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既放,游于江潭”“楚威王闻庄周贤”比较阅读及答案翻译
辛弃疾《水调歌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②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③。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释】①三山:指福州。
②楚狂:指春秋时楚国狂人接舆。
接舆曾在孔子面前唱歌,嘲笑他政治上到处碰壁。
③“门外”二句:语出《楚辞·渔父》“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子年辛弃疾以福建提点刑狱被召,由福州赴临安,在新知好友为他饯行的宴会上作此词。
B.词的开头,将《长恨歌》和《短歌行》化入诗句,向友人倾吐爱情的失落和渴求知己之情。
C.词的上阕,委婉地表达了怀才不遇之悲以及洁身自好、勤修美德、不随世俗俯仰的决心。
D.词的下阕,前三句表露出用世与遁世的矛盾,接着谴责了是非不分,轻重颠倒的病态社会。
2、辛弃疾的词善于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
请结合最后两句,加以分析。
答1、B.“词的开头,将《长恨歌》和《短歌行》化入诗句,向友人倾吐爱情的失落和渴求知己之情”错误。
上片一开头,是以悲歌长吟的语调,说明自己有宣泄不完的重重怨恨;只能长话短说,把它剪裁成这首小歌词。
并非化用《长恨歌》与《短歌行》。
也并非抒发爱情的失落与渴求知己的心情。
故选B。
2、①“富贵非吾事”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
委婉地表达了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无意富贵绝不妥协的态度。
②“归与白鸥盟”化用了黄庭坚《登快阁》中的“此心吾与白鸥盟”。
表现了词人清高自首的态度,以及厌弃官场,向往归隐的意愿。
译文长恨啊!实在更长恨!我把它剪裁成《短歌行》。
及时唱歌行乐吧!什么人了解我,来为我跳楚舞?听我唱楚狂人接舆的《凤兮》歌?我在带湖既种了九畹的兰花,又栽了百亩的蕙,到了秋天可以吃菊花的落花。
《楚辞·渔夫》习凿齿《襄阳耆旧记》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1—14题。
(14分)(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选自《楚辞·渔夫》)(乙)宋玉者,楚之鄢人也,故宜城有宋玉冢。
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①。
景差惧其胜己,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玉让其友,友曰:“夫姜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美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亲.。
言子而得官者我也,官而不得意者子也。
”玉曰:“若东郭狻者,天下之狡兔也,日行九百里,而卒不免韩卢②之口,然在猎者耳。
夫遥见而指踪,虽韩卢必不及狡兔也;若蹑迹而放,虽东郭狻必不免也。
今子之言我于王,为遥指踪而不属耶?蹑迹而纵泄耶?”友谢.之,复言于王。
玉识音而善文,襄王好乐而爱赋,既美其才,而憎之仍似屈原也。
曰:“子盍从楚之俗,使楚人贵子之德乎?”对曰:“昔楚有善歌者,王其闻欤?始而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中而曰《阳阿》《采菱》,国中属而和之者数百人;既而曰《阳春》《白雪》《朝日》《鱼离》③,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十人;含商吐角④,绝节赴曲,国中属而和之者不至三人矣,其曲弥高,其和弥寡也。
”(选自晋·习凿齿《襄阳耆旧记》)【注释】①景差:景差(chā),战国楚辞赋家。
②东郭狻、韩卢:《战国策》有个“韩卢逐狻(s uān)”的故事:传说中跑得最快的狗叫韩卢,跑得最快且狡猾的兔子叫东郭狻。
一天,韩卢追逐东郭狻绕三山跑了五圈,最后都累得不能动弹。
③《下里》《巴人》《阳阿》《采菱》《阳春》《白雪》《朝日》《鱼离》:都是乐曲名。
苏轼《屈原庙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苏轼《屈原庙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屈原庙亦称屈子祠,现辟为屈原纪念馆,位于汨罗城西北玉笥山顶。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苏轼《屈原庙赋》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欢迎阅读。
屈原庙赋苏轼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
览江上之重山兮,曰惟①子之故乡。
伊②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
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
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③之为难。
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湍。
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
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
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④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
生既不能力争而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
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
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⑤教之以上诉。
历九关⑥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
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⑦。
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
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
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存。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
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
变丹青于玉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
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
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之道,岂必全兮。
全身远害,亦或然兮。
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
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
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曰惟:句首语气词。
②伊:助词,无义。
③处死:处理死的方式。
④退默:引退隐居。
⑤冯夷:河伯。
⑥九关:九重天门。
⑦中浦:水滨。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贤者畏讥而改度兮度:度量B.黾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黾勉:勉励C.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区区:一心一意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要:总结【答案】A度:准则。
1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浮扁舟以适楚兮又申之以揽茝B.人固有一死兮固前圣之所厚C.独为其难兮芳菲非其弥章D.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答案】B。
A来,连词;因为,连词。
