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模式(doc 16)

合集下载

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其原因分析

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及其原因分析

税收是一个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府实现宏观调控和社会公共服务

的重要手段。在中国,税收也是国家基本建设的支柱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有声音呼吁税收体制改革,以适应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需要。本文从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和原因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

税收体制改革是指在原有的税收制度基础上,对税种、税率、征收管理、税制

机构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提高税收的效率和公平性。回顾中国的税收制度改革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税收体制改革的路径主要包含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1949-1978年)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经济。在这个阶段,税收制度以赤字为基调,主要通过增加税种和税率来增加财政收入。根据国内情况,中国在1950年颁布了《关税条例》、1951年出台了《财产税暂行条例》、1953年通

过了《工业和商业税暂行条例》,并且在1957年推出了一般普票。这些制度的出

台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税收的快速增长,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1979-1993年)

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国着手对税收制度进行改革。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

建立和发展,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了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并对原有的营业税、所得税和地方税种进行了调整。同时,为了保证税收制度的透明和规范,中国建立了税务系统。这个时期的税收制度改革,使得财政收入大幅提升,并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撑。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随着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成为一项重要的

任务。这些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并确保社会公平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就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

改革进行探讨。

一、背景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背景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深化改革

的需要。过去几十年,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政策,取得了巨

大的成功。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如财政收入的结构性问题、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以及税收制度的不完善等。

二、目标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财政收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收入在支撑国家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方面扮

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的规模和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需要通过扩大税基、优化税收政策、提高税收

征收效率等手段。

2. 优化资源配置

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还旨在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改革,政府可以

更好地调动各类资源,确保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中的最优利用。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当注重提高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防止利益过度

集中和任意支配。

3. 促进经济增长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另一个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减轻企业

负担、优化税收结构、改善营商环境等措施,改革可以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整体经济效益。这将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为人民提

供更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

4. 确保社会公平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社会公平问题。在改革中,政府应当

注重税收负担的合理分配,避免让一部分人背负过重的税收负担,造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一、背景与意义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原有的财税体制存在着征税权和支出责任不明确、地方财力依赖性过高、税制非统一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必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以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提高国家财政收入的效益。

二、改革目标

1.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财权与事权划分,建

立划分明确、责权明确、权责一致的财税体制;

2.实现政府财政收入结构的合理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3.完善税收制度,逐步建立公平、简明、透明、可行的税收体系,减轻企业和个人税负,促进经济发展;

4.加强财政监督和风险防范,提升财政管理效能,构建廉洁高效的财政体系。

三、改革措施与路径

1. 中央与地方财权事权划分

•中央财政应对国防、外交等涉及国家整体利益的事项保持绝对财权,同时在收入划分上适当下放一定的财权,以鼓励地方经济发展;

•地方政府应全面承担社会事务、基础设施建设等相关责任,并根据实际承受的财政压力作为衡量分配的重要指标。

2. 收入结构调整与财政可持续发展

•完善税收制度,增加对高收入人群和大规模企业的税收调节,提高财政收入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打击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确保税收稳定增长;

•调整地方政府收入结构,减少依赖于土地出让和财产转让等不稳定收入,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

3. 改革税收制度

•稳步推进增值税改革,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增值税制度,逐步取消营业税,减轻行业税负压力;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及改革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及改革

跨国公司避税、税收不公平、国际税收规则不适应全球经 济新形势等。
国际税收合作加深、税收政策协调加强、国际税收规则改 革等。
05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政 策建议与展望
完善财税法律体系,强化法治保障
总结词
建立完善的财税法律体系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基石,能够为财税管理提供强有力 的法治保障。
详细描述
中国应加强财税立法工作,完善税收基本法、财政转移支付法等核心法律,明 确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同时,应加强税收执法监督,确 保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地方债务风险
地方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存在一 定的债务风险,对财政的可持续 性造成威胁。
03
中国财税体制的改革方 向与措施
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税收公平性
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直接税比重
01
通过调整增值税、消费税等间接税和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
的税率和征税范围,实现税收结构的优化。
公平税收负担
02
逐步实现税收公平,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差异,以及城乡、
主要发达国家财税体制的改革趋势与经验
美国
简化税制,降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税率,扩大税基,加强反 避税措施。
德国
优化税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加强社会保障缴费管理,改革增 值税制度。
日本
提高消费税比重,推行地方分权改革,优化税收优惠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引言

