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 化学实验说课材料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请求达到“能联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的干系;能描绘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晓得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联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根蒂根基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生性质之间的干系。

晓得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造就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进修运用以实验为根蒂根基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造就学生敢于质疑、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7)《化学键》说课稿 (10)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7)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0)《甲烷》说课 (24)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0)《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4)《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0)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

高中化学说课稿【优秀5篇】高中化学说课稿篇一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化学必修2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电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化学反应与能量。

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知识的提升与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的基础。

从能量转换角度看,本节课程内容是对前一节课中“一种能量转化为另一种能量,能量也是守恒的;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同样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等”论述的补充和完善。

从反应物之间电子转移角度看,原电池概念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拓展和应用;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池也有所了解。

学生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学生对本节课会有所期待。

生活在现代社会,学生对“电”有着丰富而又强烈的感性认识。

当学生了解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并感受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之后,会对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化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1) 知识与技能① 清楚地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构成条件,初步形成原电池概念。

新浪微博:广东省教师考试网② 能够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过程与方法① 学生通过对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基本过程和方法,初步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② 能对自己探究原电池概念及形成条件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反思、评价和调控,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 赞赏化学科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关注能源问题,逐步形成正确的能源观。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总结说课材料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总结说课材料

《化学必修2》实验汇编实验一:化学反应与能量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烧杯壁变凉,玻璃片粘在烧杯底部。

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化学方程式:实验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注意对比实验的设计方法)H2O2溶液,分别加入少量MnO2粉末、1~2滴1mol/L的FeCl3溶液。

化学方程式:许多过渡金属的氧化物或盐类对H2O2的分解有催化作用。

实验三:石蜡油的分解实验1.导管口有气泡冒出,KMnO4溶液红色褪去2.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橙红色褪去3.收集到的气体能够在空气中燃烧【科学探究】实验装置也可以改为右图所示装置;在试管①中加入石蜡油和;试管②放在冷水中;试管③中加入KMnO4溶液或溴水。

实验要点:(1)石棉要尽量多吸收石蜡油。

(2)石蜡油分解反应的温度要在500 ℃以上。

(3)实验中要注意防止倒吸;实验中,碎瓷片和氧化铝的作用是:氧化铝起催化剂的作用,碎瓷片除了催化作用还起到间接加热的作用。

实验四:苯的性质(掌握探究有机物结构的简单实验方法)实验现象结论1苯和溴水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橙色,下层水层变为无色溴易溶于苯,溴水与苯不反应2苯和KMnO4溶液分层,上层有机层为无色,下层水层仍然为紫色苯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结论:苯分子虽然不饱和程度较大,但分子中并没有C=C,不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也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

实验五:苯与溴的反应(1)反应原料:苯、纯溴..、铁(2)反应原理:(3)反应装置:S + l g (具支试管、(或锥形瓶、广口瓶、烧瓶、大试管等)、分液漏斗等)(4)尾气处理:吸收法(用碱液吸收,一般用NaOH溶液)(5)几点说明:①将反应混合物倒入水中,呈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是因为未反应的溴溶解在溴苯中的缘故,可用碱溶液(NaOH溶液)反复洗涤再分液。

②不能用甲苯的方法来除去溴苯中溶解的溴,因为苯也能溶解溴苯。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7说课稿北师大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7说课稿北师大版

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实验活动7说课稿北师大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高一化学必修第二册的第七个实验活动——酒精的鉴别。

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和运用化学试剂的性质和反应特征,正确鉴别出常见的酒精。

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实验的目的。

酒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甲醇和丙醇等。

学会正确鉴别各种酒精的方法,对于正确使用和避免误用酒精具有重要意义。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学会使用几种常见的化学试剂来鉴别不同的酒精。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所需材料和实验步骤。

本实验所需材料包括:乙醇、甲醇、丙醇和以下试剂:碘液、Jones试剂(高锰酸钾和硫酸混合物)、氟化铯和氯化银。

实验步骤如下:1. 准备三个试管分别加入乙醇、甲醇和丙醇。

2.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3.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Jones试剂,观察颜色变化。

4.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氟化铯,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5. 在每个试管中加入氯化银,观察沉淀形成情况。

