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部分资料

合集下载

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

一、什么是有效教学?1、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美国一些教育家提出要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重视发展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鲁姆。

2、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教学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的?3、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4、有效教学要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提高,促进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要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

二、有效教学的内涵。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2.有效率--即以少量的投入换得较多的回报,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的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具体是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及吻合的程度。

三、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原理一: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

研究结果表明,洋溢着关爱的学习环境是一种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

1)在选择教学方法和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

2)教师可以通过强调学习的目的性,通过将学习的错误看成是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及鼓励学生互相支持帮助等方式来促进学习。

3)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大胆发表见解和协同努力完成任务。

原理二:学习的机会。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成效主要取决于学习时间量的保证程度。

学年和学日长短是学生学习机会的最基本规定,在这一范围内,学习机会实际上是由学生花费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学习活动上的时间量来决定的。

有效的教师总是尽可能地将可用时间花费在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上。

有效教学有哪些要素

有效教学有哪些要素

有效教学有哪些要素教学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传达知识和促进学生学习。

为了实现有效教学,以下是一些必要的要素: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一堂课或一个学习周期内实现的预期结果。

设定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以实现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发展目标。

二、知识结构的组织教师需要根据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组织知识结构,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通过合理的知识结构安排,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教学手段和策略。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讨论、演练等,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理解。

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有效教学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组织小组活动、实施实践任务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评价,如课堂测验、作业、项目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进一步的教学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提升学习效果。

六、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有效教学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轻松、和谐、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此外,教师还应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个体差异,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七、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专业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敏锐的课堂管理能力,以及对学生的了解和关爱。

通过合理设定教学目标、组织知识结构、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互动、进行评价与反馈、创设积极学习环境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可以帮助实现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领域持续探索和实践有效教学方法,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有效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复习资料)

第一章有效教学概论1 .在界定有效教学时,西方学者形成了哪四类定义?在界定有效教学时,西方学者形成了以下四类定义:( 1 )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定义,即认为有效的教学系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变量促进学生取得高水平成就的教学,它着眼于教学目标的取得,有效的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成功地达成了预定学习目标的教学。

(2 )着眼于教学技能的定义,即认为有效的教学是复杂的、智力的要求和社会性挑战的工作,它是由一系列可获得的,可改进的和可发展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的。

(3 )着眼于学习成就的定义,即认为有效的教学从根本上是指教师为学生创设学习活动,安排学习任务和提供学习经验,以便使学生获得预期的知识、技能、理解和态度。

(4 )着眼于教学全过程的定义,即认为应该从教学全过程对有效教学进行考虑,如从三个层面(领域)——教学的输入、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产出角度来解释和确定有效教学。

2 .西方学者对有效教学的认识上形成的共识有哪些?( 1 )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育目标,尤其是课程目标和课程标准的理解与把握。

( 2 )有效教学总是通过教师良好的教学品质、教学行为和教学技能以及恰当的教学策略来实现的。

(3 )有效教学总是与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探询以及对他们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4 )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更重要的是看在一段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5 )有效教学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和模式,它是一个随着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的变化和学生发展变化影响的动态概念。

3 .国内学者对有效教学的三种主要定义方式是什么?( 1 )着眼于对“有效”理解的有效教学定义,如认为有效教学的实质是探讨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它有三重意蕴——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探究有效教学就是要使教学活动“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

( 2 )着眼于从“有效”与“教学”关系上来理解有效教学的定义,如认为“有效”就是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而“教学”则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有效教学》教学大纲

学生行为的引导与纠正
观察学生行为
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及时发现不良行为或问题。
积极引导
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及时纠正
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或问题,教师 应及时予以纠正,提供必要的帮
助和支持。
营造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尊重、关心学生,积极与学生沟通交 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 中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发展 能力。
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信任的合作关系 ,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实现教学相长。
3
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应持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提 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形成师生互动 的良好局面。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师应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 ,促进师生互动的深入开展。
注重课堂反馈与评价
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信息,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师生互动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同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
XXX
PART 03
有效教学的教学策略
REPORTING
激发学生兴趣与动机的策略
01
02
03
创设问题情境
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吸 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
联系学生经验
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 知识和经验相联系,使学 生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 值。

有效教学学习材料(一)

有效教学学习材料(一)

