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191-01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直接影响到现在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
因此我认为应从如下四个方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很有必要。
1.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语文老师常常会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而我们的数学老师却很少做这个工作。
我们的新课改要求数学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而我们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最基本的应从自学中获得。
我常将预习放在每节数学课的前四分之一时间,即每堂课的前10分钟左右,要求学生预习将要学习的教材知识,如:例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例题的解题方法,你还会其它的解题方法吗?哪一种解题方法最好?你有什么疑问?并尝试着完成相应的习题解答,为后面老师的检测服务,为课堂上老师的精讲多练服务,大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古人言:读书三年,不自听讲一日。
《小学生守则》中有一条:上课要专心听讲。
这些都说明了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重要。
教会引导学生在数学课上认真倾听老师的授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大胆提问,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抢答,多创设小组合作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发言者,倾听者,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人合作。
经过我教学中对学生养成倾听好习惯的训练,收效很好。
3.培养学生养成认真阅读的学习习惯唐代诗人杜甫言:读书破外卷,下笔如有神。
就告诉我们多阅读的好处。
阅读是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生都喜欢上网获取知识,另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数学老师应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一些中外著名数学家,他们的一些事迹,确定自己的偶像是谁,以引起学生对数学科的兴趣,对阅读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学 习兴趣是学 习动机 的一个 重要心理成 分 , 它是推 动学生探
不仅要保护学生的好奇 t k , , 而且还要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 。
总之 , 在教学实践 中, 学生创新 能力 的培养是多方位 的 , 只要 我们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 教师扮演好 自己的角色 , 同时
求知识 和获得能力 的一种 强烈 的欲望。重点从 三方 面着手 : 1 . 我们应抓住学生渴求未知 的心理 , 培养学 生的创新 兴趣
( 作者 单位 山西省 运城 市 临猗 县教 育局 )
要: 为 了响应新课程 改革的要求 , 小学教师 需要 改变传 统教学 中以教 师为 中心 的“ 填 鸭” 模式 , 不 能只
是停 留在讲授 知识 的层 面, 而应该 以学生为 中心, 做到不仅仅 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 智力, 更 重要的是培养学
相适应 的人 才 , 就必须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现 就“ 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 谈几点体会 和做法 。
一
2 . 课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 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的喜悦 由于学生大脑结构 的进一步完善 , 接触事物 日趋广泛 , 他们对 事物的本质 、 规律性 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愿望 , 故而教学时需把握这
创 新 能 力
组织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让学生亲 自去感悟现代科技 的发展 2 . 教 师在教学过程 中应通 过一 题多解 、 一 题多变 , 培养学生 的 与人类社会 的进步 , 认识 到没有知识 、 没有文化在未来 的知识 经济
社会 中就没有立足之地 。培养学生参 与的过程 , 既动手又动脑 , 手 脑并 用去创造 。
思考生活 中的事物 。 不仅 要 加强 培 养学 生 的具 体 形象 思 维能 力 , 更需 加 认 真观察 、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渗透德育教育,教育孩子要有健康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应该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数学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
教育工作者应该通过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安排新颖的教学活动,协助学生积极面对学习困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好奇心、勇于探索和思考的习惯。
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情境展示、游戏仿真、奥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一步培养学生刻苦努力的品质。
二、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在数学学科中,涉及到很多解题方法和原理。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告诉学生虽然有时作弊看似能填补自己的不足,但从久远来看,它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成绩和态度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诚实的重要性。
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数学学科中,有许多题目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
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共同思考与解决问题。
通过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等活动,践行“五人成行,十人成队”的教育理念,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沟通能力。
四、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数学学科中,每个学生都应该被认真对待,教育工作者要尽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被尊重。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差异化教育和个性化服务。
同时,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探究式教学、案例分析等形式,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鼓励他们在解题时采用自己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特长。
五、引导学生勇于面对挫折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和失败。
对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失误,勇于面对挑战。
引导学生将挫折视为成功的必要阶段和过程,让学生相信,通过不断努力,一定会有收获和成就,而不是让学生逃避失败,放弃努力。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因此老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好的小学数学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的好习惯。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要学着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求知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专心倾听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而兴趣也是专心倾听的根本。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控制能力差、精神集中不持久等特点,在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把枯燥乏味的单纯的知识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教师上课时一定要精神饱满,力求语言生动有趣,条理分明,使课堂引人入胜,使每个学生乐意听。
学生比较容易做到专心倾听老师的语言,但是一旦指名发言或小组员讨论发言时,大部分同学又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未能做到专心倾听同学的发言。
针对这一情况,我常常利用学生喜欢表现的年龄特点,让他们都来做小老师,对发言的同学作一个评价,如:说一说你认为发言的同学说得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你给他什么建议等等。
很多时候,都是由于这一环节,让学生能够做到坚持专心倾听,并在专心听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更快更牢的掌握课堂知识,让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也得到更大的提高。
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数学知识的主要源泉。
