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思想
教育学家思想观点总结
教育学家思想观点总结
教育学家是指那些对教育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观点和理论的学者和专家。他们通过对教育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思想观点,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本文将对几位著名的教育学家的思想观点进行总结。
第一位教育学家是美国教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杜威主张“体验教育”,即认为学习应该是一种基于实际经验的活动。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亲身实践来发现知识,而不是简单地接受他人的灌输。杜威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开放和有机的环境,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地探索和学习,培养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位教育学家是德国教育学家威廉·杜伯(Wilhelm Dilthey)。杜伯强调人文主义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和人的整体发展。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杜伯主张将教育视为一种人类关系的建立和培养,通过人际交往和对他人的理解来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三位教育学家是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洛克(John Locke)。洛克主张通过感知和经验来获取知识,拒绝了传统的先验论。他认为,学生的天性是一张白纸,教育应该从零开始建立在学生的经验和感知基础上。洛克主张教育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开始,如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学习更高级的知识和技能。
第四位教育学家是苏联教育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提出了“区域性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
发展是基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他强调了社会互动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来实现自己的发展。维果茨基主张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学习任务和社会环境,促进他们的进步和成长。
著名教育家
著名教育家
篇一: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送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问世》等教育专著。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
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
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
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
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
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
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多样的、存有振奋力的书,往往能够同意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写作)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像是一块磁石,以自己有意思而多样的生活迎合学生。(《苏霍姆林斯基全
60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考研必备60多位世界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多用于教育学统考工具--------------统考
外国教育家
1.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不是他传授给学生的,他所做的无非就是把学生心中的真知唤醒并挖掘出来。就像接生婆一样,他所做的是帮人生孩子(知识),孩子(知识)是每个人自在自有的。故他把自己的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而把自己比喻为知识的接生婆。
也许纯属巧合,苏格拉底的母亲恰恰就是一位接生婆。苏格拉底算是子承母业,母子俩共同做着助产的工作而乐此不疲。苏格拉底常常从对方所熟知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开始,通过提问,揭示对方的自相矛盾之处,如此层层推进,直至最终得出双方都认可的结论。且不说苏格拉底的认识论正确与否,他所创立的“产婆术”在教人求知求真方面确是匠心独具,开了西方“启发式谈话法”的一代先河,千百年来无人能出其右。
2. 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认为7岁前的教育以体育为主,要及时地引导儿童做些适宜于肢体发育的各种活动。儿童自幼养成耐寒的习性,很有必要;儿童习惯于寒冷,不仅可以促进其体格健壮,而且可为其长大成人后的从军入伍作准备。至于儿童的啼哭,则不必禁止,啼哭时扩张肺部,有助于身体的发育。5岁前不可教儿童任何功课,以免妨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5岁前的儿童主要活动是游戏和听故事。“儿童游戏要既不流于卑鄙,又不致劳累,也不内涵柔靡的情调”。故事应由负责儿童教育的官员作出精心的选择。游戏和所讲的故事,最好能与将来的工作相联系,是将来应从事的工作的简单模仿。儿童的环境对其性格的形成至关重要,不要使儿童听狠亵的语言,更木能让他们讲狠亵的语言,一旦轻率地口出恶言,离恶行也就不远了。同样,也不要允许他们看狠亵的图画或戏剧表演。人们对最初接触的事物往往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人在幼时,务使其隔离任何下流的事物,凡能引致邪念和恶毒性情的各种表演都应加以慎防,勿令耳儒目染。”从5岁到7岁这个年龄时期,儿童可以旁观人们正在从事的他们将来将要从事的工作。
近代西方九大教育家教育思想
二 教学方法
教育家
夸美纽斯 卢梭
裴斯泰洛齐 赫尔巴特 福禄培尔 第斯多惠 斯宾塞 乌申斯基 马克思
教学方法
分科教学(自然科学、艺术、语文) 按照儿童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反对“积极教育”,主张“消极教育”
要素教学法,教学要从简单的要素开始,逐渐转移到复杂因素 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综合教学
主张发展和顺应自然,要适应儿童的兴趣和愿望 启发式教学
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讲授原理要通过实际事例 把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三 教学内容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体育,百科全书式的智育,德育,游戏;
卢梭:婴儿期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儿童期掌握一些道德观念,青年期是必须学
习的时期,包括知识学习和劳动教育,青春期可接受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女子教育
重视培养健康的身体,但着重培养灵巧;
教
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德育、智育、体育),语言、算数、测量教学; 赫尔巴特:直观教材的运用,把历史和数学当做所有学科的中心,根据儿童年龄分期
学
,提出了课程的程序;
内
福禄培尔:幼儿园课程:游戏与歌谣(恩物:一套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学校课程
马克思: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劳动技能
四 教学原则
五 思想基础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世界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 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着。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中外著名的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一、孔子:在教育思想上(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用,由博返约);在道德教育上(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
二、孟子:道德教育的原则(持志养气、反求诸己、改过迁善、刻苦锻炼);教学原则(自求自得、专心有恒、启发引导、循序渐进)。
三、荀子:首倡性恶论,他认为做教师要具备四个条件:(一)有尊严有威信;(二)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尚的信仰;(三)能循序渐进、不凌不乱地进行教学;(四)能了解精细的道理,而且能加以发挥。此外,要有广博的学识和高深的学问。
