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抗凝方式的改进_申志祥

合集下载

低分子肝素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效果观察

低分子肝素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脂代谢效果观察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5 ) 1 1 - 0 0 3 3 - 0 1
表 1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对比( ; ± s , mmo l / L)
慢性 肾衰竭患者大多伴 随血脂代谢异 常 , 增加 了心血管疾 病风 险m 。研究资料 显示 , 心血管疾病是 引发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 析 患者死亡的主要原 因, 高血压 、 尿毒症 、 脂质异 常均会导致心 血 管疾病患者死亡 。大部分尿 毒症 患者甘油 三酯 和低密度脂 蛋 白水平 较高 , 血液透 析治疗后 , 使用肝 素极易 消耗脂 蛋 白脂 酶, 从而促使脂质代谢更加紊乱翻 。临床认为采用低分 子肝 素治 疗 能够有效纠正血脂 异常 , 本研 究选取我 院接 收的维持性血液 透析患者分 别给予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治疗 , 现报道如下 。
北方药学 2 0 1 5年第 1 2 卷第 1 1 期
3 3
低分 子肝 素 改善维持性 血液透析患者 的血脂代谢效 果观 察
钟建华 李朝晖 黄雪玉 ( 广东省 深圳市龙岗中 心医院  ̄: g l l 5 1 8 1 1 6 )
摘要 : 目的 : 观 察 低 分 子 肝 素 改善 维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者 血 脂 代 谢 的 临床 效 果 。 方 法 : 选取 2 0 1 2年 1 2月 ̄ 2 0 1 4年 1 2月我 院 收 治 的
素治疗 , 使用 静脉推 注 , 肝素剂量 5 0 0 0 I U , 疗程 为 6 个月 , 采 取 著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 , 差异显著 ( P < 0 . 0 5 ) ; 而观察组三酰甘油 患者空腹静 脉血 3 mL , 采用 快速血脂检测 仪对患者各项血脂 指 和低密度脂蛋 白显著低 于对照组和治疗 前 , 差异显著 ( P < 0 . 0 5 ) 。 其与张 E t 赤翻 等研究结果类 似。说明对于维持性血液 透析患者 标进行检测 。 临床意义显著。 1 . 3观察 指标 : 观察并记 录两组 患者治疗前 后胆 固醇( T c ) 、 三酰 给予低分子肝素可显 著改善血脂代谢 , 甘油 ( T G ) 、 高密度脂蛋 白( H D L ) 和低密度脂蛋 白( L D L ) 等指标 ,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 素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具有显著疗 效, 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 , 值得推广 。 进行统计分析 。 ’ 1 . 4统计学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8 . 0对数据 进行统计处 理 , 计量 资 参考文献

浅谈血液透析中应用肝素抗凝的必要性

浅谈血液透析中应用肝素抗凝的必要性

2 ) 无肝素 不能完 全避免体外凝血 , 因此一般透 析时间 ≤4 h 。无 肝素
透析完全凝血 的发生率约为 5 %。必要 时用 生理盐水 定时冲洗透析器及
管路 , 一般每 3 0 m i n — l h 用生理盐水 1 0 0 ~ 2 0 0 m l 冲洗一次 。
脉搏 、 心率 , 如患者 的生命体征有 改变、 有新 的出血倾 向 , 立 即停用肝素 ,
5 无肝素透析技术及护理
5 . 1 应用指征
1 常 用 凝 血 时 间实 验
全血部 分凝血 活酶 时间 ( WB P T F ) 、 活化凝 血时间 ( A C T ) 、 试 管化凝
血时间( L WC T) o
1 ) 活动性出血、 有高危 出血倾 向者 : 脑出血 、 消化道 出血 、 近期手 术 、
【 文章编号 】 1 6 7 1 — 5 1 6 0 ( 2 0 1 4 ) 0 6 — 0 3 0 3 - 0 1
4 低分子盘肝素抗凝法的护理
4 . 1 低分子量肝素 的优点 : 抗凝作 用强; 出血危险 陛小; 生物利用度高 ; 半
衰期长; 使用方便; 对易 出现糖尿病 并发症、 高血压并发症 的患者 , 抗凝剂 首选低分子肝素 。
2 0 1 4 年6 月 第 1 3 卷 第6 期
J u n e 2 0 1 4 Vo 1 . 1 3 No . 6
今 日健康
J I N RI J I AN KANG ・ 30 3・
浅谈血液透析 中应用肝素抗凝 的必要性
李 原
( 西安一 四一医院血液透析中心 , 陕西 【 摘
3 ) 有专 人观察 及护 理。
5 . 3 护理
1 ) 应用醋酸膜无肝素透析器 , 用O . 9 %氯化钠 5 0 0 m l 加 肝素钠 1 0 0 r a g 循 环 上 机后 在 患 者 可 耐受 的情 况 下 尽 可 能设 置 高 血 流量 ,一 般 为 2 5 Biblioteka -3 0 0ml / mi n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肝素不同途径抗凝的应用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肝素不同途径抗凝的应用体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肝素不同途径抗凝的应用体会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中,肝素的不同给药途径对体外循环的抗凝效果的影响。

