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原卷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学界曾普造认为,我国古代社会停滞以至僵化始于宋代。其实,宋代是个竟争性强、开放性高的社会。传社会是封闭式的固态社会,人们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以及职业具有非运动性,和前代相比,宋代呈现较为明显的社会流动倾向。社会流动是指人们的社会地位以及职业的变动,是社会自我调节的重要机制之一,是社会富有活力与否的业要标志。面对社会流动增大的现实,宋人张載在《经学理窟》中说:‚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貴,明日饥饿。。‛
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士族往往世代为官,这种状况到唐代没有根本性改变。宋代‚朝廷无世臣‛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官民之间可以转化。沈伦原是以教书为业的穷书生,后来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随之中落。宋代政治上的流动与科举改革关系极大。宋代‚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采取弥封、春录等措施,平民子弟仕进的可能性增大。明代学者胡应麟在《华阳博议下》中说:‚五代以还,不崇门阀。‛宋代门第观念相对淡簿,人们更加看重科举和官职,这些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前士歲不還婚、不交往的旧习俗有所改变,出现了‚婚烟不问阀门‛‚所交不限士庶‛(朱熹《增损吕氏乡约》》等新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经济色彩浓重。中唐前后,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更上利者往往‚累千金之得,以求田问含‛,政治权力向经济力量屈服,宋朝政府不得不减少对土卖的限制和千预,作为商品进入流濩领城,土地所有权转换频率加快,以致‚庄田置后频移主‛(刘克庄《故宅》)。苏洵曾感叹:‚富者之子孙或不能保其地,以复于贫。‛商人比田主风险更大,‚有朝为富高,暮为乞丐者‛,达官显宦同样难免。对于经济上的社会流动,宋人概括道:‚富儿更替做。‛
我国古代,人们的身份被固化为四大夷别—士农工商。士列四民之首,商居四民之末。随着商品经济的岌展,四民由四种不同身份波变为四种不同的职业。范仲淹《四民诗》便将四民一视同仁,并为商人鸣不平:‚转货赖斯民。远近日中合,有无天下均。上以利吾国,下以藩吾身。‛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宋代士商相混。苏辙渲染道:‚凡今农工商之家,未有不含其旧而为士者也‛。天下之士多出于商,甚至一身二任。大将张俊既是枢密使,又是临安大酒店太平楼楼主,还经营海外贸易;亦商亦官者,如荼商马季良官至兵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等。
社食流动规模过大,势必造成社会动荡。宋代的社会流动尚属适度,这是宋代既富有活力、又不曾发
生、全国规模的民众反抗事件的重要原因。当然,宋代代的社会流动是有限的,贫者贱者上升的概率不大,远远不是以填平贫富賁贱分化、阶级阶层分野的鸿沟。
(摘编自张帮炜《从社会流动看宋代社会的自我调节与活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张载所说的“今日万钟,明日弃之;今日富贵,明日饥饿”来看,宋朝贫富变化急剧,社会动荡。
B. 宋代改变了前代门阀士族世代为官的现象,人们更加重视科举而不很看重门第,士庶可以通婚有了交往。
C. 我国古代,士列四民之首,商人居四民之末;宋代商人地位有了提高,彻底改变了士尊商卑的传统观念。
D.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士商混潇,商人可以为官,官员也可以经商,有识之士对此提出尖锐批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把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宋代社会进行深入的对比,集中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性强,开放性高的特点。
