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四第二单元第7课:《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课件(32张PPT)
• 词人为山河破碎、朝廷偏安贪逸而愤激落泪。
• 为自己飘零失所、年华流逝而伤感落泪。
• 为壮志难酬、且又无人理会而寂寞落泪。
辛词的艺术特色
1.抒情意象的军事化 艺 术 《破阵子》中“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场景;“挑灯看 特 剑”的将军; 色 《水龙吟》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永遇乐》中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情感,抒发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表现手法,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用典; 意境,空旷辽远; 语言,大气豪放。
阅读下面这首辛弃疾词,完成题。 西江月 遣兴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 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 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释】
遣兴∶遣发意兴;觉:觉悟;信着:随便写;何 如:怎样。
《三国志·魏志·陈登传》中陈登在许汜拜访时,对他很不礼
貌,不和他谈话,让他睡下床,自己睡高床。许汜把此事告诉了刘
备,刘备对许汜说:“如今天下大乱,帝王流离失所,人人希望你
能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志,而你却只知买田置屋,没有可取的言论,
这是陈登所憎恶的,怎能会和你交谈呢?假如我是陈登,我将睡在高
楼上,叫你睡在地下,岂止是上下床之别!”
3.刚柔并济的艺术风格 艺 术 《水龙吟》中,全词在苍凉浑茫的主色上,又以“玉簪螺髻” 特 “红巾翠袖”添抹了一些清秀婉丽的色彩,豪艳相映,刚柔相济。 色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境,建 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辛弃疾手里才臻于 完善而达到高潮。
比较《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在情感表达和艺术特 色方面的相同点。
辛词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词,用典抒情 艺 术 通过典故,引发联想,创新意境,既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又 特 丰富诗歌的内容。 色 《水龙吟》“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是借桓温的典故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15
4.其中的“游子”指谁呢?这又表达了词人的 什么情感? ——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宋,原是
13
1.上片中词人用了我们常见的表现手法,你们发现 了吗?
—— 借景抒情。 2.那么词中哪些句子是景色描写,他们分别描写了
什么景色?
—— 江月、山景、落日、断鸿、游子。 3.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景色描写又牵动了词人怎
样的心绪呢?
——( 1 )词人由水写到山,有无情之景写到有 情之景,“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是词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1
有些诗句,人们也许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却能 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你们能说出以上诗句是出自谁的笔下吗?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 登建康赏 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 关情况。
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的辽远和如簪似
髻的山影便牵动了他久蓄的愁苦。写得气象阔大,
笔力遒劲。
14
(2)人心中有愁有恨,所见之远山也似乎在“献愁 供恨”,这是移情及物的手法。那么诗人愁恨为何, 又因何而至?北望是江淮前线,效力无由;再远即 中原旧疆,收复无日。南望则山河虽好,无奈仅存 半壁;朝廷主和,壮士不得其位,即思进取,也限 于国力。以上种种,是恨之深者,愁之大者。诗人 借远山之献供,尽情抒发内心担负。 (3)“落日”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落日”而字, 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 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飘零的身 世和孤寂的心情。是呀,愁苦万种,万种愁苦都映 衬在落日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雁的哀鸣, 使得飘无定所的辛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凄 清和冷寂。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4
下片述怀言志,三个典故叠用,表达了丰富 而复杂的情感内涵,体现了稼轩词擅长用典、 “以文为词”的特色。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 掌握生字读音; • 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 充满感情的朗读 ; •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的意思。
ppt课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 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 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 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ppt课件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 弃疾在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时。这时, 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 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朝廷只给他一 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 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 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反而是无限感慨涌上心头, 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句“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三者在写作
特点上有共同之处。
ppt课件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 (城西)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ppt课件
ppt课件
ppt课件
景色: 江天、山 上片: 景、落日、断鸿
动作:看、拍、 会、登
寓情于景 比喻
ppt课件
思考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的对象变成了历 史人物,那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和哪些事呢? 根据典故谈谈词人有哪些“登临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优质课件
限 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勾起了对故人的怀念。②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时 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
5
分 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
亡故。
问: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
钟 )
要分析。
诗歌的颔联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 分析。
高考古代诗词鉴赏中的用典。
用典,就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 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 情感。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 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 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 也是用典的一种,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 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答题步骤: ①准确找出诗词中用典的地方。 ②结合诗句对典故进行具体分析。 ③该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自主学习】
走进作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 幼安,号 ,稼历轩城(今山东济南)人。
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艺术风格以
为主,与豪苏放轼并称为“ ”,传世词有 600苏多辛首,皆冠两宋。其词抒发强烈

