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课标版)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精练: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 专题三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

合集下载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测试题: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模块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2019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二轮复习中国古代政治模块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1、秦统一天下后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对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这些官员( )A.定期朝觐皇帝B.监察百官C.负责地方行政D.拥有世袭权2、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常由宰相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

这一制度( )A.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B.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D.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3、清代史学家赵翼认为秦汉间是一大变局:“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起……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材料表明秦朝政治体制的影响是(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由血缘政治转向地缘政治C.中央集权政治开始出现D.由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4、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人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之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这表明( )A.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5、秦朝开始使用的“皇帝”称号和夏、商、周的“王”称号相比,本质的不同是( )A.具有神化君权的特点B.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C.是古代政治发展的产物D.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表现6、秦朝法律《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

这一做法( )A.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B.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C.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D.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7、文献里关于秦朝“三公九卿”官员的记载.只涉及丞相、御史大夫及九卿参与国家事务。

另据考证.秦朝时期太尉一职并没有具体的人员担任。

对此现象符合史实的解释是( )A.巩固君主专制皇权的需要B.太尉一职实为后人杜撰C.秦朝政局保持稳定太平D.秦朝中央官制变动频繁8、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中国古代史  含解析

专题一|“家国同构”下的古代政治[统筹理主干]线索(一):中国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随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我国开始出现了早期国家制度。

王位世袭制使最高政治权力由“禅让”变成“世袭”,它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线索(二):君主专制体制的发展秦朝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君主专制体制,历经汉魏、隋唐至宋元,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直至明初废除丞相,清朝设立军机处,皇权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线索(三):中央集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

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后世国体与政体、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线索(四):选官制度的创新与发展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

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都是围绕皇权强化、中央集权加强的目的而变化的,是巩固统治、强化专制的一种手段。

[高度析高考]考点一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高考真题聚焦]考法(一) 拓展教材的宽度1.(2018·全国卷Ⅱ)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命题者说]解析:选A材料中,商汤将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即放鸟兽一条生路,体现了他的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得以灭夏建商。

再根据设问“意在说明”,联想司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即说明历史兴衰的规律,以警示后代统治者,故A项正确。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含解析

中国古代史综合检测时间:40分钟总分值:85分一、选择题(此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1·广东佛山一模)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

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

这主要反映了( ).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标准B.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C.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答案C解析周公制作的典章礼乐仅适合于周朝,春秋战国时期即“礼崩乐坏〞,因而后世周公被视为圣人并不是因为周公作礼为后世确立了道德标准,故A项错误;材料中周公平定三监,有利于社会稳定,但这仅对西周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可能是后世统治者和学者视周公为圣人的原因,B项错误;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春秋以后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的原因在于周公作礼,对后世的政治思想与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反映了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故C项正确;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中央未对地方实行有效的控制,因而这并非后世统治者和学者将周公视为圣人的原因,故D项错误。

2.(2021·山西孝义四中模拟)有学者说,春秋诸侯的争霸与战国七雄的逐鹿都是在小农经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根底上进行的。

按该学者的理解,小农经济的开展( ).解决了各国的战争开支问题B.为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底C.得益于诸侯战争的推动D.是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小农经济崛起为其扩大了赋税来源的根底上进行的〞可以得知,小农经济的开展为统一奠定了物质根底,故B项说法正确。

题意与各国战争开支无关,排除A项;战争影响经济的开展,排除C项;诸侯混战的经济根源是生产力的开展,排除D项。

3.(2021·安徽十校联盟高三摸底)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开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教师用书:板块一 古代的中国和世界 专题3 Word版含答案

专题3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b)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石器锄耕(商周时期)→铁犁牛耕(春秋战国时期)2.古代中国耕作技术的进步——(b)原始阶段耒耜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少)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发达地区)汉代耦犁(西汉)→一牛挽犁(东汉)、耧车、曲柄锄、大镰唐代曲辕犁3.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1)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两汉:关中农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成功治理黄河。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1)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土地制度: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3)经营方式: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封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生产模式:精耕细作是我国封建农业的主要特色。

(5)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

(6)历史地位:农业在封建经济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7)主要作物:最早培植粟和水稻;明代引进推广玉米、甘薯。

