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8练 中国现代科教文化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①时间是1995年,②时间是建国初期,③时间是1977年,④时间是1983年。

故选B项。

答案 B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开始,所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以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提出“百家争呜”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可见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双百”方针的目的。

答案 D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1986年4月1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 B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Word版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Word版含解析

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7湖北荆州模拟)1964年10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 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 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 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 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D项错误。

答案C2. (2016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 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2号D. 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一一南优2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答案C3. (2017江西南昌模拟)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A. 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B. 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C. 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D. 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解析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9练 中国先进思想与科教文化

2019年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强化练 第69练 中国先进思想与科教文化

1.(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大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

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

彼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

法国文豪蒙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

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

——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

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

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

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

梁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

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

——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

(16分)(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

(9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徐继畲(1795~1873年),山西五台人,1826年中进士,1842年任福建布政使。

从1844年到1848年,他多方接触欧美人士,数译其稿,用五年之功完成了《瀛寰志略》。

书中首先以地球为引子,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两弹一星”决策的背景;“两弹一星”研制的主要成果;航天航空技术的新成果;“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工程;袁隆平和南优2号;袁隆平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杂交水稻对人类的贡献;1983年,中国研制成功“银河-Ⅰ号”计算机;1965年中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2)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课前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历史阶段现代科技发展战略和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2)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成就的讲述与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分析、找出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及研究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及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通过讨论(或辩论),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辩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国近六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科技取得累累硕果,有些科研成果已跻身世界前列,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学生了解到现代科技的发展与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息息相关,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增强学生“科教兴国”的意识;(3)引导学生探讨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核科学的发展,强调中国对核科学发展所坚持的一贯立场和态度;(4)通过对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先进事迹的介绍,启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方法】1.问题式探究为本课主要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考;2.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师提供史料、图片资料,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3.采用小组讨论的办法。

