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商鞅变法
中国历史:商鞅变法
发生时间:公元前356年和前350年
所属年代:春秋战国时代
发生地点:秦国
相关成语:作法自毙安于故俗,溺于旧闻
商鞅即卫国公孙鞅,姓公孙氏,名鞅,也称卫鞅。
少好刑名之学,曾作过魏相公叔痤家臣。
后来公叔痤去世,公元前359年,卫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续修穆公之业,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先以帝道说之,孝公时时瞌睡;次以王道说之,然而犹未中旨;最后以霸道说之,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变法强国主张,孝公大悦,任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公元前356年,商鞅进行第一次变法,内容包括:(一)颁发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到了公元前350年,商鞅又进行第二次变法,进一步从经济和政治上进行改革,内容
包括:(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徵收军赋;(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两次变法,使得秦国大治。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史记》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史记·商鞅变法》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
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
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
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
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
王许我。
汝可疾去矣,且见禽。
”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
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
卫鞅曰:“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见非于世;有独知之虑者,必见敖于民。
愚者暗于成事,知者见于未萌。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孝公曰:“善。
”甘龙曰:“不然。
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
因民而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
”卫鞅曰:“龙之所言,世俗之言也。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
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
”杜挚曰:“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法古无过,循礼无邪。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历史上第8课商鞅变法
03 商鞅变法的实施过程
舌战群儒,取得秦孝公的支持
商鞅通过与秦孝公的深入交谈,阐述自己的变法理念和策略,成功说服秦孝公支持 变法。
商鞅强调了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只有通过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起来,实现 统一天下的目标。
商鞅提出了“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强化君权、抑制贵族特权,得到了秦孝 公的认同和支持。
制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
促进了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鼓励 农业生产和提高农民地位,促进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推动了整个 国家的经济发展。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商鞅变法推行军功爵制度,激发了 士兵的战斗热情,提高了军队的战 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对商鞅变法的否定评价
剥削加重
商鞅变法推行严刑峻法,剥削百 姓,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导致社
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逐 渐崛起,成为一股重要的政治力
量。
地主阶级要求改革政治、经济制 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孝公顺应历史潮流,积极推动 改革。
秦孝公的改革决心
秦孝公深知改革的重要性,决 心通过变法使秦国强大起来。
秦孝公颁布《求贤令》,吸引 各地人才前来投奔。
商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秦 孝公看中并委以重任,开始了 他的变法历程。
第二次变法进一步深化了第一次变法的措施 ,包括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制等土地制度的 改革,以及统一度量衡等经济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变法主要针对政治、军事、经济 等方面进行改革,包括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奖励耕战等措施。
坚持改革,推行新法二十年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坚持改革,推行新法长达二十年。
会矛盾激化。
文化专制
商鞅变法推崇法家思想,限制了 学术自由和文化发展,对文化多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经济改革:①废井田,开阡陌。以们发展农业 的积极性。 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促进农业生产 的发展。 ③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 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为秦始皇统一度 量衡奠定基础
政治:奖励军功、加强集权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社会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变化, 呈现出全新的社会面貌。
2.各国进行变法,国家发展强大,秦国相对 落后。 3.秦国具备改革的有利条件,如国军权力比 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法家学 说受到认可;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4.秦国面临巨大的改革机遇:三家 分晋,实力大为削弱;士人游说, 为秦提供了大量人才。 5.秦孝公大力支持。 6.商鞅具备改革的才能、胆识、勇 气和决心。
①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打 击了奴隶主旧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 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 轻罪重罚,过于严苛。
③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④制定秦律,”翻诗书而明法令“。——用 法律形式把各项内容固定下来,影响深远; 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我国古典文化。
社会风俗——推动了社会进步。
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这就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军事上: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综合国力:公元前343年,秦国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派人送礼,各诸侯派人来称贺3、局限性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4、消极影响:推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导致了秦朝的暴政,对后世影响消极。
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倡导君主独裁专制,选错了政治体制的方向为后世君主专制埋下了祸根;改革不彻底,所以在我国封建社会初期特别是秦汉时期存在大量奴隶制残余。
