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人才背后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翻译工作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
【最新】翻译工作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作为一名翻译工作人员,要做好翻译工作,平时也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下面是带来的翻译工作心得,欢送查看.翻译工作心得篇一步入大三下学期以来,课程减少了许多,与前几学期那繁重的课业负担相比简直是不可同日而语.许多同学仍然是选择玩游戏来度过这〝珍贵〞的大学时光,而我却另有想法—一方面学好本专业,另一方面这首为考研作准备,再者努力寻求工作的时机.在本学期开学之初,我曾找了一份作英语科技文翻译的工作,下面我谈谈有关情况和我的一些体会—这份工作的老板是我以前的一位老师,由于有一定的人际关系,他承当了社科院关于专利摘要汉译英的工作.他在校外专门租了一个屋子,配了几台电脑,然后招了一些大四快毕业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为他做全职翻译,也就是按照正常工作时间,一天干八小时.为了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他在校内的广告栏里贴出了海报,招半专职人员,每天的工作时间为晚上6:30开始,下班时间要看完成的速度和数量.我就是在看了海报后与其他三十多个同学一起去应聘的.选拔很简单,先填一下个人的简单情况,然后由老师给我们应聘者每人发一封邮件,邮件内容为二篇翻译原文,要我们利用现有知识翻译过来(当然有参考范文),完成后给他发回去,根据我们回复情况确定最终人选.得到邮件后,我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将之翻译完成,在晚上便给老师回复了.很幸运,我在周六的时候接到了老师的 ,成了最初_名被录取者中的一员!当天下午,我们即与老师一起到了工作地点,然后他对我们进行了相关培训,就像我们在学习一门新的知识一样.慢慢地,等我们有了一定的根底过后,他便给我们发活儿,正式开始工作.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工作开始过后,陆续有同学退出,从最初的_人减许多东西要学,而且自己也不太适应那里的工作环境,因此我也在四月底离开了,自己的正式工作时间为3月8日到4月30日.工作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每天晚上我们到那里的时候,已经有当天要完成的工作保存在各自的工作文件夹里,我们每个人的工作数量相同,这样便于修改.接着我们便动手翻译,一般持续时间为3个小时左右,期间可以讨论.然后大家都完成之后,小组的成员便开始相互修改.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短,难免会有问题,而且一定会有问题,相互修改可以减少错误.即使是修改之后,抽查人员还是会发现问题.我们一般是工作到10:30左右,每晚都由其中一人最后锁门并保存好钥匙.虽然我在那里工作的时间不长,但每次去都很用心,所以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下面说一下我的几点认识—第一,学习力是最重要的.虽然我已经学了这么多年英语了,而且也过了四.六级,但要完成此份翻译工作,还得重头学起.我们根本不用抱怨在学校里没有学到什么知识,也不用为自己所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要是不学的话,任何人都会落后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一个好的态度.就像在做翻译的过程中,有时自己,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成功了一半.第三,要时时为他人着想.在以后的工作中,团队是一个核心,任何人在团队中只是充当一个配角.千万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时刻准备为团队的共同目标效劳.就像你一个人把翻译做完了,而其他的人还在继续,那么你就必须等,大家共同完成才是最重要的.第四,必须要学会忍受.在团队工作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难免会有摩擦,那么如何不伤了大家之间的和气,就要看个人的为人处事的方式了.一切都必须从长远考虑,千万不能鼠目寸光,〝退一步海阔天空〞.第五,还必须接受现实的不公.这个我觉得自己的感受还是比拟深的.因为后来8个人中,就我一个男生,所以就意味着有许多体力活,如买蚊香(因为到了晚上那里的蚊子就很多).扫地等就得有我来代劳.甚至,连分配翻译任务时,我的文章也明显地比她们的要难.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存在,只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就可以了.在大学里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但不是每一样都对自己有帮助,如果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来学到更多的知识便是我们来此的目的.通过这一个多月的工作,我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学习.生活方面的〝小常识〞,那是整天关在教室里学习所得不到的.相信此次工作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偶尔回忆起来,仍觉得受益匪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使前进道路上有千难万险,我仍会积极地去面对!翻译工作心得篇二从业以来,仅就笔译而言,做得还算进退自如.当初兴趣使然,毅然决然半路出家做了翻译,现在想来,有些冲动和冒险,但应该说这是一次正确的选择.走到今天,除了机遇外,应该还有其必然性.我拟从一个非语言专业译者的角度谈谈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一. 选准方向,打好根底有些人认为,只有外语专业的才能做好翻译,翻译就是翻译文学作品.在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种看法显然是久了,不仅质量有保障,速度也能上得去,从本钱效益角度来看,是相当划算的.以我相对熟悉的法律翻译为例,我中英文法律文本的阅读量至少到达百万字的数量级.阅读可以帮助我了解法律概念.原理,不同法律文本的风格,甚至对法律推理也有所了解.有了阅读积累,应对实际工作的时候,就能比拟轻松自如.对我来说,翻译工作最难的局部不在实,有时令人心生畏惧.我心目中最理想的翻译人才模式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我甚至觉得现在的翻译硕士教育也应该有一定的针对性.比方说,如果培养方向以财经为主,那么可以考虑开设根本的财经.金融双语课程.二.学会研究,表达专业搜网络,而是要准确理解相关词语确实切内涵,必要时有时听人感慨说,翻译到了一定阶段,就会遭遇瓶颈.我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和研究.举例来说,如果时事新闻汉译英的时候遇到困难,我们可以阅读国内外的多种相关报刊杂志,一定可以找到多种可供借鉴的译法,并通过比拟,判断出最优译法.三.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翻译工作最终表达为译入语的字字句句,甚至标点符点上.在细节方面(特别是标点符号和空格),本地化翻译做得非常好,我觉得可以向全行业推广.同一原文,不同译文,如何分出译文的优劣高低?假设两个译者的水平非常接近,有时候,一两个关键词的处理,就能看出译者下了多大功夫.比方,approval 作为可数名词,在一定语境下是表示〝批准件〞的,甚至可以结合具体交易细化为〝批件〞.〝批文〞或〝批函〞.又如review,律师review一个文件,可以说是〝审阅〞;审计师review一个账目,实际上是在〝复核〞;上司对下属做performance review,实际是对下属的工作表现做〝评价〞.再如,一定语境下,issue到底是〝签发〞还是〝颁发〞?approve到底是〝批准〞还是〝核准〞?考虑到动作主体.搭配习惯等,应该还是存在最优译法的.常听见同行抱怨,说翻译不被理解,不受重视.我以为解决之道在于,一方面,翻译从业者要主动向业外人士解释说明翻译工作的难处,为自己.为行业争取理解.