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商业银行改革

合集下载

浅谈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改革和发展

浅谈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改革和发展

浅谈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改革和发展摘要:对公业务依然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

尤其在利率市场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大型企业直接融资不断增加、小企业日益成为银行贷款新增主力的新情况下,如何不断创新对公经营模式,保持组织模式应有的张力,是当前商业银行不得不面临和迫切需要破解的难题。

本文在分析了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论证了对公业务对于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革的要求、目标,最后给出了一些改革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改革发展引言2006年开始,根据世贸协议我国金融市场对国外金融机构全面开放,外资银行可以向境内居民提供人民币服务,这使外资银行与国内商业银行站在了同样的起跑线上,并且外资银行凭借其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新颖的服务模式、优质的产品创新能力,对国内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冲击。

而且,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已经取得成效,国内银行的存在形式不再局限于政策性银行和专门银行,各种商业银行纷纷出现,丰富了市场环境,也增加了银行对公市场的竞争强度。

还有,我国改革开放取得良好成效,企业整体实力和发展规模得以提升,并且融资渠道的拓宽,企业对于商业银行的依赖度下降,对银行的多样化和专业化需求增多,对公客户的流失率明显提高。

在这种新的市场情况下,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成为摆在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新课题。

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的重要性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在商业银行业务构成中,对公业务是最重要的部分,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

对公业务在商业银行中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利差收入是商业银行利润主要来源,对公贷款是产生利差主要部分,对公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利润影响巨大;(2)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来源于对公业务;(3)公司客户的存款,是商业银行负债的最重要基础,这些存款因为多属于企业日常经营周转资金,多是以活期存在,资金成本较低,更有利于利差的产生,增大银行收益。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 国有商业银行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面 临高层次人才短缺的挑战。
不良贷款率较高
在股份制改革之前,国有商业银行存 在不良贷款率较高的问题,给银行的 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带来挑战。
股份制改革实践的经验和教训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 水平。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商业银行应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培 养和引进力度,提升员工素质和服务水平。
强化风险意识
在股份制改革过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应强化风险 意识,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确保 资产质量和安全。
持续创新和完善
国有商业银行应持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产品 和服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经济环境 。同时,应加强与国内外同业的合作与交流,吸 收借鉴先进的经验和技术。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实 践与思考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9
目录
•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 景和意义
•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实 践和经验
•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成 效和影响
目录
• 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 思考和建议
• 结论
01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背 景和意义
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和发展
1 2 3
国有商业银行的起源
国有商业银行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作为国家金 融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支持国家经济发 展的重要任务。
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历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从专 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转型,逐步实现市场化运作 。
国有商业银行的现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国内外均具有较大的影响 力,资产规模和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改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具
体的股改进程如下:
1. 首次试点:1985年,中国决定对外开放金融市场,首次试
点引入外资,允许外资银行设立代表处。

2. 股份制改造:1993年,中国决定开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
制改造试点,首先是中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试点银行。

3. 股票上市:1996年,中国出台《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试点政
策整顿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暂行通知》,决定对改革试点银行实行股票上市。

4. 平衡多元化股权:股改过程中,政府逐步减少对商业银行的直接持股比例,引入外资、境内机构投资者等,以平衡多元化股权。

5. 三部委征求意见:2018年,中国证监会、银行业监督管理
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设立适用法人治理股权结构的商业银行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改革。

6. 金融混业改革:2019年7月,中国发布《关于深化金融供
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金融混业改革举措,推动银行业的股权结构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改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试点引入外资、股份制改造、股票上市,到平衡多元化股权、征求意见、金融混业改革等。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也为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推动力。

银行运营管理改革方案

银行运营管理改革方案

银行运营管理改革方案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金融行业的日益竞争,银行运营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环境,银行需要进行运营管理改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文将提出一套银行运营管理改革方案,以应对当前的挑战。

2. 问题分析银行运营管理中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如:低效的工作流程、高成本的操作、信息孤岛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银行的效率低下、客户体验差、风险控制困难等。

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改革。

2.1 流程优化首先,银行需要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

通过分析和评估现有流程,找出其中的瓶颈和不必要的环节,再设计出更加高效的流程。

这样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2 技术应用其次,银行需要充分应用现代技术来改进运营管理。

例如,构建一个集中管理的信息系统,将各个部门和业务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同时,应该提供自助服务设施,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方便客户进行各种操作,减少人工干预。

2.3 人员培训另外,银行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员工是银行运营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

因此,银行应该加强培训计划,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3. 解决方案基于上述问题分析,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来改革银行的运营管理:3.1 流程优化针对现有的流程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流程重组和简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工具,如流程管理系统、工作流程自动化软件等,提高流程效率。

•建立流程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2 技术应用在技术应用方面,可以考虑以下措施:•建立一个集中的信息系统,将各个部门和业务进行整合。

•提供自助服务设施,如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方便客户进行各种操作。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客户需求和行为,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推荐。

3.3 人员培训在人员培训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设立培训机构,为员工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

银行业的改革方案与创新建议

银行业的改革方案与创新建议

银行业的改革方案与创新建议一、银行业改革方案1.1 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应推动银行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