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良好的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阅读教材中,通过分析、想象、概括、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没有认真阅读的好习惯,会在多方面体现到其弊端:如做练习时不会审题、,读题目时只读一半,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理解概括题意,导致不能正确完整地解决他完全有能力解决的题目。
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中 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小学低段学生在数学课中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成因与对策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屈伟红陈雨馨一、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困惑目前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只是教师与几位优秀学生在“唱戏”,而许多学生只是看着老师怎么把结果搬出来,然后再模仿性地去做练习,而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却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
如:在学习了乘法口诀表后,我让学生找一找乘积的一些规律,一部分学生表现热情高涨,自己去圈圈点点或同学之间展开讨论,找出了乘数是2的积末位都是0、2、4、6、8,即都是双数;有的找出乘数是5的积的末位是0或5,有的找出乘数是3、7的积的一些特征,甚至更多的……,而一部分同学却表现出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
时而玩玩橡皮,时而敲敲铅笔,你即使再一次提醒他,他还是无所谓地翻翻课本。
而当老师让其中一部分同学汇报出结果时,这一部分同学则迅速地记下结果。
这种现象存在于每一节课中。
为什么在课堂中这些学生会处于静观状态,等待现象而不去主动思考问题呢?我们又如何去解决呢?二、课题的定位及意义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活动。
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人的认识从感知外界事物发展到抽象思维的过程,起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即能否主动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学生缺少或失去主动思考的热情,独立思考的习惯,就无法较好地亲身体验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因此,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启动学生学习的动力,让他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构建知识,养成一种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活跃,有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喜欢独立地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
学生只有养成这种独立思考的习惯,才能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检查结论或结果的正确性,才能在学习中表现出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经过自己头脑思考明白后再接受。
也只有这样通过独立思考,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文将讨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并提供一些建议。
一、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首先要建立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之上。
学生应该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和探索。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建议:1. 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课堂,引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资源,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
2. 树立目标:学生应该设定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
目标的设定和计划的制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果。
3. 鼓励自信: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学生也应该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够取得好成绩。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科学合理学习方法的建议:1. 多做习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大量的习题可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和技巧。
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布置的习题和课外习题进行练习,并注意总结归纳解题方法。
2. 多思考:数学学习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思考问题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一些公式和定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如解决一道数学难题或进行一些数学推理活动。
3. 合理利用工具: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合理利用计算器、几何工具等辅助工具。
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品质。
以下是几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建议:1. 规律作息:学生应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些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培养方法一、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阅读课本的习惯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养成仔细、认真、完整地阅读课本的习惯。
阅读课本时,做到边读边想,重点内容反复琢磨、仔细推敲、弄清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来龙去脉。
并且,阅读课本的能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而应该把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与课前预习习惯结合起来,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每次授课之前,把预习内容布置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预习要求,指导看书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预习看书检查,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2、专心听讲、独立思考的习惯小学生在课堂上主要是通过听讲获得知识的,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
课上学生听得是否专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
数学知识具有渐进性、连续性,某些知识听不懂,就影响后面的学习。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搞好组织教学,使学生始终能聚精会神地听讲。
“学而不思则罔”,通过思考得来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灵活运用。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思考的情境和氛围,激发起学生思考的兴趣,锻炼学生思维的能力。
同时,教给他们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类比、对应、假设、转化等思维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生学习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3、踊跃发言的习惯教学过程中,师生间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多向交流,主要以提问与发言为媒介,学生的课堂发言既是衡量学生掌握新知识的重要尺度,又是教师实行教学调控的重要依据,教师要经常启发和鼓励学生勇于讲自己的所思、所疑、所惑。
校长 专题讲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
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但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
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讲,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根据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这个层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课前预习习惯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实行学习,能提升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
预习中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会自然地让学生联系起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预习中实在读不懂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确定课堂上主要精力应集中在什么地方,使注意力更加集中,精力更加充沛,同时也使各自的学习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不但有利于课堂上即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能提升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所以,课前预习不但为学习新课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能提升学习效果。
