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及启迪100字10篇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及启迪100字10篇《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及启迪100字篇1手捧《战争与和平》,仿佛就置身在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
这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巨著,他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宏伟壮阔、生动逼真的历史画卷。
我在书中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认识了很多鲜明的人物,给予了我很多的启发。
书中安德烈的一生跌宕起伏,他厌恶上流社会的虚伪,积极参军作战,看到妻子难产死去,一系列的打击使他心灰意冷。
但随后他渐渐振作起来,娜塔莎激起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上了战场。
他经历了反反复复、时而兴奋、时而落寞的痛苦的内心挣扎过程,他的一生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应该怎么样生活?最终,他为了向往的和平生活付出了自己生命。
而他的好友皮埃尔宽厚善良、乐于施舍、不修边幅,他和安德烈一样不安于自己的生活,却认真探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把解决农民的痛苦、祖国的前途当作自己的最终目标。
我觉得皮埃尔是英雄,他倾尽家产组织民团,亲赴战场与士兵生死与共......为了国家的和平,他放弃了个人的利益,冒着生命危险去刺杀拿破仑,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灵。
战火最终停止了,和平终于来到。
而书中的这些人物在十几年的战争中慢慢成长,为祖国和平挺身而出,这是另我最为感动的。
我们身处在和平年代,却在这个寒假迎来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型冠状病毒。
很多人在这场疫情中不顾自己的安危,冲在一线,正是有他们的无私付出,才迎来了这场疫情的胜利。
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英雄一直在我们的身边。
作为祖国的下一代,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好好学习,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及启迪100字篇2俄国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一生笔耕不断,曾著有多部佳作,但就知名度而言,《战争与和平是》一部脱颖而出的鸿篇巨著,它被誉为“一部史诗级般的巨作”。
托尔斯泰在最后对历史、民族的总结中,提了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一门关于各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的生活学问。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主题-——战争与和平深刻关系。
波澜壮阔造句
波澜壮阔造句
1、北元的统一、割据与纷争,蒙古与后金,后金与明朝,黄教集团与蒙古、清朝与黄教构成了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2、为了让生命的华彩片段绵延成波澜壮阔的乐章,我愿意去承担真正去面对这项事业的时候所要承担的庞大繁杂的事务性工作。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十年的历史波澜壮阔,有巨大的成就,也有曲折、失误甚至倒退。
4、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正经历着波澜壮阔的社会大转型。
5、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的历史洪流,波澜壮阔,势不可挡。
6、亚洲大地上正涌现着一股股波澜壮阔的的都市化大潮,这里的超级大城市每年都能“吞”下数百万的新居民。
7、当一个股票出现非常明确的信号之后,一轮波澜壮阔的行情就诞生了。
8、有人喜欢峰峦雄伟的泰山,有人喜欢水平如镜的西湖,有人喜欢风景迷人的海南岛,但我却喜欢波澜壮阔的大海。
9、在“;千帆竞技,百舸争流”时代潮流中;在波澜壮阔的市场经济大海中,必将“;乘风破浪,昂首远航”!。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历史试题(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内容:八年级上册1—14课)第Ⅰ卷(选择题2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符合题意的选项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20分。
)1.读图,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日签订《马关条约》B.中俄签订《瑷珲条约》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2.1871年,郑观应说:“今长江二千数百里有奇,洋船往来,实获厚利,喧宾夺主,殊抱杞忧。
”这种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之后()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3.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被焚毁。
下列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A.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B.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C.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D.我国开始开放上海4.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的示意图,图中的①②处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A.①金田起义②天京事变B.①定都天京②天京陷落C.①永安建制②定都天京D.①永安建制②天京事变5.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的新时代特点表现在()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②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③表达了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④提出了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A.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6.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
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
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
”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A.游历西洋B.兴办洋务C.学习科技D.救国图强7.近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屈辱条约,某条约签订后,有人哀叹:“北无旅顺,南无台湾,中华海面,全为所扼,此后虽有水师,何从施展?“该条约”是()A.《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8.如表显示的是列强在中国办厂数目的变化,导致列强办厂数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时间1898年1900年列强办厂数目(个)8001231A.开辟五口通商B.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增开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9.下图是青岛的著名景点——康有为故居,位于福山支路5号,许多人仰康有为之名前来参观。
