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构造最佳人居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构造最佳人居环境
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存在很多误区,如何能走出这些误区,把握现代房地产发展的新方向,开发真正以人为本、适合当今人民生活需求的产品,以及倡导一种人性化的现代居住文化,是我们今天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1.“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所谓“以人为本”,并不是简单地组织住区的交通,配备居民所需要的各种设施,而是要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进行“以人为本”的设计[3]。
所以住区环境设计不应盲目地追求景观的塑造,即重“景”而轻“人”。
住区环境的重要意义在于满足居民对环境的需求。
通常居民对环境的需求不外乎人的行为需求和人的心理需求。
1.1 人的行为需求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这要求从居民的行为需要出发,掌握居民的生活规律,来设计空间环境。
例如:居住区的宅间绿地,对居民的居住环境影响最为直接,是邻里交往机会最多的场所。
据调查,有72.8%的人更关心宅间绿地,希望在那里设一些儿童游戏设施和老人锻炼场地。
其次,自行车在我国仍然比较普及,停放自行车是居民不可缺少的行为之一[4]。
所以,应设置适当的自行车停放处,避免车辆摆放的混乱,甚至侵占绿地。
1.2人的心理需求与居住区环境设计
在今天的住区环境设计上,居民心理需求的比重逐渐增加。
居住环境不同于其他方面的环境设计,首当其冲的设计要点是居民居住生活私密性的保证,包括一些室外交往空间的私密性。
要求居住区环境设计不能过分强调开放性,而缺少围合,缺少领域的塑造。
2.人性化居住区设计强调的内容
2.1强调使用为本
居住区的绿化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5]。
人们能在树荫下乘凉、聊天、散步,在绿色土地中健身、博奕、陶冶情操;孩子能在成长中感受童年美好的环境;老人们散步能有个歇脚的地方,与自然同在。
因此从住宅入口,直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新鲜空气、阳光雨露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2.2强调以植物造景为主
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发挥,主要由树木、花草的种植来实现,因此,以绿为
主是住宅小区绿化的着眼点。
目前有些设计过分强调标志性建筑,占用过多的空间建造园林小品,使原本不多的绿化面积更加可怜。
事实上,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6]。
良好的植物景观往往作为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坐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色彩、线条、形貌、体量、质感等方面的对比突出园林小品以及铺装、坐凳所处的特定空间,起到点景的作用。
以绿为主的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不只是平面化,还应提倡“林荫型”的立体化模式。
利用墙壁种植攀缘植物,可以弱化建筑形体生硬的几何线条,使这部分空间增加美化、彩化效果,从而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效益。
2.3强调生态学原理
居住区设计应以城市生态系统为基础,注重生态效益,以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维护和保持城市的生态平衡为前提。
根据植物共生、循环、竞争等生态学原理,因地制宜地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进行空间艺术处理,合理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壮观而能长期共存的立体植物群落,使居住区绿化发挥更好的生态效益。
3.人性化居住区规划设计具体措施
居住区环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所以在规划设计中,要考虑邻里间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合理布置交往的空间场地,满足居民交往的需要[7]。
“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和审美要求出发营造居住区环境,使居住区环境成为人们接近自然、改善生活质量、体现“以人为本”为出发点的重要场所。
具体设计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引入自然要素
当人们游玩于自然山水中,在赏阅自然美的同时也促进了人的精神升华,有助于人格的健全发展。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居住环境中逃离出来,这一现象可以在周末开往郊区的车流,假期涌向风景区的人流中被每一个人亲身体会到。
这反映了我们居住环境中自然风景的缺失。
居住区绿地是居民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地方,是人们接触自然的有效场所。
因此,在居住区环境规划中要有意识地引入自然要素,而在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常用的自然要素是水体、绿色植物、阳光等。
3.1.1水体
“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有生命。
居住区中水体的设计就应表现出人与水的感情。
首先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人与水体的亲近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等。
其次,形态上要动静结合,平静的水常给人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最后要根据不同功能分区,采用不同的形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3.1.2绿化
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8]。
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
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
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
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
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的意境,如屋顶花园绿化等。
3.2考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旨在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
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
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电话亭设计等[9]。
我们善待残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3.3发挥公众参与设计
公众参与设计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而且对于自己参与的设计容易产生认同感,并且更愿使用和爱护它,也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
4.结语
居住区环境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
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
在现代居住区公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杨赉丽.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5:56~72.
[2]马涛. 居住环境景观设计[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5~9.
[4]白德懋.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5~14.
[5]江桂湘.谈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艺术[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0,(1):154
[6]黄小鸾. 居住区环境设计[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14~16.
[7]吴隽宇.从中国传统文化观中国园林[J].中国园林,1994,(3):84~86
[8]邓小飞.园林植物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28(2):127~129.
[9]艾定增. 景观园林新论[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