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运动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运动和力 说课稿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围绕着运动和力这两个概念展开。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运动,运动的种类以及运动的特点;同时,学生也会学习到力的概念,力的作用,以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物体、形状等方面的知识,对科学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知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科学产生兴趣,明白科学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概念,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汽车的启动,引入运动和力的概念。
2.讲解:讲解运动和力的概念,通过实验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
3.实践: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和探索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运动和力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6.作业: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运动:物体的位置变化力: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力是引起物体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一个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根据牛顿定律,物体将会产生加速度,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力越大,物体的加速度也越大,速度变化也越快。
同时,物体的惯性也会对运动状态起到影响,即一个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因此,力和运动是相互作用的,没有力就没有运动,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在物理学中,我们通过运用牛顿力学、动力学等理论和公式来描述和计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
运动和力之间有哪些关系知识点: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一、概念解析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运动。
2.力的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运动和力的关系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三、运动的类型1.直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直线。
2.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
3.匀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4.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的运动的统称。
四、力的作用1.启动运动: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开始运动。
2.改变运动状态:物体运动过程中,外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方向或者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3.停止运动: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下,速度减小直至为零,停止运动。
五、常见的力1.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弹力:物体发生形变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4.拉力:物体间由于拉伸而产生的力。
5.推力:物体间由于推动而产生的力。
六、运动和力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运行离不开发动机产生的动力。
2.体育竞技:运动员在比赛中,需要通过肌肉力量来克服重力和摩擦力,从而完成各种动作。
3.航空航天:火箭升空时,喷射燃料产生推力,克服地球引力,实现飞行。
综上所述,运动和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掌握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静止的物体在受到一个恒定的力的作用下,经过5秒后速度达到20m/s,这个力的大小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力的计算公式:F = m * a。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
关于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6篇八年级物理运动和力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2.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教学难点1、力的概念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二)讲授新课1.力的作用效果学生探究活动:实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
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讨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形状)(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学生探究活动:(1)用不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察弹簧是否不同(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察钢尺的形状改变是否不同引导学生从实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学生活动:(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2)乒乓球打在桌面上,有没有被弹起?(3)观察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示?(4)游泳分析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普通物理学第七版 第一章 运动和力
包括速度方向的变化和速度量值的变化。 平均加速度(average acceleration):
v a t
返回
退出
瞬时加速度(instantaneous acceleration):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时间t趋近于零时,速度增量v的
极限方向。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一般不同。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为0或180,质点做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等于90,质点做圆周运动。
返回
退出
三、空间和时间
空间( space )反映了物质的广延性,与物体 的体积和位置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时间(time)反映物理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 目前的时空范围:宇宙的尺度1026 m(~150亿光年)
到微观粒子尺度10-15 m,从宇宙的年龄1018 s(~150亿 年)到微观粒子的最短寿命10-24 s。 物理理论指出,空间和时间都有下限:分别为 普朗克长度10-35 m和普朗克时间10-43 s 。
2 2 2 2 2 ( 4) r r x y ( 2 t ) ( 6 2 t )
dr 0 dt
4t ( 2t 2 5) ( 2t ) 2 ( 6 2t ) 2
0
5 t s 时 r =3.0m,离原点最近。 2
返回
退出
例1-2 曲柄 OA长为r,连杆AB长为l。当曲柄以均匀 角速度 绕轴 O 旋转时,通过连杆将带动 B 处的活塞 在气缸内往复运动,试求活塞的运动学方程、速度v 和加速度a与t的关系式。
Δr AB
s =AB
rB 同方向时,取等号。 只有当 rA 、
r rB rA rB rA
则 r r
返回
退出
七、速度
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伽利略理想实验】
1、斜面实验:让静止的小球从第一个斜面滚下,冲上第二 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滚动的距离增大,当第二个 斜面放平,小球将永远运动下去。 2、推理结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理论意义: (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 即采用“事实基础+抽象思维+科学推论”的方法推翻了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初步揭示了运动和力的正确关系。 (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地位。
知识点——力和运动的关 系
力和运动的关系
【一、力与运动关系的几种看法】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000年前古希腊):——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 原因。一切运动物体终将归于静止。 【说明】科学来源于实际。在科学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常常从经验出发, 经过简单思考来探究自然规律。这种经验结论是否科学、是否是真理,必须 经过实践的检验。因为事物的本质有时会被掩盖在表面现象中。
力和运动的关系
【解析】
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反映了一种物理思想。它是建立在 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它把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在一起,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自然规 律。故选B、D。
【答案】 BD