银行应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决定贷款和存款利率,逐步实现利率自由形成。

此举有助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并推动我国金融体系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1.2 完善监管机制为保证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营,在银行监管方面需要做以下方面工作:(1)强化资本监管:鼓励金融机构增加资本金比例,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2)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通过设置宏观审慎政策指标,对风险系统性问题进行预警和控制。

(3)加强内外部监管协调:各级监管部门间要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合力,避免盲区及信息壁垒。

1.3 推进数字化转型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应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建设智能银行,提升客户体验和运营效率。

(1)发展移动支付:银行要积极推广移动支付技术,在便携性和安全性方面做到更好。

(2)加强数据管理和风险控制:建立完善的数据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进行风险控制和金融创新。

1.4 提高金融服务质量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银行业应不断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具体措施包括:(1)拓宽金融产品线:根据客户需求开发多样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

(2)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加强员工培训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二、银行业创新建议2.1 推动区块链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透明、防篡改等特点,可用于提高交易的安全性和效率。

银行可以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跨境支付、信用证等领域,以提供更快捷、安全的服务。

2.2 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建设云计算平台,银行可以降低IT成本,提高系统的弹性与可扩展性。

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银行可以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精准推荐产品,并优化风险管理。

2.3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学习技术,银行可以开发智能客服系统,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

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一、我国国有银行改革进程的历史回顾作为经济整体改革的重要内容,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长期、渐进的改革过程。

早在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就指出:“银行要成为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的杠杆,要把银行真正办成银行。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国有商业银行拉开了改革的序幕。

可具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国家专业银行分设(1979~1993);(2)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1994~2002);(3)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2003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选择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简称两家试点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试点。

此次股份制改革,将从根本上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实现国有商业银行从传统体制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历史性转变。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1.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然自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股份制银行在世界各国商业银行组织体系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企业组织,股份公司制度符合逻辑的成为商业银行最佳企业制度形式。

2.股份商业银行制度有利于改善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使国有银行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实现真正的企业化、商业化、市场化经营,就要改革国有银行的产权制度,引进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使行长对全体股东负责,而不是只对政府负责,股份商业银行制度形成了有效的多元化产权约束机制,解决了因产权结构单一造成经营风险高度集中的问题。

3.股份制改造是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市场化路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银行资本金来源只有依靠政府财政,更多的资产来自于存款、金融债、中央银行贷款等负债。

由于我国财政资金的紧张,国家银行的资金运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财政性的功能。

同时,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大,其经营风险因素也日益增大。

在国有独资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风险达到一定程度后要由存款户或国家来承担,最终是由国家通过多发行货币的方式解决。

因此,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形式,可以开辟新的资本来源渠道,分散银行的经营风险,有利于恰当调整银行、企业和居民之间的旧的债权债务关系。