接下来,我将解释一下实验原理和预期结果。

首先,碘液与酒精反应会产生棕色或紫色溶液,但乙醇反应最为剧烈,醇类反应较弱。

这是因为碘与酒精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碘代醇。

而丙醇则相对较不容易与碘发生反应。

然后,Jones试剂通过氧化反应将酒精氧化为相应的酸,这反应会产生绿色或蓝色溶液。

再然后,氟化铯在乙醇和甲醇中均会产生白色沉淀,而在丙醇中不会产生沉淀。

最后,氯化银会与乙醇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甲醇和丙醇不会产生沉淀。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可以将乙醇、甲醇和丙醇进行鉴别。

乙醇在碘液、Jones试剂和氯化银试剂中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和沉淀形成,而甲醇仅在碘液和Jones试剂中产生颜色变化,丙醇在以上试剂中均未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和沉淀形成。

最后,当然我们需要注意实验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

首先,实验过程中需要戴上实验手套和护目镜,以保护眼睛和皮肤。

其次,实验结束后要注意及时清理实验器材,尤其是不能让试剂和化学物质残留在试管中。

必修二高中化学说课稿

必修二高中化学说课稿

必修二高中化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课程内容。

在正式进入说课之前,我想先简要介绍一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

高中化学必修二是在必修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化学知识,旨在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

本课程不仅涵盖了化学反应原理、化学计量、化学能的转换等基础知识,还包括了对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的初步探索。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将来的选修课程和大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说课。

一、教学内容1. 化学反应原理:本部分将重点讲解化学反应的类型、条件及其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规律。

2. 化学计量:通过化学计量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质的量、摩尔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化学计算,这是理解化学现象的基础。

3. 化学能的转换:本部分将介绍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的转换等。

4. 有机化学基础:将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概念、结构特征和命名规则,以及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5. 无机化学探索:通过对几种重要无机物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二、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他们主动构建知识。

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微观世界的变化,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现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必修一的知识,提出新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新知识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提问和回答,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高二化学必修二说课稿(一)一、课题简介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涉及的知识面广,综合性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是已学过的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以及平衡移动原理等知识的综合利用。

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离子反应和离子反应方程式等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指导有关电解和物质检测等知识的学习。

2、新课标要求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是高考必考内容3、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以及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确立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引导学生认识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的水解原理②增强学生实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学会筛选信息进行交流②结合实验探究,微观解释盐类水解的概念及本质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调查“盐碱地的治理和改良措施”,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家乡热情,立志于将来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可持续性的自主发展。

②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教育,使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离子方程式书写、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以及溶液的pH等知识,这几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均有一定的难度,而盐类的水解又是这几部分知识的综合利用,就更有难度,因此,学生能否积极主动获取知识就显得十分重要。

三、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准备】授课前三天我将学生分为两组,并分配各组的调查任务:1、(第一组)新闻链接:被蜂蛰伤莫大意—采草药的老伯差点送了命!某日上午10点左右,家住市区的李伯与邻居到附近的山上采草药时,不慎被蜜蜂蛰伤,当时他并未在意。

回家后李阿伯感到伤处疼痛加重、呼吸困难、意识不清,家人急忙拨打急救电话,经医生对症处理,李伯已脱离危险。

请问这次险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黄蜂或蜜蜂叮咬后应如何利用家庭常用的物质及时处理?请第一组的同学查阅有关资料,以便上课时与其他同学分享你们的成果。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稿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化学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和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理解化学原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下面,我将从实验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实验教学的目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首先,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

其次,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实验教学的内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内容涵盖了化学知识的各个方面,包括物质的分离与提纯、物质的鉴定、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安排实验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化学实验知识。

例如,在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氧化剂和还原剂的性质,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在酸碱滴定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滴定操作,学习如何准确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掌握滴定曲线的绘制和分析方法。

三、实验教学的方法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效率。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讲解物质的分离方法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从混合物中提取出纯净的物质。

2.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让他们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

3. 反馈与评价:在实验结束后,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方法。

鲁教版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鲁教版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鲁教版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说课鲁教版化学必修二的课程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在本课程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溶液与电解质等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他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实验设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强化环保意识和科学伦理。

二、教学内容鲁教版化学必修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化学反应原理: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类型和条件,分析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2. 化学平衡:深入探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掌握勒夏特列原理的应用,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3. 溶液与电解质:讲解溶液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分类,分析电解质的导电机制和溶液的酸碱性。

4. 电化学:介绍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包括伏打电堆、电解和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5. 有机化学基础:概述有机化学的特点,介绍烃类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和反应类型。

三、教学方法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2. 实验教学:安排丰富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案例分析: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案例,分析化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知识,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必修二在开始撰写高中化学说课稿之前,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关键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评价方式。

本文将以必修二的化学课程为例,围绕这些关键点展开。

首先,我们设定教学目标。

在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课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有机化学基础等内容。