《有效教学》学习材料(一)有效:学校教学的永恒追求(代序)王剑荣学生学得苦,教师教得苦,校长管得苦,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多元发展和终身发展却没有达到理想状态,这是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学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在深入实施新课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之际,大力倡导、研究并实施有效教学,既保证有一定水准的较高的教学质量,又能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让学生乐学会学,教师能教善教,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应是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也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回报国家和社会”的题中之义。

有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学生做的作业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

实施有效教学,我们的老师,一要确立学生主体观。

学生是学习是主人、主角,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因此,老师要以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具有强烈的探求知识的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二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活用教材,了解学生的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已有知识经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要能发现、重组课堂自然生成的资源让生成走向有效,善于观察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的关系来调节教学行为,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效果。

三要提升训练和评价的效度。

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作业和试题,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手段,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前进的动力。

有效教学的内容

有效教学的内容

第一章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步骤 1-10第二章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细节11-20第三章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问题21-30第四章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31-40第五章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取向41-50一、精心了解学生学情,就是学生自身一切因素的总和。

它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

学情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学手段的依据。

1、细查学生的已知了解学生是准备上课的前提。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生活常识,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个性特点。

2、详备学生的差异合理的教学设计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觉得学有所获。

3、着重研究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路径。

4、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他们都有成为探究者、发现者、创造者的愿望。

因此,教学生必须留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要求教师先练后评,先探究后点拨,让学生有思考和感悟的机会,并获得成功享有成就感。

5、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尊重学生见解,尊重学生的选择。

用智慧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创造”和发明。

二、精品教师自己的心理准备“我准备好了吗?”这应该是每一个教师走上讲台前的一次心里对话,这同时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步骤------教师自己的心理准备。

1、要有能上好课的自信心理准备认真备课,写好详细教案。

相信自己能上好课。

2、课堂上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准备透彻的观察能力、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明晰而又有说服力的表达能力。

教师的语言应达到:简洁、明确、丰富形象、合乎逻辑,语言悦耳、语调清晰、节奏鲜明,避免语病。

教育方式得当,身教重于言教。

3、满怀热情的心理准备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之一。

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地学习情绪,就必须提高课堂的讲授质量,提高讲授的艺术性。

教师的激情来自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

三、精选教育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主要渠道,更要根据任何社会的发展需要确定教学内容。

教师有效教学的培训内容模板

教师有效教学的培训内容模板

一、引言尊敬的各位教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为帮助广大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本次培训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一、培训目标1. 提高教师对有效教学的认识,明确有效教学的概念和内涵。

2. 帮助教师掌握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

3. 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

4. 培养教师对教学评价的敏感度,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二、培训内容一、有效教学的理论基础1. 有效教学的内涵与特点2. 有效教学的理论依据3. 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现状二、有效教学的原则与策略1. 学生中心原则2. 目标导向原则3. 教学内容与方法选择原则4. 教学过程管理原则5. 教学评价原则(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的制定2.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处理3. 教学方法的选用4. 教学媒体的运用5. 教学环节的安排(二)课堂教学1. 导入环节的设计与实施2. 新授课的教学策略3. 练习课的教学策略4. 评价课的教学策略5. 结束环节的设计与实施(三)教学反思1.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2. 教学反思的方法与技巧3. 教学反思的案例分析三、教学评价1. 教学评价的种类与特点2. 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工具3. 教学评价的实施与反馈4. 教学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应用四、教学创新与拓展1. 教学创新的理念与方法2. 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3. 跨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4. 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五、培训总结1. 回顾培训内容,总结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2. 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启发教师教学实践3. 提出教师培训后的行动计划三、培训方法1. 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

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有效教学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4. 角色扮演:模拟教学场景,让教师体验不同教学角色的职责与挑战。

有效教育资料

有效教育资料

一、课题的提出(一)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状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虽然不排除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勇于改革和创新,既能传授知识又能培养能力,既能注重知识建构又能注重人格塑造,既能注重全体发展又能注重个性发展的优质课,总体来讲,课堂教学的成绩不容否定。

但是,还有为数不少的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方法简单,容量狭小,过程乏味,效果低微。

久而久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系统遭到破坏,本应由学生全员参与、积极探究、寻求个性发展的“课堂”成了教师独挥教鞭、强力灌输、传道布施的“教堂”;学生学习的效果则表现为低效或无效,从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种课程的表面达成现象。

这种现象,造就的是“高分低能”的所谓人才。

1、教师方面,凭陈旧的教学模式施教,开拓进取、改革创新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兴“加时之风”,靠“补课之功”,用“题海战术”,行“死记之道”;教学目标以应试为中心;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学会轻会学,重接受轻体验,重结果轻过程,重智能发展轻情商培养,重整齐划一轻个性形成。

