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的方法

合集下载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

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综述杨玉珍【摘要】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 are important paths to resolve problems of resource restriction and environment depravation. Coupling and coordinating methodologies of ecology,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systems are reviewed and evaluated in this paper. Methods used are classified into six categories as index addition and computation, variance and elasticity, system evolvement, system dynamics,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nd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The imperfect aspects in current study are pointed out.%实现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的耦合与协调是应对资源约束、环境恶化等问题的重要路径.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系统耦合协调测度方法进行综述,将其分为指数加成及计量分析法、变异系数和弹性系数法、模糊与灰色理论法、系统演化及系统动力学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结构方程模型法等类别,并指出当前研究有待完善之处.【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3(033)004【总页数】4页(P236-239)【关键词】生态经济学;综述;耦合;协调;方法测度【作者】杨玉珍【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0.3耦合(Coupling)原是物理学中的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运动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也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作为重要的生态工程项目,对于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资源、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措施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一、确定建设范围和目标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确定建设范围和目标。

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经济发展需求,确定建设范围。

要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问题,制定建设目标,明确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选择适宜树种和种植方式在进行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种植方式至关重要。

树种的选择应考虑到土地的类型、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种,这样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

在种植方式上,要选用适宜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比如人工播种、人工培育和人工定植等方式,确保树木的生长质量和成活率。

三、合理利用资源和资金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资金支持,因此在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资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可以通过政府投资、社会资本引导和多种融资方式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同时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加强生态保护和管理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工作,加强对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强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管理和维护,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和规范,确保防护林的功能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要健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管理体系,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高防护林的管理水平,从而保障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发展。

五、推动产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

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

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

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与主要对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林业建设过程中要以林业经济推动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以优质的生态环境保障林业经济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环境在维护林区生物多样性、防风固沙、绿化美化村庄、构建城市生态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必须在认识我国林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分析当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1.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1.1 体现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分析,林业经济发展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是林业发展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它们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如果片面追求林业经济效益而破坏林业生态环境、就会导致林业产业陷入昏乱状态,林业生态环境被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就会更加尖锐,这显然是违背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

另一方面,过分强调保护林业生态环境而忽视林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就会造成林业资源的浪费,不能充分发挥林业的经济功能和作用。

我国林业发展的经验表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需要依靠林业经济的推动,林业经济的发展能够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调动林业经营者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林业经济和林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林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1.2 充分发挥人在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观能动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应该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刻认识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善于合理开发利用林业资源,努力做到以最小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创造良好的林业经济与社会效益,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林业经济增长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林业生态科技研究,将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中去,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益,始终坚持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意识,以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从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事业。

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思考

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思考

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现状及思考作者:赵子夜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摘要:1978年11月,为了治理生态恶化,带动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地区实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

40年来,“三北”防护林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生态方面,“三北”地区沙化土地和沙化程度呈现双降趋势,荒漠化面积逐渐减少。

同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得到极大改善,区域内的河流淤泥量得到减轻。

经济方面,随着风沙灾害、水土流失的减少,粮食产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同时,由于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的建设,林业产量呈现了翻番增长,也带动了林副产品的发展。

生态文明方面,极大地推动了林业知识的普及和林业教育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生态文明的国际地位。

但是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工程建设也产生了不少的问题。

例如,由于“三北”地区薄弱的经济基础以及物价的上涨等因素,工程建设所需资金的缺口逐渐增大。

此外,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病虫害以及干预失当等原因造成的林地退化也逐渐严重。

因此,后续的工程建设必须要拓宽资金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必须要加强林地修复,改造退化林地;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支撑。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治理;生态文明;林地退化;林地修复1978年11月开始实施的“三北”防护林工程是党和国家为应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满足人民群众生活需求,带动经济发展而进行的规模浩大的生态治理工程。

一、中国“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实施的原因“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的实施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原因,是在一系列因素的共同带动下酝酿而生的。

(一)治理生态恶化众所周知,“三北”地区是我国自然环境最恶劣的地区。

1977年,由于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沙尘暴发生的次数越来越多,持续时间也越来越长,波及范围也越来越广,造成的危害也逐渐加重。

“以往平均2年~3年发生一次,每次大约1小时~3小时,近十余年平均每1年~2年发生一次。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是指在防治自然灾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通
过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和综合利用,建设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防护林体系。