关于历史的长句
关于历史的长句
1、历史是一幅漫长而绚丽的画卷,它记录了人类的兴衰荣
辱、文明的传承与演变,以及岁月的沧桑变迁。
2、历史的长河中,无数英雄豪杰闪耀登场,他们的事迹和
精神如同璀璨星辰,照亮了人类前进的道路。
3、透过历史的镜头,我们看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倒退、文化
的繁荣与衰落,以及人类不断探索和求知的脚步。
4、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过去的兴衰成败,为我们提
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让我们在前行的道路上更加明智。
5、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断碾压着旧的时代,同时也孕
育着新的希望和机遇。
6、历史的篇章中书写着人类的奋斗和抗争,每一个时代都
有其独特的挑战和机遇,而人类的智慧和勇气在其中留
下了深刻的印记。
7、历史的记忆犹如繁星点点,点缀在时间的苍穹之上,见
证了人类的成长与进步。
8、历史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启示,等
待着我们去挖掘和发现。
9、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期待,
因为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的发展是不断前进的。
10、历史的风云变幻,展现了人类的伟大与渺小、辉煌与苦
难,让我们更加珍视现在,勇敢面对未来。
《儒林外史》精彩读后感4篇(每篇800字)
注:总共4篇、每篇字数800+,精彩在最后。
《儒林外史》读后感一《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广阔的社会画卷,揭示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扭曲。
读完这部作品,我深感其独特魅力,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作,更是一部深刻的社会历史评论。
首先,吴敬梓的讽刺艺术在《儒林外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以幽默而犀利的笔触,对封建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甚至不惜丧失道德底线的儒生,如范进、周进等人,他们的形象令人既同情又愤慨。
吴敬梓以他们的悲剧命运,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对社会风气的毒化,引发了我们对权力、地位和人性的深度思考。
其次,《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塑造丰富多样,各具特色。
既有痴迷科举的书呆子,也有淡泊名利的隐士,还有坚守道德底线的普通人。
这些人物形象生动鲜活,他们的情感世界、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多元面貌。
这使得我们不仅能从中看到历史的痕迹,更能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深邃。
再者,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也给予了深切的关注。
如杜少卿、严贡生等人的生活困顿,反映出封建社会的不公和冷酷。
这让我们反思,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如果只围绕着功名利禄,那么那些被边缘化的人群将何去何从?这种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使得《儒林外史》具有了更广泛的普世价值。
最后,我想说的是,《儒林外史》是一部呼唤良知与道义的作品。
在那个道德沦丧、人心浮躁的时代,吴敬梓通过他的文字,呼唤人们回归内心,坚守道德底线,追求真实的人性。
这是一种对社会的批判,也是一种对未来的期许。
总的来说,《儒林外史》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让我看到了历史的厚重,人性的复杂,社会的矛盾,也让我思考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这是一部值得我们反复品味,深入探讨的文学经典。
《儒林外史》读后感二《儒林外史》:洞见人性的讽刺画卷《儒林外史》是吴敬梓的杰作,它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荒诞与人性的扭曲,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时代的病症和人性的复杂。
再现风云激荡的历史画卷——《1949中国社会》评介
有 以下几 个特 点 : 第 一 , 者 以社 会 史 为 视 角 来 考 察 14 作 9 9年 国 共 决 战 背 景 下 的 中 国 社 会 。 以往 学 界 对 这 一 转 折 时 期 的论 述 , 着墨 于 国共 之 间的 军 事 与 政 治斗 争 。真 多
正 的 历 史 并 不仅 仅 是 政 治 、 事 等 方 面 所 展 现 的 上 军
小巷深处陆文夫读后感
小巷深处陆文夫读后感《小巷深处》是一部以历史为背景的小说,作者陆文夫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深入挖掘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小说以清末民初为背景,通过讲述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首先,小说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命运变迁,生动地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家庭的描写,展现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苦难。
主人公家庭在历史的巨大变革中经历了种种磨难和挫折,但他们始终坚守着对生活的希望和对未来的向往。
这种对生活的顽强和对未来的信念,让我深受感动。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人民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人民在动荡变革中的坚韧和勇敢。
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革和人民的苦难生活,也让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其次,小说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主人公及其周围人物的塑造,展现了人性的种种复杂和多样。
有的人在面对苦难和挫折时选择了放弃和逃避,有的人则选择了坚守和奋斗。
在小说中,作者对人性的描写非常细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美好。
这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让我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小巷深处》是一部深刻挖掘历史和人性的小说,通过对中国社会的动荡变迁和人民的苦难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同时,通过对人性的深刻剖析,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读完这部小说,我对历史和人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也对人性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这部小说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深刻的历史研究和人性探索。
