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前提(袁成)

合集下载

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前提(袁成)

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前提(袁成)
取“生命课堂”之价值。取法乎上,淬天地日月之精华,凝 学府核心之文化——引领成功,感恩环保。
• 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 进儿童时时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 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
都是无济于事的。
——苏霍姆林斯基
成功教育之内涵
• 成功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成功的愿望, 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所谓“成功教育”,是转变教育 观念、改进教育方法,通过教师帮助学生成功、学生尝试
中进行探索并形成思想体系——用成功点化和润泽生命,
让成功赞美生命,则是不多见的学术创新与实践探索。
现实困顿:泉眼无声细细流
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回首卅载,草木经秋,辙尘凝榭,坛台染霜。学子师长,
雅志虽高,青云无门,报国成殇,苦蛰数年,桃李惟小,
栋梁惟殃,师生汗颜,学校无光,辛辛若瘟,士子趋避; 偶有来归,实属无奈,政府欲举,头痛不已,物竞天择, 尤人何益?谓我心忧,情何以堪!
第三部分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基础
• 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改革道德正当性
的来源; • 对积极支持并参与教育改革者予以合理的利益回 报,这是教育改革社会合法性的前提; • 采取民主的推进方式,这是教育改革过程有效性 的保证。
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
将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与价值 准绳,便意味着在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的问题上,不存在 “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任何学生——即便是少数学生,
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
程。(课程实施:课堂教学)
一一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比例,并设置综合课 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 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 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及其效果分析

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及其效果分析

策略及其效果分析◎朱叶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初中英语教学逐渐从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策略是一种整合性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围绕一个中心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如何有效地实施大单元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法及其效果分析,希望为初中英语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基本原理1.1学生为中心在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高度重视。

教学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而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大单元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等方式,主动探索和实践。

这种方法鼓励学生实践、探索和合作学习,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这种学生为中心的方法使得初中英语教学更加生动和有趣,同时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1.2整合性学习整合性学习是初中英语大单元教学的核心。

它强调将不同的知识点、技能和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个大的主题或情境中。

例如,在一个关于“家庭”的大单元中,学生可能会学习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表示亲属关系的语法结构,以及如何进行家庭成员之间的日常交流等技能。

这种整合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1.3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大单元教学策略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它强调为学生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使他们能够在情境中体验、感知和运用英语。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模拟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这个场景中学习和运用与购物相关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

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然而,要想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考虑到一系列关键成功因素。

本文将从教师角度、学生角度和教学环境角度来探讨这些因素。

首先,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

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素质。

首先是教师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

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的步伐,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

其次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再次是教师的沟通和引导能力。

教师应该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其次,学生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是关键成功因素之一。

学生应该被赋予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学生的合作和交流也是重要的。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另外,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最后,教学环境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教学条件。

首先,教室的布局和设施要符合教学需求。

教室应该宽敞明亮,设备齐全,能够满足不同教学活动的需要。

其次,教学资源的丰富度也很重要。

学校应该提供丰富的图书馆、实验室和多媒体设备等资源,以支持教师的教学活动。

另外,教学环境还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成功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生的参与和主动性,以及良好的教学环境。

只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因此,教育界需要重视这些因素,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

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

论教育改革成功的前提与策略

[ 摘
要 ] 对 任 何 机 构 或 领 导而 言 , 教 育 改革 成 功 的 前 提 至少 包 括 三 方 面 : 结 、 轫 以及 领 导 者 的 动 其 联 发
员 。 在策 略 上 , 首 先 需 要 将 以下 四个 方 面 加 以联 结 : 是 将 与 学 习相 关 的价 值 观 念 整 合 到 关键 学 习领 域 中; 他 一
定 某 种改革 议项 要取 决 于 出现某 个 政 治上 的 ‘ 勇
士 ’ 一 个 激 发 人 们 动 机 的 个 体 或 起 催 化 作 用 的 。 团体必 须善 于 利用 优 势 , 分 利用 各 种 能 动 的条 充 件 以 及 事 件 的 苗 头 。 这 种 政 策 上 的 促 进 者 提 供 了
二 是使 教 育 改 革成 为公 众 关 注 的政 治 性 议 题 ; 三是 提 供 选 择 机 会 ; 四是 发 展 援 助 性 的 环 境 。 在 此 基 础 上 。 取 采
政策 性发 轫行 动 。最 后 , 还 必 须 需 采取 有针 对 性 的动 员 的策 略 , 选择 合适 的 改 革 类 型 ; 固 改革 发 动 者 ; 他 即 巩 巩
第2 5卷 第 1期
Vo . 5 No 1 12 .

