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提高练习(含解析) 岳麓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精品资料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
C
的特权地位,因此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也符合印度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具有 广泛的社会基础。再次,佛教宣扬众生平等,教人消灭欲望,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
世界,这对渴望解除苦难的劳动人民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佛教的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佛教的传播
古印度象兵
感悟提升
1.种姓制度的特点:
婆罗门
(1)各等级之间贵贱 分明,世代相袭; (2)低等级的人不得从 事高等级的职业; (3)不同等级的人不 得通婚。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种姓等级金字塔示意图
2.种姓制度的影响: 严重地阻碍古代 印度社会的发展
教学任务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时 间:
创始人: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 度 河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国家
时 间: 种 族:
公元前1500年左右; 雅利安人; 盛时期。
古代印度文明的鼎 孔雀王朝:
雅利安人入侵
教学任务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请问:造 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 国家相似?
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 种姓制度制造隔阂和对立,不利于印度人民团结对敌。此
外,种姓制度实行职业世袭,把生产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
从而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种姓制度的存在,是造成古代印 度社会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种姓制度的消极影响在今天
的印度社会依然存在。
课堂小结
一个流域:印度河流域。 一个鼎盛时期: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 文明的鼎盛时期。 一种等级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 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一种宗教:乔达摩· 悉达多创立佛教。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请把下列历史事物与文明古国连线搭配。
A.金字塔 a.古代中国B.种姓制度 b.古代印度C.《汉谟拉比法典》 c.古代埃及D.分封制 d.古巴比伦王国【答案】A—c;B-b;C-d;D-a。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的标志。
【解答】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埃及被称为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在雅利安人统治时期确立了等级森严的种姓制度,分封制是古代中国西周时期确立完善的。
2.【答题】文明成果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辨别下列文明成就表述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古代阿拉伯人创造的十个记数符号,传到欧洲后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判断: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2)古代印度的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属于婆罗门等级。
判断: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答案】(1)错误;把阿拉伯改为印度。
(2)错误;把婆罗门改为刹帝利。
【分析】(1)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文明成就——十个数位计数法。
(2)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解答】(1)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通用数字。
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
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应该把阿拉伯改为印度。
(2)结合所学可知,种姓制度第一等级是婆罗门,充当祭司,有权侍奉神灵,解释宗教法典,充当国王顾问。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由国王和贵族组成的武士阶层,把持着国家的军事、行政大权。
第三等级是吠舍,由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组成。
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是被征服的当地居民。
所以题干说法不正确,应该把婆罗门改为刹帝利。
3.【答题】列举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
【答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7 新人教版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理 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解 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自然条件
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印度河恒河流域 是整个南亚地区经济、 政治、文化的中心, 也是古印度文明的发 源地。
文明历程
公元前 2500年左右, 印度河流域出 现了城市国家。 其中,以哈拉 帕和摩亨佐·达 罗最著名。
摩亨佐·达罗
哈拉帕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佛陀说法
佛陀坐像
佛教的产生
释
迦
的
最
后
旅
程
雕
刻
佛陀涅槃像
佛教的产生
佛陀嘎亚大塔
菩提伽耶大觉寺
3.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规阿阿前
刻 在 上 面 。
育 王 将 他 的 命 令 和 法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3课 古代印度习题课件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材料二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 度。宣扬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人有各种欲望, 因此只有消灭欲望,忍耐顺从,刻苦修行,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2)材料二是哪一宗教的教义?该宗教创立于何时?创始人是谁?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4.★“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
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
(B )
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规定各等级地位世代相袭
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3.(沈阳中考)到公元前 6 世纪,恒河流域形成了一系列雅利安人建立的
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
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C)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罗马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D.在古印度,佛教主张的“众生平等”与种姓制度的规定是一致的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2.吉米是公元前 1500 年印度一个非常善于经营的富有商人,家财万贯, 他有很多愿望。 在当时的条件下,你认为他的哪个愿望不可能实现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目为的了:保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 实质(性质 ): 贵族统治的工具,是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制度。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归纳:
