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微生物的类型
疑难问题解答
1.微生物按其结构和组成可分为哪几类?
微生物依据其结构及化学组成的不同可分为:
(1)非细胞型微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必须在活的细胞内才能增殖,如病毒。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细胞器,如细菌、衣原体、支原、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核膜、核仁与细胞器,如真菌。
2.简述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不同点有:
(1)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的细胞器(如内质网、核糖体及线粒体等)。真菌属于此类型微生物。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低,仅有原始核质,没有核膜与核仁;细胞器不很完善。这类微生物种类众多,有细菌、螺旋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放线菌。
练习题:
1.A.细菌 B.立克次体 C.衣原体 D.病毒
(1)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微生物是( )
答案:A
(2)仅含有DNA或RNA的微生物是( )
答案:D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 )
答案:D
2.属于真核细胞型生物的是( )
A.真菌 B.细菌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答案:A
二、细菌
疑难问题解答:
1.简述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的影响。
肽聚糖的主要结构及青霉素、溶菌酶对其的影响:
肽聚糖,又称黏肽,是原核生物细胞的特有成分。它由三部分组成:①聚糖骨架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交替排列,借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②四肽侧链连接于聚糖骨架上的N-乙酰胞壁酸分子上;③四肽侧链之间由肽链(五肽交联桥)或肽键交连构成交联桥。由此三部分构成完整的肽聚糖分子结构。溶菌酶能水解聚糖骨架中的β–1,4糖苷键,青霉素可抑制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上的D-丙氨酸之间的连接。两者均可破坏胞内抗高渗屏障,导致菌体膨胀、崩解。
2.简述细菌细胞壁的功能。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承受胞内高浓度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糖等产生的高渗透压,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②细胞壁上遍布微孔,可容许水及直径小于lnm的物质自由通过,与细胞膜共同完成菌体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③其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④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上的脂多糖具有内毒素作用,是重要的致病物质。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菌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和核质。①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黏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由黏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②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③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④核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核质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4.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
并非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称为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孢等。①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面的一层由细菌分泌的黏液性物质。它具有抗吞噬、抗溶菌酶、抗补体等作用,是细菌毒力因素之一。荚膜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②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鞭毛抗原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③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细、短而直的丝状物,又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黏附有关,是细菌的致病因素之一;后者比前者稍长而粗,数量少(1~4根),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遗传物质。④芽孢: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为细菌的休眠状态。它的结构复杂,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因此,医学临床上以消灭芽孢为灭菌的标准。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等可用于鉴别细菌。芽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发芽形成一个新的菌体。