四、徐特立:关于思想教育,徐特立在他的教育论著中主要谈了三个方面:一、基本观点教育。他说:" 普通学校的思想教育,是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史观,贯彻到学校各科课程和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 二、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以“五爱”教育为主,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三、纪律教育。他认为必须坚持说服教育的原则,反对体罚。他指出,教师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品质修养," 教师要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是教学问的;一种是人师,是教行为的。"
五、陶行知:其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是由" 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 教学做合一" 三大部分构成。"教育思想的三个观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六、蔡元培:德、智、体、美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文科和理科相通。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孔丘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思想:立志有恒;克已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
教学论思想:勤于学习,广于见闻;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学思并重,学以致用;虚心求学奋发不息;启发思维,举一反三;因材施教,实际出发。
教师论思想: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
孟柯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思想:尚志养气;反求诸已;改过迁善;意志锻炼。
教学论思想:深造自得;启发思维;循序渐进;专心有恒;因材施教。
韩愈的教育思想
教师论:
1、教师的任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教师的标准:凡是具备了“道”与“业”的,就可以做教师。
3、师生关系: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圣人无常师”、“不耻相师”。教学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把学习与独创结合起来。
朱熹的教育思想
德育论主张:立志;主敬;存养;省察。
教学论思想
、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1
2、教学原则方法:自动和适时的启发;勇猛奋发和温故时习;教人有序不可取等;笃行;博学与专精结合。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论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原是一个工夫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销行以为知
为了贯彻他的“知行合一”的道德教育思想,他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教育方法。 1、静处体悟 2、事上磨炼 3、省察克治
“顺导性情”的童蒙教育论
1、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
2、自求自得与独立思考
3、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王守仁主张给儿童以“歌诗”、“习礼”与“读书”三方面的教育,陶冶儿童的思想和性情。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着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着名的教育思想家。着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中外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简介
一、陶行知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形成“生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他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陶行知所说的“教育”是指终生教育,它以“生活”为前提,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就不是真正的教育。他坚决反对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
“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
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的教育智慧
抗日战争期间,陶行知在重庆创办了育才学校,把“生活教育”理论运用在培养“人才幼苗”的实践中。育才学校择优选拔有特殊才能的优秀儿童,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条件聘请大批专家学者担任教师。校内不仅教学生文化课,还努力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陶行知又派学生戴爱莲等人到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学习《兄妹开荒》等秧歌剧,在校内组织演出。他还倡导学习“南泥湾精神”,带领师生开荒30亩,建立了育才农场。这种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引人瞩目的创举,使陶行知独特的教育理论和实践誉满中外。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一)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
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中外著名教育家及思想
孔子
(前551一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取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为宋国贵族,后没落,少时“贫且贱”。十五岁立志求学,“学无常师”,据传曾间礼于老耽,学乐于苌弘,通过私人传授,博习诗书礼乐,早年在鲁国执政大夫季氏门下任管牛羊、仓库的小吏。约三十岁,于曲阜城北设学舍,开始私人讲学。颜路、曾子、子路等是最早的弟子。五十岁任鲁国中都宰,继升司寇。不久去职,率弟子历游宋、卫、陈、蔡等国,凡十四年。志欲改良时政,复兴周礼,自谓“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论语·阳货》)然终不见用,六十八岁重返鲁国。政治上仍不得志,乃专力从事讲学和著述,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直到逝世。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弟子达三千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余人,为我国第一个创办大规模私学的教育家。其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一百零一九次之多,其基本涵义不外“克己”而“爱人”,“克己”即以礼约身,“非礼匆,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要求遵守周礼规定的等级,克制非分的欲望。“爱人”即设身处地为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但强调以孝弟为本,爱有差等。
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为政》)。谓“政者正也”(《颜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子路》)。提倡“举贤才”,“学而优则仕”,以“修己以安百姓”为政治理想。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着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外国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主张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1、课程论:“美德即知识”。
2、苏格拉底方法
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
二、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
体、德、智、美和谐发展:
首先训练其身体,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音乐教育是和谐发展的核心。
三、昆体良的教育思想
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著有《雄辩术原理》。
重视幼儿教育。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
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因材施教,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坚决反对体罚。
四、蒙田的教育思想
蒙田(1533-1592),法国作家和教育思想家,古代希腊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培养判断力是教学的头等大事和中心任务,也是全部教学方法的基础和出发点。
蒙田提出的教学方法具体有,
1、不要死记硬背。“即便我们的肚子装满了肉,如果没有消化,有什么用处呢?如果它不转变为我们的东西,如果不给我们营养,增强我们的力量,又有什么用处呢?”