我相信,这部小说会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感悟和启发,也会让读者对历史和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六单元 名著导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摘抄和做笔记》公开课教案_10
名著导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教学目标:1.了解全书内容,熟悉、掌握其中精彩的片段,从保尔身上汲取精神力量。
2.以读为主,并付诸实践。
与写作结合,形成文字。
3.树立伟大的革命理想,培养崇高的道德品质,形成钢铁般的意志,具有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精读的引领。
难点:阅读兴趣的激发。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被视为生活教科书、人生路标和精神补品,受到一代代读者的喜爱。
这部小说回答了作为青年人最迫切需要回答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二、简介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作家,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著名的无产阶级作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工人家庭,11岁开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团,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1920年秋天在战斗中负重伤,23岁时全身瘫痪,24岁时双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惊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三、整体感知复述本书的故事梗概,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明确: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主人公保尔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
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保尔的少年经历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第二部分主要写保尔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的磨练,写他作为新生活主人的热情及与病魔的顽强斗争。
四、内容梗概小说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描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
主人公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
在革命的熔炉中,他从一个工人子弟锻炼成为无产阶级战士。
五、人物形象保尔: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身残志坚,不畏困难,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他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延安读后感
延安读后感《延安》是一部由贾平凹所著的长篇小说,通过对延安这座城市的历史和人文的描写,展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这部小说以延安这座城市为背景,通过讲述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情感丰富,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延安这座城市的描写,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圣地。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延安的描写,展现了这座城市的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对延安这座城市的描写,作者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让人们对这座城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的讲述,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他们或是革命者,或是农民,或是知识分子,或是小商小贩,或是地主豪绅,或是外国友人,或是侨民,或是孩童,或是老人。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谱写了中国革命时期的壮丽史诗。
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的讲述,作者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对延安这座城市的描写,通过对各种各样的人物故事的讲述,通过对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的描写,作者展现了中国革命时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让人们对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峥嵘岁月》心得体会
《峥嵘岁月》心得体会《峥嵘岁月》是一本著名作家郭沫若所著的长篇小说,该小说以中国近代历史为背景,生动地描述了从清朝末年到新中国成立的峥嵘岁月。
通过对于一系列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小说展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伟大社会变革所带来的希望和挑战的思考。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震撼和感动,同时也有了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小说的篇幅庞大,情节跌宕起伏。
通过主线人物杨波在历史客观环境下的成长和变化,展现了中国社会近代革命的历程。
作者以杨波的经历为线索,将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主要事件有机地串联起来,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自然。
这种叙事方式既让人看到了个人命运在历史环境下的变迁,也呈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变和转型。
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无法自拔。
我仿佛也和杨波一起历经了辛酸与艰难,跟随着他的脚步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其次,《峥嵘岁月》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广阔丰富,涉及到了众多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描述晚清末年的定远舰事件、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一系列历史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混乱和不断的演变。
同时,小说中涉及的众多历史人物也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一系列伟人都在小说中得到了详细的描写,读者可以通过他们的形象在历史的舞台上逐渐领略到近代革命的艰辛与伟大。
