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文本细读

合集下载

文本细读的方法及其应用

文本细读的方法及其应用

四、文本细读方法个案演练 《咏水仙》细读
文本细读的方法及其应用
目录
• • • • 文本细读理论起源 文本细读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文本细读方法详解 文本细读方法个案演练
一 文本细读理论起源
• 文本细读(close reading),通常是指“对 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 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从而挖掘出在文本内部 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文学阅读与批评方法。 这种方法有时也被称作“充分阅读” (adequate reading),同时与法国的“原 文诠释”(explication de texte)传统也有着 相近的所指。众所周知,细读是随着新批评派 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勃兴而被光大的。
新批评的兴起也是源于文学教学工作。新批评奠基人之一瑞恰兹 20世纪20年代在剑桥大学讲授诗歌,他给学生们分发一些去掉署名和题 目的诗篇,要求他们进行评论。在完全不必考虑作者声誉、作品文学史 地位的条件下,学生们根据文本,畅所欲言。这种“实用批评”引导学 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作品本身,进行语义与结构分析等内部研究,这成为 后来新批评的细读法的起点。30年代,新批评主将柯林斯·布鲁克斯和罗 伯特·潘·沃伦在美国一所著名的州立大学讲授文学课时发现“虽然学生中 许多人智力颇佳,有相当的想像力,生活经历也很丰富,但是他们不懂 得怎样去读短篇小说和戏剧,尤其不懂读诗。”于是二人自己动手编写 教材,抛弃通行教材中作家生平、创作情况、盖棺定论的陈旧体例,注 重精选作品,注重对每一首诗内部的语言、声音、意象、结构、版式诸 多层面的详细分析。这本教材就是后来成为新批评重要著作的《理解诗 歌》。雷内·韦勒克曾经这样论述过该教材的意义:“研究诗时不靠生平 和传统的文学史,这在美国各大学和学院的文学课程中毫无疑问是一个 重大革新。将注意力转向作品本身主要是靠柯林斯·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潘 ·沃伦的《理解诗歌》的成功实现的。这本书在四十年代攻陷了文学研究 的要塞。细读法成了新批评的教学武器。”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

文本细读的意义和方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经常遇到短信、社交媒体、公告等形式短小、生硬的文字。

逐渐地,我们失去了读长篇文章的耐心和能力,随着阅读量的减少,我们的语言和思考方式也许在某些方面慢慢地被稀释。

因此,灵活运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培养长篇文章的阅读能力,依然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

文本细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刻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意思,并让我们在独处时感受到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流。

细读通过识别重要的元素如关键词、主题、段落结构等,以及把它们与我们自身的经历联系起来,激发我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以便更好地探索语言和世界。

细节是思索的基础,详细了解事物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作用,将为我们深刻的理解、更多的思考和创造提供坚实的基础。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文本细读方法:1. 定下口粮在开始读作品之前,先了解文本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思。

2. 识别关键信息在阅读时,要识别关键信息,如关键词、难点、段落的主题等,并通过标记、摘抄、注释等方式记录下来。

3. 分析语言在阅读时应注意作者的语言运用,如使用的语气,句法、词语的搭配以及修辞手法等。

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作者的思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4. 与自己的生活联系在文本细读时,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思考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5. 感知文本的情感在阅读时,要注意感知文本的情感,如激动、温暖、忧伤等,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文本的感性内容,从而更好地反思。

总之,文本细读是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视野、增强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思考、理解和创造的基石。

每次阅读完成,我们都应该反思自己的阅读体验,并找到适合自己的文本细读方法。

渐渐地,我们会发现,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思考,文本细读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并帮助我们拓展了很多人生经验。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高中现当代散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而在现当代散文教学中,“文本细读”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扩展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文本细读”在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本细读”方法简介“文本细读”是一种全面深入的阅读方法,它要求读者在阅读文本时注重细节,追寻文本的内在逻辑和语言特点,并进而推敲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这种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 第一遍通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意图。

2. 第二遍逐句阅读文本,注意文章的语言特点、句子结构和语调。

3. 第三遍深入阅读文本,寻找细节,深入剖析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1. 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本身高中现当代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能够深入剖析文本的内涵和意义,而“文本细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洞察文本本身。

通过逐句阅读文本,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特点、句子结构和语调,进而推敲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在逻辑、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例如,在学习《故乡》这篇散文时,学生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的方式,深入剖析小说家沈从文的深情款款、笔力雄浑的文风、流畅秀逸的句子和含蓄温情的诗意句子,并从中感受到作者对家乡的情感表达。

此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乡》这篇文章,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艺术。

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文本细读”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逐句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推敲作者意图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在全面深入地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文本的深层内涵、主旨和作者的表达方式,并且能够在语言细节和修辞运用中发现作者的写作技巧,掌握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解读文本。

3. 发掘文本蕴含的价值与思考高中现当代散文多以思想性、人文性和价值观的传达为主要特点。

而“文本细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挖掘文本蕴含的价值与思考,探索其中所呈现出的人生哲思和内涵,进而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材料特制)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材料特制)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1、直面文本直面文本是直接关照文本,不看教参,不查阅资料,细细品味、咀嚼。

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细读文本,不是方法,全是一个心态。

读法决定教法。

语文教学里,教材第一,教法第二。

2、字斟句酌沉入词语。

-----南帆语言是最小的意义单位。

深入意味着浸润、涵咏。

要读出文本意向。

3、审美自失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王遥这是一种全然忘我的,忘记了自己在读的境界。

唯虚心涵咏,才能审美自失。

4、比较品评5、擦亮语言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吕叔湘细读文本,要在语言之间走上一个来回。

中间是语言承载着的----情感。

语文应该把语言擦亮,不能肥民别人的园,荒了自家的田。

语文教学,不能总是给别人做嫁衣。

语文有担当的,即遣词造句,了解表达方式上的不同。

语文还有自己独特担当,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

6、还原场景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夏丐尊文本细读要读出文本背后的内容,要读出语言引申的含义是什么。