种姓制度(:社会等级制度)
四个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特点 :
制度外,不可接触者--贱民
1.种姓界限森严 2.种姓职业世袭 3.种姓实行内婚
背景:种姓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阻碍社会发展
时 间: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
佛教教义①宣扬“众生平等
:
”,反对婆罗门的
种姓制度,不拒绝
低②种宣姓传的忍人耐入顺教从。
佛教的传 播:
中 亚
中 国
朝鲜半 岛、日 本
印
度
傣族地区以及斯
里兰卡、缅甸和
泰国等
前3世纪孔雀王朝阿育王基本统一,宣
高种姓男 人
顺婚
你是一个好人,只是我们种姓 不和。
低种姓女 人
高种姓女人
逆婚
低种姓男人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料二: 婆罗门贵族给种姓制度披上一层神圣的 色彩。他们编造说:造物主“原人”用自己的嘴 变成了婆罗门,用手变成了刹帝利,用腿变成了 吠舍,用脚变成了首陀罗。
思考: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
排除在种姓制度之外:贱民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5
一、雾里看花:何为种姓制度
材特料点一::在1.实种际姓生界活限动中森,严瓦尔那地位较高的男子娶地位较低的女子为妾
是被允许的,但严格禁止瓦尔那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的女子为妻。
2.种姓职业世袭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
3.种姓实行内婚
只要我们相爱,种姓不是问题!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9课知识提纲
九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王国、古印度、中国(自西向东)——大河流域文明第 1 课古代埃及1.兴亡:发源于尼罗河,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公元前3500年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狮身人面像、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4.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神之子。
第 2 课古代两河流域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立:约从公元前3500 年起出现文明,约公元前 2400 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3.文明成果:《汉谟拉比法典》、阴历、60 进制、楔形文字二.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BC18 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楔形文字书写)1.目的(实质):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2.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3.评价: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第 3 课古代印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兴起:发源于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 23 世纪出现文明。
2.文明成果:种姓制度、佛教、阿拉伯数字、梵文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创立:公元前 6 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被称为“释迦牟尼”。
2.教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 4 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一.希腊城邦(海洋文明)1.兴起:公元前 8 世纪希腊出现城邦,特点是“小国寡民”;2.居民:分为公民和非公民,成年男性公民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二.雅典的民主政治1.背景:伯里克利主政时期(伯里克利改革),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2.表现:扩大公民的权利;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建立了津贴制度。
3.局限性:只有成年男性公民具有公民权,占雅典人口绝大多数的外邦人、奴隶、妇女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RJ上册教案 第1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第3课 古代印度教学重点: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教学难点:种姓制度的影响。
一、导入新课故事导入:古老的印度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的一个城镇里,一个理发师的儿子,悄悄地爱上了一位刹帝利的姑娘,两人情投意合。
有一天,这个小伙子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打算和这个姑娘成亲。
小伙子满以为父母会为此事而感到高兴,但想不到父母坚决反对。
他父亲劝告他说:“我的孩子,这件事根本办不到,因为这不符合我国的制度。
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低级种姓(首陀罗),而她的种姓是刹帝利,你们两个根本不相配,因而她是不能与你成亲的。
你死了这条心吧,我会给你找一个首陀罗的姑娘为妻。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理发师的儿子怔住了。
他茶不思、饭不想,整日思恋着那个姑娘。
最后,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为什么这两个年轻人不能结婚?从这个故事中你还能得出什么信息?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二、探究新知(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页正文第一段和第11页《古代印度示意图》,找出古印度文明所在位置和流域。
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那里的自然条件(气候、河流),说明印度河与古代印度文明的关系。
提示:地处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定期泛滥,土壤肥沃,为农业生产提供便利,古印度文明最早在这里诞生。
(教师讲解古印度文明地理位置时,与现在的印度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11页“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内容,制作古代印度历史线索表,以便对古代印度的产生、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师生归纳:3.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2页“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古印度科学文化成就。
(课前可让学生提前搜集相关资料)教师讲解:①黄金之国。
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黄金,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②大象之国。
印度也是“大象之国”,象兵是古代印度的重要兵种。
传说,古代印度国王出游时,常动用上千头大象。
③数字之国。
古代印度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
世界上广泛应用的“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后经阿拉伯人传播到世界各地。
2019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2 新人教版
2019/7/1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9
谢谢欣赏!