赢得尊重;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我们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让人知道,专业翻译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专业,成为一个专业翻译并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翻译工作心得篇三我在一家准备海外上市公司的进出口子公司工作,在承当销售任务的同时,也担任了上市工作和日常工作的主要的翻译,在半年多的摸爬滚打中, 翻译文件80篇以上,超过_万字.从一个不懂得翻译外行人,到现在对翻译有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和体会,在这里愿意跟大家一起分享.什么是翻译?在我的父母看来业的时候,我的理解那么为只要是英语好的人,就完全能够胜任翻译工作.可是,经过了半年多的锤炼和摸爬滚打,我终于明白,翻译,并不是一项简单文字转换的工作, 而即使懂英语, 并且英语很好的人,也不见得就会翻译.一.翻译,汉语英文,二者须兼备.汉语和英文,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是完全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想起一个很有名的笑话:曾经有人把How are you?(你好么?)这句话翻译成:怎么是你?而把How old are you?(你有多大?)这句话那么翻译为:怎么老是你?虽然是笑话,但却明显的表达了二者间的差异.我们有句俗话叫做:茶壶里的汤圆,倒不出来.很多时候,我们即使读懂了英文的含义,却不见的能够完整的把它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或是由于句子太长,意思表达有所遗漏;或是因为逻辑思维不清晰,东拉西扯,张冠李戴;或是因为语言组织能力不够好,说话颠三倒四,层次不清……在以前学习英语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汉语的思维模式暂时抛在一边,完全用英文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又抛弃英文思维模式完全进入汉语的思维模式;而在翻译的时候无论抛弃哪一种思维模式都不行,并且还需要在两种思维模式中进行快速切换,这就是会英语和会翻译二者最大的区别所在.我认为,要做好翻译工作,以下的能力尤为重要.东方文化和西方的文化有很多的不同,导致了汉语和英语的许多不同,东方人感性居多,具备重形象,重直觉,重整体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理性居多,是具备重理性.重逻辑.重个体的思维方式.英语表达一个〝紧〞字,汉语表达一个〝松〞字.英语表达往往把许多意思集中在一个句子里,多用主从结构,主要局部(主语和谓语)可能很短,附属局部可能很多,句中各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显得比拟紧密.这样一个英语句子所表达的思想,用汉语来表达,往往多用并列结构,多按时间顺序或自然的逻辑顺序,一层层逐渐展开,甚至分成几个短句,和英语的原句相比,结构显得较为松散.理解原文是翻译首要的又是关键的一步.而理解原文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一个语义识别.语法分析.逻辑分析三者相互作用的过程,总起来说是一个根据上下文进行推理演绎的过程.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理清英语的逻辑思维顺序,然后必须如庖丁解牛一般把一个由两三百字组成的句子按中国人容易理解的顺序肢解成一段文字,依次展开.汉语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语言,有非常多的精妙的词句,如果翻译中能够用到这些词,不但能够让读者更加容易理解,使文章读起来更加流畅,而且还可以为译文生色不少.在这方面,我早年的文学修养和沉淀在我的翻译工作中帮了我不少忙.记得我在翻译一份协议中,原文写道:本人的姐妹及姐妹的丈夫,兄弟及兄弟的妻子,本人配偶的姐妹及姐妹的丈夫,本人配偶的兄弟及兄弟的妻子都必须遵守此规定.这句话意思确实很明了,如果完全按照字面这样翻译也无可非议,但却显得罗嗦繁杂,不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为此我苦恼了很久,突然灵光一现,用〝姑舅叔嫂〞四个字简单的就完全代替了繁缛的人物关系,而且也不会引起误会.再说一个例子,昆明很有名的一句土话〝板扎〞,用汉语来解释的话是非常棒,太好了的意思,但是这样说未免罗嗦,我用英语的一个单词〝wonderful〞来解释,所有的意思都完全包含在了这个单词里,既简单明快,又完整准确.由此看来,要做好翻译工作,必须对两种语言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和良好的修为,才能够做到得心应手.在翻译中,语言组织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汉语和英文的顺序往往大相径庭.中国人喜欢先说时间,地点,再交代事情;先出现所述之物,再对其阐述.而英文完全不同,英文的时间地点等状语往往在句子末尾,并且可以先以代词〝它〞来代替所述之物,在一长串有关〝它〞的信息之后,最后出现所指代的是什么.如果完全按照英语顺序来翻译,不但让人觉得生涩无比,而且常常给人感觉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在完全领会了英文原文的意思之后,接下来的工作是怎样把这些信息重新组合,整理,按照汉语习惯的顺序,措辞方式组织语言.比方,英语十分倾向用被动语态,而汉语正好相反,在英译汉时就要注意转换.另一方面,汉语中非常喜欢用无主语的句子,而英语注重逻辑,主语省略的句子较少见,在汉译英中也要注意补充主语或者改为被动语态.总之,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的多种差异,许多情况之下成了英.汉互译的极大障碍.翻译之难,主要难在处理语言的差异上,难在寻觅译文的近似值表达上.二.翻译,要有各方面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文化知识由于工作需要,我翻译的大局部都是跟财会,证券有关的文件,对于这一点的体会尤为深刻.通过翻译,我需要不断学习英文财会证券专业术语,财会知识,证券知识,法律术语知识等各方面的知识.1.财会,证券英文术语在大局部的文件中,大量出现了英文财会,证券的专业名词,而这些词可能在平时的生活用词中都是些很平常的词汇,在特定的专业场合中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比方,outstanding 这个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意思就是杰出的,突出的;如果用在证券中,那么为已发行的股票和债券;而如果用在财务报表或者帐单中,表示的却是未偿债务.三个意思完全不同,如果解释不当,读者就完全不能理解,或给读者造成很大的误会.财会.证券是我翻译的文件中的核心内容,但是作为一个门外汉,即使给我一篇汉语的文章我也未必读得懂,因为当中有太多太多的专业名词,每个专业名词的背后又有太多太多的内涵.(乔娜米可儿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谢谢!)一个最典型的例子,public offering和private offering(公募和私募)单单从字面上看,很难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即使看汉语,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于是我翻阅了财会字典, 证券字典得到他们的解释,原来,公募是指通过SEC的注册,在证券交易所出售证券,而私募是指不通过证券包销商在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证券,而是将证券直接卖给少数投资人.紧跟着上网查阅了大量公募私募的相关知识,包括他们的区别,各自的优劣势,这样,在翻译与此有关的文件时才不至于闹笑话.另外再举一个例子,我在翻译一份与上市有关的文件时遇到一个名词〝Blue-sky Laws〞,文字直译为〝蓝天法〞,蓝天?什么东西?跟证券八杆子打不着呀!难道是蓝图?规划?于是我赶紧查阅字典,原来〝Blue-sky Laws〞确实可以翻译为〝蓝天法〞,指的是股票发行监督法,是美国各州管理股票的发行所制定的法律,其目的在于防止凭空发行股票.在清楚的了解这个单词的含义,背景之后,我终于放心的将它译为〝蓝天法〞.3.法律术语,法律公文的行文格式我们有大量汉语的协议合同需要翻译成英文,也有很多英文的协议需要翻译成汉语,当中涉及到很多的法律术语,比方〝双方经由好协商〞要怎么翻译?比方〝生效〞怎么翻译?所有的这些,英文都有其固定的行文,采用的是正式文体跟日常所运用的又大为不同,还有很多在合同上用到的词汇,比方〝whereas〞, 〝herein〞,等等,有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只是正式文体中的引导词,而有的在一般场合下可以用很常见的但此来代替.只有在完全了解这些的根底上,才能够翻译出比拟得当的法律文件,而不是似驴非驴,似马非马的四不像.(乔娜米可儿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谢谢!)