财税体制改革是指对国家财政和税收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这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任务,旨在优化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管理,推动经济持续发展。本文将提出一些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以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一、加强财政管理

1. 提高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建立严格的财政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执行

和审计的监督和审查,确保公共财政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2. 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财政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财政风险,防止财政危机的发生。

3. 推进财政分权: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的合理划分,保障地方财政的独立性和自治性,提高地方财政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

二、优化税收制度

1. 简化税收制度:减少税种数量,增加税收分类标准的统一性,减少税收征收的复杂

性和随意性,提高税收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操

作性。

2. 减少税收负担:通过降低税收税率和扩大税基,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激发

经济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3. 鼓励创新和技术发展:通过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和产

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

三、改革财政支出管理

1. 加强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财政支出审批和监督制度,加强对财政资

金的管理和使用,防止财政支出浪费和滥用。

2. 加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管理: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的

财政投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

谐发展。

3. 推进财政资金的项目化管理:通过项目资金制度改革,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项目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成效分析

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壮大,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本文将从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入手,深入分析这一改革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一、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

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财税体制面临的问题十分严峻。当时的财税体制存在许多缺陷,例如: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不协调,政府的预算管理不规范,税收制度缺乏完善等。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政府开始了财税体制改革的试点工作,并于1984年推出了第一个试行方案。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探索,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进入了稳定期。1994年,我国推行了税制改革,建立了现代化的税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税制体系。此后的财税体制改革重点在于改善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增强财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

二、财税体制改革的成效

从改革的成效来看,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和成就:

1. 实现了税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通过税制改革,我国建立了完善的税制体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多种税种,实现了税制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有力地促进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2. 提高了地方财政自主权

财税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经济基础和发展需要安排经济建设,有利于激发地方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3. 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财政权力

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可以逐步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协调,实现政府财政

权力的合理分配,避免权力过度集中,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
03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 止国有资产流失。
政府债务的管控与化解
01
02
03
政府债务规模控制
建立政府债务规模控制机 制,防范债务风险,保障 财政的可持续性。
债务风险管理
完善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机 制,对政府债务进行科学 评估,确保债务风险的可 控性。
化解债务风险
建立化解债务风险的机制 ,通过债务重组、资产证 券化等方式化解政府债务 风险。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财政体制改革 • 税收体制改革 • 财政与税收的关系及协调 • 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对
策 • 国际经验与启示
01
财政体制改革
公共财政的建立与完善
01 公共财政体系的构建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公共财政体系,优化资源配 置,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02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税收优惠
制定合理的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外 资,促进经济发展。
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加强
政策沟通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政策沟通,了 解国际税收和财政政策动态,提 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
经验分享
分享我国的财政和税收改革经验 ,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技术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的财政和税收技 术合作,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 经验,提高我国的财政和税收管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变迁及基本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财税体制改革和变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改革与变革给中国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和变革的基本经验。

一、税制改革

1、税种调整

物品与劳务税合并后,增值税逐渐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税种。目前,政府已经对增值税进行了多次调整,既改变了增值税的税率,也调整了减免税政策。这些改革使得企业的发展更加具有竞争力,也让政府在税收征收方面更加灵活。

2、税收征收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征收管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开始使用现代化技术来提高税收征收效率,如航空对税收征收进行检测等。此外,政府还建立了跨部门联合体税收征收机制和税收征收自动监控系统,使得税收征收监管更加高效、透明。

