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1·湖北黄石模拟)下表为我国1957年和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粮食植物油猪肉1957年203 2.4 5.11960年163.5 1.85 1.55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C.当时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解析】1958年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破坏了农业生产,随后出现了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
故选A项。
【答案】A2.下图为“1957年和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改革开放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最高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解析】从图中工农业总产值的数值可以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工业总产值猛增,农业总产值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大跃进”造成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答案为D 项。
【答案】D3.(2011·江苏南通模拟) “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段论述应出自毛泽东的() A.《新民主主义论》B.《论人民民主专政》C. 《论十大关系》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信息,“军政费用”与“经济建设”要有一个“比例”,即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
故选C项。
【答案】C4.(2011·江苏南通模拟)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右图对研究中国农业发展史来说()A.是重要的原始资料B.是虚假的人造史料C.没有任何史料价值D.反映了农业实际状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旧人教版
; https:///brighten-easy-builder/ 澳大利亚买地建房贷款
;
然后他便流下了泪水…… 那块让他期待了一顿饭,瞟了无数眼,几乎支撑了他全部幸福感的大块牛肉,竟然是一块切得方方正正的姜! 11.小说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4分) 答: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作用?(4分) 他调整 了下呼吸,把肉隆重地送入口中,上下牙合在一起,然后他便流下了前文已有几处暗示,请找出并简要概括。(3分) 答: 14.有人认为小说的主题是反应进城打工者生存的艰辛,也有人认为是倡导一 种先苦后甜的生活观。你认同哪一个观点?请结合小说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5分) 答: 代谢:11.(4分)①“他”是一个勤劳淳朴的农民工:为了改变生活条件,辛苦劳动,努力挣钱.②“他”是一个有责任担当的好父亲:为了儿子娶媳妇,勇担父亲责任,挣钱翻盖房子;③“他” 是一个易于满足的劳动者:一碗红烧牛肉面,对“他”来说也是人生一大享受。(任选2点作答即可,只概括不分析酌情给分,意思相同即可) 12.(4分)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回答动作和神态描写也行,只回答神态描写给1分)。(2分)这些词表明“他”吃牛肉时慎重的态度及对 食物的尊重,(1分)同时说明了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来之不易。(1分)(意思相同即可) 13.(3分)①碗里有好几块牛肉,其中有一块特别大,有点异常;②师傅打饭时手没有抖,将大块牛肉放在了他的碗里,暗示师傅可能知道那是块姜;③那深酱色的肉,吸足了调料,暗示姜被佐料 染色后和牛肉相似;④他夹起那块肉,发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沉,暗示这可能不是牛肉。(任选三处作答,意思相同即可) 14.(5分)(1)我认同第一个观点。(1分)小说中写他为了能吃上一碗红烧牛肉面跑着奔向食堂,去看的工资还没领到手,一块牛肉在他的心中分量竟然如此重 等,都写出了打工者生活的艰辛。(2分)现实中有的农民工辛苦一年却拿不到工资,甚至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有的农民工吃住条件差,连人身安全都没有保障,生活很艰辛。 (2)我认同第二种观点.小说中的他从小就有把好东西留在最后吃的好习惯,第一双回力鞋舍不得穿,吃牛 肉面时把好吃的牛肉放在最后等说明了先苦后甜,生活有奔头.虽然初三的学习生活又苦又累,但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考上理想的学校是令人高兴的,阳光总在风雨后。(2分)(扣住文本,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言之成理即可) (2017贵州六盘水)阅读下文,完成20—24题(17分)我的 妈妈是老虎 ? 郑海丹 ①我有一个很懒很任性的妈妈。 ②从小学三年级开学的第一天, 她送我去学校后,就再也没有接过我上下学。于是,每当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接送时,我只能眼巴巴的羡慕着,然后咬咬牙自己收拾书包,一个人默默的回家。 ③长大一点了,我被寄养在爷爷家, 他偶尔打电话问问情况。对于我的一切都表示无异议,不管我的英语考了58分还是98分。 ④在长大一点,上初中了,寄宿的我和她见面的次数仍少之又少。她几乎从不问我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也不问我交了什么朋友,只是拍拍我的头,然后淡淡地说:“有解决不了的事情就找我,给 我打电话。”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样。而我,憋着这口气,默默的处理了所有大大小小的问题,从未找过她。 ⑤在我心中,她是一个越来越懒越来越任性的妈妈。 ⑥上了高中之后,她除了问问考试成绩与我就无话可说了。我偶尔问她该买哪件 衣服好,或者提议生活费的用途,她总是那几句话来回打转,“你决定就好” 或者“你喜欢就好”, 抑或冷冰冰地甩出一句“你自己做主”。 ⑦所以,我时常感到她像空气一样存在我的生活中,反正一直以来无论什么事都是我自己决定。 ⑧可是,当我联想到去日本看她打工时的样子, 以及在视频中见到的那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她,我发现他她突然苍老了,在我无法触及的远方与无情的时光战斗者。眼神越来越空洞,皮肤也越来越皱,与少年时印象中的那个精明干练的影子怎么也从合不到一起。 ⑨原来,在那些日子里每当我独自一个人克服困难的时候,或茫然或清醒 的面对现实世界的时候,她都站在我身后月光为照亮的角落里,等待着在我快支撑不住的时候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可我从未回过头,只顾一个人一直往前走。 ⑩也许,我记忆中很懒很任性的她并非对我漠视不管,她只是预见到自己无法保护我一生才逼迫我独立。逼迫我快点成长。 ⑾ 在非洲草原上, 有一种老虎,小虎到一定年龄时,便会离开它们,让它们独自生活。但是当狮子或者其他群落的老虎威胁到小虎的性命时,它便会跳出来与之战斗。 ⑿我想我的妈妈就是这样一只老虎。所以当我一个人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茫然行走时,当我遇到难以跨过的坎时,仿佛听到 妈妈在身后说:“你自己决定就好。” ⒀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文章以“我的妈妈是老虎”为题,有什么作用?(2分) 21. 按要求赏析下面的词语和句子。(4分) ⑴她一副清风云淡的模样,好像我终于有一天会哭着鼻子去求她一 样。(请分析“清风云淡”一词的表达效果) ⑵我曾拒绝张开翅膀,谢谢您,逼迫我飞翔。(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该句。) 22.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的形象。(4分) 2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24.你是否认同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为什么? (4分) 代谢:20.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⑵揭示文章的写作对象。 21.