以下
是具体措施:
1. 科学规划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必须要有科学规划,要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环境、土壤条
件和植被类型等自然条件,结合防护目标和经济发展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防护林植被种类、布局及利用方式。

2. 精细管理
精细管理是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核心措施。

要加强防护林的生态监测、养护
和更新,及时发现和处理防护林生态环境问题,确保防护林的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和生态环
境优良,同时还要强化林区的安全管理,确保林区环境安全和人员安全。

3. 综合利用
防护林体系的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于其综合利用能力。

要发挥防护林植物的生态和经济
作用,综合利用林木、果品、药材、蜜蜂等资源,开发旅游和休闲业,构建全产业链利益
共享的生态经济体系。

4. 利益调剂
防护林体系建设涉及到众多利益主体,包括政府、农民、企业等。

要通过合理的利益
调剂,使得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平衡并被合理保障,从而营造良好的防护林建设环境。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

“三北”防护林生态工程研究Lixin摘要: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自实施以来, 取得了明显成就,对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

但是近年来也显现出一些问题,采取一些措施进行整治也迫在眉睫。

关键词:“三北”防护林生态环境成就问题1.概念“三北”防护林是在中国北方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建设的大型人工林业生态工程。

工程自1978年11月启动,分3个阶段、8期工程进行,预计于2050年完成。

“三北”防护林号称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

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

规划范围包括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晋北坝上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西部共13个省,总面积39亿亩。

2.背景及原因三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少雨、干旱。

自然植被以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为主,生态环境脆弱。

再加上三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干旱半干旱地区沙漠化逐年加剧,导致生态平衡严重失调,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区域内分布着八大沙漠、四大沙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达149万平方公里,从新疆一直延伸到黑龙江,形成了一条万里风沙线。

大部分地区年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形成了“十年九旱,不旱则涝”的气候特点。

风沙危害、水土流失和干旱所带来的生态危害严重制约着三北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建设“三北”防护林,以求能锁住风沙,用以减缓日益加速的荒漠化和水土流失进程,改善生态环境。

这一决策符合三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和当地驻军的积极拥护和热烈响应。

在国际国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英国《泰晤士报》称赞这一规划构想宏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的壮举。

3.意义3.1取得的成就截止2005年,累计完成造林育林面积250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1700万公顷、飞播造林97万公顷、封山育林710万公顷。

与此同时,三北地区的其它林业生态工程和各行各业的林业建设蓬勃发展,共同推动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经济建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的做法、问题及发展建议

对策建议
加强资金保障
加大对“三北”工程的资金 投入力度,确保工程建设的 顺利进行和后期管护工作的 落实。
完善管理体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和 部门的职责和权力,加强工 程建设的监管和考核。
加强科技创新
加强生态修复技术和智能化 管理手段的研发和应用,提 高防护林建设的科技含量和 效益。
“三北”四期工程防 护林建设的做法、问 题及发展建议
汇报人:XX 20XX-01-28
目录
• 引言 •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建设现状 • 面临的主要问题 • 发展建议 • 案例分析 • 与意义
背景
三北防护林工程是中国政府为改善生态环境,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大型人 工林业生态工程。四期工程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阶段,旨在巩固和扩大前三期工程建设成果,构建更加 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
在沙漠地区通过营造防护林带,减少风沙侵袭,保护农田和村庄,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问题案例剖析
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防护林建设
由于树种选择不当、造林密度过大、抚育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防护林生长不良,未 能发挥应有的生态效益。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防护林建设
同样存在树种选择不当、造林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加上干旱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防护林 成活率较低。
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导致农民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04
发展建议
加强资金筹措和监管力度
01
02
03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中央和地方财政应加大对 “三北”四期工程防护林 建设的投入力度,确保工 程建设的资金需求。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 参与防护林建设,通过 PPP模式、绿色金融等方 式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摘要】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是当前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对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绿色发展等。

文章还指出了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如建设生态产业园区和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结论部分展望了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未来前景,强调了其重要性,指出只有不断完善生态经济体系,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本文旨在为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推动湖南省向生态经济转型发展迈进。