这种写实的手法给人一种真实感和震撼力,同时也让我对于近代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此外,小说中对于爱情和友情的描写也让我印象深刻。
无论是杨波与清苏的爱情,还是他与赵子琳、兰于驰等朋友之间的友谊,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一次又一次的险境中,杨波和他所爱的人们始终坚守在一起,互相扶持。
而他与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支持更是让人动容。
这种真挚而无私的情感,也让我对爱情和友情有了更多的思考。
综上所述,郭沫若的《峥嵘岁月》是一本令人深思的好书。
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描写,这本书不仅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峥嵘岁月,更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于伟大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思考和思考。
革命浪涛激荡的宏伟画卷
革命浪涛激荡的宏伟画卷评张炯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李清霞张炯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文艺评论家与文学史家,几十年致力于文学研究,著作等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作家》2019年第9、10期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巨变:1949》。
笔者曾跟张炯做过口述历史,深知这是他多年的心愿。
2013年他开始构思和创作这部长篇小说,历时六载,五易其稿,如今这部作品终于问世。
这部长篇小说以史诗式的宏阔视野,记述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福建一带,在中共地下组织和当地人民武装配合下解放福州、厦门等八闽大地的故事。
它展现了黎明前革命力量与反动力量的殊死搏斗,再现了巨变中城乡各阶层人民的历史生活场景,塑造了一批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英勇奋斗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先烈的形象。
小说通过几个家族的历史纠葛和现实冲突,深刻反映了旧社会崩溃、新中国到来的必然过程。
小说构思宏伟,结构疏密有致,叙事跌宕起伏,有贯穿始终的主线和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有广阔的社会场景和惊心动魄的谍战情节;有纯真美好的爱情和扯不断的亲情;还有底层人民的不幸与奋起,等等。
小说人物众多,内涵丰富。
一尧真实的历史内涵与感人的艺术构思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评论历史剧《弗朗茨·冯·西金根》时说道:“我是以美学的历史的标准,即最高的标准来评论的。
”①他所说的美学的标准,实际指文学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备的艺术标准;而历史标准则指作品反映历史风貌和历史本质真实的标准。
艺术真实源于历史真实,但又有别于历史真实。
文艺作品毕竟是文艺家的创造,必然带有创作主体的能动性印记。
在优秀的文艺家那里,艺术真实不仅能够深刻反映历史内涵,而且能够兼顾审美性。
《巨变:1949》的首要特色就是作者的艺术构思体现了艺术真实与特定历史内涵的水乳交融,使作品给读者以更集中、更强烈的阅读感受。
《巨变:1949》是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作为大背景来建构的,但其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却是虚构的。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
中国社会史读后感中国社会史是一本以中国为背景的历史著作,通过对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变迁和演进的详细描述,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卷。
阅读完该书后,我深受启发,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及对历史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对于中国社会史这本书的读后感。
首先,这本书让我深刻认识到中国社会的多元与复杂。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变迁,展现了各个时期人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关系。
不同政权更迭、经济制度的转变、文化思潮的兴起,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中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并认识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必然性。
其次,中国社会史让我认识到历史是我们理解现实的重要工具。
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某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和发展轨迹,可以更好地把握社会变革的规律。
历史是现实的镜子,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意识到了历史对于我们了解现实、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对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当前的社会发展,并为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另外,中国社会史也让我感受到历史研究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在这本书中,作者除了描述社会结构、政治变迁等方面的历史事件,也结合了许多实际案例和个人故事,生动地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情感。
通过这些细节,我更加容易地融入历史的氛围,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命运与追求。
这样的历史叙述方式不仅增添了阅读的趣味性,也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
最后,中国社会史也给我带来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思考。
通过对历史的观察和分析,我理解到中国社会在过去数百年间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进步,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汲取经验教训,总结成功的因素,以更好地引领中国社会朝着更加繁荣和进步的方向发展。
总之,阅读中国社会史给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思考。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书笔记摘抄
钢铁是怎样炼成读书笔记摘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展现了苏联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历史画卷,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代新人的光辉形象。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读书笔记摘抄。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是保尔·柯察金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也是全书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它提醒着我们要珍惜有限的生命,在有生之年努力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为了崇高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不让时光虚度,不让生命留下遗憾。