因此,教学目标应包括:1.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概念。

2. 学会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3. 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如烃、官能团、同分异构体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们确定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围绕以下几个核心主题展开:1.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如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2. 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常数的应用。

3. 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烃的分类、命名规则、官能团的性质等。

4.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等。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将采用以下策略:1. 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模拟实验等,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化学反应过程。

3. 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4.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引入新课: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和有机化学的基础概念。

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学反应的实际过程,加深理解。

4.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反应的特点和有机化学的应用。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最后,我们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新教材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是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平衡及其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实验操作和评价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材内容概述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反应原理展开,包括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溶液中的离子平衡、酸碱滴定、氧化还原反应、化学能的转化等核心概念。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化学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与移动原理、溶液中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及其在能量转化中的作用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责任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2. 案例教学:选取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化学案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知识,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4.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四、实验操作1. 化学反应速率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让学生理解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 化学平衡实验:通过调整反应条件,观察化学平衡的移动,加深学生对勒夏特列原理的理解。

3. 溶液离子平衡实验:通过测定不同pH值下的溶液电导率,让学生掌握溶液中离子平衡的调节机制。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目录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7)《化学键》说课稿 (10)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12)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17)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20)《甲烷》说课 (24)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31)《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35)《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41)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

高中化学说课稿4篇必修二在撰写高中化学说课稿时,我们需要确保内容既准确又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

以下是一篇关于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说课稿样本,涵盖了四个主要的化学主题。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化学必修二的说课内容。

必修二的课程内容主要涉及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溶液与电解质以及有机化学基础。

接下来,我将分别对这四个主题进行详细的解说。

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是化学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这部分,我们将探讨化学反应的本质以及与之相关的能量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化学反应的四个基本类型: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

在讲解合成反应时,我会通过实际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两种或多种物质如何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

同时,我会强调合成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这一点可以通过实验中的温度变化来直观感受。

分解反应则与之相反,一个复合物质分解成两种或更多简单物质的过程往往需要吸收能量。

通过实验室的电解水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并理解这一点。

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是更复杂一些的化学反应类型,我会通过金属活动性序列和电化学原理来解释这两种反应的机理。

此外,通过设计相关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可以加深他们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讲解能量变化时,我会引入焓变(ΔH)和熵变(ΔS)的概念,并解释它们如何影响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使用热力学第一定律来计算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二、化学平衡化学平衡是描述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在这部分,我会首先介绍动态平衡的概念,并通过实验展示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浓度来影响化学平衡。

接着,我会引入勒夏特列原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它解释了当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系统受到外部条件变化的影响时,系统如何调整自身以重新达到平衡。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问题讨论,学生将能够理解和应用这一原理。

此外,我会讲解如何使用Kc(浓度平衡常数)和Kp(压力平衡常数)来描述化学平衡,并展示如何通过这些常数来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平衡位置。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

必修2全套说课稿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说课稿[精较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说课稿[精较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 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章1.探究碱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6)(1)实验步骤:①将一干燥的坩埚加热,同时取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投到热坩埚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对比。

②在培养皿中放入一些水,然后取黄豆粒大的钾,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投入培养皿中,观察现象。

再与钠与水的反应对比。

(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钾比钠更容易与氧化合,钾比钠更容易与水反应,钾比钠金属性强。

2.探究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规律(P8-9)(1)实验记录:(2)实验结论: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将较不活泼的非金属元素的阴离子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由此可以判断非金属性的强弱。

3.探究金属性变化规律(P15-16)Ⅰ.(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放入试管中。

向试管中加入2 mL 水,并滴入2滴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过一会加热试管至水沸腾,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加热之前,镁条的表面上慢慢地形成了少量的无色气泡,气泡无明显的逸出现象;溶液未变红。

加热之后,镁条的表面上较快地形成无色气泡并逸出,溶液变为红色。

Ⅱ.(1)实验方法:取一小段镁带和一小片铝,用砂纸磨去它们表面的氧化膜,分别放入两支试管,再各加入2 mL1 mol/L盐酸。

观察发生的现象。

(2)实验注意的问题:①金属表面的氧化膜都要进行处理。

②镁片和铝片的大小、厚度和表面积基本相同,所用的盐酸的浓度相同。

③盐酸的浓度不宜过大或过小,否则实验现象的差别不明显。

(3)实验现象:镁片和铝片都产生无色气泡,并且镁片比铝片产生气泡快。

(4)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镁比铝更易与盐酸反应。

镁比铝活泼。

第二章1.探究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P33-34)好记录。

第三章1.甲烷与氯气反应(P61)(1)实验步骤:取2支硬质大试管,通过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半试管甲烷和半试管氯气,分别用铁架台固定好。

