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上海法租界别墅

合集下载

上海“大通别墅”聚餐会点滴

上海“大通别墅”聚餐会点滴
餐厅不大,布置整洁,菜肴简朴精美,出自包达 三夫 人家小 厨师 之杰作 。
本人参加过三次,是王绍鏊、盛丕华、张纲伯、 包达三、沈子槎、邱文奎( 均是民建成员) 来约我赴 会的 。一 次是1946年 12月下 旬某 日, 餐会上 主要 针 对国民党破坏旧政协决议、悍然召开伪国大、制定伪 宪法,研究我们应如何联合各 面发表声明向国内呼
本人当时担任中国民主建国会总会理事兼秘书处 副主任( 兼中华职业教育社社员组主任) ,奉命跨党 又兼民盟上海市组织委员、民革上海市某支部委员, 因而有机会参加的各种聚餐会有好几个。在此先简记 “大 通别墅” 聚餐会 点滴如后 。
“大通别墅”11号为工商界人士包达三住宅,坐 落在法租界赵主教路,地点僻静。这个聚餐会何时发起 已记不 清,大概在1946年6月23日大游行 赴南京请愿 之前。每周固定举行一次,由包达三主办,每次圆桌一 席。 固定 到会者 有陈 叔通 、马寅 初、 马叙伦 、盛 丕华 、 张纲伯、许广平、周建人、王绍鏊、沈子槎、邱文奎等 11人 。如 果临时 约人到 会参加 ,亦 不超过 一圆 桌席位 , 有时坐得满满的。餐会经费由工商界人士筹支。经办此 事者沈 子槎、邱 文奎,对 外称由包 达三做东 。据我所 知, 沈子 槎捐献较 多,而 邱文奎 奔走尤力 。
“‘
通别墅” 上聚 海餐 会 大点 滴
●■ ●
◇范尧峰
被迫 转入地下
不顾白色恐怖 持续达
数年之久
自从19 46年夏国民党特务杀害李公朴、闻一多于 昆明,并在上海布置“黑名单”迫害陶行知致其猝死以 后,又于 1947年10月27日下 令解散中国民主 同盟, 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都被迫转入地下,白色恐怖日益 严重。当时各界民主人士在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教育影响 下,为了交流情况研究形势,以“聚餐会”形式进行的 聚会非常多。不仅是工商界、教育界和文化界,还有许 多人都 这样聚会 ,但其内 容、成员 和做法就 各有千秋 了。

美庐别墅历史介绍

美庐别墅历史介绍

美庐别墅历史介绍
美庐别墅,位于上海市长宁区中山西路1243号(今淮海中路1025弄1号),是一幢英式建筑,建于1910年。

目前,这幢别墅是上海现存的为数不多的19世纪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别墅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重要建筑。

美庐别墅占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

美庐别墅的大门上有一块石匾,上面写着“美庐”两个金色大字。

进入大门后是一个小小的花园,园内种满了花草树木,环境幽静。

在花园的北侧是一座三层楼房,这就是美庐别墅的主人——张治中在上海居住时所住的地方。

二楼还有一间客厅和一间卧室。

二楼的南侧则是一个大的餐厅,餐厅中有两张八仙桌和五把椅子。

餐厅对面则是主人的卧室和书房。

在房间内部可以看到客厅中摆着两张很大的沙发和两张茶几。

房间外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有假山、亭子、喷泉等。

在张治中之前,美庐别墅已经经历过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工作。

—— 1 —1 —。

法租界

法租界

乘地铁到肇嘉浜路站。

穿过肇嘉浜路,即进入了昔日的法租界。

肇嘉浜路永远是条分界线,路的南北风格打不相同,穿过肇嘉浜路一下子由喧嚣进入了宁静,旅程也有这里开始。

第一站:武康路。

武康路位于法租界的西部,由于更加远离闹市,这里成了许多民国时期许多军政要人所青睐的住处,因此这里有许多别墅,包括陈果夫,黄兴等人的故居。

巴金晚年也有很长一段时间住在这里。

这条路上,既有各式的别墅,又有不同风格的公寓。

上海的马路里个人最喜欢这条,因为这里不管白天黑夜,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安静,怕晒太阳的女生也不用担心,旁边高大的法式梧桐可以为MM们阻挡紫外线。