【教学内容】1.“两弹一星”:(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爆炸成功。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2019版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课后限时集训: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三十三)(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对应学生用书第365页)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6年,中国科学院图书经费由80万元增为546万元,增订书刊中有资本主义国家期刊2000种.成立了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搜集、研究并传播国内外科学发展情况与最新成就.科学院每位导师带研究生从5个增加到10个.这反映了当时()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解除了对中国封锁B、中国科技已经全面领先世界C、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D、中国科学院已成科研领导机构C[材料中体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对科学技术发展大力支持,且西方国家并未解除对中国封锁,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科技落后于世界,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当时中国迫切发展科技愿望,这反映出科技发展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中国科技院在当时科研机构中地位,故D项错误.]2、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到1959年1万次,强调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成就,并非科技人才涌现,故A项错误;B项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根据前面分析,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进步,并非中西方对比,故D项错误.]3、宋孙丽在《“两弹一星”人文精神哲学反思》一书中说,中国研发“两弹一星”旨在维护本国安全、地区及世界和平与安宁,构建和谐世界,这实际上已经超越了“两弹一星”科学技术本身价值.这说明科学技术()A、保障了我国国家安全B、撑起了中国经济崛起保护伞C、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D、维护了地区及世界和平安宁C[由题干信息可以得出科学技术承载了济世价值诉求,故C项正确.] 4、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因为她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像屠呦呦一样抵御干扰、潜心钻研科学家还有很多.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世界首创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B、“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C、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实验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银河Ⅰ号”计算机研制成功是在1983年,故B项错误;袁隆平成功培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符合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项正确;“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是在2003年,故D项错误.]5、(2017·唐山模拟)1959年,文化部在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举办“庆祝建国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35部优秀影片同时展出……受到全国各族人民欢迎.这些影片还进入世界市场,受到各国观众喜爱.新中国电影创作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电影界称之为“难忘1959年”.这一现象()A、是“左”倾错误思潮在文化领域新动态B、是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取得文艺硕果C、表明文化领域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D、折射了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B[材料中现象并未体现“左”倾错误思潮,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对文艺工作主张“百花齐放”,对科学工作主张“百家争鸣”,发展、繁荣了社会主义中国科学、文化和艺术事业,故B项正确;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率先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故C项错误;电影事业辉煌与困难时期中国人民乐观主义精神无关,故D项错误. ]6、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这说明当时教育()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不是照搬苏联经验而是借鉴,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当时教育注重生产与实际相结合,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并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和对旧知识分子进行革命政治教育,同时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这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A、朝着人民教育方向发展B、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C、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D、形成了比较完整国民教育体系A[材料“加强劳动者业余教育”“强调妇女有与男子平等教育权利”,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教育人民性,故A项正确;这一规定还未付诸实践,不能推断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教育转变,故B项错误;C、D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8、1952年,教育部决定大学从一年级起即采用苏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并连续出版了苏联高校教材译本1393种.同时,曾经学自美国按系招生、选课制、学分制、淘汰制等制度均被取消.这一转变政治背景是中国() A、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B、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C、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D、受美苏争霸形势影响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教育部取消美国教育制度,采用苏联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反映了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说明新意识形态权威建立,故B项正确;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形成是在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美苏争霸出现在50年代中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9、读《1957-1960年各级各类学校增长情况(单位:所)》表.从表中得出正确结论是()B、“文化大革命”所造成教育怪象C、违背教育规律不符合当时国情举措D、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强烈要求C[A、B两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排除;根据表中内容,从1958年开始,从小学到高校数量都有迅猛增长,受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影响,教育界开展大革命,违背教育规律,故C项正确;1957-1960年学校数量增加,不能反映人民群众提高文化素养要求,故D项错误.]10、(2017·唐山模拟)1970年6月,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高等学校招生,招生对象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招生办法是“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这种做法() A、实际上恢复了高考制度B、导致教育质量大幅下降C、贯彻了新中国教育方针D、体现了拨乱反正要求B[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A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高校招生对象素质不高,故B项正确;“文化大革命”教育体现了阶级斗争特点,故C 项错误;材料中教育执行“左”倾思想,故D项错误.]11、(2017·淮南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了大量半工半读学校.改革开放后,九年制义务教育逐渐普及.对这一变化合理解读是()A、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B、我国基本国情发生了变化C、我国教育体制发生了变化D、我国教育方针发生了变化B[材料未体现教育模式变化,都是学校对人才培养,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发展困难,所以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同时,建立大量半工半读学校,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国家为了培养更多人才,所以加大了对教育投资,故B项正确;我国教育体制是鼓励民间多渠道、多形式办学,并不是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不是我国教育方针变化,故D项错误. ]12、下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主要原因是()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D[A项只是对题干材料反映现象表述而非原因,排除;B项属于脱离材料主观臆断,排除;C项仅是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直接原因,排除;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所以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这才是其选择归国主要(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唐山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邓嗣禹在《中国考试制度史》中论及科举制:“(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1910年,梁启超说“科举非恶制也”,“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1912年,孙中山在《临时政府公报》第24号中提及考试重要意义:“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材料二高考全称是“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1997年,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人民日报》有这样一句评价:恢复高考,挽救了我们民族和国家.原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杨学为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高考社会作用远远超出了考试、招生、教育;1977年高考恢复不仅仅是一项考试,更是知识价值、知识分子地位,是社会流动渠道、社会公平.——于涵:高考制度恢复40周年内容改革评述(《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特点,并指出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制度根本原因.(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代科举制和当代高考制度主要异同点.谈谈你对当前高考制度改革看法.(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信息“(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以迄于明清”得出延续时间长,“时加修正”得出不断发展完善,“防闲之法益密”得出选拔方式规范,“取人之道益公”“孙中山观点导致了后来民国考试院建立,实际上是科举制复活”得出公平公正,影响深远.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第(2)问第一小问,异:根据材料一“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惟考试”得出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根据材料二中“高考全称是……其基本立场应立足于服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得出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根据前面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得出,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不断发展完善;选拔方式规范;公平公正,影响深远.原因:科举制度不能适应近现代化现实需要.(2)异:前者是为国家选拔官吏,后者是为高校选拔新生.同:都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具有多方面社会功能;都坚持择优录取,成绩面前人人平等;都有利于弘扬知识价值,提高知识分子地位,推动文化教育普及;都促进了社会流动,有利于社会公平.看法:利用考试选拔人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部分;高考改革应合理扬弃传统,实事求是,改革创新.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严格意义上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历史现象.近150年来,留学生作为一支学贯中西新型知识群体,直接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先进文化构建.——据李喜所《中国留学生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关系》整理根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12分)(要求:解读清晰,史实准确,与所概括特点之间形成严密合理逻辑关系)【解析】首先,须认真审清题干,“依据材料信息,概括近现代中国留学教育某一阶段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历史影响等方面予以历史解读”,即从材料近代中国四个留学阶段中任选一个进行作答即可,角度方面则从特点、背景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思考;其次,须审清这四个阶段,同治时期、光绪年间、五四前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后,针对各阶段具体状况进行具体阐述即可.【答案】示例:第一阶段:特点:主要到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学习军事和工艺技术、自然科学;留学生多来自沿海家庭.背景:两次鸦片战争战败;西学传播;新思潮萌发;洋务运动兴起.影响:成为近代民族工业和海军中坚力量;促进了工业、科技与国防现代化.第二阶段:特点:主要到日本;主要学习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中国;自费留学人数大增(留学逐渐成为社会风尚).背景:明治维新后日本强盛;甲午战争战败,民族危机加剧;清末新政;科举制废除,民间求学风气转变;距离近、费用低,文化风俗习惯相似.影响:成为民主革命运动骨干;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第三阶段:特点:主要到美国、法国、俄国;留学资金来源多样化;浓厚政治色彩(学习马克思主义,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背景:新文化运动提升民众民主、科学意识;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传播马克思主义;美国返还部分庚子赔款.影响:促进中国科学文化发展;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准备了中坚力量.第四阶段:特点: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自费留学逐渐占主流;规模空前;双向.背景:改革开放(政策因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思想解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全球化潮流;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影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融合;友谊桥梁,增强国际了解与沟通;促进我国经济科技发展,加快现代化进程.。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试题(必修一选修一)[人民版]