C代词;助词,不译。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至于江滨,被①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②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③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注]①被:通“披”。
②渔父: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官职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拘泥。
推移:变迁,转移。
⑥鋪:吃,食。
糟:未清带滓的酒。
啜:尝,饮。
醨:淡酒。
⑦瑾、瑜:都是美玉名。
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清白,高洁。
⑨汶汶(mén):污浊的样子。
⑩皓皓:洁白,光明。
温蠖:尘垢。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屈原和渔父的这番对话,你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人不能与浊世同流合污。
3.屈原表现出坚守操守的高风亮节;渔夫回避矛盾,逃避现实,与屈原相形见绌。
(言之有理即可)有关学习语文的方法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渔父”
【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搅浑)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吃)其糟(酒糟)而啜其醴(淡酒)?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洁净),受物之汶汶(玷辱)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锣?(打桨)而回去,实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肢。
”遂回去无复与言。
(1)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屈原和渔父各自的处世态度。
(3分)
屈原:不论世人怎样污秽,始终保持高尚,绝不同流合污。
渔父:随波逐流,或有效率做人,随机应变,精妙利用外物
(2)请就渔父的处世观念,结合当今现实,写一段评论文字。
(200字左右,9分)
参照观点:不容随波逐流//应当随机应变,精妙利用外物//必须学会适应环境//留存自身,待机而动(评分时侧重于文理,观其与否谈到现实)。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涉江□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淹回水而凝滞淹:停留B.吾方高驰而不顾方:刚刚C.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乘:登,指登岸D.云霏霏其承宇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解析:B.方:正在。
答案:B9.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衬托出其高洁的品质。
10.“入溆浦余儃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写诗人因地点生疏迷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出他对前途渺茫,感到惶惑苦闷的心理。
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
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楚威王闻庄周贤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文,解答问题。
(12分)楚威王闻庄周贤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
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②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③,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注释】①孤豚:小猪②亟:通“急”,赶紧③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羁:羁绊、束缚小题1:解释加线的词语(3分)⑴ 使使千金迎之()()⑵ 子亟去()小题2:翻译句子(3分)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小题3:庄周拒绝楚威王的根本原因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小题4:本文表现了庄周的思想意志,请选出下列理解恰当的()(3分) A.不愿像牲口那样被宰杀而成为祭品。
B.不稀罕千金重利和卿相尊位。
C.保持个人节操,不与“有国者”同流合污。
D.追求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参考答案:小题1:(1)派遣使者(2)离开小题2:即使(我)想做一只小猪,难道能如愿吗?小题3:快吾志小题4:DC小题1:试题分析:“使”在古文中用作名词“使者”和动词“派”“出使”;“去”为古今异义字词,古义为“离开”。
小题2:试题分析:“岂……乎”,是古文中常见的.反问句式,意为“难道……吗”,“虽”与现代义不同,意为“即使”,“可”为“能”,“愿”,名词当动词用,意为“如愿”。
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最后一句理解,庄周决心“终身不仕”,为的是生活的平静心情舒畅,即“快吾志”。
小题4:试题分析:抓住关键句“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理解庄周洁身自好,寻求独立人格的思想。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
【初中诗歌阅读】初中诗歌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初中诗歌屈原《涉江》阅读答案及翻译涉江□屈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佩宝璐。
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之所居;山峻高而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其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傺,忽乎吾将行兮。
8.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淹回水而凝滞淹:停留B.吾方高驰而不顾方:刚刚C.乘鄂(è)渚(zhǔ)而反顾兮乘:登,指登岸D.云霏霏其承宇霏霏:云气浓重的样子解析: B.方:正在。
答案:B9.诗人细致地描写他的奇特服饰“带长铗”,“冠切云”,“被明月”,“佩宝璐”,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衬托出其高洁的品质。
10.“入溆浦余?徊兮,迷不知吾所如”,写诗人因地点生疏迷路,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出他对前途渺茫,感到惶惑苦闷的心理。
屈原《离骚》(节选)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
屈原《离骚》(节选)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屈原《离骚》(节选)试题阅读答案及原文,欢迎大家分享。
阅读屈原的《离骚》(节选),完成(4)—(6)题昔三后①之纯粹②兮,固众芳之所在。
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③夫蕙茝④!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
何桀、纣之昌被⑤兮,夫唯捷径以窘步⑥。
惟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⑦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⑧。
荃⑨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谗以齌怒⑩。
余固知謇謇⑾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⑿之故也。