线路:沿高安路直走,看见康平路左转(康平路也可是一条很有韵味的马路哦,在文革的时候可是赫赫有名,曾经的上海市委所在地)见宛平路右转,进入淮海路左转,期间会经过宋庆龄故居,如果有兴趣可以进入参观,没有兴趣继续往前走,就能看到武康路,沿着武康路往前走吧,这里都是法租界的精华区。

第二站:陕西南路淮海路。

经过上午的徒步,该到吃午饭时间了,陕西南路淮海路这边我想不用多说了~路线:在武康路复兴西路右转,往前,到陕西南路右转。

第三站:马勒别墅马勒别墅在陕西南路南路和延安中路交界处。

它是上海40处优秀历史文物建筑之一;是英国冒险家马勒,按照其小女儿梦中所见,如安徒生童话般的城堡,建造的。

该城堡式别墅,总共拥有106间,大小款式各不相同的房间。

别墅于1936年建成,具有浓郁的北欧挪威建筑风格。

想要享受一下悠闲的午后小资生活,来这里喝下午茶是个不错的选择,价格有点贵,但小资一下,价格还是可以接受的。

路线:沿着陕西南路往北走,走到延安中路(延安中路就是英租界和法租界的分界)就能看到了第四站:延中绿地-大沽路-青海路-吴江路。

延中绿地有原来的二大会址和女校,也是个小资的地方。

大沽路上的贝庭号称是“最好吃的酸奶店”。

青海路上有樱花大道,虽然现在已然没有樱花了,但是还是可以走走~吴江路是条小吃街,虽然现在正在整修,但是上海第一家小杨生煎还在,可以去吃吃看~路线:陕西南路到延安高架人行道,延中绿地就在旁边,穿过延中绿地是大沽路,有小路通到青海路,在南京路口向南就是吴江路。

上海法租界“西区”租界发展史!

上海法租界“西区”租界发展史!

上海法租界“西区”租界发展史! 稍微熟悉⼀点⽼上海历史的⼈,都知道上海法租界有⼀个“西区”,以⾼雅、幽静著称。

其范围⼤致相当于现在徐汇区内的核⼼区域。

区内花⽊扶疏,梧桐掩映,散落其间的是⼀幢幢式样别致、风格各异的⾼级公寓和花园洋房。

据统计,哲理棋布着1450幢花园洋房、184幢豪华公寓和3000幢新式⾥弄住宅,花园洋房数量之多,居全市之冠。

这样集中地花园洋房群落,如今已成为中国仅有、世界罕见的建筑风景。

“西区”形成的历史,是与法租界的“西进运动”即向西扩张运动紧密联系在⼀起的。

法租界在历史上⼀共进⾏了三次扩张:第⼀次扩张在1860年,⼩东门外沿江的⼀⽚⼟地被纳⼊界内;第⼆次扩张在1900年,西界由今西藏南路向西推展到今重庆中路和重庆南路;第三次扩张在1914年4⽉,以《上海法租界推⼴条约》为依据,将今重庆中路和重庆南路以西⾄徐家汇原本席间纵横、村落散处的沃野平畴,全部划归法租界管辖。

这个法租界新扩充的区域,就是通常⼈们所称的“西区”。

法租界西区是上海租界最晚形成的⼀个区域,因此法租界反倒可以从容的为他进⾏整体布局,寻找最合适的发展定位。

“西区”的⼤规模开发,始于1914年《上海法租界推⼴条约》签订以后,这是上海社会财⼒最雄厚的时期。

经过开封后近七⼗年超乎常规的发展,到这个时候,上海开始步⼊所谓的“摩登时代”,并迅速成为整个亚洲最繁华和最国际化的⼤都会,被誉为“东⽅的巴黎”和“最世界主义的城市”。

上海迈向摩登和国际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上海⼯商业⼤发展、社会财富骤增和再分配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批“们分类别,接踵⽐肩”、来⾃全国乃⾄世界各地的城市精英快速聚集起数量不等的可观财富,⼀个新的上流社会和⼀个⽐上流社会远为庞⼤的中产阶级加速形成、壮⼤。

到1930年代,分布于商业、⾦融、交通运输、教育、新闻、⾏政机关等系统的各业职员,合计20万⼈。

如果再加上外国驻沪机构及外资企业中的外国职员,上海以职员为主体的中产阶级已突破20万。

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图)

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图)

上海十大经典老洋房(图)白公馆上海有一幢“白公馆”,它坐落在上海西区颇具诗意的的汾阳路上。

汾阳路树高枝繁,环境幽雅,路边的小洋楼也大都历史悠久,如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犹太人俱乐部、丁贵堂旧居、潘澄波旧居等。