专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介绍

专题—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介绍

国有商业银行规模及市场份额
口径 详细 内容 资产 工行 农行 建行 中行 合计 占比 52530 35570 39089 35192 162381 57% 境内外(亿元) 资产负债 负债 50801 34739 36984 33331 155854 56% 存款 45656 29982 31541 29620 136799 61% 境内外(亿元) 存贷款 贷款 33836 22766 21556 21202 68908 56% 03年 1730 831 1864 1861 6389 60% 境内外(亿元) 所有者权益 同比 -153 26 -333 792 332 3.33%
国有商业银行与国际大银行 相比存在的差距
(一)公司治理方面的差距 (二)资产质量方面的差距 (三)资本充足方面差距 (四)人均利润方面差距 (五)工作方式的差别
(一)公司治理方面的差距
•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单一,导致银行效率低 下 • 国有独资、垄断、准财政行为、政府干预、官 本位激励,按行政区设分支机构。工行和农行 没有法人治理结构,尽管中建两行已经通过股 份制改革,根据《公司法》和《商业银行内部 控制指引》的要求,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治 理的组织框架,但在股东所有权的行使、董事 会效率评价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 两行的董事会没有权利任免行长(董事长和行 长都由中组部任命)
(三)标本兼治的考虑
• 此次改革一开始就确立了标本兼治的 改革思路,在财务重组的同时,专门 下发了《关于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公司治理改革与监管指引》,确立 了公司治理结构改革十个方面的内容, 并确立了三大类七项考核指标,按季 对两家试点银行实行严格考核,确保 公司治理改革取得实效。
(四)符合中国国情的考虑
•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充实银行资 本金,是财务重组的重要任务。 财务重组包括银行内部的自身重 组和国家给予其的财务支持,国 家注资是对国有商业银行财务重 组的重要方式,即运用国家资金 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进行重组改制。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几个问题首先感谢IIF组织者对我的介绍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此次IIF的春季例会和大家交流对于中国金融市场、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的看法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问题大家比较关注我想在今天上午各位发言人所讲内容的基础上谈几点个人看法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与任何领域的改革一样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需要一些条件应该说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从某种程度上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不利因素变成了有利因素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提高了中国社会各界对于银行体系稳健经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了对金融体系脆弱性可能带来的巨大的金融风险的认识坚定了决策层改革国有银行体系的决心中国顺利渡过亚洲金融危机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实现了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更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持续增长所带来的资源优势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更具有可行性另外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提示监管机构和国有商业银行开始高度重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比危机之时下降了近50%回顾2002年第四季度和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国有银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一度成为国外各媒体关注的焦点问题国外财经杂志和报刊包括《时代周刊》、《商业周刊》、《经济学家》和《远东经济评论》等都有重头文章讨论中国的巨额不良资产可能危及经济持续增长一些人还估计如果按照贷款的科学分类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可能超过50%继而对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失去信心影响外资进入中国金融业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实际情况要好很多目前中国国有银行的改革已逐步进入实质性阶段国有银行的经营业绩在不断改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国有银行不良贷款比例每年以3至5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中央银行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以及构成进行过调查分析表明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不善所造成的不良贷款在整个不良贷款中所占比例并不高根据中央银行的调查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历史形成主要来自于政府干预较多、法律环境薄弱、国有商业银行客户群管理不善等原因具体来看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约3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受到各级政府干预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干预所导致;约30%的不良贷款是对国有企业的信贷支持所形成的;约1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内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以及一些地区执法力度较弱所导致;约有10%的不良贷款是政府通过关停并转部分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包括军工产业)所形成总的来看仅有20%的不良贷款是由于国有银行自身信贷经营不善所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原因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都得到了重视在一些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首先政府已经基本放弃了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政府部门已经从法律角度明确了商业银行决定贷款的自主性其次从政策规定来看在20世纪80至90年代针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指引中曾经明确说过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对国有企业实行信贷支持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政府已经逐步放弃了这种指导思想目前国有银行已没有义务向国有企业发放贷款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发放的贷款中超过50%的贷款是向非国有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及居民个人(包括住房抵押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发放的第三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一些国有大型企业逐步成为上市公司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也为商业银行解决不良资产比例过高的问题带来了可能第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不具备一部完备的《破产法》有关金融贷款案件在部分地区存在判决不公的争议在部分地区还存在执法不严地方政府干预司法的现象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法律法规包括《破产法》、《证券法》和《公司法》等正在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之中总体来看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总体规模较大但是比较而言由于国有商业银行自身原因形成的不良贷款比重并不过高改革是有希望的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初步进展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改革中所处的次序问题始终是一个改革的战略选择问题需要历史地分析改革早期我们拿出财政和金融资源优先使用到农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对外经济改革方面通过让利方式促进上述领域的改革各个领域的改革需要消耗相当多的资源当财政资源很紧、体制上又缺少灵活性时主要就是金融业承担了改革的成本其后果之一就是在银行业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金融改革滞后无疑当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我们就应该把改革的重点转到金融行业解决这些历史包袱回顾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进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在1998年通过财政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不足1999年至2000年通过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将不良资产进行部分剥离二是动用现存资源进行不良资产的核销其中用于核销不良资产的资金主要包括准备金、拨备前利润和原有的资本金和不良资产规模相比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备金覆盖率偏低如果按照贷款的五级分类其准备金尚不足以弥补损失类贷款因此客观上需要动用资本补窟窿从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性利润来看运用部分利润逐步弥补准备金的不足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通过这几种方式两家试点银行将基本上核销掉历史上的贷款损失三是动用部分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注资国有商业银行应当说注资只是整个商业银行改革步骤中的一步如果要想把国有银行真正转变成商业银行还需要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上市公司的要求对国有银行内部的资产继续进行全面清理完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和公司治理在新条件下防止出现过量的新的不良资产保证新注入的资金要有良好的收益和回报此外监管机构也将强调对资本充实率的监管并关注如何在机制上确保不再有新的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发生总的来看只有通过目标明确的股份制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才有可能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