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妙果《道德经》心灵舞者之第十二章 去奢取淡

合集下载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二章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二章

通俗释义《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绚丽夺目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沉迷于令人陶醉的声音,容易让人迷失本性;贪图口腹之欲,就会让人掉入欲望的深渊;醉心于狩猎,容易使人变得残忍好杀;稀奇珍贵的货物,容易使人产生偷窃的行为。

因此,圣人追求内在的满足,不过于注重外在。

所以抛去欲望,保持内心的满足。

注:五色、五味、五音都是泛指欲望。

驰骋畋猎、难得之货,也是指能让人挑起欲望的事物。

【延伸】“五色令人眼盲”可以这样理解:过于注重外在,就会使自己变的审美疲劳。

比如快手上的各种绚烂夺目的特效、拍段子的人穿的千奇百怪、为了拍段子做出各种奇特的行为等等。

这都属于五色令人眼盲,因为如果发正常人的正常生活,就不太容易吸引人。

那些炫彩夺目的特效,也是为了刺激你的视觉神经,因为正常的拍摄太普遍了,已经使大多数人变得视觉麻木,而刺激性东西很容易挑起现代人的好奇心。

再比如破洞牛仔裤被称为时尚,还有化妆品的效果等等都是同理。

“五音令人耳聋”:和五色令人眼盲同理,正常的音乐已经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时,就产生了各种奇怪的音乐。

比如忐忑、神经病之歌、隔壁的泰山以及快手上各种搞怪的音乐等。

古代诗歌、80年代的歌曲、现代的歌曲都有很大的不同。

“五味令人口爽”和上面同理,当人吃不饱饭时只想能吃饱就满足了,能吃饱时就会想吃好一点,能吃好了就会尝试奇怪的食物了。

比如各种野生动物、餐饮店里各种新奇的菜品。

再比如食品添加剂,正常的调料刺激不到大多数人的味觉时,就产生了添加剂、香精等。

这里和前一章的“有”和“无”的道理一样,一切都是相应而生。

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东西。

(此处省略一部分,表达能力不好有些东西写不清楚,就不写了。

怕有人理解不了,反而扰乱思维。

)“驰骋畋猎令人心狂” :总是打猎,就不把其他的生命当做一回事了。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讲解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讲解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讲解感悟《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被誉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奠基之作。

该经书分为81章,每一章都包含着深刻的道家思想。

在第十二章中,老子对人们追求名利和外在荣耀的行为提出了质疑,并探讨了内在修养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文档将详细解读这一章的原文及译文,并分享一些个人的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原文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文字通过几个有趣的比喻向我们展示了外在事物对我们的影响。

五色,即各种颜色,令人目盲,并不是指我们看到五种颜色会导致失明,而是暗示着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过度追求,过度关注外貌和表面功利,使得我们对内在的体验和感知产生了遗漏。

五色令人目盲的意义在于告诫人们不要过于根据外貌判断事物的价值和意义。

同样地,五音令人耳聋,暗指过度追求外界的声音和噪音会让我们无法真正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变得迷失在喧嚣和浮躁的世界中。

五味令人口爽则表示人们对于外在的味觉体验的过度追求,过分沉溺于享受物质的满足,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驰骋畋猎和难得之货表达了追逐外在利益和物质的行为会让人们迷失自我和内心的平衡,从而变得心神不宁和不安。

这里的“圣人为腹不为目”意味着圣人追求内在的修养,将内心世界和个人的修身养性视为最高追求,而不被外在利益所左右。

圣人之所以能够做到“去彼取此”,是因为他们懂得放弃那些对内心无益的外在追求,而专注于培养内在的道德修养和精神追求。

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这一章的概念。

假设有两个人,甲和乙,他们都在同一个公司工作。

甲非常看重名利和外在的荣耀,他追求金钱、权力和社会地位,经常加班努力工作以期望得到升职和提升。

乙则更注重内在的成长和修养,他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及提升自我意识和心智成熟度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甲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升职和加薪的机会,外表上看起来很成功。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2章:去奢取淡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2章:去奢取淡

【赵妙果悟道心得】道德经第12章:去奢取淡【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五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使人听觉不灵,五味使人丧失口感,纵情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之物使人产生贪婪、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只为饱腹不为耳目,所以要抛弃后者选择前者。

【神奇生命】1、人生最大敌人是自己,自己变大了,天地变小了,祸患来了。

2、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若一意向外追逐,灵魂可能会从窗口逃走。

3、肥沃土地需要糞土,生活开销需要钱财,但钱财多了可能引来杀机,够用不差钱就好!4、人生的意义在于亮化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心性,联结长情大爱的神性意识。

因此,超越底线的事不要做,过了底线想回头都困难。

5、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视钓鱼或狩猎为娱乐?我们的生命怎么可能会透过另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变得更加精彩呢?6、有时得到一时快意,却奠定永恒的苦痛;得到名利、地位的昙花般满足,却失去金刚般的人体。

7、一个人只要一张嘴说话,往往就能听出这个人的处事能力与做人的境界。

有人开口就伤人,有人开口就烦人,有人开口就服人,有人开口就乐人,您是哪一层境界?8、忘掉自己的是非恩怨,忘掉自己的身份地位,忘掉自己的利益得失,一颗平常心、无我心才能得大自在、大平安!9、作为子女侍奉父母,最重要的是关怀父母的心意;其次是照顾父母的身体,但并不体谅其心意;再其次是只讲空话而没有照料父母的行为。