当你不经意地踩晌这儿的落叶时,耳边还会响起一股流水般的钢琴或小提琴声,而在浓郁的悟桐树后的一座座幽静的花园里,一幢幢风格迥异、各呈奇姿的小洋楼正若隐若现……“白公馆”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白公馆”,是指上海汾阳路150号那幢气势非凡的灰白色洋楼,因为白崇禧、白先勇父子居住过而名噪海上。

其实,白氏父子在这儿居住的时间并不长,而在他们入住之前的数十年间,这幢洋楼早就发生过许多传奇故事了。

也许是因为白氏父子名声太大,所以人们习惯上就把这栋洋房称为“白公馆”。

解放以后,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了这幢花园洋房,曾先后作为上海画院和上海越剧院的院址。

改革开放以后,上海越剧院迁往淮海中路,这儿成了越剧院与梅龙镇酒家合办的越友酒家。

越友酒家的开头几年生意挺好,可是没几年,生意就淡下去了,只得把宅院旁边的越剧院练功房租给台湾宝莱纳餐饮有限公司开设德国啤酒餐厅。

后来,越友酒家的生意更清淡了,而德国啤酒西餐厅却越来越“火”。

一到夜间,灯红酒绿,鼓乐铿锵,菲律宾乐团的热情演出,把三层楼面的近千名食客们鼓动得心脏摇荡……最后,宝莱纳把越友酒家也“吃”掉了。

现在,这幢花园豪宅成了宝莱纳的“仙炙轩”极品烧肉餐厅。

餐厅保留了楼内原有的建筑特色及装潢,又重新作了规划整建。

“仙炙轩”奉行“品质至上”的服务特色,每天迎来大批海内外的美食家。

昔日的将军故居,今日依旧名流汇集。

张学良公馆九·一八事变前后,张学良是个风云人物,但却扮演了悲剧的角色。

1933年以后他曾三次来上海,有三处寓所。

第一次是1933年3月,他通电全国下野并准备出洋考察,随后从北平来沪,宋子文为他安排住在福煦路(今延安中路)181号。

就是在这里,他戒去了毒瘾。

一个月后,他去了欧洲。

爱庐

爱庐

爱庐东平路9号,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时,宋美龄的陪嫁“爱庐”,现在属于Sasha’s西餐厅和上海音乐学院中等音乐专科学校。

蒋宋住宅区衡山路一带星罗密布着一群花园洋房,这里曾是蒋介石及其军官下属的住宅区。

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

不过这所住宅也不是蒋介石掏钱买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

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

这是一组法国式的花园别墅,由一幢主楼与两幢副楼组成。

别墅正前方是一片占地近千平方米的草坪,草坪之南有一汪池水,两座假山,那座大假山上刻有蒋介石亲笔题写的“爱庐”二字。

“爱庐”现为上海京剧院。

“爱庐”周围,衡山路东平路口10多栋花园别墅,都是宋家、孔家和陈立夫、陈果夫留下,角上有一栋,如今开了间“Sasha酒吧”,还有些附属建筑开了店。

这一栋栋的别墅中曾经住着决定一整个国家命运的人物,如今掩映在一派灯红酒绿之中。

不知身在其中的人们在品味口中的饕餮之时有否些许感受历史的沉重。

来历建于1932年,蒋宋婚后就住在这里。

1951年贺绿汀创办音乐少年班,后改名上海音乐学院附中,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附中迁入。

法国式建筑,建筑面积4259平方米,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假三层。

平面呈曲尺形,使正立面分成纵、横二个部分。

横立面在右,竖三段布置,中间突出,一、二层都作大拱券,一层为门廊,二层内阳台,置宝瓶式栏杆,方形窗户,部分门洞作拱券形,红瓦缓坡孟莎式屋顶,开双坡老虎窗,粘卵石外墙,仿石块水泥隅角。

蒋宋爱庐成学校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前,在上海的住所大多是临时的,到了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结婚,才在上海真正安置了一个家。

不过这所住宅也不是蒋介石掏钱买的,而是他大舅子——宋美龄的哥哥宋子文买来作为宋美龄的陪嫁。

这幢法式花园洋房位于法租界贾尔业爱路9号(现东平路),由一座主楼与两座副楼组成。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
老洋房,在上海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的东方韵味与欧洲风情并存,复古的建筑,回旋的弄堂,它藏着老上海的时光秘密,可以把你带回那个怀旧而摩登的年代。