“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
”这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将人的成长与钢铁的炼制进行类比。
正如钢铁需要经过高温和冷却的锤炼才能变得坚固一样,人也需要在生活的艰难险阻和各种考验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才能变得坚强和成熟。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不应灰心丧气,而应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他已经失去了最宝贵的东西——战斗的能力,活着还有什么用呢?在今天,在凄凉的明天,他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生活得有价值呢?又有什么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光是吃、喝、呼吸吗?当一名力不从心的旁观者,看着战友们向前冲杀吗?”保尔在遭受身体残疾的沉重打击时,曾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和绝望之中。
然而,正是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展现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执着追求。
他不愿意成为一个无所作为的旁观者,而是努力寻找新的方式来为社会、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启示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困境,都不能放弃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对价值的追求。
描写历史变迁的优美段落
描写历史变迁的优美段落历史,就像一幅宏伟而漫长的画卷,缓缓展开着它的故事。
从远古的洪荒时代到如今的现代社会,这中间经历了多少的变迁啊!你看那古老的石器时代,人类刚刚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在大自然中艰难地生存着。
他们与野兽搏斗,寻找着食物和栖息地,那是多么原始而又充满挑战的时代啊!就好像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脆弱却又充满了生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进入了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金属工具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农耕变得更加高效,社会也开始有了初步的分工。
这就如同是成长中的小树,开始长出粗壮的枝干,逐渐有了自己的形态。
再后来,文明的曙光在各地绽放。
古埃及的金字塔屹立在沙漠之中,见证着那个辉煌时代的荣耀;古希腊的哲学思想如繁星般闪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古代中国的王朝更替,书写着一部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这些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不正像是四季的更替吗?有繁荣的春天,也有萧瑟的秋天。
历史的车轮继续滚动,中世纪的欧洲,城堡和骑士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象征。
而在东方,强大的帝国此起彼伏,每一个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这时候的历史,就如同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时而平静,时而汹涌。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
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传统社会的宁静,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不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吗?而如今,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互联网让世界紧密相连,人们的交流和互动变得如此便捷。
这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就像一片广阔的天空,等待着我们去翱翔。
回顾历史的变迁,我们怎能不感叹人类的伟大和坚韧?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高度文明,我们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挫折,但也取得了无数的成就。
历史的变迁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不断前进,才能适应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
我们要珍惜现在,更要勇敢地面对未来,因为未来的历史,将由我们去书写!。
理解古代社会风貌
理解古代社会风貌古代社会风貌的理解古代社会风貌如同一部厚重的历史画卷,迷人而独特。
从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古代社会的面貌和风情。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活动、文化特征和生活习俗的探索,带领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风貌。
一、政治制度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多样且独特。
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以君主为中心,通过封建爵位和封土来确立君臣之间的关系。
朝中大臣和地方封建王侯相互依附,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封建阶层。
这种制度下,统治者依靠封赏和封号来维护统治,同时也要承担保护百姓、赡养百姓的责任。
此外,古代社会还存在着其他形式的政治制度,例如希腊城邦的民主制度和罗马帝国的议会制度。
这些政治制度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丰富多样的古代社会风貌。
二、经济活动古代社会的经济活动主要以农业为主。
农业生产是古代社会经济的基础和支柱。
农民根据季节的变化耕种田地,种植谷物和蔬菜,以满足粮食需求。
与此同时,手工业也得到了发展。
人们发展了纺织、陶器、木工等手工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丰富。
在古代社会的贸易中,丝绸之路是最著名的贸易通道。
作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也带动了古代社会的繁荣。
三、文化特征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多种多样。
在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文化为主导,儒家思想对古代社会风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崇尚仁义道德和礼仪,提倡君臣之间的和谐相处和人际关系的和顺。
此外,古代社会的文化特征还表现在戏剧、音乐、绘画、建筑等多个方面。
京剧、曲艺、古琴等艺术形式在古代社会中独具特色。
四、生活习俗古代社会的生活习俗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婚礼是古代社会中重要的仪式,婚俗中充满了丰富的习俗和象征意义。