子女孝敬父母是为子女自己的生命之根上浇水施肥!10、“吃亏就是占便宜”这种老掉牙的教育,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停止追逐,您需要的是大安心、大自在、大成功。

11、只有当人能够察看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的视野才会变得清晰起来。

向外看的人是做梦者,向内看的人是清醒者。

12、掌控好自己的思想,思想是因,境遇是果。

如果我们掌握好因,把握果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不要迷失自己——《道德经》第12章

不要迷失自己——《道德经》第12章

不要迷失自己——《道德经》第12章本章理解起来没有什么难度,主要讲沉迷于声色犬马、灯红酒绿,容易迷失自己,失去本心。

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解读:五色令人目盲。

五色,青、白、赤、黄、黑,这里是泛指色彩多样;目盲,当然不是说眼睛就看不见了,而是指眼花缭乱,看不清的意思。

五音令人耳聋。

五音,宫、商、角(jué)、徵(zhǐ)、羽,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这里也是泛指各种音乐或声音;耳聋,当然也不是耳朵听不见了,而是指听觉不灵敏,听不清的意思。

五味令人口爽。

无味,酸、甘、苦、辛、咸,这里泛指各种各样的美味;爽,不是现在人们所说的那种爽快、清爽、舒爽,而是差错、败坏、违背的意思;口爽,是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是古代口病的专用名词。

驰骋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

驰骋,骑马奔跑;畋猎,打猎;这里指纵情猎取;狂,精神失常,不受控制。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珍惜的、不容易得到的货物、物品;妨,损害,阻碍;行妨,做出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为腹不为目。

为腹,为填饱肚子,也就是实实在在,温饱安宁的东西;目,眼睛,这里是指眼睛所看到的,有诱惑的,也可以引申为欲望,物欲。

只为填饱肚子,而不为让人眼花缭乱的物欲。

去彼取此。

去,去掉;取,获取;彼,这里指物欲的诱惑;此,这里指实实在在,温饱安宁的东西。

去彼取此,就是有所取舍。

本章从眼、耳、口、身、欲望五个方面,阐明了作者的观点——沉迷于声色犬马、放大自己的欲望,就会让人疯狂、失常、不受控制,失去本心。

从而倡导返璞归真,回归宁静自然的一种生活状态。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50个字左右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50个字左右

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50个字左右第十二章的感悟:《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根据《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我们可以从"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中体会到道的超越性和超然性,这种超越和超然,并不是超脱于现实的逃避,而是一种内心深处对于客观世界的清醒认知。

道不是可以用言语描述的,它超越了语言的限制,超越了世俗的界限。

我将探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对于无名、有名的理解。

无名天地之始,描述的是宇宙的创生,深含着宇宙的奥秘;有名万物之母,则体现了万物的具体存在。

在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放下欲望,心灵才能获得真正的宁静和解脱。

而有欲望的时候,正是实现愿望,体验世间百态的时候。

这种对欲望的推敲,让我们对内心的真实追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句话传达了深奥的玄理,以及万千世界的奥秘之门。

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玄妙哲理的钻研和体悟,也让我们不禁要探究其中的玄机。

总结来说,《道德经》第十二章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深邃而丰富,超越了时空和生命的束缚,是对世界本原的深刻体悟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修炼内心,追求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心灵的触动和思想的启迪。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十二章所蕴含的智慧和哲理,深刻而丰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是对世界本原的深刻体悟和对生命真谛的探索。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常常被名利所困扰,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理解并领悟《道德经》中的智慧,或许就能找到内心的平静和真正的自由。

《道德经》第十二章物欲、感官、内心的平衡

《道德经》第十二章物欲、感官、内心的平衡

《道德经》第十二章物欲、感官、内心的平衡引言《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道德经》共有八十一章,每一章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人生智慧。

本文将对其中的第十二章进行解读,探讨老子对于物欲、感官、内心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他提出的“为腹不为目”的生活原则,希望能给现代社会和生活带来一些启示。

道德经第十二章正文《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原文如下: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它主要讲述了物欲对于人性和心灵的危害,以及如何摒弃物欲而达到内心的安宁和清明。

它用了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稀罕之货等五个例子来说明物欲的种类和后果,然后用圣人为腹不为目、去彼取此等两个对比来说明如何克制物欲而修身养性。

这一章的主旨是告诫人们要有所节制,不要因为物质诱惑而迷失自我,要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平静。

这段话可以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描述了物欲对人的影响,后半部分提出了圣人的处世之道。

我们来逐句分析:下面我们来逐句解释这一章的内容。

•五色令人目盲:五色指红、黄、蓝、白、黑等各种颜色。

这里用五色来代表外在的美貌、服饰、装饰等物质享受。

令人目盲意思是使人眼花缭乱,不能辨别真假善恶。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广告、媒体、网络等信息所诱惑,看到了许多美丽动人、华丽夺目的画面和场景,但是我们是否能够看清楚它们背后的真相和价值呢?我们是否能够抵制住虚假和浮华的诱惑呢?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审美和判断呢?•五音令人耳聋:五音指宫、商、角、徵、羽等五种音阶。