南康二中 上学期高三历史训练(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唐书》),汤显祖(《明史》)等。

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程朱理学B.宗法制度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2、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

”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①焚书坑儒 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文字狱A.①②B.②③ C .③④ D.②③④3、有学者指出:(西汉)首先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体现这种“斑马式”省级组织的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度B.中外朝制度C.刺史制度D.郡县制4、据史书记载,汉武帝即位之初,丞相田蚡骄横,汉武帝责问他:“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这里“除吏”的含义是( )A.拜官授职,任用官吏B.罢免官吏,精简机构C.整顿吏治,打击贪官 D .改革政治,调整署衙5、甘肃舟曲泥石流洪灾牵动了了全国人民的心,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调动一切力量抗震救灾。

若回到唐朝,为搞好灾后重建,唐朝政府从工程决策到实施的过程应该是( )A.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B.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户部C.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6、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 .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7、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 .秦、唐、元B .汉、宋、明C .秦、元、清D .秦、唐、明8、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 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科教与文化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板块十 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科教与文化Word版含解析

第3讲新时期的理论创新、科教与文化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邓小平时代》记载:“1978年,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中,鼓励美国商人对华投资,中国商品可供出口,用来购买技术。

”“(他)允许市场逐步发育,使人们获得经验,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

”材料佐证当时邓小平最具远见的是( )A.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B.将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市场经济结合C.促成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伟大的构想解析:B 材料仅涉及对外开放,不能体现对内改革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对华投资”“购买技术”“获得经验”能体现中国积极利用外国资金、技术、经验进行社会主义的建设,同时,根据材料“允许市场逐步发育”“让制度适应更加开放的经济”可知,邓小平积极主张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故B项正确;邓小平与美国工商界人士交谈,与中美正式建交没有必然的关系,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解决的不是对外开放的问题,故D项错误。

2.(2017·湖北荆门月考)2017年1月,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5周年。

25年前,八十八岁的邓小平,迈着蹒跚的步伐,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下列“网友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改革顺利推进B.邓小平“南方谈话”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找到了突破口C.邓小平“南方谈话”是从地方、从社会寻找动力的典范D.1992年后中国改革停滞的局面有所改观但成效不大解析:C 据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南方谈话”前,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僵持阶段,故A项错误;“南方谈话”主要针对经济方面的问题,不是政治体制改革,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邓小平视察深圳之后,提出“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说明从深圳的发展中得到启示,主张深化改革,故C项正确;“南方谈话”之后,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并在同年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单元归纳升华课件 新人教版

2.(2011年四川文综)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பைடு நூலகம்可兼备,弃其所 短,取其所长。
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友待之。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 弃。
答案:(1)扬长避短;虚怀纳谏;知人善任;任人唯贤。 (2)变化: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 峰。 原因:魏晋时期门阀制度盛行,寒门子弟入仕受到限制;隋唐建 立科举制,门阀制度渐渐解体;北宋科举制度进一步发展,录取名额大 大增加。 (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 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4)略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是否 推行了有利于文化、教育发展的政策。 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往程度,是一定时 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6.前代科技文化的基础。 7.广大科技文化劳动者积极进取、勤奋钻研的精神。
——唐太宗
材料二 表1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编制)
材料三 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 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 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 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 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 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