【关键词】湖南省,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研究, 现状分析, 主要问题, 对策和建议, 重点任务, 保障措施, 前景展望, 重要性.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明确重点任务,研究建设的保障措施,为推动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参考。

通过对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研究,旨在为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湖南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美丽湖南、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研究,可为湖南省相关部门和企业提供指导意见,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支撑,推动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在智慧引领下不断优化升级,提升全省经济发展质量和居民生活品质。

1.2 研究意义湖南省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研究的意义在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省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资源紧缺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地方竞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指利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一套能够维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福利的防护林体系。

为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一、生态环境维护措施1. 林木种植和保护。

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及水文条件,选用生态适宜的树种进行种植,同时要加强林木养护、病虫害防治,保障林木健康生长。

2. 水土保持。

采用防护林、林田、林草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强水土保持,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维护生态环境。

3. 生物多样性保护。

采用多样性种植和养护技术,保障防护林中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4. 水资源管理。

采用分层渗滤和林网防护等措施,保障水资源的清洁、优质和充足。

二、经济发展促进措施1. 水土保持生产。

利用防护林开展养殖、种植、林下产业等多种水土保持生产活动,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 节能减排。

充分利用防护林中的生物能源,开展生物质能源开发与利用,促进区域节能减排。

3. 旅游服务。

防护林中的秀丽风光和生态环境为旅游业提供了发展契机,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增加当地经济收入。

4. 生态补偿。

采用政府补贴、税收减免等形式对防护林进行生态补偿,鼓励当地居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

三、社会福利保障措施1. 生态健康服务。

防护林中的生态环境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清新的空气和饮用水,同时也可以通过草药种植与采集等方式提供一定的医疗服务。

2. 灾害风险减轻。

防护林体系可以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提高当地居民灾后重建的抗风险能力,保障社会福利。

苍梧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配置研究

苍梧珠江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布局与结构配置研究

ds r u i n e i n l it iu in a d n t r iti u in wi ec a a t r tc fs u h s b r p c l i i t ,r g o a s r t n e wo k d srb t t t h r ce i is t u to ia tb o d b o o h h s o o
St d n Sy t m a i r n e e nd St uc u e o o e o m i u y o se tc Ar a g m nta r t r f Ec - c no c Pr t c i n Fo e to a lRi e o e to r s f Pe r v r,Ca wu Co nt ng u y
以及 各 模 式 的 林 种 配 置 范 围 、防 护功 能 、适 宜 树 种 和 优 良林 分 模 式 等 ,为 生 态 经 济 型 防 护 林 体 系 结 构 配 置 提 供
具 体 的操 作 技 术 。 关键 词 :防 护 林 ;林 种 结构 ;生 态 经 济 型 ;苍 梧 县
中 图分 类 号 :¥ 2 . 文 献标 识 码 :A 772
Z HU i u ,JANG J— I y Yi,LI ANG i-e 。 Jesn ,LI Z i i U h. n b
( . u n x F r t eerh Isi t , n i 3 0 2 hn ; 1 G a g i o e r R sac n t ue Na nn 5 0 0 ,C ia sy t g
Ab ta t n a c r a e wih na u a n io me td fe e e,s l u iz to y e,s l a d wa e s r c :I c o d nc t t r 1e vr n n if r nc o l tl a in t p o l n t r i lse h r c e itc ,e o e o o cf nc in d fe e c nd b s d o c — c n mi he r o s sc a a t rs is c ・ c n mi u to if r n ea a e n e o e o o ct o y,at r e 1y r h e .a e s s e wa t b ih d f re o e o omi r t c in f r s y t m fCa g y tm s e a ls e o c — c n s c p o e t o e t s se o n wu Cou t o n y,i e S s e . . y t m— Ty e S ce , whih wa u t rc tg rz d i o 3 t p nd 1 p ce p - pe i s c sf rhe a e o ie nt y e a 9 s e is.Thi p p ri n iid s o e s s a e de tfe c p a d f n to o a h p o e to o e tt p n o e ts ce ,pr p s d f t c ia c meo k lt n n u c i n f re c r t ci n f r s y ea d f r s pe is o o e e hn c ls he fs ee o l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是指采用生态学原理,通过人工种植和采用自然恢复力强的植被形成有效缓冲带来达到防护的目的。