7、寻找缝隙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

----王尚文寻找缝隙,就是要找到作者故意留给你的破绽,用以补白。

8、开掘意蕴在字里行间阅读。

----施物劳斯不见大师,不知浅陋。

很多人的阅读,读来的内容全都只是“冰山一角”。

只有有心人才可以读好。

王老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细读之细,不光是细腻的读,细致的读,更是细密的读。

1、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

2、保持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

3、你有以多种姿态进入文本的自由。

细读文本 挖掘精髓——运用“文本细读”思想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细读文本 挖掘精髓——运用“文本细读”思想谈散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 海探 索 1 4
细 读 文 本 效性
一 陈 云萍
个语文老师 , 要想在课 堂上挥洒 自如 , 表述 自 然流畅 ; 要想对课堂各 个环节和各 种突 发状况 的驾 驭游刃有余 ; 要想真正 完成“ 教什么 ” 的任 务从 而做 到真正的有效教学 ,文本细读” “ 恐怕是基本 的途径 。 而挖 出散文的精髓 , 必然要经由语 言的品味 !



追 根 溯 源
细读法是 二十世纪 四十年代极盛于美国的现代 形式主义文论 流派新 批评 派对 文学 作 品 的鉴赏 方 法 , 对作品进行 耐心仔细 的分析推 敲 , 放过 任 即“ 不 何一个 细节 , 从语 言和结 构中猎寻 意义 的痕 迹与 线 索”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 细读 与之 既有联系 , 有 了 。 也 区别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本细读 , 从 阅读教学 出 是“ 初读这篇文章 , 感觉里面的情感很 富有冲击 力 , 发 , 了阅读教学 , 为 与阅读教 学结伴 而行 ” 当下 的 语言张力很强 , 。 这个过 程应该 就是王 荣生教授 所说 语文 研讨 百家争鸣 , 热闹非凡 , 流派众多 , 见仁见智 , 的感悟情感 。我勉 强设计 了个大致 的思路 , 但感 觉 各种 观点 的声音喧 嚣着 , 让人无 所适从 。但 不管 怎 要将课文讲好 , 内心很忐 忑。后 来想 , 干脆 读吧 , 多 样, 文本细读还是应该 成为根本 的阅读方式之一 。 读几遍再说。当读 到五六遍 的时候 , 我开始不 自觉 正视文本细读 , 是教学 的前提与基础 , 为文本 地关注他的语言 , 作 有些语言似乎有了立 体感 , 站立起 阅读 主体 的教师和学生 , 在文本细读 的过程中 , 同时 来引起我的关注。我 知道 , 自己这是进 入了王教 授 得到知识 的积 累和思想的升华。而在教 与学 的相对 说 的对语言的反思过程 。我每读一 遍 , 都会多 一些 关系 中, 教师又具有 主导作用 , 教师 的文本细读与带 批注。读 到十 多遍 时 , 已彻底 否 决 了先前 的设计 。 领学生的 文本 细读 , 贯穿 于整 个教 学过 程 中的。 是 我决定将语 言的赏析 当成课 堂的 重头戏 , 把本课 的 也只有这样 , 才可 能将人文与工具完美交融 , 取得双 重点放在“ 语言 生出飞翔 的翅膀 ”—— 研究散 文 让 赢 的效 果 。 语言上。整节课 围绕这一 目标步步为营 , 层层推进 , 二、 怎样 细读 让学生扎实有效 地感悟语 言 , 高学生 的语言理 解 提 关于文本细读 , 师们 常常理解为 就是 仔细地 能力与语言表达 能力 。因为语文最根本的东西就 是 老 读课文 , 对言语 的细读 。它从字 、 、 词 句等入手 , 细致 精彩的语言 , 语文课 一旦 没有 了语 言的揣摩 与赏析 , 分析言语 的表达方式 、 修辞手法 , 层层解剖言语的 内 就不免会凌 空虚舞 , 也就可能会异化成伦理课 、 史 历 在释义 , 力挖 掘言 语 的多侧 面 内涵 , 全 即言语 的弹 课 , 甚至科 学课 、 演课 等, 唯独不 是语文课 。一 表 却 性 。细读 , 要求读者从文本语言中挖掘“ 意义” 寻找 节课 的时间有 限, , 应该把 宝贵 的时间用在 语言训 练 言语价值而不必多考虑 作者 的身 份 、 历等作 品 以 这 一 刀 刃 上 。 经 外的 因素。经由这种 阅读 方法 而发掘 出的研究结论 四 、 结 思 考 总 很难被推翻 , 以说是一种文本 内部 的实证性 阅读 。 可 语 文课任何时候都应 该姓 “ ” 语言 的学 习和 语 , 这 当然没有错 , 细读不 只是仔细 地读 。指 向言语 训 练永 远是 语 文 的本 色 ! 但 性的细读 , 是被课 程 背景 和教 学 目的 双重规 定 的。 我们听 了太多 的示 范课 、 研讨课 、 竞赛课 , 这些 其实 , 教师 的文本 细读 , 既是 一个 接受 的过 程 , 是 “ 也 公开课”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师 自己语文教学 的 个发现的过程。教师在文 本细读 时 , 既要消化 吸 反思 , 有着积极的引导意义。但很 多“ 秀” 作 的功夫 , 收、 整理评判教参及他 人对文本 细读 的种 种见解 和 也误导 了很多人 , 让很多人 趋之 若鹜 。多 去听听郑 观点 , 更要关注并思索 、 归纳并梳理 自己对文本细读 桂华老师 的《 想北平》 刘耀娟老师 的《 、 将进酒》 , 吧 那 的独特感悟和发 现。只要有利 于教学 , 他人 的观点 、 是再普通不过的 “ 家常课 ” 。她 们的课上 , 有的是静 自已的感悟就有 必要兼容 并包 、 相辅 相成 。文本 细 静 的阅读 , 有的是认 真 的思 考 ; 有的是 师生之 间 、 生 读对教师而言是 一种双重 收获 , 既收 获言语 的释 生之 间 、 他 读者与文本 、 者与作 者之 间的对话 ; 的 读 有 义和经验 , 也收获 言语 的感情 和效力 。在 文本细 读 是思想与灵魂的碰撞 与交 流。她们 的课 波澜不 惊 , 者的眼里 , 文本是有生命 的 , 有灵魂 的 , 立存 在 平淡 自然 , 是独 师生在 民主 、 等 、 平 自由的对话环境 中品 的, 需要解读 者用 自己的情 感 和思想 去触 摸 、 激 评 语 言 的精 致 与 深 刻 , 生 在 老 师 启 发 和 引 导 下 纵 去 学 活、 去寻猎 、 去点燃 。这 个时候 , 首先 不是 以老师 的 情想象 、 沉静思考 , 终挖 掘文本 的精髓 。这才不枉 最 眼光去解读 , 而是 以一个 纯粹的 阅读 者 的身份进入 为一堂语文课 !大朴若拙 , 眼下各种 教法 争奇斗 在 到文本的特定的情境 中寻求那些让 自己难以忘怀的 艳 , 各种流派喧嚣吵 闹的语文天地里 , 默默地选择立 很 耐 咀 嚼 的细 节 。 足文本细读 , 从语言 出发 , 走本 色教学 的路 子 , 这或 三 、 合 自身 结 许无法吸引人们的眼球 , 然而 , 它可 以让散文教学拥 自己对“ 文本 细读 ” 的感受 , 经历 了一 个 日渐 有久违的朴 实 与清新 !假 以时 日, 定会 改变 那些 是 一 深 入 的过 程 。 无效的语文课 堂。 在今年开封 的高一新 课改培 训会 上 , 丘的李 商 ( 作者单位 : 河南省 实验 中学) 青峰老师在展示《 动物游戏 之谜》 课例 时 , 十分细致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王遥
这是一种全然忘我的,忘记了自己在读的境界。唯虚心涵咏,才能审美自失
4、比较品评5、擦亮语言
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
吕叔湘
细读文本,要在语言之间走上一个来回。中间是语言承载着的—情感。
语文应该把语言擦亮,不能肥民别人的园,荒了自家的田。
语文教学,不能总是给别人做嫁衣。
语文有担当的,即遣词造句,了解表达方式上的不同。语文还有自己独特担
当,那就是----学习语言文字。
6还原场景
引发一种对语言的敏感。
----夏丐尊
文本细读要读出文本背后的内容,要读出语言引申的含义是什么。
7、寻找缝隙倾ຫໍສະໝຸດ 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一 王尚文
寻找缝隙,就是要找到作者故意留给你的破绽,用以补白。
8、开掘意蕴
在字里行间阅读。
----施物劳斯
不见大师,不知浅陋。很多人的阅读,读来的内容全都只是“冰山一角” 只有有心人才可以读好。
1、直面文本
直面文本是直接关照文本,不看教参,不查阅资料,细细品味、咀嚼。
慢慢走,欣赏啊!
----朱光潜
细读文本,不是方法,全是一个心态。读法决定教法。语文教学里,教材第 一,教法第二。
2、字斟句酌
沉入词语。
-----南帆
语言是最小的意义单位。深入意味着浸润、涵咏。要读出文本意向。
3、审美自失
在汉语中出生入死。
王老师给大家的几点建议:
细读之细,不光是细腻的读,细致的读,更是细密的读。
1、挑战自己的精神惰性。
2、保持全然进入的敏感和警觉。
3、你有以多种姿态进入文本的自由。