1.中国古代社会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1)有利因素①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铁犁牛耕的普及。

②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较高;努力改进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③封建政府的扶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较低。

②由于规模小和生产条件简陋,古代农业经济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2.古代农耕经济难以推动社会转型的原因(1)政治因素:封建土地私有制很难实现社会财富的积累及向商业资本的转化。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既不能积累财富,也不能拓展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难以推动工业化。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篇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

(新课标)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模块一中国古代篇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

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1. 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A. 墨家B.道家C.儒家D.法家2. 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论语》。

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A.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B.督促学生以仁为任C.鼓励学生超越老师D.提倡学生独立思考3. (2018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4. (2018山东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A. 维护了君主统治 B.解决了王国问题C. 背离了儒家思想D.完善了监察制度5. (2018重庆期末)在王阳明看来,“人人皆可以为圣”,儒者“须做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一主张()A. 促进了儒学的平民化B. 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求C否定了儒学的伦理意义D. 瓦解了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6. (2018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A. 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C. 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7. (2018广东清远期末)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模块通史贯通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高频命题点突破 模块一 中国古代篇模块通史贯通

K12课件
17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
概念阐释
内在联系
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的,即 皇帝个人专断 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即地 方政府必须严 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 政府
(1)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 一人(2)专制主 义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 比较有效时; 专制主义皇权较弱时,往往也是 中央集权不力 时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 商品经济
概念阐释
内在联系
传统社会封建经济形态下主要的经济 (1)自然经济包含小农经济,小农经济
形式,它
是自然
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 经济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经济单
(2)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完全对立,互
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相排斥,
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而自然经济具有
自然经济最重要的表现,其核心特征是 封闭性
K12课件
19
答案 C 专制主义是指皇帝专制独裁,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 和地方的矛盾,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不 是官制,故B项错误;郡县制有利于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加强中 央集权,故C项正确;郡县长官不仅管理地方的军事还管理地方的 行政,故D项错误。
K12课件
20
二、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商品经济
K12课件
3
三、魏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
阶段特征: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北方
出现民族交融的趋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
通史要点
政治
经济
文化
(1)南北对峙,政局动荡不安,战乱频仍 (2)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3)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4含答案

2019年高考历史浙江选考二轮专题复习:板块一古代的中国和世界专题4含答案

专题4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 叵知溟框架卩考点突破基础落实 考点一一先秦时期传统主流思想的奠基ia 知识排查i •儒家文化创始人一一孔子【加试】(1)孔子的生平【加试】 一一(b)① 少年学礼:苦研《诗》 《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② 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③ 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屮国传统文化4流思患的演变丁科技时期 战国人物 0 成为显学 蚤忡紆 “二程”、朱渊、壬阳明 桎朱理学:陆王尤呼 0 发展到理学阶段 批判魅承 落实基础知识突破高考垂点孟子、荀子 孔子 创立儒学思想 继卓、发皿 ◎确也正统地位 演变 ^UJ-指南针火药 印痢术 |遗紙术④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⑤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2)孔子的基本思想与主张【加试】一一(c)①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

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

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

②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德,以为仁”,匡正社会秩序。

③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

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

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

⑤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

《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经典。

(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加试】一一(c)①对中国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9高三历史二轮专项卷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二轮专项卷中国古代史(含解析)

2019高三历史二轮专项卷中国古代史(含解析)【一】选择题1、〔2017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18题〕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2、面对战乱不断、百姓受苦的现状,某诗人发出了“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的感慨。

他最有可能是〔〕A、李白B、白居易C、杜甫D、王维3、〔2018年1月黄山市一模3题〕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

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4、〔2018年11月北京西城区高三期中4题〕儒家自创立后不断发展。

