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 ( 任重而道远 )。
4、老子关于“柔弱”的辩证分析的一则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5、第(5)则讲的是传统美德中的 ( 诚 ),第(6)则讲的是传统美 德中的( )。
信
4.《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主要经 典。老子,春秋时期人,道家思想创始人 (第八则) 5.《墨子》主要记录墨子言行及讲学内容。 墨子,本名翟,鲁国人。是春秋末期战国初 期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第六则)
(1)则中的“九思”,从获取信息的角度讲 听思聪 视思明 的句子是( )、( );讲 色思温 待人接物的言行态度的有( ) 貌思恭 (言思忠 ) ( );论述人 事思敬 )( 忿思难 )( 的内在修养的是 ( ) 见得思义 疑思问 ( )。 2、《八则》中论述诚信的两则是?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第四则 同情处在困苦、患难 中的人 的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
指对人尊敬
正确
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
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孟子· 告子上》)
译文:
同情苦难者的心思,人人都有;憎 恶邪恶事物的心思,人人都有;恭敬待 人的心思,人人都有;明辨是非的心思, 人人都有。同情苦难者的心思,就是 “仁”;憎恶邪恶事物的心思,就是 “义”;恭敬待人的心思,就是“礼”; 明辨是非的心思,就是“智”。
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 的了,然而冲击坚强的东 西没有什么能够胜过它, 因为没有什么能代替它。
课文分析
第一则 内容:
孔子在道德修养方面提出了九 个方面的考虑。
第二则: 内容:
指出求取富贵要凭借道义。
第三则: 内容:
谈论生命与道义不可兼得时要舍生取义。
课文分析
第三则 1、从这则中演化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教师小结
本文所选的八则,反映了先秦诸子 在义利、仁爱、信诚、意志等方面的 看法。我国自古就被誉为礼仪之邦,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中,有些具有相 对的普遍性和持久性,如诚心、廉耻、 坚忍等,这些道德规范,在今天仍然 有积极意义,希望同学们能用以来规 范自己的行为,做有道德的少年。
文学常识
1、《论语》:孔子的再传弟子辑录孔 子及其学生的语录,是儒家经典。首 创语录体,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今本《论语》共20篇,492章。 (3则1、2、7)
课文分析
第五则 内容:
恪守仁爱,奉行道义就是诚心诚意。 (谈君子致诚须恪守仁爱奉行道义)
课文分析
第六则 1、内容:谈意志与才智,诚信与成功的关系。
2、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摘8个字回答) 志强智达,言信行果。
课文分析
第七则
1、内容:
谈士应具有的思想品德。
2、从这则中演化出两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译文:
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心胸宽广, 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的责 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遥远。把 实行仁爱作为自己的责任,不 是很重大吗?毕生为之努力, 要走的路不是还很远吗?
第八则
比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
代词,指水
代替
因为
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老子》)
译文:
第五则
比……更好、更重要 陶冶自己的思想性情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 达到 没有什么 奉行 恪守 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 只,只要 助词,无意义
(《荀子· 不苟》)
译文:
君子要陶冶思想性情, 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 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要达到诚心诚意,无须做别 的事情,只要恪守仁爱,奉 行道义,就可以了。
第三则
想要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能,能够
生命
道义 选择
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同时占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
(《孟子· 告子上》)
译文: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 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 时得到,就舍弃鱼,选择熊掌。生命, 是我想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 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 就舍弃生命,选择道义。
第二则 这 凭借,依靠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 居处,这里是“享有” 的意思 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 卑贱,指地位低下 憎恶 道义 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代词指富贵
(《论语· 里仁》)
摆脱
译文 :
富与贵,这是人们想要得到的, 如果不是凭道义得到的富贵,(君 子)品德高尚的人是不会享有它的; 贫与贱,这是人们所憎恶的,但如 果不是凭道义得到富贵,(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借以摆脱贫贱的。
先秦诸子论德八则
第一则
品德高尚的人 思考,考虑 明白
指做事严肃认真
清楚
脸色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
神情态度 忠诚老实
难,见得思义。
患பைடு நூலகம்和后果
气愤
道义
(《论语· 季氏》)
得到,这里指可得的利益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有九个方面的问题要 经常思考:观察事物要想着尽量看明白; 听别人谈话,要想着尽量听清楚;与别人 相处,要想着脸色尽量温和;神情态度要 恭敬;说话,要想着一定忠诚老实;做事, 要想着一定认真敬业;有了疑惑,要想着 一定虚心向别人请教;在气愤时,要想到 患难和后果;见到可得的利益,要想一想 是否合乎道义。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鲁国陬邑人,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
文学常识
2、《孟子》:孟子及其弟子所著, 是儒家经典。第4则 •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鲁 国邹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 想家,也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学派 的代表。
文学常识
3、《荀子》:荀子所著。第5则 • 荀子:名况,战国时赵国人。
第六则
智能不会通达,即不会充分 发挥人的聪明才智。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 守信用 成果 者行不果。(《墨子· 修身》)
译文:
意志不坚强的人,不能 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说 话不守信用的人,他所做的 事情就不会取得成功。
第七则
宽广、坚毅
道路 停止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介词,把 作为
不亦远乎?(《论语· 泰伯》)
舍生取义
2、“舍生取义 ”是孟子提出的关于道德选择的要求, 那么他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应“舍生取义 ” ?
当生命与道义不能够同时享有时
3、为了说明以上这个道理,孟子用了什么手法? 比喻。以鱼和熊掌的价值取向作比喻。
课文分析
第四则 1、内容:
阐述仁、义、礼、智的内涵
2、既然“仁义礼智”人皆有之,为什么人又有善恶优 劣 之分呢? 这是因为,有的人为利益所诱,不能保持自己的 操守,丧失了本来具有的美德;有的人不为利益所动, 守正不移,就成了品德高尚的人。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课文分析
第七则 1、内容:
谈士应具有的思想品德。
2、从这则中演化出两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第八则
课文分析
1、攻坚强者莫能胜于水,为什么? 水外表虽柔弱,但它能经年累月,持续不断, 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所以能够无坚不摧。 2、内容:论述以柔克刚的道理。 3、作者在论述中运用了什么方法? 比喻,用水能够冲击坚强的东西(滴水穿石) 比喻说明柔弱者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具有无坚 不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