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

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例谈文本细读的方法【关键词】初中语文文本细读方法“文本细读”是以文本为中心,重视语境分析,关注文本的内部组织结构,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进而使学生获得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的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只有细读文本,才能让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更清晰,让学生对文本的意蕴有更深入的思考,拓展阅读的时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细读文章语言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阅读文学作品就要关注其语言,而文学作品的语言通常是很含蓄的,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透过字词洞察出其中的深意,准确把握作品的主旨。

(一)细读关键词关键词往往是一篇文章思想情感的关键点,从关键词学生可以发现作者的情感和观点。

因此,解读文本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并联系上下文揣摩关键词的含义。

有一位教师执教朱自清的《绿》时,是这样细读关键词的:在解读朱自清的名篇《绿》时,我抓住文章末尾“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一句中的“女儿绿”三个字,觉得这三个字比较抽象,不好理解。

“女儿绿”究竟与文章主旨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带着这个疑问继续细读文本。

经过阅读发现,其实文章的文眼就是这三个字。

作者采用仿词的修辞来写“女儿绿”,即由“女儿红”(千年佳酿)和“祖母绿”(绿宝石之王)双向仿造而来,其中,用“女儿”与“祖母”相比较,突出了梅雨潭绿的“鲜嫩”的特点,“女儿绿”相对于“女儿红”,则表现的是梅雨潭绿的“醉人”的特点。

梅雨潭的“鲜嫩”与“醉人”又恰好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由此可见,“女儿绿”是文章的文眼,这就颠覆了教参书中关于“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为文章文眼的观点。

在教学中,这位教师谈了他对“女儿绿”的解读,学生们恍然大悟,一下子抓住了文章的主旨,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这个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在教学文学作品时细读关键词的意义。

(二)细读动词在词汇的海洋里,动词最富于表现力。

它不仅能刻画人物、表现中心,还能使文章增加浓郁的生活气息,给人以生活的真实感、形象感,做到写人如见其人,状物如见其物,摩景使人如临其境。

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方法

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方法

文本细读的内涵及方法摘要: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阅读文本浅表化、粗略化的现象,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

本文分析了文本细读的内涵并介绍了文本细读的方法。

关键词:文本细读;内涵;方法;注意点作者简介:沈娟,任教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第一中学。

一、文本阅读的问题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文本一般要经过四个层面:一是基本内容,即写的是什么;二是思想情感,即表达了什么;三是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即语言文字背后的东西;四是语言表达,即怎样写的。

从实际情况看,大部分的教学能达到第一、二个层面,少部分的教学能真正进入第三、四个层面。

那么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第三、第四个层面?从阅读方法上讲,第一、二层面用粗读法即基本可以达到,而第三、四层面则只有细读文本才能达到。