我是一名制药企业的翻译工作者,不但要懂得制药行业的英语专业词汇,而且还要懂得一些中药西药,临床医学的根本专业知识,不然就会犯一些低级可笑的错误.例如,我曾经看到有的同行把我们公司的主要原料,三七,翻译成了〝three-seven〞,闹了天大一个笑话.由于药学刚好是我的专业,所以翻译起来较顺畅,但中医中药有着很深厚的中国文化背景,行业中公认其英文翻译非常困难,所以这方面也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三.翻译,是精益求精的求证翻译,必须完全遵照已有的专业名词,地点名词,容不得半点的想当然.汉语和英文两种语言都是非常古老而完全成熟的,每个特定的地点,部门,行业都有其固定的说法,英文汉语也都有其一一对应的说法.特别关系到国家的各机构,部门,就尤为重要了,如果我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望文生义,自己重新创造创造一种说法,就很有可能给对方造成很大的误解.(乔娜米可儿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谢谢!)曾经一位同事,有一次就在没有完全考证的情况下,把一个公司名称直接按照汉语拼音翻译, 而事实上,我们常提到的这个名称只是此公司名称的缩写,英文的翻译当然不会按照这个缩写来翻译,结果,在美国方面审核材料时,就发现了完全两个不同的公司名称,给他们造成了不小的困惑.因此,每遇到一个特定名词,我都会翻阅字典,在网上反复查找核实其所对应的翻译;每遇到一个公司名称,我都首先会去查找是否有已有的汉语/英文翻译,如果没有的话,便会到公司网站上大致浏览,以确定何种翻译更为适宜.尽管查找资料.落实对应翻译占用了我翻译工作的很大一局部时间,但我相信,准确无误的翻译更加重要!四.翻译,对职业道德有着苛刻的要求对翻译稿件精益求精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是一个翻译工作者最根本的要求.高层领导的很多决策都是根据翻译的内容来制定的,所以翻译的精确程度非常重要,如果错翻漏翻,更有甚者成心偷工减料,都将有可能误导领导层的决策.由于翻译材料众多工作量巨大,没有人有时间,精力按照原文.逐字逐句地审核你的准确性,精确度和精密度,完全靠的是远远高于一般职业的职业道德对自身的约束.另外,在反复的翻译过程中,有可能发现之前犯下的不妥之处,如果不及时纠正,得过且过,等到问题被发现时将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敢于纠正错误否认自己的勇气和一丝不苟的从业态度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说也是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乔娜米可儿原创,转载请标明作者,谢谢!)其次,翻译其实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进出口公司有很多来自各部门的文件等待翻译,有时候,筹备上市又很多突如其来的急件,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工作,夜以继日的工作,连续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脑力劳动,不但是对翻译者的脑力体力,更是对翻译者的毅力责任感等职业道德的严峻考验.再次,翻译工作其实像苦行僧一样辛苦,日复一日的对着电脑永远做不完的工作,没有起伏,没有高潮,有的只是枯燥乏味的反反复复,我们却不能因为劳累,厌倦等不良情绪而马虎了事.总之,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支撑一个翻译工作者坚持完成工作,确保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经过了半年的学习和实践,我越来越深的体会到翻译确实是一门很博大精深的学问,而我只是其中一只还没有学会游泳的丑小鸭,我会努力的在这个有着惊涛骇浪的大海中搏击,淘浪,逐渐成长.相信我,一定会长大的.翻译工作的个人心得体会总结。
中国翻译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中国翻译人才的现状与培养来源:论文网 潘天翠 2010-1-2 12:56:45 网友评论条字体:[大中小] 收藏本文※我要投稿!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今年8月2日至7日在上海举办。
包括中国在内的74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0名翻译界精英a云集上海,共同探讨翻译文化、翻译产业、翻译人才培养等课题。
这是国际翻译家联盟自1953年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也是在亚洲地区举办的国际翻译界盛会,有人将其称为“翻译奥运会”。
日前,记者就本次翻译大会的成果、中国翻译人才的现状与培养等问题专访了国际译联第一副主席、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
黄友义是一位平易近人的官员,也是一位严谨的学者,是中国目前为数不多的翻译活动家之一。
是他把中国翻译协会带进了国际译联大舞台,也是他及其团队的出色表现赢得了国际译联专家、学者们的喝彩,使中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世界翻译大会。
黄友义自2002年起担任国际译联理事,2005年在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上首次被选为国际译联副主席,是我国也是亚洲第一位当选国际译联理事会高层领导的翻译家。
本次翻译大会上,他以其出众才华和管理能力再次当选为国际译联第一副主席。
翻译大会使外国同行重新认识了中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翻译工作始终是沟通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桥梁。
中国第一次翻译高潮出现在东汉至唐宋年间,主要是佛经翻译;明末清初时又出现了一次科技文献翻译的热潮;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盛行的西学翻译揭开了中外文化和思想交流的新篇章。
改革开放后,伴随着中外文化交流不断深入,中国的翻译事业又掀起了一次高潮,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中国跨越了诸多障碍,第一次站在了国际翻译大舞台上。
黄友义说,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能够在奥林匹克年举行,说明中国在世界翻译舞台上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世界各国翻译界的精英们愿意在奥运会之前来中国看看,并与中国同行们一起探讨翻译以及奥运会翻译这个话题。
此次大会不仅参加人数创了历史新纪录,而且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也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届。
分享翻译之路的始末
分享翻译之路的始末我是小L,2014年985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毕业时大部分同学都考研了,我觉得英语专业读研和在工作中实践操练英语水平差不多就没选择出来找工作。
那时候对工作一片热诚,希望能得到锻炼,可惜第一份工作是做英语培训,职位流动性大,每个月要送走好几拨同事,这多少对我有所影响。
后来还是不堪机构剥削课时费辞职了,从包住的公寓搬出来,和一个翻译M成为了室友。
成都能提供给文科生的工作大多工资不高,我辞职后只能先回学校毕业,再去挥洒青春和钱财出去西藏毕业旅行了,和昔日的同学们一同在火车里分享自己在外的工作的收获,高谈阔论自己原本并没有的人生计划。
还珠格格里面策马奔腾的背景音乐也有唱完的那一天,真正离开学校离开同学的日子到来我才意识到,原来热血冷却下来的时候连四肢,思想都僵住了,感觉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无头苍蝇,2014年也就浑浑噩噩的过去了。
转眼15年了,时间果然是最好的解药,混沌度日了一阵子,室友人不错,让我去他们公司面试,这让我熄灭的热情有燃烧起来。
他们是翻译公司,所以临面试前我做了很多准备。
可惜在外工作了半年,加上毕业那档子事情,荒废的笔下功夫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补回来的(好吧我承认自己学艺不精),最终没有通过笔试。
不过那时候我决定从事翻译行业,后来一连面试了好几家,和很多15年的应届毕业生竞争翻译岗位,可是都失败了,我的内心受到了好多点伤害。
由于,我很久没有工作了,加上毕业旅行花了好多钱,还回了趟老家,眼看着入不敷出。
生活所迫我去了一家办留学的小公司,平时帮客户整理资料,翻译点证件表格之类的,收入也够用。