方法将MHD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静脉端给药,一组为动脉端给药,透析治疗4-4.5小时,观察不同给药途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和透析器的有效容积变化。

结果从静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0%,动脉端给药组透析器凝血情况和有效容积下降率为12.5%。

结论静脉端给药抗凝效果优于动脉端给药。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素透析器凝血和有效容积【中图分类号】R45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0-0280-01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赖以生存的主要治疗方式,其治疗过程是长期、间断进行,为防止血液在透析器及血液管路中凝固,必须使用抗凝剂。

本研究是将32例MHD患者通过两种不同给抗凝剂方式,观察透析器凝血情况,现报道如下:1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32例患者均为MHD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9—76岁,平均55.6岁。

1.2方法1.2.1 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静脉端给药,一组为动脉端给药,均进行血液透析(HD)治疗4-4.5小时,透析机为日机装DBB-27(日本产),透析器为费森尤斯F6(德国产),血流量200-25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

治疗开始前给予肝素钠0.6 —1.0mg/kg,之后每小时追加10mg,透析结束前半小时停用。

1.2.2 观察不同给药途径透析器的凝血情况和透析器的有效容积变化,凝血情况:0级为无凝血或有数根纤维凝血,Ⅰ级为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Ⅱ级为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Ⅲ级为透析器静脉压明显增高,需更换透析器。

测定透析器有效容积的变化:0级为有效容积>90%,Ⅰ级为有效容积在80—90%之间,Ⅱ级为有效容积<80%。

2结果F6透析器凝血情况。

静脉端给药:0级12例,Ⅰ级4例,Ⅱ级0例,Ⅲ级0例。

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中的应用作者:史应进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预后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自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患者治疗及护理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选取2009年至2010年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考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左心衰竭、高钾血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预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61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724-02近年来,肾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人数不断增多,由此引起的尿毒症人数随之增多。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维持患者生命的有效办法。

然而由于治疗中,易出现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持续提高护理质量,是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必要方法。

笔者对我院自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与2009年至2010年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发现持续质量改进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我院自2010年至2011年收治的92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组,男52例,女40例,年龄26-85岁,平均年龄60.3岁。

我院自2009年至2010年收治的9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参考组,男50例,女40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61.2岁。

两组患者均每周进行3次血液透视,每次4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参考组患者只在每次透析时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

具体如下:1.2.1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具体病情、体重等进行详细了解,安排透析次数及具体时间。

无肝素抗凝技术的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无肝素抗凝技术的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血 液透 析过程 中,需要 抗凝 技术 防止血 液体 外循 环 大 ,易凝血 ,使患者无法解决水肿 的问题 ,往往达不到治 发生凝固 ,抗凝一方面保证血液不发生凝 固 ,并 阻止纤 维 疗 目的。 因此如何提高无肝素血液透析操作技 术 ,提高患
蛋 白原等附着于透析膜使透析清 除率下 降 ,另一方面应避 者的治疗效果 ,是透析工作者一 项重要的工作 目标。本研
危 因素 ,采用抗 血小板及血管再通等治疗 ,并不能完全预 了血 浆 蛋 白 与红 细 胞 静 电 排斥 力 ,使 红 细 胞 表 面 中 蛋
防脑梗死发生 。部分学者 认 为有 尚未认识被 控制 的危 险 白具 有 较 强 吸 附 ,增 加 红 细 胞 膜 硬度 , 降低 红 细 胞 变 因素 ,尤其是高尿酸血症 。
脉粥 样硬 化 ;尿 酸盐 结 晶会促使 炎症 反应 ,使血 小板 和 凝血 激活 ,形成 血栓 ;高 尿酸血 症会 增加 血液粘 稠度 ,
关性 临床分析 [ J ] .中国康 复理论 与实践 ,2 0 1 0 ,1 6 ( 6 ) :
566-5 67
【 2 ] 马通军 ,冯凭. 2型糖 尿病伴高尿酸机制的研究进展 [ J ] . 继续 医学教育 ,2 0 0 5 ,1 9 ( 1 1 ) : 5 0 - 5 1 .
组 ( 传统方 法 ) 各 5 4 例次 ,比较两组整个血透过程有效的治疗时间、生理盐水 中 洗量 、实际超滤量以及滤器和静脉 壶的凝血情况。结 果 两组生理盐水 中 洗量及净超滤量 、有效 治疗时间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结论 通过对有 出血倾 向危 险的患者行无肝素透析治疗 中 的一些操作方 法进行改进 ,大大提高了无肝素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
越严 重 ,高尿酸 血症 平均值 也就 越高 。可 见 ,患 者病 情