5.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及意义。
革兰氏染色的原理、步骤及意义:①革兰氏染色的原理: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尚未完全阐明。但与细菌细胞壁结构密切相关,如果在结晶紫-碘染后,乙醇脱色前去除革兰阳性菌的细胞壁,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就能够被脱色。目前,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化学组分已十分清楚,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阻止染料被溶出的原因尚不清楚。②步骤:标本被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

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氏阳性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革兰氏阴性菌。③意义:革兰氏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6.细菌的芽孢抵抗力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与细菌芽孢抵抗力强的有关因素有:①芽孢由多层致密膜状结构构成,化学药物和紫外线不易渗入;②芽孢含水量少,蛋白质受热后不易变性;③芽孢形成时能合成一些具有抗热性的酶类;④芽孢核心和皮质中含独有的吡啶二羧酸,与耐热性密切相关。芽孢萌发时,该物质由芽孢内渗出,耐热性亦随之丧失。
7.简述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细菌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①物质交换: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作用,可选择性地摄取营养物质,排出代谢产物。物质交换是细胞膜的主动运转过程,其中载体蛋白和酶类物质起重要作用。②生物合成:细胞膜上有多种合成酶,是细菌细胞生物合成的重要场所。肽聚糖、磷壁酸、磷脂、脂多糖、荚膜、鞭毛等多种菌体成分,都是在细胞膜上合成的。③呼吸作用:细胞膜上有多种呼吸酶,包括细胞色素和一些脱氢酶,可以运转电子完成氧化磷酸化,参与细胞呼吸过程,与能量的产生、贮存和利用有密切关系。④形成中介体(中体或间体):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氏阳性细菌。中介体参与细菌的分裂又具有真核细胞线粒体的作用。
8.简述质粒的正确定义及其特性。
质粒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质粒主要有如下特性:①可赋予细菌某些遗传性状。例如:F质粒编码细菌性菌毛;R质粒带有一种或多种耐药基因,可使细菌获得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ol质粒使大肠杆菌产生大肠菌素。②可以自主复制:存在于细菌胞浆内的质粒可不依赖染色体而独立进行复制。有的质粒既能独立复制,又能整合到宿主细菌的染色体上,与其共同复制。质粒随细菌的分裂传入子代细菌。③质粒不是细菌必须具备的结构:它可自行丢失和经人工处理消除。失去质粒的细菌,其生命活动可不受影响。④质粒可以在细菌间转移:接合性质粒能通过自身传递装置——性菌毛转移。非接合性质粒不能编码产生性菌毛,而是以噬菌体为载体、携带其转移,或与接合性质粒结合而随之转移。⑤一个细菌可带有一种或多种质粒。
9.以革兰氏染色的原理简述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1)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结构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含量少,乙醇不易透人,加入乙醇后细胞壁呈脱水状态,可阻止染

料由细胞脱出,阴性细菌细胞壁疏松,肽聚糖薄,且有脂多糖、外膜、脂蛋白等含脂类成分,易被乙醇溶解,致使染料易于脱出。
(2)革兰氏阳性细菌等电点低于阴性细菌,同一pH环境中所带负电荷高于阴性细菌,故与带正电荷的结晶紫结合量多而且牢固,不易脱色,显紫色,而阴性细菌则呈红色。
练习题: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
A.生物合成与分泌 B.维持细菌的外形
C.参与物质交换 D.呼吸作用
答案:B
2.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 )
A.磷壁酸 B.脂多糖 C.肽聚糖 D.脂蛋白
答案:A
3.与革兰氏阴性菌相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点是( )
A.无磷壁酸 B.有脂多糖 C.有脂蛋白 D.肽聚糖含量多
答案:D
4.与抗吞噬作用有关的细菌结构是( )
A.细胞壁 B.荚膜 C.芽孢 D.鞭毛
答案:B
5.细菌哪种结构的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 )
A.质粒 B.异染颗粒 C.核质 D.中介体
答案:D
6.观察细菌动力最常使用( )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固体平板培养基 D.固体斜面培养基
答案:B
7.关于芽孢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芽孢的形态、大小、位置有助于细菌的鉴定
B.一般在机体外才能形成芽孢