接下来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为大家盘点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荣宅、马勒别墅上榜,想了解更多的一起往下看吧!
上海必打卡的十大顶级老洋房
1、荣宅
荣宅是一处坐落于静安区陕西北路186号的百年老宅,由清末民初中国企业家荣宗敬于1981年购入,
从建好后就被称为是上海最为高雅的花园洋房之一,2005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11年由意大利和中国专家组成的团队对宅邸进行装饰与结构保护工作,2017年开始对外开放。

2、原英领事邸
原英领事邸是一处位于上海外滩33号的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而这两层砖木结构房屋于1882年落成,2012年作为百达翡丽上海源邸重新开幕,用以展示品牌现有的时计系列、高级珠宝和珍惜工艺系列。

3、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是位于上海宝庆路3号,曾是伤害最大的私人花园,曾是染料大王周宗良的宅邸,而宝庆路3号总占地面积达4750平方米,经过修缮,目前已经是内部藏有三百多件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珍贵藏品的交响乐博物馆。

关键字:建筑别墅。

上海法租界旧址:领略历史名人足迹

上海法租界旧址:领略历史名人足迹

上海法租界旧址:领略历史名人足迹上海法租界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

位于上海徐汇区、黄浦区、静安区一带的法租界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法国在上海租界的特殊存在,现如今成为了一处众多历史名人足迹的地方。

法租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南京条约》签订,该条约开启了近代中国沿海各地开埠的大门,允许外国商人进入中国进行贸易活动。

罗马教皇庇护九世将法国设置在中国主要沿海城市上海的租界,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法租界,与天津、广州等地的法租界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史的一部分。

上海法租界的特殊地位吸引了许多历史名人来此居住、工作和留下足迹。

其中最著名的名人之一是中国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

他在19世纪30年代曾经在上海法租界定居,他的大部分重要作品也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完成的。

徐霞客对中国的地理、文化、历史有着深入的研究,他的著作《徐霞客游记》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地理学著作之一。

在法租界的日子里,徐霞客与当时的外国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也搜集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地理文化信息。

除了徐霞客之外,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鲁迅也曾在上海法租界留下了他的足迹。

鲁迅在上海从事医务工作期间,居住在法租界内。

他的许多重要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都是在这段时间创作完成的。

鲁迅对于中国社会的冷酷现实和封建思想的批判,为中国社会带来了一次文化思潮的革命。

另外,上海法租界吸引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其中包括法国哲学家沙特波利。

他是法兰西共和国的代表之一,也是法租界的重要人物之一。

沙特波利在上海法租界的居住期间,积极参与到中国知识分子的交流活动中。

他倡导文化多元化和自由主义,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深远。

上海法租界不仅有徐霞客、鲁迅等历史名人的足迹,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展示着这个区域独特的历史和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外滩,这座长500米的滨江大道是上海法租界的象征之一,也是上海城市风貌的代表。

外滩两侧的俄罗斯别墅、意大利风情街等建筑都是上海法租界历史的重要遗迹。

上海的老建筑

上海的老建筑

上海的老建筑(出处不详,可能是骑众,可能是摄影无忌,可能是蜂鸟。

走长宁时参考过一部分,还不错)一、泰安路1、泰安路50号在泰安路,兴国路的转角,是一幢扁扁的梯形的奇怪楼房,二十年来几乎每天从它门口走过,直到有一天在街对面突然发现他是这么一幢洋气、漂亮、奇特的建筑,拍下来的照片让人感觉这是在法国街头,遗憾的是他的对面是一个公共厕所,而不是别的。

2、泰安路76弄,亦村亦村4号是人民音乐家贺绿汀的故居,他1956年就在此定居,直至1999年4月27日,在这里走完了自己96年的生命历程。

贺老的寓所建于1945年,是幢二层楼的现代式花园住宅,人字形屋顶,红平瓦铺盖。

山墙顶开三个山字形透气孔,壁炉烟囱设置在西墙一侧,底层南房为贺绿汀客房兼琴室,侧房是女儿元元闺房,楼上是卧室、起居室和书房,庭前有一个将近200平方米的大花园。

这里曾留下不少名人的足迹:巴金先生在这里看望过贺老,梅兰芳在这里拜望过先生,傅聪在这里向贺老求教过琴艺……3、泰安路115弄,花园住宅(周谷城寓所)泰安路115弄1-8号花园住宅,隔泰安路与卫乐园相望,原为陈家巷乡村,系德国外侨于1912-1936年间建的英国古典式和西班牙式假三层住宅,由黄迈士设计,共三排九幢,占地面积1.3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840平方米。