2、不要轻易服从权威,不要盲从。“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不会去探索什么东西,也寻不到什么东西。”
3、不要只学书本知识。“把世界作为书房。”
国外教育家及其教育思想
4.昆体良:因材施教
古罗马修辞学家 因材施教:教育者应该了解儿童的天赋、
倾向、才能,遵循其发展特点 分班教学:根据能力分班 广博知识:学科教育计划 提问激发的教学方法
5.蒙田:人文主义教育
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 法国散文家、教育思想家 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主要著作是《散文集》
(1632年)、《泛育学校》(1650年)等 提出了泛智教育思想。其中,《大教学论》是
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创设现代教育制度:双轨制 分班教学(现代
学校制班级制)
1632年 《大教学论》
西方第一本独立形态的教育学著作 独立的教育学产生标志
(1)系统提出了学校教育制度 (2)建立了广泛的课程体系,编写优秀的教科
自主持学园13年,讲授哲学和自然科学 他对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物理学、逻辑学、
修辞学和美学都有开拓性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 的成果
马克思称他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称为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
教育适应自然:教育应适应人的灵魂的各 个部分,促进理性的发展
和谐发展:德育、智育、体育、音乐、艺 术等
身心健康、独立自主与平等、承担社会责 任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自然人”的典型
自然教育:遵循自然要求,顺应人的自然
本性,反对传统教育中违反自然教育,反 对干涉儿童、限制儿童的自由发展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什么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什么
西方教育思想演进的不同路径及其影响,那么西方著名教育家都有哪些思想呢?
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一起来制作吧。
西方著名教育家教育思想
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布鲁纳(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间学科不仅是学会什么,更重c要的是知道怎样处理,即学
会如何学习。他指出,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在布鲁纳看来,学
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知识的过程。他强调说: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景的机会。因此,应该把发现学习作为儿童教学的主要
方法,以鼓励儿童去发现知识的奥秘,去掌握学科的结构。
关于发现学习,布鲁纳指出,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都可以称为
发现学习。但学校中的发现学习不局限于对未知世界的发现,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凭
借自己的力量对人类文化知识的再发现。其实质就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转换,使人能
超越现象进行再组合,从而获得新的领悟,包括寻我正确结构和意义。总之,在布鲁
纳看来,发现学习就是在学校条件下,引导儿童从所见的事物的表面现象去探索具有
规律性的潜在结构的一种学习途径。
布鲁纳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促进发现学习的方法,一是鼓励儿童积极思考和探索。布鲁纳认为,儿童是发现学习的主体,因此,应鼓励儿童相信并依靠自己的头脑去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二是激发儿童学习的内在动机。布鲁纳认为,内在动机,特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他强调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他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向前行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
标就是前景,是人们对美好前途的希望。?他强调指出,"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前途的希望。这个工作方法就是建立新的前途,运用己有的前途,逐渐代之以更有价值的前途。""人的生活的真正刺激是明天的快乐。"因此,前景教育原则又可称为"明日欢乐论。"在马卡连柯看来,前景教育可以分为3个步骤,即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主要是针对还没有能力安排自己未来长远的意向和兴趣的儿童,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近景将逐渐让位给中景和远景。无论是近景、中景还是远景的实现,都应当起到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作用,防止享乐主义情绪的产生。