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下文将针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宏观控制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与法律的规范性要求相关的,政府应建立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等,明确各类保护区/林区地位,颁布绿色税收政策等,确保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得到合理的补偿。

2、完善扶持政策体系为了使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得到更加广泛的实施和应用,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有关扶持政策体系。

如:税收、信贷、科技支持等,并加大投资力度。

政府还应加强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科研和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科技对其稳定不退化的保障作用。

二、道路固定化道路对于森林环境的破坏是相当严重的,因此,需要对道路进行固定化措施。

1、对道路的修建和维护要有科学规划,避免区域内道路交通混乱。

2、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如:多利用天然材料和人力,替代机械设备,以减少对森林环境的破坏。

三、人工植树人工植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防护林建设工作,可提高防护林的绿化覆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从而起到有效防护作用。

1、选用适应性强、林冠覆盖面积大、生长快速、且能够结合在一起形成自然的防护林带的树种。

2、重点加强对人工植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加大对防护林建设任务队伍培训的力度。

3、在人工植树的同时,加强对各类自然生长的优质植物的保护,增强防护林系统的生态和美观保持。

四、远景规划为了确保防护林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必须进行远景规划。

1、对防护林区域内各种自然资源进行全方位调查和评估,并据此进行精细化防护林规划。

2、采用精细化管理和带纲定标,合理规划并实现精细化防护林动态管理。

3、对长期考虑因素如森林病虫防治、人工干预、自然灾害等,在规划中充分考虑,并有有效的应对措施,更深层次地保障防护林长期活力。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加剧,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增多,环境的恶化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开始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下面就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科学调查和规划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第一步是进行科学调查和规划。

通过调查,可以全面了解地区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自然条件,同时也可以了解当地的人口、经济发展情况,为后续的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调查的基础上,要进行合理规划,确定哪些地区需要建设防护林,然后确定防护林的类型和布局,以及建设防护林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

二、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在确定了建设防护林的地区之后,就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

这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比如一些耐寒、适应干旱的树种,这样可以提高防护林的成活率,从而保证防护林的效益。

三、合理施肥和灌溉在防护林的种植过程中,施肥和灌溉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适量的施肥可以提高树木的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强树木对病虫害的抵抗力,保证防护林的生长。

而灌溉则可以保证树木在干旱天气下也能获得足够的水分,从而保持防护林的生长状况。

四、加强防护林的管理完成了防护林的建设之后,加强防护林的管理也尤为重要。

定期对防护林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病虫害防治、留得苗、森林防火等。

这样可以确保防护林的健康生长,达到防护环境的效果。

五、促进防护林的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

在加强防护林的管理的还可以促进防护林的产业发展。

可以在防护林附近发展相关的旅游业、养殖业等产业,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的收入,从而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发展双赢。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保
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措施:
1. 增加绿化面积。

通过加强城市和乡村的绿化建设,提高土地覆盖率和植被覆盖率,有效地减少大气污染和制造新陈代谢,造福人民。

2. 构建生态景观。

在建设防护林时需要重视生态经济发展,因此需要通过生态景观
的设计、种植和管理等工作,达到自然风光、自然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3. 建设生态旅游资源。

通过美化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自
然价值和文化特色的有机整合系统,形成受人们欢迎的生态旅游景点,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4. 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保障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与生物资源的互动,维护符合
社会要求的环境安全。

5. 促进生态经济发展。

通过建设完整的生态经济体系,为绿色消费、生态旅游、淘
汰落后产能等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带动经济发展。

6. 建设清洁能源基地。

通过采用可再生、清洁的能源,减少大气污染和人类对自然
资源的依赖,推动入住舒适、绿色环保的新生活方式。

7. 加强防灾减灾体系。

通过对防灾减灾设施和体系的建设,能够在自然灾害来临之前、灾害发生时、以及灾后情况下,快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和避险处理。

综合以上措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还能为社
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良好的效益,同时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美好的希望。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对于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重要性越来越认识到。

而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作为一种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型模式,逐渐受到了广泛关注。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生态环境问题尤为突出。

各类自然灾害频发,森林砍伐过度、水土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不同,因此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需要因地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需求,科学规划设计并加以实施,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本文将从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理念出发,探讨建设该体系的选址和规划设计、植被种植和养护方法、管理措施以及多方合作促进其建设等方面,为未来发展提供展望。

