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虞美人草》.doc

合集下载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少儿综合素质训练/热点专题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导语】虞美人是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篇一】经典《虞美人》古诗词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通:阑)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

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

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

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

名诗《虞美人》原文赏析陈亮在作词中善于用典使事,这使他的作品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大大增加内容。

他运用历史典故,不同于其他词作者,有其独特的方法,那就是不拘限于原来的历史故事,而是取其一个侧面,死事活用,以衬托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虞美人寄辛幼安,和见怀韵陈亮老去凭谁说?看几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长安今余几?后死无仇可雪。

犹未燥、当时生发!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间、那有平分月!胡妇弄,汉宫瑟。

树犹如此堪重别!只使君、从来与我,话头多合。

行矣置之无足问,谁换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绝!九转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寻常铁。

龙共虎,应声裂。

陈亮词作鉴赏陈亮与辛弃疾(字幼安)同为南宋前期著名的爱国词人。

二人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感情至深,但各以事牵,相见日少。

淳熙十五年(1188)冬,陈亮约朱熹在赣闽交界处的紫溪与辛弃疾会面。

陈亮先由浙江东阳到江西上饶,访问了罢官闲居带湖的辛弃疾。

然后,二人同往紫溪,等候朱熹,在那里盘桓了十日,朱熹竟不至,未能会谈,陈亮只好东归。

别后,辛弃疾惆怅怀思,乃作《虞美人》一首以寄意。

时隔五日,恰好收到陈亮索词的书信,弃疾便将《虞美人》录寄。

陈亮的这首老去凭谁说,就是答辛弃疾那首《虞美人》原韵的。

自此以后,两人又用同调同韵互相唱和,各得词二首。

他们这时期的交往,便成为词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片主旨在于议论天下大事。

首句老去凭谁说,写知音难觅,而年已老大,不惟壮志莫酬,甚至连找一个可以畅谈天下大事的同伴都不容易。

这是何等痛苦的事!作者借此一句,引出以下的全部思想和感慨。

他先言世事颠倒变化,雪仇复土无望,令人痛愤;下片则说二人虽已老大,但从来都是志同道合的,今后还要互相鼓励,坚持共同主张,奋斗到底。

作者先借《庄子·知北游》中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和《淮南子》所说的冬日之葛、夏日之裘来指说世事的不断反复变化,并且,越变越颠倒错乱,越变对国家越不利,人们日渐丧失了收复失地的失望。

《虞美人》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虞美人》赏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虞美人》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虞美人》诗词赏析

《虞美人》诗词赏析

《虞美人》诗词赏析《虞美人》是一首充满悲凉之情的词,主要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赏析:一、诗词韵律《虞美人》这首词的韵律感非常强,从整体上看,词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

词人通过运用平仄和韵律的变化,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了词中的情感波动。

在具体的词语运用上,词人善于运用双声词、叠韵词和叠音词,这些词语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韵律感,也深化了词的意境。

二、意象与意境《虞美人》这首词的意象和意境都非常优美。

词中的“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昨夜雨疏”、“雕栏玉砌”等意象,都是典型的南唐故土的回忆,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怀念和忧伤的意境。

通过这些意象和意境的描绘,词人成功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三、情感表达《虞美人》这首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和真挚。

词人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出了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悲凉之情。

在情感的表达上,词人采取了一种渐进的方式,从最初的“问君能有几多愁”到最后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情感逐渐升温,最终达到了高潮。

四、艺术手法《虞美人》这首词的艺术手法非常高超。

词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词的表现力,也使得词更加生动和形象。

此外,词人还善于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具体的意象来表现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五、文化背景《虞美人》这首词的文化背景非常深厚。

词人李煜在创作这首词时,正值南唐灭亡、他被俘虏北上、过着囚徒生活之时。

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南唐的历史变迁,都深深地影响了词人的思想和情感。

此外,这首词还反映了当时的文化风貌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南唐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

综上所述,《虞美人》这首词在韵律、意象、意境、情感表达、艺术手法和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南唐时期的历史和文化,也可以领略到李煜这位伟大词人的卓越才华和深刻思想。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