⑴“风轻云淡”的意思是指微风吹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在文中指母亲对我的漠视和不关心。⑵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用独特的教育方式。逼迫我成长, 独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激之情。 22.我是一个坚强、独立,善解人意(理解母亲和懂得感恩)的人。 23.主要运用了欲扬先抑(先扬后抑)的手法。文章开篇描写了一个又懒又任性的母亲,对我不管不顾,而在结尾却点明母亲是用独特的方式逼迫我成长、独立用心良苦,突 出了母亲对我深沉含蓄的爱。 24. (2017广西贵港)10. 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①千年的原始森林连绵数千里,古木参天,荆棘布道,偶尔的狼嚎猿啼给人阴森森的感觉。 ②张郎执枪佩刀,带着干粮,在森林里日复一日地穿行。 ③入林的第五天,张郎就见到了一副白森森的人骨,张 郎有些迟疑,怎样遇害的呢?旁边有刀也有枪,而且从刀的重量来估,其人也是个习武之人,狼?虎?或狮?张郎不得究竟,自顾上路,一路提醒自己要更加小心才是。 ④偏偏不几天,张郎又遇白骨,还是人体,而且是两具。从过医的张郎蹲下身细细察看,两具骨骼都是男人,还留着 拼命搏斗过的痕迹。张郎就更觉得奇怪了,什么深仇大恨让人追到这渺无人烟的地方动了杀心?功与名,财与利? ⑤继续前行。 ⑥怪事再度发生。这天,张郎刚吃完一只烤熟的山雀,正准备起身上路,前面不远处的地方一团蓝光炫着他的眼。张郎揉揉眼睛再看,绿幽幽的,张郎抑制不 住自己的兴奋,立马想到老人家常说的天然翡翠。 ⑦张郎一步一停地上前,他怕是什么特大动物的眼睛,近了,果然是两人合抱大的玉石,而且,玉石下面还有一个人,用绳附着,看衣服和肉体颜色,刚才死去才不久的样子。 ⑧张郎在旁边捡一块石头,使劲往自己认为是翡翠的玉石上 砸,玉石丝毫没损,凑近看,暗纹都没一丝,再凑近些看,整块石头里一点气泡也找不着。张郎兴奋得快要窒息,确认这是翡翠不说,而且是上等的翡翠。张郎眯上眼,感觉华室在招手,山珍野味已压桌,骑马坐辔,穿金戴银,妻妾成群,成为郡主富甲一方。 ⑨张郎睁开眼,将死者身 上的荆条解下,将玉石系往自己身上。好沉啊,张郎每走一步腿都在打颤,但背上是一座城池,越重城越大,再重也心甘。 ⑩脚起泡背流血,张郎感到体力不支,准备歇下给肚进食时,张郎听到有人的声音朝他这边传来,立马用树枝和深草将玉做了掩饰,自己也藏在蔽处,两手紧紧握 住枪。 ?声音近了,更近了,看得明白,是人。张郎的心一软,刚放下枪,突觉玉石易主、华室崩塌、妻妾逃逸、丰餐消隐,于是一咬牙,重新端起枪。 ?就在食指穿进扳机孔的一瞬间,张郎明白了前面遇到的三具白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第一具会武功的人是背着这玉累死的,第二具和 第三具是为争抢这玉而搏死的,第四具也是累死的…… ?张郎放下枪,打了个哈哈,从丛里露出来,亲切地说:“乡亲﹣﹣恭喜你啊﹣﹣” ?张郎说,路遇横财,见者有份哟。张郎把藏好的翡翠指给对方看。 ?对方姓李,李郎说,张兄,你先见,归你。 ?三说二说,两人就抱成了一团, 割指为血,插枝为香,结为兄弟。 ?砍一棵拳头粗的树,两人抬着玉石在森林里穿行。 ?行途中,张郎病了,俩人就歇下来,李郎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意地伺候着张郎;李郎病了,张郎就去找草代谢,打野禽诚心诚信地伺候李郎。 ?日复一日缓慢穿行,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的磨难, 俩人终于走出了千年的原始森林进去村庄。 ?“哇﹣﹣啧啧﹣﹣” (21)“啧啧﹣﹣哇﹣﹣” (22)村人的眼睛个个像灯泡,惊羡,狡诡还有贪婪…… (23)一位见多识广的老人绕石走了三圈,环视众人,掷地有声地宣布:一块价值连城的翡翠。 (24)玉石旁边高出众人一个头的族 长捋捋将垂至前胸的白胡子,歪头看了眼李郎,再歪头看了眼张郎,更为高声地说:“不,是两颗﹣﹣”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2)第八段划线句子最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18段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4)张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5)族长的话作为小说的结尾,耐人寻味,请说说其作用。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9),写张郎穿行千年的原始森林,捡拾到一块巨大的上等翡翠玉石,他背负着翡翠玉石艰难前行;第二部分(10~19),写张郎在艰难的前行中遇 到李郎,与他一起同心协力,将玉石抬出了原始森林;第三部分(20~24),写人们啧啧赞叹二人的好运,一位发须皆白的老者则认为他们拥有两颗价值连城的玉石. 【解答】(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归纳概括.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ppt(20张PPT)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整风运动 反对官僚主义 反对宗派主义 反对主观主义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 运动结束时,全国共有 55万多人被划为“右派分 子”,绝大多数被错划。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鼓足干劲:调动群众积极性 力争上游: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多:增加数量 快:加快速度 好:提高质量 省:节约成本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项目 工业
概况
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 基础工业项目
成就
建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 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线建设
提高国防能力,改弹、中远程导
国防 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提高国防能力
农业 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 提高粮食生产水平和抵
培育推广良种、科学种田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崇尚劳动 敬业守信 敢于创新 ……
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曲折发展 对错交织 成就巨大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使我国大大缩短了 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 距。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 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 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79年)
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卫生
教育医疗蓬勃发展
劳动者整体素质提高,骨干力量
外交 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 关系正常化
建交高潮,新局面
三、伟大建设成就 ➢ 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
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时期)》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 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 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 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 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 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 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 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中国近代史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一节良好的开局1、识记:(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