不过我那时就是和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差不多,眼高手低,总认为自己能做更多事情。
于是小L还是不放弃翻译梦,平时工作之余还会去翻译平台上找些很廉价的稿子练手,而且和翻译做室友,很多行业内的东西我也慢慢了解了。
苦于不知道自己水平如何,也不好意思麻烦M帮我瞅,一直没有去找正经的稿件(其实我就是没有门路)。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毕业生难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期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确定文章主题本文的主题是探讨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通过对现有培养模式的反思和经验总结,提出一种新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旨在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翻译专业人才在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有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当前,许多高校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操作。
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教师缺乏实际的翻译经验,难以胜任翻译教学工作。
缺乏与社会的,导致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
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针对以上问题,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势在必行。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与社会的等方式,提高翻译人才的培养质量。
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为了解决现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具体措施包括: (1)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重视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的培养。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翻译能力和教学水平,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建立与社会的,加强校企合作和校际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实践案例分析与效果评估本文以某高校翻译专业为例,详细阐述新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及效果评估。
该高校在优化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了如口译、笔译实践、翻译案例分析等实践课程;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与企业合作,邀请资深翻译人员授课;在建立与社会方面,积极拓展实习基地和加强校际交流。
翻译人才需求
高级人才尚不足5%;中国各类翻译人才全线告急我国翻译人才缺口达90%;行业需求50万8月初,在芬兰举行的第17届世界翻译大会上,中国代表团以多数票获得了第18届世界翻译大会(2008年)的主办权。
申办世界翻译大会的成功,使得翻译人才再度升温,而目前,国内高素质的翻译专业人才全面紧缺。
高级翻译人才不足今年6月底,上外高级翻译学院口译专业首届8名毕业生拿到了翻译学会议口译专业证书,成为上海首批自己培养的具备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专业口译技能,并获得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专家认可的会议口译专业人才。
而此前,上海乃至国内还没有一所高等院校能够培养翻译学学科的会议口译专业人才。
中国翻译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职业翻译4万多人,相关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专业翻译公司3000多家。
市场上以各种形式从事翻译工作的人很多,但真正有水平、受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很少,高水平的翻译大约只占总数的5%甚至更少,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任务的专业人员就更少了,且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
中国翻译协会会长刘习良认为,中国翻译市场空间很大,但存在质量无法保证、市场价格无序等种种不规范问题,这些都与翻译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有极大关系。
缺的不仅是同声传译“翻译人才缺,缺的绝不仅仅是同声传译。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柴明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同声传译被认为是翻译职业金字塔顶端的“金领”,而柴教授认为,不仅是同声传译,国内经过专业训练的翻译人才可以说是全线告急。
“会议口译、商务口译、专业笔译等都面临人才紧缺的问题。
”专业翻译主要分为口译、笔译两大方向。
柴教授认为,如果进一步细分,国内市场需求量较大、人才紧缺的专业翻译人才主要有以下五个方向:●会议口译。
会议口译在各种口译中处于高端,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
虽然叫做“会议口译”,但除了应用于国际会议之外,也广泛应用于外交外事、会晤谈判、商务活动、新闻传媒、培训授课、电视广播、国际仲裁等领域。
同声传译员胡斌的酸甜苦辣
同声传译员胡斌的酸甜苦辣
刘微(记者)
【期刊名称】《现代苏州》
【年(卷),期】2011(000)016
【摘要】“做同声传译让我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世界”自从胡斌拿到了同声传译的三级资格认证,“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世界,这个世界苦乐同在,汗水和成功从来都在一起……”胡斌告诉记者这一行里曾经有个前辈对他说,“如果你想活得潇洒,那就去做同声传译;如果想英年早逝,也去做同声传译!当时我听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胡斌说,“而现在,我才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义。
”
【总页数】2页(P42-43)
【作者】刘微(记者)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常规同声传译的特点及译员所需具备的素质的探讨--基于日语同声传译的视点[J], 韦少敏
2.福建自贸区建设背景下同声传译口译员素质新探 [J], 孙文缘
3.学生译员同声传译中的工作记忆实验研究 [J], 李为
4.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同声传译译员的适应与选择 [J], 方菊
5.英汉同声传译信息损耗原因:基于会议口译员有提示回溯性访谈的研究 [J], 卢信朝;王立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怎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知行翻译公司告诉您4点
随着国际交流愈加频繁,翻译市场也迎来利好翻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进入翻译行业,不过在知行翻译公司看来想要从初入翻译行业的新手成为一个有资历,优秀的翻译人员,需要经历很多翻译任务,并且从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翻译经验。
今天知行翻译公司就把十几年来总结的翻译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必须要吃苦耐劳,勤于思考,多做比较,善于积累,敢于尝试,在工作的过程中,提高翻译水平。