《虞美人》原文赏析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赏析《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在写下这首《虞美人》后,宋太宗恨其“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而毒死了他。

写的是处于“故国不堪回首”的境遇下,愁思难禁的痛苦。

全词不加藻饰,不用典故,纯以白描手法直接抒情,寓景抒情,通过意境的创造以感染读者,集中地体现了李煜词的艺术特色。

以“一江春水向东流”比愁思不尽,贴切感人。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夕,后主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

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这美好的情景是何时结束的呢?过往的事,有多少还记忆犹新呢?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某某某,枉杀谏臣……透过此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词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透露出他内心多少凄楚和无奈!夜深人静,倚楼远望,只见月光如水。

眼前的一切更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深怀念。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在这里发出的岂止是深沉地叹息,简直是痛彻肺腑的呼号。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只是”二字,极为沉重,传达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及赏析虞美人原文及赏析1疏篱曲径田家小。

云树开清晓。

天寒山色有无中。

野外一声钟起、送孤蓬。

添衣策马寻亭堠。

愁抱惟宜酒。

菰蒲睡鸭占陂塘。

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赏析/鉴赏这是一首叙写送行惜别的词作。

词人为心上人送行,首二句所描绘的农家景致是他们临分手之处:“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疏篱”、“曲径”是典型的农家景致,也是词人于清晨所见近处之景,再往远处看,笼罩在树林上的云雾渐渐地散开,时间到了清晨,分手的时分已在即。

“曲径”,唐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此外,“云树开清晓”句,似化用秦观《满庭芳》词中“晓色云开”句,但周词的词序颠倒,所以这里的“开”字似更为精炼。

“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三、四两句承上而来,词人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但见晨雾迷漫,带着寒气的山峦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分别的时刻终于到了,四野一片寂静,只见远处山寺钟声传来,这给凄清的送别场面又增添了一层感伤色彩。

“天寒”句,化用王维《汉江临泛》中的诗句:“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词作上片以“疏篱”、“曲径”、“田家”、“云树”、“山色”、“孤篷”、“野外”等描绘一幅素淡画面,画面极为清静淡雅,再衬以钟声,使得画面富有动感,在这种环境中送别,心境自然是凄凉而忧郁的。

词作下片转而叙写自己的心情。

但词人并不是以直抒胸臆的方式来表达,而是以一个个动作和画面来达到表述之目的。

“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

这是说送走心上人后,感到寒意袭人和愁意缠绕心间,于是便添加衣服,策马扬鞭去找驿站,买些酒来驱寒解愁。

“亭堠”,亦作亭堡,原为侦察、瞭望的岗亭。

《后汉书·光武纪》载:“筑亭堠修烽燧。

”这里当是指古代废置之亭堠,已改为置酒供行人休息场所。

因前文已交代“天寒”,故此遂有“添衣”,但实质上是写词人之心寒愁浓。

词人又写自己急急忙忙地寻找亭堠,说明其离愁之浓重。

“愁抱”一句是全词中唯一的直抒其情,“惟宜”二字,强调了一种无可奈何之情,亦可理解为本词的主旨。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

虞美人古诗赏析虞美人古诗赏析虞美人是诗人李煜的文学作品,是南塘时期的以为著名诗人,也曾留下了许多的诗歌作品,一直传承至今。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虞美人古诗赏析,欢迎阅读!虞美人赏析【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

李璟第六子,961年嗣位,史称南唐后主。

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

生活上则穷奢极欲。

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侯命,实已沦为阶下囚。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卒。

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

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

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

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赏析】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虞美人 全文注释及译文

虞美人 全文注释及译文

虞美人全文注释及译文虞美人,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诗歌,创作于唐代,作者是白居易。