2007年,我区引进了EEPO有效教育。

经过一年来的实践,参与实验的教师通过学习、理解有效教育理念、实现了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根据教育局2009年工作要点,所有未参加有效教育实验的学校全部参与学习研究,要求每位教师要掌握一种课型,两种评价方式。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走进有效教育。

一、认识EEPO,理解有效教育:1.有效教育核心的理念就是:有效教育是通过组织和参与来实现的。

这里面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范畴,重点强调效率优先,过程优化。

就是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要最先考虑如何保证学习的效率,在此前提下再去选择使用什么样的教具,学具,同时,考虑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规律,向效率要质量,向管理要质量。

另一个是参与范畴,狭义的参与是指:教师要充分发挥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作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多数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

有效教学资料摘录

有效教学资料摘录

有效教学资料摘录有效教学的八种意识目标意识:双基、双力、双思效率意识:方向、方略、方式能动意识:主导、主体、主线生命意识:情绪、情感、情操探究意识:质疑、析疑、解疑快乐意识:要学、会学、爱学生态意识:硬件、软件、潜件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提问不是简单的寻求答案,而是要切中要害,发人深思,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精神。

教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废止不恰当的提问,提出的问题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

避免提出“对不对”“是不是”“明白了吗”等没有必要的问题。

一些教师往往习惯在陈述一些知识后带上一句“对不对”或“是不是”,其实这些看似问题的语言并不是对学生的提问,而是教师的口头禅。

因为教师所陈述的大家都知道肯定是对的,对于学生来说无需回答,也没有判断的必要,只要回答“是”或“对”就可以了,教师经常提这样的问题,会使学生形成对问题听而不思应付作答的坏习惯,因此像“对不对”“是不是”这样的问语,教师要绝对避免,可以将教师陈述变成让学生解释。

有些难于理解的知识,教师讲解过后,经常问一句“明白了吗”。

其实这样的提问也是没有必要的。

听不明白的同学可能不好意思说,即使自认为听明白的同学也可能仅是听明白了教师的讲解,并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此时最好的方法是设计一些同类型或更高层次的问题让学生解答,检验学生理解的程度。

围绕教学重点,精心设计问题,解决核心内容。

我们经常犯的错误是,注重了对旧知识的复习提问,温故而知新,以旧启新,体现了知识的迁移,但对于新授知识的教学仍然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师一言堂,缺乏有价值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造成的结果是启而不发,这对于新知识的教学会产生障碍。

所以,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重点或难点内容,更需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帮助引导学生理解。

利用各种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帮助学生学会回答问题,避免教师自问自答。

有效教学参考文献【范本模板】

有效教学参考文献【范本模板】

参考文献一、著作部分1、(美)加里·鲍里其:《有效教学方法》,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丁舒:“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7.?3、葛炯:“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组织与问题建构",《现代教学》,2006.11。

?4、.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

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5、李进材.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6、.林培英.课堂决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四版)[M].易东平译。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M]。

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9、徐建成.课堂教学新视野[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0、肖成全.有效教学[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1、尹祖琴。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教师成长篇[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2、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

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3、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

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4、杨桂青。

英美精彩课堂[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5.、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7、《钱梦龙与导读艺术》,北师大出版社,2009。

18、史洁荣、刘小禾:《讲解技能提问技能》,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19、汪新华:“关于优化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

?二、期刊文献资料(部分)1、关文信.影响有效教学的主要变量及其特征[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5,7:1—3?2、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

有效教学 教案

有效教学 教案

有效教学教案以下是一份关于“有效教学”的教案详细举例,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课程名称:有效教学技巧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有效教学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有效教学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有效教学技巧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效教学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2.难点: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3.演示法:通过实际案例演示有效教学的技巧。

4.实践法:让学生进行教学模拟实践,运用所学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 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和经验。

2.讲解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10 分钟)- 解释什么是有效教学,为什么它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3.介绍有效教学的技巧和方法(20 分钟)- 提供一些实用的有效教学技巧,如提问技巧、互动教学、多样化教学策略等。

- 通过实例和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技巧的运用。

4.小组讨论(15 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在以往教学中遇到的挑战以及如何运用有效教学技巧来解决这些问题。

-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5.教学模拟实践(25 分钟)- 让学生分组进行教学模拟实践,运用所学的有效教学技巧。