而且翻译是一个循序渐进,点滴积累的过程。
一般在接到稿件时,应该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处着手,大到确定文章的整体风格,把握作者的观点。
小到每一个标点符号,每一个词语。
做到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精益求精,翻译水平才能有质的飞跃。
其次,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还需要明白翻译并不仅仅是字对字,句对句的翻译,优秀的译文应该是语句流畅,符合语言的表达习惯。
也许不是每个翻译工作者将来都能从事同声传译,不过也不能止步对翻译的要求,应该在翻译中融入自己的思想,加深对原文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展新的翻译知识。
再者,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需要明白翻译并没有绝对准确的标准。
一般的翻译准则就是忠于原文的信息,而不是忠于文字的信息。
所以很多优秀的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可以脱离原文重新翻译。
当然了,在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遇到一篇较难的文章时,翻译起来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或者所翻译的行业,不是我们熟悉的领域,在学校我们只能学到翻译的一些方法和理念,不同行业的知识,我们只有在工作中慢慢积累。
最后,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人员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做翻译的时候,需要静心的分析原文,沉下心来,沉浸在其中。
要有耐心,斟酌字句。
从文章结构处着手,翻译完之后,还需向别人请教文章的不足之处。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身知识面太窄,丧失对翻译工作的信心。
只有坚持下来,才能穿过风雨,见到彩虹。
还有就是翻译与写作的区别就是,翻译是表达他人的思想,而写作是表达自己的思想。
精通外语的翻译人员主要事迹材料
精通外语的翻译人员主要事迹材料精通外语的翻译人员是当前国际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他们的工作涉及多个领域,包括国际会议、商务谈判、外交交往等,为各个领域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
在下文中,将介绍两位优秀的翻译人员并探讨他们的主要事迹。
一. 张晓明张晓明是一位精通英语和法语的翻译人员。
他在从事翻译工作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出色的业绩。
在国际会议上,他能够以流利的口译和精准的翻译,使与会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张晓明的主要事迹之一是参与了G20峰会的翻译工作。
在会议期间,他担任了多个国家间的交流翻译,包括领导人之间的对话和分组讨论。
他以敬业的态度和高超的翻译技巧,成功地传达了与会者的意思和观点,为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此外,张晓明还参与了多个商务谈判的翻译工作。
他能够准确理解并传达双方的意图和要求,帮助双方有效地进行交流和协商。
在一次重要的商务谈判中,他的协助使得双方最终达成了一项重要合作协议,取得了事关双方利益的积极结果。
二. 王伟王伟是一位精通汉语和西班牙语的翻译人员。
他在多个外交场合展现了优秀的翻译能力和出色的表现。
作为一名外交官的翻译,他通常陪同领导人进行外事访问,为双方的交流提供了重要支持。
王伟的一项重要事迹是担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西班牙期间的翻译。
他以流利的西班牙语和准确的汉语口译,成功地传递了主席的讲话和访问意图。
在此次访问中,他还与西班牙相关部门和媒体进行了沟通和联络,为两国间的合作搭建了更好的沟通桥梁。
此外,王伟还在中国与拉美国家间进行的外交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参与了多次高级别会议和翻译工作,使与会代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交流。
他通常在背后默默努力,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总结精通外语的翻译人员在国际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以上介绍的张晓明和王伟,我们可以看到优秀翻译人员在各个领域中的出色表现和贡献。
他们的工作不仅是语言传达的纽带,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为国际友好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
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外语翻译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在国际商务、外交事务、文化交流还是学术研究等领域,优秀的翻译人才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不仅需要具备出色的语言能力,还需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敏锐的跨文化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
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外语翻译人才呢?首先,扎实的语言基础是培养优秀翻译人才的基石。
这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熟练掌握。
学生应该从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对于源语言,要深入了解其语言特点、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对于目标语言,要注重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通过大量的阅读、写作、听力和口语练习,不断提升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多语言环境的浸润对于培养翻译人才也极为重要。
学校和教育机构可以提供更多的外语交流机会,如举办外语角、邀请外教进行讲座和交流等。
鼓励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留学或参与国际志愿者活动,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和运用外语。
此外,利用互联网资源,参与在线外语学习社区,与世界各地的外语学习者交流互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广泛的阅读是培养翻译人才必不可少的环节。
学生应该阅读各种类型和题材的原文作品,包括文学、科技、新闻、法律等。
通过阅读,不仅可以丰富词汇量,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还能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和表达方式。
同时,阅读优秀的翻译作品,分析其中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对于提高翻译水平也大有裨益。
除了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是优秀翻译人才必备的素养。
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能够帮助翻译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误解。
开设文化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国文化,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参加文化体验活动等,都有助于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翻译技巧和策略的训练方面,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授学生常见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音译等,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和翻译目的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翻译人才发言稿模板范文