C.芽孢是所有细菌生活周期中的一种生命形式
D.芽孢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答案:C
8.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溶菌酶不敏感的原因是( )
A.细胞壁缺乏磷壁酸 B.细胞壁含脂多糖多
C.细胞壁含糖类少 D.细胞壁含肽聚糖少,在肽聚糖层外还有外膜结构
答案:D
9.革兰氏染色所用染液的顺序是( )
A.稀释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 B.结晶紫→酒精→碘液→稀释复红
C.结晶紫→碘液→酒精→稀释复红 D.稀释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
答案:C
三、微生物的营养及代谢
疑难问题解答:
1.简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主要作用。
①水:细菌代谢过程中所有的生化反应、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渗透压的维持等均需有水才能进行。②碳源:各种无机或有机的含碳化合物都能被细菌吸收利用,作为合成菌体所必需的原料及细菌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③氮源:主要用于合成菌体细胞质及其他结构成分。④无机盐:A.构成菌体成分;B.调节菌体内外渗透压;C.促进酶的活性;D.某些元素与细菌的生长繁殖及致病作用密切相关。⑤生长因子:某些细菌在其生长过程中还需要一些自身不能合成的有机物质,称为生长因子,包括:维生素、某些氨基酸、脂类、嘌呤、嘧啶等。
2.细菌的酶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有何作用。
细菌

的新陈代谢是在酶的催化下进行的。不同的酶系统决定细菌的代谢类型、代谢产物及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根据酶发挥作用的部位,细菌的酶可分为胞外酶及胞内酶。①胞外酶:是由细菌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的酶,主要是一些水解酶。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分子较大,必须由胞外酶水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细菌吸收。有些胞外酶具有致病效应,如血浆凝固酶、玻璃酸酶等。②胞内酶:是存在于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酶,包括一系列呼吸酶以及与蛋白质、多糖等代谢有关的酶。另外,细菌的酶有些是细菌生长代谢中必需的,称为固有酶;而有些则是一般情况下并不产生的酶,只有当环境中有诱导物存在时才产生,这些酶不是细菌所必需的,称为诱导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青霉素存在时可诱导产生青霉素酶,可导致对青霉素的耐药性。
3.简述细菌的培养方法及其条件。
答案:(1)细菌培养可分为分离培养及纯培养两种方法:①细菌的分离培养:多用于从混杂细菌中分离出某一特定的细菌。一般利用固体培养基(如选择培养基)通过划线方法接种,使标本中的细菌分散为单个生长的菌落而获得纯种细菌。②细菌纯培养:多用于菌种传代和细菌的扩增,取一个菌落接种于适当的液体培养基或固体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大量纯种细菌。
(2)条件:①选用适当的培养基。②提供必需的气体环境。一般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置空气中培养即可;专性厌氧菌则必须在严格无氧条件中培养。③温度一般为37℃。④培养时间多数为18~24h,但应根据菌种及培养目的酌情处理。⑤为获取大量细菌或其代谢产物,可采用连续培养法。培养过程中不断通入适当气体、更换培养液,并校正pH,以维持细菌较长的对数生长状态。
4.用于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按其用途和物理性状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供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营养基质。根据培养基的性质及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基础培养基:基础培养基含有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要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基础培养基为肉浸液(常称为肉汤培养液)。②营养培养基:营养培养基是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一些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根据细菌的营养要求可加入血液、血清、葡萄糖、酵母浸膏、生长因子等,如血琼脂平板。③鉴别培养基:以鉴别细菌为目的而配制的培养基称鉴别培养基。利用不同细菌对糖、蛋白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的差别,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底物成分,观察细菌生长时分解底物的情况,从而鉴别细菌。如伊红-亚甲蓝培养基。④选择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

,能抑制某类细菌生长,促使另一类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这种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如SS琼脂培养基。⑤厌氧培养基:厌氧菌的培养需在培养基中加入还原剂以降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势,并以石蜡或凡士林封口,隔绝空气。这种无氧环境的培养基称为厌氧培养基,如庖肉培养基。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分为固体、半固体及液体培养基。