2、伽利略的观点(17世纪意大利):——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 体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的缘故,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说明】伽利略构想的理想实验(又称假想实验)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把实 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 发展。
力与运动的关系
动力学两类基本问题:第一类已知物体的受 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已知物体运动 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动力学问题中经常出现对运动状态的不同的描 述,(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等)。如何利用题中给出的运动情况 来解决动力学问题,就必清楚力与运动的关 系。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匀变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 二、运动的描述: 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对应的力学特征: 合力恒定且与速度共线
如图所示,A、B两物块叠放在一起,在粗糙 的水平面上保持相对静止地向右做匀减速直线 运动,运动过程中B受到的摩擦力( ) A.方向向左,大小不变 B.方向向左,逐渐减小 C.方向向右,大小不变 D.方向向右,逐渐减小
如图所示,水平的木板B托着木块A一起在竖直平 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从水平位置a沿逆时针方向 运动到最高点b的过程中( BD ) A.B对A的支持力越来越大 B.B对A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C.B对A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D.B对A的摩擦力越来越小
如图示,一圆盘可绕一通过圆心且垂直于盘面的竖直轴转动,在圆 盘上放一块橡皮,橡皮块随圆盘一起转动(俯视为逆时针转动)。 某段时间圆盘转速不断增大,但橡皮块仍相对圆盘静止,在这段 时间内,关于橡皮块所受合力F的方向的四种表示(俯视图)中, 正确的是( )
受力特征 合力恒定且与速度不共线
加速曲线运动、减速曲线运动的判断 加速曲线运动 合力方向与速度夹角为锐角 减速曲线运动 合力方向与速度夹角为钝角
14.开口向上的半球形曲面的截面如图所示,直径 AB水平。一物块(可视为质点)在曲面内A点以 某一速率开始下滑,曲面内各处动摩擦因数不同, 因摩擦作用物块下滑过程速率保持不变。在物块 下滑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零 B.物块所受合外力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在变化 C.滑到最低点C时,物块所受支持力最大 D.物块所受摩擦力大小逐渐变小 六、运动的描述:匀速圆周运动 对应的力学特征: 径向方向: 合力大小恒定,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切向方向: 合力为零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运动和力》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章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本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于力的概念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理解和应用方面,还需要通过实例和实验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还较为模糊,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来感知和体验。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表达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实验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力的作用效果演示仪、运动和力关系演示仪、实验器材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彩纸等。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力是如何作用于物体的?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物体的运动有什么影响?2.呈现(10分钟)教师演示力的作用效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运动状态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力的作用效果及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
第十二章 运动和力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 领跑一生1.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参照物 .教材图12.1-3,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收割粮食时,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 改变 (填“改变”或“不变”),因此拖拉机是 运动 的;以联合收割机为参照物,拖拉机相对于联合收割机的位置 不变 (填“改变”或“不变”),拖拉机是 静止 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一般 不同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 .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3.如图12-1-1,图甲中,以飞船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静止 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宇航员是 运动 的.图乙中,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 静止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是 运动 的.图丙中,人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以 电梯 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 地面 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图12-1-1重难点 我掌握师生互动 疑难解惑知识点1:机械运动.【例1】(2008·湘西)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解题思路点拨】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空中飞行的小鸟相对于地面位置在发生变化,流动的河水相对于河岸位置也在变化,雨滴下落时相对于地面位置也在发生变化,三者都属于机械运动.水凝固成冰是状态发生了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 【参考答案】 C知识点2: 参照物的选择.【例2】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依次是( ). A.船和山 B.山和船 C.山和水D.水和山【解题思路点拨】 这段诗描述的是某个人坐在行驶的船上,观看两岸的风景,感觉山好像迎面走来,但仔细看,山并没有动,而是船在行驶.“看山恰似走来迎”描述的是山在运动,山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并没有改变,而相对于行驶的船,相对位置在发生变化,因此这句诗选择的参照物是船;“是船行”描述船在运动,是以山为参照物,因为船相对于山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参考答案】 A聚焦中考热点:【例3】( 2009·晋江)现在你安静地坐在考场里答题,如果说你是静止,选择的参照物是( ).A.来回走动的监考员B.从窗外飞过的小鸟C.从窗外走过的巡视员D.黑板前的讲台桌 【解题思路点拨】 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2)看物体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改变;(3)若相对位置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反之则是静止的.人坐在考场里,相对于来回走动的监考员、窗外飞过的小鸟、窗外走过的巡视员,相对位置都在发生改变,因此相对于他们是运动的.以黑板前的讲台桌为参照物,人和它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因此是静止的. 【参考答案】 D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巩固基本能力1.坐在行驶着的列车中的乘客,我们说他是静止的,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 D ).A.路边的树木B.走动的列车员C.停在车站上的另一辆车D.火车车厢2.下列所举的事例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 ). A.月球绕着地球转动 B.鱼在水里游动 C.学生在操场上跳绳 D.太阳光射到地球上3.(2009·安顺)观光电梯从一楼上升到十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相对于电梯来说,乘客是运动的B.相对于乘客来说,楼房的窗户是向上运动的C.以电梯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D.以电梯为参照物,楼房的窗户是静止的4.(2009·丰泽)全世界电视观众均可通过卫星传输的信号在家里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盛况,这种卫星称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这里的“同步”是指卫星( B ). A.相对太阳静止 B.相对地球静止 C.相对月球静止 D.相对火星静止5.(2009·宁夏)“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歌词中描述月亮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C ). A.月亮 B.地球 C.云朵 D.星星6.(2009·株洲)诗句“不疑行船动,唯看远树来”中“远树来”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 A.行船 B.远树 C.河岸 D.山峰7.(2009·福州)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D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8.