2. 正文2.1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理念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理念是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通过种植适合当地生态环境的树种,构建一个生态平衡、资源丰富、经济效益明显的防护林体系。

这种理念旨在实现生态保护、防洪护山、增加土地生产力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多重效益。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地形地貌等因素,在选择树种时要科学合理,推行多样化种植,提高林地的生态稳定性和多样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树种的商品价值和适应性,保证防护林的经济效益。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还要注重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和保护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使防护林成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提供者。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理念是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当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2.2 选址和规划设计在选址和规划设计阶段,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

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是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基础。

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林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积极参与防护林建设,但由于 科研经费不足、机制不活等原因,科技支撑力度还远远不够。一 是林业科研不足。干热、干旱河谷等生态脆弱地区的造林树种选 择、适用造林技术等科研工作没有实质性突破;二是科技推广滞 后。生根粉ABT、保水剂等一些新技术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三 是工程技术标准滞后。各防护林工程制定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规 范,但随着工程建设发展,与现行国家体制机制、工程区经济社 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急待修订完善;四是工程监测体系建设欠 缺。我国防护林建设工程检测体系一直没有建立,更没有形成区 域监测网络,难以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 2.4 林种结构与多样化功能需求不相适应
我国防护林建设任务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林分早已进入 成、过熟期,生长停滞、生理衰退、抗逆性降低,病虫害严重。 如2003年河北张家口坝上地区出现大量防护林濒死木、枯死木, 2007—2012年呈逐年加重。据河北省林科院对死亡林木解析结果 显示:树皮腐烂病达到100%,心腐病达到92%,受害虫危害株数 达到83%,自然老化现象十分严重。这种现象在三北、沿海等区 域有普遍性,急待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3 对策措施与建议 3.1 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力度
农田防护林在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农田小气候、 粮食稳产增产等方面作用十分显著。农田防护林网内与无林网 的对照点相比,风速平均降低32.9%~47.7%,相对湿度平均提 高7.1%~20.5%,土壤蒸发量平均减少27.4%,单产平均增加 12.3%~15.2%。三北地区通过防护林的建设,粮食单产和总产量 都显著提高。 1.5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防护林建设,防护林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 养水源、粮食稳产增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维护了国 家的生态安全。但是,受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科技水平等因素 制约,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 要总结我国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成就,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 出推动防护林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防护林 建设提供科学思路和战略支撑。 1 我国防护林建设的主要成就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自然灾害频发成为了世界各国面临的严峻挑战。

在自然灾害中,林木的保护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的危害,我国提出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本文将介绍这些措施。

为了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我们需要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是保障防护林建设的基础。

要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需要建立健全的资金保障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资金投入的有效性。

还应该加大对防护林建设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并参与争取更多的社会资金的参与和支持。

要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是保障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关键。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确定合理的防护林种植方案,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树种,制定合理的种植密度和间隔距离,确保防护林的生长质量和防护效果。

科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提高防护林的生产技术水平,降低建设成本,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要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护林种植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先进的防护林种植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采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防护林的种植效率和生长速度,降低林木的死亡率,缩短林木生长周期,提高防护林的抗灾能力和经济效益。

要积极推广先进的防护林种植技术,加快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步伐。

第四,要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监管和管理。

加强对防护林建设过程和效果的监管和管理,可以确保防护林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要建立健全的防护林建设管理制度,加强对防护林建设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防护林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还要建立健全的防护林养护机制,加强对防护林生长情况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对防护林进行修剪和修复,保持防护林的良好状态。

要大力推动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防护林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减轻自然灾害带来的危害,还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

要发挥防护林的多功能作用,促进防护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自然环境的恶化,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全球性的热点问题。

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维护生态平衡和保障人类生存环境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作为对森林保护的一种重要措施,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被认为是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强立法保障要想建设健全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必须要有坚实的法律制度作为基础支撑。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森林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采取有效措施,严格监督森林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加强对违法采伐破坏森林资源的打击力度,保障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真正实施和保护。

在法律法规的制定中,还应当注重科技的进步,将最新的科学技术应用到立法保障措施之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二、强化技术支持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其中包括种植技术、管理技术、防护技术等多项内容。