才有可能取得实效三、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可能存在的争议在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过程中可能存在多方面的争议我想就两点争议讲一下我的看法其它争议还可等问答时再讨论(一)当前是应该通过加强管理还是应该通过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造来推进应该说这一争议是改革方案选择中讨论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应先抓企业管理在抓好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再考虑进行股份制改造回顾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我们不难发现类似的争议即问题是出在管理还是出在企业机制上是用人问题还是体制问题如果企业领导人不行通过更换管理层的方式银行经营是否能够得到根本好转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定时间的效益积累进行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是否可行多年的经验表明从这种思路出发国有企业改革的效果并不乐观究其根源国有机构的问题并不仅在于科学管理不够而是有着更为本质的机制问题为此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如果比较一下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不难发现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存在的高度雷同性如果过去说国有企业像政府机关是某种程度上“准官僚体制”;而国有商业银行则更像是一个政府部门不像商业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在人事制度、报酬制度、职工福利、社会保障以及内部激励机制上都存在明显的行政级别制度和严重的官本位国有商业银行的负责人决策权也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市场化经营基层储蓄网点的吸储员工和业务发展所需要的具有较高风险控制能力的信贷人员在责任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在报酬上并无明显差别内部激励的不足加上外部压力的不足如仅仅依靠加强管理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恐怕时间会拖得很长党的十六大文件中明确肯定了股份制改造的方向要通过改变公司治理结构来真正改变企业的运行机制该思路同样适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就其本质而言也是国有企业的改革(二)是否应积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转变为公众控股的上市公司一种观点将上市误解为改革的最终目标认为上市的目的在于满足融资的需要以补充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不足以解决管理层的内部激励问题应该看到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目的不仅如此上市只是改革步骤中的一个阶段如果按照进程划分也仅仅是处于整个改革过程中的前半阶段事实上既然国家有能力为国有商业银行注资则上市主要不是为了筹资不是为了解决激励问题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建立一整套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强调投资者利益彻底打破国有商业银行的“准官僚体制”改变“官本位”的经营目标通过合理的绩效激励机制、充分的风险控制和资本约束将国有商业银行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上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步骤其关键还在于解决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来自其他部门的机关化约束的问题例如商业银行的税收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商业银行的税收存在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规定税收部门也承认这一点但因要改的税种税率很多总要排个先后在国有商业银行真的面向资本市场和公众投资者之前改革国有商业银行的税收制度就很难排上议事日程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倒计时计划这些问题的解决才可能摆上日程在人事、福利、社保、经营自主权等方面也与此类似只有当国有商业银行面临上市的紧迫性时各个部门的协助配合及相应变革才会成为当务之急事实上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力没有哪个主管部门会主动放弃手中的权利改革的进程就可能延长从广义的公司治理来看商业银行业务运作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增大透明度和提高公众监督的力度通过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满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上市为真正的公众监督创造了条件因此政府注资的意义并不仅仅是为了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而是为了建立一个新的高效率运用储蓄的金融中介机制因此从更实质的意义看只有通过上市通过施加足够的外部压力才有可能真正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切实切断机关化运行机制保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后所发生的变化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些大型国有企业在公开发行股票上市之前也同样是机关化的所有者缺位导致了大量的内部人控制和企业经营效率低下以及业绩较差的情况在股份制改造和上市之后对于企业的监管不再停留在政府主管机构的层面上上市后来自境内外公众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来自境内外证券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迫使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业务经营、市场战略方面必须更多考虑股东利益应该说如果没有股份制改造没有上市的外部压力没有战略机构投资者和公众投资者的监督没有独立董事的引入内部改革压力恐难以形成改变机制的力量如果不通过上市不通过调整股权没有充分的外部监督和外部压力改革恐怕难以取得实效商业银行也是一样的在其上市后必须接受股东、监管机构、公众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监督必须进行详尽的信息披露必须在健全的会计准则基础上充分考虑股东利益因此通过推动上市才有可能促成规则的整体改变强化公司治理真正有效防止出现改革中反复出现的“进一步退两步重走回头路”的现象四、银行改革的展望潜力与困难从有利方面看虽然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工程的运用还并不复杂但是在整个融资结构中间接融资所占比重很大我国M2与GDP的比重接近200%加上中国市场中巨大的人口优势都将会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传统业务、开创新品种包括中间业务、跨市场金融产品业务、消费信贷、抵押贷款等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从利率结构来看存贷款利差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商业银行的利润前景看好从不利的方面看我国在金融专业人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观察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不难发现人才的发展虽然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但是总体上来看中国人勤奋好学高等院校毕业生数量庞大在很多技术领域能够较快赶上并适应竞争当今年轻人学习金融专业的热情很高相信只要有恰当的激励人才发展是能够较快满足需求的虽然在短期内我国在金融创新领域的人才也许不足但是在金融操作和金融工程领域的人才能够较快培养出来我们相信随着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激励制度的到位人力资源会迅速发展也包括吸引海外人才中国长期以来尊重知识的儒家文化和良好的教育体系都将促使人才的逐步到位在改革过程中这个问题将可能迎刃而解当然我们当前还需要着重解决能适应现代金融和国际竞争的高端管理人才的短缺问题我们不能低估银行改革的艰巨性从全球范围来看金融体系的改革比其他领域的改革具有更大的艰巨性不管是休克疗法还是渐进式改革共同点是要培育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没有的、为市场经济服务的机构要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而机构的建设和法规的健全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改革需要面对大量机构成长不到位的难题一是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自身的成长不足;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客户特别是贷款客户即企业的改革和成长问题比如雅诺斯·科耐(JanosKornai)所说的预算软约束问题也有存款客户、投资客户是否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和投资理念等等;三是金融监管机构的建设包括体制的理顺、目标责任的明确、高素质人才的聚集、机构的公正廉洁等在转轨过程中都要花时间才能达到;四是会计准则的改革由于计划经济的会计制度与市场经济的会计制度差距非常大在理解不够深入、会计师也不足的情况下将西方的会计制度直接移植过来难以立即见效而逐步改革逐步接近也存在着每一步改革是否跟得上总体改革要求的问题;五是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和评级机构的发展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需要花很长的时间需要将自身培育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六是破产法的演进和执法问题需要立法、司法、行政方面改革没有好的破产法和破产程序就意味着差的信贷环境和偏高的不良贷款水平;七是税收改革和提高公共财政的可信度特别是作为个人、公司财务的表率各级财政要解决软约束问题和行为不规范问题;八是风险管理的市场建设因为金融业必须有风险转移和规避的市场体制;九是机构投资者的成长这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产品发展的必要一环这些方面的机构成长都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在这些机构成长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希望银行业不良资产很低资本市场很干净、丑闻很少、保险业非常健康看来不太现实我们希望机构成长能够比较顺利一点但不能过于理想化金融改革与机构成长是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短期内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外资银行进入后对高端客户的竞争将会加剧根据一些国家的统计分析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最重要的利润来源于客户中10%的高端客户这些高端客户大约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近80%的利润进入中国的外资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竞争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些高端客户虽然中国的银行业有庞大的服务网络和客户群体但是如果在高端客户方面竞争失利有可能出现很大的问题在中长期中我们对国内银行改革的前景是有信心的并希望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加入这个市场促进竞争、创新和改进服务促进经济繁荣发展11。