(2008·河北)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9.(2009·咸宁)在行驶的列车上,细心的妈妈叫几岁的小孩“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B ). A.铁路边的树木 B.小孩子的座位 C.车厢里的流动服务车 D.铁轨10.关于机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空气的流动不属于机械运动B.运动路线是直的,运动速度不变的运动才是机械运动C.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就是运动,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D.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离开了参照物就失去了意义11.坐在长途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他是 静止 的;以路旁电线杆为参照物时,他是 运动 的. 12.两名同学并肩前进,一般地说他们在运动,这是以 地面 为参照物的,若以其中一人作参照物,另一人就是 静止 的,这说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 ,可见运动和静上是 相对 的.13.《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中,刻舟人最终没能寻到剑,是因为船相对于河岸是 运动 的,而剑相对于河岸是 静止 的.14.(2009·南昌)图12-1-2所示是山 区的孩子们在攀登木制云梯上学的情景.当他们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往云梯顶端上爬时,他们之间是相对 静止 的,他们相对于地面是 运动 的.图12-1-2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提升解题能力15.售票员和乘客都坐在一辆行驶的汽车上,不同的观察者均以自身为参照物( D ). A.售票员认为汽车是运动的 B.售票员认为乘客是运动的 C.乘客认为售票员是运动的 D.乘客认为车是静止的16.电影《闪闪的红星》插曲中唱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两句中的参照物分别是( B ). A.河岸 河岸 B.河岸 竹排 C.竹排 竹排 D.竹排 河岸1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的一个飞行员在高空中飞行时,发现脸颊旁边浮动着一个小东西,他以为是只虫子,便抓过来一看,原来是颗子弹,这种事发生的条件是( B ).A.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反,但子弹的速度较小B.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相同,速度一样大C.不管子弹与飞机飞行的方向是否相同,只要子弹的速度跟飞机相同就行D.子弹停在空中不动18.(2008·苏州)在新型飞机的研制中,将飞机模型放在风洞中固定不动,让风(高速流动的空气)迎面吹来,可以模拟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情况.在此情境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飞机模型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B.飞机模型相对于空气是运动的C.空气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D.空气相对于飞机模型是静止的19.一位勇敢的漂流者,坐橡皮船在湍急的河水中顺流而下,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以岸边的树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B.以船为参照物,河水是流动的 C.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 D.以河水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20.关于机械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B.所谓参照物就是我们假设不动的物体,以它作为参考研究其他物体运动情况C.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来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以是不同的D.研究物体运动,选择地面做参照物最适宜,因为地面是真正不动的物体21.一人骑自行车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从他身旁疾驶而过,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B ). A.向北运动 B.向南运动C.静止D.运动方向无法确定22.甲、乙两列火车,以甲为参照物,得出乙向东运动的结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D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静止不动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23.甲看路旁的树木向南运动,乙看甲静止不动,若以树木为参照物,则( A ). A.甲、乙都向北运动 B.甲、乙都向南运动 C.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 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24.(2009·德州)在2008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中,现场某记者同时拍下了固定在地面上随风飘动的旗帜和附近的甲、乙两火炬照片,如图12-1-3所示.根据它们的飘动方向,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甲火炬一定静止B.乙火炬一定向左运动 C.乙火炬一定静止D.甲火炬一定向右运动 图12-1-3 25. 一辆汽车在公路上向北行驶,对于路旁的树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运动 的,汽车向 北 运动.对于车来说,车内坐的人是 静止 ,路旁的树向 南 运动. 26.平直的公路上,甲、乙、丙三个同学骑自行车向东行驶,甲感觉顺风,乙感觉无风,丙感觉逆风,有此可判定当时刮的是 西 风.如果以乙为参照物,甲向 西 运动,丙向 东 运动.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7.甲、乙、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乘坐的飞机里往外看:甲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乘坐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楼房和乙乘坐的飞机都匀速上升.你能判断甲、乙、丙三人乘坐的直升飞机相对地面都是怎样运动的吗?请说明理由.答:以地面为参照物,楼房是静止不动的.丙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楼房匀速上升,这样就可以判定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是匀速下降的.甲以自己乘坐的飞机为参照物,看见丙乘坐的飞机匀速上升,但丙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正匀速下降,说明甲乘坐的飞机相对于地面以比丙更快的速度下降.乙以自己为参照物,无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还是以小于丙的速度匀速下降,或是匀速上升,都可能看到甲在匀速下降,丙都能看见乙乘坐的飞机在匀速上升.所以,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不能判定.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2.说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选择一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不能选择物体本身,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择地面(或静止在地面上的建筑物)为参照物.3.判断物体运动、静止的方法:(1)选定参照物假定不动;(2)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3)若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在运动,反之则静止.4.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结论也不同.“飞行员能抓子弹”、“飞机能在空中加油”、“宇航员在太空船舱外能工作”是由于物体之间是相对静止的.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有趣的植物的运动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 向性运动是由光、重力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它的运动方向取决于外界的刺激方向.它是生长引起的、不可逆的运动.依外界因素的不同,向性运动又可以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等.感性运动是由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等)或内部时间机制而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即运动方向与外界刺激方向无关.感性运动一般分为感夜性、感温性和感震性等.许多花的开放和闭合属于感夜性运动.花一般昼开夜闭的较多,但也有少数昼闭夜开的,如印度的睡莲花.花的开闭运动主要是由于花瓣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其上下侧细胞生长的最适温度不同,因此在白天和夜晚吸水伸长的速率不同而引起花的开闭;含羞草是最典型的感震植物,它的运动全靠叶片的膨压作用.食虫植物的运动也属于感震运动.第二节运动的快慢教会学生“学”领先一步领跑一生1.在学校运动会上,有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丙在其后,乙在最后.你认为三位同学中甲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的时间内,甲跑的路程最远.终点裁判记录了甲、乙、丙的成绩分别为:13.5s、14.2s、13.8s,从成绩单也可看出甲跑得最快,这是因为在相同路程内,甲所用的时间最短.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v=s/t,公式中s表示路程,单位是m;t表示时间,单位是s;v表示速度,单位是m/s.若s的单位用km,t的单位用h,则v的单位是km/h.速度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3.6km/h.3.