这里用五音来代表各种声乐、歌舞、乐器等艺术享受。

令人耳聋意思是使人听觉失灵,不能听到真理和正义。

在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音乐、歌曲、电影、电视等娱乐所吸引,听到了许多动听悦耳、欢快激昂的声音和语言,但是我们是否能够听清楚它们所传达的意义和价值呢?我们是否能够抵制住低俗和庸俗的诱惑呢?我们是否能够保持自己对于良好事物的品味和鉴赏呢?•五味令人口爽:五味指酸、甜、苦、辣、咸等五种味道。

浅谈《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心理学思想

浅谈《道德经·第十二章》的心理学思想

特别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创始人马斯洛 和罗 好的状态。即健康是身心二方面的。 ” 身体与心理是一个 理学家, 此, 成为心理咨 整体的两个方面. 不能截然分开, 没有一种疾病是纯身体 杰斯等接受。自 努力使患者的身心统一,
标。 的, 也没有一种是纯心理的, 当一个人生病时, 就是整个 询家们的首要 目
( 身心和谐的健康心理 一l
实是此观点的反面例证。正是因为色、 昧、 音、 驰骋畋猎、 难得之货, 才使人产生日 耳聋、 盲、 口襄等生理变化, 最后
行为不轨的心理疾患。所谓。 , 狂 成书 现代科学证明, 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相互作用、 导致使人心发狂, 相
诸病源 ) 候论 是这样分析的: 狂病者, 风邪人 由 互影响。心理是脑的机能, 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主观能 于隋代的‘ 使人阴阳二气盛宴, , 不调 若 动的反映, 脑是心理的器官。也就是说 , 生理是心理发 并于阳所为也。风郓人血,


18 3
维普资讯
绷酗脚 璺
2 0 . 021
要。物质需要主要是指衣、 住、 食、 行等有关的一些劳动 定。“ 孔德之窖, 惟道是从。( 第二十一章)道 德” 和“ 有 产品的需要。精神需要主要指向各种精神产品。包括认 先后、 主次之分。只有得了。 . 道 才会有其 。 蓥 德 必 知、 审美、 交往、 道蓥等需要。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需要。 须遵循。 的原剜。“ 是 的体现。根据“ 道 蓥” 道 有为 还 春秋战国时期, 是我国奴隶制崩溃而向封建翻转变 是“ 无为 “ 、表现自己” 还是“ 不表现自己 , 老子把“ 分 蓥 的社会大变革时期。 新兴的地主阶级和没落的奴隶主阶 为“ 上德 下德 上蓥不蓥, 和“ 。“ 是以有蓥; 下德不失蓥, 级之间的矛盾 E益尖锐。冲突和战争时有发生。广大平 是以无德。上蓥无为而无不为; t 下蓥为之而有不为。( 第 民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作为史官的老子, 不仅通今识 三十八章) 后来,道¨德 “ 二字逐渐融化会一个词。即现 本小节中的“ 道德” 就取此义。 古, 也善于分析人的心理, 看到了人有不同的需要, 用现 在所说的道德, 在的知识来解释, 就是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具体来说 .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 人们 相互关系的 行为规范的 蒽 第十二章中, 五色、 五音、 驰骋畋猎等属于精神需要,为 称, “ 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动物谈不上道蓥, 只有人 腹 则为物质需要的范畴。老子间接地说明, 物质需要是 类 才有 道德。 在这一点上, 人之所以 与动物 不同, 根本区 精神需要的前提, 人只有基本满足物质需要后, 才会产生 别在于人具有人性, 动物只能凭借本能或冲动行事, 人尉 精神的需要。这是一种非常质朴、 简单的需要心理。同 以 理智 控制本能和冲 动。道 德心 理学是研究 人的道德现 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规律的科学。在第十=章中, 时, 老子也在此章中, 把人的发展分成两个不同的层次、 囊发生、 阶段。 人” 圣人 即“ 和“ 。所谓“ 目 令人耳聋、 令人 盲、 令人 老子在道蓥心理上的主要主张是少私寡欲, 知足为止。 无所顾忌地贪得财物。只有圣人 行妨 中的人, 实质指一般的人 , 被社会同化的变质的人。 俗人多轻身而求名利, 在老子看来 . 这样的人都有沉溺于五色、 五音、 五眯、 驰骋 通过内省的方 式才能修道。 否则, “ 必大费, 甚爱 多藏必 畋猎和难得之货, 纵情于声色之娱的需要。如果统治者 厚亡。( 第四十四章) 从另一方面加以理解 . 也就是提倡 也如此, 则必然会带来恶果。夏桀、 商纣可谓前车之鉴。 朴实节俭的遭德。 朴实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老子将节俭 圣人是道的最高体现者, 是善为人道者。人唯有发展到 视为立身、 处事、 治国的三大重要法宝之一。“ 我有三宝, 最高阶段即 圣人. 做到 去被 才能 取此 。 老子的这种认识, 为心理界研究需要的结构提供了 持而保之。一E慈, E俭, l l 二 l 三E不敢为天下先。( 第六 十七章) 治人之事夭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 。“ 第 古老而新鲜的课题, 也间接地为心理在此方面的发展指 俭啬就是节约 , 不浪费 , 减少对物质的欲望。 明了方向。关于需要的结构, 存在不同的理论, 其中以美 五十九章) 广” 第六十 七章) 因为俭 所以 啬, 才能开拓进取。 国人奉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最为著名, 影响最大。 “ 俭故能 ( 而, 竭力 提倡人们要“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 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要由五个层次构成: 生理需要、 安全 因 他 俗。( ”第八十章) 本章中, 老子指出 了贪图 享乐、 奢侈浪费 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即目盲、 耳聋、 发狂、 行妨, 也看到了修德的难处。 ( 后来又补充了认知需要和审美需要) 。马斯洛还认为: 的害处. 唯圣人为腹不为目, 去彼取此。老子的此种思想, ” 被中 第一. 人的需要是按层次组织起来的一个系统. 具有层次 “ 华民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如宋朝的司马光 曾说过“i I t 性, 而且各层次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依赖。第二, 当低级 由奢人俭难, ¨静以养心, 俭以养德。 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 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 俭人奢易, 同 ��

《道德经》第12章—译文及蕴含的道理

《道德经》第12章—译文及蕴含的道理

《道德经》第12章:——译文及蕴含的道理【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让人的眼睛像瞎了一样眼花缭乱,纷杂的音调让人的听觉不灵敏,山珍海味吃多了让人食不知味;纵情狩猎会让人心放荡;珠宝等稀有货品会让人铤而走险,行为不轨。

所以圣人会选择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的生活,充实自己。

-1-顺应本性这个字就是“五”在古文中的写法。

它的含义有两种,一个是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另一个是极限字,表示多。

五色的原义是青黄白赤黑,因为这几种颜色可以调出所有的颜色,所以解释为缤纷的色彩。

《尚书》说:“采者,言施于缯帛也。

”所以它也表示各种色彩的衣服,代表后宫嫔妃或歌姬等。

五音的原义是宫、商、角、徵、羽五种声阶,它又能组成各种音律。

通常情况下宫是第一级音,是五音之主,《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臣,角为民……”所以也指代权贵。

五味是指酸甘辛咸,是中医五行说的组成部分。

一般来讲咸多伤心,酸多伤脾,辛多伤肝,苦多伤肺,甘多伤肾。

常吃山珍海味会造成气耗血竭。

爽是指使……伤。

驰聘是指马纵横奔跑。

畋猎是指:打猎,让飞禽走兽来回逃窜。

心发狂是指心神荡漾。

前4句话王弼(bi)注:“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聋、盲、爽、狂也。

”通过耳目口心的不顺本性与生命的规律,就会伤人伤己。

但如果要顺应人的性情,就会组成另一个字聪明的“聪”。

行妨:伤害行为。

五色、五音、五味、驰聘畋猎和难得之货,也代表权贵,它代指欲望。

-2-修身养性,祛奢无欲腹和目:内在的需求和物质的享受。

总的而言,这一章被河上公题为“检欲章”——总结过去,找回初心。

上文讲述了欲的危害,继续阐述老子的修身养性,祛奢无欲的道。

老子所在的时代,上到周王室,下到各诸侯国,为了天子宝座以及继承人闹出了数不清的乱子,君臣相争,父子相残都是家常便饭。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讲解

道德经第十二章原文及译文讲解

道德经·第十二章春秋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注释:①五色:青、赤、黄、白、黑。

这里指种类繁多的色彩。

②目盲:比喻眼光迷乱。

③五音:宫、商、角、徵(zhǐ)、羽。

这里指种类繁多的音乐声。

④五味:酸、苦、甘、辛、咸,这里指种类繁多的美味。

⑤口爽:罹患口疾,味觉失灵。

在古代,“爽”是口疾的专用词。

⑥驰骋:车马疾行,比喻纵情放荡。

⑦畋(tián)猎:打猎获取动物。

⑧行妨:妨害操行。

妨,妨害、伤害。

⑨为腹不为目:但求温饱安乐,而不纵情犬马声色。

“腹”代指简朴安宁的生活;“目”代指欲望繁多的生活。

⑩去彼取此:摒弃多欲的生活方式,保持简朴安宁的生活方式。

解读: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困扰人类的五大因素:五色、五音、五味、畋猎及难得之货。

其中,五色使人目盲,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涩,田猎使人放荡不羁,难得之货使人贪婪。

可见,过多的欲望不仅不能让我们真正地得到享受,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危害。

真正的享受是有理性的节制,虚华的享受则是愚蠢的放纵。

很明显,老子并不是要求我们不去享受,但享受生活要做到适可而止,一定不要有过多的欲望。

老子反对的是奴隶主贵族的腐朽生活方式,并不是普通劳动民众的生活方式,因为“五色”、“五味”、“五声”、打猎游戏、珍贵物品并不是一般劳动者能拥有的,而是贵族生活的组成部分。

他认为,正常的生活应当是为“腹”不为“目”,务内而不逐外,但求安饱不求声色之娱。

五色、五声、五味、围猎之乐、难得之货,并非都是精神文明,所以老子并不是要把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对立起来。

他希望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方式。

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十二章声色电玩令心狂

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十二章声色电玩令心狂

郭永进《道德经妙解》第十二章声色电玩令心狂【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导读】本章写过度的欲望追求将严重危害心灵。

老子先用“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代指过度的欲望追求,用“盲”“聋”“爽”“发狂”代指过度的欲望追求带来的各种祸端。