5.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①固体培养基:细菌经分离培养生成菌落,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A.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新分离的细菌大多为光滑型菌落,表面光滑、湿润,边缘整齐。B.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有皱纹,有时呈颗粒状,边缘大多不整齐。C.黏液型菌落(M型菌落):多见于有肥厚荚膜或黏液层的细菌,菌落表面黏稠、有光泽,似水珠样。②半固体培养基: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有鞭毛的细菌可由穿刺线向四周运动弥散,培养后穿刺线模糊不清,呈羽毛状或云雾状混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不能运动,仅沿穿刺线生长,穿刺线以外的培养基仍透明澄清。③液体培养基: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A.混浊生长:菌液呈混浊状态,见于多数细菌。B.沉淀生长:细菌沉于管底形成沉淀,培养液上清较清。C.菌膜生长:多为专性需氧菌,在培养液表面生长,形成菌膜。
6.简述细菌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运转。
细菌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透过物质的作用,这对保证细菌有一个稳定的内在环境及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获得各类营养物质十分重要。水及小分子溶质可经过半透膜性质的细胞壁及细胞膜进入菌体。大分子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多糖和脂类必须在细菌分泌的胞外酶(exoenzyme)作用下,分解为小分子可溶性物质后才被吸收。营养物质进入菌体的方式有:易化扩散、主动运转及基团移位。
(1)易化扩散:又称简单扩散。物质进入菌体仅以该物质在菌体内外之浓度差而透入,为一种不需能量的被动吸收。
(2)主动运转:又称主动吸收。其特点为:①物质可逆浓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转运;②需要能量(可由细胞膜上的呼吸链供给)。大多数营养物质靠主动吸收。当环境中细菌所需营养物质的浓度仅为菌体的千分之一,甚至更低时,靠主动吸收的方式,细菌仍能获得其物质。主动吸收主要由菌体细胞膜内的镶嵌蛋白——透性酶完成的。透性酶在胞膜内运转,与特定营养物质可逆性结合,起到膜内外物质转运载体的作用。透性酶在胞膜外与营养物质高亲和力牢固结合,在能量供给的条件下,逆浓度差

将物质转运到菌体内,经变构及其他尚不明确的机制,使营养物质从透性酶上解离下来,释入胞质。透性酶又可转至菌体胞膜外面重复运转物质。
(3)基团移位:细菌对糖的吸收和积累,需要磷酸转运系统,即转运过程中必须磷酸化,这种物质运转方式称基团移位。该过程中细胞外的糖类在细胞膜上与胞内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盐结合,在胞内酶作用下被磷酸化进入胞内。经过基团移位而磷酸化的糖类,不能再透出菌体。所以,菌体内积聚的糖的浓度远远高于胞外。
7.简述细菌的能量代谢。
细菌代谢所需能量,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氧化作用而获得的。所谓生物氧化即在酶的作用下生物细胞内所发生的系列氧化还原反应。细菌获得能量的基质主要是糖类,通过糖的氧化或酵解释放能量,并以高能磷酸键的形式(ADP、ATP)储存能量。细菌生物氧化的类型分为呼吸与发酵。在生物化过程中,细菌的营养物(如糖)经脱氢酶作用所脱下的氢,需经过一系列中间递氢体(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素蛋白等)的传递转运,最后将氢交给受氢体。以无机物为受氢体的生物氧化过程,称为呼吸,其中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的称需氧呼吸;而以无机化合物(如硝酸盐、硫酸盐)为受氢体的称厌氧呼吸。生物氧化中以各种有机物为受氢体的称为发酵。大多数病原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发酵。①需氧呼吸:细菌的呼吸链位于细胞膜上,需氧呼吸伴有氧化磷酸化作用,产生大量能量并以高能磷酸键形式贮存于ATP中。1分子葡萄糖经三羧酸循环完全氧化后,可产生38个分子ATP以供细菌合成代谢和生长繁殖之用。②发酵:酶系统不完善的细菌,生物氧化过程不彻底,所产生的能量很低。通过无氧发酵,1分子葡萄糖只能产生2分子ATP,仅为需氧呼吸所产生能量的1/19。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都能通过发酵获取能量。
练习题:
1.关于细菌生长代谢中所需的无机盐,错误的描述是( )
A.构成菌体成分 B.调节菌体外渗透压
C.代谢能量的主要来源 D.促进酶的活性
答案:C
2.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病原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B.病原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C.以分子氧为受氢体称需氧呼吸 D.发酵必须在无氧条件下进行
E.以有机物为受氢体称为发酵
答案:A
3.下列关于菌落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繁殖形成的
B.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
C.一个菌落是由成千上万个结构性质完全相同的细菌组成的
D.肉眼可见
答案:B
4.研究细菌性状应选用的细菌群体生长繁殖期是( )
A.迟缓期 B.