古代人们还注重祭祀和宗教活动,尊重神灵和祖先。
古代社会的饮食习惯也是其独特之处。
丰富多样的食材和烹饪技巧使得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
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的食物差异也丰富了古代社会的风貌。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整版
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名着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关于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前苏联着名作家,1904年出生在乌克兰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只念过三年书,11岁便开始当童工,1919年加入共青团,随即参加国内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积极投身于保护苏维埃政权的斗争,成为一名骑兵团的战士。
后因身负重伤,转业到地方,不久,他在与洪水的搏斗中,得了伤寒和风湿症,23岁时全身瘫痪,瘫痪后,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始文学创作。
24岁,他的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双目失明,脊椎硬化。
但他依然克服重重困难,1930年,他用自己的战斗经历作素材,以顽强的意志开始创作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小说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同时代人的真诚而热烈的称赞。
1935年底,苏联政府授予他列宁勋章,以表彰他在文学方面的创造性劳动和卓越的贡献。
1936年12月22日,由于重病复发,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莫斯科逝世。
二、主要内容小说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以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为背景,描写主人公保尔从一个普通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过程。
小说第一部分主要写保尔的少年经历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
第二部分主要写保尔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下的磨练,写他作为新生活主人的热情及与病魔的顽强斗争。
三、作品主题作品展示了苏联十月革命、国内战争到经济恢复时期的广阔社会历史画面,歌颂了苏维埃青年为保卫国家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顽强斗争的革命精神。
同时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四、主要人物形象(1)保尔出身于贫苦工人家庭,个性倔强,充满青春活力,身残志坚,不畏困难,意志坚定,对共产主义事业抱着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在革命战争中锻炼和党的教育下成长的共产主义战士。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
觉醒年代读书笔记《觉醒年代》这部剧以 1915 年《青年杂志》问世到 1921 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那个觉醒年代的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
剧中的人物形象鲜明而生动。
李大钊先生,他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心怀天下,为了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不辞辛劳地奔走呼号。
他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向他们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他那坚定的眼神,充满激情的演讲,无不展现出一个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陈独秀先生,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发起者和主要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他以犀利的笔触和无畏的勇气,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倡导科学与民主。
他的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为了推动中国社会的变革,不惜与守旧势力进行激烈的斗争。
他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上的曲折经历,让人感受到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还有胡适之先生,他提倡白话文,主张以实用主义的方法来解决中国的问题。
虽然他在后期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在思想和道路上产生了分歧,但他在新文化运动初期所做出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人物,剧中还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比如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他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畏艰险,最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献身。
他们的青春热血和坚定信仰,让人动容。
这部剧不仅展现了人物的风采,更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矛盾和问题。
在当时的中国,内有军阀混战,外有列强侵略,国家和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礼教、旧道德依然束缚着人们的思想,广大民众处于愚昧和麻木之中。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正是对这种现状的强烈反抗。
它倡导的科学与民主,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指明了方向。
五四运动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爱国运动。
青年学生们走上街头,抗议列强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卖国行为。
他们的爱国热情和英勇无畏,激发了全国人民的觉醒。
《社会的发展》-高中作文800字
《社会的发展》-高中作文800字标题:社会的发展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社会的发展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充满了曲折与变化。
从最初的狩猎采集时代到如今的信息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无数的变革和进步,展现出无尽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
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自古至今,人们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发明了许多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和工具。