二、公共财政改革

1、预算制度改革

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这次改革建立了一个中央和地方事权划分明确、预算调节灵活、预算公开透明、预算执行效果可评估的预算制度。因此,预算制度改革是中国公共财政理念转变的重要里程碑。

2、改进财政支出管理

除了预算制度改革,中国政府还通过财政支出管理的方式来促进财政体制的变革。国家财政部在过去提出“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促改革”的财政支出方针。通过这些方针,政府将有限资源投放到发展更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中去,从而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城市化

近年来,城市化已成为中国政府发展地方财政的重要策略。城市化的推动不仅可以带来移民区域的经济腾飞,还可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的硬件和软件,增加城市居民的福利。城市化对于地方财政的财税收入有了这方面的支撑,因此需要加强城市化相关方面的产业投资。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及改革图文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及改革图文

04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方 向与目标
优化财政收入结构
增加直接税比重
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房产税、遗产税等直 接税的比重,降低间接税的比重,以实现税 收负担的公平分配。
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加强税收征管力度,提高税收征收率,减少 税收流失,确保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加大公共服务支出
增加对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投入,提 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提升民生福 祉。
地方财政
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区的财政收支规划 和管理,包括地方税收立法、地方税 收征管、地方财政支出等。
财政支出
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教育支 出、医疗卫生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 支出等。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的运行机制
税收征管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实行以税务系统为 主体的税收征管体系,各级税务部门 负责税收征收管理。
3. 税收征管体系完善,税收监管严格;
财税体制特点:中国现行财税体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 税收制度复杂,税种繁多; 4. 政府间财政关系复杂,财政层级较多。
中国现行财税体制的结构与组成
中央财政
中央政府负责全国财政收支的规划和管 理,包括税收立法、税收征管、财政支
出等。
财政收入
主要包括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 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等。
税收优惠政策不规范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指我国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改革方案。它包括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旨在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税收征管和税制的现代化。

一、总体目标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旨在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和税收体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改革税制、完善税收征管机制等,促进经济转型升级、财政可持续发展、公共服务优质化,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

1.进一步完善财政收支体系,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和效益。要强化地方政府财政自主权,推进分税制改革,并加强预算管理和信息公开,加大对基层政府和民生领域的支持。

2.完善税制结构,宽基减税,优化税负结构,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减税支持,同时推进环保税、房产税、资源税等新税种的推出,确保税制逐步趋于合理、公平、可持续。

3.强化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合规性和效率。要进一步加强税务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提升税收征管能力和服务水平,发挥税收统计在国家经济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互联网+税收征管”。

二、关键任务

1.基础制度建设

完善财政预算制度和税收法律法规体系,建立财政收支平衡、税收制度透明、税收征管规范的基础制度;完善政府财产管理和财政事务管理制度;加强对财政支出的政策引导,促进财政资源集中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领域。

2.分税制改革

推进财税体制分权与协调改革,分税制改革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改革。加快地方税收体系的建立,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地方财力状况相适应的分税制框架,减少中央政府的财力干预,强化地方政府的自主权,使地方能够以更高效地方式服务于本地经济和社会。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1. 背景介绍

财税体制改革是指通过对财政和税收制度的调整和改革,优化国家

财政运作和资源配置的方式。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财税

体制改革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重要议题。本文将探讨我国的财税体制

改革方案,旨在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效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分税制改革

分税制改革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我国的税收收入

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分配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地方财政收入

不足,影响地方经济和民生发展。因此,应当通过深化分税制改革,

优化税收收入的分配机制,更好地协调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具体

措施包括:增加地方政府税收自主权,合理划分税收项目,提高地方

财政收入比例,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3.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

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体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

的权责关系。在过去的财税体制中,中央政府负责宏观调控和重大项

目的资金投入,而地方政府则承担大部分社会民生支出。这种划分方

式在地方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造成了一定的财政压力。因此,应加

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改革,使地方政府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合理调配财政资源,确保社会民生的需求得到满足。