英国别墅立面部分木构架外露漆绛红色,山墙有凸窗,挑出小阳台,东面山墙凸出壁炉和烟囱,门庭高敞,半圆旋梯通向二楼。

西端有和厨房相连的两层车库,住宅客厅面积较大,大客厅东侧是会客厅兼书房。

西班牙住宅系缓坡屋面,盖圆筒瓦,铁制阳台栏杆,窗间有绞绳纹小柱。

每幢住宅南面均有较大的花园,园内绿树成荫、绿草茵茵,环境优雅。

该弄原为德士古洋行高级职员住宅,1949年解放前夕外侨均撤离回国。

上海解放后多为部队、地方干部居住,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教授,毛泽东的挚友周谷城,曾较长时间居住在此弄6号。

该弄1989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

上海滩百年最顶级的十大老洋房!每一栋非常豪华,你都打卡了吗上海滩住宅别墅宅邸沙逊上海是一座历史与现代感并存的城市,而近些年越来越多人喜欢去有故事的百年老洋房拍照打卡,上海的老洋房是上海最经典的住宅,每一幢都承载着一个当年上海滩的传奇故事。

上海老洋房是指1949年前建造的,一般为四面或三面临空,装修精致,备有客厅、餐室,有数套卫生间等结构较好的独立式或复式、别墅式住宅。

徐汇区和卢湾区的交界处老洋房的踪迹较多。

本文就为大家盘点并介绍上海十大百年老宅,一起了解下吧。

一、马勒别墅在淮海中路与东湖路转角,即今东湖路7号内有一幢被大块草坪相围的二层洋房,这幢花园洋房由英商瑞康洋行老板约瑟夫(R.M joseph)兴建于1925年。

马勒别墅占地五千余平方米,花园面积近两千平方米。

主建筑为三层斯堪的那维亚式挪威风格建筑,宛如童话世界里的城堡。

由于东湖路旧名杜美路,这里也被上海人叫作“杜美花园”。

今为东湖宾馆使用,对外开放。

二、外滩源33号原英国领事馆是一处位于上海外滩33号的上海最早的领事馆建筑。

1849年建成,那是外滩第一座高楼,万国建筑之始,上海城市之初。

这座年逾120多年的建筑,是上海外滩建筑群中至今仍保存的年代最久的近代建筑,虽然建筑局部经多次修理已改动,但是基本格局仍保持,它是上海近代历史的一个见证。

随着“外滩源”工程的启动开发,这幢老建筑焕发出新的光彩。

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计划改造后地上建筑约6490平方米,地下约1.4万平方米,将建成展示馆、会务、文化、沙龙、公共绿地、亲水平台和公共停车场等为一体的,具有国际最高水准和浓厚历史文化艺术氛围的公共社交区域。

