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_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分化于自然的决定性因素。
(2)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方式(3)实践活动贯穿于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内在的包含三重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思想意识。
解决这三种关系,就是生产实践、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和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因此就构成社会生活的三大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领域、政治生活领域和精神生活领域。
(4)劳动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
人和人类社会的任何发展和变革都是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实践活动实现的。
或者: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表现。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发展联系、发展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一)联系及其特点联系作为普遍的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及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是物质的普遍本性之一。
质的普遍本性之一。
(1)联系具有客观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首先,一个事物内部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着的。
其次,事物和外部其他事物是联系着的。
再次,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此,必须全面把握事物的各种联系,避免片面性。
(4)联系具有条件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二)发展的永恒性及其实质世界的统一性使世界万物相互联系,相互联系会产生运动,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出现了发展。
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指客观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前进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012年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三个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3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81.马克思的两大理论发现唯物史观剩余价值论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_4_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14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1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17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7.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28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内容:a.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谁是世界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b.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8.物质的含义,列宁是如何界定物质范畴的?P30含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界定:无指示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他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9.物质的根本特性P3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10.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含义10a.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1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怎样理解世界的统一性的?33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人类社会也是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2.怎样理解社会的物质性A,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B.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属于物质活动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3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34实践14.辩证法的总特征?40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15.联系的含义及特点40含义: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16.发展的实质4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社会事务的灭亡17.为什么新事物一定战胜旧事物?41A.就新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适应已经变化的环境和条件,就是无的各要素和功能不适应环境和客观条件的变化B 新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在旧事物的孕育中成熟,即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有保留了就是无合理的,适合新事物的东西,并增添新内容18.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有哪些?一、对立统一规律;二、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9.为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3揭示了是无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是无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的钥匙: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20.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43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一方面处于统一体中,另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斗争性: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21.矛盾特殊性的表现?45a.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c.构成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22.矛盾问题的精髓?45矛盾的个性和共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矛盾问题的精髓23.量变的含义,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含义: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下那个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24.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47否定是事物的自身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25.主观辩证法和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什么?48本质上:主观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的反应表现形式:客观辩证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主观辩证法是以概念为基础的辩证思维规律26.因果联系的特点?49客观世界的因果联系是辩证的,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7.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含义?50可能性: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现实性:指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28.规律的特点?54规律是事物的必然联系;规律是事物的稳定联系;规律是客观的29.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56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产生于 19 世纪( C)中期,至今已有 170 多年的历史。
A. 20 年代B. 30 年代C. 40 年代D. 50 年代2. 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B )。
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④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3. 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D )。
①康德的批判哲学②黑格尔的辩证法③费希特的唯心主义④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②④4.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A )。
①威廉•配第②亚当•斯密③大卫•李嘉图④大卫•休谟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5. 19 世纪上半叶英法两国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是(B )。
①康帕内拉②圣西门③傅立叶④欧文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6. 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过程中,18、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C )也起了重要的影响。
①牛顿力学②细胞学说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④生物进化论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7.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 )。
①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②它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习近平等人的理论③它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④它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A. ①②③D. ①②③④8. 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先后经历了(A )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①马克思主义创立②列宁主义③毛泽东思想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9.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
A. 实事求是B. 与时俱进C. 发展创新D. 指导实践10. 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D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一、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学习,你对哪个问题的感受理解或认识较为深刻?对于这个问题,你又怎样的思考?(结合实际专业)经过一学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真理与价值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一问题。
人类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要把真理原则和价值原则结合起来,通过一定的自我调节来解决真理和价值的冲突,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统一起来的结果。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人们在实践中通过真理与价值的相互引导、相互结合、相互过渡来实现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最为核心的关键词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主要理论支撑。
因此,弄清弄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真实性原则,无论是对于正在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编辑,还是对于正在大学校园里学习新闻学知识的莘莘学子,都是极为重要的。
真实性原则关键在真实,因为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从新闻的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
新闻必须真实,但真实的事情未必可以构成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报道的每一件事情都必须是真实存在的,但真实存在的每一件事情不是都值得报道的,或都可以成为新闻的。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具有的新闻信息量及其对受众、对社会利害关系涉及的程度.就是说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事实,注意研究事实;新闻价值存在于事实与受众的关系之中,所以我们要尊重受众,了解受众的需求。
但是,在新闻事业蓬勃、健康发展的同时,一些虚假新闻也出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不但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也给国家、社会带来危害。
虚假新闻对社会的危害性在今天之所以越来越突出,是因为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信息传播速度、范围、影响力等都有了相当大的不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概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简答+论述)一、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总体有广义与侠义之分:①、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②、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马克思恩格斯个人条件。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和理论来源。