农商行改革的政治意义

农商行改革的政治意义

农商行改革的政治意义
农商行改革的政治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健全:农商行改革旨在深化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以更好地服务农村经济和农民。

这对于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高质量农村金融供给具有核心作用。

2. 推动经营机制的创新:从农信社到农商行的转变,标志着农商行体制变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变革的核心在于放弃之前的合作金融体制,转向更加市场化、商业化的经营体制。

此外,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广东等地的农商行积极推动经营机制的转换,如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三会一层”履职质效等。

3. 服务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农商行作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产物,其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相连。

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农商行能够支持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升级以及乡村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工作。

4. 持续优化地区经济发展:尽管农商行在地区发展中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但其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容忽视。

随着农商行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可以预期其将在未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农商行改革不仅对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一、前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

二、经济背景1. 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金融市场化进程逐渐加快。

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增强竞争力。

2. 面临外部竞争压力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

这对国有商业银行构成了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提高自身竞争力。

3.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随着金融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金融创新的出现,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日益复杂多变的风险环境,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

三、政策背景1. 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是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新的监管要求,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增强自身监管能力。

2.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

为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增强竞争力。

3. 加快金融市场化进程加快金融市场化进程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适应市场化的需要,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增强竞争力。

四、内部原因1. 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合理。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优化内部治理结构。

2. 经营效率低下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效率低下。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提高经营效率。

3. 财务状况不佳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财务状况不佳。

在这种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改善财务状况。

五、总结综上所述,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经济背景、政策背景和内部原因等多个角度来看,都需要进行股份制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

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正处于一个特殊时期。

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公司治理改革正进入关键阶段,其他银行的改革也将提上日程。

国有商业银行究竟改革成一个什么样的银行,改革的路径和方向是什么?改革的关键和核心在哪里?改革的速度和节奏如何把握?围绕这些问题,理论和实务界都曾展开过热烈讨论和积极探索。

一、早在1979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要把银行办成真正的银行。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银行业改革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准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正式起步,并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国家专业银行阶段(1984-1994)在改革开放前,中国实行的是“大一统”的银行体制,中国人民银行是惟一的金融机构。

1984年,为适应中国改革开放的需要,从人民银行分设出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加上原来专营外汇业务的中国银行、原来行使财政职能的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以及1979年恢复的中国农业银行,这四家银行成为国家专业银行,人民银行则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从此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中国二元银行体制。

(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阶段(1994-2003)1994年,国家成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实现了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分离;1995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专业银行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地位,明确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要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确保经济金融稳定,1997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一是进行财务重组。

1998年,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专门用于补充资本金,使四家银行资本充足率按1996年标准达到4%;1999年,将1.4万亿元资产(其中9800亿元为四家银行不良资产)剥离给新成立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及发展趋势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从最初的国家垄断性质到逐渐市场化的运作模式。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变革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变革历程1978年-1993年:股份制银行试点与设立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受到改革的影响逐渐改变了经营模式。

1979年,第一家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成立,标志着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实行了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此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也相继进行股份制改革,逐步成立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

1994年-2003年: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1994年,国家对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进行了分立,使商业银行的管理权和决策权获得了更大的独立性。

与此国有商业银行也面临了市场化竞争的压力,需要提高经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2004年,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相继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上市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吸引了外资,提升了企业的治理结构和市场化水平。

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内部改革力度,加强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2014年至今:改革深化与金融创新当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依然在不断推进中。

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市场的开放,提高了自身的风险防范和综合竞争力。

国有商业银行还积极推动金融科技的创新应用,打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效率。

二、发展趋势1.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在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国有商业银行要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做好风险预警和风险控制工作。

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业务风险识别和风险监测的能力。

2. 推进资本市场化改革国有商业银行要适应资本市场化改革的要求,加强股权管理,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股东权益和股权回报率。

银行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银行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银行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银行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1. 加强监管和内部管理。

银行应该加强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提高内部监管的效率和透明度,避免出现过度放贷、乱象和内部失控的问题。

2. 提高金融创新能力。

银行应该加强对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同时,应该加强对客户投资和风险管理的能力,避免出现投资风险和不当经营行为导致的损失和负面影响。

3. 加强资本充足和风险管理。

银行应该加强对外部环境和市场变化的了解和分析,合理安排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4. 加强服务能力和品质。

银行应该加强对客户服务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多便捷、专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

5. 加强合作与创新。

银行应该加强与其他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动金融创新和生态联动,共同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和创新。