战国时期,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主要表达在A.“仁政”的学说B.“以德服人”的观念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思想D.“天人感应”的理论5、这是“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铭文属于〔〕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楷书6、〔2017年9月湖北重点中学起点考试3题〕右边古地图名为《天下九边分野,人迹路程全图》,图中标注有“天下两京十三省府州县路程”字样,据此判断此图应绘制于:A、秦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2017年3月湘潭市一模24题〕“连中三元”是科举制度下无数考生的最高梦想,但在明朝200多年历史上,连中三元者不过区区两人,“连中三元”指在科举考试中考上了〔〕A、状元、榜眼、探花B、生元、会元、状元C、举人、贡士、进士D、解元、会元、状元8、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同时存在的中央机构有()①内阁②议政王大臣会议③南书房④军机处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9、〔2018年11月北京朝阳区高三期中13题〕以下表述,与唐代的社会生活相符的是A、瓷器开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B、棉布已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C、城郭、乡村人口稠密、贸易繁荣D、民俗画和木刻版画深受民众喜爱10、〔2018年1月山东德州市高三质检9题〕中国古代制瓷技术发展的正确顺序应该是〔〕A、白瓷一青瓷一彩瓷一斗彩一粉彩B、青瓷一白瓷一彩瓷一斗彩一粉彩C、青瓷一白瓷一斗瓷一粉彩一彩瓷D、白瓷一青瓷一斗瓷一彩瓷一粉彩11、“……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浙江选考命题交流)《吕氏春秋》中记载:“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庶无别,则宗族乱。

”为解决以上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 )A.嫡长子继承制B.按年龄继承制C.按军功继承制D.按遗嘱继承制答案 A解析从材料内容分析“嫡庶无别,则宗族乱”,为解决这一问题,当时规定的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

2.(2018·金华协作体学考评估检测)针对古代中国某一政治制度的特点,某学生记有如下课堂笔记。

据此判断,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答案 B解析西周分封制之下,诸侯世袭且在自己的封地内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周王室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属于贵族政治的范畴,与材料中“贵族君主制”“君主的权力受到贵族的制约”相符,故B项正确。

3.(2018·浙江选考命题交流)秦统一全国后采取的措施中被称为“非常有效且持久的国家统一的粘合剂”的是( )A.确立皇帝制度B.统一货币C.统一度量衡D.统一文字答案 D解析本题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效”“持久”“统一”可知,秦统一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政令的畅通、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而且统一的文字经过数次修改后一直存在到现在,故D项正确;而其他选项在当时虽然有效但并不持久,故A、B、C项错误。

4.(2018·义乌四校学业水平检测)春秋时期各国货币形制各异,秦朝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天下。

它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由诸侯割据到中央集权疆域统一B.由“天下共主”到“皇权至上”C.由分封制到郡县制D.由农工商全面发展到重农抑商答案 A解析材料中“秦朝”“通行天下”解题关键信息,中央集权与疆域统一是秦代最突出的时代特征,也是当时最主要的历史发展趋势,故答案为A。

2019届《全品高考》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1 古代中国与世界 听课答案 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全品高考》人教版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模块1 古代中国与世界  听课答案   Word版含解析

模块一古代中国与世界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吃透稳拿满分考点一【深化理解】试练1B[解析]遵循血缘政治传统是指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材料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体现了森严的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强化了专制皇权是从秦朝开始的,故C项错误;儒学在春秋时期产生,故D项错误。

试练2D[解析]题目未涉及神权,A项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反映了血缘关系仍发挥重要作用,故B项错误;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宗族成员常常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表明,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正确。

试练3C[解析]根据所学,西周分封的土地归周天子所有,属于土地国有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除了授予土地给盂之外,还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可知,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管理,这是分权给地方,故B项错误,据材料“赐给他‘夷司王臣十又三伯’”“殷民七族”“怀姓九宗”可知,周王授予诸侯土地和不同部落的人民,有利于各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故C项正确;分封有利于加强宗法制,故D项错误。

试练4D[解析]“工官制实现了标准化器物生产”,这属于明显的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A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表明诸侯国青铜等器物的来源,所以不能臆断这些器物是周王室对诸侯的赏赐,故B项错误;诸侯国未必都是周王室的同姓亲族,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推行有利于周王统治范围的扩大和天下共主地位的巩固,同时必然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扩展与传播,故D项正确。