4. 减税降费政策

减税降费政策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降低企业税负

和个人税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财税体制改革方案中,应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和个人税收负担。同时,应加强税收

征管和执法力度,防止税收逃避和偷漏等现象的发生,确保财政收入

的稳定和可持续。

5.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财税体制改革也逐渐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加强财政管理、提高税收效益,我国逐渐开展了财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目前正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一、改革的目的和意义

实施财税体制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和意义是适应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求、促进国家繁荣进步。具体而言,它的目标是:

1. 更加科学的分配财力,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2. 提高财政收支平衡的能力,加强国家财政管理。

3. 优化税收政策,增加税务收入,并加强税制改革,以

确保税收制度能够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

二、财税体制改革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是指通过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实现

改革的一个总体框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建立良好的财政和预算制度。通过明确分级管理的职

责和权利,建立透明的财政收支管理体系,促进预算制度的改进。

2. 加强地方税制改革。明确地方税收收入和支出的范围,优化地方收入结构,实现地方税制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3. 加强收入和财产税管理。通过税收政策调整,加强税种结构的调整和改善,提高税收利用效率和财政支出质量。

4. 健全金融体系。注重加强中央和地方财政互动,鼓励金融机构与财政机构合作,促进财政和金融机构更加顺畅的互动。

5. 建立稳定、透明、可持续的投资和债务管理机制。加强政策法规制定和修订,保障地方政府投资和债务管理的稳定性,加强投融资监管和主体责任监管。

三、改革的效果预期

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效果预期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和预算调控目标,优化政府财政结构和资产负债状况。

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

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

浅论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从今年开始,我国将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这五年,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关键时期。财政税收作为国民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财政体制和税收制度改革,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圆满实现。因此本文对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一、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改革现状

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部署,1994年实施了中国财政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建立了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政府间中国财政和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分税制中国财政改革,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进行的一次涉及范围最广、调整力度最强、影响最为深远的重大体制创新,也是朝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的中国财政运行机制迈出的重要一步。税收体制改革,基本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税制向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税制的转变,使税制更加趋于统一、简明、公平、公正。

(一)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力分配关系

实行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中国财政,解决了原财政包干体制下中央与地方之间中国财政分配“一省一制”等问题,理顺了中央与地方中国财政分配关系,既增强了中央中国财政统筹配置资源、加强宏观调控的能力,也调动了地方发展经济、增加中国财政收入的积极性。1994年至2010年,中央中国财政收入从2907亿元增加到35916亿元,增长11.3倍,年均增长18.2%;地方中国财政收入从2312亿元增加到32602亿元,增长13倍,年均增长19.3%.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财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

展的重要举措。财税体制改革涉及到政府财政管理、税收制度、财政

分权等多个方面,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财政效益、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将提出几个财税体制改革的方案,并对其可能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税收制度改革

税收制度是财税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我国税收制度存在

着多税种并行、税率不一、税收征管难度大等问题。因此,应该采取

以下措施来改革税收制度:

•简化税种:将不同税种进行合并,减少重复征税的现象。

同时,应该注重分类征收,对不同行业和个人实行差别化的税收政策,以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

•统一税率:建立统一的税率体系,降低税负,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可以参考国际上一些成功的做法,如采取简化税率结构,实行递进税率等。

•加强税收征管:完善税收征管机制,加强税务部门的职能和能力建设,提高征管效率和税收征收的公平性。

2. 财政分权改革

财政分权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当前我国财政体制存

在着中央财政权力过大、地方财政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措施:

•建立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财力的划分机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在财政管理中的权责边界。

•加强地方财政能力建设,提高地方财政的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推进财政分权与事权相适应的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确保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平衡。

财政分权改革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发展。

3. 公共财政管理改革

公共财政管理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着重点支出不明晰、预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1. 概述

财税体制改革是指对国家财政体制和税收体制进行系统性改革,以推动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增强财政收入能力等为目标。本文将提出财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包括财政体制改革和税收体制改革两个方面。