①、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密切相关;特别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与生物进化论这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影响尤为巨大,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②、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基本内容及其重大意义。
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②、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完整版)
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②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④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2、怎样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答案:首先回答实践的含义,然后实践的特点,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最后是回答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的本质:(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社会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论?答案:基本内容:①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②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③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④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方法论:这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既不能完全肯定一切也不能完全否定一切。
肯定中包含否定。
否定中包含肯定,尤其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时,我们因该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4、怎样理解价值与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答案:在实践中,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即通过实践获取关于外部世界的科学认识;而价值则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简答及答案
期末复习范围(不含选择、辨析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答:⑴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他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⑵①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②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2、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有哪些?答: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答:⑴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⑵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根据对上述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相对静止及其作用;答: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作用:①区分运动②区分事物③静止是事物存在与发展的条件3、联系实际理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
答: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首先,联系具有客观性。
其次,联系具有普遍性。
最后,联系具有多样性。
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重点复习资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概念和内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课程。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包括唯物史观、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等基本原理。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阶级斗争的学科。
它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等基本原理。
剩余价值理论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强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
3.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旨在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公平。
它包括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理想等基本原理。
无产阶级革命强调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社会主义建设强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巩固,共产主义理想则是最终目标。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历史渊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和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渊源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立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他们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重要著作,奠定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体系。
2. 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发展二十世纪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应用。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形成是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总结和阐述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一过程涉及到了许多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学者的努力,如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辩证唯物论。
包括: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
1.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感性物质活动(也就是把思想变为现实的过程)。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物质性(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B.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表现为: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即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
XXX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举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一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证统一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人们只有在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才能达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目的。
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是说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注意:第一,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掌控事物的发展纪律。
第二,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第三,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5.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性首先表现在:意识本质: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作用:意识能动性以尊重物质世界客观纪律为前提2)世界的物质性还表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考试重点。
马克思期末考试复习材料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
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三个基本主要包括哪些?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科学社会主义主要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4.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目的?就是运用这些基本原理,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5.马克思主义什么时候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创始人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6.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是什么?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理论来源?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湖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8.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 2). 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
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统一的。
9.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什么?就是致力于实现无产价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0.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11.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学习主义的正确态度是什么?)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③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12.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13.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
14.什么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5.什么是世界观?人生活在世界上,需要对世界有一个总体的看法和把这就是人的世界观。
[精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提纲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成果、阶级理论、思想武器、研究对象)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⑵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及其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规律的学说;⑶马克思主义是由马恩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批判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⑷马克思主义既包括由马恩创立和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狭义),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广义)。
2、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⑴马克思主义哲学;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⑶科学社会主义。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阶级基础和思想渊源?⑴社会根源:马恩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⑵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有科学的理论指导。
⑶思想渊源:三大先进思潮提供的理论来源,即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大来源A)4、三大发现和三大来源?⑴三大来源(A);⑵三大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中学说、生物进化论。
第一章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❶本原论:思维和存在,何为世界的本原,即精神与物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
❷有无同一性: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哲学的另一重要问题:世界是怎样存在的?即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世界是运动的、联系的;→形而上学:机械的。
2、何为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
⑴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1.1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辩证法: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1.2 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人是社会历史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价值在于社会实践。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
2.2 社会主义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公有制、按劳分配、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私有制、按劳分配、市场调节。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3.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是人类解放的最终归宿。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3.2 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什么是唯物史观?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什么是辩证法?它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马克思主义的人类观是什么?什么是社会意识?它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什么?什么是阶级斗争?它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唯物史观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的动力。