三种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三种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三种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丁苏青;裴继云;胡艳芳
【期刊名称】《实用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4(21)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肝素在血液透析(HD)中的应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进口、国产低分子肝素(LMWH)及普通肝素(UFH)为血液透析抗凝剂,观察三年相关指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MWH组各项出、凝血指标在透析中及透析后无明显改变,出血并发症明显减少,透析三年前后血脂无明显改变(P >0.05).与UFH组比较,穿刺点压迫止血时间明显缩短,透析器及血路管复用容易.进口与国产LMWH无明显差异.结论无论进口或国产LMWH都是维持性血液透析尤其是对伴有轻中度活动性出血的透析患者较为理想的抗凝剂.
【总页数】3页(P971-973)
【作者】丁苏青;裴继云;胡艳芳
【作者单位】401医院,山东,青岛,266071;401医院,山东,青岛,266071;401医院,山东,青岛,266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59.5
【相关文献】
1.不同血管通路对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透析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指标的影响 [J], 焦荣红;于明月;牛慧敏;冯珍
2.规律性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对脓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r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发生率的影响 [J], 张林娟
3.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 [J], 王颖; 张建军
4.不同血管通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研究 [J], 李建军; 吴烨; 徐太静
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肌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对人体成分分析相关指标的影响[J], 杨德玉;王倩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导言: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方法,但其过程中容易发生血液凝固的问题。

因此,在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抗凝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综述目前关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帮助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抗凝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1. 介入使用肝素和低分子肝素的比较1.1 肝素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被广泛使用。

肝素通过激活抗凝酶Ⅱ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形成。

然而,肝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引发出血等副作用。

1.2 低分子肝素的优势低分子肝素是一种肝素分子链经酶解后产生的片段,相较于传统肝素,低分子肝素具有较低的分子量、较长的半衰期和更稳定的生物利用度。

研究表明,与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的效果更好,同时还减少了不良反应,如血小板减少和出血。

1.3 稳定性和长效性的考虑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肝素的抗凝效果逐渐降低。

因此,需要选取具有较好稳定性和长效性的抗凝药物。

低分子肝素较肝素在这方面表现更佳。

2. 使用华法林的风险评估2.1 华法林与抗凝相关的风险华法林是一种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常用的口服抗凝药物。

然而,华法林使用与出血的风险密切相关。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凝血功能,如凝血因子的活性和血小板的数量。

2.2 风险评估的重要性在使用华法林时,根据患者的个体特征和病情,进行风险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遵循抗凝治疗的最佳证据,完善的风险评估可帮助医生更好地平衡患者的出血和血栓风险。

3. 抗血小板治疗的应用3.1 氯吡格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氯吡格雷是一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在预防血栓形成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然而,氯吡格雷的使用与不良反应,如出血风险增加,密切相关。

3.2 个体化的抗血小板治疗每位患者的抗血小板治疗需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年龄、合并疾病、出血风险等,合理制定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的研究进展
赵德 龙 孙雪峰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R . 1 6 7 1 — 4 0 9 1 . 2 0 1 3 . 1 1 . O 1 2
中图分类号: R 3 1 8 . 1 6
维 持性 血液 透 析 ( m a i n t e n a n c e h e m o d i a l y s i s , M H D ) 是 尿 毒症 患者 的 最主 要 治 疗 方法 , 肝 素 或低 分
剂量、 不 同 的临床 中心 以及 患者 非 免疫 性 血 小板 活 化程度H 。一 些基 于 非 透 析 患者 的研 究结 果 显 示 , 抗P F 4 / H 抗 体 阳性 率 高 低 主 要 与 以下 因素 有 关 :
与血 小 板 膜 上 的 F c Y R I I Q受 体 相 结合 后 引 发血 小 板聚集 , 导 致 血 小 板 消耗 性 减 少 和 诱 发 血 栓 形 成 。
③ 血 小板 聚集 过程 中释 放 的血 小板 微粒 以及 活化 的 血小板 表 面 , 促 进 凝血 瀑布 反应 , 促 进血 栓形 成 。④ I g G 型抗 P F 4 / H 抗 体结 合 于 内皮细 胞表 面 , 使 其释 放 黏附因子、 选择素、 细 胞 因 子 等 各 种活 性 分 子 ; I g G
少症 ( H e p a r i n~i n d u c e d t h r o m b o c y t o p e n i a , H I T )
是 由肝素 或低 分 子肝 素诱 导 的一种 严重 的免 疫介 导 性疾病 , 常常 引发血 栓栓 塞 性疾 病 , 甚至 危及 患者 生 命 。本 文 综述 了血 液 透析 患 者抗 P F 4 / H 抗 体 的 阳性

普通肝素的两种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普通肝素的两种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与静脉组相 比 ,动脉组血液透 析中首量肝素及肝 素总量均
助于 C P O D患者消化吸收。 本研究两组 总有效率 相 比虽无显著性差异 ,但 中药组在疗 效趋势上要好于对照组。补中益气汤之所 以能改善患者肺 功能 ,
具 体 可 能 通 过 以 下 途 径 : 1健 脾 益 气 化 痰 , 抗 炎作 用 可 减 轻 () 其
方法选择5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常规普通肝索抗凝法静脉组其后改为首量肝素动脉端给药抗凝法动脉组根据透析器凝血等级调整肝素用量直至凝血等级稳定在0级或1级分别记录两种给药途径所用肝素首量和总量及凝血等级
维普资讯
27 1 第5第4 0年2 4 2 0 月 卷 期
・ 药物与临床 ・
普 通肝素的 两种给 药途径 在血液 析中的 透 观察及 护理体会
张 悦 申志祥 陈培 培
( 苏省老年医院 , 京 202 ) 江 南 10 4
【 摘要】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首量肝素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及所用肝素总量 。方法 选择 5 7例维持性血液透 析患者 , 先采用 常规普通肝素抗凝法 ( 静脉组 )其 后改为首量肝 素动脉端给药抗凝法 ( 脉组 )根据 透析器凝血等级调 整 , 动 , 肝 素用量 , 直至凝血 等级稳定在 0级或 1 , 级 分别记录两种给药途径所用肝素首量和总量及凝血等级。结果 动脉组首量肝 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有显著性差异 ( P<00 )动脉组凝血等级 0 由 1 . ; 5 级 4例增加为 3 3例( 1 . , × 30 P<0叭 ) 7例患 7 . 。5
在血液净化治疗过程 中, 普通肝素作为常见 的抗凝剂用来预 防体外循 环发生凝血 , 但普通肝素存在着出血 、 过敏反应 、 致血小