B. 文章从政治、经济、职业三方面论证了宋代社会流动的情况,与学界对末代社会的认识有明显不同。
C. 文章以原是穷书生的沈伦官拜宰相,去世后家道中落为例,论证了宋代官民身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D. 文章较多引用了典型的、有价值的相关资料,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量。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宋代科举“取士不问家世”“一切考诸试篇”,增大了平民子弟仕进的机会,促进了政治方面的社会流动。
B. 末代的社会流动尽管不能填平贵贱、阶级的鸿沟,但体现了观念上的一些变化,增强了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C. 贫富贵贱处于变动之中,士庶界限趋于消解,宋代社会各阶层的相互流动对社会进步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D. 由于宋朝政府采取了宽松的土地政策,土地作为商品得以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带动了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驮水的日子
温亚军
连队所在的山上离盖孜河有8公里,全连每天吃用的水都要由驴去河边驮。新买回来的驴和原来负责驮水的下士犟上了,在挨了无数鞭子后才勉强驮回两半桶水。连长决定让上等兵去接驮水工作。
第一天早上,上等兵把驴牵出圈,往驴背上搁装水的挑子。驴极不情愿,一把摔了挑子。上等兵也不急,也不抽打驴,驴摔了挑子,他再搁上去,一次又一次,耐心地和驴较量。他和驴都折腾出满身汗,可
硬叫驴没有再往下摔挑子的脾气了,上等兵才牵上驴下山。
8公里在新疆算不了什么,说起来是几步路的事,可上等兵赶着驴,走了近两个小时。下山路上,驴故意磨蹭,上等兵不急不恼,任它由着自己的性子走。到了河边,上等兵往挑子上的桶里装满水后,驴又闹腾开了,几次把挑子摔下来,弄了上等兵一身的水。上等兵也不生气,驴摔下来,他再搁上去,摔下来,再放上去。他一脸的惬意样惹得驴更是气急。直到下午,上等兵才牵着驴驮了两半桶水回到山上。倒下水后,上等兵没有歇息,又牵着驴去驮水。如此折腾到天快亮时,驮够了四趟水,才让驴歇下。
第二天,刚吹起床哨,上等兵就把驴牵出来去驮水。这天虽然也驮到了半夜,可桶里的水基本是满的。一连几天,如果不驮够四趟水,上等兵就不让驴休息,但他没有抽过驴一鞭子。
慢慢地,在上等兵不愠不怒、不急不缓的调教中,驴没了那份暴烈,心平气和得就像河边的水草。上等兵感觉到驴已经真心实意接纳了他,便对驴更加亲切友好了。驴读懂了那份亲近,朝空寂的山中吼叫几声,又在自己吼叫的回声里敲出鼓点一样的蹄音欢快地走着。上等兵感应着驴的欢快,知心地拍了拍驴背,把缰绳往它脖子上一盘,不再牵它,只跟在一边。他又想到该给驴起个名字,兴奋起来,一点没犹豫,就给驴起名‚黑家伙‛。连长喜欢叫兵们这个家伙那个家伙的,驴全身黑色,就该叫‚黑家伙‛。虽然驴不是兵,但也是连队的一员,是他的战友。
渐渐地,‚黑家伙‛熟悉了每天的水要驮回哪里,它总主动走到那里。一天,上等兵在路上耽搁了一下,‚黑家伙‛没有接到叫它停的命令,径自走出好远。待上等兵追到山上,‚黑家伙‛已经把两桶水分别驮到一班和二班的门口,正站着等他喂草料呢。上等兵冲到‚黑家伙‛跟前,‚黑家伙‛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扑闪着大眼睛,等着一个不高兴的表情。上等兵没有骂它,却伸出手抚着它的背,表扬它,‚黑家伙‛兴奋地冲天叫了几声。
有了这一次,上等兵决定让‚黑家伙‛独自驮水回连。在河边装上水后,他对‚黑家伙‛说你自己回吧,‚黑家伙‛就自己上山了。‚黑家伙‛第一次独自上路时,上等兵有点不放心,悄悄跟在后面,远远地看着,他发现‚黑家伙‛稳健的身影,竟是群山中惟一的动点。这惟一的动点,一下子使四周沉寂的山峰山谷多了些让人感动的东西。过了一个多小时,‚黑家伙‛驮着空挑子回到河边。上等兵高兴极了,扑上去亲了它一口,并把自己在河边割的青草奖赏给它。‚黑家伙‛吃着,不停地甩着尾巴,表示它的高兴。
上等兵买回一个铃铛,拴到‚黑家伙‛的脖子上。铃铛声清脆悦耳,陪伴着‚黑家伙‛行走在寂静的山道上。‚黑家伙‛喜欢这铃铛声,离上等兵越来越近,步子也越来越快,铃铛声也越加响亮,远远地传到盖孜河边。
为了打发‚黑家伙‛不在身边的时间,上等兵带上了课本,在河边复习功课,他心里一直做着考军校的梦呢。复习累了,他背着手在草地上散步。他想到考上军校后,会和‚黑家伙‛分开,心里一阵难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