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在图12-2-1中可看出,甲球做的匀速直线运动,乙球做变速运动.4.在变速运动中,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在上面1题中,甲同学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7.4m/s(保留一位小数).图12-2-1重难点我掌握师生互动疑难解惑知识点1:匀速直线运动.【例1】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速度与路程成反比【解题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时间无关.从公式v=s/t可以得知,当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运动的路程越远.【参考答案】C知识点2: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例2】(2008·上海)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0m的两点,甲、乙两小车从P点出发向Q运动,它们运动的s-t图像如图12-2-2所示,由图像可知 ( ).A.甲车速度小于乙车速度B.经过6s,乙车离P点10mC.甲车比乙车早3s通过Q点D.经过3s,甲、乙两车相距6m图12-2-2 【解题思路点拨】由图像可知,甲、乙两车都做的是匀速运动.在两车的图像中选时间相等的两点,甲的路程要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可知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可见选项A是错误的.由图像可知,甲车2.5s内行驶了10m(到达Q点),乙车5s内到达Q点,甲车比乙车早2.5s通过Q点;乙车经过6s,行驶了12m,离P点的路程是12m;选项B、C 错误.经过3s,甲车行驶了12m,乙车行驶了6m,相距6m,选项D正确.【参考答案】D聚焦中考热点:【例3】(2009·南昌)2009年1月1日9时整,江西首条湖底隧道开通.这条隧道西起阳明东路京九线隧道,东至国威路和上海北路交叉口,全长1965m,双向6车道,其中湖底暗埋段550m.在湖底隧道口有一交通标志牌如图12-2-3所示,交通标志牌上数字的含义是图12-2-3 什么?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 一辆小车通过湖底暗埋段至少需要多少时间?【解题思路点拨】此题考查交通运输中速度的计算.交通标志牌上标的“40”表示的含义是:这段路限速40km/h.湖底暗埋段的路程为550m(0.55km),当小车以最高时速40 km/h 通过时,所用的时间最短.t=s/v=0.55km/(40 km/h )=0.01375h= 49.5s.【参考答案】限速40km/h ;0.01375h( 49.5s)快乐基础训练夯实基础知识巩固基本能力1.火车的速度比汽车的速度大,表示(D).A.火车通过的路程较多B.火车比汽车所用的时间少C.火车比汽车运动得慢D.在相同的时间内,火车比汽车通过的路程多2.图12-2-4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图12-2-43.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 ,一短跑运动员5s 内跑完50m 路程,汽车的行驶速度是54km/h ,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的顺序是( C ) .A.汽车、羚羊、运动员B.羚羊、汽车、运动员C.运动员、汽车、羚羊D.运动员、羚羊、汽车 4.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12-2-5所示,由图像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较( A ) A.V 甲>V 乙 B.V 甲=V 乙 C.V 甲<V 乙 D.无法确定图12-2-55.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3倍,甲车行驶的时间是乙车的2倍,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C ) . A.3 :2 B.2 :3 C.6 :1 D.1 :66.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开始5 s 内通过5 m 的路程,接着静止5 s ,再在5 s 钟内通过1 0 m 的路程,物体在这15s 内的平均速度是( A ).A.1 m/sB.15 m/sC.2 m/sD.1.5 m/s 7. 一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在前10 s 内通过150 m 路程,它在中间半分钟内通过的路程是 450 m.它在最9.(2008·苏州)地震波的传播形式有横渡和纵波.地震时从震源同时传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的传播速度分别约为3.7×103m/s 和9.1×103m/s .某地发生地震,一地震观测站距震源4.55×104m ,则先传到观测站的地震波形式是 纵波 (填“横波”或“纵波”),此波从震源传播到观测站的时间约为 5 s .10.(2009·丰泽)“五·一”假期,刘刚随爸爸驾驶轿车外出旅游,从公路交通牌上看到,轿车在一段平直的路段上行驶了10km ,轿车速度计的指针一直指在如图12-2-6所示的位置.请计算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图12-2-6 解:由图可知,轿车的速度为100km/h ,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 =hkm km v /10010s =0.1h答:轿车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0.1 h. 课外延伸训练以不变应万变 提升解题能力11.(20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 s 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小明在前50m 一定用了6.25 s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m/s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 km/h1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 m/s,人对着相距425 m 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需经过的时间是( D ). A.1.25 s B.0.625 s C.0.8 sD.2.5 s13.(2009·临沂)运动会上,100m 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4.(2009·潍坊)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12-2-7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 ).(多选)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 B.4s ~8s 内,甲乙同学都匀速 直线运动C.0s ~8s 内,甲乙两同学通过 的路程相等D.8s 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 图12-2-7 15.(2009·金华)2003年元月26日,首架飞临祖国大陆的台湾民航飞机从台北飞经香港在上海浦东机场着陆后,载运200多名台商及眷属返回台北.现经大陆和台湾双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了直航.已知香港至台北的距离为760千米,香港至上海的距离为1140千米,上海至台北的距离为550千米.若飞机从上海以500千米/时的速度直飞台北与以相同飞行速度从上海经香港到台北相比,可节约时间为 2.7小时 (或2小时42分钟) (飞机两地间飞行均为匀速运动).16.(2009·贵阳)2008年9月27日北京时间16:43翟志刚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如图12-2-8所示,这是国人为之骄傲和值得永久纪念的一刻. 图12-2-8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太空人,此次太空行走共进行了19 min 35 s ,期间,他与飞船一起飞过了9165km ,则他的飞行速度为 7.8 km/s.他身着的舱外航天服几乎就是一个小型飞船,请根据他所处环境,谈谈该航天服应具备的基本功能: 供氧、抗撞击、抗辐射、保温、维持压强(或保压)等 .(写出一条即可) 17.(2009· 株洲)足球比赛罚点球时,点球位置距球门9.15 m ,球速可达到108 km/h ,则点球飞到球门需要约 0.3 s.守门员扑点球时,我们往往看到球向球门左边飞去而守门员却扑向右边,这说明足球到达球门的时间要 小于 (填“大于”或“小于”)人的反应时间. 18.(2009·河南)郑州快速公交(BRT)已在今年5月底开通运行.某时刻有一辆快速公交车甲和一辆普通公交车乙,从同一路口同时向东匀速行驶.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12-2-9所示,则运行2min 后,甲车相对于乙车向 东 方向行 图12-2-9 驶,两车相距 600 m.29.小星利用节假日到上海去看望奶奶,他来到镇江火车站看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他比较了特快T131和动车组“和谐号”D413的运行时间后,决定乘坐动车组“和谐号”D413前往上海.若两列车均正常运行,试问:(1)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多少时间? (2)动车组“和谐号”D413从镇江到上海的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秒?合多少千米/时?解:特快T131运行的时间t 1=12∶31-09∶45=166min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 2=11∶53-10∶06=107min动车组“和谐号”D413比特快T131少运行的时间 t =t 1-t 2=59min(2)动车组“和谐号”D413运行的时间 t 2=107min =6420s平均速度v =sm t s 64201023732⨯==36.9m/s=132.9km/h.答:略创新思维训练知识的拓展 能力的延伸21.(2009·宁波)轨道交通具有便捷、运量大、污染低、安全性高等优点,有利于减缓城市交通拥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等.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l 号线已开始建设,其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1)建造单位长度的1号线地铁,地下比地上的成本要 高 (填“高”或“低”);(2)目前我市城区公交车的平均行驶速度约25km/h ,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这一数值可能将更低.1号线一期(线路接近直线)建成前后,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从高桥西到东外环至少可节省 0.21 h ;(3)若1号线全线建成,预计全程的平均速度可达37.2km/h.