而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恰恰存在着学生文本阅读浅表化、粗略化的现象,表现为泛泛观览,记住了几个断续的情节、零碎的线索、模糊的人物,就开始“小组讨论”、“情景表演”,开始“个性阅读”、“批判性阅读”,形式热闹却忽略了对文本深入细致的解读,有的甚至还出现了偏读、误读,全然不知文本深蕴的涵义,工巧的辞章,美奂的文采。

这般阅读,到头来终究于事无补、于己无益,害处非浅。

阅读教学中学生文本阅读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笔者认为还是要用真功夫、笨功夫。

所谓真功夫、笨功夫,就是要“文本细读”,这是无数阅读有成就的人的共同经验。

文本细读是课堂教学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的精彩之源。

语文阅读教学要提高实效,首先就应该引导学生在文本细读上下功夫。

二、文本细读的内涵文本细读,最早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的重要术语被提出的,指的是立足于文本,对作品语言、结构和细节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阐释和分析”,进行“充分阅读”,对文本所蕴涵的丰富的内涵进行充分的发掘。

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内涵又是什么呢?用叶圣陶先生的话说是“字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吕叔湘先生则说:“文本细读就是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南帆先生说:“文本细读就是沉入词语”;还有其他种种生动的表述:文本细读“就是穿行在多重话语之间”,就是“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就是“逐字逐句摸索别人的行文思路”总而言之,文本细读是指为深层领会作者匠心,从而对词句含义、结构层次、情感意境、写作手法等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细细咀嚼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力求从简约的文字材料中捕捉丰富的信息,开掘更多的美点和亮点。

关于“文本细读”的粗浅认识-精选文档

关于“文本细读”的粗浅认识-精选文档

关于“文本细读”的粗浅认识有几个问题最近一直在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孩子们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语文老师如何备课?语文老师如何讲课?之所以有如此的疑问,是因为在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自己尝试着讲了很多的所谓“优质课”,又听了看了很多专家的讲座之后引发的深深思考。

语文教改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困难挫折,引发了很多的深入思考,点燃了很多的思维火花,形成了很多的观点碰撞。

我认为,语文课还是要教师做到“文本细读”,只有教师扎扎实实地进行文本的细读,才能真正地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地上出一堂好课来。

那么,如何进行文本细读呢?一、言为心声——占有资料,还原写作状态作者为什么要写文章?因为他心中有特别想表达的喜怒哀乐、他心中有不吐不快的想法观点,他心中有别人不知道的一些知识想和大家分享,他心中有澎湃汹涌的情感需要借助文字来宣泄,所以他们或者选取诗歌,或者选取散文,或者选取小说等不同的文体来表达他们的心声。

所以我们看到那一篇篇文章、那一个个方块字的背后都有一个立体的灵魂在那里,他渴望你能通过那些文字来了解他的内心,渴望和你引起心灵的共鸣,这才是他当时写下那篇文章时的心声,正所谓“言为心声”。

我们老师们看到一篇文章的时候,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认真真地读课文,然后去探索为什么作者要写下这些文字,去还原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写作时的心理状态,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作者,才能真正和作者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二、披情入文——找到一个切入点在还原了作者“为什么要写”的本来面目之后,语文教师就进入备课阶段了。

备课不仅仅是把背景材料展示给学生,不仅仅是解决生字词的问题,不仅仅是划分一下段落层次、归纳一下中心思想,还要求老师找到一个抓手,一个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切入点,通过这个抓手,把所有的上述问题都解决了,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理解,而不是支离破碎的解析。

这个抓手,也许是一个字,也许是一个词,也许是文章的一个写作特色。

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孙权劝学》,教师在设计时抓住了“你认为本文哪个标点符号用得好”来作为切入点,学生很容易找到“不可不学”等标注叹号的句子来进行品读,这样整个人物形象的分析、主旨的升华都在不着痕迹中完成了。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文本细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文本细读是指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文本蕴含的语言信息和思想情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展开论述,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一、提前导入在进行文本细读之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前导入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来导入文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二、分段讲解在进行文本细读时,可以采取分段讲解的方式,逐段分析文本,让学生逐步理解文本的细节。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举例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使学生对文本的意义有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

三、注重情感共鸣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去感知文本中蕴含的情感。

可以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来展现文本中的情感,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文本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深意。

四、引导思辨和想象文本细读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文本表层的意思,更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文本的内涵,进行思辨和想象。

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辨和想象,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五、开展互动讨论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学生的互动讨论时间,让学生有机会与同学进行思想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设计一些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促进共同进步。

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文本细读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进行书面表达。

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如写日记、写读后感、写作文等,让学生通过写作来巩固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七、及时反馈评价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进一步提高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浅析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具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直接呈现,这一学科本身也能够承载每一篇文章。

文章承载着作者个人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强调文本本身的价值。

第二,准确了解和定位文本价值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价值定位,题材和表述形式有各不相同,文本与范文之间也互相接纳,两者之间是融合和互相补充的关系。

初中语文教师在使用文本细读法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认知,通过文本的细读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跨文本的解读与交流。

第三,文本细读法与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相符合近年来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范围逐渐扩大,中考也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习压力。

初中语文教师合理使用文本系读法,制定符合初中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计划,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具体学习情况。

2文本细读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2.1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文本细读法可以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多元化对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选择科学合理的课外阅读材料,定期展开小组讨论,对学生进行鼓励,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对课外材料的讨论与交流,实质上是对课本内容的反馈,也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进计划,对于初中生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阅读,也是学生接受科学知识的关键。

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从课上和课下两方面进行。

课堂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最重要的时间,初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深度研读。

学生对外部物质世界有很强的求知欲、思维活跃,但是没有耐心、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

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灵活应用细节教学方法,使语文阅读过程变得更生动、有趣,有创意。