2019/7/13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0
印度的种姓制度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从事职业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祭司
贵族、武士、 官吏、国王 雅利安人的一 般公社成员
被征服的土著 居民和奴隶
祭祀
各等级之间
掌管军事和 行政权力
贵贱分明, 世代相袭。 低等级的人
农业、畜牧业 和商业
不得从事高 等级的职业,
不同等级的
农业、畜牧业、捕 鱼业和手工业,为
第3课 古代印度
地处南亚次大陆,濒临阿拉伯海和
孟加拉湾 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温暖湿润)
河流
印度河和恒河,定期 泛滥 发展农业的自然条 件:
主要城市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摩亨佐·达罗城市遗址
摩亨佐·达罗城中的大浴池遗址
摩亨佐·达罗的排水沟
摩亨佐·达罗的深井
(二)古代印度的兴衰历程 1-5
1、约公元前2500年, 出现城市国家
佛教文化
佛教节日
• 释迦牟尼圣诞(四月初八日又 名浴佛节和佛诞节)
• 佛欢喜日(七月十五日又名盂 兰盆节)
• 释迦牟尼佛成道(十二月初八 又名腊八节,或佛成道节)
• 观音菩萨圣诞(二月十 九日)
• 观音菩萨成道(六月十 九日)
• 观音菩萨出家(九月十 九日)
重要节日:浴佛节、腊八节、涅槃节
课后练习
全的人,主要是担心漏掉重要内容,影响以后的复习与思考.,这样不仅失去了做笔记的意义,也将课堂“听”与“记”的关系本末倒置了﹙太忙于记录, 便无暇紧跟老师的思路﹚。 如果只是零星记下一些突出的短语或使你感兴趣的内容,那你的笔记就可能显得有些凌乱。 做提纲式笔记因不是自始至终全都埋头做笔记,故可在听课时把时间更多地用于理解所听到的内容.事实上,理解正是做好提纲式笔记的关键。 课堂笔记要注意这五种方法:一是简明扼要,纲目清楚,首先要记下所讲章节的标题、副标题,按要点进行分段;二是要选择笔记语句,利用短语、数 字、图表、缩写或符号进行速记;三是英语、语文课的重点词汇、句型可直接记在书页边,这样便于复习时查找﹙当然也可以记在笔记本上,前提是你 能听懂﹚;四是数理化生等,主要记老师解题的新思路、补充的定义、定理、公式及例题;五是政治、历史等,着重记下老师对问题的综合阐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印度(共17张PPT)
骂了婆罗门,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
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 的口中和耳中,而高级种姓人的如果
贵贱分明,世代相袭。杀死了一个首陀罗,仅用牲畜抵偿。
——《摩奴法典》
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
高等级的职业。
职业世袭
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
婚。 实行内婚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种姓制度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种
姓 贫富悬殊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
教 只有消灭欲望,忍耐服从 才能到达“极乐世界”。
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传播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 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人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 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 柬埔寨等国。
佛 教 传 播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3课 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
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
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内容
“度的种梵姓文”①中一最称词高“在等瓦印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尔那”,②意刹为帝肤利色,。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③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
④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 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 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原为古印
释
度迦毗罗卫国国王净饭王的太子,后来
人们尊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
迦
族的圣人”。据说生下来就会走路,双
脚各踩一朵莲花。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
牟
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
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
尼
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PPT课件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东方网文章《印破陋习出新招:不同种姓通婚奖 励1000美元》
种姓制度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 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明历程。 3.掌握印度种姓制度;佛教的兴起和传播。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后,逐渐建立了严格 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 第二等级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贱民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编造说:从造物 神的嘴演化出婆罗门, 从手生出刹帝利,从腿 生出吠舍,从脚生出首 陀罗。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2)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 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 有效贯彻。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 劳动力的投入等; ②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 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③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 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④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部编人教版历史九上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3课《古代印度》预习笔记一、古代印度文明1.地理位置: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恒河流域也是其重要的发祥地。
2.出现时间:最早的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在公元前前23—前18世纪。
3.国家出现:公元前1500年左右,侵入印度,定居于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从事农业生产,陆续出现了一些小国家。
4.鼎盛时期:王朝(公元前324年—前187年)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首都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5.古印度文化:传说印度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是,因而印度有“黄金之国”的美称。
世界上广泛使用的“”实际上起源于印度。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1.建立: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
2.四个等级:最高等级是,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在这四个等级之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3.特点: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三、释迦牟尼创立佛教1.时间:;2.创始人:,后来被称为“”。
3.教义:提出“”(最早佛教反对种姓制度),宣扬“忍耐顺从”。
一度成为印度的国教。
4.传播:公元前3世纪后,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前1世纪,经中亚传到新疆,再传入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第3课《古代印度》知识点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约公元前23世纪至前18世纪,出现哈拉巴文明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
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印度北部出现许多小国。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达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印度基本实现了统一。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9年级上册第3课《古代印度》精品课件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1、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南亚次大陆 印度河流域
2、早期文明
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3、鼎盛
孔雀王朝
4、种姓制度
等级 特点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5、佛教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教义 传播
甘肃敦煌 莫高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三、
公元11世纪,突厥人占领北印度, 传播伊斯兰教。
那烂陀寺失去 昔日的光辉,并 渐渐被人遗忘, 变成废墟。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 与衰落
1193年突厥人带兵侵占那烂陀 寺,寺院和图书馆遭受严重破 坏,大批那烂陀僧侣逃往西藏 避难,标志着佛教在印度的消 亡。
门教的振兴。
种——姓耿制引曾度《印赢度得与中了国— 印—度—两,大而文明佛的交教往与
赢得了世界。
激荡》
婆罗门教
佛教
印度教
毗自湿吠奴陀时代至今释的迦3牟000 多年毗以湿来奴,第九印化度 民族立的像统一来自于共尼同像的宗教信仰身佛,陀而不是
来自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的领悟。
归纳
一、吠陀时代——种姓制度和婆罗门教 二、列国时代——释迦牟尼与佛教 三、帝国时代——佛教的传播与衰落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种姓制度
贱民的地位甚至还不如牛
四、步入现代——始终存在的 种姓问制题度四:为何佛教作为印度本土宗教,却在印
度的影响力甚微?