该诗以虞美人的花朵为主题,运用写实手法描绘了花朵的美丽和娇媚。

下面是《虞美人》的全文注释及译文,请您阅读。

虞美人,全文共六句,描述了虞美人花的盛开和美丽。

下面是对每句的注释及译文:刷地金缕斜飞入,金缕斜飞:花瓣的形状像金色的缝线飘落。

入:指花瓣进入眼帘。

这句描述了花瓣的轻盈和飞扬的动感。

尽封重叠凤凰楼,尽封:指花朵盛开的茂密程度。

重叠:花朵层层叠叠,如同一座座相互重叠的楼阁。

凤凰楼:取意华丽精致的建筑物。

这句比喻了花瓣之间的紧密和壮观的景象。

狂蔓蔓径草萋萋,狂:形容花草茂盛的景象。

蔓蔓:形容花草蔓延无边。

径:小道。

草萋萋:指草木繁茂。

这句描绘了花草的疯狂生长和繁茂,给人以一片繁花似锦的感觉。

碧云冉冉蘅皋暮,碧云冉冉:蓝色的云彩缓缓升起。

蘅皋暮:葭草丛生的水边草地在黄昏时分的景象。

这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气氛营造出草木茂盛的环境。

金炉银烟重重叠,金炉:形容花朵的黄色。

银烟:形容花朵的白色。

重重叠:花朵之间层层叠叠相互交织。

这句通过对花瓣颜色的描述形象地表现了花朵的美丽和繁茂。

繁缨帏幕翠烟新,繁缨:花茎上的花冠。

帏幕:帷幕,引申为花草的繁茂景象。

翠烟:形容花朵呈现的绿色景象。

新:指花朵蓬勃生长。

这句描述了花朵的繁茂和生机盎然的景象。

这首诗通过描绘虞美人花的美丽和繁茂,展示了大自然的生机和美丽。

作者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将花朵描绘得绚丽多彩,充满生机。

这首诗以景写景,以形容词和形容性动词为主,节奏流畅,词语简洁明了,在读者心中留下美好的印象。

注释及译文完毕。

诗词鉴赏:古诗词里的虞美人

诗词鉴赏:古诗词里的虞美人

诗词鉴赏:古诗词里的虞美人
暮春初夏,虞美人花似彩云朵朵飘。

其轻盈的花朵随风摇曳,色彩绚丽,犹如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又像一朵朵飘荡的彩云,姿态优美,富有动感。

虞美人,又叫仙女蒿、虞美人草,其名字的来历相当传奇。

相传秦朝末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兵败,被汉军围于垓下。

项羽知道难以突出重围,便将自己的爱马送给虞姬,希望虞姬可以活下去,但是,虞姬含泪唱完《和垓下歌》之后,猛地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自刎而死。

后来,在虞姬的墓上长出了一种草,茎软叶长,无风自动,好像是一个美人在翩翩起舞,娇媚可爱。

民间传说这花朵是虞姬所化,于是就把这种草称为“虞美人草”,其花称作“虞美人”。

虞美人花朵上鲜艳的红色,据说就是虞姬飞溅的鲜血染成的。

咏虞美人草
宋-易幼学
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

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虞美人草
宋-舒岳祥
楚妆不入汉王宫,宠爱如花司色空。

世上女儿休笑我,当年曾伴拔山雄。

常通判惠虞美人花亦名双鱼儿花
宋-袁说友
好景无穷巷,名园有异姿。

春今十分好,花又一番奇。

比目红绡结,双鱼碧玉枝。

孤窗还遣伴,空忆美人词。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

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虞美人草姜夔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

虞美人草属草本植物,旧时传说虞美人草听人唱《虞美人曲》便枝叶摇动,仿佛应拍起舞。

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夜阑人静之时,大王放声高歌,与虞姬我诀别,帐内顿时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夜阑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惋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夜阑,夜将尽之时。

浩歌,放声歌唱,引吭高歌。

玉帐:像玉石一样坚不可摧的帐幕,尤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江东辽阔,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大王您却气馁不振,乌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抛弃在这草莽之间。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草莽之间。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我想和古代贞妇一样化为望夫石,但石头毕竟不能说话,还是化为一株草吧,这样还可以为你翩翩起舞。