结语文本细读法能够帮助学生的文章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具体理解,使学生能够对文章整体的意境有更深的感悟,从整体到部分进行连续性阅读,使阅读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每一篇优秀的文章都有自身的“精华”,细节阅读法能够使学生更快速的掌握这些“精华”,减少长时间学习带来的学习压力,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四种方法《方法一:字斟句酌》咱们读书看文章,有一种特别有用的办法,叫字斟句酌。

这就像是拿着放大镜,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一个词一个词地琢磨。

比如说读一篇小说,看到一个人物说的话,咱就得好好想想,为啥作者让他这么说,这几个字背后藏着啥意思。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形容词,都能透露出好多信息呢。

像“红彤彤的脸蛋”,这“红彤彤”可不简单,它不光让咱知道了脸蛋的颜色,还可能暗示这个人很健康、很有活力,或者是刚干完活热得脸发红。

再比如说古诗里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个“绿”字,多妙啊!咱就得细细品,为啥诗人不用“吹”“到”这些字,偏偏用了“绿”。

一琢磨,就能感觉到春天那种生机勃勃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像整个江南岸都被染绿了,充满了希望和活力。

所以啊,字斟句酌能让咱发现好多平常注意不到的小细节,能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心思,体会到文字的魅力。

以后看书读文章,咱都试试这个办法,肯定有大收获!《方法一:字斟句酌》字斟句酌这法子,真的特别好使。

您想想,作者写东西的时候,那都是字斟句酌的,咱们读的时候要是稀里糊涂,不就辜负人家的心血啦?咱就拿一篇散文来说吧。

作者描写一朵花,说它“娇艳欲滴”。

那咱就得想想,这“娇艳”是个啥样儿,“欲滴”又是啥感觉。

是不是花的颜色特别鲜艳,花瓣上还挂着水珠,好像随时都要掉下来?这么一琢磨,这朵花就好像活灵活现地出现在眼前了。

还有啊,读故事的时候,人物的名字也有讲究。

比如说叫“阿强”,可能这人就比较强壮、有冲劲儿;要是叫“阿慧”,也许就聪明伶俐。

这都得靠咱们一个字一个字去体会。

有时候,一个字的不同,意思可就差老远了。

像“走”和“跑”,“看”和“望”,别看就差一点点,表达的程度和心情可完全不一样。

咱们仔细品品,就能走进作者的世界,明白他到底想说啥。

字斟句酌能让咱们读得更明白,更有趣,可千万别马虎对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哟!《方法二:前后关联》读文章可不能孤立地看,得把前面后面的内容联系起来,这叫前后关联。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文本细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文将从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的重要性以及文本细读的策略三个方面来探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是指对阅读文本进行细致入微的解读和理解。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指对课文、文章等语言材料的词句、段落和篇章进行深入琢磨、细致分析,力求准确、深刻、全面地理解文章的含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意图。

文本细读是对材料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是对课文内容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和理解,是寻找并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意图,是对语言文字进行解构和重构的过程。

二、文本细读的重要性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文本细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章的语气、节奏和表达手法,从而增强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2. 培养语文表达能力。

文本细读能够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词语的用法、句子的结构、段落的组织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表达能力。

3. 增强批判性思维。

文本细读能够激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质疑,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独立、辩证、批判的思维方式。

1. 仔细阅读全文。

在进行文本细读时,首先要对全文进行仔细的阅读,了解文章的整体脉络和主题,把握文章的大意,确保对文章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精读每个句子。

在仔细阅读全文的基础上,要对每一个句子进行精读,理解每个词语的含义,解析句子的结构,把握句子所表达的意思,逐句理解文章的内涵。

3. 分析语言表达手法。

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分析作者的语言表达手法,包括修辞手法、排比、对比、比喻等,理解作者所运用的语言手法,分析其意图和效果。

4. 深入理解段落和篇章。

在文本细读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文章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理解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整合和梳理段落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篇章的脉络和结构。

谈文本细读中的“咬文嚼字”

谈文本细读中的“咬文嚼字”

谈文本细读中的“咬文嚼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咬文嚼字”的说法,这通常是指一个人太过于注重文字的形式而忽略了其实际意义。

然而,在文本细读中,“咬文嚼字”却不再是一个贬义词,反而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修辞手法。

什么是文本细读?文本细读,英文称为close reading,是指一种深入文本语言结构和语言使用规则的阅读方式。

在文本细读中,读者需要将注意力集中在文本的细节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并通过细微的语言暗示,探究作者的隐喻、象征、意图等。

文本细读不仅是文学领域的核心研究方法,而且已经成为了各个学科领域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手段。

在历史、社会学、政治学、传播学等领域中,文本细读都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咬文嚼字”在文本细读中的作用在文本细读中,“咬文嚼字”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必须运用的修辞手法。

在文本细读中,“咬文嚼字”可以帮助读者从一个字、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中读出更多的信息,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熟悉语言的使用在文本细读中,每个字句都可以承载着意义和信息。

因此,要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读者必须熟悉语言的使用规律,理解单词的含义、用法、词性、语法结构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向和表达方式。

探求文本背后的意义作为一个文本,除了字面上的意思,还可能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和意图。

在文本细读中,我们需要探求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了解作者的风格、语气等,从而深层次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思想。

突出关键信息在文本细读中,“咬文嚼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通过细微的语言暗示,读者可以分析文章中的隐喻、比喻、符号等,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从而更好地把握文章的内涵。

解除歧义文本中可能存在很多的歧义和误解,这对于读者的理解会造成很大的困扰。

在文本细读中,通过“咬文嚼字”,读者可以深入分析文章中每个词汇的含义和语法用法,从而弄清楚文本的真实含义,避免误解和歧义。

如何进行文本细读文本细读可能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需要读者具备良好的语言功底和阅读能力。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文本细读在当代的意义及其方法

