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学案例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教学案例谈

小学语文第七册《责任》写的是美国前总统里根童年时代的一个故事。童年时的里根在踢足球时不小心打碎了邻居窗户的玻璃。父亲要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暂时借给他15美元赔偿邻居的玻璃,并要求他必须想办法把这15美元还给父亲。小里根靠打工、捡破烂儿挣了15美元,他把钱还给了父亲,得到了父亲的夸奖。许多年后,当了美国总统的里根说,当年这件事使他懂得了做人的责任。文章告诉我们,从小培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意识,长大后才能成为对社会负责的人。

学生对这个故事内容的理解不是难事,难的是父亲的做法和说法。当里根怯生生地将事情的经过告诉父亲后,父亲听了,板着脸一言不发。当母亲心疼地为儿子说情后,父亲仍然板着脸一言不发。过了很久,父亲才冷冰冰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里根把15美元还给父亲时,父亲拍着他的肩膀,高兴地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一前一后的神态对比鲜明,产生这两种不同神态的根源却都和“责任”有关。我的教学设计,正是围绕父亲前后的神态变化、以及题眼“责任”而展开。

一、从题目入手,理解“责任”一词,把“责任”一词的理解

贯穿始终。

(1)导入新课后,我是这样引入: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叫责任吗?(学生可以从感性的角度出发,举例谈谈自己对责任的认识。也可以查字典来理解)

刚才你们谈了自己对责任的认识。责任就是指分内应做的事,责任就是自己的行为负责,责任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承担过失。不错。今天我们学习课文《责任》,想知道文中的责任讲的是什么吗?相信大家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对责任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反思:这篇课文的主题“责任”的含义深刻。无论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还是年龄特点来说,他们对“责任”的理解都很模糊、浅显,所以使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含义比较困难。此外,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对“责任”的意识比较淡薄,让他们真正从心灵深处懂得并能够在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需要教师随着学习课文的深入,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对“责任“一词的理解,能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后,(里根在和小朋友踢足球时,不小心把球踢到了一户人家的窗户上,一块玻璃被打碎了。)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假如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觉得怎么做,就算是负责任的?(学生各抒己见)。我们看看里根是怎样做的。

反思:尽管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但是从学生想出来的答案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责任”一词有了一定的理解。学生也更想知道里根是怎么做的。加深对“责任”的理解。

(3)里根是怎样做的?从课文中划出相关句子。

1、小伙伴纷纷逃跑了,男孩(里根)却走到老人面前,低着头向老人认错,并请求老人宽恕。

2、回到家,闯了祸的男孩(里根)怯生生地讲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

3、小男孩从父亲手中接过钱,飞快地跑出去,把钱赔给了老人。

4、从此,男孩(里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想象打工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困难。)重点理解

5、这天,男孩(里根)郑重地把15美元交给了父亲,心里感到很自豪。

反思:通过以上这些句子的理解,知道小里根的点滴做法,都是负责任的表现。尤其是对里根“一边刻苦学习,一边利用空闲时间打工挣钱。”一句的理解,体会里根挣钱不易。抓住“一边------一边”“几个月”“终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体会他挣钱的艰辛。这是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表现。课文的重点、难点得到了落实和解决。

二、抓住父亲前后神态以及说话语气的变化,理解父亲的用意。(1)回到家,闯了祸的男孩(里根)怯生生地讲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父亲。父亲又是如何对待他的过失?找出课文中的有关句子。

1、父亲听了,板着脸一言不发。

2、可父亲仍然板着脸一言不发。

3、过了不知多久,父亲才冷冰冰地说道:“家里虽然有钱,但是他闯的祸,他就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4、父亲掏出15美元,严肃地对男孩说:“这15美元我暂时借给你,你去赔给人家。不过,你必须想办法把钱花给我。

“父亲为什么也这样冷漠、严厉?当儿子面临困难的时候,他只答应把钱借给儿子,这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反思:抓住“一言不发、冷冰冰、严肃”等词语,想象父亲的内心活动。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让学生知道这是父亲让小里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既理解课文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这样设计,突破了难点。

(2)当里根还给父亲15美元时,父亲是什么样的神态?说了什么?引出重点句:父亲高兴地说:“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将来一定是会有出息的。”

里根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了吗?父亲这一次的神态和前面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父亲的话说得有没有道理?(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学生各抒己见)

反思:通过比较,可以进一步理解父亲是在培养小里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我的教学设计付诸实施的过程中,文章的难点重点一一突破。既考虑孩子的认知水平,又考虑课文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根据课文内容的想象,都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高效课堂有所体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