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扩大最高国务会议上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3)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全面展开。
6月8日,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党内指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反右派运动全面展开。
2、领会:《论十大关系》及其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其基本方针: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3、简单运用:(1)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及其意义。
制定:(1)大会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大会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执政党建设提出了正确的指导方针。
(3)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意义:中共八大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制定了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新的方针和思想是富于创造精神的。
大会集中全党智慧总结提出的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成果,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党的事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指导意义。
(2)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
4、综合运用:毛泽东关于正确区分两类社会基本矛盾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及其意义。
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性质根本不同的矛盾,前者需要用强制、专政的方法解决、后者只能说服、教育、“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解决,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解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09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966年5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的《中共中 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系统地阐发了发动“文化大革命 ”的主要论点。会议还决定设立“中央文化革命小组”。
顾问 康生 副组长 江 青
组长 陈伯 达
第二节 探索中的严重曲折
刘少奇在八大的政治报 告中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 务进行了正确分析。
3、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方针
经济建设上 既反保 守又反冒进 即在综合平 衡中稳步前 进的方针;
政治建设上 扩大社会 主义民主、健 全社会主义法 制,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政党建设上 健全党内 民主集中制, 坚持集体领导 制度,反对个 人崇拜。
(二)初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
1 2
1958.11-12 武昌会议: 着重纠正向 全民所有制 和向共产主 义过渡的倾 向;
3
1959.2第二 次郑州会议: 提出队为基 础、分级管 理、三级核 算、按劳分 配、承认差 别的方针;
4
1959.3-4上 海会议:制 定了《关于 人民公社的 18个问题》, 开始调整钢 产量的过高 指标。
2、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 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分析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 基本上建立起来,国内主要矛 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 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 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 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 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 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1958年1月和3月, 毛泽东先后在南宁和成 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 议,错误地改变了中共 八大确定的既反保守又 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 稳步前进的方针,严厉 批判反冒进。
2020浙江省必修2人民历史 专题六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17·浙江4月学考)周恩来在政协某次会议上指出:“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虽然是一场革命,但可以采取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而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宣布实行社会主义。
”这里“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是指( )A.建立国家工业化基础B.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利用沿海工业C.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转向城市D.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析:D 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故D项符合“逐步的和平转变的办法”。
2.下表是1956年,我国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此可见,三大改造使( )A.生产资料完全实现公有制B.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起步解析:B 根据材料“195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公有制经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故B项正确;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非公有制经济仍然占据一定的比例,故A项说法错误;C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是指“一五”计划,排除。
3.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本次会议取得的初步成果有( )①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性③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④强调由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任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B 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①错误。
②③④是中共八大内容,故选择B。
4.宣传画是党和国家宣传其方针政策的重要路径。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含答案)