接着,老子给出的对治方法是“为腹不为目”。

“为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1.基本的生存需求。

2.内在的心灵富有。

“为目”也包含两层意思:1.过度的物质贪求。

2.外在的感官刺激。

爽:丧失妨:提防,提心吊胆【妙解】若太过注重各种华丽色彩,常沉迷于花花世界……容易让人眼盲、心盲。

太过注重各种重剂量声音的刺激,会让听觉神经渐麻木,甚者成为耳聋。

如果经常喜欢吃重口味、刺激量强的食物(太酸、太辣、太咸……),味觉神经就会渐渐麻木。

如果沉迷打猎、暴力电玩,会让人性增长暴力、凶狠、野蛮……渐渐沦丧人性而发狂。

聚集稀有的金银珠宝,内心就要常常提防别人来抢夺,其心反而失去了自由与自在。

所以有道的圣人,注重的是充实内在美,让心灵富有、幸福、快乐;而不会去追逐外在的富丽堂皇与感官享受。

有智慧的人就会知道该放下什么,该注重什么。

【分享】真正有智慧、高瞻远瞩的人,他们本身都很有内涵、重视精神生活。

一个人如果越重视内涵、越重视精神生活层次,他外面物质的需求量就会大大减少。

“淡中知真味”、“常里识真人”。

如果你用各种强刺激的调味料,那种真味就丧失了。

如果你重视外表,你看不到、也看不懂什么叫做“真人”,因为会被外表所迷惑、欺骗。

老子希望我们不要追逐外表的感官享受,因为这是物质层次的,我们本身只要能够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

物质方面越单纯,你才能够拥有越清净的心灵!教育的本质:“为腹不为目”。

2500多年前,老子就苦口婆心、谆谆教诲地提醒我们教育的重点要“为腹不为目”,如果这个核心本质没有掌握住,教育很容易会变质。

《道德经》第十二章: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淡淡才是真

《道德经》第十二章: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淡淡才是真

《道德经》第十二章: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淡淡才是真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第十二章缤纷的色彩,会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会使人听觉失灵;异常丰盛的食物,会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因此,圣人只求三餐温饱,不追逐声色犬马的外在诱惑。

所以应该抛去外物的引诱来确保安足纯朴的生活。

这一章的话,就像是一个垂垂老人在谆谆教导年轻人,应该回归生活的本质,一定不要被外物诱惑而迷失了自我啊。

真的是金玉良言,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乱花渐欲迷人眼,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有多少人看不到这一点,在一味的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却迷失了自我,看不到其实我们真正需要丰盈的,不是外在的物质,更是我们的内心啊。

其实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生活真正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很有限,一如不过三餐,卧眠不过七尺,过度的追求物质方面的满足,不仅不会让我们舒心,反而会被欲望绑架了自己,陷入深不见底的牢笼,徒增烦恼。

孔子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有,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在如此窘迫的生活环境下,依然能乐在其中,这是为什么?因为他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是在追求“道”的道路上,不断获得内心的满足,这种快乐又怎么是物质刺激所能满足的呢?反观我们现在很多年轻人,锦衣玉食,卖肝卖肾只为换一个苹果手机,负债累累借钱也要去买一个豪车,甚至有的人为了满足欲望,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就只为了一个面子,为了满足自己那可怜的虚荣心,多么可悲啊,每当看到这种人,不论他穿的再奢华,我仿佛看到了他华丽的外表下,那可怜的灵魂在瑟瑟发抖,这是价值观的扭曲,是灵魂的迷失,这种人怎么能快乐呢?好在是现在有一股“极简主义”的风潮在兴起,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我倒是觉得这是一股清流,“为腹不为目”,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的富足,来自于精神世界的丰盈,生活需要做减法,物质世界越简单,我们背负的包袱越轻盈,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这时,我们离真正的快乐就不远了。

《道德经》第12章—译文及蕴含的道理

《道德经》第12章—译文及蕴含的道理

《道德经》第12章—译⽂及蕴含的道理《道德经》第12章:——译⽂及蕴含的道理【原⽂】五⾊令⼈⽬盲;五⾳令⼈⽿聋;五味令⼈⼝爽;驰聘畋猎,令⼈⼼发狂;难得之货,令⼈⾏妨。

是以圣⼈为腹不为⽬,故去彼取此。

【译⽂】缤纷的⾊彩让⼈的眼睛像瞎了⼀样眼花缭乱,纷杂的⾳调让⼈的听觉不灵敏,⼭珍海味吃多了让⼈⾷不知味;纵情狩猎会让⼈⼼放荡;珠宝等稀有货品会让⼈铤⽽⾛险,⾏为不轨。

所以圣⼈会选择摒弃物欲的诱惑⽽保持安定的⽣活,充实⾃⼰。

-1-顺应本性这个字就是“五”在古⽂中的写法。

它的含义有两种,⼀个是阴阳两⽓在天地间交错,另⼀个是极限字,表⽰多。

五⾊的原义是青黄⽩⾚⿊,因为这⼏种颜⾊可以调出所有的颜⾊,所以解释为缤纷的⾊彩。

《尚书》说:“采者,⾔施于缯帛也。

”所以它也表⽰各种⾊彩的⾐服,代表后宫嫔妃或歌姬等。

五⾳的原义是宫、商、⾓、徵、⽻五种声阶,它⼜能组成各种⾳律。

通常情况下宫是第⼀级⾳,是五⾳之主,《礼记·乐记》:“宫为君,商为⾂,⾓为民……”所以也指代权贵。

五味是指酸⽢⾟咸,是中医五⾏说的组成部分。

⼀般来讲咸多伤⼼,酸多伤脾,⾟多伤肝,苦多伤肺,⽢多伤肾。

常吃⼭珍海味会造成⽓耗⾎竭。

爽是指使……伤。

驰聘是指马纵横奔跑。

畋猎是指:打猎,让飞禽⾛兽来回逃窜。

⼼发狂是指⼼神荡漾。

前4句话王弼(bi)注:“夫⽿⽬⼝⼼,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然,故⽈聋、盲、爽、狂也。