,倾诉 爱国热情
壮志难的酬悲愤,乃“ 人中之杰,
词中之龙 ”。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
2、除写景言志外,词人还用自己的动 作来表现情感,找到这些动词,感受 词人此刻的心境。
“把吴钩看了”,借吴钩闲置身旁, 烘托出词人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 志,却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 “栏杆拍遍”表示胸中那说不出来 的抑郁苦闷之气,借拍打栏杆来发 泄,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雄心壮志无 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
思考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作者简介
杨炯
唐代文学家,擅长写作诗歌,被誉为“诗仙”。他的作品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细腻的描写。
文学成就
杨炯的作品代表了唐代文学的巅峰,对后世诗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世佳作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被誉为杨炯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高超的诗歌才华。
赏心亭的文化意义
1
审美价值
2
赏心亭所展示的园林艺术和诗意描写,
结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通过描述赏心亭的美丽与情感,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 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ppt课件完整版
水龙吟是唐代文学家杨炯的作品之一,其中的《登建康赏心亭》是他最著名 的篇章之一。
赏心亭的背景介绍
建康古城
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南京 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花木繁茂的园林
赏心亭所在地的园林充满了美丽 的花木和景色优美的建筑。
湖光山色பைடு நூலகம்
湖水清澈,山峦起伏,与赏心亭 相得益彰。
赏心亭所在的园林充满了人们精 心设计的美丽景观,让人心生向 往。
赏心亭的历史价值
1
历史沉淀
赏心亭经过千年的岁月,承载了历史的痕迹和变迁,是历史的见证者。
2
文化传承
赏心亭所代表的园林文化和诗歌艺术,不仅在当代依然有影响力,更为后人传承。
3
保护与研究
保护和研究赏心亭,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为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
3 情感表达
诗中透露出作者对美的痴迷与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唐代壮丽的豪迈,又有细腻而深情的 描写。
赏心亭的艺术特点
独特的建筑风格
赏心亭融合了汉、唐、宋等多个 时期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特且 富有魅力的艺术风格。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ppt课件

2018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_ppt课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 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 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思考:
• 1、上片中此人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 2、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表 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流年,即年光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辛弃 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用典:桓温 —时光流逝。
目的:表现了词人怀才不遇、年光虚度的愤慨和苦痛。
思考:词人借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 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
解释下列词语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金戈铁马· 元嘉草草· 赢得仓皇北顾· 可堪回首· 寻常巷陌 英雄无觅
西晋张翰,字季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想到家乡的味美的鲈鱼,于 是弃官回乡。 ——《晋书·张翰传》
用典:张翰 —念鱼归隐 目的:表明词人耻于归隐,胸怀报国的雄心壮志
(2)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三国时许汜去看望陈登,陈登对他很冷淡,独自睡在大床上,叫他睡下床。 后来许汜把这事告诉刘备,刘备说:“天下大乱,你忘怀国事,求田问舍,陈登 当然瞧不起你,如果是我,我将睡在百尺高楼,叫你睡地下,岂止相差上下床 呢?” —— 《三国志· 陈登传》
真可谓: 报国欲死无战场 栏杆拍遍悲断肠
(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
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体会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
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 某校拟制作古代名人宣传橱窗,已搜集到下列材料。请 你据此写一段辛弃疾的简介(不超过70个字),再就人物 言行、品质或贡献的某一点进行评价(不超过30个字)。
பைடு நூலகம்
• ①辛弃疾(1140—1207),享年67岁,南宋词人。原字坦 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汉族。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词人和爱国者。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与李 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有《稼轩长短句》。
作品集为《稼轩长短句》。
作为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的辛弃疾,色彩更 为绚丽。 1161年,21岁的辛弃疾率众 2000多人起义, 加入以耿京为首的抗金义军。他曾亲率 50 骑, 直入驻有 5万大军的金营,活捉了杀害耿京、瓦 解义军的叛徒张安国,渡过淮水,南归建康。 南归后,历任湖北、湖南、江西安抚使(掌 管一路军政的长官),多有利国便民举措。 从 43 岁起,闲居江西信州达20余年。到了 晚年,朝廷又起用他,任浙东安抚使和镇江知府。 任内因力主抗金而不能被掌权者支持,抑郁而殁。
• 楚地天空,晴空千里,空气清爽,
长江水流向天边,秋色无边无际。 • 整体写景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 髻。
• 远望遥远的山岭,如插着玉簪的螺髻,向 人们呈献不是美景,却是无限的愁与恨。
• 移情及物,把心中的愁转移到景中。
• 化用诗句,把山峰比喻成“玉簪”“螺 髻”。
• 皮日休《缥缈峰》诗:“似将青螺髻, 撒在明月中。”
• 怎样理解“无人会” ?
上片写了什么内容?
作者在赏心亭看到什么触动自己心弦的东西? 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江天 山景 落日 水天相接,无边无际,雄浑, 显得空寂苍凉。 比喻,清秀之美。移情入景, 满怀愁恨。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也 表达了作者的愁苦悲凉心情。 失群的孤雁,比喻自己因飘零 的身世而悲苦和孤寂的心情。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53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53张PPT)