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选择题1.(2022·浙江杭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某次大会上宣布: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这次大会是(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C 依据材料“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可知,这一次会议是中共八大,C项正确;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是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排除B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排除D项。
2.(2022·浙江衢州期末)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在劳动人民之间说来,是非对抗性的……一般说来,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
”此论断( )A.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B.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C.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D.促进了我国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解析:B 根据材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B项正确;1953年提出了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一五”计划,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1958年开展的,与文章发表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排除D项。
3.(2022·浙江湖州期末)有学者提道:“为什么要将1959年计划的目标制定到不切实际的高度以至于不可能?很可能是故意这样做,其心理目的我们很难探究。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B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0世纪60年代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
充实、提高”的方针,其中“调整”主要是指
A、调整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B、调整城市与农村的关系
D
C、调整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10
省 者 它 际件挥是,自的快材试限就己多的和好料制是,,片加可利评省(要 强 是一多多因不面能 用论以的2、办为切根 调 “1)强性 ,:9方评快事有实据 多 八57调。 人中材的,好际针年论我 、 大人国的。快省的1路料国快”。0好者,快的丰主月线二的与正者,既,毛主富观。实好确强就也要就泽观的能是是质不际、路东调能人动质多量可情省线在什动力性量办好能一况之方作么资在好事,了次,间针;。又。用源社谈?实的的省这要我话,应会忽事制继者个少们中忽该主视求约续,口用讲说视得义就 号 钱的是 。关:了了到建是本,是“地系什现充设少身那实多理么用就个事实分事、解钱限不求快问条发业多;制切是、题多了实的好?、
十年建 设成就
大跃进
国民经 济调整
人民公社 化运动
反右派斗争扩大
出现 “左”倾错误。给国民经
化造成严重后果。 济造成严重 的破坏和混乱。
7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对我国经济建设总的
评价应该是
A.成就是主流,问题与失误不很严重
C
B.与出现的曲折、失误所造成的严重影响相比,
几乎无成功可言
C.以曲折失误为代价取得了重大成就
3、关于党的两次整风运动。 4、党的土地政策。 5、区分反右派和反右倾。
5
课后小节
一、十年探索中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
1、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政治路线)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的规模和速度(经济路线)问题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1956年,中共八大——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分析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曲折发展
●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提出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七千人大会;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二、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1976
起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批斗干部和知识分子……
事件: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1972年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
结束: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定性: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建成一批门类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2.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4.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5.先进模范任务: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6.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
7.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
专题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调整什么?
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 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 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
2、曲折失误 (1)表现:1958年,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指导思想)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2)三年经济困难(1959-1961)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根本) 三年自然灾害; 苏联的背信弃义; 3、阶段特征:正确与失误、成功与挫折错综交织 4、启示: 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A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B
A
D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978起)
“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 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 强调提出,要迅速地坚决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解决了这个问题……”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论述》
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我国经济建设呈现趋势是: A、经济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初期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初期、后期较好,中期有问题 D、初期有问题,后期逐步得到纠正