州 学



21 0 0年 2月
Fe .,2 0 b 01
J OURNAL OF QI HOU NZ UNI RS TY VE I
论 教 育 改 革 成 功 的
前 提 与 策 略
张 树 德
( 西 工学 院 外 语 系 ,广 西 柳 州 5 50 ) 广 4 0 6
设 定 的 目 标 。 成 功 是 一 种 感 觉 。 从 学 校 层 面 看 , 功 就 是 结 果 , 是 学 生 的 成 绩 与 投 入 以 及 成 就

论教学成功变革的力量之源

论教学成功变革的力量之源

( )培 育教 师 合 作 性 文 化 一
主 备 课 人 提 交 的 教 学 设 计 进 行 充 分 的讨 论 ,最 后 达 成 共 识 , 以 教 学 共 案 的 形 式 同 定 下 来 .每 位 教 师 在 授 课 的 过 程 中再 根 据 学 情 进 行 微 调 。 第 二 ,学 校 为职 初 教 师 配 备 业 务 精 熟 的 教 师 做 师 傅 ,采 用 师 徒 制 ,让 骨 干 教 师 无 法 言 说 的 隐 性
37
0 0 0 0
教 学 除 了可 观 察 的 教 学 行 为 外 ,还 存 在 不 可 直 接 观 察
变 革 的 成 功 实施 是 由最 初 想 法 的某 种 转 变 促 成 的 .是 一 个 通 过 反 思 性 实 践 而 进 行 的 澄 清 过 程 。教 学 变 革要 求 教 师 的 教 学 信 念 在 实 施 中 发生 转 变 ,有 时 甚 至 是 彻 头 彻 尾 的改 变
够。 , ” l 的确 ,变 革 与 学 习 同义 。 变 革 的成 功 要 依 靠 构 建

系列新 观念 的个 人和群 体 的心理 和物质 的支 持 ,因此 .

首先 ,学校 要构建集体 备课 的范式 。每周 由备课 组 内
名 组 员 轮 流 担 任 主 备 课 人 .将 本 周 教 学 设 计 出来 ,然 后
化 是教 学 变 革 的根 基 。
些 话 语 方 式 的 变 化 ,不 能 给 教 学 实 践 带 来 实 质 变 化 。 自
上 而 下 的 政 府 改 革 的努 力 对 于 改 革 而 言 是 必 不 可 少 . 但 是
却 常 常不 能在 改革 的 实践 中产 生作 用 。彼 得 ・ 圣吉 认 为 , “ 令绝 不能解 决任 何复 杂性 问题 .只有定 位于学 习才能 命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四要素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四要素
33
“自主实验——提升型”案例
北京二中佘平平老师《甲烷》 教学片段
34
点拨归纳的内涵
“点拨归纳”是指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之 后,根据学生自主学习中暴露、遗留和发现 的问题,根据课前的教学设计,根据考纲考 点,对疑难和重点进行点拨,对知识规律和 学习方法进行归纳的环节。在本环节中,既 可以教师精讲为主,也可以学生合作学习形 式开展,以期点石成金,拨云见日。
类型适应范围:
本类自主学习适应于: 1、文科中与生活和社会联系紧密、思想性较强, 或需要与旧知识进行比较的课程教学; 2、理科中对于概念、原理、定律,可利用情境 引导学生去观看、去分析、去总结,进而得出特 征、规律的课程教学。
25
“自主观察——分析型”案例
棠外袁成老师 《追星的利与弊》 教学片段
26
”; 功利性: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呢?
17
有效教学——教师行为 有效备课、有效导学、有效练习、有效 “讲授”、有效“激励”、有效“提问” 并“倾听”、有效组织、有效运用多媒体。 有效学习——学生行为 有效参与、有效阅读、有效思考。
18
自主学习的内涵
指在学科课堂(教学时间)内,在《导学 案》的引导下,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完成 将学内容的预习或学习(它包含阅读、朗读、 观看、思考、探究、研讨、归纳、演算、实 验┅┅等活动)。这一学习是在有时间、有空 间,有组织、有引导、有检测、有思考下的 自主预习或自主学习。
13
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分布图
学习 语言 数 人文 科
领域
与 文学