其中1支试管用预先准备好的黑色纸套套上,另1支试管放在光亮处。

片刻后,比较2支试管中的物质,二者是否出现了区别。

(2)实验现象:用黑纸包裹的试管内黄绿色气体无明显变化,未用黑纸包裹的试管内黄绿色气体颜色逐渐变浅,生成了一些无色、油状的液体,同时试管内有少量白雾。

(3)实验结论: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2.用石蜡油制乙烯(P67)(1)实验步骤:将浸透了石蜡油(17个碳原子以上的液态烷烃混合物)的石棉放置在硬质试管的底部,试管中加入碎瓷片,给碎瓷片加强热,石蜡油蒸汽通过炽热的碎瓷片表面发生反应,生成一定量的气体。

利用该气体进行如下实验:a.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b.将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现象;c.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点燃,观察燃烧现象。

(2)实验现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褪色;气体燃烧,产生明亮并伴有黑烟的火焰。

(3)实验结论:石蜡油在碎瓷片(催化剂作用)和强热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产物中含有烯烃。

3.对苯的化学性质预测(P69)(1)实验步骤:a.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溴水,振荡后,观察现象。

b.向试管中加入少量苯,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后,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a.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橙色下层无色。

b.液体分为两层,上层无色下层紫色。

(3)实验结论:苯不能与这两个物质发生反应,同时证明苯中不存在典型的碳碳双键。

4.苯与液溴反应(P70)(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的问题:a.苯只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不能与溴水反应,溴水能被苯萃取。

b.反应中加入的催化剂是Fe粉,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c.生成的溴苯是无色液体,密度大于水。

d.苯与溴只发生一元取代反应。

e.用苯和溴制成的溴苯往往因溶解一定量的溴而显褐色,用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复洗涤并分液,可将溴苯纯化。

5.苯的硝化反应(P70)(1)实验原理:。

(2)实验注意的问题:a.温度控制在50~60℃,需要水浴加热。

b.浓硫酸起到催化作用。

c.硝基苯无色,难溶于水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苦杏仁味,硝基苯有毒,洗去皮肤上的硝基苯的安全试剂是乙醇。

d.产物一般为淡黄色,原因是硝基苯中混杂着硝酸(硝酸呈淡黄色因其中混有NO2)。

利用氢氧化钠稀溶液反复洗涤并分液,可将硝基苯纯化。

6.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P73)(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如下图):在盛有少量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小块新切的、用滤纸擦干表面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医用注射针头的单口塞,用小试管倒扣在针头之上,收集并验纯气体;然后点燃,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片刻再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观察实验现象,比较前面做过的水与钠反应的实验,对比其现象。

图: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3)钠与水和乙醇反应对比金属钠的变化气体燃烧现象检验气体水钠粒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钠球迅速减小,最后完全消失产生淡蓝色火焰均为无色气体生成,做爆鸣实验时,有爆鸣声乙醇钠沉于乙醇底部,不熔化成闪亮小球,也不发出响声,反应缓慢,钠球最后完全消失(4)实验说明:a.密度:水>钠>乙醇b.反应剧烈程度:钠与水反应比与乙醇反应剧烈。

c.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d.乙醇与活泼金属(K、Ca、Mg等)也发生类似反应,置换出氢气。

e.实验室中,常用无水乙醇销毁散落的钠的小颗粒,不能用水。

7.乙醇的氧化反应(P74)(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

(3)实验现象:在每次实验中,铜丝都有“红—黑—红”的颜色变化。

经过几次实验后,液体里产生了刺激性气味。

(4)实验结论:乙醇在加热和Cu、Ag做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乙醛。

8.乙酸的酯化反应(P75)(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在一支试管中加入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慢慢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 乙酸;连接好装置,用酒精灯缓慢加热,将产生的蒸气经导管通到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观察现象。