同时,银行还应该拓展国际合作和市场,开拓新的增长点和机遇。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史
中国大型商业银行的股改史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目的是引入外部资本、改善公司治理、提高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以下是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股改的主要阶段和一些关键事件:
1.第一阶段(1990年代初):试点改革
•1994年,中国开始试点改革国有商业银行。

中信银行成为第一家试点改革的银行,引入了国际投资者,如瑞银和
汇丰银行。

2.第二阶段(2000年代初):全面改革
•2003年,中国宣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引入外部投资,引入战略投资者。

•2005年,中国建设银行(CCB)成功引入外部战略投资者,包括摩根士丹利和德意志银行。

3.第三阶段(2010年代初):上市和国际化
•2012年,中国农业银行(ABC)在上海和香港上市,成为中国第一个在两个国际交易所上市的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ICBC)和中国银行(BOC)也在全球范围内扩大了其国际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之一。

4.第四阶段(2010年代后期至今):混合所有制改革
•自201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社会和私人资本。

例如,中国银行(BOC)
成立了新兴企业金融公司,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这些股改措施的目标包括改善银行的经营效率、风险管理和公司治理,以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力,适应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改革的过程中,中国的大型商业银行逐渐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之一。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考察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考察

中国城市商业银行改革的历史考察作者:宋士云宋博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2期[摘要]自1995年中國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诞生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历经了1995—2002年组建改制、在处置风险中艰难起步,2003—2012年多措并举、在改革发展中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转型发展、在经济新常态下稳中求进三个阶段,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商业银行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紧紧抓住完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这个重点,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经营之路。

[关键词]城商行;组建改制;市场定位;战略转型[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0)02-0006-09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the first urban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 in 1995, this type of banks has gone through three stages, namely, the period from 1995 to 2002 when it was set up and reformed, and got off to a rocky start in managing risk; from 2003 to 2012 when it adopted a multiple measures and made rapid progress i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from 2013 to now when it has been transforming and developing steadily in the new normal state. Urban commercial bank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and made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China’s economy has entered a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urban commercial banks must combine their own re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firmly grasp the focus of perfecti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preventing financial risks, and keep alo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urban commercial bank; set-up and reform; market orientation;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自1995年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在深圳诞生以来,中国城市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城商行”)已走过了25年的不平凡发展之路,目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研一课表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研一课表

金融数学
吴岚 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数学系副教授,金融数学系常务副系主任,北京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向博士。教授课程:本科生《利息理论与应用》、《风险理论》课程;硕士研究生《金融统计方法》课程。研究方向:精算理论与实务、金融风险管理。
财务报表分析
赵小鹿 英国伯明翰大学会计与金融硕士,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教研中心副教授,会计准则与税法研究所 副所长,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项目主管。
综合素质课
高 民 女,1947年出生,山西高平人,中共党员,曾为农村插队知识青年。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其后担任过北京大学图书馆部门主任、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等职务。主要著作和译作有:《汉英双讲中国古诗100首》、《中国古代诗歌概论与名篇欣赏》、《解读中华》、《图书馆和情报源利用指南》、《汉英图书情报词汇》等。
所授课程(香港城市大学及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财务会计/财务报表分析(本科、研究生、MBA、MPAcc);财务会计及对外报告/国际会计准则专题(研究生、MPAcc)高级财务会计理论语实务(MPAcc);成本会计/管理会计(本科、MBA);香港税法及税务计划(本科);中国会计与税务(本科)。
部分出版物:
高级计量经济学
靳云汇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管理信息系统系教授。
教授课程:经济计量学、高级经济计量学、高级经济计量学专题 、规划论与对策论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方法。研究领域经济计量学 、管理科学
领导艺术与职业伦理
胡冶岩 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等单位兼职教授。多年来从事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领导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长期给国家行政学院司局级各班次及国家各部委、国有大企业、事业单位及地方省市的领导者、管理者进行授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专家评审项目和社科基金结项评议工作。

银行改革方案

银行改革方案

银行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经济增长、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我国银行业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利率市场化不完善、金融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我们需要制定一套全面的银行改革方案。

二、完善利率市场化机制当前我国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仍然由央行统一制定和调整,这导致银行丧失了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自主定价的能力,从而影响了市场资源的配置效率。

因此,我们应该逐步推进银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让市场在决定存贷款利率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同时,要加强对市场利率的监管,确保利率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三、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银行的改革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解决银行在市场化进程中的体制性问题。

具体来说,要推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打破垄断,引入外部竞争机制,促进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监管,提高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治理水平。

四、加强金融监管金融风险是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是银行改革的关键一环。

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提高对银行业务的监管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影子银行和非法金融活动的监管,防止金融风险在系统内外传导。

五、加强银行科技创新当前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对传统银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

为了保持竞争力,银行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数字化转型。

可以借鉴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银行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拓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注重数字安全和隐私保护,防范网络风险。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银行改革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备国际水平视野和专业技能的银行从业人员。

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银行的综合竞争力。

七、加强国际合作交流银行改革是国际性问题,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我国应主动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拓宽国际市场,提高金融治理水平。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

2023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风险管理模拟题库及答案下载单选题(共30题)1、系统无法完成任务属于系统缺陷中的()风险。