(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
回忆归纳文革的发展过程 66------------71-----------73----------75----------76 爆 红卫兵运动 周恩来主持 邓小平全 结 发 全面夺权 (措施) 面整顿 束 (措施) “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1、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新教材(学习指导)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案1含解析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是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九单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伟大的建设成就)讲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
【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的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概括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分析认识其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通过《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归纳“文化大革命”的原因、表现、过程和影响,归纳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贡献,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概括归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分析评价其重大意义,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感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内涵及影响,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1.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大成就及失误2.难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政治、经济、外交、国防等领域的成就1.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前期课前准备,提出问题请教师有目的性地准备课程资料。
2.学生课前预习,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课堂导入】通过相关图片,导入本课学习。
请同学们观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主要国家领导人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右图是大跃进时期的水稻产量宣传。
大家思考一下,两幅图片各自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什么事件?社会主义建设又是如何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这些正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讨的主题。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①召开:1956年。
②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①时间:1957年春。
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炼钢铁运动 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 (1)表现⎩⎪⎪⎨⎪⎪⎧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 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小结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3.政策调整——成功的探索
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
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主要措施: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③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致开幕词,号召 “团结国内外一切
间的矛盾。
可以团结的力量,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制定主要任务
为 主
建义
设 中
伟 国
大的社会 而奋斗”。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播放视频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3000
的
1070
万吨
炼
535 万吨
钢
万吨
指
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宣传画)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 2.理解中国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奠基性意义;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能按照历史唯物观点看待十年探索时期的曲折与成就,针对大跃进和 人民公社化运动,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观点。 时空观念:本课以时间为线索,探讨了十年探索、文化大革命,培养学生的时间 素养。 史料实证:对课文史料进行论证,培养学生论证能力。 历史解释:通过探究式、参与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更加 理解50--7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曲折实质。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风貌,理解取得成就的伟大性、开创性,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责任感。 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发展 难点: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1970年 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我国 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 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 国家。 ④一些基础设施、基础项目、 大中型企业
(2)农业领域
修水利、基本农田培育良种、科学种田。 1973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 成功。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 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 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 义国家的积极性。
Hale Waihona Puke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一、良好的开局二、探索中的严重曲折三、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中国已经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怎样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可循,必须在实践中进行艰苦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没有经验,在经济建设上只得照抄苏联。