名师诠释理清思路 归纳总结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常用的方法:(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3)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4)比较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等.2.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v =s/t ,使用公式时要注意物理量的对应,并且单位要统一.若路程s 的单位是用m ;时间t 的单位一般用s ;速度v 的单位就是m/s ;若s 的单位用km ,t 的单位一般用h ,则v 的单位是km/h.速度这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m/s =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4.常见物体的运动速度通常在改变,我们把它叫变速运动可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v 平=s 总/t 总.科海观潮:轻松快乐一分钟第一宇宙速度在地面上向远处发射炮弹,炮弹速度越高飞行距离越远,当炮弹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时,炮弹不再落回地面(不考虑大气作用),而环绕地球作圆周飞行,这就是第一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也是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具有的速度.但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地球引力下降,环绕地球飞行所需要的飞行速度也降低,所有航天器都是在距地面很高的大气层外飞行,所以它们的飞行速度都比第一宇宙速度低.需要强调的是,第一宇宙速度有两重意义.它既是发射航天器时的最小初速度,也是航天器在绕地球飞行时的最大环绕速度.。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运动和力》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如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力和运动有一定的认识,但还不够系统和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运动和力的经验,如拉扯物体、推动物体等。
但学生对于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让学生理解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形式的运动。
2.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自己发现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感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和交流自己的发现。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可以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车或球,以便进行实验和观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运动的?运动有哪些形式?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运动的物体,如小车、球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尝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推动小车、踢球等。
并观察和记录物体的运动变化。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形式的运动有哪些特点?并请各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运动?如摩擦力、重力等。
并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验证自己的思考。
运动和力的关系
• 6.用弹簧秤拉一重为100牛顿的物体在水平面 上向右运动.物体以1米/秒的速度匀速前进时, 弹簧秤示数为2牛顿,若物体以 2米/秒的速度 匀速前进时,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 )牛 向左 顿,方向为( ). 2 • 7.板擦自左向右擦黑板,板擦受到的摩擦力 方向(向右),若从上向下擦黑板,板擦受到 的摩擦力方向(向上). • 8.“研究滑动摩擦”的实验原理是 二力平衡 ( ).实验中为了测定摩擦力大小,用手 匀速直线 通过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 ) 两 运动,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 )个力的作 用,摩擦力的大小可从( )得出.实验 弹簧秤 略 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是( ),因为这是本实验 的必要条件. 滑动 • 9.用钢笔写字时,钢笔尖与纸之间的摩擦是 ( )摩擦,前进的自行车轮与地面之 滚动 间的摩擦是( )摩擦.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方法: 擦. 或用滚动代替滑动,可减小有害摩擦.
5、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
不是静止的物体不受摩擦力,也不是只要 运动的物体一定受摩擦力.物体是否受摩擦力 是有条件的:两物体应相互接触且互相挤压; 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有相对运动,满足这两 条,物体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其方向一定 与相对运动趋势或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
6、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 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7、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含义是两个物体间只要有 作用就必然出现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如何判断两个力是 相互作用力还是平衡力呢?关键看这两个力的受力体是一个 物体,还是两个物体.若这两个力的受力体在一个物体上且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是一对平衡力;若受力 体是两个物体,则这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单元整理一、认识力1.重力:重力就是把物体拉向地面的力。
(树上的苹果掉下来,抛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等这些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2.反冲力: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3.弹力:像橡皮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4.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往往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二、测量力(一)认识弹簧测力计1.概念: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一种工具。
2.组成: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
3.原理:受力大,伸长长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二)使用弹簧测力计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如果不在零刻度,先要调到零刻度后再测力。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测力范围。
三、运动和力的关系(一)拉力拉力的大小用垫圈的个数来表示活动:拉力大小与小车研究问题: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实验材料:小车、绳子、垫圈、计时器实验步骤: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
2.从挂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垫圈,直到小车可以动起来。
3.再多个多个地增加垫圈,观察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
4.记录每次垫圈的数量和小车运动的时间。
我们的发现:(1)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
(2)在这个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与(垫圈数量)有关。
(3)在这个实验中,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是(重力)。
垫圈的重力(二)反冲力用气球驱动小车材料:小车、气球实验步骤:1.组装利用气球驱动的小车。
2.给气球充足气,放开气球,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小车运动方向。
3.将气球吹大一点,观察小车行驶距离。
四年级上册科学素材-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要点 教科版
),弹簧伸得(
4.科学上用(
)作为力的单位吗,简称(
),用字母(
)表示。
研讨1.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怎样产生的?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的弹力是由(
)而产生的。
);
①调零: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
②平视:读数时,视线与指针(
③量程: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
2.充气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3.(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研讨1.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就要对物体(施加力)。气球向外喷气时,产生了和喷气方向相反
的(推力也叫反冲力),(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
研讨2.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动力大小与小车运动远近的关系)
(
研讨2.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如何减少摩擦力?)