稳定期 C.对数期 D.衰亡期
答案:C
5.A.肉膏汤 B.血琼脂平板 C.伊红——亚甲基兰培养基
D.SS培养基 E.庖肉培养基
(1)属于厌氧培养基的是( )
答案:E
(2)属于基础培养基的是( )
答案:A
(3)属于营养培养基的是( )
答案:B
(4)属于鉴别培养基的是( )
答案:C
(5)属于选择培养基的是( )
答案:D
6.A.碱性琼脂平板 B.吕氏血清斜面 C.庖肉培养基 D.SS培养基
E.血琼脂平板
(1)分离培养伤寒杆菌
答案:D
(2)分离培养白喉杆菌
答案:B
四、灭菌
疑难问题解答
1.请简述湿热灭菌法的杀菌机制和各种湿热灭菌法的特点和应用对象。
①湿热灭菌法是最常用的灭菌法,其主要的杀菌机制为:A.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B.使细菌核酸降解;C.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②湿热灭菌法主要包括下列几种方法:A.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是要杀死芽孢,则需要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一般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和餐具等的消毒。B.流通蒸汽灭菌法: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C.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血清培养基的灭菌。D.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1.05kgf/crn2(1.03×105 Pa),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注射器、手术衣、敷料等。E.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2.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常用于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2.请简述紫外线杀菌法的作用机制和注意事项。
①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胞的DNA构型,从而干扰DNA正常碱基的配对,导致细菌死亡或突变。其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一般波长在240~280nm时具有杀菌作用,以265~266nm为最强。②在使用紫外线杀菌法时应注意:A.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适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B.紫外线对人体皮肤和眼睛角膜有一定的损伤作用,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时应注意防护。
3.什么是灭菌?举两个常用方法。
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物理学方法达到灭菌的目的。如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练习题
1.(1)关于湿热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
A.是最常用的灭菌法
B

.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杀菌效果比干热好
C.在湿热状态下,菌体可吸收水分,使其蛋白易于凝固
D.湿热比干热的穿透力弱
答案:D
2.将牛奶加热71.7℃,15~30s的目的是( )
A.抑制牛奶中的杂菌 B.防止微生物在牛奶中生长和繁殖
C.杀灭牛奶中的病原微生物 D.杀灭牛奶中的所有微生物
答案:C
3.欲杀灭芽孢,需选择( )
A.煮沸法10分钟 B.流能蒸汽灭菌法15~30分钟
C.巴氏消毒法30分钟 D.高压蒸汽灭菌法15~30分钟
答案:D
4.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
A.紫外线的杀菌作用与波长有关 B.紫外线破坏细胞的DNA构型
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所以对人体无损害 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答案:C
5.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
A.是灭菌效果最好的灭菌方法 B.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D.通常压力为1.05kgf/cm2(1.03×105Pa)
E.通常温度为121.3℃
答案:E
6.A.滤过除菌法 B.紫外线灭菌法 C.巴氏消毒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E.焚烧法
(1)牛奶常用的消毒方法是( )
答案:C
(2)血清常用的除菌方法是( )
答案:A
(3)常用于处理手术器械灭菌的方法是( )
答案:D
(4)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的方法是( )
答案:B
(5)有传染性的动物尸体的处理方法是( )
答案:E
五、噬菌体
疑难问题解答
1.简述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噬菌体的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多数噬菌体呈蝌蚪形,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头部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构成,尾部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2)抗原性:噬菌体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可抑制相应噬菌体对敏感细菌的吸附。