与 社会

技 体育 艺 综合

与 健康

实践 活动
科目 语 外 文语
数 学
政历地 治史理

抓好教学六要素 成就有效大课堂

抓好教学六要素  成就有效大课堂

2013-03教学实践今天,新课堂改革推进日益走向沉稳,有效性是各个学科教学追求的共同目标,思想品德课也不例外。

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实效,其核心就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获得发展。

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呢?一、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根本没有“学生主体”的观念,只有自我表现的意识。

观念的桎梏造成了教学中只重知识的传授,不重能力培养的定式。

因此,教师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是有思想的行为主体,在课堂上只有把他们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认识主体。

最忌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的体会、感受而实行“满堂灌”,弄得学生一头雾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引导上下功夫。

教师只有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又能够高于教材进行规划把握,并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

二、情趣导入,激发动机课堂导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即兴发挥法导入、移花接木法导入、设疑布阵法导入、小品游戏法导入、单刀直入法导入等等,不管哪一种方法导入,都要紧扣教材、深挖教材、巧用教材。

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接受。

要体现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启发性的统一。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导演”作用和学生的“演员”作用。

通过特色的课堂导入,学生对本课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动机产生的主观原因。

因此,激情有趣的导课,引人入胜,唤起学习动机,为学生的学习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迅速地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三、互动教学,促进探究新时代的中学生已经有很强的民主、平等的现代意识,因此不能再现过去的被动压抑的课堂教学气氛,他们需要强化自身的主体作用,激发思考,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2013-03教改聚焦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文/刘晶回首已成为历史的2012年,繁忙而又充实。

记得飘飞的雪花迎来了2011年的冬天,同时也迎来了永昌六中的课堂教学改革。

站在课改的门口,我徘徊了很久。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短短的几句话,却字字千斤!我们六中的课堂改革方向是: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在教学设计时,在走进课堂前,我都在思考:高效课堂,如何让学生动起来?于是认真聆听,热烈讨论。

老师们为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一时间,课堂上活动很多,形式很多,课堂氛围热闹、活泼、多姿多彩。

一段时间以后,问题来了:“繁华”落尽,学生的课堂收获却少之又少,纷繁的活动形式吸引了他们更多的注意力。

学生是动起来了,但并未体现出高效课堂———把一篇篇美文肢解了,学生急着在参考书上找标准答案,感到语文课堂变味了,意境没了,语文味淡了,课上得没劲了。

12月8日,听了勾延天老师的一节数学课,感到那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上课,老师就地取材,拿起一个粉笔盒说这是一个立体图形,问学生见过哪些立体图,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然后由圆锥和圆柱的平面展开图引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探究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

课堂上,勾老师充分利用教具小黑板和活动图形,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一边思考,一边画图,一边上黑板摆放。

课堂上生机勃勃,学生积极投入;勾老师语言干净、利落、简洁,及时引导,掌好了舵;课堂气氛民主活跃,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课堂结构紧凑,体现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才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一、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而不是形式动起来新课标的最后落实应是“学生动起来”,动耳、动眼、动口、动手,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大家都动起来了,目的就达到了。

其实,在语文学习中,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一节课或一个活动,气氛虽不热闹,但只要每位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这就是“动”。