三、丁香花园位于华山路上的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好的老洋房之一。

丁香花园的盛名,不仅在于其建筑本身,还在于洋房主人身份的传奇色彩。

这座花园传闻是晚清北洋大臣李鸿章的私家花园,后来传给了他庶出的幼子李经迈。

此园集西洋花园官邸建筑与中国江南园林于一体,园中建有三幢西式花园别墅,其中1号楼即为李鸿章和丁香居住的丁香楼,二楼为19世纪后期美国式的别墅建筑。

上海名宅

上海名宅

—— —— “ 沪
( 汾
小 白 宫号)
“罗别根花园”的建造者沙逊是英籍犹 太人,是到上海最早的外国冒险家,20世纪 30年代被称为上海地产大王。这栋别墅属 典型英国古典式乡村别墅风格,建筑面积在 900平方米左右。
马勒别墅
(陕西南路30号)
位于现延安中路陕西南路拐角处,有一 幢极具北欧风情的花园别墅--马勒别墅, 于1936年落成。传说这所房子的设计是依照 当年花园主人马勒最宠爱的小女儿一个梦境 设计的。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 式别墅,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 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 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斯堪的那维亚情调 的乡村建筑风格。主楼的外墙用泰山面砖镶 嵌,颇具特色。
蒋 介 石 与 宋 美 龄 的 住 宅
丁香花园(华山路849号)
丁香花园,是上海滩最负盛名、保存最为完 好的老洋房之一。丁香花园传说是李鸿章为其 七姨太丁香所建的藏娇之所,所以称丁香花园。 其实这是其子李经迈所置的住宅。 进门不远,便见一绪龙墙蜿蜒起伏,盘旋而 行,龙头伸向园中的未名湖畔。龙墙长百余米, 有“一条蛟龙卧半园”之说。园内曲桥流水, 亭榭掩映,草坪如茵,景色秀丽。
这座有着北欧挪威建筑风情的城堡式别墅宛如一座华丽的小宫殿中间双坡顶的装饰木构件清晰外露构件间抹白灰缝条比较典型地表现出了斯堪的那维亚情调的乡村建筑风格
上海,以她丰厚的历史沉淀下 一批别具风韵的住宅建筑。老上海 名宅的房屋主人许多都是老上海历 史人物,一幢房屋一个业主即是老 上海历史的一个片断。如今,虽然 房屋大多数已经易主,但是见证历 史的房屋还在,这些历史遗产具有 上海独特的人文特色和深厚的文化 底蕴,是上海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 。
张 学 良 公 馆 周 恩 来 公 馆 孔 祥 熙 住 宅

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上海法租界(法语: La concession française de Changhaï),位于上海市卢湾和徐汇两区内。

上海法租借由河内直接管理。

近代中国4个法租界中开辟最早、面积最大、也最繁荣的一个。

(另外三个是天津法租界、汉口法租界和广州法租界(沙面))。

同时也是上海的两个租界之一(另一个是上海公共租界)。

设立:1849年开辟。

扩张:1900年小幅扩张。

1914年大扩张:法新租界,20年代发展成上海最好的住宅区。

收回: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法国侨民上海法租界旁的徐家汇是天主教法国耶稣会在华活动的两个中心之一(另一个是河北献县),各种教会机构——圣伊纳爵堂、主教府、好几个修道院、天文台、印刷所、藏书楼、男女中学等等形成规模庞大的教会区。

江苏、安徽两省的天主教都是从这里衍生而来。

1861年6月29日,法租界内建成第一座天主教堂(洋泾浜圣若瑟堂)。

震旦大学和广慈医院位于法租界的中心地带。

在外地的天主教修会和教区也纷纷在上海法租界设立帐房,经营房地产。

相比之下,法国对华贸易不够兴盛,法租界内只有寥寥可数的几家法国商行,出口生丝到里昂。

英美侨民1920年代,在公共租界经营的英美商人,纷纷选择在法新租界营建住宅。

美国人在贝当路兴建了美童公学和国际礼拜堂。

白俄难民沙俄时代,俄国在上海的势力较小,1915年有402人,住在法租界的只有41人。

1917年十月革命后,有7000名俄国难民蜂拥抵沪,大批贵族。

1931年,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有大批俄侨从哈尔滨转移到上海。

30年代上海俄侨总数为1.5万到2万人。

1934年,法租界有俄侨8260人。

(公共租界1935年有俄侨3017人)。

他们在法租界修建了2座漂亮的东正教堂:圣母大堂和圣尼古拉斯堂。

白俄在上海虹口提篮桥一带站稳脚跟后,都设法移居到法租界居住。

1920年,法租界仅有210名俄侨,1934年,增至8260人。

上海豪宅发展史

上海豪宅发展史

上海豪宅发展史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一直以来都是豪宅的聚集地。

豪宅不仅仅是一栋楼,更是座城市的象征,是一座城市文化、历史和经济的缩影。

在上海,豪宅的发展历史悠久,从民国时期的花园洋房到当今的高档公寓,每一个时期都有它独特的风貌和特点。

本文将以上海豪宅发展史为主题,为读者全面展示上海豪宅的演变过程。

一、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外滩租界的中心,这时期的上海豪宅主要以花园洋房为主。

这时期的花园洋房大多数由外国人兴建,具有浓厚的外国建筑风格。

这些花园洋房置身于花园环绕之中,拥有独立的大门和绿化环境,是当时上海社会精英的象征。

其中最有名的是董家渡别墅、蓬莱公馆和梧桐树庭园等。

二、新中国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上海豪宅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新中国时期,上海豪宅逐渐由花园洋房向高档公寓发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原有的花园洋房已经无法满足住房需求,有必要建设更多更大的高档住宅。

在这一时期,上海的高档公寓开始兴起,如圆明园、东海明园和虹桥花园等。

三、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上海迎来了新一轮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豪宅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一时期,上海的豪宅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不再仅仅局限于高档公寓,还涌现出别墅、豪华公寓和联排别墅等多种形式。