普通肝素的2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用量的观察

普通肝素的2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用量的观察
申志祥 陈培培 张 悦
【 摘要 】 目的 采用 2种不 同的首量肝素给药途径进 行抗凝 ,比较 两者在血液透析 中抗 凝效果 及所用肝素总量。方法 选择江苏省老年医院血液净化 中心 6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 患者, 4 先采用 常规
普通肝 素抗凝法 ( 静脉组) 其后 改为首量肝素动脉端给 药抗凝法 ( 。 动脉组) ,根据透析器凝血等级调整 肝素用 量,直至凝血等级稳定在 0 级或 1 级。分别记录 2 种给药途径所用肝素首量和总量及凝血等级 。 结果 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有显著的优越性 ( P< 0 0 ) . 5;动脉组凝 血等 级 0级 由 1 6 例增加 3 6例 (。1 . 4 z= 5 1 ,P< 0 0 ) 4 患者无 1 出现透析器凝血等级增加 。结论 动脉组肝 . 1 。6 例 例
rcie e ai ycn e t nl d ns a o to r n c au ̄ini e da s ( t vn u eev dhp r b o vn o a mii rt nme df t o g l o h mo il i ir e o s n i a ti h o ai n y s na go p, e e r gv nte nt l e ai yit —r r l a i t —r r l ru )T e nt l oe ru )t nt ywee ie ia hp r b r at i y( r at i o p. h ia d s, h h h ii n n a e aw n a e ag ii
[ src] Obet e oiv sg t teat o g lt nefc dte oaeo eai d ns Abtat jci et ae h ni aua o f t n sg f pr amii— vT n i c i e a hd h n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脂质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脂质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

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脂质代谢影响的对照研究林金秤;汤显湖;杨小丽;严文华【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05(36)11【摘要】目的:比较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与肝素钠抗凝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3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根据透析中使用的抗凝剂不同分为LM-WH组(18例)或肝素钠组(14例),均为血液透析1年,观察两组患者透析前后血脂变化情况.结果:透析1年后LMWH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下降,与透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DL-C、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水平升高.肝素钠组血清总胆固醇无明显变化,甘油三酯升高、HDL-C降低,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MWH组与肝素钠组相比,前者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较低,HDL-C、ApoA1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使用肝素钠可引起明显的脂质代谢异常,而LMWH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相对较轻.【总页数】2页(P658-659)【作者】林金秤;汤显湖;杨小丽;严文华【作者单位】江西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341000;江西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341000;江西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341000;江西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3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透析病人脂质代谢的影响 [J], 尹良红;郑绮宜;蔡启德;陈湛华;朱宁;M.Molzahn;W.Fassbinder2.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 [J], 余丹红3.异甘草素固体脂质纳米粒中低分子肝素钠包封率的测定 [J], 巩慧敏;冯泽岸;邵婷玑;廖明琪;乔华4.低分子肝素与肝素钠对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质代谢的影响比较 [J], 曾剑5.低分子肝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脂质代谢的影响 [J], 沈文清;梁波;麦慈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的相关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血小板因子4抗体的相关研究
中华 临床 医师 杂 志 ( 电子 版 ) 0 1 1月第 5卷 第 1期 21 年
C i l ia sEet ncE io ) Jn ay12 1 。 1 N . hnJCi c n ( lc oi dt n .aur .0 1V0 5.o 1 ni r i ・
维 持 性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肝 素 一 小 板 因子 4 血 抗 体 的 相 关 研 究
刘新 宇 李 宓 苏明 周文 英
【 摘要 】 目的 检测维持性 血液透析 ( MHD 患 者肝 素一 ) 血小板 因子 4( HP 4 抗体 水平 , A F) 探讨
选 择 两 个 血 液 净 化 中 心 血 液 透 析 患 者 共 计 18例 , 个 中 心 各 7 4 两 4例 , 所
MiS n , H U W nyn . l d P r ct n C ne, h ih A l t si lo u a— n , U Mi Z O e—ig Bo ui ai et Te F f i e Ho t f S n Y te g o f o r t f i ad pa s
再 次 抽 血 复 查 抗 体 情 况 。结 果 回顾 分 析 得 出抗 体 阳性 患 者 与 抗 体 阴 性 患 者 两 年 内 的 血 管 通 路 栓 塞 事 件 相 比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P< .5 0 0 。G组在 分组前 A P 4抗体 阳性 有 5例 , HF 2个月及 4个 月后复查仍 有 4例 为 阳性 。L组 在分 组前 A F HP 4抗 体 阳 性 有 7例 , 2个 月 后 复 查 仍 为 7例 阳 性 , 个 月 后 复 查 6例 为 阳 性 。 4
r lto h p b t en AHPF4 a tbo n hr mb i n v s u a c s n M HD t nt a d t g r ut ea ins i ewe n i dy a d t o oss i a c l rac e s i pai s, n o f u e o e i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分析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9-07-01T11:14:42.150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4月8期作者:余丹霞[导读]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效果。