- 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反馈,提供改进建议。

6.总结和归纳(5 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和应用技巧。

7.布置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在下次课上分享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技巧的经验。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对有效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技巧。

他们通过讨论、实践和分享经验,增强了在教学中应用有效教学技巧的能力。

请注意,这只是一份教案示例,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进行调整和修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教学复习题思考练习题一、辨析题1. 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

对。

教学的“效”体现在学生的学上。

教学行为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落脚点在于让每一位学生学有所得,各有所获。

2.确定教学目标的最重要的依据是教材。

错,教师确定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

3. 课程标准是确定教学目标的根本依据。

对,课程标准是上位目标,上位目标决定下位目标。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4. 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对,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它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5. 一切能够用于丰富课程教学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错。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包括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

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

但并不是所有的资源都是课程资源,只有那些进入课程,与教学活动联系起来的资源,才是现实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就是教材、6. 课程资源就是教材、教学参考书错,教材是基本的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写遵循了学生的发展特点,精选对于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经验,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但它只是在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制的“教学材料”,是达成标准的辅助资源之一。

7. 奖励存在隐蔽的代价对,奖励是外在的,学习是内在的,奖励不仅不能加强内在动机,反而削弱内在动机。

8. 辅助教学行为就是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行为对,辅助教学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景中的问题行为。

通常表现为间接的、隐性的,可以预设,但更多的是生成。

它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间接地影响教学效果。

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9.评价是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评价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教学之上的一个孤立的环节。

10.10. 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习对,评价就是要为教学和学习的改善提供决策基础,是教师的教学决策和学生的学习决策的基础。

评价有多重目的,而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学习。

11.评价目标决定评价的设计对,评价目标决定评价的整体设计。

12.衡量一节课的标准是看教师教得怎么样。

错。

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仅看教师的教,更要看学生的学。

一节课是否是好课,要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目标、方法和内容是否协同一致,教学组织形式、教材的运用,以及师生关系、课程管理等等方面的因素的综合反映。

13. 课堂管理就是控制并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错,课堂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实现教育课堂管理目标,师生通过互动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空间等各种因素以确保课堂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

这一界定包含三层含义:所有的课堂管理活动或行为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服务的;为了顺利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建立并设法维持一定的秩序,创设有效的环境;课堂管理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行为,而是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

14.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错,课堂管理不仅仅是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沟通、激励,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管理要实现对控制的超越,走向全面的课堂领导。

15. 学习目标是教学准备的起点。

对,学习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固定着教与学的方向。

只有在整体把握、明析学习目标的基础上,教学才有方向,也有效益底线。

问答题1. 有效的反馈应当具备哪些特征?(书本 P252)答案一:(1)准确性特征:反馈的发出者与接受者对反馈信息的理解应该是一致的;(2)针对性特征:要针对教学目标及具体的教学问题提出具体的反馈;(3)制导性特征:一方面反馈应能对教学中的问题行为起到限制与纠正作用,另一方面反馈应强化与引导教学中的正确行为;(3)激励性特征:反馈可以作为一种诱因,对学生的正确行为进行强化;(4)适时性特征: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反馈信息;(5)多样性特征:反馈的内容、形式及方法要多样化;(6)交互性特征:反馈要体现出师与生的交互性、生与生的交互性、师生与教学环境资源的交互性。

答案二:(1)反馈必须是清晰的;(2)反馈必须是及时的;(3)反馈必须是持续的;(4)反馈必须鼓励学生的自我评价。

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 19、 77-78)2. 谈谈你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书本 P19、P77-78)教与学是性质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两种活动,具还必须根据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来决定采用哪一种方式。

3.你心目中的有效教学应当有哪些特征有效教学应当有哪些特征?1、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活动以促进学习;2、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素质;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4、挑战性的活动,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并进一步对“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提出建议:建立评价的指导思想;6、制定评价的指标体系;7、秉持过程和结果相统一的评价原则;8、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技术和方法;9、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7.简述新课程在课简述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的变革4.简述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的变革(1)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三大目标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3)着重关注终生发展和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精神与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人生规划能力5、简述并例举教学目标陈述的 ABCD 法。

1、以教师为主体2、用教育目的替代教学目标3、有内容无行为4、有行为无内容5、目标过于琐碎 ABCD 法包括在以下四个因素: A—听众(Audience):指目标所指向的对象(行为主体) B—行为(Behavior):指表明学习的具体行为(行为动词) C—条件(Conditions):指行为出现的条件(行为条件) D—水平(Degree):指可接受的行为水平(表现程度)例如,这样陈述的一个目标是“每一个学生都将能够对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给出的 10 个项目中的 8 个下定义。