试练5B[解析]材料中“食有劳而禄有功”“各国相继效仿并不断推陈出新”这些措施不仅仅是针对贵族,故A项错误;世卿世禄制体现了以“亲、故”作为赏赐标准,材料中“不再以‘亲、故’而以‘功劳’作为赏赐的标准”表明世卿世禄制日益瓦解,故B项正确;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材料中未涉及官僚政治确立,故C项错误;分封制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材料中“不再以‘亲、故’……作为赏赐的标准”体现了分封制瓦解而非发展,故D项错误。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

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讲义--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1)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一)讲义近几年全国及地方高考命题统计:主要内容提纲:考点1: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命题分析:(1)“中华文明的起源”近几年考查明显增多,主要通过文化遗存、史料文献等新素材设置情境,同时结合史学理论考查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下文明的产生、交流与传承。

(2)“早期国家的政治制度”是历年考查的重点,侧重考查商周制度演变、制度影响、文化交流等内容,以此来考查家国情怀素养。

备考建议:(1)知识角度:中华文明起源的表现、多元一体特征,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等的演变、特点、影响以及不同制度之间的关系,仍是高考命题的主要内容,但同时也要注意商周时期原始民主、早期民族命题交融等内容。

(2)综合考查:该部分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础,命题可能从制度传承的角度考查与后边制度的关系;同时从唯物史观角度考查政治与同时期经济、文化的联系。

(3)素养价值:本部分凸显对核心素养的考查,蕴含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家国情怀等素养,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一、主干知识整合:二、核心考点突破:1.中华文明的特点:(1)多元性:(1)从文化遗存看,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2)从文化的特点看,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征,如农作物种植上为南稻北粟。

(3)从区域分布看,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2)一体性:(1)从社会生活看,各地有共同点,如制作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定居生活等。

(2)从遗存分布看,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起源的核心地区。

2.分封制与宗法制及关系:知识拓展:西周礼乐制1.定义:乐:和谐;礼:秩序。

是周代文化的集中体现,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

周朝通过礼乐制度来规范贵族的身份地位,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

2.核心精神:尊尊、亲亲。

3.目的:维护宗法分封形成的等级秩序,强化等级观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训练试卷1 中国古代史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模块综合训练试卷1 中国古代史

模块综合训练(一) 中国古代史(对应学生用书第169页)(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7·德阳二诊)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

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

这些做法有助于()【导学号:96084021】A.纪传体例的推广B.君主权威的神化C.宗法观念的强化D.华夏文化的传承D[题干中并未提到《史记》的体例问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君主权威的问题,故B项错误;题干中“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并未体现出宗法观念,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可知,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由此可见,司马迁将黄帝作为中国历史开篇,有助于华夏文化的传承,故D项正确。

] 2.(2017·临沂质检)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

这说明()A.人神共治是中国的特色B.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皇权来源于宗法祭祀D.古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D[材料中没有神的相关信息,故A项错误;父系关系开始受到重视应该是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故B项错误;秦始皇最早称皇帝,皇帝的称呼来源于“三皇、五帝”,故C项错误;据材料“据古文字学家研究,殷墟甲骨文中商王用于称呼死去的父王的‘帝’,与金文的帝(啻)考的‘帝’和见于典籍的嫡庶的‘嫡’,是关系极为密切的亲属词”可以得出古文字是文明的重要载体,故D项正确。

]3.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因为出使秦国“完璧归赵”而拜为上大夫,又因为在渑池会上斥责秦王、羞辱秦国文武群臣而拜为上卿。

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看出()A.商周盛行的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B.西汉史学家对秦国仍存有偏见C.功勋开始成为官爵升迁的唯一依据D.儒士的政治地位得到大幅提高A[根据材料可知,蔺相如因在外交上取得成就而导致官爵升迁,这说明到战国时期商周时期盛行的分封制瓦解,官爵制度发生重大变化,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史学家对秦国的评价,故B项错误;功勋成为升迁唯一依据的说法过于绝对,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D项错误。

精品-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板块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精练含解析

精品-2019高考历史高分大二轮复习板块提升一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精练含解析

板块提升(一) 中国古代史专题总结一、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思想解放与人类文明进步1.墨子认为,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