要做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有不断更新的技术支持。

这就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科技力量,加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的力度,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提高生态经济防护林的抗灾能力和生态保护效益。

也需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增强技术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资金投入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种植和养护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

政府应当加大对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制定完善的资金保障措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真正起到促进森林生态保护和促进生态经济发展的作用。

也应当鼓励社会资本和企业参与到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中来,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联动的资金保障机制。

四、强化生态保护理念要想做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更需要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理念,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和责任。

这就需要从各级政府、媒体、学校等多方面加强对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发展,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参与生态保护行动,为建设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贡献力量。

防护林建设方案(五)

防护林建设方案(五)

防护林建设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频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

防护林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态工程手段,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防护林建设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防护林的建设是指在易发生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地区,通过植树造林、草本植被恢复等措施,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林带。

防护林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拦截雨水:防护林能够通过树木和植被的拦截作用,减少雨水对地表的冲击,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2. 固定土壤:防护林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减少土壤的侵蚀和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3. 净化空气:防护林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

4. 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护林提供了丰富的生境和食物来源,为各类动植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条件,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实施计划步骤1. 选址规划:根据地形地貌、水土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宜建设防护林的区域。

2. 种植设计:根据当地的土壤类型和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和植被,进行种植设计。

3. 土地准备:对选定的区域进行土地整理、疏伐和清理工作,为后续的种植工作做好准备。

4. 植树造林:按照种植设计方案,进行植树造林工作,确保树木的密度和分布均匀。

5. 养护管理:定期对防护林进行养护管理,包括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措施,确保防护林的健康生长。

6. 监测评估:定期对防护林的生长情况、生态效益进行监测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四、适用范围防护林建设适用于易发生水土流失和自然灾害的地区,包括山区、丘陵地带、河流沿岸、沙漠边缘等。

同时,防护林也可以应用于农田、草原、城市绿地等地方,起到保护土壤、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五、创新要点1. 科学选种: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地形条件,选择适应性强、抗逆性好的树种和植被,提高防护林的生长和保护效果。