四、21世纪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豪宅的建设更加多元化和高端化。

除了传统的高档公寓以外,还涌现出了更加高端的豪华别墅、豪华公馆和高层观景公寓。

这些豪宅大多位于黄浦江畔或者外滩,享有得天独厚的城市景观和便利交通。

五、未来展望随着上海金融中心的地位不断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海豪宅的发展前景也将更加美好。

未来,上海豪宅的建设将朝着更加绿色、环保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力求为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和便利的生活环境。

总之,在上海豪宅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到上海这座城市的巨大变迁和发展。

老院改造经典案例

老院改造经典案例

老院改造经典案例
老院改造旨在将老旧建筑物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提升其功能性和美观度,让建筑物适应现代需求。

下面介绍几个老院改造的经典案例。

1. 青岛世博园老院改造
青岛世博园老院改造项目将一个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老院改造成为一个集创意园、休闲场所、时尚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空间。

改造后,老院保留了原有的古朴风格,增加了现代元素,营造了舒适的居住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氛围。

2. 上海法租界老院改造
上海法租界老院改造项目是将一处建于20世纪初的老院改造成为一处豪华别墅。

改造后的别墅保留了原有的复古风格,同时增加了现代化的设施和装修,使之成为一处时尚、高端的住所。

3. 北京798艺术区老院改造
北京798艺术区老院改造项目将原本的老式工厂和仓库改造成
为一处集艺术、文化、娱乐和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文化中心。

改造后,老厂房保留了原有的工业风格,同时引入了现代化的设计理念,创造出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

以上三个老院改造案例充分展示了老院改造的魅力和潜力,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改造,老旧建筑物可以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城市中的新亮点。

- 1 -。

上海老别墅洋房

上海老别墅洋房

上海老别墅据统计,旧上海花园洋房的分步大致为:徐汇区39%、长宁区29%、卢湾区9%、静安区8%、虹口区7%,其他区零星分布的大约是8%。

这些区内的汾阳路、愚园路、武康路、湖南路、思南路、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茂名路原先居住着不同阶层的人士。

汾阳路作为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的上海,老洋房约有6000幢左右,建筑风格迥异,主要分布在徐汇、长宁、卢湾、静安和虹口。

据统计,旧上海花园洋房的分步大致为:徐汇区39%、长宁区29%、卢湾区9%、静安区8%、虹口区7%,其他区零星分布的大约是8%。

这些区内的汾阳路、愚园路、武康路、湖南路、思南路、长乐路、华山路、兴国路、茂名路原先居住着不同阶层的人士。

政界要人多住在徐家汇一带,商人住在愚园路、华山路一带,而知识分子、技术精英则主要集中在卢湾区。

汾阳路原来叫“毕勋”路,因为在法租界,所以以当年驻华法国领事的名字命名。

当年法租界为了开辟通往徐家汇教区的通道,不断向西越界修路。

毕勋路开通以后比较冷落,两侧多为农舍田地,比较适合欧洲人在郊外建别墅的习惯,于是纷纷在该路抢占地皮建住宅,形成了今天的老别墅区。

汾阳路也被称为会唱歌的街道,上海音乐学院是其显著的标志,乐器店沿着汾阳路两边的法国梧桐一路跳跃过去。

上海音乐学院汾阳路20号就是上海音乐学院,为1927年由蔡元培先生与萧友梅博士共同创办的中国最早的高等音乐学校。

上图是贺绿汀音乐厅和上海音乐学院礼堂兼国际俱乐部。

贺绿汀(1903-1997)湖南邵阳县人。

1923年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修科,随陈啸空等学习音乐。

贺绿汀先生还长期担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多次参加国际音乐活动。

一九八三年,他被国际音乐理事会选为终身荣誉会员,成为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音乐家。

贺绿汀先生一生创作甚丰,共成就了三部大合唱、六部歌剧、近二百首歌曲、五首钢琴曲、七首管(弓加玄)乐曲、二十七部电影音乐和一些器乐独奏曲,并为五部话剧配乐,很多都是传世之作。

安福路“虽败犹荣”的白俄贵族别墅

安福路“虽败犹荣”的白俄贵族别墅

安福路“虽败犹荣”的白俄贵族别墅安福路旧名巨泼来斯路(Dupleix Route)。

1943年汪伪政权接手上海时,用江西地名正式改名“安福路”。

这里要褒奖一下过去的翻译,中文音译“巨泼来斯”,完全是法语的味道,而现在媒体同样遇到这个“Dupleix”法语人名,直接翻成“杜普雷斯”(可能杜蕾斯广告看多了),一下子法语浪漫的情调就无影无踪。