1956年4月初,在中共中央讨论《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一文时,毛泽东指出:“我认为最重要的教训是独立自主,调查研究,摸清本国国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
”“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他说。
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又指出,苏联革命和建设中的教训必须认真汲取,但对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经验则必须坚持。
对这方面的经验,《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概括为五条:(1)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织成为共产主义的政党。
这个政党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
(2)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联合劳动人民,经过革命斗争从资产阶级手里取得政权。
(3)在革命胜利以后,无产阶级在共产党领导之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联合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工业的国有化,逐步实现农业的集体化,从而消灭剥削制度,消灭阶级。
(4)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领导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文化,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5)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承认各民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原则,努力取得各国劳动人民的援助,并且努力援助各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民族。
文章指出,我们必须“保卫十月革命所开辟的这一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道路”,这“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
第18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精选试题)一、单选题1.1956年陈云指出:“夫妻店担心进不了社会主义,我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长时期内还需要夫妻店。
因为老百姓还要买小杂货、油盐酱醋,还要吃大饼、油条、混沌、汤团。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体现了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C.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即将结束D.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答案】B【解析】A.当时没有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材料反映了,当时还要允许向所有制,个体经济存在,体现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
C.1956年正是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时期。
D.1956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还没有出现曲折。
故选:B。
2.中共八大上,政务院副总理陈云系统地提出了改进经济体制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补充一定的个体经济;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为主补充一定的自由生产;在市场方面,国家市场为主补充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
由此可见陈云主张()A.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C.建设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经济以国营和集体为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党提出“三个主体”告诉我们要发挥公有制经济和计划作用,“三个补充”告诉我们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此,陈云主张社会主义经济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故B项正确。
A项不符合“三个主体”,排除。
C项是1984年提出的,排除。
D项不符合“三个补充”,排除。
故选:B。
3.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政府的工作重点将是如下内容。
该会议工作重点(一)肃清反动派的残余,镇压反动派的捣乱;(二)尽一切可能用极大力量从事人民经济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同时恢复和发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业。
()A.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B.面临筹备建立新中国的重大问题C.宣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D.在探索经济建设上取得初步成果【答案】B【解析】A.本项时间不符合,故排除;B.根据会议内容镇压反动派,恢复国民经济我们可以知道,这应该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筹备工作,故正确;C.时间不符,故排除;D.时间不符,故排除;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 工业国。
时间
1956年 ①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
中 共 内容 八 大
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 三大改造前: 无产阶级 人民 对于先进工业国的要求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三大改造后 的矛盾。 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②提出了主要任务 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主要成就: 影响: 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 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 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 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 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怎么办?
(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
据查:即使在今天,小麦、早稻亩产最多一千斤左右。 那么如此惊人的产量是怎么产生的呢?
就工业而言,正如副总理薄一波所说:“一九五八年 的工业生产增加百分之六十六,看起来这象是大跃进;但 是如果分析一下这百分之六十六的内容就知道„„国家花 费了宝贵的原材料,制造出大量的废品,现在都塞满了仓 大 库,还要开支保管费。这能算大跃进么?”至于一九五八 跃 进 年生产的“一〇七〇万吨”钢里,有三百多万吨是乡下人 ” 砸铁锅,城里人拆钢窗、卸暖气管,用“土高炉”炼出来 时 的,什么用处也没有。薄一波一九五九年说的“一九五八 的 年炼出来的三百万吨土钢,至今还埋在草里”。 宣 传 ——中国国家统计局编一九八三年《中国统计年鉴》 画 “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曲折发展的十年) (1956--1966)
(一)、取得哪些成功的探索?