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后人多用化石表现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坚贞。

陌上望骓来,酬愁不相顾我在路边盼望着大王骑马而来,但又担心您看不见我这株渺小的草。

陌:道路。

骓(zhui):项羽的坐骑名。

翻愁:反而忧愁。

翻,副词,反而。

愁,忧虑,发愁。

顾:看。

此诗采用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拟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表象上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描写的是霸王别姬的感人场面,夜阑离歌,悲风四起。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声,其中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这对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会中的文人来说,能有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江东可千里”说明姜夔并不赞成项羽自取陨灭的做法,表现了独特的政治主张,流露对项羽的哀痛惋惜之情。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

《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虞美人》的古诗原文及鉴赏篇1虞美人韩淲坐上有举昔人《虞美人》一词,极壮,酒半用其韵。

万事佯休去。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泪暗洒、神州沉处。

多少胸中经济略,气□□、郁郁愁金鼓。

空自笑,听鸡舞。

天关九虎寻无路。

叹都把、生民膏血,尚交胡虏。

吴蜀江山元自好,形势何能尽语。

但目尽、东南风土。

赤壁楼船应似旧,问子瑜公瑾今安否。

割舍了,对君举。

韩淲词作鉴赏绍兴八年(1138),宋金议和已成定局,高宗向金拜表称臣,李纲时已罢职,上书坚决反对,元幹乃赋《虞美人》“曳杖危楼去”一词寄之,表示极力支持。

其词慷慨悲壮,乃芦川词压卷之作。

数十年后,韩淲于酒席上因有人举其词,感其壮,遂步其原韵,挥笔写成此词。

据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二云:淲于“嘉定初,即休官不仕”。

审词情,词作于休官退居上饶(今属江西)之时。

距元幹作词那年,已相隔50余年了。

“万事佯休去。

”起笔感慨极深沉。

佯作抛却万事,其实何能抛却?这人间万事,南宋日渐衰落局面未改,实为第一大事也。

“漫栖迟、灵山起雾,玉溪流渚。

”栖迟,止息也。

渚,水中之小洲。

灵山、玉溪,皆在词人所居之上饶。

灵山,乃道教之福地。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二七“洞天福地”第三十三:“在信州上饶县。

”玉溪以源出怀玉山故名,即信江,一称上饶溪。

词人自道,我聊且栖迟于灵山玉溪之间,空对着云起水流而已。

一位隐居深山老林而系心天下的爱国志士之形象,隐然已凸现于此灵山玉溪之间。

灵山起雾,多么象他心头的怅惘。

玉溪流渚,流不尽他心中的愁恨。

“击楫凄凉千古意,怅怏衣冠南渡。

”击楫,这个典故出自《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有如大江!“词人用笔,无往不复。

缅怀靖康南渡,先辈北伐遗愿,至今没有成为现实,此恨千古难灭。

韩淲对南渡之初的元老重臣李纲,万般推崇。

其《涧泉日记》云:”渡江以来,李伯纪第一流。

“又云:”李伯纪、赵元镇《鼎》渡江之初,整顿国家,至今蒙福无穷。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虞美人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虞美人》作者是宋朝文学家周邦彦。