①.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有(鞋底的
子有(旱冰鞋安装、自行车
、汽车轮胎的
)等。
)等,减少摩擦力的例
②自行车上增大摩擦力的做法有(轮胎、脚蹬子表面采用(做
刹车采用()的方法),减少摩擦力的做法有(安装
的方法)使表面粗糙,
用垫圈的(重力)让绳子具有拉力,使小车(运动)。。
用手挡住小车(阻力)可以让小车停止(静止)。
研讨2.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垫圈少,(重力小),拉力就小,小车(运动速度慢);
垫圈多,(重力大),拉力就大,小车(运动速度快)。
二.《用气球驱动小车》: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
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9.3力与运动的关系
纳得出初步结论。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1)由图甲与乙与丙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受力平衡 (2)由图甲与丁或乙与丁或丙与丁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受力不平衡
)
A.墙内开花墙外香 C.向上抛出的石块落回地面
[答案] A [点拨] 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力的作用效果,解题的关
键是判断出物体是发生了形变还是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其中运动
状态包括物体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的大小。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2 图9-3-2中的情景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 A、D __________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B、C __________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两空均选填 “A”“B”“C”或“D”)
[点拨] 根据纸带上的点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当纸带上的 点分布均匀时,说明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处于平衡状态的物 体受力平衡;反之,当纸带上的点分布不均匀时,说明物体受 力不平衡。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课 堂 小 结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当 堂 检 测
► 知识点1 力的作用效果
1.如图9-3-4所示,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是(
形变 压跳板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跳板发生__________ 。跳板弹起过程
中,跳板推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____________ 运动状态 发 生改变。
三、 力与运动的关系
3.现在各中小学都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如图9-3-6
力和运动
运动和力1、力的定义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说明: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力的概念的理解(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
(力的相互性)(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3、力的作用效果——由此可判定是否有力存在(1)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注: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运动快慢改变或运动的方向改变。
(2)可使物体的形状与大小发生改变。
(形变)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来表示。
1N大小相当于拿起2个鸡蛋的力。
5、力的测量工具: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弹簧秤的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就越长6、弹簧秤的正确使用观察弹簧秤的量程、分度值和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上读数时,视线、指针和刻度线应在同一水平面,被测力的方向应与弹簧伸长的方向一致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力的三要素,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8、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9、力的图示的作图方法(1)画出受力物体:一般可以用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球形可用圆圈表示。
(2)确定作用点: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上,且画在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的接触面的中点,如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不接触或同一物体上受二个以上的力,作用点画在受力物体的几何中心。
(3)确定标度:如用1厘米线段长代表多少牛顿。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运动和力1、物体有时是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运动的快慢等都需要力。
2、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1让小车运动起来1、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2、车的类型和动力3、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
有关重力的例子:树上的苹果掉下来向空中的皮球总要落回地面小孩人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4、怎样使静止的小车运动?怎样使运动的小车静止?使静止的小车运动,使运动的小车静止,都需要用力。
5、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
6、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快或慢,启动或停止)运动员用力就可以改变足球运动快或慢,使足球启动或停止。
7、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8、学生活动手册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关系的记录表我发现:在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中,挂的垫圈数量越少,产生的拉力越(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长),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慢)。
挂的垫圈数量越多,产生的拉力越(大),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越( 短),小车运动的速度越( 快)。
2用气球驱动小车1、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正好相反。
因为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
3、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5、气球是怎样使小车向前运动的?气球吹足气后再松开口部,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
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运动和力主要以考查学生的关联能力和拓展抽象能力为主。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运动(一) 怎样描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1)判断物体否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
(3)运动: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
(4)静止: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改变。
3、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4、运动的普遍性:自然界中所有的物体都是运动的。
5、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
(二)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
(2)相同的时间比较所走的路程。
2、速度(v):(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3)速度公式:v=S/t公式中:S 表示路程,单位:m(Km);t 表示时间,单位:s(h) ;v 表示速度,单位:m/s(Km/h)(4)1m/s=3.6Km/h(5)速度公式应用:求速度:v=s/t; 求路程:s=vt; 求时间:t=s/v(6)测量速度实验:测量路程s和时间t,用公式v=s/t算出速度。
(7)人步行的速度:1.4m/s;自行车的速度:5m/s 。
3、机械运动分类(1)按路线分: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按速度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理运动和力知识点: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理解:物体是施力物体的同时又是受力物体。
力是不可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产生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4)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第8课 力与运动(教学设计)四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第三单元《常见的力》3.1力与运动【教材分析】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常见的力》的起始课,承接着上一单元的运动。
教学时,首先通过图片启发学生关于力的思考,然后提出探究问题: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是什么关系呢?明确探究的问题,接着通过实验搜集证据论证自己的假设,最后获得结论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实证意识。
本案例的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初步理解物体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实验方法,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对于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也具备了一些初步知识。
基于此,本案例教学可组织学生围绕力与小车快慢关系的问题自行设计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案,教师帮助提供小车等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合作展开探究。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生活现象,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下来,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与方向,懂得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离不开力,提升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懂得拉力越大,小车前进越快,拉力越小,小车前进越慢,掌握实验方法,提升合作探究的意识。
3.通过研究磁力能否改变钢珠的运动方向的实验,懂得力能够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促进拓展迁移。
【教学重点】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难点】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前进快慢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任务驱动法【教学准备】教师材料:PPT课件学生材料:小车、棉线、钩码、秒表、滑轮支架、钢珠、磁铁【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出示生活中有关运动和力的场景图片,如:运动中的自行车停下来、风车的转动、磁力小车拐弯、皮球弹起来、潜艇浮出水面等。
提出问题:图片中的运动与什么力有关?说说这些力改变了什么?(如,摩擦力使运动中的自行车减速直至停止)2.学生回答。
预设:风力,使静止的风车转动起来;磁力使小车拐弯;地面对皮球的弹力使皮球弹起;水对潜艇的浮力使潜艇浮出水面。