翻译人才发言稿模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我的观点和看法。
作为一个翻译人才,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在这个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时代,翻译人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我们不仅仅是语言的传递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沟通的桥梁。
作为翻译人才,我们必须具备出色的语言功底和文化素养,同时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快速的学习能力。
我们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
另外,翻译人才也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面对各种不同的语言和文化时,能够灵活应对,确保翻译的准确和流畅。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只有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士相互配合,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为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更好的支持。
最后,我希望我们翻译人才能够紧跟时代的步伐,积极适应各种变化,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资深翻译家翻译经验分享
资深翻译家翻译经验分享作为一名资深翻译家,在多年的翻译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今天,我想把这些经验分享给那些对翻译工作充满热情和好奇的朋友们。
翻译,并非简单的语言转换,它更像是一座搭建在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工作者,首先要有扎实的语言基础。
这不仅包括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语法、词汇的熟练掌握,还涉及到对语言背后文化、历史、社会背景的深入理解。
就拿英语和汉语来说,英语的语法结构相对严谨,时态、语态等变化较为复杂;而汉语则更注重意合,用词灵活,语序多变。
在翻译时,若不能准确把握这些特点,就很容易出现错误。
比如,“I have been to Beijing twice” 翻译成汉语应是“我去过北京两次。
” 这里,“have been to”表示“去过”,如果错译为“have gone to”(去了),那意思就完全不同了。
除了语言基础,广泛的知识储备也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领域的文本往往包含着专业术语和特定的概念。
比如,在医学领域,“cardiomyopathy”是“心肌病”;在金融领域,“margin call”是“追加保证金通知”。
如果对这些专业知识一无所知,翻译出来的内容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便能够应对各种类型的翻译任务。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是第一步。
要仔细研读原文,理解作者的意图、情感和语境。
有时候,一个单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比如,“run”这个单词,常见的意思有“跑”“经营”“运行”等。
在“He runs a company”中,“run”就是“经营”的意思。
只有准确理解了原文的含义,才能进行准确的翻译。
在表达阶段,要力求地道、自然。
避免生硬的直译,而是要根据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进行灵活转换。
比如,英语中的“as busy as a bee”,如果直译为“像蜜蜂一样忙”,就显得很生硬,而翻译成“忙得不可开交”则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我的翻译人生
我的翻译人生作者:***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1年第09期2021年6月17日上午,我国翻译界泰斗、“诗译英法第一人”许渊冲先生逝世,享年100岁。
本文节选自《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中《源头活水》这一章,看看许老如何回溯自己翻译习惯和情趣的本源,以此来缅怀先生。
翻译的乐趣小时候听到过的话,后来对我一生影响比较大的,可能是“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了。
九十三岁时,我在七十二行中的一行,居然得到了一项国际大奖,也可以算是中了一次状元吧。
这个状元怎么中的?回忆一下过去的酸甜苦辣,现在会觉得比当年更苦还是更甜呢?一般说来,痛苦已成过去,多半都会淡忘,有的甚至还会变成乐趣。
1936年我十五岁,在江西南昌第二中学读高中一年级,那时日军占领了我国的东北,正在进犯华北地区。
为了准备抗日战争,江西全省高中一年级男学生都集中在西山万寿宫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在烈日下全副武装操练,没有自由,夜里还要起来站岗,睡眠不足,苦不堪言。
西山风景虽好,但当时填了半首词,发出的却多是怨言:南昌故园,西山古庙,钟鼓惊梦,号角破晓。
参天松柏,垂地杨柳,万木浴风竞自由,望长空,恨身无双翼,难追飞鸟!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当时一同接受军训的同学后来多有成就,谈起当年事来,却觉得几乎可以和西山比美了:没有当年的钟鼓惊梦、号角破晓,哪能保住今天的参天松柏和垂地杨柳呢!回忆是望远镜,既可以看到远方,又可以看到近来,近来的喜就可以减少过去的苦了。
回忆还是放大镜,把当年的小事放大,可以发现意想不到的乐趣。
例如1938年至1939年,我和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同上大学一年级的英文课,叶公超教授讲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时,课文中有一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并不表示被动的意思,全班同学都没有发现,只有杨振宁一个人提出问题。
当时大家只觉得杨振宁好学爱提问而已,不过小事一桩。
等到1957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我才想到这是他善于发现异常现象的结果。
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
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翻译是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它在促进国际交流、推动经济全球化以及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友好交流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多语种翻译专业人士的需求日益增长。
本文将探讨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的特点、培养方案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首先,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学基础和深厚的语言运用能力。
他们应该掌握多国语言的语法、词汇和语义等方面的知识,熟悉各国文化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此外,他们还需要善于思考并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确保翻译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其次,培养具备精通多国语言技能的翻译专业人士需要系统化和综合化的培训方案。
一个全面的培养方案应该包括语言学习、文化研究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等多个方面。