其古诗全文如下:廉纤小雨池塘遍,细点看萍面。

一双燕子守朱门,比似寻常时候、易黄昏。

宜城酒泛浮香絮,细作更阑语。

相将羁思乱如云,又是一窗灯影、两愁人。

【前言】《虞美人·廉纤小雨池塘遍》创作年代:北宋。

文学体裁:词。

作者:周邦彦。

这首词,感人处于情感的朴实沉挚,与之相应,词人并未使用他所娴熟的一些技巧。

他只是以直笔将两个有情人临别前夕的绵绵话别一往平铺,既朴实,又深沉,别具一种极厚重的感人力量。

【注释】⑴廉纤:纤细连绵貌。

韩愈《晚雨》:“廉纤晚雨不能睛,池岸草边蚯蚓呜。

⑵萍面:池塘的水面生满了浮萍。

⑶朱门:红漆大门。

⑷比似:比起。

⑸宜城酒:汉南郡宜城(今湖北宜城县南)生产的名酒。

香絮:形容酒面浮沫,又名“浮蚁”。

晋代张载《酃酒赋》称赞宜城酒:“缥蚁萍布,芳香酷烈。

”。

⑹更阑:夜深。

古人一夜分五更。

阑,将尽。

⑺相将:相共,共同。

⑻羁思:离愁别绪。

【翻译】如丝的细雨洒遍了池塘,在长满浮萍的水面,溅起了无数小点点。

朱红色的门檐下,一双燕子守在窠里不再飞去。

啊,今天的这个黄昏,来得似乎比往常要早。

杯里的宜城酒浮泛着香絮般的白沫。

我们喁喁细语直到夜深。

在这即将分手的时刻,我们的离愁别恨像乱云一般难以分,怎么又是这样啊——一窗摇曳的灯影,两个黯然相对的有情人。

【赏析】爱情与离愁是词常写的两个主旨。

周邦彦的这首词就是两大主旨交织铺陈,极尽其妙。

上片从白天写到黄昏,空间是户外。

“廉纤小雨池塘遍”,落笔便是一番凄凄雨景。

廉纤,是叠韵连绵辞,形容小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此句暗用韩愈《晚雨》“廉纤小雨不能晴”诗意。

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赏读《虞美人》素材

小学语文经典诗词赏读《虞美人》素材

经典解读虞美人①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②,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③。

雕栏玉砌应犹在④,只是朱颜改⑤。

问君能有几多愁⑥?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①虞美人:词牌,又名《虞美人令》、《玉壶冰》、《忆柳曲》。

双调,五十六字。

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

②春花、秋月:泛指一年中美好的景物。

③故国:指南唐。

回首:回顾、回忆。

④雕栏玉砌:指南唐在金陵的宫苑楼阁。

⑤朱颜改:指自己容颜憔悴。

⑥问君:以第三人称设问,其实是自问。

几多:多少。

这首词作于李煜降宋后的第三年,即978年的正月。

据说李煜于四十二岁生日晚使故妓作乐,唱《虞美人》词,为宋太宗所闻,怒而赐其毒药而死。

这样说来,这首词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

作为一个“好声色,不闻政事”的亡国之君,李煜确实不值一提,但他由一国之君而成阶下囚的剧变,却使他从纸醉金迷中醒来,面对严酷的现实,沉浸在故国之思的哀痛之中,因而写出这些流传千古的词作。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上片开头两句,追怀往事,痛不欲生,春花谢了还会再开,秋月缺了还会再圆,花开花落,月缺月圆,永无休止,到何时才能完结呢?“小缕昨夜又东风”,“又”字点明了他在宋朝的囚徒生活又过了一年了,时光的不断流逝引起他的无限感慨。

感慨什么?就是“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放笔长叹,失国之君的亡国之痛一语突现。

下片中最具概括性和代表性的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它最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感情痛苦和满腔愁绪。