还课堂以自然色

还课堂以自然色

2014-03课改论坛关于课堂改革的争论与实行一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首先是教材的改革大战,北师大版,人教版,湘教版,鄂教版……争奇斗艳,大放异彩,然后是教法学法的改革,关于高效课堂的改革也不断深化。

在教育的这场改革中,我们教师也在马不停蹄,先是适应不同的教材版本,后来是高效课堂的改革,电子化教学的改革,导学案的设计,接着又有“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实在是活动太多,不能一一而举。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更新观念。

这是毫无疑问的,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活动中,我突然想问自己,以前的教学这些难道都没有做吗?我没有想进行高效课堂教学吗?我没有去家访吗?没有认真备课吗?不然为什么要开展这些活动呢?在课堂改革学习的过程中,我有幸走出去向专家、同行学习,见识了许多优秀教育的案例,杜郎口中学、北川中学、江汉二桥中学……学校同时也请了专家学者来校指导。

在各种不同的声音中,我突然发觉,找不到真正的课堂该是如何了,有了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

三三六模式、一二四模式……太多的模式让我眼花缭乱,不知道哪样是适合的,不是说教无定法吗?为什么一定要整成一个什么模式?不同的教材,不同的课型,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老师,不同的对象,就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现在的课每节就是讨论,好像不讨论的课就不是好课,不合作的课就没有生机,相反独立思考倒很少了,孩子上课都不独立思考,都在下课走路的时候思考吗?是不是开放的课堂就一定要摒弃传统,叽叽喳喳就一定是好课的模样?【案例1】有一次听公开课,突然停了电,领导灵机一动去搬发电机,换下节课上吧。

要是不是公开课,这节课怎么办?要是一天都不来电,这节课还上不上?我们从传统教学走进了另一个误区,好像什么都是电子化,好像没有电子化的课就不是一堂好课。

【案例2】荆州一个专家来随堂听我讲课,课讲完了,专家有点遗憾说,本来是想听一节原生态的课,没成想,农村的电子化进程也很快。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思考

关于新课程改革中教学质量的提高思考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6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对新时期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进而对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来,教育部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

可对于广大的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教师面临的困惑;然后提出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师素养的提高来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获得生活中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而在新课程体系中,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因此,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占有重要地位。

1.教师面临的困惑在这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面临着许多困惑,其中“如何教”与“如何学”是一个重要课题。

在新课改中,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但在我们的教学实际中,如何把握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难点。

有些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失去自己的主体性,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性。

教师的讲应该如何讲,讲多少,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又是怎样的?学生的学又该怎样去学呢?学生的个人情况和家庭情况参差不一,尤其是农村学生,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更是一个难题。

成绩好的学生回家会自主学习并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而对于成绩相对差的学生来说,自主学习只是一个形式,达不到效果。

2.教师须改变自我,实现角色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师传承文化的基本职能没有改变,但教师的角色却走向多元化。

师生的关系不再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教师的角色不再单一。

在新课程的实施下,教师应该同时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只有全方位更新教师角色,才能更好地发展创新教育,优质教育。

教师需要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上做出改变。

当然这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需要我们教师长期不断的努力。

新课程能顺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而教师的关键在于观念。

找准改革突破口是新课改成功的前提

找准改革突破口是新课改成功的前提

找准改革突破口是新课改成功的前提作者:宋爱红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1期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改革已尝试了多年。

通过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基础教育在新世纪的出路问题。

作为实验学校的一名教师,几年的课堂实践,使我感到这轮改革,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终身发展,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首次提出了“学习与生存”“学习方法的根本改进”“新形势下对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新课题。

这一适时的基础教育措施的出台,完成了由“教师—课本—学生”到“家庭期盼—灵活学习—终身受用”的质变,是教育终极目标的重要体现。

边实验边总结,边总结边提高,认真领会课改精神,自觉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

小学阶段,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基础教育课改的起始阶段和“第一阶梯”,迈好这一阶梯至关重要。

然而,多年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使课程和教材陷入“繁、难、偏、旧”的怪圈,在教材编写上,强求划一,按照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思路编写,超越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学生感到无形的压抑和苦恼。

