具有许多其他的教育意义,能够对中学生形成积极的影响,促进其人格成长和知识获取。

因此,在中学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研究中探讨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中学生合格公民和科学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中学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探索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研究内容1. 传记文学作品的特点和教学意义传记文学作品在文学形式、受众对象、写作手法、价值意义等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对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作用。

本研究将分析传记文学作品的这些特点和不同方面的作用,探讨其在中学教育中的意义和教学应用。

2. 传记文学作品的课程设置中学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容量大、涉及广泛,如何选取合适的作品、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课程安排是关键和难点。

本研究将分析和比较不同难度、题材和类型的传记文学作品,系统地探究教学内容的选择、难度层次、阅读技巧的培养、教学方法和形式与评估方法等方面的问题。

3. 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讲授、分组讨论、个人写作和艺术表现等教学方法,提高中学生学习和理解传记文学作品的能力,促进其发展全面素养。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案例分析和调查问卷等方法,对中学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比较,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的成果将在以下方面产生切实的应用价值:1. 分析和提炼中学传记文学作品的教学内容,设计出更为丰富、全面而又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卷第4期V o.l 24N o .4荆楚理工学院学报Jou rnal of Ji ng chu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 ogy 2009年4月A pr .2009[收稿日期]2009-03-30[作者简介]全 展(1956-),男,湖北荆门人,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

2008年传记文学研究述评全 展(荆楚理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湖北荆门 448000)[摘 要] 2008年,众多传记文学研究者以丰富的史料和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 传记文学研究;2008年;述评[中图分类号]I20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657(2009)04-0020-06新世纪以来的七年,我国的传记文学研究不断走向深化,取得了新的实绩,令人欣喜。

[1][2]2008年的传记文学研究,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众多研究者以丰富的史料和多元文化视角,探讨了一系列的重要问题,集中体现在中国传记研究、域外传记研究和传记理论研究等三个方面。

全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包括 文学评论 、 文艺理论与批评 、 国外文学 、 文艺报 等知名报刊都发表了一些理论/评论文章;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传记文学研究 栏目、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传记文学研究 栏目、 传记文学 传记论坛 栏目和 中国传记文学 学术论坛 栏目,相继发表了许多研究文章。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本年度出版了两部博士论文,即李健的 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 (新华出版社5月)和袁雪生的 富兰克林自传 与美国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9月),体现了年轻一代学人可贵的学术探索与不懈努力。

辜也平新年推出的 沉重而感伤的文学旅程 一书(上海三联书店1月),第五编为 传记文学研究 ,收入著者此前发表的五篇论文,其关键词为 中国现代传记文学 。

中国传记研究(上)2008年的中国传记研究,其突出成就体现在 王蒙自传 研究上。

王蒙自传 半生多事 、 大块文章 和 九命七羊 洋洋百万言,由花城出版社在2006、2007和2008年分别推出。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和思想史的重要文本,它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意义,引发争议和轰动自在情理之中。

2008年6月6日至8日,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花城出版社、 当代作家评论 杂志社联合主办了 王蒙自传 学术讨论会 。

在此前后,学界多角度多层面地对王蒙的思想和创作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这其中既有研究者与王蒙的访谈,也有众多研究者的评论与争鸣(2009年争鸣仍在持续着)。

本年度,温奉桥不仅在 文学评论 第2期和第5期先后发表 论王蒙 自传 (与李萌羽合写)、 王蒙自传 学术研讨会综述 ,还在 名作欣赏 第9期发表 心灵的隐曲时代的浩歌 读 王蒙自传 。

在这些论文中,温奉桥认为,自传视野中的王蒙是个复杂的多维存在,他的决绝展示了王蒙性格的另一面,他的 桥梁心态 和 界碑 式的尴尬,既建构了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王蒙,又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精神处境。