2. 财政体制改革

2.1 高效公共财政管理

建立高效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具体措施包括:

•设立财政部门和地方财政机构,明确职责和权责。

•加强预算管理,推行绩效预算制度,促进财政投资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执行。

•完善财政收支平衡机制,防止过度借债和财政赤字的产生。

•强化财政监督和审计,确保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2.2 改革地方财政体系

地方财政是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领域。应采取以下措施:

•加强地方财政自主权,推动中央与地方财政权责的划分明晰。

•完善地方税收体系,推行地方税收自主权和税源保护机制,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加强地方财政调节机制,实现区域间财政收入差距的适度缩小。

2.3 改进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扶贫工作的重要手段。应采取以下措施:•优化转移支付结构,确保资金使用的目标明确和效果显著。

•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合理使用。

•推动转移支付资金的多元化来源,降低对中央财政的依赖程度。

3. 税收体制改革

3.1 税制优化和减税

通过优化税收结构和减少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具体措施包括:•减少税种,简化税收体系,降低税收成本。

•逐步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改革。

•优化企业所得税制度,推动减税降费,激发企业活力。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内容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内容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内容

1. 背景介绍

2.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

2.1 促进经济发展

2.2 提高财政收入

2.3 优化资源配置

2.4 改善民生福利

3.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3.1 税制改革

3.1.1 税制整体调整

3.1.2 减税降费政策

3.1.3 增值税改革

3.1.4 个人所得税改革

3.2 财政体制改革

3.2.1 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改革3.2.2 收入分配机制改革

3.2.3 政府预算制度改革

3.3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3.3.1 财政体制与行政体制的关系3.3.2 财政部门职能调整

3.3.3 财政监督与风险防控

3.3.4 财政信息化建设

4. 财税体制改革的现状与问题4.1 取得的成绩

4.2 存在的问题

4.3 未来的发展方向

5. 结束语

1. 背景介绍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财税体制改革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财税体制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收入、改善民生福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 财税体制改革的意义

2.1 促进经济发展

财税体制改革可以通过调整税制、优化财政体制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

2.2 提高财政收入

通过改革税制,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税收漏税现象,增加财政收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2.3 优化资源配置

财税体制改革可以通过调整税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资源从低效领域向高效领域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4 改善民生福利

通过财税体制改革,可以增加财政支出用于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和福利待遇。

3. 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中国传统概念上的财政体制,包括预算管理体制、(国营)企业财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税收体制和基建投资体制等内容。其中企业事业财务体制是基础,预算体制是主导和代表(如“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即是以“分灶吃饭”预算体制为代表的财政体制),税收体制、投资体制等则分别规定收入、支出方面的有关体制问题。

财政和税收体制反映、规定、制约着国家(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两大基本经济关系,也反映、规定、制约着政府理财的职能范围、管理重点和行为方式。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年间,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是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的财政、税收体制配套改革,在我国初步搭起了能够较好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而在此之前,还有三次较重大的财税改革举措。

“分灶吃饭”体制的实行及仍存在的问题

1980年,在经济体制改革之初,农村改革方兴未艾之际,中国选取财政分配为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突破口,向地方下放财权,改变“收支挂钩,总额分成,一年一变”的财政体制,按照经济管理体制规定的隶属关系,明确划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收支范围,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简称“分灶吃饭”体制。这是传统体制开始向新体制渐变的财政分水岭。

1985年,在第二步利改税基础上,将“分灶吃饭”的具体形式改为“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即按照税种和企业隶属关系,确定中央、地方各自的固定收入(所

得税、调节税等),另有共享收入(产品税等);支出仍按隶属关系划分。这时已有“分税制”的概念和讨论,但体制的实质仍是渐进过程中的财政包干制。

1988年,在1985年体制的基础上,对收入上解比重较大的17个省、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实行了“收入递增包干”和“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等几种(后来曾发展、归结为六种)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简称“地方包干”。这使中国渐进改革中的企业包干加上财政包干,形成了包干制的“鼎盛时期”。