(二)、论集体的作风和纪律
1、集体的作风
马卡连柯十分重视集体作风的培养。他说:"如果没有也不去培养一定的共同的作风,那么,这一切外部行为的准则就毫无意义了。"在马卡连柯看来,作风是指五常的共同的态度。这种共同的态度主要表现为5个特点:
第一,集体应当朝气蓬勃。集体应当充满"强烈的快活情绪",其表现形式为朝气蓬勃和行动的决心。这也是集体成员对集体和自己的将来充满自信和自豪的表现。
第二,集体成员之间应当团结和睦。在内部关系上,集体成员之间可以互相批评,甚至可以互相"压制",但在外人面前,集体成员应到相保护,不让同伴追受任何苦恼和羞辱。
第三,集体成员应当具有坚定不移地主持正义的观念,在集体中持强凌弱者应当受到处罚,弱者应当得到必要的保护。
第四,集体成员要具有积极性,随时准备去从事有条有理的,讲究实效的活动或文化娱乐活动,克服空间与材料方面的困难,并且热爱这样的活动,热爱与困难作斗争。
第五,集体成员应当养成"抑制的习惯","抑制的特殊形式就是礼貌"。
2、集体的纪律
马卡连柯认为,纪律既是集体教育的结果,也是集体教育的手段。在他看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与旧社会纪律的区别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应当伴随着自觉",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马卡连柯强调说:"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三)、论教师集体和家庭中的集体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没有一个良好的教师集体是培养不出良好的学生集体的。他说"凡是教师没有集合成一个集体的地方,凡是集体没有统一的工作计划,没有一致的步调,没有一致的准确的对待儿童的方法的地方,那里就不会有任何的教育过程。
如果有5个能力较弱的教师团结在一个集体里,受着一种思想、一种原则、一种作风的鼓舞,能齐心一致地工作的话,那就要比10个随心所欲地单独工作的优秀教师要好得多。"鉴于教师集体的重要性,马卡连柯研究了如何建设教师集体的问题。在他看来,建设教师集体应当注意4个方面,第一,教师集体应当是一个合理的组织,而不是偶然的集合体。在组织教师集体时,要注意教师的年龄和性别结构以及教师的性格和业务能力等因素。第二,教师集体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坚定的政治信念。第三,教师集体要团结,行动要一致。第四,教师集体和学生集体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教师集体和儿童集体并不是两个集体,而是一个集体,而且是一个教育集体。"
家庭中的集体教育也是马卡连柯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家庭中进行集体教育,马卡连柯提了以下建议:第一,"要尽早地让儿童知识父亲和母亲在什么地方工作,做什么工作,这种工作是如何的困难,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就";第二,"要让儿童及早明白家庭预算,知道父亲和母亲的工资,第三,要使富裕家庭的孩子明白"家庭的富裕没有任何值得夸谩的地方",使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不羡慕其他家庭,并养成坚忍精神。此外,马卡连柯还要求家庭能够培养孩子的诚实、关心他人、节约、责任感等品质。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1776-1841)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主知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普通教育学》(1806)和《教育学讲授纲要》(1835)等。
1、教学阶段论
要理解赫尔巴特的教学阶段论,首先有必要了解他的"专心"和"审思"这两个概念。所谓"专心",是指在某一时间内只专心研究某一个东西而不考虑其他东西。没有专心,就不能正确和透彻地把握、领会"一切值得注意、值得思考、值得感受的事物"。所谓"审思",是指把一个又一个"专心活动"统一起来。赫尔巴特说,"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接着再有另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审思中汇合起来!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
赫尔巴特认为,教师应采取符合学生心理活动规律的教学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学。他把教学过程分成4个连续的阶段:
一是明了。指教师讲解新教材,把教材分解为许多部分,提示给学生,便学生领悟和掌握。这时,学生的心理处于"静止的专心"状态。教师适宜于"采用简短的、尽可能易理解的语句进行讲解,"而在讲解之后,立即让一些学生(而不是全部学生)确切地重复出来,这常常是适用的方法"。
二是联想。指通过师生谈话把新旧观念结合起来。教学的任务是把前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