王蒙自传 无论是对其个人还是特定的时代而言,同样带有某种 镜像 意义。

名作欣赏 同期还集中刊发了严家炎、郜元宝和张志忠的三篇文章。

严家炎在 试说 中国的奥勃洛莫夫 一文中,从 王蒙自传 谈到倪吾诚形象的典型意义,认为王蒙通过小说中的倪吾诚形象和 王蒙自传 中的父亲王20锦第这一人物,深刻揭示了中国社会在转型中所面对的种种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与痛苦;在此基础上,他还深刻分析了王锦第或倪吾诚之所以成为 中国的奥勃洛莫夫 的多重原因和多重意义。

郜元宝的 感时忧国 与 救出自己 (另见 书城 第9期),认为 王蒙自传 是现代作家自传理念的接续与充分实现, 自传 的 王氏主题 ,就是积半生左祸荼毒之苦与半生反左成败之教训来鼓吹中国思想和中国生活务必返之于正,从极左极右之间走出一条健康、调和、刚健、乐观的道路。

张志忠的 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记忆 ,以 王蒙自传 为例,讨论了书中历史记忆的可贵和价值所在,同时并指出 自传 心史有余,信史不足,坦诚有余,宽容不足 的毛病。

王春林继2007年发表评论 半生多事 的文章之后,2008年又发表了 王蒙的 八十年代 记忆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 第4期)、 王蒙心目中的若干历史人物 ( 理论与创作 第5期)。

在这两篇论文中,作者充分肯定了王蒙 大块文章 的重要价值之一,就在于王蒙从一个位置重要的亲历者的角度,尽可能真切地再现出了20世纪80年代的全部复杂性,鲜活生动地勾勒描写了若干对于80年代的文化与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重要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

张光芒、吴妍的 一个人的 当代史 ( 理论学刊 第9期),论述了 王蒙自传 的自传叙事及其自我形象的塑造,认为 自传 不但具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记史的价值,同时更展示了王蒙自我形象的多维真相,展示了一个多维的复杂甚至矛盾的精神和心灵,从而达致历史的个性与个性的历史的高度耦合。

孙德喜的 知识分子的政治化与政治化的知识分子 论 王蒙自传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1期),认为王蒙以自身的经历叙述了知识分子政治化过程,以身边的人与事描述了政治化了的知识分子的特性, 自传 对于我们建立现代文明社会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

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之外,有两篇研究者与王蒙的访谈值得一读:一是王蒙、郭宝亮的 立体复合思维中的历史还原与反思 ( 渤海大学学报 第2期),一是王蒙、温奉桥的 人 革命 历史 ( 山东社会科学 第4期)。

作家传主的访谈,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作品个人化的风格趣味。

与上述文章多正面肯定之不同,李建军明确表明 王蒙自传 :不应该这样写 ( 文学报 11月13日)。

他认为王蒙的自传写作似乎缺乏批判性的言说精神,王蒙把历史和现实都遮蔽在 自我 的阴影之下,选择了一种不对路的叙述态度和不可靠的叙述方式,因此叫关爱他的读者失望。

中国自传研究还涉及到梁启超、胡适、鲁迅、郭沫若、林语堂、朱东润等现代传记文学名家。

郭小英的 论梁启超与胡适的自传观 ( 学术探索 第1期),通过梁启超 自传 的名与实、胡适 传记的文学 与 自传 之间的微妙置换、自订年谱与自传等三个方面的比较研究,认为梁胡二人在自传观上的根本差异在于,梁启超侧重对过去的历史做现实的研究,而胡适侧重为未来的历史做现实的准备。

杨学民的 复调传记:敞开历史的一种方式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期),论述了 胡适口述自传 的文体特征。

郭小英的 自传与自我身份认同 ( 兰州学刊 第3期),通过分析鲁迅分别写于1925年、1930年和1934年的三种自传文本之间的微妙差异,探讨了鲁迅的自传文本与鲁迅的个体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

邓利的 论郭沫若自传的特点及文学史意义 ( 郭沫若学刊 第4期),认为郭氏自传既看重对时代、社会的记录,又着重对个体人格的反映;既重社会历史价值,又善于借助巧妙的文学手段将社会历史意义传递出来,严肃性与娱乐性兼而有之,并由此获得自身特殊的意义。