在实行“分灶吃饭”之后,财政体制改革除预算管理体制方面的数度调整之外,还取得了如下一系列进展:

——调整国家与企业分配关系,扩大企业留利和更新改造资金规模。经过80年代初的利润留成,1983年和1984年的两步“利改税”,1987年后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的探索和90年代后逐步树立“税利分流”方向,形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思路和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方针,在扩大企业财权之后,又将企业独立商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入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地位,逐渐引上轨道。

——改革税制。初步形成了多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复合税制,适应市场取向改革和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的要求,使税收在筹集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生活方面的作用大大加强。

——改革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80年代曾有“拨改贷”的探索,并在一些建设项目中试行投资包干办法和对工程进行招标、投标承包的经济责任制。从1988年开始,对中央级基本建设投资实行基金制办法。90年代,终于形成了与市场经济的国际惯例接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合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制度。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与财务制度,强化支出约束机制。从1980年开始,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预算包干办法,有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对有收入和经济偿还能力的文教科研事业单位实行周转金制度,并建立科技成果有偿转让制度,等等。

虽然80年代以后财政改革有上述进展,但直至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前,普遍实行的“分灶吃饭”框架内的财政包干制,却始终未能消除传统体制弊病的症结,主要问题表现在:

1.仍然束缚企业活力的发挥。

各级政府“条块分割”地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控制企业,是传统体制的根本弊病所在。在改革之后实行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中,由于是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组织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因而这一弊病于政府财力分配中以体制因素形式得到延续,只不过在行政性分权格局中,行政隶属关系控制总地说从“条条为主”变为“块块为主”,由行政部门的单一指令变为指令加上企业实际很难违拗的“商量”和暗示。相应而来的,是各级政府始终热衷于尽力多办“自己的企业”和对“自己的企业”过多干预与过多关照,“放权”难以真正放到企业一—尽管国家“减税让利”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方,多数国有企业

仍然迟迟不能“搞活”。搞不:活“的另一面是搞不”死“,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照样由政府搭救,基本上不存在规范的优胜劣汰、存量重组的机制,”破产法“对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形同一纸空文。也正是与行政隶属关系控制网络紧密相联,国营企业的行政级别,始终是对企业行为十分重大的影响因素,其厂长经理,总是作为行政系统”官本位“阶梯中某个台阶(级别)上的一员,这一身份与市场经济要求他们扮演的企业家身份,在不断地发生冲突。因为这两种身份必然要接受不同的信号导向,追求不同的目标,前者为行政系统的信号和官阶升迁的目标,而后者为市场的信号和企业长远赢利的目标。结果必然是企业的所谓”双重依赖“问题,而且在前述体制环境中,国有企业厂长经理对于上级行政主管的依赖(或跟从),必然是更为主导性的和”荣辱他关“的。于是,企业自主经营仍步履维艰,大量的行政性直接控制或变相的行政控制,和各种老的、新的”大锅饭“,难以有效消除。

2.强化地方封锁、地区分割的“诸侯经济”倾向,客观上助长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投资膨胀。

“分灶吃饭”财政体制与过去的“总额分成”体制相比,固然提高了地方政府理财的积极性,但这种积极性在增加本级收入动机和扭曲的市场价格信号的导向下,必然地倾向于多办“自己的企业”,多搞那些生产高税产品和预期价高利大产品的项目。因而地方政府热衷于大上基建,兴办一般赢利性的项目,特别是加工工业项目,不惜大搞低水平的重复建厂,不顾规模经济效益和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并且对本地生产的优质原料向其他地区实行封锁,对“自己的企业”生产的质次价高产品强行在本地安排销售和阻止其他地区的优质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国家对烟、酒等产品规定高税率,本来是要达到限制其生产、消费的“寓禁于征”的政策意图,但在这种体制下,高税率却成了地方政府多办小烟厂、小酒厂以增加本级收入的刺激因素,发生了明显的“逆调节”。遍地开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