A.数据/信息错误B.违反系统安全规定C.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适宜性D.系统的稳定性风险【答案】 B2、下列属于商业银行客户风险内生变量中盈利能力指标的是()。

A.利息保障倍数B.股利发放率C.总资产周转率D.权益增长率【答案】 B3、(2018年真题)下列关于贷款转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良贷款转让(打包出售)是指银行对10户/项以上规模的不良贷款进行组包B.通过协议转让、招标、拍卖等形式,将不良贷款及全部相关权利义务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为C.商业银行通过批量转让可以实现不良贷款的快速处置,与单笔不良贷款处置相比,可以迅速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D.从回收率角度来看,不会存在处置损失4、下列关于操作风险的人员因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部欺诈原因类别可分成未经授权的活动、盗窃和欺诈两类B.违反用工法造成损失的原因包括劳资关系、安全/环境、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等C.员工越权行为包括滥用职权、对客户交易进行误导或者支配超出其权限的资金额度,或者从事未经授权的交易等,致使商业银行发生损失的风险D.缺乏足够的后援人员,相关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及缺乏岗位轮换制等是员工知识技能匮乏造成风险的体现【答案】 D5、某商业银行持有1000万美元资产,700万美元负债,美元远期多头500万美元,美元远期空头300万美元,则该商业银行的美元净敞口头寸为()万美元。

A.500B.300C.700D.1000【答案】 A6、下列商业银行资产中,通常最具流动性的资产是()。

A.股票B.现金C.同业借款D.债券7、下列各项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能收回土地使用权的情形是()。

A.为乡村公共与公益事业需要使用土地的B.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C.因撤销、迁移等原因而停止使用土地的D.在法定允许下将土地转让他人使用的【答案】 D8、为保全一项请求权而进行的土地登记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论背景股份制1、概念:以入股方式把分散的,属于不同人所有的生产要素集中起来,统一使用,合伙经营,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

股份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在保持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把分散的使用权转化为集中的使用权。

2、优点:1)为建立产权“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良好基础。

使企业真正具有法人财产权,可以独立运用和经营所有者投资形成的资本。

公司法人财产只能属于公司法人所有,而并非是股东所有。

任何股东作为个人,无权干预公司法人对自己的法定财产行使各项法定权力。

2)形成新的监督和激励运作机制。

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

这就可以使投资者、经营者和管理者发挥所长,实现动态最佳组合,以创造良好的业绩。

3)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股东代表大会是股份制企业的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的常设机构,总经理主持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商业银行改革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种体制及自身问题的影响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转轨中存在许多需要更深层次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1) 产权改革滞后,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作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强力垄断金融资源的制度安排,承担了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工具的角色,使之长期以来忽略了作为市场经济角色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构建。

主要表现为:第一、产权单一,制衡功能失效。

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前均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国家为唯一出资者,国家作为所有者是由政府部门代为行使所有者职能。

四家国有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扮演着第二财政的角色,执行的是国家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制度,政银不分,形成所有者及职业银行家缺位的局面。

国有商业银行不仅产权结构单一,而且缺乏一个人格化的产权主体,责权关系不确定,缺乏多元股权制衡,无法形成对经营管理者的有效约束。

第二、公司治理框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浓厚的行政色彩。

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过多的政治使命,另一方面也导致管理人员对于政治前途的关心,从而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

在单一的产权结构和行政化的体制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股东会和董事会尚未建立,监事会也是由政府派驻。

这种不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很难保证其功能的正常发挥。

第三、存在“内部人控制”问题。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控制权实际上被政府官员掌握,一方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由政府任命,另一方面将控制权授予了经营管理人员,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剩余索取权属于国家,从而出现政府官员目标与国家目标的偏离。

在信息严重不对称,缺乏有效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进而产生严重的道德风险、经营风险。

(2) 资产质量差,不良资产比例偏高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投放贷款后形成的信贷资产中,不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原则,处于五级分类表中后三类而使银行资产风险加大并面临资本损失的那部分资产,它是衡量银行经营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之一。

在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中,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数额巨大;二是损失严重;三是地区间严重不平衡,加大了处置难度;四是财务状况严峻。

其主要原因: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产业结构调整、体制转轨及国有企业改革的大量成本;二是金融制度不完善,直接融资占比过低,企业严重缺乏自有资金,生产经营过度依赖银行贷款;三是长期以来金融会计制度没有体现审慎原则,造成大量的虚实盈亏等;四是社会信用制度不健全,借贷人逃废银行债务比较严重。

(3)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充足率由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组成,资本充足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度也越差,同时资本充足率也不能过高,否则会使银行财务杠杆比率下降,直接增加筹集资金的成本,最终影响银行利润。

1998年公布的《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最低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能超过核心资本的10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资本充足率普遍偏低,而且资本结构单一,资本构成不合理,导致了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过大,盈利能力不强,缺乏正常的补充资本金、提高资本充足率的渠道,使得国有商业银行处于高风险区域,同时发展后劲缺乏,削弱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存款人与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增大银行的破产风险,危及了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4)规模粗放扩张,经营绩效较低,缺乏竞争力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上存在着两点明显问题:首先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了较多的社会职能,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本身作为企业的微观经营行为。