第33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考点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和“双百”方针NO.1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两弹一星”(1)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面临核威胁。

(2)成就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美、苏的核垄断。

②1964年,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加强了国防力量。

③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开始进入了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技术:2003年10月,“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成果: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技术:1983年研制成功“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

5.生物技术: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轻巧识记]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

3.内容: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4.贯彻(1)成就: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2)经历挫折①原因:政治运动的扩大化,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

②表现: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一些优秀作品受到错误批判,作者多被划成“右派”或“反动学术权威”。

③危害: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了伤害,文艺园地百花凋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也受到很大影响。

(3)文艺的春天①原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清算极“左”路线;邓小平强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中共中央提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②表现: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1、某班历史小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C.“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D.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答案:D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世界之最”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需要世界领先,原子弹爆炸、“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和“神舟”载人飞船试验成功都不是世界第一,只有选育出“南优2号”杂交水稻最为符合,故D项符合题意。

2、1952年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科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

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的时间信息“1952年”可判断此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再结合题干中的“工科系”“多科性工业大学”等信息可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开展工业建设,故B项符合题意。

此时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故排除A项;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高校的院系调整不仅仅局限于天津地区,同时也不单纯是为了天津的经济建设,故排除D项。

3、从1950年至1957年,《人民教育》杂志社在其所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

此时,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

这样做有助于(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B.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D.促进人才培养的多元化答案:B解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属于改革开放以后的教育方针,而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的教育方针,故A项错误;据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可知,大量引进苏联教育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故B项正确;学习引进苏联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而不是确保苏联对华主导性,故C项错误;材料“出版的77期刊物中刊登有关苏联教育的文章多达170篇”“苏联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在中国出版了29万册”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学习引进苏联教育,与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无关,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科技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科技试题及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科技试题及答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科技试题:选择题1.(2014middot;桓台)“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hellip;hellip;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

”这里的“他”是()A.邓稼先B.袁隆平C.李四光D.华罗庚[答案]B[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在本题中只有袁隆平符合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hellip;hellip;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脱离饥饿,所以,这里的“他”只能是袁隆平。

2.(2014middot;嘉峪关)慈云桂七绝《银河颂》云:“银河疑是九天,妙算神机费剪裁。

跃马横刀多壮士,披星戴月育雄才。

”这首诗所描述的我国的科技成就是() A.大亚湾核电站建成投产 B.超级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D.基因工程技术不断进步[答案]C[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从材料中“银河、妙算神机”等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计算机方面的成就。

故应选C。

3.(2014middot;淄博)小明的爷爷在20世纪50年代就读于某工业大学,当时他在校学习的课程有电工技术、电机学、电路分析原理、电机测试与控制等,可见学校重在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

他说那时我国创办了20个新的科技院校和26个新的工程研究所,在大约200个高等教育机构中,只有13个,是有文理学科的综合性大学。

该材料说明当时我国的教育()A.遵循旧中国的教育模式B.重视文理科院校均衡发展C.培养工业化建设人才D.实施“211工程”计划[答案]C[解析]“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正在进行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当时的教育就是为了适应这方面的需求。

A项旧中国的教育主要培养懂得四书五经的人才;B项材料强调理科,文理科院校发展并不均衡;D项与题干时间不符。

所以答案选C。

4.(2015middot;遵义)20世纪50年代,中国“红专大学招聘各处可见,有些地方提出每县出一个鲁迅,每县出一个郭沫若,有些省仅几个月就宣布基本扫除文盲”。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docx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40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docx

第 40 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一、选择题 (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7 ·湖北荆州模拟 )1964 年 10 月,境外媒体报道:“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

”材料表明中国核试验成功的主要意义是()A.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B.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C.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D.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解析材料无法体现加强了中苏联合抑美的力量,故A 项错误;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为中国进入联合国提供了可能,但并非主要条件,故 B 项错误;据材料“ 中国首次核试验成功,要求接纳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呼声将会更加高涨,中国进入联合国的理由也会愈加充分”可知中国核试验成功对世界政治格局施加了影响,故 C 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中美苏三国之间实现了力量均势,且史实错误,故 D 项错误。