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
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 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
凭谁问
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
。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
;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
以为老,遂不召。”
作者虽然年 老,但是仍 然愿意为国 家效力,但 是,难以逃 脱小人的迫 害
• 元嘉年间,刘义隆草草出兵北伐, 梦想如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 作为全胜的纪念,却不料只落得惊 慌败北狼狈逃窜。义隆北伐失败至 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 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在目。那 堪回首,而今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 庙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 喧闹!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 量可好?
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恢复中原的伟大 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 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思考典故2、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
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 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思考: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 的故事的目的是什么?
借鉴历史,伐金必须作好 准备,不能草率行事。
少胜多,表现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和思 想。正如《词综》所说,“发端便欲
涕自落拟对, ,比后慷段慨一壮刘气怀奔 ,裕注 如—, 闻—笔 其刘不 声义遏 ;隆: 谓廉此颇词
用人名多者,尚扬是州不路解—词—味佛。”狸祠
廉颇——自己
总结:
这首词通过怀古,表现了词人抗 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壮志 难酬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 苟且偷安,不图恢复,不善用人才的 愤懑。
苏辛词比较
词到苏轼手里进一步扩大了题材和意 境,建立起豪放的词风。但豪放词到 辛弃疾手里才臻于完善而达到高潮。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5张PPT)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15张PPT)

《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答: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 了什么情思(6分)
答: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 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给分有理(+2)
关注学情(+2)
扣分有据(+2)
适度互动(+2)
适度完善(+2)
6组
点评 ③
请 示例:
在 此
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中,“拍”字有何妙处?(6分)



②“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标 ①“拍”即拍打之意,是有

是什么?
力度的动作,而“拍栏杆”
为什么?
遍”描绘了词人看着腰间 佩戴的不能用来杀敌报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请大家用“辛”字组词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辛弃疾《永遇乐》
素养目标
1、了解辛弃疾其人及本词的创作背景和内容。 2、尝试有思路,有条理地自主鉴赏本词。
温故:
标题,作者,背景,注释
内容,意象,意境,结构,手法,情感,人物形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张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张PPT精品课件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客居江南的游子正怆然伫立。
栏杆拍遍,无人会,登 把宝刀吴钩看完,把栏杆拍遍,
临意。
但没有人领会却没有人领会我
登临楼台的心意。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词意梳理
张季鹰你不要说鲈鱼正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题目解说
“水龙吟” 为词牌名。建康, 即今天的江苏南京市,是 东吴、东晋、宋、齐、梁、 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赏心 亭是南宋建康城墙上的一 座亭台。
学习目标
——《晋书·张翰传》
借张翰来自比,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己很难忘怀时 事、弃官还乡。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发了对金人、南宋 朝廷的激愤,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乡思”与前面的 “游子”呼应,是“落日”、“断鸿”背景里“游子”的真情流 露。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如果像只为自己购置田地房产的许汜,怕会羞于看见 才气双全的刘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水龙吟·登 建康赏 心亭》 课件30 张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落日斜挂在楼头上,在失群的孤雁的哀鸣声中,客居 江南的游子正怆然伫立。
➢ “ ”本是自然景物,辛弃疾用 “落日”二字,含有比喻南宋国势衰 颓的意思,亦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写作背景
《水龙吟》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辛弃疾在 建康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作。这时,他率领人马 来到南宋已有十多年了,却一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 用。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当,决不肯让他带兵 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 了愤懑不平。当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面 对这大好江山,自伤抱负,无限感慨涌上心头,于 是写下了这首词。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46张PPT)

人教版必修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课件 (46张PPT)

古典文学
题主 请题 在请 此在 输此 入输 文入 字文
字 水 墨 主
题主墨水请
请题主墨在
在请题主这
此在请题里
输此在请输
入输此在入
文入输此标
字文入输题
字文入
水 墨 主
字 水 墨
文 字 水
古典文学
输水请文主输水
入墨在字题入墨
文 字
主 题 请 在 此
此 输 入 文 字
水 墨 主 题
请 在 此 输 入
文 字 水 墨
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
下水门城上,尽观赏之胜。”