其次在经营模式上,国有商业银行的粗放式经营的格局已不再适应当今的竞争形势和未来形势。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过于庞大,盲目拓展业务范围、扩充网点,导致许多网点不仅不盈利,而且亏损。

在内控机制方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建立一套科学、严谨、有效的内控体系,以保证银行合法、合规经营,进而防范和化解各种金融风险。

主要表现在:第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利。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权与控制权归国家所有,银行的亏损也由政府承担,致使银行内部从管理层到普通员工风险控制意识不足,许多部门的业务相互交叉,内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第二、尚未建立控制风险的长效机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考核注重存款增量、贷款规模和银行效益,而对资产安全性、流动性的考核较少,这种考核管理方式的片面性,弱化了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

同时,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量化度量程度低,风险管理技术和手段比较落后。

三、商业银行改革的实施情况(参考)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是以2003年开始的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革试点为起点,以完善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促进绩效进步为主要目标,其核心就是要将银行业改革由治标为主转移到以治本为主上来,通过标本兼治使之真正走上健康发展轨道,本次股改从总体上分为三个步骤:财务重组、公司治理改革、资本市场上市。

2003年12月31日,通过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金公司)对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以下简称两家试点银行)注资450亿美元,正式启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试点工作。

2004年8月26日和9月21日两家试点银行相继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按照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框架。

汇金公司代表国家对两家试点银行行使出资人权力,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的产权主体虚置问题。

2005年,政府决定对中国工商银行注资150亿美元,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三家都已经上市,中国农业银行的股改上市也在积极筹划之中。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路线基本遵循财务重组一一引进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一建立现代银行管理体制。

四、商业银行改革存在的问题(一)不良资产数量和资本充足率从己经完成改制的几大银行来看,通过国家对其历史上形成的不良资产进行巨额剥离、核销后,建行、中行、工行的不良贷款率都在4%左右,但他们同时还有占全部贷款25%左右的“关注类”贷款。

根据历史情况分析,由“关注”贷款恶变为“次级”等不良贷款的比例往往大于其善变为“正常”贷款的比例。

尽管为了达到上市要求,国家以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的方式来使工行和建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以上,但是资本结构不合理、附属资本比重偏低、资本金来源单一、自我积累能力较弱等问题仍然制约着国有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和发展,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成本和风险意识淡薄,资本管理效率低下。

(二)信用风险增加,市场风险凸现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由国家信誉支持,可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融资来维持其低效率的运转。

而股份制改革改变“国有独资”的身份,意味着失去了国家信誉提供的完全信用担保,可能导致存款人信心的动摇或丧失而造成支付危机,如不能有效的控制信用风险,极有可能使国有商业银行陷入危险的境地。

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和上市,意味着经营货币业务的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密切融合,这将使金融市场的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增加,银行业与证券业的连动风险不可避免,一旦出现汇率与利率的大幅波动,极有可能相互影响并传染。

(三)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和组织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和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国有商业银行长期存在着经营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动力机制严重不足、决策机制不健全、约束机制缺乏应有效率。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家独资的股权资本结构,存在着事实上的所有者缺位,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人治理结构;政企不分问题也存在,银行经营依然受到很强的行政干预,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内控制度,无法做到严格自律,内部的风险防范机制薄弱,银行机构的经营管理决策和经营业绩考核主要依靠外部的监督管理。

(四)上市及引入战略投资者作用有限股份制改革中,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在海外上市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性目标,目的是希望上市后能在海外规范透明的证券市场的监督下,规范自身的经营运作。

但是,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上市后流通股比重依然较低,且股权高度分散在个人股东中。

由于股权限制,以个人身份出现的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的表决中无足轻重。

由于国有股权的高度集中,董事会及监视会还是由国家这个大股东操纵,社会股东无力阻止国家这个大股东滥用权利或进行政府行政干预。

虽然引入了战略投资者,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有的本质属性。

同时,外资银行等参股中国商业银行,是其在中国站稳脚跟,建立与完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并能够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抗衡以前所采取的一种战略性合作措施,利益的对立使得关于外资银行入股有助于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开发金融产品等期望不能完全实现。

(五)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信息披露内容不规范,因此,首先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体系,规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内容。

我国的金融业的信息披露制度正在向国际化规范操作方向靠拢,正在逐步地同国际银行业进行接轨。

信息披露牵涉到银行内部的各个方面,国内外的各种规章又有很大的差异,对国内的商业银行来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五、商业银行改革的建议(一)国家和政府层面的改进1、构建明晰的多元化的金融产权结构首先可以借股份制改造之机,公平地选择境内外投资者。

对于实力强大,管理经验丰富的国外战略投资者,可以在充分考虑国家金融安全的前提下,规定一个股份上限,转让少部分股权,目的更多在于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目前在建行、中行等的改革中,国外战略投资者的比率在25%以内。

但是在对内开放方面,我国目前有严格的限制,个人不能投资银行业,更谈不上投资国有商业银行。

所以引进优秀的民营资本,建立明晰的产权结构,他们会在利益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监督国有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国有所有者代表对经理人监督动力不足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