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增强预习指导。
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思,了解要学的是会么内容,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密切联系,自己理解的是哪些,不理解的是哪些;然后对不理解的内容实行思考分析,看看是旧知识还是新知识,该查资料的查资料,该向他人请教的请教他人,力争在教师讲课前理解教学内容;最后在实在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者把它记下来,等课堂上在小组合作交流、老师的协助、引导、点拔下实行理解和掌握。
如果有时间,还能够做做相关的习题,以加深理解,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浅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
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
下面就谈谈在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让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要着手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教学生四会: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重点。
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为了考察和训练学生“听”的能力,可以组织如下练习:(1)教师口述题目,学生直接写出得数;(2)教师口述应用题,学生写出或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等。
这类练习可以训练学生集中注意力,边听边想边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有意识记忆能力。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
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学生通过自己看和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
会看,首先是肯注意看,教学中要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吸引学生看。
教师的板书、演示等要准确、鲜明,能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
由教师带领观察到只给“观察提示”的半独立观察,到完全独立观察,使学生逐步掌握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发现规律的观察方法。
在课堂练习中要多设计一些能引起观察兴趣旨在训练观察能力的题目。
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
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学生动脑子。
在老师每发一问时,要求学生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
如果不会答,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不会了。
告诉学生这也是一种回答。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5)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学生的第一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至关重要。
因此,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成为了当前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结合权威文献和教学实际,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提高问题意识,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例如,在解决《小学数学》中的问题时,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进行相关计算。
在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难点,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索精神,激发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开展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可以开展课堂互动,利用一些趣味性的案例、活动等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当学生对课程感到兴趣时,自然而然的会去思考、探究。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发现,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数学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能力有很大的要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进行数学实践时,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加强自主学习的过程,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和探究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通过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除了教室教学的传授,教师还应该通过一些课外活动,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通过不同的展品来展示数学知识与实用价值,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成为独立思考者的目的。
数学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数学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随着国家对数学教育的重视和改革,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数学教学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和兴趣的实用建议:
1.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公式和定理的记忆,而缺乏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
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2. 强化实践应用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但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缺乏实践应用。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数学建模和课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上手实践,掌握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 注重培养数学习惯
数学学习需要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如定时复习、及时总结、多做练习、
善于思考等。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作业、课堂互动、学习笔记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主动掌握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4. 引入多样化教学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数字教材、网络课程、教学视频等,使学生在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通过以上措施和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成为具有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让数学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学生的需求。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1)制定计划。
从而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打稳扎,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练学习意志。
(2)课前自学。
这是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3)专心上课。
“学然后知不足”,这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课前自学过的学生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细听,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盘抄录,顾此失彼。
(4)及时复习。
(5)独立作业。
这是掌握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必要过程。
这一过程也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6)解决疑难。
这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经常把容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从老师、同学处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7)系统小结。