”通过⽿⽬⼝⼼的不顺本性与⽣命的规律,就会伤⼈伤⼰。

但如果要顺应⼈的性情,就会组成另⼀个字聪明的“聪”。

⾏妨:伤害⾏为。

五⾊、五⾳、五味、驰聘畋猎和难得之货,也代表权贵,它代指欲望。

-2-修⾝养性,祛奢⽆欲腹和⽬:内在的需求和物质的享受。

总的⽽⾔,这⼀章被河上公题为“检欲章”——总结过去,找回初⼼。

上⽂讲述了欲的危害,继续阐述⽼⼦的修⾝养性,祛奢⽆欲的道。

⽼⼦所在的时代,上到周王室,下到各诸侯国,为了天⼦宝座以及继承⼈闹出了数不清的乱⼦,君⾂相争,⽗⼦相残都是家常便饭。

道德经 第十二章

道德经 第十二章

《道德经》第十二章勇于敢①,则杀②;勇于不敢,则活③。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④知其故⑤?是以圣人犹⑥难⑦之。

天之道,不争⑧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啴然⑨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⑩。

译文勇于妄的,则约束惩戒;勇于不妄的,则卫护救助。

这两者,勇于不妄的有利,勇于妄的有害。

自然之所厌恶的,谁能深思熟虑懂得其中缘故?这是因为聖人尚且踌躇疑惧感到为难。

自然之所厌恶的,谁能深思熟虑懂得其中缘故?这是因为聖人尚且踌躇疑惧感到为难。

自然的法则,知道遵循法则争战而善胜,知道遵循法则号令而善于顺应,知道遵循法则而万物自来顺服,宽缓坦然而循道谋事。

大法(道纪)宽宏大度,宽宏大度而无所不包。

注释①敢:妄。

妄(wàng),形声字,从女,亡声,本义:胡乱之意。

如,妄想、妄自菲薄、妄自尊大等,有多种用法。

《说文》:“妄,乱也。

从女,亡声。

”妄:1)【副】(1)形声。

字从女,从亡,亡亦声。

“亡”意为“丧失”、“没有”。

“女”指育龄妇女、女青年、大姑娘。

“亡”与“女”联合起来表示“青年女子太少或没有”。

本义:育龄人口中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男多女少。

转义:育龄男子行为狂乱。

妄,乱也。

——《说文》不通于轻重谓之妄言。

——《管子•山至数》以人自观谓之度,反度为妄。

——《贾子道术》施妄者,乱之始也。

——《春秋繁露》妄自菲薄。

——诸葛亮《出师表》多求妄用。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妄传伯夷。

——清•黄宗羲《原君》毋妄发。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又如:妄口(胡说);妄系(无故抓人入罪);妄扳平人(胡乱牵连无辜之人);妄施(随便地施恩);妄折(无原则地屈从);妄行(随便行动);妄言(乱说)2)【形】(1)虚妄,极不真实。

妄,虚妄。

——《广韵》此言妄也。

——《论衡•问孔》故得妄誉。

——《大戴礼记•文王官人》妄见之也。

——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又如:妄誉(不实的赞美);妄诞(虚妄不实);妄执(虚妄的执念)(2)不法,不合法,非法,妄作非为,胡作非为。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强调了虚无的重要性,通过观察虚无的存在和作用,我们可以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我认识到虚无并不是一种没有价值的东西,相反,它是一种无形无物却处处存在的力量。

正如章中所言,我们可以借助虚无来实现万物的无限可能性。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许多时刻,当我们感到束缚和无能为力时,也许正是因为我们忽视了虚无所蕴含的潜力。

其次,虚无也是一种谦逊和自省的态度。

当我们以谦卑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时,我们才能在虚无中发现真正的智慧。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知识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无知。

”只有当我们愿意承认自己的有限和不完美,才能超越自己,获得更多的智慧。

最后,我意识到虚无也可以带来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当我们不追求物质的欲望和名利的时候,我们就能够放下心中的负担,享受当下的美好。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很常见的情况,当我们将太多的注意力放在追求外在的东西上时,我们往往会感到疲惫和不满足。

相反,当我们学会放下这些欲望,专注于当下并寻找真正的内心安宁时,我们就能够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总之,道德经第十二章对于我们来说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虚无的方法。

通过学会观察虚无、尊重虚无和从虚无中获得智慧,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

这对于我们应对日常挑战和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读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总结

读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总结

读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总结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分为81章。

第十二章是其中的一章,以下是对《道德经》第十二章的简要概括和个人感悟:
《道德经》第十二章概要:
第十二章主要讨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的观点。

在这一章中,老子强调了过度追求感官刺激和外在物质的危害。

他认为,对于五彩斑斓的物品和五音琅琅的声音的过度追求,会让人陷入感官的困境,导致内心的迷失和混乱。

个人感悟:
淡泊名利:这一章提醒我们要淡泊名利,远离外在的繁华和物质的过度追求。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强调过度的追求会让我们失去对真实的感知。