余丹霞(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300)【摘要】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及其治疗效果。

方法:针对我院首次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6例进行观察,96例尿毒症患者均实施血小板监测干预,记录透析前后的血小板计数,96例尿毒症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症的为12例,给予12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实施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比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及患者血小板恢复时间。

结果:96例尿毒症患者中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为12例(12.50%),实施治疗干预前后对比的血小板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的血小板计数与肝素抗凝前不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应用肝素抗凝治疗后可能会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临床中应给予阿加曲班进行抗凝治疗,减少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有效性现阶段临床中用于治疗尿毒症最佳的治疗方式就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维持性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的肝素诱导属于最为常见的抗凝剂之一,但肝素诱导中极易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等严重并发症现象[1],若不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干预将会导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

为了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治疗效果,我院针对收治的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1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针对我院首次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6例进行观察,收治时间为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96例尿毒症患者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1例,最大年龄69岁,最小年龄33岁,均值为(55.52±3.62)岁,其中高血压肾病患者18例,多囊肾患者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9例,糖尿病肾病患者31例,梗阻性肾病患者4例。

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

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血液透析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通过机器模拟肾脏的功能来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液体。

在血液透析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肝素来抗凝,以避免血液在透析过程中凝结。

然而,肝素的使用量的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透析的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因此,对于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一、肝素的作用和原理肝素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抗凝血药物,在血液透析中也被广泛使用。

肝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液在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中凝结。

此外,肝素还可以抑制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的活性,使血液的凝血过程得到有效的抑制。

二、肝素使用量的影响因素在血液透析过程中,肝素的使用量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透析器表面积、血流速度、透析时间、患者个体差异等均可能对肝素使用量产生影响。

1.透析器表面积透析器表面积是影响肝素使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透析器表面积的增加,血液在透析过程中的接触面积增大,肝素的分布也更加均匀,从而需要的肝素量减少。

2.血流速度血流速度也是影响肝素使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血流速度过快时,血液在透析管路中的停留时间减少,肝素在血液中的浓度下降,因此需要增加肝素的投药量以达到抗凝目的。

3.透析时间透析时间长短直接影响到肝素的使用量。

在透析时间过长的情况下,血液中的肝素浓度会逐渐下降,需要增加肝素使用量以维持血管的抗凝功能。

4.患者个体差异患者个体差异也会影响肝素使用量的多少。

如患者血流较慢或存在一定的凝血状态,其肝素使用量需要相应增加。

三、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肝素使用量的优化研究是血液透析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肝素使用量的减少、肝素使用量的个体化、肝素使用量的监测方法等。

1.肝素使用量的减少肝素使用量的减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优化方法,它可以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减少医疗费用。

研究表明,采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减少肝素使用量,并且在肝素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更少。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CQI)效果。

方法:从在来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试验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低血压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较高,低血压发生率明显较低,相比较于对照组,P<0.05,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低血压管理的持续质量改进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持续质量改进近年来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该种方式虽然能够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由于该种治疗方式会增加体外循环血流量,因而较易使患者发生低血压[1],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可知,调查显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低血压的发生率约为25%-50%[2],会对患者的心理消除严重不良影响,甚至还会缩短患者的生存期,因此护理配合必不可少。

目前诸多医院均开始积极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可获得良好效果[3]。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在来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70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10月到2021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5例。

对照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19例与16例,年龄平均值是(55.2±0.9)岁,透析时间的平均值是(11.5±0.1)个月;试验组男性与女性分别为20例与15例,年龄平均值是(55.8±1.1)岁,透析时间的平均值是(11.6±0.4)个月。

1.2纳入标准:①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②病人及家属赞成使用研究中的护理管理方案。

1.3排除标准:①存在精神与交流障碍情况;②预估生存期不超过6个月。

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肝素使用策略研究

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肝素使用策略研究

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肝素使用策略研究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广泛应用于血液净化治疗中。

在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治疗中,肝素的使用策略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将就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肝素使用策略进行研究和探讨。

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其通过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抑制凝血酶的生成,从而达到抗凝和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

在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治疗中,使用适当的肝素策略可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首先,对于使用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肝素的使用策略。

例如,对于急性肾损伤患者,可根据患者的肝素清除率以及抗凝状态来确定肝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而对于患有肝功能受损的患者,则需要根据患者的肝素代谢能力来进行剂量调整。

其次,患者在接受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期间应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肝素的抗凝效果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另外,还可以监测肝素的药物浓度来确保患者在达到预期的抗凝效果的情况下,避免肝素过量引起的出血风险。