邓俊能的 论林语堂对中国现代自传文学的贡献 (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第11期),认为林语堂自传作品有着独特的文体贡献,并对现代自传文学有着传播之功。

邱强的 论 朱东润自传 的叙事特征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第3期),借助赵白生的自传叙述事实三要素理论观照 朱东润自传 ,概括出这部自传的三点叙事特征,即异常丰富的历史事实、分量很重的传记事实和个性鲜明的自传事实。

梁庆标的 民族批判与自我觉醒: 五四 留洋者自传一瞥 (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第6期),则从广义自传的角度,概述了 五四 时期留洋人士如邹韬奋、朱自清、朱湘等人在游记、日记、书信中体现出来的强烈而鲜明的 五四 精神。

与研究现代传统的自传不同,叶志良、雷莹将学术的眼光投向了当代 类自传 作品。

他们在 我的人生笔记 :三位女作家同题 类自传 的叙事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第3期)中,以虹影、毕淑敏和徐坤于2006年推出的三部同题作品为例,探讨了 类自传 零散叙事、情绪化叙述、图文结合结构等叙事特征,让人一窥传记文类意识的丰富与发展。

孟21桂兰的 中国现代自传的特殊文本形式 (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5期),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 插图本名人名传丛书 6本 自传 为例,分析了自传的特殊文本形式特点,探讨了编辑者的当代观念与自传意识,并力图对自传文本进行科学的规范。

中国传记研究(下)对中国传记作家作品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向度展开。

一是从文学史学的角度考察梳理,分析写作路径,总结成败得失。

如房福贤的 新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家 传记简论 (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第6期),以改革开放30年来 中国现代文学家 传记的发展为背景,探究传记文学的不断发展与繁荣离不开时代审美变化、传主人格魅力、传者精神需求等三大因素;在充分肯定巨大成就的同时,作者也如实指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家传记的写作存在着意义缺失、为传主讳、屈服于大众趣味的弊端,这是很有见地的。

孙郁的 鲁迅画像的种类 ( 传记文学 第2期、 海内与海外 第11期),具有很浓的史记的笔锋。

论者评述曹聚仁、唐弢、朱正、林辰、林贤治、王晓明等众多的鲁迅传时,论从史出,诗笔的激情与史笔的冷峻结合得非常到位,令人击节称赏。

郭洪雷的 林语堂与中国现代传记 ( 华文文学 第4期),将林氏 苏东坡传 、 武则天传 放入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不仅可以使我们认识林语堂在传记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且能够更为透彻地领略其充满智慧的创作艺术 诗性还原策略的确立、传记材料的激活、传记叙述的智慧。

朱旭晨的 人与文之间:张爱玲传记写作路径分析 ( 兰州学刊 第8期),在回顾张爱玲传记写作总体情况的基础上,就作家传记如何处理传主与其作品之间关系问题展开论述,分析了各种处理方法的利弊得失,肯定重在寻出作品与传主本人关联的写作模式。

王永的 还原、塑造与想象 徐志摩传记扫描与展望 ( 当代文坛 第3期),从研究理路及素材问题、研究成果、问题与错讹、待拓殖的空间等四个方面,评述了徐志摩传记在新时期以来的发展,并对徐传写作新的突破点做出了预测。

刘新华的 我国近代传记文学的流变 (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1期)指出,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中国近代传记文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突出传主的个人功业向突出传主的个人性格转变,从摹仿史传文学向学习西方传记文学转变,语言上从古典的文言转向浅近的白话,篇幅由短篇转向长篇。

二是以现当代成就突出、影响较大的一些作家作品为个案,进行阐释与批评。

皇甫晓涛的 呼兰河传 与 回忆鲁迅 的跨文本阐释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第2期),以萧红的 回忆鲁迅 与 呼兰河传 为文学个案,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联与互文,进而从 类连结 的角度,对诸多现代传记文学与文学传记进行了跨文本的文化阐释,令人耳目一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