曰黄昏以为期⒀兮,羌⒁中道而改路!(选自《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注解】①三后:指禹、汤、文王三个贤明的君王;②纯粹:品行完美,没有杂质;③纫:佩戴;④蕙茝:蕙和茝(chǎi),香草名,与前面的芳、申椒、菌桂等均为芳草、嘉木;⑤昌被:狂妄放肆,被通披;⑥窘步:寸步难行;⑦皇舆:君王坐的车,喻国家;⑧踵武:足迹;⑨荃:香草名,喻楚怀王;⑩齌(jì)怒:盛怒;⑾謇謇(jiān):忠诚正直;⑿灵修:指楚怀王;⒀期:婚期,喻君臣亲密合作;⒁羌:语气词。
(4)节选部分前3小节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是怎样运用的?请具体说明。
(5)诗中的屈原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6)结尾两小节表达了屈原的什么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及解析(4)对比手法。
①拿三个贤明的君王和两个昏庸的暴君桀、纣作对比。
②贤君品行完美,身边围绕着众多贤臣;昏君放肆妄行,被奸邪的小人包围。
③贤君遵循正道,大路畅通;昏君贪走便道,寸步难行。
(5)①忠诚正直,不怕招来祸患;②追随前贤,为国奔走效力;③忧虑国事,不顾个人安危。
(6)表达了屈原忠于楚国却报国无门,为此深感无奈、痛惜、愤懑的思想感情。
屈原一心为国,赤胆忠心,苍天作证,但楚怀王却违背了当初君臣亲密合作的约定,中途疏远屈原,使屈原志不得伸,他为此无奈而痛惜。
楚江怀古阅读答案5篇
楚江怀古阅读答案楚江怀古阅读答案5篇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楚江怀古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楚江怀古阅读答案1马戴①露气寒光集,微阳②下楚丘③。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④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⑤不见,竟夕自悲秋。
(选自《图解唐诗三百首》)[注]①宣宗大中初年,马戴因直言获罪,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县尉。
②微阳:微弱的日光。
③楚丘:指湘江两岸的山丘。
④广泽:广阔的水泽。
⑤云中君:云神,是屈原《云中君》一文凭吊的对象,屈原以此表现出对云神的乞盼、思念。
16、选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4分)1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楚江怀古阅读答案:16、诗的前四句用“露气”“寒光”“微阳”“猿猴”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傍晚洞庭湖畔凄清肃杀的秋景图。
17、云神始终不肯降临,使“我”终夜苦思,独自悲秋。
尾联通过屈原凭吊云中君这一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明君的渴盼,也隐含着自身怀才不遇的悲伤。
楚江怀古阅读答案2楚江怀古①马戴其二惊鸟去无际,寒蛩鸣我傍。
芦洲生早雾,兰湿下微霜。
列宿分穷野,空流注大荒。
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其三野风吹蕙带,骤雨滴兰桡。
屈宋魂冥寞,江山思寂寥。
阴霓侵晚景,海树入回潮。
欲折寒芳荐,明神讵可②招。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贬为龙阳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
②讵可:岂可。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二》一、二联写景,“芦洲”点明地点为江畔,“早雾”“微霜”点明时间为秋晨。
B.《其二》颈联的景象雄浑阔大,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C.《其三》首联中“蕙带”“兰桡”两个意象沿用了《离骚》的“芳草美人”的写作传统。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转变思想、获取学问。
所以才会是考试的必考题。
下面是我整理的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至于江滨,被①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②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③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注]①被:通“披”。
②渔父: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官职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拘泥。
推移:变迁,转移。
⑥鋪:吃,食。
糟:未清带滓的酒。
啜:尝,饮。
醨:淡酒。
⑦瑾、瑜:都是美玉名。
此处比方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清白,高洁。
⑨汶汶(mén):污浊的样子。
⑩皓皓:洁白,光明。
温蠖:尘垢。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缘由,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屈原和渔父的这番对话,你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人不能与浊世同流合污。
3.屈原表现出坚守操守的高风亮节;渔夫回避矛盾,躲避现实,与屈原相形见绌。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
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在我们的学习时代,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那么问题来了,你还记得曾经背过的文言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屈原至于江滨文言文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屈原至于江滨,被①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②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③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鋪其糟而啜其醨⑥?何故怀瑾握瑜⑦,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⑧,受物之汶汶⑨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⑩乎?”[注]①被:通“披”。
②渔父:捕鱼者,渔翁。
③三闾大夫:官职名,本文中代指屈原,因他曾任此职。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拘泥。
推移:变迁,转移。
⑥鋪:吃,食。
糟:未清带滓的.酒。
啜:尝,饮。
醨:淡酒。
⑦瑾、瑜:都是美玉名。
此处比喻高尚的品德。
⑧察察:清白,高洁。
⑨汶汶(mén):污浊的样子。
⑩皓皓:洁白,光明。
温蠖:尘垢。
1.对于“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原因,屈原和渔父的看法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屈原以“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说明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屈原和渔父的这番对话,你有何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屈原: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渔父: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人不能与浊世同流合污。
18渔父(已精心校对、排版,无任何错误,附参考答案)
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不复与言。