本人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体会颇深且深感痛心!现行语文教材,有可取之处,也存在严重缺陷。

例如,确实突出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值得肯定的一方面;但教材结构过于单一,没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弹性,与发达国家的相比,缺少前瞻性和实用性,不符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1)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应用的研究和创新。

(2)过于注重知识点本身的学习,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3)过于注重学习成绩和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

这就从主客观上造成学习的被动和学习效率的低下。

我认为,要使基础教育课改成功,应以上述三点为突破口,更新观念,采取新举措,稳步推进。

小学语文要跳出被动性的圈子,就得避免单一的弊端,通过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联系学生既有生活经验,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高效、快乐地学习。

老师一定要走下讲坛,走进学生,做一名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组织者与互动者,亦师亦友,亦学亦教,学中做,做中学,同步研究,共同提高。

袁成:心灵本,与学生“通灵”

袁成:心灵本,与学生“通灵”

袁成:心灵本,与学生“通灵”作者:李银云来源:《课堂内外·好老师》2017年第10期他是来自成都的80后班主任,也是全国特色教育优秀教师。

他的经历中,有全国赛课一等奖和学科带头人这样的精彩,也有年纪轻轻就出版专著和获得市人民政府奖的建树。

作为班主任,他自创“心灵本”,通过一周一次心灵本与学生“通灵”,与学生心灵对话,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帮助学生走出成长中的困惑,同时,也赢得了家长的赞誉。

作为年轻的政治老师,他耐住寂寞,坚守初心,将教育的艺术和智慧点点滴滴融入课堂,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袁老”的称号。

他就是袁成,一个与学生“通灵”的老师。

好老师的引领“我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还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袁成就用笔在本子上歪歪扭扭地写下了自己的梦想。

然而,对于怎样才算“优秀”,袁成并没有特别的概念,就更不要提这背后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了。

从小到大,袁成的成绩并不突出,甚至可以说是班里的后进生。

这样的成绩,距离成为“优秀”的人民教师实在有些“遥远”。

不过,袁成并没有气馁,他将所有的热情都投入到了这场看似不可能的“战斗”中。

而在通向“教师”道路的旅程中,无论是自己的小学老师,还是初中老师,甚或是高中老师,他们都小心呵护着袁成的教师梦想,这也让袁成没有因为被嘲笑、被歧视、被打击而放弃自己的方向。

“如果你进入教室发现黑板没擦,你怎么办?”,这是2008年,袁成在面试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教师时,学校的一道面试题。

面对这样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踏上工作岗位的袁成,并不知道这其中包含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不过,当袁成说出自己“不成熟”的做法后,面试他的姚平校长还是为袁成的化解教学矛盾的艺术折服。

于是,袁成便这样以笔试、面试、讲课等政治学科综合第一的身份,顺利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

虽然袁成带着成为教师的初衷,顺利成为教育行业的一员“新兵”。

但,从早上六点半的起床上课到晚十点的查寝,从早七点的备课查班到晚十二点的交流反思——忙碌的生活的背后,也让袁成深深地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怕”。

教学改革要成功,教学智慧先升级

教学改革要成功,教学智慧先升级

教学改革要成功,教学智慧先升级尽管离开学还有十天,但我们学校仍像以往一样,全体老师都开始上班了,自然又是提前预热,提前学习,这次主要学习的都是有关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问题。

说实在的,上学期才刚刚实施“杜郎口教学模式”,而这个学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革,其实我想:无论怎么样的教学方式,其实还不是为了学生能够听得进,学得进,学得牢,变着法子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更多的支配时间。

也许是因为自己理解有偏差,也许是自己见识还浅薄,总之,我内心深处还是想:无论怎样的教学模式,最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内功”的修行,没有“内功”垫底,往往演变成形式。

而且,愚以为即使有五花八门的教学模式改革,但内容也还是紧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上没有任何改革。