在小说的情节发展中,主人公兔子的妻子哈尼卡和情人瑞塔都受到了社会现 实的束缚和限制。兔子在与她们的关系中,展现出追求自由和真实的渴望。此外, 小说中还通过其他人物的刻画,展示了当代社会中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和道德困境。
五、总结归纳
通过对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的学习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阐释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深入分析人物形 象和情节发展,还能够引导我们文本中的细节元素和作者的用词技巧。通过细读 和分析,《兔子,跑吧》这部小说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同时也反映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和道德困境。
1、抛开先入为主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尽量避免将自身的经验和观念带 入到文本之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阐释文本中的意义。
2、文本中的细节元素: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小说中的语言、意象、象征 等细节元素,这些元素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刻的主题和意义。
3、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在细读过程中,要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 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动机。
为了更好地说明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我们选取美国当代作家约 翰·厄普代克的小说《兔子,跑吧》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这部小说以20世纪60年 代的美国社会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兔子的经历,展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的困境 和追求自由的主题。
在运用布鲁克斯的“文本细读方法”对《兔子,跑吧》进行细读时,可以按 照以下步骤展开:
1、选择合适的文本:选择合适的文本是进行文本细读的第一步。在文学教 学中,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挑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作 为细读对象。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文本的代表性、经典性以及与当代社会的关联 性,以确保细读成果的有效性。
2、开展精细化教学:在文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细节的把握,将文本细读 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作品的修辞手法、结构特点、 主题思想等方面,通过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促使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 思考和分析。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文本细读的八种方法
文本细读是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和修辞手法的阅读技巧,下面将介绍
八种方法来进行文本细读。

1.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题:在阅读文章之前,先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
和主题。

阅读开头和结尾部分,以及段落的首句和末句,这样可以帮助我
们把握文章的脉络和逻辑。

3.注重段落之间的连接:文章通常由多个段落组成,而段落之间的连
接往往涉及到逻辑推理、因果关系或对比等。

通过理解段落之间的连接,
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思路和论证结构。

5.理解文化背景和具体背景知识:有些文章可能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
景或具体背景知识,如果不了解这些背景,可能会对文本的理解产生困难。

在细读文章时,要尽量获得相关的文化和背景知识,以帮助理解文章。

7.查阅相关资料和解释: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不熟悉的词语、概
念或引用,可以查阅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解释。

这样可以帮助理解文章,增
强对文章内容的了解。

8.多次阅读和思考:文本细读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要对
文本进行多次阅读和思考。

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理解,通过多次阅
读和思考,可以获得更深入的文本解读。

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的概念

文本细读的概念文本细读,顾名思义,即对一段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

通过细读,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含义、结构和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进行解读和理解。

下面,我将按照列表的方式为您介绍文本细读的概念,并阐述其重要性和实施方法。

一、文本细读的概念1.1 定义:文本细读是指对一段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全面了解其主题、结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内容。

1.2 目的: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涵,揭示作者的意图和观点,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1.3 内容:文本细读包括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分析文本的结构和逻辑、把握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等。

二、文本细读的重要性2.1 深入理解:文本细读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挖掘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意义,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2.2 学习借鉴:通过细读文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工具箱,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2.3 培养思辨能力:文本细读鼓励我们思考,对文本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判,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三、文本细读的实施方法3.1 阅读全文:先通读一遍文本,对整体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了解文本的主题和结构。

3.2 细节标记:重读文本,将重要的内容、关键词、引人注目的修辞手法等标记出来,方便后续的分析和理解。

3.3 解析结构:分析文本的结构和逻辑关系,将文本划分为段落,理清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揭示作者的思路和论证方法。

3.4 学习词汇和修辞手法:关注文本中的生词、文学修辞手法等,学习和借鉴优秀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技能。

3.5 思考和总结:在细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总结:文本细读是一种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方法,通过它我们可以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学习优秀的写作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实施文本细读的方法包括阅读全文、细节标记、解析结构、学习词汇和修辞手法、思考和总结等。

恐怖故事文本

恐怖故事文本

恐怖故事文本请不要过度沉迷恐怖故事,也不要相信迷信,因为在这个上是没有鬼和神的,只有科学。

所谓的恐怖故事,可以让你充满压力的人生稍微得到放松和宣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恐怖故事文本,希望大家喜欢!恐怖故事文本篇一“猝死外地的人儿,该回家了……”我吐着气息对着躺在地上的“人”说,他没有心跳,也没有呼吸,仿佛我是在自言自语。

这是座荒山,百年老树直插云天,把湛蓝的天空切地七零八落,荒无人烟,也不至于吓倒路人。

我突然大呼一声:“起!”一股浓厚的阴气如同突然泛起的惊涛骇浪,直面扑来。

地上已经停止心跳的人像弹簧一般突然站立,面无表情。

我迅速在他的脸上贴一面黄符锁住他的阳气,并早在他的七窍堵辰砂封魂魄。

对于这些活,我已经当成吃饭一样平常。

我是一名赶尸匠,专门为死人“跑脚”。

死者猝死外地,回乡用抬棺的方法太麻烦,而赶尸匠就是负责让尸体自己“走”回去,一趟大概5,6个。

这次有几分怪异,竟然是一名貌美如花的女子花了大价钱让我将这个尸体独自赶回家乡。

以前都是父母亲付账,这次是怎么回事……我没有多想,摇起铜铃,把他赶上了路……天色渐渐昏暗,前面的小径也开始模糊,直到一家客栈浑浊的油灯照亮了前面的乱石路。

“欢迎客官来到‘赶尸客栈’,要歇脚吗?”热情的小二搭着布帕走过来问。

“恩,一带一。

”我点点头回答,扔下几两碎银。

“唉,好列。

请客官跟我走!”小二拿起银子,在前面带路。

夜深了,一进屋我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那个尸体端直地站在木门后,搭拉着脑袋。

七月,大雪纷飞。

我站在雪中,找不到任何出路,一片茫然的白色。

远方隐隐约约出现一人影,近了才发现那就是我赶的那“人”。

他长得很俊秀,但脸上的笑却始终让人觉得不怀好意。

“有何冤情?”我大斥一声,“七月飞雪定是有冤情相告,否则怎么托梦于我!”他恭敬地说:“小生名张三,家境富裕,有妻有子。

谁知天妒好人,妻子寒梅红杏出墙与那奸夫狼狈为奸,以进京考试为名将我骗入深山乱棍打死。

我死不瞑目啊,谁知道她还想对我父母怎样啊!”我怀疑地说:“你的妻子寒梅让我将你送回家乡,她不象那种不安分守己的人。

【最新文档】太可怕了-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文档】太可怕了-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文档】太可怕了-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太可怕了
我曾经被狗咬过,到现在还觉得很恐怖。