1.给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憔悴..()餔.糟()歠醨..()汶.汶()三闾.()鼓枻.()莞.尔()2.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形容枯稿..者必振衣(新沐:刚洗完澡)..(枯稿:枯瘦) B.新沐C.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 D.宁赴常流..而葬于江鱼腹中耳(常流:经常流动)3.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
今指知道变通)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
今指高高举起)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于世俗) B.鼓.枻而去(鼓:敲打)C.遂去.,不复与言(去:前往某地)D.何故至于斯.(斯:这,这个地步)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安能以.身之察察安能以.皓皓之白B.渔父莞尔而.笑则噪而.相逐C.沧浪之.水浊兮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D.子非三闾大夫与.不复与.言6.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因果)C.何不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D.涵淡彭湃而.为此也(连词,表因果,因而)7.阅读课文,体会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一位形象,他是谁?是怎样一位形象?为何要塑造这一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章采用了什么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参考答案1.答案略。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师伐秦。
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魏闻之,袭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
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
”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
”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眛。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
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
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怀王怒,不听。
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过之。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节)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甚任之任:信任B.乃令张仪佯去秦去:离开C.仪与王约六里约:大约D.欲与怀王会会:会面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分)
【甲】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①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食其糟而饮其醨②?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③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注释】①淈(ɡǔ):搅浑。
②醨(lí):薄酒。
③汶(mén)汶:污浊。
【乙】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千金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养之数岁,衣以彩绣,以入太庙。
当是时,虽欲为孤豚①,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②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
【注释】①孤豚:小猪。
②有国者:掌握国家政权的人。
15.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屈原既.放()
(2)形容
..枯槁()
(3)许.以为相()
(4)衣.以彩绣()
16. 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3分)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7.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2分)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牲乎?
18.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战国时代,同在楚国待过,同为浪漫主义文学家,但其思想性格迥异。
结合两文内容,谈谈他们在思想性格方面存在的差异。
(4分)
阅读答案:
15. (1)已经(2)形体容貌(3)答应(4)穿(衣服)
16. 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17.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用的猪、牛、羊吗?(句式特点1分,“牺牲”解释1分)
18. 屈原被流放,渔父劝他随波逐流,而屈原宁可“赴湘流葬鱼腹”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人格不受玷污。
可见他是个爱国忧民、洁身自好、刚正不阿、甘愿为理想献身的积极入世者。
庄子说:“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曳尾于污渠之中而自快,不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表现了他崇尚自然,淡泊功名,对统治者抱着反抗、疏远的态度,力图在乱世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为的精神和自由的个性。
(屈原、庄子的思想性格各2分。
结合文本内容1分,分析言之有理1分,不求面面俱到)
【甲文参考译文】屈原已经被放逐,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沿江水之畔边走边吟叹。
(他的)脸色憔悴,容颜干枯,体形消瘦。
渔翁见(此情景),就问他说:“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般地步?”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在沉醉之中,只有我一人清醒。
所以(我)被流放。
”
渔翁说:“圣明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拘泥,能够适应世俗潮流而相应变化。
(既然)整个世界都混浊了,(你)为什么不跟随潮流,追逐波浪呢?(既然)世人都已经沉醉了,(你)为什么不跟着吃些酒糟,喝点薄酒呢?为什么偏要怀
抱美玉般的高尚品性,却自取被放逐的下场呢?”
屈原说:“我听人说:刚刚洗过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尘土;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会抖掉衣服上的尘土。
(作为高尚的人,)怎么能让清白的身体去蒙受外界昏黑的熏染呢?(我)宁肯投入江水,葬身江里的鱼腹之中,怎么能让(我)皎洁的灵魂去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乙文参考译文】楚威王听说庄周贤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财物去聘请他,答应让(他)出任(楚国的)宰相。
庄周笑着对楚国使臣说:“千金,确是厚礼;卿相,确是尊贵的高位。
您难道没见过祭祀用的猪、牛、羊吗?喂养它好几年,给(它)披上带有花纹的绸缎,把(它)牵进太庙(去当祭品)。
在这个时候,即使(我)想做一只小猪,难道能如愿吗?您赶快走吧,不要玷污了我。
我宁愿拖着尾巴在小水沟里自得其乐,也不愿为国君所束缚。
(我)终身不做官,来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