这一句以春江喻愁的名句,全句九个字,平仄交错,读起来如江水时起时伏,连续不断,声情并茂。

全词用语自然平稳,仿佛信手拈来,毫无痕迹;比喻自然贴切,又言深旨远。

虞美人花的诗

虞美人花的诗

虞美人花的诗虞美人花的诗:古诗《虞美人草》年代: 宋作者: 陈师道幽草默通神,旧题虞美人。

长言方度曲,应节若翻身。

律吕声相召,云龙气自亲。

无情犹感会,不独在君臣。

《过虞美人墓》年代: 明作者: 赵友同听罢悲歌血泪凝,舞衣零落帐前灯。

千年荒冢埋遗恨,不劝君王用范增。

《虞美人》年代: 明作者: 吴鼎芳营门飒飒惊风雨,一片楚歌中夜起。

拔山力尽霸业空,八千子弟淮河水。

腰间宝剑无精光,神龙变作魑魅语。

美人宛转其奈何,啼痕尽染征袍紫。

请从剑下化香魂,花枝肯傍秋风主。

妾心不作青山云,妾身甘作青山土。

君王若肯报妾身,重向江东整师旅。

年代: 明作者: 高启明月帐中泣,悲风营外歌。

彷徨夜惊起,何事楚人多。

回灯拥绿髻,向剑蹙青蛾。

效命自无恨,君王其奈何。

《读虞美人草歌戏成》年代: 宋作者: 郑清之心似合欢因恨结,眉如别柳为愁弯。

樽前舞影风能偃,争奈当年力拔出。

《虞美人草》年代: 宋作者: 易士达霸业将衰汉业兴,佳人玉帐醉难醒。

可怜血染原头草,直至如今舞不停。

《虞美人》年代: 宋作者: 徐钧帐下悲歌势已孤,美人忠愤慨捐躯。

山河莫道全归汉,墓草青青尚姓虞。

《咏虞美人草》年代: 宋作者: 萧德藻鲁公死后一杯荒,谁与竿头荐一觞。

妾愿得生坟土上,日翻舞袖向君王。

年代: 宋作者: 潘柽樽前一曲奈何歌,千古英雄恨不磨。

女子在军今莫问,君王愎谏向来多。

最怜秋雨添狐穴,谁与春醪酹棘窠。

一朽何须论异域,寄声青冢太媕婀。

《虞美人》年代: 宋作者: 连文凤帐中对饮复高歌,饮罢歌残泪雨多。

自是天将亡楚国,不因红粉失山河。

《虞美人》年代: 宋作者: 方翥生犀百万环帐立,漏声未残楚声急。

拔山男子心转柔,夜倚芙蓉秋露泣。

帐中别酒苦如荼,不是婵娟割覇图。

鄛人愤死愁云气,吕氏田头见老夫。

汉宫三万六千日,得意蛾眉亦陈迹。

至今一曲唱虞姬,恨草摇摇向春碧。

《虞美人草》年代: 宋作者: 陈郁彭城高会日置酒,猴冠犹在妇人手。

仓皇垓下已重围,四面悲吟杂刁斗。

当年举佩不倒戈,到此空余慷慨歌。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及鉴赏《虞美人·赋虞美人草》宋代:辛弃疾当年得意如芳草。

日日春风好。

拔山力尽忽悲歌。

饮罢虞兮从此、奈君何。

人间不识精诚苦。

贪看青青舞。

蓦然敛袂却亭亭。

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译文当年春风得意,好像芳草天天得到春风吹拂。

由胜转衰,四面楚歌,只得高声哀唱,和虞美人诀别。

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从此要何以对待项羽呢?众人只知欣赏美妙舞姿,不解其内心悲楚。

虞美人草静止不动就像那整整衣袖、亭亭玉立的美人,停止歌舞,怕是曲中犹带楚歌声引起了虞姬的怀旧情绪而不忍卒舞。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注释虞美人: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项羽姬妾虞姬称虞美人。

虞美人草:雅州名山县,出虞美人草。

如鸡冠花。

叶两两相对,为唱《虞美人曲》。

青青:茂盛貌。

亭亭:孤立无依之貌。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赏析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

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

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拔山”承上启下,写其由强变弱,由盛转衰,化用项羽的悲歌,浑化无痕,并巧妙地引出结尾二句。

“饮罢”二句写霸王别姬。

言帐饮之后,彼此分离,而虞姬何以对待项羽呢?言外之意是说她只有以死酬知己,相从于地下,这就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去。

词的下片咏虞美人草。

“人间”二句言虞美人草为虞姬精诚所化,听到虞美人曲,就应拍而舞,千载之下,犹见其对项羽的精诚,世人不理解这一点,只是“贪看青青舞”,则辜负了虞美人的一片苦心。

“暮然”句写虞美人草停止舞动。

在这里,作者使用“敛袂”,写虞美人草静止不动,犹如美人整整衣袖,停止歌舞,既增加了意趣,又让人觉得格外生动。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