在语言学习方面,学生需要通过系统的语言训练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在文化研究方面,学生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社会习俗等,以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在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各类专业知识,如法律、经济、科技等领域的知识,以提高对特定领域的专业翻译能力。
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他们可以在政府部门、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等机构中从事翻译工作,为各类文件、会议和活动提供翻译服务。
此外,他们还可以在新闻媒体领域担任外语记者或编辑,为各类新闻报道进行翻译。
在教育领域,他们可以担任外语教师或翻译培训师,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同时,他们还可以成为自由职业者,从事各类翻译咨询、口译和笔译工作。
翻译行业精通多国语言的翻译专业人士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语言、文化和法律等差异性使得专业人士需要有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
其次,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发展,翻译专业人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以适应行业的发展趋势。
翻译人才背后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解析
翻译人才背后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键词:专业口译会议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专业笔译文学笔译小语种翻译中国论文职称论文自由翻译人员李先生说,他刚入行时在翻译公司做牛做马苦熬,最长纪录是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为老板赶稿子;如今8年已经过去,他已经可以在家轻松地做一个自由译者了。
若确实功底够好,获取到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证书也是一条途径,但人数很少。
据柴明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招生共有300多人报名,但是最后只有10个人符合招生要求,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翻译人才的潜力和素质。
人们往往看到翻译人员高薪,但其背后的酸甜苦辣很多人知之甚少。
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当天会议的内容、洽谈方双方的文化有个深入地了解。
临场翻译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
一场翻译下来,身体虚弱的人都会虚脱。
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尤其是翻译上万字的专业书籍时,不仅要广泛阅读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耐得住寂寞,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
一位翻译的网友称:“其实,翻译是很孤独的职业。
”破解翻译两大误区翻译不是“机器”据上海市翻译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周晓峰介绍,当前,社会上对翻译行业认识不是很充分,当急需要翻译人才的时候,就非常重视他们;而当不需要的时候, 就觉得他们无关紧要了。
确实,很多人对翻译人员的工作不够理解,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把别人说的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言;翻译人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等等。
对比,周晓峰认为,“翻译不是机器”,一个好的翻译人员,需调动各方面的知识,把别人的观点活灵活现地翻译出来,尤其是遇到文化差异,或各个国家独特的谚语时,这时翻译人员的主动性更能凸显出来,其广博的知识容易被他人认同。
翻译不是“救火队”经常听到社会上这样的说法,“他翻译水平真高,能到处救场。
”周晓峰说, 实际上,翻译不是“救火队”,救火的人员实际上很难把当场的翻译做到尽善尽美。
浅谈翻译背后的故事
浅谈翻译背后的故事浅谈翻译背后的故事在学了几周的翻译课之后,我知道了关于翻译这门学科的很多知识。
首先我了解到,翻译可分为口译和笔译两类。
笔译,意思是笔头翻译、用文字翻译。
此外,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里级别分别有初级笔译证书、中级笔译证书、高级笔译证书,翻译考试资格认证是对参试人员口译或笔译方面的双语互译能力和水平的认定。
它多用于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文献资料的翻译。
其有利条件是时间限制不像口译那样紧迫,往往可以反复斟酌,但在标准方面则要求更严更高。
根据翻译材料的文体,翻译可分为应用文体、科技文体、论述文体、新闻文体和艺术文体五大类。
其中每一大类又包含许多小类,并各有其特点。
笔译不代表是根据原文内容一字不落的逐个翻译出来,需要根据不同语言的说话习惯和理解习惯加入合适的文字。
其中,笔译中有一种最为灵活,即为译述,一般指译者仅仅表达出原文的主要内容或大意,而不必拘泥于原文的论述格式或语言表现。
译述中,只就原作内容今世界流行的一种翻译方式,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通常用于正式的国际会议。
目前,世界上95% 的国际会议采用的都是同声传译的方式。
与交替传译相比,同声传译具有以下优点:在同声传译中,发言与翻译同时进行,不占用会议时间;同声传译可以利用电子设备,在同一时间内对多种语言同时进行翻译;在大型国际会议中,译员有时可以事先得到发言稿件,早做准备,提高翻译的准确率。
“忠实”一向被认为是检验翻译的标准。
但在口译工作中,有时很难做到“忠实”于原文,有时虽然忠实于原文,却得不到听众的认同。
口译不同于笔译,可以足够的时间去构思、推敲,口译要求译员在极有限的时间内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重组,使目的语听众了解原语发言人的讲话内容。
因此,在口译中,对原语中的字、词、句有时候很难译得十全十美,译员要努力做到的是根据接受的词句及语篇内容掌握原语发言人要传达的主要信息,同时用听众很容易理解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
也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要做到整体“信息等值”。
我的翻译人生-宋德利
我的翻译人生-- 兼谈“译外功”-宋德利前言翻译人生,我敢以此为题,大概有两个原因。
其一,1968年大学毕业,经过2年接受解放军再教育,1970年正式分配工作入伍,由接受再教育者摇身一变,成为再教育者。
从那时开始步入翻译界,至今已经有38个年头了,人生能有几个38年?在如此之久的一段时间里一直从事翻译,说翻译人生恐怕不为过。
第二,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即便将来濒临苟延残喘的境地,恐怕也都要喘在翻译上。
日前我与一语湖边的通信发表之后,获得网友热情的鼓励。
那里说的磨刀与砍柴的关系问题,其实来源于我从前的一篇谈“译外之功”的发言稿。
这篇发言稿去年已经敲到电脑里,既然大家喜欢看,我不如趁热打铁,把这篇发言稿发出来和大家共同分享。
全篇三部分,由于篇幅太长,因此只是选择核心的第一部分。
其中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原汁原味,只是个别地方为了说明问题,适当添加了来美国后的一些情况。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里面提到的许多事情都是与伊拉克相关,那是因为1981年至1983年随同铁道部到伊拉克担任劳务工程翻译,得空开始翻译英文小说。
又因为是10多年前写的,用现在的眼光看,恐怕其中存在一些幼稚可笑,甚至不妥之处。
说得若有几分道理,仅供参考,说得若没有道理,请批评指正。
“译外功”随谈宋德利引言翻译不仅是一件艰辛复杂的工作,而且也是一件功过难评,甘苦自知的苦差事。