内在宁静:老子强调内在的宁静和淡然,认为过度的感官刺激会扰乱内心的平静。

这启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是至关重要的。

返璞归真:通过舍弃对外在事物过度的追求,我们有可能返璞
归真,找回内心最本真的状态。

这也是对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物欲横流的一种反思和警示。

审慎感官刺激:不是拒绝一切感官刺激,而是要审慎对待,避免沉迷其中。

通过审慎的态度,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心灵平衡:在感官和物质的世界中,保持心灵的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过多地追求外在可能使内在的平衡失调,而内在的平衡则是真正的富足。

总的来说,老子在第十二章中提出了对于感官刺激和外在物质的审慎态度,强调内在的宁静和淡然。

这些思想仍然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个人成长和生活方式有着深刻的启示。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克服人性的弱点分清感性与理性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克服人性的弱点分清感性与理性

《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克服人性的弱点分清感性与理性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五色会让人的眼睛盲了,五音会让人的耳朵聋了,五味会让人的嘴巴很舒爽,骑在马上去打猎会令人心发狂,非常难得的珍贵的东西会让人的行为有所妨碍。

所以圣人做事为的是充实自己的肚腹而不是为了耳目感受,所以会远离那些而选取这些。

盲是指看不见了、瞎了。

但在现实中我们还有个词叫睁眼瞎,我们经常说的睁言瞎有两种:一种是眼皮可以正常的睁开,但是眼睛有毛病看不见东西;另一种就是看得见但是看不到。

什么叫“看得见但是看不到”呢?有两种情况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看不懂。

看不懂就是知识水平有限,即使看到了也不知道这里面的含义;二,视而不见。

视而不见就是心思被另外一些东西所占据,所以对于其他的不是他所关心的事情统统视而不见。

首先,这里说的目盲是五色导致的目盲,也就是说在目盲之前是能看见五色的,所以这里的盲肯定不是指真瞎而是睁眼瞎而且还是睁眼瞎中的看得见但是看不到的情况。

其次如果是视而不见,那么就必须有某种东西吸引人的注意力,使其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注意其他的东西,但是五色能有什么东西有这么大吸引力呢,要知道老子作《道德经》时连纸张笔墨都没有发明,写字还是用刀刻在竹简上,需要用到色彩的美术就更没有了,当时唯一的美术是壁画而且还很粗糙,所以五色似乎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足以让一个人把所有的精力在某一个时间段都集中在这上面。

(美色是有那么大的吸引力的,但美色是指美女,跟五色没有关系)。

所以这里的盲应该就是指看不懂。

五色指的是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相互组合就可以变化出各种缤纷的色彩,但是组合变化出的色彩就不再是原来的色彩了,很难再用原来的颜色来对它们进行归类,有时候组合出来的两种色彩很近似但又确实不同,所以五种色彩相互组合之后可以得到的结果是千变万化的,以当时人们的水平是没有办法掌握的所以是看不懂的。

《道德经》第十二章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第十二章给我们的启发

《道德经》第十二章给我们的启发【原文】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五光十色让人眼花缭乱,靡靡之音乱人心智,美味佳肴让人饱食终日,骑马狩猎让人心放荡,金银财宝让人产生贪欲。

所以圣人追求的是修炼自己的心境、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不为眼前的诱惑所动。

现代启发本章老子只是列举了几个乱人心智的行为,其实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

问题的关键是不为外界的诱惑所动。

老子的这段论述众所周知,为无数的文章所引用。

人们总是用这段话来警示自己告诫别人。

是不是面对繁花似锦的太平盛世,视而不见呢?是不是面对百花齐放的文化艺术,充耳不闻呢?是不是面对空前的物质繁荣,无动于衷呢?回答是肯定的:绝对不是!老子的这段论述还是要让我们修炼平和的心境。

要求我们要做到:有思想、有理想、有方向,无论外界变化如何的充满诱惑,都不能放弃自己追求的目标、迷失自己的方向。

社会上发生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自己要追星还要逼着父母也追星,殊不知连明星都非常反感这种行为;一提到日本发达,就对自己的祖国悲观失望,殊不知中国只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就超过了日本一百多年的发展;看到社会上的一些看不顺眼的事,就认为全社会都堕落了,殊不知中国已经出现了自盘古王开天地以来,空前的繁荣局面。

如此等等都是道德、思想、理想、方向迷失的表现。

对青少年的道德启发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意思是告诉我们不要为充满诱惑的外界事物所左右,要明白自己身上的神圣使命是什么。

如何才能抵御那些外界的诱惑呢?要用知识来武装头脑,在学好学习功课之外,要博览群书,胸怀大志。

前不久我和儿子以及他的同学们谈及假期生活,我问他们:“假期打算如何安排?”他们说:“除了旅游、和同学一起玩,没别的安排。

”我问:“打算看什么书?”他们说:“实在是不知道看什么书好。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十二章读后感(实用版2篇)目录(篇1)一、引言二、《道德经》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2.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3.难得之货,令人行妨4.圣人为腹不为目三、读后感想与体会1.对“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的理解2.对“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的理解3.对“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的理解4.对“圣人为腹不为目”的理解四、结论正文(篇1)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哲学经典,其中第十二章讲述了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各种诱惑,以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首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这句话告诉我们,过度追求视觉、听觉和味觉的享受,会使我们的感官变得迟钝,甚至失去判断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保持清心寡欲,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免沉溺其中,难以自拔。