此外,患者在接受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还需要进行血栓风险评估。

对于患有高血栓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增加肝素的剂量和频率;而对于低血栓风险的患者,则可以适度减少肝素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在肝素使用策略中,还需要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特别是出血风险。

在肝素使用过程中,患者需要定期检测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以及监测患者是否出现出血的症状和体征。

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肝素,并定期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

最后,对于肝素的监测和调整,需要专业的医务人员参与。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肝素使用策略,并定期进行肝素的监测和调整。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肝素使用策略的认识和掌握,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安全和有效的抗凝治疗。

综上所述,基于持续性血液净化系统的肝素使用策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血液透患者免疫化验的改进及整改措施

血液透患者免疫化验的改进及整改措施

血液透患者免疫化验的改进及整改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提高样本采集和保存的质量:确保正确采集患者血液样本,并在采集后妥善保存。

避免血液样本受到污染或变质,以保证可靠的实验结果。

优化检测方法和设备:引入先进的免疫化验技术和设备,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流式细胞仪等,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同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定期的维护保养。

样本处理和试剂选择: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样本,在处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避免造成样本干扰或污染。

此外,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试剂盒,确保其质量和有效期,并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强化人员培训:对从事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化验的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加强他们对血液透析患者特殊情况的了解和处理能力,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

定期进行质量监测和校准,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并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审查和审计制度:建立相关的审查和审计制度,定期对免疫化验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标准要求,并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与协作:密切与临床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的沟通与协作,了解患者的临床情况和需求,为实验提供准确的背景信息,以更好地指导免疫化验的操作和结果解读。

以上是血液透患者免疫化验改进及整改措施的一些建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普通肝素的2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用量的观察

普通肝素的2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用量的观察

普通肝素的2种不同给药途径在血液透析中用量的观察申志祥;陈培培;张悦【期刊名称】《中国血液净化》【年(卷),期】2007(6)11【摘要】目的采用2种不同的首量肝素给药途径进行抗凝,比较两者在血液透析中抗凝效果及所用肝素总量.方法选择江苏省老年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先采用常规普通肝素抗凝法(静脉组).其后改为首量肝素动脉端给药抗凝法(动脉组),根据透析器凝血等级调整肝素用量,直至凝血等级稳定在0级或1级.分别记录2种给药途径所用肝素首量和总量及凝血等级.结果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有显著的优越性(P<0.05);动脉组凝血等级0级由16例增加36例(x2=15.14,P<0.01).64例患者无1例出现透析器凝血等级增加.结论动脉组肝素给药途径能够显著减少肝素使用量,临床应用安全性良好.【总页数】3页(P590-592)【作者】申志祥;陈培培;张悦【作者单位】210024,南京,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南京,江苏省老年医院;210024,南京,江苏省老年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3;R318.16【相关文献】1.普通肝素钠和低分子肝素钠在血液透析中的抗凝效果观察 [J], 张祖凤;罗宇茜;鄢华珍;游美珍2.High Flow TM直型无针密闭式输液接头与普通肝素帽在血液透析CVT中应用效果的对比性观察 [J], 杨静3.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中疗效观察 [J], 杨启君;黄晴雪;曾翠珍4.探讨利用活化凝血时间监测进行血液透析过程普通肝素用量调整 [J], 李旭丹;陈建文;陈妙佩;范思善;毛鸿忠;李亚兰5.血液透析普通肝素抗凝用量的探讨 [J], 孙移;别昕;吴丽英;陈玮;黄祖奕;刘晓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徐薇薇;刘鑫;张萱;石安;向明芳【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22(37)14【摘要】目的检索、评价并总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完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抗凝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系统检索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网、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网站、国际指南协作网、新西兰准则小组、澳大利亚国家健康和医学研究委员会、苏格兰学院间指南网、中国医脉通、美国肾脏病基金会、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欧洲肾脏最佳临床实践、英国肾脏病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国家糖尿病消化与肾脏病研究所、BMJ 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Nursing consult、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维持性血液透析抗凝管理的证据,内容包括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推荐实践、专家共识及系统评价。

结果共纳入文献17篇,包括10篇证据总结,3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3篇推荐实践,包括人员配置、抗凝指征评估、患者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培训、无出血风险患者抗凝,高出血风险患者抗凝等方面汇总23条证据。

结论医护人员可结合所在机构现状,选择性应用证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抗凝管理方案,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总页数】7页(P1255-1261)【作者】徐薇薇;刘鑫;张萱;石安;向明芳【作者单位】四川省肿瘤医院重症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R472.9【相关文献】1.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2.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容量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3.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运动管理方案的最佳证据总结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运动锻炼的最佳证据总结5.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与临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肝素抗凝方式的改进申志祥1,2,邢昌赢1,刘 燕2(1.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肾内科,江苏南京210029;2.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江苏南京210024)摘 要:目的探讨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改进传统静脉端肝素给药方式为动脉端给药,观察两组抗凝效果和肝素用量的差异。

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对照分组,采用静脉端、动脉端两种肝素给药方式,观察抗凝效果、出血情况及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参数的变化,对比两组肝素用量。