只是谁先行,谁先由实践上升至了理论,而且理论令人倍感“高深漠测”,而且还有了不错、甚至精人的效果,那么他们就有了推广的价值。

我在想,许多名师上课,还不是“传统”的模式,但学生参与依然很积极,归根到底,我们做老师的,更重要的还是要将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技能水平再前进一大步。

尤其是在小学,需要如此这般的改革吗?学洋思,学杜郎口,这些到底适不适合小学?适不适合学生人数量多的班级?就算学到这种表面的模式,但实际上这中间的过程依然是“老一套”,这会不会适得其反,甚至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呢?所以,窃认为无论怎样的模式教学,老师本身的知识储备,包括文化知识、社会知识、自然知识等等,教师本该提升的教学基本功才是关键,有了这些,才能引导得游刃有余。

那些改革,的确锻炼了学生的自信心,表达力,但这些都是中学生,他们的语言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层次,而小学生呢?本身就是学习语言,有很多东西他们能够表达出来吗?如果教师因为本身的能力不足,能够及时正确地引导和示范吗?如果不能,日复一日地让学生讲,下面学生的注意力还不是照常得不到保证。

如果在小学能够让学生站上台来滔滔不绝地讲题,这当然是最令人欣喜的事情,然而有几个学生能够做到呢?凤毛麟角罢了。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

浅谈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中的困惑

揖文献标识码铱B
揖文章编号铱2095-3089渊2015冤15-0126-02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实施袁 广大教师在教学理念上有了很大 程度的更新袁新课改的精神已经能够较好地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行
126
2015 年第 15 期
为中遥但是袁面对新的语文教学理念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 一些理论和现实难以逾越的矛盾遥
一尧教学实际与教材编排的矛盾遥 高中语文必修系列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尧 新教学方式与 学习方式的一套教材袁但是在语文新教材的教学使用方面却是教 师继续沿用旧的教学方式袁指导学生还是旧的学习方式遥 在课堂 教学中的表现就是教师以讲授为主袁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袁课堂 教学实质并无多大变化袁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无多大的改观遥 新课程改革中对语文知识大加砍削袁语文基础知识的缺失袁 让身处一线的语文教师面对升入高中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举步 维艰袁又忙字词袁又忙语法袁又忙阅读尧写作袁又忙会考尧高考遥 四面 楚歌袁束手无策袁不知如何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袁完成教学 要求袁实在尴尬遥 教材篇目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遥 教学内容太多, 按正常的 教学方式处理教材袁根本不可能完成教学任务遥 教材新袁容量大袁 课时紧袁教材如何选用袁时间如何安排袁这也让身处一线的教师大 伤脑筋遥 新课标要求高中语文课程联系学生生活袁 向学生展示层次 多样的语文课程内容袁 提供丰富的语文营养和多种发展途径袁加 强语文实践能力遥 但是袁现在许多学校采取不鼓励尧不支持尧不反 对的态度袁因为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袁担心家长反对袁担心冲击 课堂教学袁担心教学质量下滑遥 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课程有五个系列遥 选几个系列遥 是让学 生自由选择袁还是有一定限制遥 学校教学资源是否允许选这个系 列遥 如何进行考试评价遥 都是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面对的实际存在 的矛盾遥 很多学校在无可奈何之下袁就把选修变为必修遥 新课标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袁 但是现在评价体系应试味道 浓厚袁是过程评价价值大大缩水袁包括学分认定在内的过程评价 真正成了在野走过场冶袁高考作为最终的结果性评价依然占据评价 的统治地位遥在这种忧虑之下袁许多学校采取双重评价制度袁即等 级制度和传统考试制度同时进行遥 新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教学袁 这是一种教材编写上的重构 和创新遥 它力图通过对传统选文和单元结构编排的调和袁把语文 的工具性功能通过语文的人文性功能传递出来袁这无疑给语文教 学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遥但是按照专题编排的类似人文读本的教