它的基本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是指矛盾普遍存在,矛盾着的双方相互依存,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原因(条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2其次,资本主义是一种比以往任何制度更能产生巨大生产力的制度;○3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和社会文明的巨大进步,同时又产生了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促使人们全面思考经济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4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第一章、2、试论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关系;○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3、如何理解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处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作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发中一方的发展是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发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第四,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五,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的辨证关系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4、如何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原理。
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广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
2.马克思主义产生社会根源:(1).社会两极分化,工人极端困苦。
(2).周期性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阶级基础:现代无产阶级思想渊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
4.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1).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3).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
(4).人民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5).发展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1.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存在和思维有没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a.起源: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b.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c.本质:意识是人脑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2012年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
一.单项选择题:1.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这句话强调了( )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 )A.一切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的观点4. 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C.夸大物质的决定作用D.承认物质的决定作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6.实践有力地驳斥了不可知论,因为它能够把( )A.真理变成现实B.谬误转化为真理C.人的认识能力无限提高D.人的认识器官无限延长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8.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9.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A.绝对真理B.相对真理C.真理是一个过程D.真理观上的辩证法1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感性认识B.意识的能动性C.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1. 认识的本质是( )A.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摹写B.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在头脑中对客体的重构D. 主体对客体的创造12、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感性认识只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B.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认识发展的动力13、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4、实践高于理论是因为实践具有()A.普遍有用的优点B.直接现实性的优点C.主观能动性的优点D.客观物质性的优点1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实践的观点B.唯物主义的观点C.联系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16、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7、认识的起点是()A.社会存在B.客观世界C.感觉D.知觉18、在认识过程中,割裂反映和刨造的关系会导致(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B.消极直观反映论C.二元论D.诡辩论19、主观与客观、理沦与实践的统—应是( )A.循环的 B.绝对的C.具体的D.无条仆的20、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A.永恒性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二、多项选择题1.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眼里是木材,画家眼里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 )A.人的感觉受理性的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选择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D.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E.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2.真理和价值的关系表明()A. 真理是客观的,价值是主观的B. 真理具有普遍性,价值具有特殊性C. 真理中包含着价值因素,价值中也包含着真理因素D. 真理是主体认识与客体实在之间的符合关系,价值是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关系E.真理的追求以价值为目的,价值的实现以真理为条件3.下列各项属于认识主体特点的有()A.自然性B.社会性C.意识性D.能动性E.实践性4、“实事求是”体现了()A.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唯物主义态度和辩证法精神的统一E.必然和自由的统一5、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E.唯心主义诡辩论6、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于它是( )A.毛泽东思想的灵魂B.党的政治路线的理论基础C.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D.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E.检验真理尺度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A.颠倒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B.把理论当成实践的来源和动力C.揭示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D.规定了理论对实践的决定意义E.肯定了理论应走在实践的前面8.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三、辨析题1真理必有用,有用即真理2.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复习范围和重点题目1、试述到目前你对马克思的理论有哪些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包括(1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2政治经济学(3科学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学说.马克思主义一切理论具有全人类性的,为了发展生产力是最根本的目标,解释了人类发展的基本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要求。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起主导作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彻底的革命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与时俱进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阶级属性讲,它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使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方面。
3、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产生的?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
4、辨析: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世界观是否科学?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的思维与存在的根本关系的理论体系;不科学;理由:1,哲学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是零散的世界观,哲学总是有一定体系的.同时,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哲学即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与科学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重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复习提纲一、本课程复习指导思想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些主题, 以阐释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重点, 以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全面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
本课程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具体包含正确认识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 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要求学生在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观察问题、变革现实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为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奋斗。
二、复习重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理论意义2、物质的客观实在3、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以及二者的辩证关系5、意识的能动作用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3、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根本区别4、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原理,说明应该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5、真理的检验标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生产力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最高的标准,生产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最基础的关系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反对宿命论和唯心史观,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1、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价值规律2、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3、资本主义所有制4、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5、剩余价值理论的重要意义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1、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0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型及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2011—2012学年期末考试具体安排及其复习参考题目一、考试安排及其成绩评定细则马原概论总计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
5学分,实践教学1.5学分。
两部分单独组织考核,单独评定成绩。
实践环节考核由任课教师自行组织,以百分制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成绩构成比例为:实践教学环节的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实践课上的表现等)20%,必选参与演讲赛、辩论赛、实践课题和读书报告PPT等环节之一的成绩80%。
理论环节考核由课程组统一组织,包括三部分考核内容,具体比例构成为:期末考试50%,平时成绩20%,读书报告30%。
本学期的马原概论期末考试定于第19周周一(即6月18日)晚上进行,考试时间和考场安排等具体事务需要等候教务处通知。
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课程组统一出卷、统一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考试结束由各任课教师自行评卷,在教务处规定时间内以百分制形式把学生成绩录入系统。
二、期末考试试卷题型及分值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00分,包括五类题目:1、选择题。
10题,每题1分,共10分(前5题单项选择,后5题多项选择)2、简答题。
2题,每题8分,共16分3、论述题。
2题,每题15分,共30分4、材料分析题。