比如,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蒸汽机的发明,引领了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而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更是将全球紧密联系在一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然而,社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伴随着各种问题和挑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此外,社会不公、贫富差距等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问题的存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社会进步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性。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有前瞻性的思考和行动。
首先,我们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
其次,我们要努力缩小贫富差距,保障社会公平,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
最后,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社会生产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作为高中生,我们虽然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解决社会上的大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
我们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创新精神,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我们也可以关注社会问题,参与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去改善社会环境。
总的来说,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
让我们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程卫华语文试卷
程卫华语文试卷1、薄薄的青雾()起在荷塘里[单选题] *浮(正确答案)飘漂涨2、《望岳》作者的朝代()[单选题] *汉秦唐(正确答案)宋3、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非来贸丝,来即我谋”一句与原文一致。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1《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作者是台湾作家李乐薇。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5、1《致橡树》作者舒婷,是中国著名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6、“阡陌”“纤维”“纤夫”中的“阡”“纤””“纤”的读音各不相同。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下面选项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颇多pō外壳ké淤泥yū睥睨pì(正确答案)B、旖旎qí嫌弃xián 招惹rě赐名cìC、洋溢yì萌芽méng 赋予fǔ耀眼yàoD、抗御yù观摩mó堕落duǒ吸吮yǔn8、1林黛玉是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袅娜(nuò)一幢房屋(dóng)B、踯躅(zhú)芸芸众生(yún)(正确答案)C、青荇(xìng)礼节甚倨(jū)D、颤动(zhàn)间至赵矣(jiàn)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夜)缒而出②越国以鄙(远)③(朝)济而夕设版焉④与郑人(盟)⑤晋(军)函陵⑥共其(乏困)⑦既(东)封郑[单选题] *A.①③⑥/②⑦/④⑤B.①③⑤/②⑦/④⑥C.①③⑦/②⑥/④⑤(正确答案)D.①③⑦/②④/⑤⑥1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赘语(zhuì)熨帖(yù)淬火(cuì)B、浩瀚(hàn) 克隆(lóng)感慨(kǎi)C、玄虚(xuán)国粹(cuì) 鱼翅(chì)D、摩登(mó)神祗(qí)裨益(pì)(正确答案)12、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瓤肉(ráng)热忱(chén)颤抖(chàn)缅怀(miǎn)B、浓酣(hān)掮客(qián)斡旋(wò)画卷(juàn)C、罪愆(qiān)寂寥(liáo)盗跖(zhí)伺候(sì)(正确答案)D、裨益(bì)航程(háng)翌年(yì)轨道(guǐ)13、1妻子对酒驾的丈夫说:“你想死,别带上我。
《后记》读后感
《后记》读后感
《后记》是一本描绘清朝末年,以及民国初期政治与社会变化的历史小说。
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人物和事件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宏大的历史画卷。
阅读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以及时代变革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首先,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从他们的命运沉浮中,我看到了时代的变迁。
在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被裹挟其中,或奋斗,或挣扎,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
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在为了生存和发展而努力。
其次,本书对当时政治与社会风貌的描绘,让我了解到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的中国社会。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各种思想碰撞交融,新旧势力激烈角逐。
阅读这本书,让我更加珍惜当今的稳定社会环境,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感到自豪。
最后,《后记》让我深刻理解到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在政治、军事、文化等领域,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他们的智慧、勇气和毅力,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这也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一个人都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后记》作为一部历史小说,让我深刻理解了清朝末年和民国初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今的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作者:汪华童辰
来源:《教育界》2011年第02期
【摘要】本文从内容与结构两个方面入手,对两部经典各自所展现的社会历史风貌进行一般性分析比较,认为两者的内容有着许多重叠或交叉部分。
此外,对两者差别最大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揭示了形成这些差异的历史原因。