姜夔《虞美人草》原文与鉴赏虞美人草姜夔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

虞美人草属草本植物,旧时传说虞美人草听人唱《虞美人曲》便枝叶摇动,仿佛应拍起舞。

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夜阑人静之时,大王放声高歌,与虞姬我诀别,帐内顿时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夜阑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惋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夜阑,夜将尽之时。

浩歌,放声歌唱,引吭高歌。

玉帐:像玉石一样坚不可摧的帐幕,尤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江东辽阔,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大王您却气馁不振,乌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抛弃在这草莽之间。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草莽之间。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我想和古代贞妇一样化为望夫石,但石头毕竟不能说话,还是化为一株草吧,这样还可以为你翩翩起舞。

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后人多用化石表现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坚贞。

陌上望骓来,酬愁不相顾我在路边盼望着大王骑马而来,但又担心您看不见我这株渺小的草。

陌:道路。

骓(zhui):项羽的坐骑名。

翻愁:反而忧愁。

翻,副词,反而。

愁,忧虑,发愁。

顾:看。

此诗采用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拟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表象上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描写的是霸王别姬的感人场面,夜阑离歌,悲风四起。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声,其中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这对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会中的文人来说,能有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江东可千里”说明姜夔并不赞成项羽自取陨灭的做法,表现了独特的政治主张,流露对项羽的哀痛惋惜之情。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浪淘沙赋虞美人草翻译赏析《浪淘沙·赋虞美人草》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全文如下:不肯过江东。

玉帐匆匆。

至今草木忆英雄。

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春风。

儿女此情同。

往事朦胧。

湘娥竹上泪痕浓。

舜盖重瞳堪痛恨,羽又重瞳。

【注释】1、虞美人草:《梦溪笔谈》:“高邮桑景舒性知音,旧传有虞美人草,闻人作虞美人曲则枝叶皆动,他曲不然。

”2、不肯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

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3、玉帐:军帐之美称。

4、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指项羽四面楚歌,自刎乌江。

5、唱着句: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儿女句:韩愈《听颖师弹琴》:“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7、湘娥句:舜帝死后,二湘妃泣泪落翠竹,在竹上留下斑迹,人谓之斑竹。

张泌《临江仙》:“翠竹暗留珠泪怨,闲调宝瑟波中。

”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古诗文阅读】辛弃疾《虞美人?赋虞美人草》阅读答案及赏析玉梅·芙玉梅草【南宋】辛弃疾他非常骄傲。

春风天天好。

拔出山势,突然唱起一首悲伤的歌。

酒后,羽锡永远不知道该怎么对待你。

真诚和苦涩在世界上是未知的。

贪婪的青年舞蹈。

突然,他收拾好衣服,但很优雅。

恐怕是楚辞。

注:本词写于作者在山东参与抗金义军兵败南归之后,希望得到南宋朝廷重用,重回北方征战。

但朝中却无人体味作者想法,他只好暂处镇江挂一闲职。

[1] 巴山:比隐喻更有力。

[2]青青:兼谓鬓发,指虞姬。

[3] 整理好袖子,别再跳舞了。

亭子:又高又直。

上阕作者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例句:前两句用现在和过去的对比手法写下项羽在那一年开始了这件事,就像香草的诞生一样,骄傲而繁茂;3、这四句话描述了从强弱到衰败,从繁荣到衰落,从项羽到虞姬的转变,突出了项羽失败和死亡的悲剧,以及虞姬对死亡的奖赏的真诚。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注意从上阕整体判断,不要只看细枝末节。

通过“当年得意”和“悲歌”可以看出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要注意对比的作用主要是强调对比点。