一、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听老师讲课是学生学习的中心环节,也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要力求使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在课堂上,学生有没有听课,教师可以从学生听课的神态上来判断。
许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如果发现其中一个学生走神,就稍微停一下讲课,用教室的寂静提醒他;或者走到他跟前用手轻轻示意一下,暗示他注意听课;或者提一问题让他立即回答。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_2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9T01:22:32.44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8期作者:吕会军[导读] 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其次分析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吕会军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千户镇何吕小学 741618摘要:思考是进步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探究的好习惯,改变被动接受的心理,学生对数学知识点产生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知识点的认知才会更加清晰,理解更加深刻。
本文首先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其次分析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和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引言:独立思考是一种综合素养的体现。
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广度,让学生养成爱思考、能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说:“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既体现了学生的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必要条件。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可以从字面来理解,一是“独立”、二是“思考”。
思考是人们获取信息、收获知识的根本途径;独立则更多的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在思考中的主体地位。
首先,独立思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数学教学中。
数学往往是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没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感到数学学习很难、很枯燥。
所有的数学学习变成了学生被动接受,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无从谈起。
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做出习题、取得成绩的后的被赏识感和自我满足感,但这种感觉往往随着数学学习的难度增大稍纵即逝;另一种是学生会独立思考,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来解决了实际问题,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神奇,数学的学习不在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乐趣,变得轻而易举。
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
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作者:王付凡来源:《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年第06期众人皆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自主学习,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究与创新的欲望,从而锻炼并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使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学习。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喜欢上数学课,才能在整节课上保持旺盛的精力,让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使课堂每分钟都变成有效学习时间。
对于初中生,激发兴趣尤其重要。
因此,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效率的根本保证。
在备课时,设置问题情景、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等教学环节,在课堂中尽量做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就都是好方法。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需要教师耐心的启发与诱导,要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境,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要敢于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要提倡发散性思维。
要让学生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求知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想法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容易获得了。
凡是学生自己能够独立探索的,教师决不要代替;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要暗示,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独立思考的时间,多一点尝试成功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传统的教育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教师在想尽一切办法使知识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学生被教师要求认真听讲,学生的地位是被动的。
要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教师一定要从“前台”退到“后台”,不要害怕学生理解不了课本的内容,就算理解不了,也让他们试一试,不要轻易让他们吃“咀嚼过的东西”,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对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等方面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学生在数学课中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家长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家长过于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家长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家长自身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引导
社会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家长过度保护,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学校教育:应试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灌输,忽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策建议: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学生应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效果评估:通过案例分析,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关键在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背景:某中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依赖教师讲解和参考答案。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学生在数学课中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成因与对策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添加目录标题
Part Two.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习惯的成因
Part Three.
对策与建议
Part Four.
具体实施方案
Part Five.
案例分析
Part Six.
实践应用与效果评估
Part One
教师引导: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参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课堂活动: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效果评估: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物理: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需要独立思考
化学: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需要独立思考
政治:时事分析、论文写作等需要独立思考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分析