佛教作为一种反对婆罗门统治的社会改革运动,并不
是一种彻底有效的社会改革运动。一方面,它没有发动
种姓制度中的下层去反抗上层权威;另一方面, 它也不
2019年秋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 古代印度课件2 新人教版PPT
等级说的目的是什么?
的统治
7
等级名称
社会阶层
职责和义务
婆罗门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刹帝利 国王、官吏、武士 把持国家军政大权
吠舍 农商牧人民、手工业者、向 庙 二国 等上家级供纳。; 税供;养向第神一、
首陀罗
被征服者、贫困破 产失去土地的人
几乎没有权利,受 上层等级的剥削和 奴役,从事最苦、
最累、最脏的职业。
2、公元前15世纪后, 中亚的雅利安人入侵, 建立一些小国
3、公元前6世纪起半岛 逐渐统一
4、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 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5、再次分裂
4
森严的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 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材料:
杀害婆罗门者,应损毁自己,并三次投入火中; 杀1个刹帝利,应立誓守戒6年,并交出10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吠舍,应同样立誓守戒3年,并交出10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1个首陀罗,应同样立誓守戒1年,并交出10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1.如果你生活在3000多年前的古代印度,最有可能见到的现 象是( ) A.刹帝利与首陀罗因通婚受惩罚 B.成年男性公民商讨国家大事 C.国王至高无上,号令天下 D.众生平等,社会和谐
2.宗教的形成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与如图信
息相关的宗教是( A.佛教 C.伊斯兰教
) B.基督教 D.道教
从材料中,你能看出古印度有哪些等级?你能不能排列一个顺 序?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5
印度的种姓制度
梵天
婆罗门 刹帝利 吠舍 首陀罗
6
雅利安人进入古印度后,内部逐渐产生不 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成为“种 姓制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3课 古代印度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梳理:第3课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早期文明: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2.出现小国: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
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3.统一: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含义: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2.主要内容
(1)第一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2)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3)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
本和越南等国。
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3课 古代印度 (共18张PPT)
11.(黄石中考)古代印度的一项制度规定:各个等级之间高 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 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这一制度是( B ) A.分封制度 B.种姓制度 C.领主制度 D.专制制度
12.(沈阳中考)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 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 内破除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 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与上述材料 相关的宗教是( A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_____
第二等级 __刹__帝__利___ 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 第四等级 其他
吠舍
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
__首___陀__罗__ 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
级服务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 __贱__民_____
特点:各等级_世__代__相__袭__。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 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 __通__婚_____。
鼎盛:_孔__雀__王__朝__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农业和工商业都 比较繁荣,出现了许多__工__商__业___中心城市,首都_华__氏__城____ 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知识点2 森严的种姓制度
主要内容:
等级 第一等级
名称 婆罗门
3.印度法律上虽废除了种姓制度,但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 度社会特别是农村仍然产生巨大影响。在古代种姓制度下, 终身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的是( D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在一部反映印度古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不符合印度种 姓制度的史实是( C ) A.吠舍在田间辛勤劳作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办案 D.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印度》
提高练习
1.几位同学排练关于印度种姓制度的一部短剧,以下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首陀罗在主持祭祀活动 B.吠舍在法庭上审讯犯人
C.婆罗门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 D.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
2.印度的男女青年纵使青梅竹马,相互爱慕,但如果双方等级不同,最终也不成眷属,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
A.《汉谟拉比法典》 B.种姓制度
C.人权未普及 D.佛教的规定
3.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是禁锢印度人民的枷锁。
“它”是()
A.种姓制度 B.禅让制 C.分封制 D.封君封臣制
4.九(1)班的元旦节目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
其中不符合史实的场景是()
A.刹帝利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B.婆罗门主持祭祀活动
C.首陀罗担任官吏在巡视 D.吠舍在农田里劳动
5.阿迪加在小说《白老虎》中写道:“印度这个国家在她最富强的时候就像一个大动物园,一个自给自足、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动物园……姓哈尔维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贱民挑粪。
”这一描述从侧面反映了古代印度曾推行()
A.班田收授法 B.租庸调制 C.分封制 D.种姓制度
6.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君王。
按照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应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社会成员分工不同 B.四个等级间的权利义务的多少
C.严格的等级关系 D.等级间的种族差别
8.古印度有着悠久深厚的文化内蕴。
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涉及到“种姓制度”时,哪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
A.“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
B.“我爱慕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却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
C.“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整个国家唯我独尊!”