(3)抵抗力:噬菌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的繁殖体强,一般经75℃30分钟或更久才失去活性。
2.简述噬菌体的概念和类型。
答案:噬菌体是一类侵袭细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病毒。根据噬菌体与宿主菌的相互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
(1)毒性噬菌体:是一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是其基因与宿主菌基因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但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噬菌体。
练习题
1.下列哪项不符合噬菌体的特性( )
A.只含有一种核酸 B.严格宿主特异性
C.通过细菌滤器 D.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弱
答案:D
2.噬菌体在分类上属于( )
A.支原体 B.真菌 C.病毒 D.细菌
答案:C
3.由噬菌体介导

的细菌基因转移方式是( )
A.接合 B.转导 C.交换 D.转化
答案:B
4.前噬菌体是( )
A.毒性噬菌体 B.温和噬菌体
C.游离于胞浆中的病毒核酸 D.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的病毒核酸
E.从染色体上脱离的病毒核酸
答案:D
5.以噬菌体为载体,将供菌遗传物质转移到受菌中的过程称为( )
A.接合 B.质粒转移 C.转化 D.转导
答案:D
六、微生物与免疫
疑难问题解答
1.试述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袭力和产生的毒素。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面结构和产生的侵袭性酶有关。细菌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类。外毒素是某些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它们对组织细胞有高度选择性,毒性作用强,可引起各自特殊病变和临床症状。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出来。
2.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细菌毒素按其来源、性质和作用的不同,可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1)外毒素:有些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外毒素,并可从菌体扩散到环境中。若将产生外毒素细菌的液体培养基用滤菌器过滤除菌,即能获得外毒素。外毒素毒性强,小剂量即能使易感机体致死。如纯化的肉毒杆菌外毒素毒性最强,l mg可杀死2 000万只小白鼠;破伤风毒素对小白鼠的致死量为6~l0 mg;白喉毒素对豚鼠的致死量为3~l0 mg。产生外毒素的细菌主要是某些革兰氏阳性菌,也有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外毒素具亲组织性,选择性地作用于某些组织和器官,引起特殊病变。例如,破伤风杆菌、肉毒杆菌及白喉杆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虽对神经系统都有作用,但作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亦不相同。破伤风杆菌毒素能阻断胆碱能神经末梢传递介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麻痹运动神经末梢,出现眼及咽肌等的麻痹;白喉杆菌外毒素有和周围神经末梢及特殊组织(如心肌)的亲和力,通过抑制蛋白质合成可引起心肌炎、肾上腺出血及神经麻痹等。有些细菌的外毒素已证实为一种特殊酶。例如,产气荚膜的甲种毒素是卵磷脂酶,作用在细胞膜的磷脂上,引起溶血和细胞坏死等。一般外毒素是蛋白质,分子量27 000~900 000,不耐热。白喉毒素经加温58℃~60℃持续l~2小时,破伤风毒素60℃20分钟即可被破坏。外毒素可被蛋白酶分解,遇酸发生变性。在甲醛作用下可以

脱毒成类毒素,但保持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毒素。
(2)内毒素(eedotoxin):内毒素存在于菌体内,是菌体的结构成分。细菌在生活状态时不释放出来,只有当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使细菌裂解后才释放,故称内毒素。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内毒素,如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
1)化学成分:内毒素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主要成分为脂多糖。是细胞壁的最外层成分,覆盖在坚韧细胞壁的黏肽上。各种细菌内毒素的成份基本相同,都是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菌体特异性多糖(O特异性多糖)三部分组成。类脂A是一种特殊的糖磷脂,是内毒素的主要毒性成分。菌体特异多糖位于菌体胞壁的最外层,由若干重复的寡糖单位组成。多糖的种类与含量决定着细菌种、型的特异性,以及不同细菌间具有的共同抗原性。它还参与细菌的抗补体溶解作用。内毒素耐热,加热100℃ 1小时不被破坏,必须加热160℃,经2~4小时或用强碱、强酸或强氧化剂煮沸30分钟才能灭活。内毒素不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但能刺激机体产生具有中和内毒素活性的抗体。
2)内毒素的作用:内毒素对组织细胞的选择性不强,不同革兰阴性细菌的内毒素,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大致相同。