古典文学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作于淳熙元年(1174)
秋。这一年,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
参议官,再返建康(今南京)。
辛弃疾有“于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之英雄本
领。 平生以英雄自称、以功业自负、以气节自许。
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
2、婉媚细约
对婉媚细约之美的兴趣,与对雄奇刚健事物的爱 好,在辛弃疾来说,实则是兼容并蓄的。
古典文学
“体现阳刚之美的作品,有着充溢的张力,读者
在对它进行关照之时间,这种张力能在瞬间超越主 客体的界限,迅速扩展开来,与读者的感情产生交 流;二体现阴柔之美的作品,则有着潜在的磁力, 使得读者欣赏之时,不知不觉地被他所吸引,沉浸 在其内蕴之中,久久的回味。辛弃疾的这首词体现 和平衡了这两种不同的风格,因而也就同时将这两 种风格特征融为一体,使得读者进行审美关照之时, 陷入复杂的情感状态里,而在这曲折的移情过程之 中,得到独特的美感享受。”
水墨主题请在此输入文字 水墨主题请在此输入文字 水墨主题请在此输入 文字 水墨主题请在此输入文字 水墨主题请在此 输入文字 水墨主题请在此输入文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 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 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 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 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 袖,揾英雄泪?
概括本词的特征
豪而不放,壮中见悲
21
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 中的情与景往往相互交融, 上片的景物描写中又主要蕴 含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 (用词中词语回答) “献愁供恨”中的“愁”和
22
词人登临楼头看到的是怎样 的景色以致自己发“愁”生 “恨”呢? 楚天、江水、 远山
23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 南游子”中“落日”“ 断鸿 写出了怎样的心境?
⑵“求田问舍,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刘郎在这里泛 指有大志的人,这个典故用 在这里是说他既不学为吃鲈 鱼而还乡的张季鹰,也不学 求田问舍的许汜,“怕应羞 见”中的“怕应”二字是词 人为许汜设想,表示怀疑: 你这样的小人,有何颜面去 见刘备那样的英雄人物?表 达了对英雄的追慕,折射出 了辛弃疾的雄心壮志。
14
倾情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 1、词中哪句话或哪个词与题 目相照应? 2、上、(写景抒情) 登临所想 (用典抒情 )
16
体会感情,感受形象
1.你认为上片最能体现词人情 感的是哪一句话?这句话蕴 含了什么感情?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
栏干拍遍是胸中有说不出来抑郁苦 闷之气,借拍打栏干来发泄。用在这 里,就把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极 度悲愤的情态宛然显现在读者面前。
19
“无人会,登临意”又抒 发了词人的什么感情呢?
20
直抒胸臆,慨叹无人能够理解我
登临时深沉的内心感受,自己空 有恢复中原的抱负,而南宋统治 集团中没有人是他的知音。有心 报国,无路请缨,英雄失路,悲 愤激切。
36
心忠胆赤
栏 杆 拍 遍 悲 断 肠
报 国 欲 死 无 战 场
37
辛弃疾生不逢时。他的文才武略换来 的却是大半生报国无门的悲愤和苦痛。于 是他只好笑傲山林、诗酒余生。他常常将 满腔雄心壮志化作杜鹃啼血式的悲愤的长 歌。这是英雄人格意识的变向表达。我们 从这首词中,分明也能品味出他对英雄人 格的悲壮追求。然而,也正是这一特定的 遭遇,使他寄之于词,成为一代词宗,在 词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39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 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 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 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 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 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
41
课外练笔
法国著名学者帕斯卡说过:“人类 所有的才能之中与神最相近的就是想象 力”,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与神靠得近 一点呢?那就请大家完成下列作业: 结合自己的领悟,展开想象,把这首词 改为散文。要求想象丰富、合理,内容 与诗歌一致,语言流畅,三百字左右。 (望合情合理又言志)
33
美读本词,升华情感
要读出千里清秋的辽远,
要读出落日楼头的孤寂, 要读出栏杆拍遍的悲愤,
要读出壮志难酬的痛苦。
34
总结:玩味着句句言近意 远的诗句,一位雄才大略,襟 怀磊落,忧国伤时的诗人,仿 佛就浮现在我们的眼前。是啊 ,锦绣河山必然哺育无数英雄 ,而这无数英雄又把自己的一 生与祖国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2
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是以 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 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 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 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 “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他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 事辞典。