林业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林业生态工程复习参考答案

林业基础知识(事业单位考试专用)-林业生态工程复习参考答案
/thread.php?fid-5.html 机构,在系统范围内获取高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 与质量状况的总称。 6.生态环境脆弱带:在生态系统中,凡处于两种以上的物质体系、能量体系、结构体系、 功能体系之间形成的界面,以及围绕该界面向外延伸的“过渡带”的空间域。 7.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 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8.干扰: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改变资源、基质的可利用性。或物理环境的 任何时间上相对不连续的事件。 9.自然干扰:在缺乏人为活动的情况下,自然景观所存在的经常性的火灾、洪水的影响、 盐渍作用、飓风和虫灾等称为自然干扰。 10.人为干扰:由于人为的活动所造成的,如有有毒化学物的施放、森林砍伐、筑坝、摹开 垦、过度放牧、露天采矿等其他人类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性压力,称为人为干扰。 11.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元素(事物或 过程)组成的,具有某种特定的功能,朝着某个特定目标运动发展的有机整体。 12.生态系统: 是指在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 作用、相互依存形成的一个生态学的功能单位 13.系统工程: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用控数学方法和工具研究一般系统的分析、规划、开 发、设计、组织、管理等问题,使系统整体最佳地实现预期目标的一门管理工程技术。 14.可持续发展:指以不损害、不掠夺后代的发展需求作为前提,来满足当代的怜惜需求称 为可持续发展。 15.环境: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 16.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 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17.农田防护林:指在有农田的地方,为防止自然灾害,改善农田小气候,创造有利于农作 物生长和牲畜繁育的环境,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木材而营造的 防护林。 18.水土保持林:指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减少地表径流、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而营造 的防护林。 19.水平配置:是指水土保持林体系内各个林种在流域范围内的平面布局和合理规划。 20.立体配置:是指某一林种内组成的树种或植物种的选择和空间配置。 21.防护林体系:指在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或一个行政单元)或一个流域、水系、山脉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等,确定不同土地类型上林种的分布规律,以达到林种之间互利共生,以短养长、长短结合 的效果 . 立体配置的核心是确定林分的具体配置,如造林树种、间作品种、混交方式、整地方
法和规格、造林密度及管理等,使林种内部各树种充分利用光、热 、 水、土资源,建立适宜多种
形式、多层次的立体结构,促进林木生长,提高生物产量,充分发挥防护林体系的生态效益和
面对上述复杂的数据源,显然已无法用人工方法来处理解决,无疑必须借助现代化先进
增刊 2
陆守一等;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的方法
41
科学技术手段.我们知道,地理信息系统是为用户收集管理和分析大量空间数据和相关属性
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有着宽广的应用领域.然而目前一般的地理信息系统所提供的功能往
发活动密切相关的产业工程.
1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的内涵和分析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是在区域性人工生态经济系统建设的总体生态经济目标下,
Et 出化士地利用结构为基础,发挥当地水土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摞生产潜力为依据,防
护称为主,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用林科学分布,实现各林种、树种的合理配置和组合,
型、多目标规划模型,都是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工作的.在求解问题时都同空间位置相结
合,最终落实到空间位置上,以得到优化的土地利用结构.
专家系统推理分析 如林种水平和立体配置
输出b
图 2 数据流程图
输出推』结果
3
方法系统介绍
在全面调查分析了昕水河流域的气象、水土生物资源有社会经济状况等数据源后,综合
了传统的数据方法及现代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技术,通过系统可行性分析、数据流程
充分发挥多林种、多树种生物群体的多种功能和效益,建设功能完善,生物学稳定,生态经济
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而"模式系统"是研究"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的方法系统,它为 区域宏观决策服务.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是以控制水土流动失,改善生态环境,启动
地区经济发展的庞大系统工程.研究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的建设模式,必须对区域现状和
往限于数据采集、分析,并配合一些通用分析模型,如 DTM 模型、数据复合模型等.地理信
息系统用于管理和决策中,一般并不能提供实质性决策方案,而只是提供数据采集和分析的 基本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潜力和前景在于在它支持下,开发各问题领域的应用模型.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可以深入到各行各业,形成诸如资源和环境地理信息系统、灾害监测和
的国情对防护林建设的窑观要求和必然结果.随着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概念的出现,研究
其"建设模式"方法系统的课题随之而生.其目的是把我国防护林建设历史中的传统理论、经 验方法同新观念、新技术相结合,解决防护林体系中各生态系统同其它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 格局,以达到期望的生态经济效益,使防护林建设成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经济开
第 18 卷增刊 2 1996 年 7 月
北京林业大学学掘
VoI. 18. Supp.2
JOURNAL OF BEUING FORESTRY UNlVERSITY
Jul. .1996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 模式系统研究的方法
陆守一王久丽
(北京林业大学计算中心 1∞083)
任勇包晓斌
(北京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的产生一一即知识和经验规律.这些知识和经验在生产中行之有效,大量散布于书本、科研