《诗经》与《荷马史诗》的内容均十分丰富,它们以百科全书式的宏伟气势,不同的行文结构方式,为读者展示了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为后世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1.《诗经》与《荷马史诗》的内容比较
《诗经》的内容十分丰富,充分体现了“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 的现实主义精神,多方面、多层次地反映了我国西周初至春秋中期这个历史时代的社会风貌。
其中大部分作品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民谣俗曲,文学价值较高,是全书的精华部分,其主要内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反映奴隶制度下劳动人民痛苦生活及他们的不满和反抗,以及沉重的徭役兵役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如《魏风•伐檀》;
二、反映爱情和婚姻生活,这部分诗歌在《诗经》中占很大比重,如《周南•关雎》;
三、反映劳动生活的农歌,如《魏风•十亩之间》;
四、反映爱国思想的诗歌,如《鄘风•载驰》;
五、反映旧贵族没落思想的诗歌,如《唐风•山有枢》;
六、政治讽喻诗,如《大雅•荡》;七、民族史诗,如《大雅•公刘》。
《荷马史诗》反映了古希腊从野蛮时代到文明时代这一时期的历史社会风貌。
同《诗经》一样,它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对古希腊的社会习俗、思想状况、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均有广泛而真实的反映。
一、展现了古希腊氏族社会瓦解向奴隶制过渡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例如旷日持久的特洛亚战争,奴隶主贵族豪华淫逸的生活,奴隶的占有和劳动等;
二、歌颂了古希腊人民理想的英雄,赞扬了他们的勇敢、刚强和爱国思想,如阿喀硫斯、奥德修斯等;
三、赞扬了古希腊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美德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如赫淮斯托斯为阿喀硫斯打制盾牌,以及对瑙亚卡公主洗衣的描写;
四、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和英雄传说,如金苹果之争,阿喀硫斯的诞生,奥德修斯的历险,等等。
对比两部作品的内容,可看出有很大的交叉部分,具体表现在:
一、两部作品都反映了各自的社会历史生活,反映出几百年的演变和发展过程,对于当时各自的社会,从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各方面进行了百科全书式的介绍。
二、《荷马史诗》是一部史诗,而《诗经》中也有一部分史诗,它们都以宏伟的结构,雄浑的气势,广阔而立体的画面,展示了各自民族在特定历史阶段壮阔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生活,以及民族变迁与文化发展。
所不同的是,《荷马史诗》是以“战争情况中的冲突提供最适宜的史诗情境”(黑格尔:《美学》第三卷下);而《诗经》中的史诗,则表现了民族的迁徙和发展过程,赞美了民族英雄带领人民安家乐业、丰衣足食的和平功绩。
三、两部作品都歌颂了各自的民族英雄。
《诗经》讴歌了一些民族英雄如公刘、古公亶父、周文王等兴邦定国、安家乐业的光辉业绩,《荷马史诗》却以大部分的篇幅,歌颂了像阿喀硫斯、奥德修斯这样的民族英雄的成长过程、斗争经历、丰功伟绩,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他们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坚忍不拔、视死如归、乐观向上、热爱乡土,其生动鲜活的性格描写,使英雄们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
四、两部作品都热情歌颂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的美德。
《诗经》中有描写劳动生活的农歌,《荷马史诗》也有对劳动场景的描写,但是《诗经》中的这部分歌谣比《荷马史诗》要多得多,因为《荷马史诗》的主要篇幅在于描写战争和历险。
五、《诗经》中存在一些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和兵役徭役痛苦的“愤诗”,表现了奴隶对奴隶主的反抗意识,《荷马史诗》也有许多人反抗神,敢于同决定命运的主宰进行较量的描写,这也表现了古希腊人民对自己力量与智慧的充分肯定和对命运观念的反抗。
《荷马史诗》描述的是战争和历险,表达了古希腊人尚武好斗与百折不挠的性格,并且叙述者是用赞美的语气来描述的,《诗经》则相反,除了《鄘风•载驰》等几首诗中有战场描写以外,绝大部分诗篇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厌战和向往和平生活的感情,如洋溢着欢乐安详气氛的恋歌、农歌、宗庙乐歌等。
两部作品在这一点上的迥异,是由于两个民族当时所处的历史阶段的不同和审美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
古希腊在荷马时代,正处于由氏族制向奴隶制过渡的时期,因此,部落之间的氏族战争是为了占有富庶的土地、财富及劳动力,战争的后果关系到各个原始氏族部落的兴亡得失,所以,战争是部落人民全身投入去争取荣誉、建立功
勋的壮举。
史诗中的英雄,大多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的全部力量及蓬勃的活动“表现在英勇的功绩之中”(别林斯基语),这种战争“已经蜕变为在陆上和海上为攫夺财富、奴隶和财宝而不断进行的抢劫,变为一种正常的营生。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而且,战争的结局促进了奴隶制度的形成,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这无疑是进步的。
2.《诗经》与《荷马史诗》的结构比较
两部作品差别最大的是结构。
《诗经》是一部汇集了三百多篇诗歌的总集,每一首诗歌都有其独立的内容,且不少作品的思想意义都比较深刻,从而成为这部诗集的单元细胞,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荷马史诗》则是一部情节较为统一、连贯的史诗,它虽然也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部且各有特点,但从时间的顺序及情节的发展过程看,它仍然是一个整体,有一条清晰的纵向结构脉线,而且在这条线索中还有不少有关英雄人物和神的横向穿插,组成一部拥有双向结构的完整的作品。
因此,亚里士多德在评价《荷马史诗》情节的整一性时指出:“唯有荷马在这方面及其他方面最为高明,……他写一首《奥德赛》时,并没有把俄底修斯的每一件经历,例如他在帕耳那宗斯山上受伤、在远征军动员时装疯(这两桩事的发生彼此间没有必然的或可能的联系)都写进去,而是环绕着像我们所说的这种有整一性的行动构成他的《奥德赛》,他并且也这样构成他的《伊利亚特》。
”(亚里士多德:《诗学》第八章)
《荷马史诗》就是这样,通过一个完整的情节主线,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历史风貌。
所以,似乎可以说,就结构而言,《荷马史诗》比《诗经》组织得更严密,其艺术价值也显得更高一些。
然而,就其篇幅和所包含的内涵看,《诗经》无疑比《荷马史诗》高出一筹,它虽不像《荷马史诗》那样用具体的情节来反映具体的事件,但也正因为如此,它能够更广泛更全面地反映较多的事件,因此,《诗经》在字数上虽然比《荷马史诗》少得多,但其所蕴藏的内容要比《荷马史诗》丰富得多。
【参考文献】
[1]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 1958.
[2]余冠英.诗经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3]伍蠹甫. 西方文论选[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4]高尔基. 俄国文学史[M]. 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0 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光辉的起点,永久的魅力:〈诗经〉与〈荷马史诗〉的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