3.补体在非特异性免疫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简述抗体和补体的调理作用。
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在长期系统发育与进化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机能。其主要特点是:与生俱来,可遗传给后代;作用无特异性,对任何入侵的病原微生物均有一定的防御能力。非特异性免疫作用是通过机体的屏障结构、吞噬细胞和体液中某些非特异性抗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菌结合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可激活补体,其活化产物C3b可通过其N端非稳定结合部位与菌体结合,其C端稳定结合部位与具有C3b受体的巨噬细胞结合,从而使细菌与巨噬细胞相连,起到促进巨噬的吞噬的细胞内的杀菌作用。
练习题
1.细菌的毒力取决于细菌的
A.特殊结构 B.侵袭力和毒素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入机体的途径
答案:B
2.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答案:C
3.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A.抗原 B.肽聚糖 C.荚膜多糖 D.脂多糖
答案:D
4.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白细胞素
答案:C
5.关于抗感染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巨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

道防线
C.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
D.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
E.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答案:E
七、疫苗
疑难问题解答
1.什么是活疫苗?什么是死疫苗?并比较二者在应用方面的特点。
用细菌体制成的生物制品称菌苗,可分为活菌苗及死菌苗两类。
(1)活菌苗:用减毒或无活力的活病原体制成。常用者有预防结核病的卡介苗(BCG)、鼠疫活菌苗等。制备活菌苗的关键在于获得减毒或无毒菌株,但该菌株应保持免疫原性。例如卡介苗系将结核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传230代(经13年)后获得。痢疾杆菌的依赖链霉素菌株则是通过选择后获得的突变株。活菌苗接种后,在体内有一定的生长繁殖能力,类似隐性感染。一般只需接种一次,且需量较小,但引起的免疫效果好,且能维持较长时间。如能以自然感染途径接种则更为适宜,因除引见全身免疫外,尚能引起局部免疫。其缺点为活菌苗需维持其活力,菌苗的保存需一定的冷藏条件,且有效期短。
(2)死菌苗:用化学或物理方法将病原菌杀死后仍保持免疫原性可制备死菌苗。常用的死菌苗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甲、乙混合菌苗,百日咳菌苗等。由于病原菌已被杀死,不能繁殖,因此死菌苗用量较大,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肿痛或发热等全身反应。死菌苗大多需要多次接种才能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为减少死菌苗的接种次数,常将不同种类的死菌苗作合理混合,制成联合菌苗,如伤寒菌,甲、乙型副伤寒菌混合的三联菌苗。
练习题
1.关于活疫苗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活疫苗是经人工培养使病原菌毒力发生变异或由自然界直接筛选出来的
B.活疫苗能在机体内繁殖并可抑制或干扰野毒株的增殖的致病性
C.活疫苗可刺激机体内产生特异免疫,其维持时间一般比死疫苗长
D.活疫苗比死疫苗用量小
E.活疫苗比死疫苗易保存
答案:E
八、支原体
疑难问题解答
1.简述支原体的形态与结构。
答案: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 μm,可通过滤菌器,常给细胞培养工作带来污染的麻烦。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态而呈现多形性。革兰染色不易着色,故常用Giemsa染色将其染成淡紫色。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较多,约占36%,对保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具有一定作用。凡能作用于胆固醇的物质(如两性霉素B、皂素等)均可引起支原体膜的破坏而使支原体死亡。支原体基因组为一环状双链DNA,分子量小(仅有大肠杆菌的五分之一),合成与代谢很有限。肺炎支原体的一端有一种特殊的末端结构,能使支原体黏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表面,与致病性有关。

练习题
1.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衣原体 C.支原体 D.立克次体 E.病毒
答案:C
2.支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A.无细胞壁 B.含有两种核酸 C.含有核糖体 D.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 E.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A
3.支原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
A.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 B.个体微小,能通过滤菌器
C.胞膜中含大量胆固醇 D.对抗生素敏感
E.有两种核酸
答案:B
九、立克次氏体
疑难问题解答
1.立克次体有哪些共同特征?