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 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 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把栏杆拍遍(节选)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 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 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在我看到的资料里,辛弃疾至少是快刀利剑地杀过几次人的。他天 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他又生于金宋乱世,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 2岁时他就拉起了一支数千人的义军,后又与耿京为首的义军合并,并 兼任书记长,掌管印信。一次义军中出了叛徒,将印信偷走,准备投金 辛弃疾手提利剑单人独马追贼两日,第三天提回一颗人头。为了光复大 业,他又说服耿京南归,南下临安亲自联络。不想就这几天之内又变生肘腋 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辛大怒,跃马横刀,只率数骑突 入敌营生擒叛将,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南下归宋 说来,他干这场壮举时还只是一个英雄少年,正血气方刚,欲为朝廷痛杀贼 寇,收复失地。 辛弃疾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
指自己。辛弃疾渡江淮归南 原是以宋朝为自己的故国, 江南为自己的家乡的。可是 宋统治集团不把辛弃疾看作 己人,对他一直采取猜忌排 的态度;致使辛弃疾觉得他 江南真的成了游子了,内心 楚可想而知了… …
2
小结:上片从上(天空)、 下(大江)、远(青山)、 近(楼头)不同角度描绘 了一幅完整的秋意图,渲 染了一种凄清萧瑟的气氛, 寓情于景,抒发了自己的 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苦 恨。上片心志的表白并不 能解脱心灵的寂寞,相反, 倒增加了一份凄苦。于是 他想到了古人,并借以言 志抒情。
26
与上片相比,词的下片描写 的对象变成了历史人物,那 么词人写到了哪些人?各有 何特征?
27
张翰 —— 乐于归隐 许汜 —— 谋取私利 刘备 —— 雄才大略 桓温 —— 叹时光流逝
28
借这三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作 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9
⑴用“尽西风,季鹰归未?” 这里,辛弃疾是借张翰来自比, 不过却是反用其意。既表明自 己很难忘怀时事、弃官还乡。 还写了有家难归的乡思,并抒 发了对金人、南宋朝廷的激愤, 确实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乡思”与前面的“游子”呼 应,是“落日”、“断鸿”背 景里“游子”的真情流露。
课外延伸
阅读辛弃疾《鹧鸪天· 送人》 一词,完成思考题:
38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 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 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 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 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 现手法?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 哪两层新意?
17
词人“把吴钩看了”是何 意?为何把“阑干拍遍” ?
“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 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以物比人, 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是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也烘托出来了。
18
这怎能不引起辛弃疾的感慨呢?(醉里 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点秋兵。)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
“落日”本是自然景物, 辛弃疾用“落日”而字,含有 比喻南宋国势衰颓的意思,亦 表达了作者的愁苦心情。
“断鸿”是失群的孤雁, 比喻自己飘零的身世和孤寂的 心情。万种愁苦都映衬在落日 余晖的夕照里,应合着离群孤 雁的哀鸣,使得飘无定所的辛 弃疾,此刻感到了从未有过的 凄清和冷寂。
24
“江南游子”指谁呢? 表达了词人的什么情感
⑶“可惜流年,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中流年,即年光 如流;风雨,指国家在风雨 飘摇之中。“树犹如此”指 辛弃疾对国事飘摇,时光流 逝,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 夙愿不能实现的忧惧。
小结:反用典故,正面取意,半隐半
露。连用三事,非平铺直叙,而是手 法多变。沉郁顿挫,极尽一波三折、 荡气回肠之美;借古人言己志,意在 言外,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豪而 不放”;不学张翰思归,不学许汜自 私,反衬自己胸有大志,“可惜流年” 笔锋陡转急下,感慨年华虚度,愁苦 顿生,倍感压抑,可谓“壮中见悲”。
42
2
辛 弃 疾
登水 建龙 康吟 赏 心 亭
5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 歌韵味。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 现手法和用典的写法。 3、体会词人情感,并 感受其形象。
6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秋。这一年春天, 辛弃疾由滁州知府改调江东安抚司参议官,得 以再返建康(今南京)。这时他(已经三十五 岁)南归已逾十年,壮志依然难酬,胸中充满 郁愤之气。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赏心亭时,辛 弃疾面对着大好江山,郁结在胸的“国恨”和 “乡愁”触动了无限感慨,遂写下了这首慷慨 激昂的豪放佳作。
30
你如何理解词的 最后一句呢?
31
呼应上片“无人会, 登临意”,自伤抱负 不能实现,叹无人唤 取红巾翠袖“揾英雄 泪”,知音难觅,表 现了词人的极度孤独 与痛苦。(“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32
小结:下片三次用典, 不仅扩大了词的容量,使 词的内蕴更加丰厚,更重 要的是作者借古抒怀,表 达了自己收复中原的雄心 壮志和年华虚度而功业未 成的愁苦郁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