这又是差距。

Dupleix,法国海军上将。

当年东方汇理银行(Banque de l'Indochine)的百元大钞上印的就是这位海军上将的头像。

说起安福路上的老房子大家都耳熟能详。

比如:安福路201号。

这里是旧上海市长吴国桢的宅邸。

吴国桢当年因为不认同蒋经国“打老虎”“铁腕治经济”的做法,开罪了这位“太子爷”。

国民党撤到台湾后,吴国桢曾为第一任“台湾省”主席。

安福路233号。

“巨泼来斯公寓”,建于1918年,为中西合璧式样,简化的古典式风格,建筑体形简洁。

“巨泼来斯公寓”的木制楼梯非常精美。

安福路284号。

建于1937年,原为王宠惠私宅,占地8000方米。

原建筑已被大火烧毁,现存的建筑是后来复建的。

英国式花园住宅。

王宠惠民国第一法学家,曾担任外交总长、国务总理,1950年出任台湾司法部长。

安福路289号。

上海媒体笔下“引领青年时尚”的话剧艺术中心。

但是安福路260号跟255号知道的朋友就很少。

安福路260号紧闭的大门,让人有种距离感,不敢轻易靠近。

每次走过260号,绿色的大门都紧闭,只见大门上金色的“啟爐”两字。

透过茂密的大树隐隐约约看见里面似乎插着英联邦的旗帜。

这幢别墅是什么情况?一直查不到出处,感觉很神秘。

后来看到新闻才知道,原来这里是澳大利亚总领事的官邸。

老外就是会选地方。

1月26日中午,杨雄常务副市长在安福路260号澳大利亚总领事官邸,出席澳大利亚国庆招待会,市外办副主任范宇飞等中外来宾约200人应邀出席招待会。

安福路255号外墙为小鹅卵石贴面处理,简朴、内敛,很低调,但法租界少见的哥特式外观,让人过目不忘。

小资之旅漫步上海的法租界

小资之旅漫步上海的法租界

小资之旅漫步上海的法租界漫步上海的法租界,仿佛穿越时光隧道,踏入了一个富有历史与浪漫色彩的世界。

这个独特的地方,曾经是法国在上海租借的地区,保留下了许多西方建筑、文化和风情。

让我们一同展开小资之旅,感受这个迷人区域的魅力。

一、历史渊源法租界的建立始于1849年,是为了满足当时法国商人的特殊需求。

这个区域起初只是一个小型贸易港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法国人逐渐在这里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社区。

法租界最鼎盛的时期是20世纪30年代,法国的文化、艺术、时尚在这里蓬勃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法国殖民地风格。

二、浓厚的欧洲风情漫步在法租界的小巷中,仿佛置身于欧洲某个古老的城市。

法式建筑遍布街头巷尾,洋气的阳台、雕花的门廊,尽显浓郁的欧洲风情。

还有那些保存完好的老式石库门,它们见证了老上海的繁华与沧桑,给人一种往事如烟的感慨。

三、文化交融的街头小店法租界的街头巷尾,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店。

这里有花店、甜品店、书店、咖啡馆等等,每一个店面都透露着独特的艺术氛围。

在这里漫步,品味一杯香气扑鼻的咖啡,或者选一本好书,坐在阳台上静静享受悠闲的午后时光,仿佛时光在这一刻变得静谧而美好。

四、美食天堂除了文化与艺术氛围浓厚外,法租界还是一个美食天堂。

这里的餐厅和小吃摊贩汇聚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无论是法国料理、意大利面,还是当地的上海菜和小吃,都能在这里找到。

午后时分,来到一家法式餐厅,品尝一道道精致的法国菜肴,配以一杯红酒,仿佛置身于浪漫的巴黎。

而夜晚来临时,法租界的街头小吃便开始热闹起来,各式各样的小吃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勾起人们的味蕾。

五、文化艺术的殿堂法租界不仅是一处浓郁的历史风貌,还是上海文化艺术的殿堂。

这里有许多画廊、艺术展览馆和文化中心,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

无论是绘画、摄影还是音乐、戏剧,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艺术形式。

六、与历史对话的步行街如果你对历史充满兴趣,那么前往南京路步行街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这条步行街连接着法租界和外滩,是上海最著名的商业街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