立克次体的共同特征是:
(1)大小介于一般细菌与病毒之间,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
(2)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
(3)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4)天然寄生在节肢动物(虱、蚤、蜱、螨)等体内,并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引起人类患立克次体病。
(5)对多种抗生素较敏感。
练习题
1.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
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 B.含有DNA的RNA两种核酸C.严格的细胞内寄生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答案:C
十、衣原体
疑难问题解答
1.简述衣原体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相似的特性。
衣原体(chalmydiae)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研究发现这类微生物具有和革兰阴性细菌很多相似。这些特征是:①有DNA的RNA两种类型的核酸;②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繁殖;③具有黏肽组成的细胞壁;④含有独立核糖体;⑤具有独立的酶系统,能分解葡萄糖释放CO2,有些还能合成叶酸盐,但缺乏产生代谢能量的作用,必须依靠宿主细胞的代谢中间产物,因而表现严格的细胞内寄生;⑥对许多抗生素、磺胺敏感,能抑制生长。1957年开始将衣原体分类于细胞类。
练习题
1.以下微生物中有独特发育周期的是
A.支原体 B.立克次体 C.衣原体 D.螺旋体 E.病毒
答案:C
2.以下衣原体共同特征中与病毒相似的是
A.含两类核酸 B.专性活细胞内寄生 C.二分裂繁殖 D.不具有肽聚糖构成的细胞壁,含有核糖体 E.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答案:B
十一、病毒
疑难问题解答
1.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有何区别?
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区别主要有: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②病毒只含一种类型核酸;③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不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上生长;④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⑤病毒对可作用于其他微生物的抗生素不敏感,干扰素可抑制其增殖;⑥病毒体积更小,可通过滤菌器,需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简述病毒衣壳的结构和生物学意义。
病毒的衣壳由壳粒组成。壳粒由一条或几条多肽链

组成。每种病毒的壳粒数目不同,并按20面体立体对称、螺旋对称或复合对称的方式排列。衣壳的生物学意义有: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决定病毒的感染嗜性;③有抗原性,可引起免疫应答和免疫病理反应;④可作为病毒鉴定的依据。
3.为什么病毒的增殖方式是复制而不是分裂?
病毒的增殖方式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分裂方式,主要是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无代谢所需的酶类、原料、能量及场所。因此,病毒的增殖必须在活细胞内,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在细胞内分别复制病毒核酸、合成衣壳及其他病毒结构,再装配、释放到细胞外。
练习题
1.最简单的病毒体结构组成名称是
A.核酸+衣壳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心+衣壳+刺突
D.核心+衣壳 E.核酸+蛋白质
答案:D
2.决定病毒感染性的关键物质是
A.壳粒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答案:B
3.对病毒特征的错误叙述是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只含一种核酸
C.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 D.出芽方式增殖
E.对干扰素敏感
答案:D
4.对病毒核酸的错误论述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变异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E.只有DNA才能携带遗传信息
答案:E
5.病毒与立克次体的相同点是
A.均为非细胞型微生物 B.均只含一种类型核酸
C.均对抗生素不敏感 D.均以复制方式繁殖
E.均以复制方式繁殖
答案:C
6.病毒衣壳的生物学意义不包括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吸附易感细胞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感染性
E.根据其壳微粒的数目鉴定病毒
答案:D
7.对病毒核酸的错误叙述是
A.根据核酸类型可将病毒分为DNA或RNA两大类
B.动物病毒多为比股DAN和单股RNA
C.DNA病毒的毒力比RNA病毒强
D.病毒核酸可和宿主DNA整合
E.通过核酸杂交可以检测病毒
答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