五、商鞅变法有哪些特点?商鞅变法的特点可以从原因、内容、实质、地位、影响=几个方面来分析总结,具体表现:1、原因:商鞅变法顺应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和新兴地主阶级都要求。
简述商鞅变法内容
简述商鞅变法内容
商鞅变法是中国战国时期(公元前5世纪)秦国的政治改革,由秦国宰相商鞅主导。
这一改革旨在强化秦国的中央集权,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实力,为日后的统一中国奠定基础。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法治思想:商鞅提倡以法治国,推行以法律为准绳的统治。
他制定了
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使得国家的管理和决策更加规范和公正。
2.分封制改革:商鞅废除了封建制度中的世袭爵位,通过地理上的划
分设立郡县制度,由国家直接派官员管理。
这样可以减少诸侯对中央政权的影响,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3.土地改革:商鞅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实行均田制。
他通过平均
分配土地,取消了封建贵族对土地的垄断,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国家的军事实力。
4.长平之战:商鞅变法后,秦国实施了一系列军事改革,提升了军队
的战斗力。
在与赵国的长平之战中,秦军采用新的战术和装备,最终取得了胜利,奠定了秦国在中国战国时期的霸主地位。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强大和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打破了封建制度的束缚,推动了国家统一的进程,并为后来的秦朝统一六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商鞅变法也引起了一些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导致了一部分人民的不满和抵抗。
商鞅变法富国措施
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已经2021年10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10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2年1月1日起施行。
市长罗云峰2021年11月4日合肥市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基本医疗保险关系,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务院《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职工医保)、职工生育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居民医保)和大病保险的费用征缴、待遇享受,以及就医结算、医药服务、公共管理服务和基金管理等活动。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坚持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方针,遵循公平与效率兼顾、权利与义务统一、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要求,提高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保障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利用,筑牢保障底线。
第四条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分级管理、责任共担,全市统一筹资政策、待遇保障政策、协议管理、基金管理、经办服务和信息系统。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工作的领导,将医疗保障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应当按照规定做好基本医疗保险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应当按照要求做好居民医保宣传动员、参保登记以及缴费等工作。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商鞅变法是指商鞅在战国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推行土地私有制:商鞅主张废除井田制,推广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这使得土地分配更加公平,生产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加剧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
2. 推行刑法:商鞅认为,只有通过刑法来维护社会秩序,才能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
他颁布了严格的刑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3.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鞅认为,农业是国家的根本,鼓励农民耕种,限制商人的活动。
他颁布了“垦令”,倡导农民垦荒,奖励农耕,以此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4. 推行县制:商鞅在秦国实行了县制,设置了县一级的官僚机构,加强了中央集权。
5. 统一度量衡:商鞅主张统一度量衡,以便于管理和贸易。
他颁布了度量衡的标准器,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得秦国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变法运动的代表。
商鞅变法
大动荡 大变革
生产力 决 定 生产关系
铁器、牛耕使用
私田增多
经济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思想:百家争鸣
经 济 基 础
上 层 建 筑
决定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代
一、变法的原因:
1. 根本原因: 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 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 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2. 直接原因: (1)秦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秦孝公 希望通过“求贤”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四、变法的作用: 1.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肯定了封建土地私有 制的合法性,发展了封建经济,壮大了地主阶级的经济力量。
2.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发展和壮大了地主阶级政治 势力。 3.中央集权的实行和律法的制定,巩固了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 的统治。 4.秦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封建制度不断完善, 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国力最雄厚的国家,为秦始皇统一天下奠 定坚实的基础。
春秋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卒, 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 而得名。 战国 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 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 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前770-前476年)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时期(前475-前221年)
大发展
| | | 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 秦灭六国,统一天下
三、政治制度:分封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四、社会结构: 世袭 → 流动 | | 世卿世禄制 军功授爵制 五、文化思想:贵族 (礼乐) → 民间(百家争鸣)
延伸思考:
从商鞅变法的结局探讨对改革的基本认识。
商鞅变法内容和作用
商鞅变法内容和作用
商鞅变法的内容;
1、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2、按军功授爵,废除奴隶主贵族世袭特权。