要做好翻译,不仅需要过硬的“译内功”,而且还需要过硬的“译外功”。
所谓“译内功”,无非是指外语水平和翻译技巧之类。
这是一般人都知道,而且非常重视的。
至于翻译所必需的诸般译外之功,则常为一般人所忽视,甚至包括译者本身,乃至某些为人师者。
所谓“译外功”,就我个人的切身体会而言,有三点尤为重要,而且缺一不可。
一.心理素质不容忽视翻译不仅可以成为一个人的终生职业,如果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甚至可以成为一个人终生追求的事业。
果真如此,就要求这个人首先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素质。
我从自己三十七年的翻译实践中,其中包括二十五年的文学翻译实践中体会到,这种心理素质包含很多方面,现就我认为重要的一些方面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翻译界的“职业杀手”是这样炼成
翻译界的“职业杀手”是这样炼成、最难翻译周小姐在翻译过程中经常需要翻译谚语、成语,虽然中文可能就这么几个字,但是很难找到相应匹配的外文来翻译,也不可能长篇累牍地向客户解释。
因此,周小姐需要经常浏览专业翻译网站,熟记某些成语和谚语的固定译法。
口音给翻译带来困难周小姐在学校里已经习惯了标准“美音”和“英音”,然而有个老板的重要客人的“奇怪的发音”让她顿时心慌。
客人的语速虽然慢,但是口音非常重,她好几次都没有反应过来,多次请求客人重复。
翻译对象可能来自世界各个地区,难免带有些口音,要求翻译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习惯翻译对象浓厚的口音。
文化背景不同易造成误会个人助理兼翻译王小姐经常遇到尴尬的场面,比如外国人比较避讳年龄和薪资问题,但是中国人的习惯是在见面时会提及此类问题,不知道如何翻译。
翻译不仅仅只考虑字面的意思,同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对方的文化以及习俗。
一接到某国际信息高级论坛的case后,就丝毫不能马虎,我马上与主办方取得联系,了解整个会议的背景和流程,演讲人的基本背景、或大纲,尽量多地搜集一些背景材料。
当时,由于该专业会议分四五个分场同时进行,整个办公室的人员分头准备,各自整理出自己的中英词汇双语对照表,大家共享。
虽然事先我已经基本熟悉了整个会议的相关背景和专业资料,但是会议当天,我还是很早就到了会议厅,寻找既懂行又懂英语的人员进行交流。
我认为,这一步是非常关键的,有些专业知识光靠翻译人员是不够的,与懂行的人员进行沟通,可以解决不少专业的知识。
专业翻译人员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
一般来说,同声传译分两到三人一组,20到30分钟交换一次。
这次,我和赵小姐安排在了一组。
进入紧张的翻译阶段后,当我翻译时,赵小姐也在旁边协助,尤其是遇到演讲者讲到数字的时候,赵小姐都会及时地递上刚刚记下来的准确数字。
现在,翻译对我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记得刚开始做翻译时,有一个专业术语不知道怎么翻译,思考了半天。
结果,演讲者后面讲什么都记不住了,这时多亏了身边的伙伴,马上补台,迅速地顶了上去,整个翻译做得天衣无缝,所有会场的人员都没有感觉到同声传译小棚里发生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人才背后鲜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自由翻译人员李先生说,他刚入行时在翻译公司做牛做马苦熬,最长纪录是三天三夜不曾合眼为老板赶稿子;如今8年已经过去,他已经可以在家轻松地做一个自由译者了。
若确实功底够好,获取到高级翻译学院的毕业证书也是一条途径,但人数很少。
据柴明介绍,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招生共有300多人报名,但是最后只有10个人符合招生要求,具备了成为一名合格翻译人才的潜力和素质。
人们往往看到翻译人员高薪,但其背后的酸甜苦辣很多人知之甚少。
为了翻译好每一场会议,他们都要提前对当天会议的内容、洽谈方双方的文化有个深入地了解。
临场翻译时,要投入全部精力,容不得一点分心,还要随时做好准备,应对突然出现的特殊场面。
一场翻译下来,身体虚弱的人都会虚脱。
而笔译人员,要坐得住,尤其是翻译上万字的专业书籍时,不仅要广泛阅读大量的相关专业知识,而且要耐得住寂寞,遇到任务比较急的工作,还要挑灯夜战几个通宵。
一位翻译的网友称:“其实,翻译是很孤独的职业。
”
破解翻译两大误区
翻译不是“机器”
据上海市翻译服务中心的副主任周晓峰介绍,当前,社会上对翻译行业认识不是很充分,当急需要翻译人才的时候,就非常重视他们;而当不需要的时候,就觉得他们无关紧要了。
确实,很多人对翻译人员的工作不够理解,认为翻译只不过是一个传声筒而已,把别人说的话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言;翻译人员根本没有自己的思想等等。
对比,周晓峰认为,“翻译不是机器”,一个好的翻译人员,需调动各方面的知识,把别人的观点活灵活现地翻译出来,尤其是遇到文化差异,或各个国家独特的谚语时,这时翻译人员的主动性更能凸显出来,其广博的知识容易被他人认同。
翻译不是“救火队”
经常听到社会上这样的说法,“他翻译水平真高,能到处救场。
”周晓峰说,实际上,翻译不是“救火队”,救火的人员实际上很难把当场的翻译做到尽善尽美。
一个合格的翻译人员,在做某场会议翻译时,事先要做很多功课。
比如,与会务部门沟通,了解会议的主要内容、出席对象等,对一些专业的用语或特殊的词汇要事先准备等。
有些人认为,只要学了同声传译,就可以把各行各业的内容都翻译得很好,实际上并非如此。
对于一些专业会议,如果不对专业知识进行充分的钻研和准备,是不可能翻译好的。
翻译人才“晴雨表”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柴明表示,目前各个层次的翻译人才都比较紧缺。
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虽然不大,但是相应的高级翻译人才也相对比较难找;低层次的翻译人才虽然人才数量巨大,但是需要的岗位数也不少,尤其是世博会来临,对低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做兼职的翻译人才较多,导致有需要时却一筹莫展。
柴明认为,根据翻译水平寻找就职岗位可以缓解市场紧缺状况,因此柴明以翻译水平和需求状况来划分专业翻译人才。
专业口译
专业口译是最高端的口译,处于金字塔的“塔尖”,包括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
法庭口译,随着国际诉讼、仲裁事务日益增多,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
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
会议口译,包含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
而在上海,接受过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等专业机构培训的同声传译人员,仅20人左右。
今年,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毕业的首届硕士研究生,也不过8名。
对于上海每年举行的200多场国际会议来说,这自然是杯水车薪。
这类人才的薪资可以达到每场5000元以上,高的甚至万元以上。
而在法庭口译领域,国内的高级口译人才非常紧缺。
会两门或者是三门语言同声传译的人才,更是难觅。
商务口译
主要负责商务谈判、商务接待等经济类活动的翻译工作,基本上要求2-3分钟比较短的交替口译。
如今,上海对外交流应接不暇,在会议旺季,会议口译供不应求。
联络陪同口译
在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的基础上掌握了一定的翻译技能。
主要负责外事接待、联络安排和沟通等翻译工作。
这类人才的培养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大的市场需求,尤其是世博会的召开,此类人才的缺口会越来越大。
专业笔译
属于文本类翻译,需要掌握俩个语言的文字功底,主要负责文件、合同和法律文本等翻译工作。
这类人才因为企业、出版社等单位都需要笔译人才,所以需求量非常大。
文学笔译
属于文学类翻译,除了翻译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学的再创作过程,主要从事文学和艺术类作品的翻译工作。
这类翻译需要经过再创作,从而形成新的词、句。
柴院长举了个例子,《海底总动员》的英文名叫“FindingNemo”,中文直接的译名应该叫“找到尼莫”,但是却被翻译成“海底总动员”,其中夹杂了非常多的文学要素。
小语种翻译
不管是口译还是笔译,小语种的人才都属凤毛麟角。
如阿拉伯语、波斯语、泰语、意大利语等。
随着世博会的来临,这方面的需求将迅速扩大,小语种翻译的人才非常紧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