答案C2.(2016 ·湖南张家界一中月考 )中国著名女医药家屠呦呦获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的屠呦呦,以“文化大革命”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就获奖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

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C.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D.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解析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 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1973 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 号,与题干成就同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故C 项正确;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

答案C3.(2017 ·江西南昌模拟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人教版)(含答案)

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一、选择题1.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A.②④①③BC.④③②①D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记忆与再现。

①时间是1995年,②时间是建国初期,③时间是1977年,④时间是1983年。

故选B项。

答案 B2. 1956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旨在()A.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B.强调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C.提高人民群众水平D.繁荣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解析解题关键是掌握毛泽东提出“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设开始,所以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以促进文学艺术发展,提出“百家争呜”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可见D项正确。

A、B、C三项不符合“双百”方针的目的。

答案 D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解析 1986年4月12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86年4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8号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答案 B4.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此题隐性考查历史时间。

1977年12月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于1995年宣布,决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始于1978年5月1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光明日报》的公开发表。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

全程复习构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

课时训练27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中国成立后,文学艺术创作的主旋律是()A.推进近代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B.揭示社会矛盾,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状况C.讴歌人民革命斗争,颂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风貌D.以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材为主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不同社会性质的文化的理解以及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从我国文艺创作的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概括,可以看出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 C2.2015·佛山模拟以下最能体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艺方向的是()A.“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B.“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办好样板戏,服务工农兵”解析注意题干给定的时间“文化大革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左”倾思想指导下,“双百”方针遭到破坏,“样板戏”一统天下。

排除A、B、C三项。

答案 D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总方向是()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B.全面繁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C.“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加强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解析1979年10月,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作为新时期文艺工作的总方向。

答案 C4.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解析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符合“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的要求,C项正确;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与题干中“进一步提出”不符,A项错误;“三个面向”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D项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可以排除B 项。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同步测试题: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

可见,当时中国世界史研究(D)A.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B.体现“一边倒”外交方针C.侧重英法社会制度的演变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2.样板戏是“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最具代表性的是八部“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著名作家巴金在晚年所著的《随想录》中曾这样叙说,他一听到样板戏就心惊肉跳,成为一种典型的记忆创伤。

巴金对样板戏感到“心惊肉跳”的主要原因是(C)A.“文革”中样板戏创作呈现出虚假的繁荣B.样板戏使文艺创作万马齐喑C.样板戏打上了“文革”阶级斗争的烙印D.样板戏歪曲了历史和红色经典3.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的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

这说明(A)A.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B.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C.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D.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4.1977年12月10日前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举行了高考,有570万青年穿着厚厚的冬衣走进了他们陌生而又倍感亲切的考场,构成我国高校招生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

这一制度的实行(D)A.有利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保障了新时期建设人才需要C.解决了知识青年待业问题D.促进了科技教育事业的复兴5.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衡阳市2018届联考)1901年的《辛丑条约》规定,中国赔偿各国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

从1909年起,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到1924年退回1 250余万美元,作为中国教育文化基金。

1925年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

这一变化说明()
A.西方国家对中国文化教育的重视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巨大提高
C.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一定成效
D.列强企图通过文化加强对华控制
2.(宜宾市2017届第二次诊断性考试,29)1950年初,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导意见突出两点:其一、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其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

这说明当时的教育()
A.服务社会主义B.照搬苏联经验
C.强调意识形态D.脱离生产实际
3.1956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4.1957年,在当时全国6亿人口的前提下,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提出了“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经济的后腿”的主张。

该主张()
A.是贯彻“百花齐放”方针的结果
B.符合当时经济建设客观需要
C.认为人口再生产阻碍经济发展
D.在实践中很快得到贯彻执行
5.(新乡许昌平顶山三市2017第二次调研,31)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

这反映出()
A.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
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6.(黄冈市2017年期末考试,14)“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

昆仑狮醒仰天吼,扬子龙腾动地风。

自古知兵非好战,而今仗剑镇枭雄。

紫烟隐约方程式,青史明标科技功。

”诗中描述的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A.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B.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航天大国
C.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D.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科技领域的浮夸现象
7.(江西省百所名校2018届高三大联考,30)在1958年夏天,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提出把蛋白质人工合成作为重点研究项目,在上海和北京的几次科技展览会上,党中央和上海市委都希望他们加速实现该项目,在研究
所内部,青年同志也要求项目提前并确定具体合成对象(1965年最终合成)。