1题,共20分5、写作题。
2题,共24分三、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和本质特征。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发展历程。
4.什么是物质?什么是意识?坚持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有何意义?5、简述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基本内容。
6、什么是实践?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如何?7、什么是认识?简述认识与实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8、真理、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价值、价值评价的定义各是什么?9、什么是认识中的客体尺度和主体尺度?二者关系如何?10、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1.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12、什么是科学技术?其本质及其社会功能是什么?13.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看待它在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14.简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15.简述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1章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C )ch1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C)ch1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过程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3.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ch1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的具体形式的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是( A )ch1A.辩证法的观点B.形而上学的观点C.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心主义的观点5.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ch1A.对立统一规律B.量变质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6.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在于(B)ch1A.归根到底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是否坚持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C.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是否承认人的认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7.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C)ch1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8.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D )ch1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C.否认静止的存在D.设想无运动的物质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的观点是( C )ch1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相互唯物主义的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D.唯意志论的观点10.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A )ch1A.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C.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D.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1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 C )ch1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特殊性D.矛盾的同一性12.发展的实质是(D )ch1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13.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A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14.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理论发现是( C )xl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5.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D)。
xlA.辩证法B.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16、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ch1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二、多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包括(ACD )xlA. 十九世纪德国古典哲学B.全人类优秀哲学成果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空想社会主义E.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全部哲学2.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全面看法包括(ABCDE )ch1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E.意识来源于物质,决定于物质,但意识也具有相对独立性。
3. 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ch1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E.把握了事物的度,就一定会获得实践的成功。
4、“白马非马”的命题(BD )是ch1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5、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 )ch1A. 必须尊重客观规律B. 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有机统一C. 必须通过实践D.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6、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做到(ABD )ch1A.用整体性观点分析事物B.研究部分不能忘记同整体的关系C.不承认各部分有分明的界限D.局部服从整体7、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有机统一的人类解放学说,因为她(ABC)xlA.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B.具有鲜明而科学的政治立场C.具有科学的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D. 具有适用于解决各个时代和国家的具体问题的科学结论8、实事求是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想,它体现了(ABC )ch1A.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B.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C.主观和客观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三、辨析题(12 分)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答:正确。
(4分)因为观念即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的头脑中的能动的反映(5分);所谓能动的反映,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和有创造性的反映,(2分)因而是受意识主体的主体因素影响和“改造过的”反映。
(1分)四、简答题(10 分)1.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h1答:因为:所谓矛盾,即是事物内部不同因素之间或不同事物彼此之间既相互区别、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关系状况。
(3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使矛盾双方各自都不可能始终停留在原有状态、都必然因为受到来自对方的影响和作用而发生运动变化,从而必然导致由矛盾双方构成的事物本身发生运动变化。
(7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重要指导作用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2.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C )A.真理具有客观性B.真理具有绝对性C.真理具有相对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3. 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强调( 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B.主体性的观点C.反映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5.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B )A.感觉—知觉—表象B.实践—认识—实践C.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D.概念—判断—推理二、多项选择题1.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ABCD )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具体性2.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ACD )A.理论要服务于实践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总和C.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D.这次飞跃可以使精神转化为物质三、辨析题(请辨别本题中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
20分)1.归根到底,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答:正确。
(4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共同决定的。
(6分)首先,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的事物,必须能够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才能够检验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只有实践才能使主观认识见之于客观实际。
(4分)其次,能够充当检验真理的终极标准的事物,必须对所有的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对任何认识和实践主体来说都具有同样的规律性要求)、又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可观察性),其检验结果才可能客观、公认。
只有实践才既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又具有直接现实性。
(4分)所以,只有实践才具备作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最终标准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因而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最终)标准。
(2分)四、简答题(简要回答以下问题。
20分)1.如何理解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所谓实践,即人类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能动地探索、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社会性活动。
一个真实的实践活动包含着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工具三个构成方面。
实践具有物质性、能动性、社会性和历史性。
(实践的基本属性,2分)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和精神生产实践。
(2分)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决定认识。
因为: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3分)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分)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3分)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第3章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ch3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ch3A.产品的分配形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3.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ch3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 C )ch3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5.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ch3A.生产对象;B.生产工具;C.生产者;D.生产资料6.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
”这句话是说( C )ch3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B.生产力直接决定生产关系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7.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ch3A.客观的物质世界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 D )ch3A.对立统一规律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二、多项选择题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BCD )ch3A.阶级斗争B.人民群众C.社会革命和改革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2.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其表现有(CD )ch3A.生产方式直接决定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B.生产方式是全部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C.生产方式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三、辨析题(请辨别下列各小题给出的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并简要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