1、毛泽东作《论十大关系》(自主阅读) 依据、内容: 意义: 提出了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2、中共“八大”
背景 主要 矛盾 主要 任务 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 先进的社会制度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
毛泽东:中国解 放我是很高兴的, 但是总觉得中国的 问题还没有完全解 决, 因为中国很落后, 很穷,一穷二白。
—《亮剑天安门—从国 庆阅兵看新中国武器发展 历程》,《世界军事》 2009年第11期
过渡时期(1949—1956)
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2底)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一五计划(1953—1957)
基本任务: 大力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 、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 社会主义改造
中心环节:优先发展重工业
借鉴苏联经验,工业基础薄弱, 发展国防的需要
——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结果:
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 超额完成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资本主义工商业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想一想: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 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已经消灭了。 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 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 转变过程中。 广大的农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 义的集体劳动者。 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 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 知识界已经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 会主义服务的队伍。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56年
6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十年探索时期: 是探索就会 有成功, 有挫折。
年代
71年 73年 75年
十年文革动乱: 国民经济曲折
66年 7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F g 乌鲁木齐 h
兰新铁路 包头
大庆油田 大庆 包头钢铁公司 北京 大港油田 天津
东营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兰州 包兰铁路 胜利油田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贵阳 柳州
十年建设时期的主要 建设成就
黔桂铁路
1956—1966年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有哪些重要的经验教训?
中共八大 正确: 1956 启示一:社会主义 建设必须从国情出 发,正确分析国内 主要矛盾。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
影响: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符合国情的,成为探索中取得 的初步成果。
(二)、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表现: 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根本原因: “左”倾冒进错误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特点: 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3、影响: 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B.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
2、特点: 建设
工业化建设
改造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发展
生产关系变革
3、实质: 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一五年计划(53-57)
工业基础优越,靠近苏联易受援助
“文革”十年(1966—1976年, 留给我们哪些重要的教训?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①实事求是,正确分析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 ②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
大 革 命
一 小 步
53年
56年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社会主义 改造时期
错误:片面强调经济发展速度,违背经济规律 危害: 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生产,影响了人民生活。
鼓 足 干 劲 加 油 干
坐吃山空
放 开 肚 皮 吃 饱 饭
思考:一五的重大企业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集中 在这里?目前我国正实行的什么战略与这地区有关?
【感悟历史】
1959年各地报道水稻 亩产情况----你信吗?
6月30日报道5103斤 1月9日报道2000斤
7月25日报道9195斤
9月25日报道130434斤 “大跃进”中各地报道的农产量纪录: 一颗白菜500斤,小麦亩产12万斤, 水稻亩产13万斤,土豆亩产120万斤
增长率 (%)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2010天津)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 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4、纠正错误:
★调整什么?
①开始: 1960年冬,纠正农村中“左”倾错误 ②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③成效: 1965年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
1960年国家针对国民经济制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八字方针,它们对含义分别是什么。即调整什么?巩固什么?充 实什么?提高什么?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三:生产关系 的变革必须与生产 力水平相适应。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 设必须实事求是,尊 重客观规律。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 1、国民经济陷入混乱: 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 ①经济计划废置;②经济工作瘫痪;③交通运输阻塞; 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超 ④企业管理混乱;⑤物质供应紧张;⑥人民生活下降 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2、1973、1975年经济复苏:
八字方针
【试试你的判断力】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有制 变化情况是:( B )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09•广东历史14)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 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 )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 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工业;提高产品 质量,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5、十年探索中的主要成就:(自主阅读)
(1)基础工业建代
75年
简述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中共在经济建设 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又有哪些重大失误,从中 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成就: ①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② “一五”计划的执行,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开端; ③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④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指出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党 的主要任务,促使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⑤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方针,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失误: 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6年的“文革”
--李先念 原因:周、邓主持工作 (自主阅读)
3、“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①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直接损失5000亿元 ②更为严重的是20世纪70年代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 其宝贵的发展机会,与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