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
B.科学“大跃进”在全国掀起高潮
C.新中国的科研力量主要是青年
D.“大跃进”时政府加大了科研投入
8.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相继取得了首次合成结晶牛胰岛素、青蒿素药物、杂交水稻技术等领先世界的生物学和医学成就。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制度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
B.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推动力
C.自力更生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
D.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
9.“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于2016年8月16日成功升空,表明中国在空间通信技术方面已经领跑世界。

中国跨入太空时代始于()
A.“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的上天
C.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
D.“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
10.《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此后,中国政府()
A.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
B.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C.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
D.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
11.据教育部的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之后,国家开始批准建立独立学院,中国高校出现了公办、民办、公办民助(如独立学院)等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基于()
A.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有重要影响
B.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C.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
D.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
12.(焦作市2017学期末考试)下图是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整体网民比例示意图
图中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A.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B.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C.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D.手机日益受到网民青睐
答案精析
1.D[根据近代外国列强的侵华史实,故A项错误;美国用中国的赔款办教育不能说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1909~1925年此时主要处于清政府、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派北洋军阀均依附不同的外国列强,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美国将部分本利退回,充作留美学习基金”“法、英、比、意、荷等国都先后声明退回赔款余额,用于办理对华教育文化事业”,故D项正确。

]
2.C[1950年初中国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未确立起来,故A项错误;B项与“以……为基础,吸收苏联经验”不符,故B项错误;据材料“吸收苏联经验”“创办人民大学,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借鉴苏联经验,发展工农教育,体现当时的教育强调意识形态,故C项正确;据材料“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可知,没有脱离生产实际,故D项错误。

]
3.A[“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说明毛泽东鼓励学术争论,符合“百家争鸣”的方针,故A项正确;“百花齐放”是针对艺术问题的,而材料反映的是学术问题,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思想受到束缚,不会鼓励争论,故C项错误;“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文艺发展的目的,但材料未体现,故D项错误。

]
4.B[“百花齐放”方针是文学艺术领域的工作方针,与题干主旨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开始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国家经济总量不高,故B项正确;材料中马寅初强调的是人口增殖过快对经济发展的阻滞,并不是一刀切地反对人口再生产,故C项错误;在当时由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马寅初的人口观点曾一度受到批判,1960年1月,马寅初被迫辞去北大校长职务,故D项错误。

]
5.C[根据题意,从1958年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到1959年的1万次,强调的是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的成就,并非科技人才的涌现,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提到“左”倾,故B 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C项正确;题意强调的是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并非与欧美国家对比,故D项错误。

]
6.A[根据材料“霹雳蘑云上碧空,火球赤日喜相逢”可知其指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其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故A项正确;材料与中国的航天事业发展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中国进入航天时代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是成就而非主观臆想的“大跃进”,故D项错误。

]
7.A[根据“1958年”“加速实现”“提前并确定”等可知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冒进风气延伸到了科学研究领域,但“1965年最终合成”,说明这种冒进的风气助推了科技发展,故A项正确。

]
8.B[社会制度并不是科学研究的根本条件,故A项错误;集体主义和协作精神对科学研究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自力更生并不是科学研究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科学研究只有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才能成功,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
9.A[据材料“中国空间通信技术”“太空时代始于”可知是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故A项正确;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上天是1984年,时间晚于“东方红一号”,故B项错误;中国掌握卫星回收技术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神舟”系列属于航天技术,故D项错误。

] 10.C[“为了实现党的十四大所确定的战略任务”表明中国政府制定的教育发展措施是在1992年之后,制定“百家争鸣”的学术方针是在1956年,故A项错误;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故B项错误;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是在1995年,在中共十四大之后,故C项正确;制定“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是在1983年,故D项错误。

]
11.B[材料中高校多种办学方式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而出现的,A项是材料现象出现
的原因,不是材料现象的出发点,故A项错误;多种办学方式使高等教育大众化,其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对更多人才的需要,故B项正确;民众对教育需求和弥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也是材料现象出现的原因,但不是实行多种办学方式的主要目的,故C项错误;办学方式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普及大众化,是多种办学方式的影响,故D项错误。

]
12.D[材料反映的是手机网民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政府对互联网的重视,故A项错误;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没有涉及手机网民的内容,故B项错误;中国与世界联系加强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手机网民不断增加,反映出手机日益受到网民的青睐,故D项正确。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