”在这个目标中,A(听众)指“每一个学生”,B(行为)指“能够下定义”,C(条件)指“在单元测验的阅读材料中”,D(水平)指“10 个项目中的 8 个或80%”。

6.提问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1)提出清楚的问题:如果学生要去猜测你的问题,那就可能保持沉默,而不是你所期望的思考;运用学生熟悉的词汇; (2)提出后续问题:学生的第一回答常是他认为你所期望的答案或所记的东西的机械复述; (3) 注意有等待时间:学生需要时间来组织自己的答案,等待能让学生知道你需要他们的回答;(4)扩大提问范围:避免总是选择举手的学生,这种做法向某些学生提供了不需思考的途径;(5)创造支持冒险的气氛:让学生知道问题并没有唯一答案;(6)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有助于促进对主题的进一步探索;(7)一定情况下复述问题:在不能得到所期望的回答时复述问题,并承认自己的问题有不当之处;(8)关注全体学生:接近不经常回答问题的学生;(9)问题要激发学生思考:最好能包含有“为什么”、“如何作”以及要求解释、比较、批判或找出因素、关系、用途等内容;(10)问题要适合学生:能力、兴趣、教育程度与学习经验;(11)提问要先易后难:比如先提知识性问题,再提理解性问题,后提创造性、批判性问题;(12)及时反馈: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当面反馈;(13)教师的态度:教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如果教师对学生所提的问题一时不能回答,应诚恳地、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

7.讲述的运用策略及注意事项(书本 P141-143)讲述的运用策略:讲述的运用策略:1.语音准确,语词恰当,语流连贯,语速适中;2.依据讲述内容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3. 运用“规则-例证-规则”程式;4.有意识地使用连接词;5、适时使用肢体语言。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言语表达的外在形式:语音、语流、语速;2.用词是否恰当;3.讲述内容的组织性和逻辑性。

8.对某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这一问题行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干预层次。

11.对某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这一问题行为,建立一个合理的干预层次。

对某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说话这一问题行为根据干预的破坏性程度来建立干预手段,首先尽可能使用破坏性小的干预手段,在尝试破坏性较小的手段之前不要使用破坏性较大的干预手段。

如:注视——接近或触摸——提问——直接要求停止说话——与该学生进行辩论。

从前面的是破坏性小发展到破坏性大的手段。

9..简述有监管功能的教学的特征(1)预防课堂问题行为的关键在于良好的教学。

(2)良好的教学应当是同时兼顾监管的教学。

(3)随时保持对学生活动的警觉;(4)同时兼顾多种课堂活动;(5)保持教学进程的流畅;(6)维持团体的高度注意。

13.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应当遵循哪些原则?10.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应当遵循哪些原则?(1)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干预过程尽可能简短,明确、清晰、正面。

(2)建立合理的干预层次。

根据干预的破坏性程度来建立干预手段,尽可能使用破坏性小的干预手段,在尝试破坏性较小的手段之前不要使用破坏性较大的干预手段。

如:注视——接近或触摸——提问——直接要求停止说话——与该学生进行辩论。

从前面的是破坏性小发展到破坏性大的手段。

(3)对行为不对人。

(4)保持公正和一致。

保持连贯性和一致性,不能朝令夕改,不能因时间、自己的心情或其它个人因素而随意实施干预。

同时考虑具体的情境和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实施情境化的干预。

一致性的关键不在于形式或技术上的一致,更为重要的是态度和内容的一致。

(5)坚持到底。

不彻底的干预也会导致其他学生的不满及对规则的轻视,从而产生更为消极的影响。

坚持到底应当避免采取威胁或最后通牒的方式;坚持到底也并非指以强制或惩罚使学生屈服。

11.问题行为的成因有哪些?来源于教师方面:教学不当,管理不当(缺乏原则、处事不公、滥用惩罚),师德失范;来源于情境方面:家庭方面(父母溺爱、父母不和、父母期望),学校方面(物理环境、心理环境);来源于学生方面:寻求注意,厌烦不满,生理因素,心理缺失。

12.如何对课堂问题行为实施干预?不同层次的干预措施都有哪些?干预策略:(一)提出清晰而明确的要求,使干预过程尽可能简短;(二)建立合理的干预层次;(三)对行为不对人;(四)保持公正和一致;(五)坚持到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