晚上睡觉的时候,梦见自己被狗咬到。

我想起一年级时,因为牙齿痛,爸爸带我去看牙医。

当我们正走在路上,突然一间商店的门口跑出了一只小狗,因为我东看西看没注意到,所以被吓了一跳。

有一次,我在溜冰时,忽然一只狗跑了过来,害我差一点跌倒了。

等我站起来的时候,那只狗又跑了回来,突然在我的脚上咬了一口。

我吓了一大跳,穿着溜冰鞋的脚也流血了。

我连续被狗吓了好几次,现在看到狗都会觉得很可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怕的文本细读“走”与“走”——小说内部的逻辑与反逻辑在北京大学的演讲毕飞宇我没有能力谈大的问题,今天只想和老师、同学们交流一点小事,那就是走路。

大家都会走路,可以说,走路是日常生活里最常见的一个动态。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最常见的动态在小说的内部是如何被描述的,它是如何被用来塑造人物并呈现小说逻辑的。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我今天特地选择了我们最为熟悉的作品,一个是《水浒》的局部,一个是《红楼梦》的局部,我们就联系这两部作品来谈。

我们先来谈林冲。

用金圣叹的说法,“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

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

”金圣叹也评价过“上上人物”李逵,说“李逵一片天真烂漫到底。

”“一片天真烂漫到底”,这句话道出了李逵的先天气质,他是不会被外部的世界所左右的,他要做他自己。

在小说的内部,李逵一路纵横,他大步流星,酣畅淋漓。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李逵“天真烂漫”,他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

林冲却不是,林冲属于日常,他的业务突出,他的心却是普通人的,这颗普通的心只想靠自己的业务在体制里头混得体面一些,再加上一个美满的家庭,齐了。

林冲和李逵是两个极端,李逵体现的是自然性,林冲体现的则是社会性。

和李逵相反,林冲一直没能也不敢做他自己,他始终处在两难之中。

因为纠结,他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所以,林冲是黑色的、畸形的、变态的,金圣叹说他“都使人怕”,是真的。

我个人一点都不喜欢林冲。

但是,作为一个职业作家,我要说,林冲这个人物写得实在是好。

李逵和林冲这两个人物的写作难度是极高的,在《水浒》当中,最难写的其实就是这两个人。

——写李逵考验的是一个作家的单纯、天真、旷放和力必多,它考验的是放;写林冲考验的则是一个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

施耐庵能在一部小说当中同时完成这两个人物,我敢说,哪怕施耐庵算不上伟大,最起码也是一流。

林冲在本质上是一个怕事的人,作为一个出色的技术干部,他后来的一切都是被社会环境所逼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个“逼上梁山”。

我所关心的问题是,从一个技术干部变成一个土匪骨干,他一路是怎么“走”的?施耐庵又是如何去描写他的这个“走”的?我想告诉你们的是,施耐庵在林冲的身上体现出了一位一流小说家强大的逻辑能力。

这个逻辑能力就是生活的必然性。

如果说,在林冲的落草之路上有一样东西是偶然的,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宣布,林冲这个人被写坏了。

林冲的噩运从他太太一出场实际上就已经降临了,这个噩运就是社会性,就是权贵,就是利益集团——高太尉、高衙内、富安、陆虞候。

应当说,在经历了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等一系列的欺压之后,林冲的人生已彻底崩溃,这个在座的每个人都知道。

我要指出的是,即使林冲的人生崩溃了,这个怕事的男人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

他唯一的愿望是什么?是做一个好囚犯,积极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

可林冲怎么就“走”上梁山了呢?两样东西出现了,一个是风,一个是雪。

我们先来说雪。

从逻辑上说,雪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正因为有雪,林冲才会烤火,林冲才会生火,林冲在离开房间之前才会仔细地处理火。

施耐庵在这个地方的描写是细致入微的,这样细致的描写给我们证明了两件事:A,林冲早就接受了他的噩运,他是一个好犯人,一直在积极地、配合地改造他自己;B,这同时也证明了另一件事情,草料场的大火和林冲一点关系都没有,有人想陷害林冲,严格地说,不是陷害他,是一定要他死。

第二,正因为有雪,雪把房子压塌了,林冲才无处藏身,林冲才能离开草料场。

某种意义上说,雪在刁难林冲,雪也在挽救林冲,没有雪,林冲的故事将戛然而止。

这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再来谈风。

风的作用要更大一些。

第一,如果没有风,草料场的大火也许就有救,只要大火被扑灭了,林冲也许就还有生路。

但是,这不是关键,关键的是第二,如果没有风,林冲在山神庙里关门的动作就不一样了。

对林冲来说,如何关门才是重中之重。

我们先来看小说里头是如何描写林冲关门的:入得庙门,(林冲)再把门掩上,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林冲其实已经将门掩上了,但是,不行,风太大了,关不严实。

怎么办?正好旁边有一块大石头,林冲的力气又大,几乎都不用思索,林冲就把那块大石头搬过来了,靠在了门后。

不要小看了这一“靠”,这一靠,小说精彩了,一块大石头突然将小说引向了高潮。

为什么?因为陆虞候、富安是不可以和林冲见面的,如果见了,陆虞候他们就不会说那样的话,林冲就不可能了解到真相。

换句话说,小说顿时就会失去它的张力,更会失去它的爆发力。

是什么阻挡他们见面的呢?毫无疑问,是门。

门为什么打不开呢?门后有一块大石头。

门后面为什么要有一块大石头呢?因为有风。

你看看,其实是风把陆虞候与林冲隔离开来了。

现在,这块大石头不再是石头,它是麦克风,它向林冲现场直播了陆虞候和富安的惊天阴谋。

这块大石头不只是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阻挡开来了,同时,这块大石头也将庙外的世界和庙内的世界联系起来了。