改变观念,科学施教,打造高效 - 袁国道

改变观念,科学施教,打造高效 - 袁国道

4、以讲解为主的启发讨论式 教学法
教师启发讲解或实验点拨—穿插 提出问题或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向 讨论(包括议论和争议)—启发学生 得出结论,获取知识—反馈点拨,总 结延伸。
5、以练习为基础的启发讨论 式教学法
精选问题,就题质疑—引导思考,探 究释疑—多向讨论,点拨讲解—设疑 拓展,总结延伸—探索规律,举一反 三。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的四大要素和六大关系 1、什么是高效课堂教学?高效课堂是指:在 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师生对既定教学目标的 达成高。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规定性: 第一,时间的规定性。 第二,目标的规定性。
2、课堂的四大要素和六大关系
课堂教学效率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是由 四大要素和六种关系构成的。课堂教学的四大要 素是:教师、学生、教材、方法。这四大要素构 成六种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与教材的 关系、教师与方法的关系、学生与教材的关系、 学生与方法的关系、教材与方法的关系。这四大 要素、六大关系的和谐,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 所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工程。
5、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能力” 的体现,但这些不是创新。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才是创新的本质。
6、分数
我们提出要靠抓素质来提升学生的分数,我 们应该追求素质性的分数,而不是应试性的分 数。 在遵守教育的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教育方针, 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我们课堂要旗帜鲜明 地抓分数,要理直气壮地抓分数,不屈不挠求 成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5.五个启示
(1)改革备课。 (2)高度重视学生的自学。 (3)减少老师教的时间,增加学生学习、 感受的时间。 (4)要高度重视划小教学单位,实施分组 教学。 (5)及时地反馈矫正。
6、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

简论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袁占舵

简论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袁占舵

简论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袁占舵简论课堂的预设和生成袁占舵曾几何时,在“师道尊严”、“维书维纲”等思维的驱使下,我们某些教师的上课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设想回答,若不,就会努力(有时强制)引导,直到达到预定答案为止。

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可能成为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实质上师生都成了“教案的奴隶”。

教育者如对课堂呆板预设,教者昭昭,听者昏昏,这样的课堂就如死水微澜。

如果课堂灵光乍现,生成叠起,教师缺乏应对策略,就导致不是听而不闻,漠然置之,就是手足无措,形成谬误。

所以关注预设,关注生成,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预设——有效课堂的基础“预设”即预测与设计,是对课堂教学作出规划、设计、假设、安排,是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作出的整体预案设计。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活动,预设是对课堂教学预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合理安排,它包括传统教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情境诸多方面,也可以是课改后学案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方法、学习自我评价等。

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有效课堂的基础。

课前预设需要教师精读课程标准,了解和研究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有哪些思维障碍,怎样进行引导,如何加以解决等等。

有了精巧的预设,课堂教学就会思路清晰,有章有循,重点突出,优质高效。

生成——课堂活力的源泉“生成”,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动态活动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和创新,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对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即时性获得与发展,是思维碰撞火花的灵光乍现,是有效课堂衡量的重要标准之一。

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能使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僵化走向灵动,由平庸走向创造。

“生成”,一般可分为预设性生成和非预设性生成,也可以划分为有效生成和无效生成,有效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新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新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探析广州育才中学李宛谕【内容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兼具科学性、人文性及社会性的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初中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在这门课程中运用新技术不仅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课程改革的趋势,更是初中学生的个性要求。

只有遵循内容为王、创新创造、共建共享的原则,才能以新技术为依托开发体现以人为本价值理念、突出价值认同目标、运用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实施贴近生活教学内容、最终进行智能化综合评价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新技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政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在全国中小学校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后,教育部统一将初中《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更改为《道德与法治》。

随着这一课程改革的进行,各地涌现出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系列教学思考,也出现了较多成功的教改案例,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教学成果。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如何运用新技术开展线上线下合力教学,成为了教学焦点问题。

有人说,疫情就是一本《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我们必须要把握住一切契机,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技术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意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设以来,越来越体现出与以往教材不同的特点,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发展了以往课程中的优势,更加体现了初中学生发展规律,以生活化为目标,更明确了学生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学习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新技术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

1.新技术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模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中专门指出“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

”这表明教育现代化这个任务是我国初中教育未来改革的主要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