报告、生产实践者及专家教授之中,这就需要广泛总结不同层次"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在本 方法系统中,我们设计了改进型产生式规则作为知识表达方式,采用不精确逆向推理策略,
用知识、规则的置信度求得结论的置信度.
该方法系统中就功能模块而言,由管理空间数据的图形及图形管理子模块、管理属性数'
防治地理信息系统、流域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如上所述在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中,数据摞分为结构化数据
( structured) 、非结构化数据( unstructured) 和介于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之间的半结构化数
据 (semistructured) .对于结构化数据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或统计模型,对于非结构化数据传统
分析及系统结构分析,以原型设计方法开发了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建设模式智能决策支持 系统作为方法系统.该方法系统以地理信息为基础,是基于防护林建设模式研究的对象,具
有明显的空间特性,况且防护林配置模式所形成的地理景观格局都占有一定地理空间,这就
42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第 18 卷
希望把数字模型和空间分愣结合,而地理信息系结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在研究问题
黄土残塘丘陵沟望区、土石山区和河谷区)获取各类信息源,建立了知识库、数据库、图形数
据库;并以数据库为中界,用模型库提供的土地分类、土地生产潜力评价、多目标规划等模
型,及专家系统提供的推理机制,实现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中土地资源的分类
评价、林种配置模式及结构的优化调控;分别为示范区和全流域输出一系列图件和表格,如
100083)
摘要
该文在分析了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概念的基础上,就昕水河流域生态经济型
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中有关的方法系统进行了论述.所说的方法系统是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
础、专家系统为核心的系统,其中包括区域诊断、土地评价、林种水平和立体配置以及生态系统
的结构优化等.
关键词
防护林,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
示砸区的地貌部位图、坡向图、利用现状图、土地生产潜力图、土壤侵蚀类型图、土壤侵蚀强
度图及土地利用规划图:对原有各地块的面积值进行统计修正.昕水河流域的流域分区图、
生产潜力评价图、侵蚀类型图、侵蚀强度图及土地利用规划图,全部图件已存入图形库,同时 根据专家系统咨询出结果,汇总出昕水坷类型黄土残塘丘陵沟整区、土石山区和河谷区的林
经济效益.通过配置技术模式的研究,最终要得到各种土地类型上的土地利用方式,从林种
选择到树种配置方法、管理措施等一整套可供选择的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建设模式方案.
1. 4
结构的优化调控
土地利用结构和土地资源调控是建立在区域综合发展基础上的,它根据对区域土地资
源评价及提供的防护林建设模式配置方案,对土地资源利用寻求合理的结构,达到经济效
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获取的各种信息资料,确定技术手段和方法,其分析过程简述如下.
地刊 2
陆守一等 s 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的方法
39
1. 1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诊断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诊断实质上是把研究的区域看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对自
然条件、经济状况等方面的调查,从生态、经济、社会诸方面对区域的结构状态、功能水平及 防护建设实践中的正反两方面经验进行全面的剖析,获取研究所需的基础信息,找出发展该 区域的目标及实践目标中的优势和劣势.例如通过对黄土高原昕水河流域的诊断,认为自然 因素加上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导致流域生态系统失调、水土流失严重、沟系侵蚀广大、资源
生态经济指标.其中生态指标主要包括地貌部位、土壤类型、林草覆盖率、水土流失率、侵蚀
强度等,经济指标主要包括粮食单产、果品单产、农林牧地的百分率、农林牧地的产值,而社
会指标主要包括人口、劳力比 、 土地利用率 、 人均收入等.
1. 2
土地资源的分类和综合评价 土地资源的分类实质上是反映植物生态环境类型,宫是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和社会经济
数据摞获取途径不同,其处理技术手段也各不相同,但最终都用于"建设模式研究"之中.
防护林体系中主要数据源获取途径有下述几种:①以专题图和地形图为数据源获取的 空间位置属性等数据,如海拔高度、地块划分等.②以遥感卫星磁带和航片为数据源获取大 面积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植被覆盖等数据.③以多年积累的统计数据获取的区域生态指标 及经济指标数据,如水土流失率、总产值、总收入、投入产出比等.④以实验监测获取土壤有 机质及各元素含量、水土流失率、生物量等数据.⑤以实地调查、走访、咨询专家及生产一线 人员获取适地造树、林种、树种配置及其经营管理方面的各种经验和知识.
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以使农林牧副各业得到全面发展.由于昕水河流域水土流
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 经济落后,因此,应以粮食自给、发展屏障性商品性的生态经济型防
护林体系和稳定牧业,为该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地区性生态经济发展战略.
40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第 18 卷
其最终目标是在尽可能满足生态社会效益前提下,获得最大经济效益,使土地生产和劳动生
的数学手段已无能为力,这就是在开发应用模型的同时必须考虑采用专家系统技术.所以地
理信息系统和专家系统的结合,是增加地理信息系统的系统分析能力使其走向智能化的高
度集成方向的重要手段.本方法系统的数据处理流程见图 2.
鉴于上面简述分析原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系统研究的技术手段采用以
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专家系统为核心,结合数据模型来解决.所说模型,如土地资源评价模
属性及其利用目的而划分的.土地资源的分类是土地评价的前提,而土地资源的综合评价, 包括土地综合生产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土地人口承载力评价等方面,它们是指土地
在一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下,生产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和经济产品的能力,以及对农林
牧各业所能提供的生态环境的配置程度,它直接指导生态经济防护林建设中林种的配置.
产率不断提高.
综上所述,生态经济型防护体系的建设模式的研究过程及支撑环境如图 1 所示.
研究内容 技术手段
|
获取信息
|
|流域系统诊断「
陪喃黯|
暨至E
图 1
方法系统工作流程及支撑环境
2
数据处理流程及其技术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