这显露出 ( )A.“尚同”的治世理想B.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C.专制统治的特征 D.百家融合的趋势解析:为了避免出现“如果任凭‘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的‘交相非’发展下去,必然带来‘内者父子兄弟作怨恶,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的结果,墨子开出的治世良药叫“尚同”,“尚同”的治世理想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人性本恶的思维惯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专制统治的特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百家融合的趋势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

答案:A2.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

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

古希腊的这种宗教观( ) A.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C.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希腊这种人神同形共性特点,有利于古希腊人文主义传统的酝酿和发展,故A项正确;这种朴素民主的宗教观,并不能直接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这种宗教观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物而非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这属于因果倒置,故C项错误;基督教思想产生于公元前后,对其产生影响的是希腊后期的斯多葛哲学而非材料中的这种宗教观,故D项错误。

答案:A3.五四运动前三天,美国哲学家杜威来华讲学,一待就是两年。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讲学,停留一年。

1922年德国哲学家杜里舒来华讲学,停留数月。

1924年印度文豪泰戈尔应邀访华,停留一个多月。

这些现象反映出( )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哲学教育受到国人重视D.中国政治领域的巨变解析:材料中的学者不是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促进民主科学的传播和思想解放,有利于各国学者的访华讲学,故B项正确;材料中不仅有哲学家,还有文学家,故不是哲学教育受到重视的体现,故C 项错误;20世纪20年代中国处于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没有政治领域的巨变,故D项错误。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阶段综合检测一 古代史
A.造纸术B.火药
C.指南针D.印刷术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影响。第一种文字方面是印刷术;第二种战争方面是火药;第三种航海方面是指南针,故选D。
21.(2018·浙江名校联合体学考评估)下图是南宋赵孟坚的《墨兰图》。画中自题诗曰:“六月衡湘暑气蒸,幽香一喷冰人清。曾将移入浙西种,一岁才发一两茎。”诗中流露了作者借物舒怀、孤芳自赏、清高脱俗的情趣。该画属于()
A.皇帝有时要依天行事
B.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
C.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
D.儒家试图约束皇权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董仲舒的观点是皇帝要依天行事,而不是有时要依天行事,故A项符合题意;天意与人事交相感应,就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观点,故B项不符合题意;皇帝的权力是神给予的,是君权神授的观点,故C项不符合题意;儒家试图约束皇权是天人感应的体现,故D项不符合题意。
25.(2018·浙江绿色教育学考评估)“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
C.习惯法D.万民法
答案D
解析 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的一切自由民。
A.都具有批判君主专制的意义
B.都曾被奉为官方学说
C.都反映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D.都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
答案D
解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体现的是提倡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故D项正确。
16.(2018·浙江学考满分加餐练)孔子倡导“为政以德”,韩非却主张“唯法为治”。将二者融为一体,奠定后世传统治国理念基础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及科技一、选择题(每题分,共分).会意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造字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按意义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意义。

“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墨家.道家.儒家.法家.成语“当仁不让”的典故出自《论语》。

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意在().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督促学生以仁为任.鼓励学生超越老师.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河南郑州一模)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这说明()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山东枣庄期末)“天地之物有不常之变者,谓之异,小者谓之灾。

灾常先至而异乃随之。

灾者,天之谴也;异者,天之威也。

谴之而不知,乃畏之以威。

”汉代出现的这一思想().维护了君主统治 .解决了王国问题.背离了儒家思想 .完善了监察制度.(重庆期末)在王阳明看来,“人人皆可以为圣”,儒者“须做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这一主张().促进了儒学的平民化.肯定了人的自然欲求否定了儒学的伦理意义.瓦解了传统社会的等级秩序.(广东华附、广雅、省实、深中四校期末联考)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世俗化是明末儒学的主流.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广东清远期末)明末清初,有学者认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据材料可知().学者提倡经世致用之学.学者提倡君主应以文学救世.学者主张“心性空谈”.学者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河南洛阳一模)明代中后期,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从空谈“心性义理”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

上述现象的出现().受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的影响.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湖南怀化期末)下表是世纪至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对比。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西方已经进入了民主社会时期.当时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根据北宋画家郭熙的见解整理成的《林泉高致》一书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看此画,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画之景外意也”。