3、建立县制,实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全国设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强迫人民编成“伍”、“什”,由国家统一控制。
4、奖励耕织,生产多的可免徭役,鼓励发展生产。
商鞅变法的作用:
1、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商鞅变法是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
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立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经济上:
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器的只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4、军事上:
奖励军功,达到了强兵的目的,极大的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
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故事一般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像人一样,有着生命和意志。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精选6篇),希望有所帮助!商鞅变法的历史故事篇1战国初期,7个诸侯国中,秦国是比较落后的。
有一天,在秦国京城的南门外,一根三丈长的木头竖立着,周围站满了人。
担任左庶长(秦国官名,相当于中原各国的卿)的商鞅当众宣布,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去,就赏他10金(秦以一镒为一金,一镒合24两)。
人们听了,议论纷纷,都不相信有这样的便宜事,谁也没去动它。
商鞅又下令说,谁要是搬了,增加到五倍,赏他50金。
这时,一个男子从人群中走出来,说“我来扛”就不费力气地把木头扛到了北门。
商鞅立刻叫人赏他50金。
围观的人都惊呆了,不由自主地说:“左庶长说话是算数的。
”商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得从头讲起。
商勒(约公元前390~前338年),卫国人,原名公列鞅,后因他在秦国变法有功,封于商地(今陕西商县),后人叫他商鞅。
当时的秦国,因远在西方,与齐、楚、燕、韩、赵、魏六国相比,比较落后,经常受到强国的欺负。
比如秦国河西地区大片肥沃土地就被魏国强占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为使秦国强盛起来,便下令求贤,广聚“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这时在魏国怀才不遇、有志难以施展的商鞅得到了这个消息后就来到秦国。
他三次晋见秦孝公,对他说,“要使秦国富强起来,必须实行变法,一方面要奖励英勇善战的将士,同时还要制定新的法令,做到依法办事,赏罚分明”。
秦孝公很赞成商鞅的主张。
可是一些朝廷大臣却竭力反对。
甘龙说:“圣人不改变民俗就可以统治,智者不变更制度就可以治国。
”商鞅驳斥他说:“治国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必须因时因事而异。
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一味效法古代。
商汤、周武王没有恪守古制,却能使国家强盛;夏桀、殷纣倒是死守古法,没有变革,却灭国了。
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 “李悝变法” 特点:改革既包括经济方面,又涉及到上层 建筑;目的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结果:战国时期正式进入了封建社会。
改革前的准备
商鞅舌战群雄
城门立信
商鞅舌战群雄的目的是什么?南门徙木的举措起了什么作用?
目的:批驳了保守派的错误观点,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用:取信于民,为变法奠定了舆论基础。
2)重农抑商,奖 励耕织
们生产积极性;稳定了财政 收入,增强了国家实力 便利赋税征收,为经济活 动提供便利。(实质是在 经济上加强中央集权)
3)统一度量衡
二、商鞅变法的措施
3、政治上: 措 施
作 用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1)废分封,行 强化了中央集权 县制,国君任免 官吏 2)推行什伍连坐 制度 3) 制定秦律,轻 罪重刑 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 制, 强化人民法律意识,保 证变法彻底执行; 措施过于严苛,容易激 起社会矛盾。
2、时代潮流: 实行“相地而衰征”、实行“初税亩” 改革变法 “李悝变法”
必要性:
3、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落后与其他六国, 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
春秋时 期齐国
春秋时 期鲁国
特点: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 实行“相地而衰征” 础,不涉及上层建筑;目的 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 实质: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 实行“初税亩” 性。
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3、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4、商业的发展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影响农业生产、 赋税和兵源;
其深远影响有 :
1、有利于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确保了赋役和地租征收。 2、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商鞅变法
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01 背景
03 结果 05 评价
目录
02 经过 04 影响
商鞅变法,是指卫国人商鞅在秦国实行的变法运动。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提出了废井田、 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商鞅为左庶长, 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实行连坐之法” 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结果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 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继位。 变法侵犯了贵族们的利益,因之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商鞅失去变法的强有力支持者,有口难辩,只得逃亡。 最后,商鞅在秦军追捕中毙命,只落得个“车裂”的下场。 但变法得以继续实行下去。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背景
变法风潮
变法准备
战国时期形势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 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 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序的变动。 因此,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 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如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等。
但是,在商鞅变法中,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在一定 程度上给广大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1第8课商鞅变法背景:①铁器和农耕的推广,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②秦孝公深感落后挨打,决心改革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内容:①改革土地制度。
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
②重农抑商。
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免除徭役,禁止弃农经商。
③奖励军功,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特权④迁都咸阳,推行县制⑤严明法令。