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分析摘要:数学是具有综合性与复杂性的学科,对于小学同学来说,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学生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习惯,才能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有较好的数学成绩。
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问题式提问、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数学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引言: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数学学科本身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习惯就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当下,有不少教师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环节,还有一定缺陷。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小学数学知识较为简单,但对于认识能力较弱的小学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抽象性。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生在遇到问题后不会产生较多的消极情绪,仅仅只能依赖老师。
而是可以通过自己所学知识寻找处理问题的办法,并加以解决,不断形成自我经验,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更加从容不迫。
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生们有观察的好习惯,并将观察的习惯带入到数学学习中,自主思考,自主探索,在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策略1.采取引导式提问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认识到学生思考的重要意义,也要与同学们不断强调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处理相关数学认识时,可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有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考的意识能力。
提问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可以自由思考,并通过实践认识到该想法的可行性。
在小学阶段,部分教师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有的教师会从成人的视角看待数学知识,将重点放在习题掌握上。
大多数时候,教师会让学生直接背诵口诀,再加以练习题的方式巩固基础,学生对概念及数学问题推导过程不甚了解属于机械性记忆。
这样的教学方式明则节约了教学时间,实际上为学生课后的背诵复习加大了难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020年第4期027教育前沿4结语将健康饮食活动融入到幼儿园的餐点环节,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
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引入食物知识,开展种植蔬菜、食物制作、选择食物等诸多的针对性活动,将饮食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改变教育策略,创新教育方式,在健康饮食活动中,巩固所学,将所学转目前,大部分教师依据采取死板、专制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授陈述性的知识,过于突出自身的“讲”和“教”,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地练习,却忽略了他们的主体体验和发展,这种“我讲你听”、“我说你练”的模式严重抑制了小学生综合技能的有效发展。
因此,为了改变上述现状,教师应该将以往独断、权威的角色向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有效转变,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为学生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并使学生联系以往的相关经验对新知识展开自主思考,进一步锻炼他们的数学思维。
1 让教学生活化,引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现实世界存在着密切的连接,教师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在准确把握当堂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创设一种熟悉的、日常的情境,以此来调动他们以往的相关经验,逐步降低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陌生程度,同时有利于提高他们接收知识的速度。
因此,教师要让教学生活化,将学生置于贴近日常的情境之中,通过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话题来引发学生对当堂课知识的自主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要点知识,进一步加强他们对新授知识的认知。
例如,在教学“圆”时,设计如下活动。
师:“我们来看投影中的自行车轮、汽车轮胎和马路上的井盖,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那么你们知道车轮和井盖为什么是圆的吗?”通过常见的物体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进一步调动学生以往对车轮和井盖的认知经验。
生:“圆形的轮胎更容易向前行驶,如果是方形,在四个直角碰到地面时就会产生巨大的颠簸感;圆形的井盖在掀起来时不会轻易地掉落到下水道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小学生的认知经验,而且还能引发他们的自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课如何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永远无法割舍.离开生活的数学是苍白无力的.数学只有在实践中得以延伸.生活是数学的生命之源.
教师应尽力创设情景、创造条件,将课堂与学生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激发思维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习惯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人受益终生。
独立思考,是使愚者成为智者的钥匙;遇事缺乏思考,是智者变愚的根源。
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是使人们发现新的知识,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桥梁。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可以说没有思维就没有数学。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
一、教学生会听课,养成积极动脑的习惯。
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
会听:听要入耳,如果听而不闻,等于没听。
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
看着他人认真倾听,不仅要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
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让老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
凡是学生能够通过看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要少讲或不讲,同时,在看时注意要集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
会想:首先要肯想,老师每提一问,学生人人都必须立即思考,立刻去想,准备回答。
即使不回答或答不上来,也要把问题重述一遍,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想到哪儿去了,老师要有的放矢的进行点拔,使学生接着去想,同时,要对学生及时评价,答得对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会说:听、看、想都要通过“说”这一关来点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想的出,就认真听,仔细看,抓住会说,能促进前者三会。
我的做法
是:第一,训练学生大声发言,并要看谁的声音最响亮,看谁发言最有气魄,最有精神,要求每个学生的“发言、声音”达到合格。
第二、经常让学生说想法。
说想法,就是让学生说出自己思维的过程。
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单独说也可以三两人互相说,还可以分组说。
总之,人人必须有说的机会,同时,学生传说的,教师切莫代言。
第三、要求学生会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课堂上要求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定义、概念、法则、性质等数学用语,简明准确的语言,来完整的回答问题。
第四、要给学困生的发言权,学困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善于观察,不会听,不会想,也不会善于思考,所以自然就不会说了,所以教师总是要给他们的机会,让他们说,说错了不要紧,教师给予纠正。
二、教会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让学生会思考:首先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的过程中,掌握思考的方法。
学生只有体味到思考的乐趣后,才会用心的去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我做到四点:第一、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明确思考的目标。
第二、留给学生宽裕的思考时间。
第三、为学生提供思考的依据。
第四、及时组织,多次交流,只有独立思考。
才能产生见解。
有见解就有交流的愿望,有交流就可以激起新的思考。
在交流中,学生思维得到全面的训练,思考的能力也随之而提高,学生有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渐形成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