该认识反映其艺术追求是().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传达自然的生命状态以感染观者.逼真的描绘四季山水不同特征.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天人合一.诗画合一.情景合一.知行合一.(山东德州期末)明清小说中很多作品把“情”和“欲”放在“理”或“礼”之上,充分肯定人的感情和欲望的合理性,抨击门当户对的传统婚姻观念。

这主要是因为().市民阶层发展.礼教地位动摇.社会道德败坏.小说创作繁荣二、非选择题(共题,共分).(四川广安、眉山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

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得政治上的实现。

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

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

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

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

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材料二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古代中国传统国家观的变化趋势,并简析这些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分).(山东泰安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儒家家庭伦理是以宗法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要求父子、夫妻、兄弟之间应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强调“夫为妻纲”“父为子纲”。

同时也重视家庭间的情感联系,即“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等。

但又把血缘亲情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视为处理一切社会事务的中心。

比如对于父子双方有一方偷羊另一方应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孔子认为应该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在被问到舜的父亲杀人,舜应该怎么办时,孟子为舜设计的方案是“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即偷偷地背上父亲逃跑,沿着海边住下来,以逃避法律的处罚。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

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随着妇女走向社会,社会活动空间的不断扩大,其经济独立也日渐形成。

而妇女经济独立又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

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

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

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做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

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家庭伦理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分)()根据材料二,概括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家庭观念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分)答案精解精析一、选择题材料中的“‘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表明反对人为,追求无为,而墨家提出了非攻、尚贤、节用等一系列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故项错误;道家把“道”作为最高的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与材料中反对人为,追求无为相符,故项正确;儒家提出“仁”与“礼”的学说,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材料中“‘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所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项错误;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特点,战国前期的法家人物纷纷在各国推行了变法运动,与材料中“‘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所表达的意思不符,故项错误。

“当仁不让”原意是以仁为任,无所谦让,没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思,故项错误;从材料“孔子在给学生讲学时提出‘当仁,不让于师’”可知,孔子要求学生学习“仁”、践行“仁”,故项正确;“当仁不让”是指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用谦让,故项错误;“当仁不让”并不是提倡学生独立思考,故项错误。

根据材料可知,两汉时,司法官员经常以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以礼(儒家)入刑(法家)不断深入发展,不是儒法并用,故项错误;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根据史实可知,当时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材料反映了儒家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故项正确;材料主要阐述了儒学对法律实施的影响,并未涉及法律制度化的内容,故项错误;根据材料“到魏晋时期,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得出,因法律实施过程中受到儒学中“礼”的影响,一定程度上造成判案时缺乏公正性,故项错误。

题干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提出的目的是加强君权,维护君主的统治,故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解决了王国问题,故项错误;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而不是背离,故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天人感应”,未涉及监察制度的完善,故项错误。

由材料中“人人皆可以为圣”“须做个愚夫愚妇”可知,王阳明认为未经教化的众人都有良知,良知在圣人和愚夫愚妇上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儒学的平民化,故项正确;肯定人的自然欲求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故项错误;王阳明心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其继承、发展了儒学的道德伦理,故项错误;作为封建国家意识形态的心学,要求人们以封建道德规范作为行为准则,维护封建等级秩序,故项错误。

由材料中“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可得出,思想变化与经济发展相关联,故项正确;据材料中“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可知,这仅是部分先进儒家学者的主张,无法判断其为明末儒学的主流,故项错误;据材料中“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可得出,明代理学家强调人性,故项错误;材料中的明末儒学不属于市民文学的范畴,故项错误。

据材料中的“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可以推知,该学者主张经世致用,故项正确;材料中的主语是“君子”非“君主”,且该学者反对以文学救世,认为文学是“雕虫篆刻”,故项错误;材料中的学者反对空谈,与项意思相反,故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项错误。

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与反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无关,故项错误;这些学者倡导实学,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项错误;材料只反映了一些学者的行为,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故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这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故项正确。

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已全面落后于西方,故项错误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才开始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西方社会进入民主社会时期,故项错误;依所学可知,明清时期采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中西方文化交流很少,故项错误;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哈维的《血液循环沦》、伽利略和牛顿的学说都属于近代自然科学,这说明西方科技逐渐具有近代化特征,故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