D.“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
9.秦始皇如果穿越到古印度,那么按照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他应该属于哪个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10.请结合地理知识识读下列地图回答问题:
(1)从左至右分别填出四大古代文明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
(2)在图中A.B.C三个国家或地区分别有一项残酷压迫奴隶或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内容。
想一想,分别是什么?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
(3)它们是在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中发生和发展的?古代文明为什么多发生在大河流域?
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代种姓制度中,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军事和行政权力。
所以,“刹帝利命令军队出兵作战”符合史实,D项符合题意;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它主要掌握神权,占卜祸福,A项描述错误;吠舍没有权利审问犯人,B项描述错误;婆罗门是祭司贵族,是最高阶层,是剥削阶级,不可能在自己的田地里劳动,C项描述错误。
由此可知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将印度人分为四个等级,各个等级之间有严格的界限,不准互相通婚等。
因此,造成题干这种悲剧的根源是历史上印度实行种姓制度。
故B符合题意;《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巴比伦的文明成果,与印度无关。
故A不符合题意;人权未普及不是造成题干这种悲剧的根源。
故C不符合题意;佛教主要宣传消灭欲望,刻苦修行,与题干的悲剧无关。
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禁锢印度人民的枷锁、等级制度”可知,“它”是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
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
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4.C
【解析】依据题干所给信息“有关印度种姓制度的课本剧”、“不符合史实的场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是掌管宗教的祭司;刹帝利是掌有军政大权的贵族;吠舍是从事农、牧、工商业的普通雅利安人;首陀罗是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他们不可能担任官吏在巡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描述“等级森严”“姓哈尔维的人家做糖果;姓牛倌的人放牛;贱民挑粪”,结合印度古代的社会制度,可知这反映的是印度的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是一种富有印度特色的传统社会制度,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实质上是一种阶级制度。
A项是日本的制度;B项是中国唐朝时期的制度;C 项是中国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
故选D。
6.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包括: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婆罗门是祭司贵族;刹帝利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及以下的各级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赋税;首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达罗毗荼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所以阿育王属于刹帝利,故选B。
7.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由于雅利安人对达罗毗荼人的征服和奴役,以及雅利安人内部贫富分化的结果,在雅利安社会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森严的等级制度,这就是“种姓制度”。
“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
由此可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反映的实质问题是等级间的种族差别,故选C。
8.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盛行种姓制度。
不同等级之间不能通婚;武士和国王同属刹帝利,属于第二等级,C项表述错误;大商人属于第三等级。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莫拉比制定的奴隶制法典,故巴比伦王国位于两河流域,B项符合题意;位于A处尼罗河流域的是古代埃及,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是古代印度,位于黄河流域的是古代中国,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1)A:古代埃及文明B:两河流域文明C:印度文明D:中国文明
(2)A:金字塔B:汉谟拉比法典C:种姓制度
(3)大河流域。
原因有: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解析】(1)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古代埃及的文明,古代埃及地处非洲,属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B项是处于两河流域文明的古代巴比伦王国的文明;C项处于印度和流域的明是古代印度文明;D项是处于黄河流域
的文明的是中国古代文明。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转制政权强化的外部表现。
法老是绝对专制的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集军、政、财、神诸权于一身。
他活着是统治者,死后复活还是统治者。
只有高度集权的奴隶制转制主义政权,才有可能征调劳力,组织劳动,为了国王的专横、奢侈而不顾给人民带来多大的苦痛和灾难。
古巴比伦的《汉莫拉比法典》是目前所知的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
印度种姓制度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把人们分为四个等级:婆罗门、级刹帝、吠舍、首陀罗。
(3)根据图片可知,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发源于大河流域。
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