专题04 运动与力的关系 (重难点知识)
专题运动与力的关系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1、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重点)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重点)3、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难点)2.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伽利略通过实验与合理猜想相结合的产物。
3.牛顿第一定律(1)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
4.惯性与质量①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有“惰性”的含义。
②受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质量越大,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怎样测量物体的加速度。
(重点)2、平衡摩擦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重点)3、对平衡摩擦力方法的理解以及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法。
(难点)4、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作出图像、得出结论。
(难点)1.实验方法用控制变量法,保持物体的质量不变,测量物体在大小不同的力的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定量关系;保持力的大小不变,测量质量不同的物体在相同的外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定量关系。
2.实验过程探究一: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力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F—a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力成正比例关系。
探究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保持砝码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的大小,分别计算对应加速度的大小,并绘制m1—a 图像,根据图像为过原点的直线,可以确定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例关系。
结论:a 与F 成正比,a 与m 1成反比。
第3节 牛顿第二定律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重点)2.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瞬时加速度(难点)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1.牛顿第二定律(1)定义: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和运动考点一、力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______单位力的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_产生条件①必须有_________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_____(物体间可以不接触)力的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三要素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示意图在物理学中,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______,线段的起端或终点表示力的________力的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是______物体同时又是一个______物体测量工具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重力弹力摩擦力弹力定义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而产生的力大小与物体的弹性强弱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________就越长使用①使用前观察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看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②使用时,要使弹簧的伸长方向与所测拉力的方向________,避免弹簧与外壳发生_________;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面_________,如果指针不在整数刻度,要进行估读重力定义由于_______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大小重力的大小通过公式______计算得出,其中g=9.8 N/kg,它表示质量为____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N方向________________,利用重力的方向可以制成铅垂线,水平仪重心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__.质地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上___________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_______时,在_______上会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__运动的力产生的条件①物体间相互接触并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__________分类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测量原理:____________探究过程:(1)把同一木块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接触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_______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大小的因素(2)在木块上加不同质量的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在同一接触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_______有关.同一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增大_______、增大接触面______、变滚动为_____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减小_____、减小接触面_______、变滑动为_______(滚动轴承)、使接触面__________(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考点三、牛顿第一定律及其惯性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沿着水平面运动的_____相同实验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所受的阻力越_______,速度变化越__________,前进越________伽利略推论: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__________________牛顿第一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状态理解①该结论是是由实验推理概括出来的结论推理;②“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不受外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③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定义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称为惯性影响因素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物体的_______越大,其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我们就说它的惯性越大理解①对任何物体,无论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②惯性不是力.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利用如拍打尘土、体育比赛中的各种投掷项目、助跑等危害如刹车倾倒、走路滑倒和绊倒等考点四、二力平衡平衡状态指物体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状态二力平衡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条件同物: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反向: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共线:两个力在同一条直线注意二力平衡时要求四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一对相互作用力不同点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不一定为同性质的力一定为同性质的力 其中一个力消失,另一个力不受影响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相同点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例1、命题点1 力 (2015·雅安)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③用力握小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A .①②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练习: 1.(2015·攀枝花)秋天,稻子“笑弯了腰”,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跳高场上,运动员“腾空而起”,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 2.(2015·宜宾)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一物体所受重力,由图可知,物体所受重力为________N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3.(2014·自贡)如图所示,物体A 在斜面上匀速滑下,请画出物体A 所受力的示意图.命题点2 惯性 例2、 (2015·自贡)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惯性现象的是()A .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B .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C .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飞行D .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 练习: 4.(2015·成都)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A .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B .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C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 .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 5.(2015·内江)如图所示,苹果从树上下落的过程中,其惯性( )A .先变大后变小B .先变小后变大C .变大D .不变6.(2015·绵阳)2014年5月,在仙海风景区举行了绵阳市建市以来最大规模的龙舟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龙舟静止时没有惯性,运动起来后才有惯性B .龙舟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 .运动员不再划龙舟,龙舟会慢慢停下来,说明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 .运动员用浆向后划水使龙舟前进,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命题点3 摩擦力 例3、 (2015·乐山)下列关于自行车的一些部件的设计或使用,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 A .车轮的外胎上做有凹凸花纹 B .轴承中装有滚珠 C .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D .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练习: 7.(2014·绵阳)下列现象中主要是为减小摩擦的是( )A .自行车的轮胎凹凸不平B .战斗机准备作战时,抛掉副油箱C .气垫船利用压缩空气使船体与水间脱离接触D .有些北方城市常常在下雪后将煤渣洒在结冰的路面上 8.(2015·巴中)小明同学骑自行车上学途中,突遇障碍物,采用紧急刹车,他由于________向前倾;该自行车轮胎上有许多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采用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________. 