欣赏:《虞美人·赋虞美人草》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这首咏物诗也是咏于梅草。

其用意与前一章相似,但也通过吟诵《虞美人草》来反映虞姬的故事。

区别在于讨论部分比前一章更重要。

这个词的最后一部电影是《霸王别姬》。

它是以对比的方式写的。

在前两句话中,项羽兴高采烈。

据说,他在民族反抗秦朝暴力的浪潮中乘机发动了一场战斗,就像香草的诞生一样。

他兴高采烈,成了西楚的霸主,在世界上无敌。

这两句话用香草来形容项羽。

它们不仅生动、富有诗意,而且与单词的标题很接近,这是非常恰当的。

《拔山》承上启下,由强转弱,由盛转衰,化为项羽的挽歌,化浑浊为无痕,巧妙地引出最后两句。

第二句“喝酒”是告别我的小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虞美人草》
小学语文古诗鉴赏:《虞美人草》
虞美人草
姜夔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

【赏析】
虞美人草属草本植物,旧时传说虞美人草听人唱《虞美人曲》便枝叶摇动,仿佛应拍起舞。

此诗便是姜夔借虞美人草,以拟人化的手法忆及西楚霸王之作,从中也隐含了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
夜阑人静之时,大王放声高歌,与虞姬我诀别,帐内顿时充满了悲凉的气氛。

夜阑浩歌起:此句用典,《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

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惋慨,自为诗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夜阑,夜将尽之时。

浩歌,放声歌唱,引吭高歌。

玉帐:像玉石一样坚不可摧的帐幕,尤指主帅所居的营帐。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
江东辽阔,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但大王您却气馁不振,乌江自刎,使我含悲而死,把我抛弃在这草莽之间。

蓬蒿:蓬草和蒿草,泛指草丛、草莽之间。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我想和古代贞妇一样化为望夫石,但石头毕竟不能说话,还是化为一株草吧,这样还可以为你翩翩起舞。

化石:南朝刘义庆《幽明录》:“武昌北山有望夫石,状若人立。

古传云:昔有贞妇,其夫从役,远赴国难,携弱子饯送北山,立望夫而化为立石。

”后人多用化石表现思妇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和坚贞。

陌上望骓来,酬愁不相顾
我在路边盼望着大王骑马而来,但又担心您看不见我这株渺小的草。

陌:道路。

骓:项羽的坐骑名。

翻愁:反而忧愁。

翻,副词,反而。

愁,忧虑,发愁。

顾:看。

此诗采用历史故事为题材,以拟人的手法把虞姬的心理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表象上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历史的看法和态度。

“夜阑浩歌起,玉帐生悲风”描写的是霸王别姬的感人场面,夜阑离歌,悲风四起。

“江东可千里,弃妾蓬蒿中”是虞姬的哀怨之声,其中带有鲜明的个体意识,这对于生活在男尊女卑社会中的文人来说,能有这种意识是难能可贵的;“江东可千里”说明姜夔并不赞成项羽自取陨灭的做法,表现了独特的政治主张,流露对项羽的哀痛惋惜之情。

“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通过虞姬对于自己命运的选择表达了对项羽深深的爱恋,“作草犹可舞”,为何要化为翩翩起舞的一株草呢?难道是因
为虞姬疯狂热爱舞蹈吗?当然不是,下一句告诉了我们答案:“陌上望骓来”,原来是盼望着有朝一日能再见项羽,可以再为他翩然起舞。

最后一句“翻愁不相顾”用刻画矛盾心理来表现哀怨的心情,含蓄内敛。

回顾当时的社会状况及姜夔自身,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不思北顾,不正是“江东可千里”而又苟且过活、不图作为吗?姜夔满怀热心想要投身于济世之道,却被排挤在仕途的大门之外,不正如“弃妾蓬蒿中”吗?从他的诗词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其向往隐逸之作,但他却始终没有走出漂泊拜谒的生活,没有放弃经国济世的抱负,可谓“化石那解语,作草犹可舞”。

最后一句“陌上望骓来,翻愁不相顾”,正是姜夔一生心理及命运的写照。

他以全部生命热情等待着朝廷的垂爱,但命运却最终还是没有眷顾他,“愁”其一生,“愁”到最终。

此诗的亮点就在于姜夔借咏史来咏怀,跳出了咏史诗的樊笼,上升到家国与自身命运纠结的层面,读之感人肺腑,动人心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