它让林冲真正了解了自己的处境,他其实是死无葬身之地的。

我们来看一看这里头的逻辑关系:林冲杀人——为什么杀人?林冲知道了真相,暴怒——为什么暴怒?陆虞候、富安肆无忌惮地实话实说——为什么实话实说?陆虞候、富安没能与林冲见面——为什么不能见面?门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门后有块大石头——为什么需要大石头?风太大。

这里的逻辑无限地缜密,密不透风。

有没有人举手要问问题?没有。

那我就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刚才不是说,林冲的噩运是社会性的么?林冲在他的落草之路上没有一件是偶然的么?那好,问题来了,雪和风并没有社会性,它们是纯天然、纯自然的,自然性难道不是偶然的么?这个问题虽然是我自己提出来的,我还是要说,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想说,在这里,雪和风都不是自然的,更不是偶然的。

即将证明这个观点的不是我,是小说里的一个人物,他叫李小二,也就是在东京偷了东西被林冲搭救的那个小京漂。

因为开酒馆,小京漂在他的小酒馆里看见了两个鬼鬼祟祟的“尴尬人”,因为“尴尬”,李小二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报告了林冲,林冲一听就知道那个三十来岁的男人就是陆虞候,为此,林冲还特地到街上去买了一把尖刀,街前街后找了三五日。

问题出在第六日,施耐庵明确地告诉我们,是第六日。

第六日,林冲的工作突然被调动了,他被上级部门由牢城营内调到了草料场。

林冲刚刚抵达草料场,作者施耐庵几乎是急不可耐地交代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气象,作者写道:“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下了一天大雪来。

”在小说里头,我们把这样的文字叫做环境描写。

现在我反过来要问你们一个问题了,作者在这个地方为什么要来一段环境描写?对,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联系到上下文,我们知道了一件事,在过去的六天里头,被李小二发现的那两个“尴尬人”其实一直都藏在暗处,他们在做一件大事,那就是等待。

等什么?等风和雪。

他们不傻,大风不来,他们是不会放火的,没有大风,草料场就不会被烧光,他们就不能将林冲置于死地。

你说说,两个心怀鬼胎、周密策划、等了六天才等来的大风雪是自然的么?是偶然的么?当然不是。

风来了,雪来了,林冲的工作被调动了,一切都是按计划走的,一切都是必然。

别林斯基说:“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

”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草料场被烧了,林冲知道真相了,林冲也把陆虞候和富安都杀了。

事到如此,除了自我了断,林冲其实只剩下上梁山这一条道可以走了。

如果是我来写,我会在林冲酣畅淋漓地杀了陆虞候、富安、差拨之后,立马描写林冲的行走动态,立马安排林冲去寻找革命队伍。

这样写是很好的,这样写小说会更紧凑,小说的气韵也会更加生动。

但是,施耐庵没这么写,他是这么写的——(林冲)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

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这一段写得好极了,动感十足,豪气冲天,却又不失冷静,是林冲特有的、令人窒息的冷静。

这段文字好就好在对林冲步行动态的具体交代: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去。

我想说,这句话很容易被我们的眼睛滑落过去,一个不会读小说的人是体会不到这句话的妙处的。

林冲为什么要向东走?道理很简单,草料场在城东。

如果向西走,等于进城,等于自投罗网。

这句话反过来告诉我们一件事,林冲这个人太“可怕”了,简直就是变态,太变态了。

虽然处在激情之中,一连杀了三个人,林冲却不是激情杀人。

他的内心一点都没有乱,按部就班的:先用仇人的脑袋做了祭司,再换衣服,再把酒葫芦扔了,在他扔掉酒葫芦之前,他甚至还没有遗忘那点残余的冷酒。

“可怕”吧?一个如此变态、如此冷静的人会怎么“走”呢?当然是向东“走”,必然是向东“走”。

小说到了这样的地步,即使是施耐庵也改变不了林冲向东走的行为。

小说写到作者都无法改变的地步,作者会很舒服的。

在这里,林冲这个人物形象就是靠“东”这个词支撑起来的。

所谓“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这四点在这个“东”字上全都有所体现。

我们常说文学是有分类的,一种叫纯文学,一种叫通俗文学。

这里的差异固然可以通过题材去区分,但是,最大的区分还是小说的语言。

《水浒》是一部打打杀杀的小说,但是,它不是通俗小说和类型小说,它是真正的文学。

只有文学的语言才能带来文学的小说。

那种一门心思只顾了编制小说情节的小说,都不能抵达文学的高度。

没有语言上的修养、训练和天分,哪怕你把“纯文学作家”这五个字刻在你的脑门上,那也是白搭。

小说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

美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准确是美的,它可以唤起审美。

关于审美,我们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这句话是对的,也是错的。

如果说这句话的是一个卖萝卜青菜的大妈,这句话简直就是真理,但是,一个在北京大学读书的大学生也这么说,这句话就是错的。

我们不能知其然,我们要知道所以然。

审美的心理机制不是凭空产生的,无论是黑格尔还是康德,包括马克思,他们的美学思想里头有两个基本概念我们千万不该忽略,那就是合目的、合规律。

说白了,审美的心理机制来自于我们现实生存,它首先是符合生命目的的。

比方说,力量,生存离不开生命的力量,所以,力量从一开始就是我们的审美对象。

举一个例子吧,在农业文明产生之前,前面有一头野猪,它离我们有五十米那么远,可你的力量只能把标枪扔出去三十米,那你就不可能打到野猪,你只能饿肚子,所以,力量构成了美。

如果你的力量可以保证你扔出去六十米,可你手上没准头,你还是打不到野猪。

这一来我们需要的其实不只是力量,而是有效的、可以控制的、可以抵达对象的力量。

这个“可以抵达对象”就叫准确,它不只是关乎身理,也关乎心理与意志。

准确是如何获得的呢?你就必须把握力量的规律。

这就叫合规律。

想想吧,我们一边吃着野猪肉、一边对力量、对准确就有了十分愉悦的认知,这个愉悦就是最初的审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