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派官吏治理性质: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作用:使秦国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历史第八课商鞅变法知识点21、背景(1)根本原因: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发展需要: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4、商鞅变法的内容:政治:(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建立县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损害了旧贵族的利益,是后来商鞅被处死的原因);(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最能体现变法性质);(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国富);(3)统一度量衡。
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兵强)5、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商鞅变法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 法的历史作用。(虎狼之国)
工具
专题二 商鞅变法
栏目导引
3.“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旧
俗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此现象对
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 )
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 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 D.有利于刺激兵士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结合题干材料信息可知
2)政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特权,加强了地主阶级的中 央集权制度 3)军事:提高秦军战斗力,增强了综合国力,为秦国统 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
1、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专政策,导致秦朝 的暴政
2、压制工商业,不利商品经济的发展。
3、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四、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成功依据: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而是看改革的积极 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因素: 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根本; 改革派与保守派的力量对比; 改革的措施、策略、用人等是否得当。
“南门立木”,不仅达到了彰显秦国朝 廷诚信的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保证了 商鞅变法的舆论和民意基础,为变法措 施的推行奠定了良好的诚信基础。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 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 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 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 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 糟糠;而有强国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商鞅变法
有关材料一、关于商鞅的死因有几种说法:(1)司马迁:刻薄寡恩,用刑太过(2)苏轼:“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骤至富强。
亦以召怨天下,虽得天下,旋踵灭亡。
”(3)马克思主义:商鞅变法触犯奴隶主利益,受到报复(阶级分析)(4)新说:是君主集权与贵族分权的斗争,因商鞅权势太重,行事专断,导致与秦惠王矛盾加剧而被杀二、商鞅的简介商鞅(约前390年—前338年),卫国(今河南安阳黄梁庄镇一带)人。
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著名法家代表人物。
姬姓,卫氏,全名为卫鞅。
因卫鞅本为卫国公族之后,故又称公孙鞅。
后封于商,后人称之商鞅。
应秦孝公求贤令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
孝公死后,受到贵族诬害以及秦惠文王的猜忌,车裂而死。
其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三、春秋战国的大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阶级关系变化;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诸侯兼并,战争频繁私学兴起;“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三、盛誉商鞅“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西汉)桑弘羊“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宋代)王安石四、商鞅变法措施的特点(1)措施最全面: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核心内容:农战、法治(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制(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4)推行力度最大:改变“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严惩旧势力(严格执法)(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6)实用主义,急功近利五、商鞅变法成败分析的几种观点商鞅的主张太吓人了,他无比激进。
激进到什么程度呢?在他那里,“从容易地方着手”等等,全是废话。
……丝毫没有考虑过“渐进”这个字眼,也不需要论证什么“社会承受力”。
商鞅要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和家庭生活等所有领域全盘出击,一个也不落下,齐头并进,锐意突破,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通过上述方面,把秦国全盘改变,彻底改变,变出一个你从来不认识的秦国。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1.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至前338年在秦国进行的一系列变法措施,被公认为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使秦国在战国时期脱颖而出。
商鞅变法主要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内容。
商鞅变法的影响深远,不仅对秦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对后世的改革变法起到了示范作用。
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拓跋焘,是北魏的第六位皇帝,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被称为“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主要包括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内容。
这些改革措施使得北魏国力大增,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3. 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又称“新法”,是我国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时期推行的一系列变革措施。
王安石变法的核心内容包括推行青苗法、置行在、设募役等改革。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促进政治经济发展。
尽管王安石变法遭到了当时士大夫和保守势力的反对,但其对宋朝政治经济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且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我国历史上,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等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加强国家实力,提高民众福祉而进行的重要改革。