图:乙酸乙酯的酯化(3)实验现象:盛有饱和碳酸钠溶液的试管,液面上生成了一层无色、油状、有香味的液体。

(4)实验结论:在有浓硫酸并加热的条件下,乙醇和乙酸发生反应。

(5)实验说明:a.浓硫酸溶于乙醇,像溶于水一样放出大量的热。

因此,将乙醇、浓硫酸在试管混合时,一定要后加浓硫酸,防止液体迸溅,引发事故。

b.药品加入的顺序是:先加入乙醇、再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c.玻璃导管的末端不要插入液体中,以防止倒吸。

d.由于试管中有易燃的乙醇和强腐蚀的浓硫酸,所以加热试管一定要注意:加热前要确定试管外壁是干燥的;先用小火加热,按照先预热后正式加热的顺序,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

e.该反应为可逆反应,速率小,向右进行的程度小。

加入浓硫酸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催化剂,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二是做吸水剂,通过吸收反应生成的水促使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提高乙酸和乙醇的转化率。

f.饱和碳酸钠溶液在收集乙酸乙酯的作用有三种:一是通过碳酸钠与乙酸的反应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二是通过水的溶解除去乙醇;三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提高乙酸乙酯的收集率。

9.葡萄糖还原性(P79)(1)观察葡萄糖样品,取约2 g葡萄糖固体加入盛有5 mL水的试管中,充分溶解;然后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试管内生成红色沉淀。

(3)实验结论: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4)注意事项:氢氧化铜悬浊液必须是新制的,其中还含有过量的氢氧化钠。

(5)强化内容:常见的糖中,葡萄糖和麦芽糖具有还原性;蔗糖、淀粉和纤维素都没有还原性。

实验室中,常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为试剂鉴别葡萄糖。

利用此原理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

10.淀粉与碘反应(P79)(1)实验步骤:将碘酒滴到一片土豆或面包上,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土豆和面包变蓝。

(3)实验结论:淀粉遇碘变蓝。

(4)应用:利用碘酒或碘水检验淀粉,也可用淀粉检验碘。

11.蛋白质的颜色反应(P79)(1)实验步骤:取一小块鸡皮,置蒸发皿中,滴加3~5滴浓硝酸,在酒精灯上微热,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鸡皮变黄。

(3)实验结论: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

(4)应用:利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检验部分蛋白质。

另外蛋白质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也可应用这样的原理检验蛋白质。

12.蔗糖水解(P79-80)(1)实验步骤:取1 mL20%的蔗糖溶液,加入3~5滴稀硫酸。

水浴加热5 min后取少量溶液,加氢氧化钠溶液调溶液pH至碱性,再加入少量新制备的Cu(OH)2,加热3~5 min,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产生红色沉淀。

(3)实验原理:。

(4)实验结论:蔗糖在稀硫酸作用下加热产生了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的物质。

(5)注意事项:酸性条件水解之后,必须加入氢氧化钠调节溶液至碱性,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再加热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6)实验总结: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不能水解,二糖和多糖能在一定条件下水解。

(7)麦芽糖、淀粉和纤维素水解原理:。

第四章1.铝热反应(P89)(1)实验原理:铝元素有很强的还原性,能将一些金属从他们的氧化物中还原出来。

(2)实验注意:a.Fe2O3和Al粉要选择干燥的,并且Al粉最好是刚打开瓶未被氧化的,否则难以进行。

b.Fe2O3和Al粉的质量比要控制在3:1,且二者要混合均匀,以保证反应完全。

c.承接反应物的蒸发皿内要垫少量细沙,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生成的熔融固体颗粒溅出伤人。

d.内层漏斗(用滤纸做的)一定要水润湿,防止滤纸着火。

e.实验装置不要距人群太近,防止人员受伤。

(3)实验现象:反应剧烈,漏斗上方产生大量的白烟;从漏斗底部流出了火红的热滴,它在沙中很快变成了黑色的固体。

(4)铝热剂:金属氧化物和铝粉能够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的混合物都叫做铝热剂。

(5)引燃剂:氯酸钾粉末和插在氯酸钾中央的镁条(用砂纸打磨的)。

2.检验海带中含碘元素的实验设计(P91)(1)实验方法:a.取3 g左右的干海带,把干海带表面的附着物用刷子刷净(不要用水冲洗,以免损失海带中的碘元素),用剪刀剪碎后,用酒精润湿(润湿是为了增加海带的易燃性),放入坩埚中。

点燃酒精灯,灼烧海带至完全变成灰烬,停止加热,冷却。

b.将海带灰转移到小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 mL蒸馏水,搅拌、煮沸2~3 min(热水溶解能力强),过滤。

c.在滤液中滴入几滴稀硫酸(3 mol/L),再加入约1 mL(质量分数为3%),观察现象。

加入几滴淀粉溶液,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2I-+H2O2+2H+=I2+2H2O(3)实验现象:溶液显蓝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