其次,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这句话意味着,过度追求权力和地位,会让我们的心灵变得狂躁不安,失去平静。

我们应该在追求事业成功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

再者,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这句话强调了过分追求金钱和财物,会让我们变得贪婪和狡猾,丧失道德底线。

我们应该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点滴,不过分追求物质财富,保持善良的本性。

最后,圣人为腹不为目。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注重内在的修养,而不是过分关注外在的形象。

我们应当时刻保持谦逊和低调,以真诚和善良去对待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通过阅读《道德经》第十二章,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道德修养的追求。

目录(篇2)一、引言二、道德经第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2.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3.难得之货,令人行妨4.圣人为腹不为目三、读道德经第十二章的感悟1.淡泊名利,保持内心清净2.知足常乐,珍视已有的生活3.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四、结论正文(篇2)道德经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的一部经典著作,其内容博大精深,涵盖了道家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和政治智慧。

道德经与瑜伽心法(第十二章)

道德经与瑜伽心法(第十二章)

道德经与瑜伽心法(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去彼取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tia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色彩缤纷过于艳丽就会使人眼花缭乱,喧闹嘈杂音声过重就会使人听觉失灵、无法辨识,味道过重过杂就会使人尝不出滋味,纵情驰骋狩猎、贪欲过重就会使人神志狂乱,拥有过多的财富就会担心被盗而谨慎提,因此道德高深的人不以满足感官享乐为目的,但求果腹而已,只求回到坦然自在的“道”中。

【瑜伽心法】
《薄伽梵歌》将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比作五匹马,心意是缰绳,智性是车夫,个体灵魂是乘客。

个体灵魂透过物质躯体的感官和心意来体验痛苦和快乐。

所以,感官是为自我提供经验的,如果一味的满足感官的需要,终将会使自我迷失,唯有很好的控制感官,才能认识到自己的真实需要,了悟生命的真谛。

【清雅金凤】
《道德经》一共九九八十一篇。

前三十七篇为“上篇”,讲“道经”,后四十四篇为“下篇”,讲“德经”。

短短五千言,却蕴含着无比深厚的哲学思想。

是中华民族的国学瑰宝,也是道家思想文化的奠基,值得我们潜心研读。

从瑜伽的经典著作《瑜伽经》到《薄伽梵歌》,再到道家的《道德经》,都在向我们阐述着宇宙的本源和生命的真谛。

一切法,原本殊途同归,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导向至上。

愿我们在经典的学习中,与智者为伍,与圣人为伴,不忘初心!。

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理解

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理解

道德经第十二章感悟理解
《道德经》第十二章主要是通过描述“五色令人目盲”来告诫人们追求财富和名声的盲目性和欺骗性。

同时,也强调了内在的真实和本质的重要性。

在这章中,道德经通过描绘世俗的事物(五色)如何令人迷失,以及如何导致人们追逐外在的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来暗示这些追求的虚无和无止境。

它强调了追求外在财富和名声的人们往往无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最终只会陷入无尽的贪婪和欲望的困境。

而这种欲望追求的结果,往往是迷失了本心和真实的自我。

同时,《道德经》也在这章中强调了内在的真实和本质的重要性。

它提醒人们,只有回归内在的本性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寂静,才能找到真实和永恒的幸福。

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理解这章主要想表达的是追求外在财富和名声是盲目的、虚无的,并且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

只有通过内心的修炼和对自我的认知,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要减少对外界物质的执着,关注并培养内在的精神世界。

只有内心的宁静与真实,才能真正带来幸福和满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妙果《道德经》心灵舞者之第十二章去奢取淡
——第十二章去奢取淡——
【原文】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译文】
五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使人听觉不灵,五味使人丧失口感,纵情打猎使人心发狂,稀有之物使人产生贪婪、行为不轨。

圣人只为饱腹不为耳目,故要抛弃后者选择前者。

【悟道心得】
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若一意外观,灵魂可能从窗口逃走。

二、人生的意义在于锻炼灵魂,过头的事尽量不要做,有时过了头想回头都困难。

三、污泥也不是不好,因为污泥可以肥沃田地;要少些财货,因为财货过多会引来杀机。

四、停止追逐,你须要的是大安心,大自在,大成功。

五、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舍得笑得到的是友谊;舍得诚实得到的是朋友;舍得某种财富就有可能得到生命中更大的财富,舍得舍得,有舍就有得;得失得失,有得就有失。

六、当你的内在已经有痛苦浮躁的时候,别人才会让你痛苦浮躁,常有高尚喜悦的感恩心,能够提高身体的振动力!
(作者:赵妙果)
【卷尾语】
在老子《道德经》中,我们学会了像圣人一样去看待一切发生,去爱一切人、一切事。

于是,我们学会了感恩生命中的挫折,学会了感恩疾病,学会了感恩身体。

当我们以一颗没有急躁和欲望的心去对待身体时,对身体的不舒服也能报以感恩和功德信息时,那些隐藏在我们身体中的不善也将得到同样的祝福;这样我们的心神就开始归于中和,保持浑朴而无所偏袒。

当我们能像母亲对待婴儿般以甜蜜微笑去统一感应天人合一之道,那我们的身体又怎么会不健康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