命题点4 二力平衡 例4、 (2015·巴中)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彼此平衡的两个力是( ) A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 B .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 C.汽车所受的重力和汽车的牵引力 D .汽车所受的重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练习:9.(2015·内江)汽车在牵引力的作用下沿平直公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重力和汽车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 .汽车受到的牵引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 .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如果汽车所受外力突然完全消失,则汽车慢慢停下来 10.(2014·自贡)下列关于力和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推墙的力和墙对人的力是一对平衡力B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C .给正在运动的物体再施加一个力,物体就会比原来运动得更快D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车厢里,竖直向上跳起的人仍然落回原地(不计空气阻力)11.(2015·德阳)如图甲所示相同的两物块A 、B 叠放在水平面上,在20 N 的水平拉力F 1的作用下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若将A 、B 物块按图乙所示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2推A ,使它们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推力F 2=________N. 命题点4 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例4、(2015·遂宁)在“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实验中,让木块由静止开始沿斜面滑下,木块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1)实验需要木块进入不同的水平面有相同的初速度,则木块应从同一斜面________开始下滑.(2)木块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____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4)推论:如果木块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木块将做________________.(5)探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科学推理法和____________两种研究方法.(6)在此实验所给器材基础上,添加一个小铁球,运用这些器材一定可探究的是________.A.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是否有关B.物体动能大小与速度是否有关C.A、B都可探究(7)若在水平面铺上同种材料,让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则还可以探究小车________的关系(填下列选项的序号).①重力势能与质量②重力势能与高度③动能与质量④动能与速度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物理学家中,以其名字命名力的单位的是()A.焦耳B.伽利略C.牛顿D.瓦特2.(2014·成都)如图所示,把卡片放在杯口上面,再把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了出去,则扣子()A.落入杯中B.和卡片一起飞出去C.飞出去,落在卡片前面D.向后飞出去3.(2015·广安)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个自然现象跳得更远些,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由西向东跳有利B.由东向西跳有利C.由南向北跳有利D.无论何方,效果相同4.(2015·宜宾)一颗正在竖直向上飞行的子弹,如果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A.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B.沿竖直方向做匀速运动C.立刻停在空中D.立刻向下加速运动5.(2015·绵阳)一个苹果静止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苹果受到的重力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B.苹果受到的重力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苹果受到的重力小于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D.桌面对苹果的支持力大于苹果对桌面的压力6.(2014·内江)如图所示,两只小船静止在水面上,右边小船上的人用力撑开左边的那一只小船,关于两只小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右边小船对左边小船的作用力较大B.右边小船的惯性较大C.右边的船向左运动,左边的船向右运动D.左边的船向左运动,右边的船向右运动7.(2014·凉山)如图所示,当右端挂5 N的物体A时,物体B在平面桌上恰好能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现在要使物体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应对物体B施加的力为()A.水平向左,5 N B.水平向右,5 N C.水平向左,10 N D.水平向右,10 N 8.(2015·内江)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B.甲、乙两图中物体B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C.甲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FD.乙图中物体A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的摩擦力为0二、填空题9.(2014·遂宁)运动员推铅球,铅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前进是因为铅球具有________,最终会落向地面是因为受________的作用.落到地面时,会将地面砸出一个坑,这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10.(2015·成都)2015年5月11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成都开赛,其中游泳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游泳馆展开.如图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三、作图题11.(2015·德阳)如图所示,A处于静止状态,B在拉力作用下向右加速运动.请在图中画出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f和支持力N的示意图(力的作用点图中已标出).12.(2015·内江)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A 物体处于匀速向左运动的状态,请画出A 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受力示意图.四、实验探究题 13.(2015·德阳)在水平木板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小车自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比较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如图所示).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曾多次做过类似的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推理得出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________表面上停止得最慢,是因为在该表面受到的阻力最________.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 14.(2014·攀枝花)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猜想滑动摩擦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 .木块与桌面间的压力大小B .物体运动的速度C .接触面积大小D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木块、长木板、弹簧测力计、砝码、毛巾等. 该同学参照如图所示进行实验,测得数据记录如下表:实验次数压力大小 /N木块放置 方式 接触面 材料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1 3 平放 木板 1.52 5 平放 木板 2.5 35侧放木板2.54 5 侧放 毛巾4(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第3、4次实验数据,可以验证猜想________.(3)比较第2、3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________(填“有关”或“无关”);比较第1、2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作业: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地面上的小车从向西运动变成向东运动一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B .“蜘蛛人”攀爬高层建筑时,使他上升的力是他对自己的拉力C .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碰,鸡蛋就破了,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包子皮上捏出了漂亮的花边,是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 2.(2015·广安)质量为M 的木块A 在水平桌面上,用轻绳跨过定滑轮与质量为m 的钩码相连,在轻绳的拉力作用下沿桌面做匀速运动,若突然剪断轻绳(不考虑绳重和绳子与滑轮的摩擦),则( )A .绳子没有剪断前A 所受的摩擦力为mg ,方向向右B .绳子剪断后A 所受的摩擦力为(M -m)g ,方向向右C .绳子剪断时A 所受的摩擦力为mg ,方向向左D .绳子剪断后A 所受的摩擦力将越来越大 3.(2014·攀枝花)如图所示,木块在拉力F 的作用下,随小车一起向左匀速运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块对小车的压力施力物体是地球B .木块对小车的摩擦力与小车对木块的摩擦力是相互作用力C .撤去拉力F 后,木块立即停止运动D .小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小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2015·遂宁)物体在一水平面上,先在大小为F 的水平推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一段距离,接着在方向不变、大小为2F 的推力作用下继续前进了相同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整个过程重力对物体做了功 B .前一段距离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C .后一段距离物体仍匀速运动D .前、后两段距离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相等二、填空题 5.(2014·攀枝花)某同学双手托起排球后,排球先竖直向上运动,所受合力为F 1;后又竖直下落,所受合力为F 2;若排球受到的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则F 1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F 2. 6.(2015·自贡)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 的作用,F 的大小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物体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 =1 s 时,物体处于________状态;t =5 s 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7.(2015·衡阳)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在水平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填“a”“b”或“c”).(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滑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运动.(4)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自由下滑,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到达底端水平面时________.(5)上述所有探究实验中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