结果动脉组首量肝素及肝素总量较静脉组明显减少,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0.05);而治疗前后血室容积、凝血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 >0.05),动脉组凝血等级0级由14例增至31例,与静脉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1)。

结论动脉端肝素给药明显减少肝素用量,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理想的抗凝方式。

关键词:肝素;血液透析;抗凝;动脉端;静脉端中图分类号:R 973.2;R 45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678(2010)06-0410-03The i m prove m ent of anticoagulation by different injective sites of heparin in he m odialysisSHEN Zh-i x iang 1,2,XI N G Chang -y i n g 1,LI U Yan2(1.D epart m ent o f K i d ney D isease ,theN o .1Affiliated H os p ital of N anjing M e d ical Universit y ,Nanjing 210029,China;2.J iangsuH os p it a l o f P rovi n cial Organ i z aticus ,N anjing 210024,China )收稿日期:2010-04-26作者简介:申志祥,男,在读硕士,主治医师,从事肾脏病专业,E-m a i :l sen cexiang @hot m ai.l co m;邢昌赢,男,通信作者,主任医师,从事肾脏病专业,Te:l 025-********,E-m ai:l cyxi ng62@126.co m 。

随着透析技术逐渐改善,透析患者远期生存率逐渐提高,肝素已成为最为普遍应用的抗凝剂之一,但是与低分子肝素相比,其副作用也日益凸显[1],故如何减少肝素用量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

为此我们从改进肝素给药方式入手,寻找减少肝素用量的可靠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5例,其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2~79岁,均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普通肝素进行抗凝,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2~27年,使用一次性P MMA 膜透析器,面积为1.3m 2,碳酸氢盐透析液,每周透析3次,血流量250~300mL /m i n ,透析液流量500mL /m i n ,血液透析开始前予生理盐水500mL(含普通肝素20m g ,125u /m g ,江苏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091022)冲洗透析器和透析管路,均排除使用对出凝血有影响的药物,如华法令、水蛭素、双嘧达莫等。

1.2 肝素给药方式55例患者均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记录两种不同的给药部位所用首剂肝素量及肝素总量。

(1)静脉组:按常规肝素使用方法于血液透析开始前按0.2~0.8m g /kg 从静脉注入,启动透析泵、肝素泵,持续将维持量肝素按4~24m g /h 注入动脉壶。

55例患者肝素用量均已个体化。

(2)动脉组:改进后的肝素使用方法在开始血液透析引血进动脉管路后,立刻将首量肝素注入动脉管路,启动肝素泵,持续将维持量肝素注入动脉壶。

两组均于血液透析结束前1h 停肝素泵。

动脉组根据透析器凝血等级、凝血参数等调整肝素用量。

动脉组肝素调整方法:首次使用新的给药方法时首剂量肝素及维持量肝素均维持原先常规给药方法的剂量不变,连续观察3次凝血等级及凝血参数,从而增加或减少原剂量的20%,直至凝血等级稳定在0或Ñ级,凝血参数维持在目标值范围内,并记录首剂肝素量及肝素总量。

1.3 观察指标(1)抗凝效果:透析器使用时间以及透析器和管路凝血情况分为4级[2]。

0级:无凝血或有数条410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 i nese Journa l o f B i o che m ica l Phar m aceu tics 2010年第31卷第6期纤维凝血;Ñ级:部分凝血或成束纤维凝血;Ò级:严重凝血或半数以上纤维凝血;Ó级:透析器静脉压明显增高需更换透析器或管路凝血。

(2)透析前、透析开始5,120m i n及透析后各时间点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3)透析器血室容积测定:血室容积采用北京伦拿创业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自动复用机测得。

(4)两组患者最终首剂肝素量及肝素总量。

(5)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变化。

1.4统计方法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组间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2.1抗凝效果静脉组0级14例次(25%),Ñ级41例次(75%);动脉组0级31例次(56%),Ñ级24例次(44%),与静脉组相比动脉组患者透析器凝血等级明显下降(V2=10.87,P<0.01)。

2.2凝血指标变化治疗前后,患者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静脉组和动脉组透析前后凝血指标组别APTT/s透析前5m i n120m i n透析后静脉组25.2?2.546.4?6.532.8?4.526.3?1.8动脉组26.5?3.148.1?7.934.9?5.627.1?2.12.3血室容积变化静脉组透析器血室容积为(79.78?5.22)mL,动脉组透析器血室容积为(80.89?2.52)mL;两组血室容积无明显差异(P>0.05)。

2.4静脉组和动脉组肝素用量与静脉组相比,动脉组血液透析中首次肝素及肝素总量均明显减少(P<0.05),见表2。

表2静脉组与动脉组肝素用量组别首剂肝素量/m g肝素总量/m g静脉组25.4?6.950.3?16.2动脉组21.5?7.1144.8?13.51与静脉组比较:1P<0.052.5透析前后肌酐、尿素氮变化动脉组与静脉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静脉组和动脉组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及肌酐组别血肌酐/(L m o l/L)透析前透析后血尿素氮/(mm o l/L)透析前透析后静脉组1123.7?352.3378.2?93.519.9?4.38.2?2.13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时,血液通过管道引出体外,经过透析器弥散交换物质,又通过管道回到体内,如果不用抗凝剂,这一过程可引起机体凝血和血栓形成的变化[3],应用抗凝剂是为了防止血液在透析管路及透析器中凝固,保证体外循环的通畅,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