这些变革措施或多或少地影响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示范作用。
根据题目要求,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进行综合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商鞅变法是我国古代变法运动的开端。
商鞅变法的目标是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家实力。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括分封制改革、推行法治、徭役制度改革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秦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使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对后世的改革变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孝文帝推行佛教、改革官制、促进经济发展、整顿军队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北魏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力大增,对北魏国家的长期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鞅变法的故事概括
商鞅变法的故事概括
秦孝公,商鞅变法显才能。
废井田,开阡陌,强化法刑编户口。
土地私有准买卖,奖励生产重军工。
推县制,度量衡,变法强国万年兴。
商鞅变法的故事
商鞅变法简介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
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任他为左庶长,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1)改法为律,明法重刑。
(2)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耕战。
(3)置县迁都,实行郡县制。
(4)焚毁诗书,禁止游宦。
商鞅变法背景/目的/内容/作用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原有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2、目的: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增强秦国实力,完成统一大业。
3、内容: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作用: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商鞅变法的解释
商鞅变法的解释
商鞅变法,又称秦法,是战国时期秦国政治家商鞅所推行的一系列政治、军事和经济改革措施。
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秦国的国力,实现统一天下的野心。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取消世卿制度:商鞅废除了贵族特权,废止了封建制度,大量的财富和土地被国家收归国有。
2. 责任上移:商鞅将权力从地方移交给中央政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各地的控制。
3. 九鼎之制:商鞅建立了九鼎制度,用以评定各地的贡献和赏罚,激励人民的生产和奉献精神。
4. 民族政策:商鞅实行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推动汉族和非汉族民众融合,加强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5. 军事改革:商鞅积极推行军事改革,建立了强大的军队,并通过改进军事制度和士兵的训练,提升了秦国的战斗力。
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运动之一,对秦国的崛起和统一中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这一变法也引起了众多贵族的不满和抵制,最终在商鞅被杀后,变法政策也逐渐被废除。
但商鞅变法为后来的秦国统一各国、统一度量衡、成为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胜追击
“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1)这句话是谁说的? 商鞅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改革土地制度;重农抑商;奖励军功;迁都咸阳,推行县 制;严明法令
(4)变法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⑴.商鞅变法使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改革; ⑵.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 ⑶.秦军的战斗力得到了大大提高,秦国 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徙木立信
想一想: 此事流传开来的效果是什么?
取信于民 令行禁止
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开始变法。
议一议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改革土地制度 ★重农抑商 ★奖励军功 ★迁都咸阳,推行县制 ★严明法令
经济
军事 政治
畅所欲言:
你认为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
商鞅之死说明了什么?
学法指导:小组为单位; 1、3、5勾画即可;重点讨论2、4、6。
商鞅是谁
说一说
秦孝公为何发布“求贤令”?
铁器的普遍使用
牛耕的推广
铁锄
青铜牛尊
铁犁铧(huá )
铁镰
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
秦
秦孝公
地处西隅 政治守旧 经济落后
变法
国富 兵强
舌 战 守 旧 群 臣
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
——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 家发展就不能拘泥于旧制度。(不可因循守旧)
谈一谈
★政治:奴隶制度废除,封建制度建立。秦国
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秦国的变化
★军事:秦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强) ★经济:国家收入增加,社会经济发展。后期
修建了都江堰和郑国渠两大水利工程。(富)
为后来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启思园
商鞅变法为什么会成功? 给你哪些启示?
火眼金睛
1.商鞅变法发生在(D)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始于( A )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58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358年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封建国家,其主 要原因是 (A) A.实行商鞅变法 B.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改革开放 我们富了起来
靓丽的玉溪 美丽的抚仙湖 现代化教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八课
自学课文,提出你感兴趣或困惑的问题。 、变法开始的时间、国家? 、秦孝公为何支持变法? 、变法内容有哪些? 、哪一条变法措施最重要?为什么? 、变法给秦国带来哪些变化?
、变法给你什么启示?
合作探究
1、变法开始的时间、国家? 2、秦孝公为何支持变法? 3、变法内容有哪些? 4、哪一条变法措施最重要?为什么? 5、变法给秦国带来哪些变化? 6、变法给你什么启示?
商鞅变法
孝公治国有心计, 商鞅 变法最有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 耕战 很给力;
废除贵族的权利,推行 县制 搞治理; 促进经济大发展, 军队 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 秦 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课后探究
◆搜集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并作
比较,从而加深对改革的理解。 ◆搜集古代的一些成语、典故 ◆推荐网站:历史教学网
/lishi/index
/lsysh/index源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