普通肝素因抗凝作用强大,且价格低廉,是目前国内外血液净化治疗中广泛使用的抗凝剂。

相对于普通肝素而言,低分子量肝素有确切的抗凝作用、出血危险性小、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1],但其价格较高。

普通肝素是一族天然的酸性蛋白多糖,相对分子质量(Mr)3000~56000。

其分子中硫酸根带强大负电荷,可与抗凝血酶Ó(ATÓ)呈1B1结合,并使ATÓ构型改变,而灭活凝血酶、因子Úa、Ùa、Ûa、Üa以及激肽释放酶活性的70%。

同时普通肝素还激活肝素辅因子,发挥抗凝作用[4-5]。

但是普通肝素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可有出血、过敏反应、血小板减少;长期使用可出现骨质疏松、高脂血症及脱发等[4,6],因此最小剂量的应用肝素显得尤为重要。

血液透析过程中,影响凝血的因素众多,如透析膜、血流量和透析液流量的不同,透析器是否复用,透析前透析器和透析管路的冲洗情况等。

本研究中观察对象透析处方均已个体化,均使用膜面积为1.3 m2的一次性P MMA膜透析,血流量在250~300 mL/m in之间,统一对透析前管路及透析器进行预处理。

对血液透析时肝素抗凝监测常用APTT、活化凝血时间(ACT)、凝血时间(C T)。

但ACT的重复性比APTT差,尤其在低血浆肝素浓度时。

而CT操作耗时长,标准化与重复性均较差[4]。

本研究选择APTT作为肝素抗凝的检测指标。

在透析过程中监测不同时间点APTT,根据目标值和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等级调整肝素用量,最终使透析器及透析管路凝血等级在0或Ñ级,比较两组肝素总量及追加用量。

结果显示两组APTT无统计学差异,动脉端给药组比静脉端给药组肝素用量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

同时两组透析器凝血等级及血室容积改变无统计学差异。

以上数据说明在达到相同的抗凝效果下,动脉组肝素用量比静脉组肝素用量明显减少,为理想的肝素给药方式。

同时为避免肝素用量减少影响透析效果,我们监测两组透析前后肾功能改变情况,结果显示两组在肌酐及尿素氮的清除效率上达到相同的效果,结果证实动脉端给药不影响透析效果。

在透析治疗结束后,无一例患者穿刺处压迫时411中国生化药物杂志Ch i nese Journa l o f B i o che m ica l Phar m aceu tics2010年第31卷第6期间较前延长,说明这种给药方式没有增加出血风险。

动脉端给药是如何达到减少肝素用量这一结果的呢?已知凝血反应为瀑布效应,一旦启动将产生逐级放大效应,因此在血液进入透析管路和滤器时充分阻断凝血反应最为重要,因此我们选择在把血液引出体外的动脉端肝素给药,在血液进入透析管路和滤器前充分阻断凝血反应,即能达到最大的抗凝效果[7];同时当从动脉管路给首剂肝素时,高浓度的肝素血液首先接触透析管路及透析器,带强负电荷肝素迅速吸附到管路及透析膜表面,从而大大减少血液中蛋白质分子在管路及透析膜的吸附,减少血小板的活化。

因此选择动脉端肝素给药能有效触发瀑布效应,达到理想的抗凝效果。

由于普通肝素为M r5000~20000的黏多糖蛋白,很少为滤器清除,因此选择普通肝素推荐在透析器前给药,以达到体外抗凝作用强于患者体内抗凝作用的效果。

长期以来,肝素静脉端给药作为常规方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我们通过上述试验证实选择动脉端给药在减少肝素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吴素梅,何劲松.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抗凝中的应用[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3,24(5):254-255.[2]贺鹤群,朱建华,邵亚娣.局部肝素抗凝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中的作用[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2):109-111.[3]SchetzM.Anti coagu lati on i n con ti nuou s renal replace m ent t h erapy[M].//Ronco C,Bell o m o R,G reca L.B l ood Pu ri fi cati on in In-ten si ve C are.Bas e:l C oneri b N ephro,l K arger,2001:132,283-303.[4]王振义,李家增,阮长耿,等.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与临床[M].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83,790-792. [5]Irel and H A,Boisclair M D,L ane D A,et a.l H e m od i alysis andhepari n.A lternati ve m ethods ofm eas uring h epari n and of detecting acti vati on of coagu l ati on[J].C li n Nephro,l1991,35(1):26. [6]M on ch iM,B erhm ans D,Ledoux D,et a.l C irate vs.hepari n for an-ti coagulati on i n con ti nuou s veno-venou s he m ofiltration:ap ros pecti ve rando m ized st udy[J].Inten si ve CareM ed,2004,30(2):260-265.[7]孙雪峰.如何选择血液透析的抗凝治疗方案[J].中国血液净化,2008,7(6):335-337.灯盏花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王望东,宋慧琴,李玲(湖北省新华医院检验科,湖北武汉430015)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